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二十一节

《孟子》·第二十一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yǒuzhīyǒuqiúquánzhīhuǐ

注释

虞:料想。

译文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美,也有过于苛求的责备。”

评析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此句出自孟子之口,言简意赅,却道出了人世间毁誉之事的真谛。在这短短两句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孟子思想的深邃与人性的复杂。

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这是一个礼崩乐坏,但也是思想活跃、学派林立的时期。孟子的学说以人性本善为基石,倡导内省与仁义,与当时主流的功利主义和法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孟子此言不仅是对个人荣辱的洞察,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有不虞之誉”,是指不期而至、出人意料的赞誉。这种赞誉往往来自于外界对一个人品德或行为的突然认可。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善良与道德的完善。对于不虞之誉,他们应当淡然处之,因为这并非他们追求的目标。

“有求全之毁”,则是指因追求完美而招致的诋毁。当一个人努力追求高尚的目标时,往往会因为言行过于理想化而遭到世俗的非议。这种毁谤来自于人们对完美的不理解和对改变的抵触。孟子认为,即使面临这样的毁谤,君子也应当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流俗所动。

此句之美,不仅在于其言简意赅的表达,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毁誉总是相伴而行。真正的智者应该学会如何看待这些毁誉,不为虚名所累,也不因诋毁而改弦更张。

孟子的这句话还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同时也承认人性的复杂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因此,他强调教育和内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养,人们才能逐渐接近完美的境界。

从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上看,孟子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在这句话中,“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生道路上荣誉与诋毁并存的矛盾现象。同时,“有不虞之誉”与“有求全之毁”两个分句的排比运用,使得语言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易于让人记住并深思其意。

此外,这句话所体现的情感和意境也是极为丰富的。它既有对世俗虚名的超脱与不屑,又有对追求真理与完美的坚定与执着。这种情感和意境的交融使得这句话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还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总的来说,孟子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是一句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名言。它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荣誉与诋毁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应对之道。这句话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面对和处理荣誉与诋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