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二十八节

《孟子》·第二十八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tiānxiàyuèérjiāngguīshìtiānxiàyuèérguīyóucǎojièwéishùnwéiránqīnwéirénshùnqīnwéishùnjìnshìqīnzhīdàoérsǒusǒuértiānxiàhuàsǒuértiānxiàzhīwèizhědìngzhīwèixiào

注释

(1)鼓瞍:人名,舜的父亲。

(2)厎:(dǐ)《书·皋陶谟》:“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尔雅·释言》:“厎,致也。”《玉篇·厂部》:“厎,致也。”这里用为致之意。

(3)豫:假借为“娱”。《"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尔雅》:“豫,乐也。”《庄子·应帝王》:“何问之不豫也?”《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孟子·公孙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荀子·礼论》:“说豫娩泽。”《珠丛》:“心中和悦谓之豫。”《痛史》:“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这里用为快乐、高兴之意。

译文

孟子说:“整个天下都很喜悦地要来归附自己,把整个天下都很喜悦地归附自己看成如同草芥一样的,只有舜是如此。不得到亲人的亲情,不可以作为一个人;不顺从亲人,不能成其为儿子。舜竭尽侍奉亲人的道理而使父亲鼓瞍达到了高兴、愉快的心情,鼓瞍得到快乐而使天下人受感化,鼓瞍得到快乐而天下父子间的伦理规范也就确定了,这就叫做大孝。”

评析

此段文言文为孟子所言,深具哲理,寓含人伦大道,体现儒家对于孝道、家庭伦理的极致推崇。短短数语,却将天下大悦、人伦之和、孝道之至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此言有天下之心者,能得天下之欢心。而此处孟子实则讽刺那些将天下人心视作草芥的统治者,警醒世人,权力虽重,却不可忘本、忘亲、忘人伦。在孟子看来,唯有如舜帝那般以孝为先者,才能得民心,稳天下。

“惟舜为然。”舜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其孝行被孟子特别提出,为世人所效仿。“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此言明确指出了孝道是为人之根本,不孝则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资格。舜帝之所以得天下,不仅因其德政,更因其以身作则,行孝至诚。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 此句详尽地描述了舜帝如何通过自身的孝行感化其父瞽瞍,从而使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天下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得以确定。这种以孝为先、以家为本的伦理观念,正是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

孟子通过舜帝的例子告诉我们,孝道不仅是家庭和睦的基石,更是社会稳定、天下太平的保障。这种孝道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往往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重新审视和传承儒家孝道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孟子在文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抽象的孝道观念变得具体而微妙。他将对父母的孝顺与对天下的治理相联系,强调了孝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孝道的深远影响。

古代名人对孟子的这段话也有着极高的评价。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解道:“此章言舜之事亲,所以至孝者也。” 他认为舜帝之所以能够达到至孝的境界,是因为他能够将孝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尽孝,更能够以身作则,教化天下。

综上所述,孟子的这段话不仅表达了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和对舜帝的赞美之情,更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孝道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以孝为先的优良传统,让家庭成为社会的和谐细胞,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