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中庸 >问强

《中庸》·问强

南宋朝 子思 著
wènqiángyuēnánfāngzhīqiángběifāngzhīqiángérqiángkuānróujiàobàodàonánfāngzhīqiángjūnzhīrènjīnéryànběifāngzhīqiángérqiángzhězhījūnérliúqiángzāijiǎozhōngérqiángzāijiǎoguóyǒudàobiànyānqiángzāijiǎoguódàozhìbiànqiángzāijiǎo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

(3)报:报复。

(4)无道:蛮横无理的人。

(5)居:处于,持有。

(6)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7)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金革:刀枪甲盾之类的兵器。

(8)死而不厌:死而后已,厌:憎恶,嫌弃。

(9)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流:漂泊,流浪。

(10)矫:坚强的样子。

(11)不变塞:不改变穷困时的志向。塞:堵塞不通,穷困的境遇。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评析

这段论述来自于孔子对弟子子路的回答,其中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哲理与教诲。孔子将强者的表现分为南方人与北方人之强,但并不孤立地看待它们,而是提出和强、矫强这两种理解方式,指出君子恰好在其中。

文中孔子首先描述了“南方之强”,旨在赞扬这种宽容、仁慈与不与恶人争斗的品质,将之赋予君子的属性,这不仅体现了儒家主张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强调了内心强大的重要性。而对于“北方之强”,孔子赋予其武装自我、奋战至死的含义,这与南方之强形成鲜明对比,但孔子并未因此而全然否定北方之强,而是将其融合在“强者居之”的教诲中。

孔子的这番论述表明强者既可以表现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至死不变的坚韧品质,也可以表现出宽柔以教、死而不厌的勇敢态度,这些都是强者应有的精神状态。孔子此处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的妥协,他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灵强大,而非外在的物质强大。

在赞赏强者的同时,孔子并没忘记对君子的勉励,他认为君子应有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不变塞焉、至死不变的特质,这体现了儒家强调内心修养,注重道德实践的思想,也折射出孔子的理想社会观:既要有南方之强的仁慈与忍让,也要有北方之强的坚韧与不屈,这才是一个理想社会应有的格局。

总的来说,孔子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哲理,既揭示了社会中多元的强者形象,又传递了自身对于“君子”品质的高度追求,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思想家气质,同时也提供了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和塑造强者形象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