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十七节

《孟子》·第十七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yánshíxiángxiángzhīshíxiánzhědāngzhī

译文

孟子说:“言谈没有实际内容是不吉祥的。这种不吉祥的后果,应由那些埋没贤才的人担当。”

评析

此段文言文,出自孟子之口,虽简短却饱含深意。言简意赅,正是古代圣贤言论的特点,而孟子的这句话,更是将警醒世人的责任寄托于其中。

首先,孟子所言“言无实,不祥”,是对言辞与事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揭示。在这里,“实”可以理解为真实、事实、实践等含义。孟子所强调的是言辞应该以事实为基础,空洞无物的言语是不吉利的,会给人带来不幸。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批判和引导作用,也告诫后人要注意言行一致,不说虚假话,不做虚伪事。

再来看“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这句话中的“蔽贤者”,可以理解为那些有才德却被埋没的人。孟子认为,言辞空洞所造成的不祥之果,应当由那些被埋没的贤人来承担。这既是对贤者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孟子一贯主张举贤使能,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这里也隐含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期望。

从写作思路来看,孟子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方法,先提出“言无实,不祥”的观点,然后用“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来具体说明这种不祥的后果由谁来承担,使得论述更加有说服力。同时,这句话也展示了孟子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让人深思。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古代名人的理解和评价中来进一步分析这段话。比如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用了孟子的这句话,并解释说:“言无实者,不能行也;蔽贤者,不能明也。” 朱熹认为“言无实”之所以不祥,是因为这种言论无法付诸实践;而“蔽贤者”之所以要承担这种不祥的后果,是因为他们无法让真理得以彰显。这种解释深化了我们对孟子原话的理解。

综上所述,孟子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言辞与事实关系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期望变革的表达。它告诫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说虚假话、不做虚伪事;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不公、重视贤才的选拔和使用。这句话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