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二十七节

《孟子》·第二十七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rénzhīshíshìqīnshìzhīshícóngxiōngshìzhìzhīshízhīèrzhěshìzhīshíjiéwénèrzhěshìyuèzhīshíèrzhěshēngshēngzhīzhīdǎozhīshǒuzhīzhī

注释

己:(yi挤)《·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小雅·南山有台》:“德音不已。”《老子·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译文

孟子说:“建立人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实质内容,是侍奉亲人。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实质内容,是跟从兄长。用智慧行事的实质内容,是懂得这两点而不违背它。社会行为规范的实质内容,是节制文化中的这两点。快乐的实质内容,是喜欢这两点,快乐就会产生。快乐产生了丑恶的就可以停止了,丑恶的可以停止,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高兴得手舞足蹈。”

评析

孟子之言,自古以来被誉为儒家之精髓,此次所论及的“仁”、“义”、“智”、“礼”、“乐”,更是构建了儒家思想的五大要素。此段文字,虽简洁却意蕴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孟子开篇即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将儒家最为重视的“仁”与“义”直接关联到家庭伦理之中。仁,是对于父母的深情厚意;义,则是对兄长的顺从与尊重。这两者,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孟子的这一观点,无疑强调了家庭伦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紧接着,孟子提到“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智,在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学识的体现,更是对“仁”与“义”的坚守和不懈。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学识,如果对基本的道德观念不以为意,那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慧,在于对道德的坚守和实践。

而“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则进一步阐述了礼的本质。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对“仁”和“义”的规范和具体化。通过礼仪、礼节等形式,将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至于“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孟子则将音乐与道德情感相联系。音乐之美,源于对“仁”和“义”的快乐体验。当人们内心充满对道德的喜悦和满足时,自然会流露出美妙的音乐。

结尾处的“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更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道德的热爱和追求。当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人们会为之欢欣鼓舞,甚至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此段文字不仅体现了孟子对于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刻见解,也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思想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邃的哲学智慧。这也是孟子作品历久弥新、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