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六节

《孟子》·第六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jiànliángxiāngwángchūrényuēwàngzhīrénjūnjiùzhīérjiànsuǒwèiyānránwènyuētiānxiàdìngduìyuēdìngshúnéngzhīduìyuēshìshārénzhěnéngzhīshúnéngzhīduìyuētiānxiàwángzhīmiáoyuèzhījiānhànmiáogǎotiānyóuránzuòyúnpèiránxiàmiáoránxìngzhīshìshúnéngzhījīntiānxiàzhīrénwèiyǒushìshārénzhěyǒushìshārénzhětiānxiàzhīmínjiēyǐnlǐngérwàngzhīchéngshìmínguīzhīyóushuǐzhījiùxiàpèiránshuínéngzhī

注释

(1)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2)语(yǔ):动词,告诉。

(3)卒然:突然。卒同“猝”(cù).

(4)与:从,跟。

(5)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6)勃然:形容禾苗重新焕发生机。

(7)人牧:用人们放养牲畜指代管理百姓的官员。“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8)由:同“犹”,好像,如同。

(9)引领:伸长了脖子,引领而望,熊蓉急切的盼望。

译文

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

评析

这段文言文取自《孟子·梁惠王下》,是孟子在见过梁襄王后,与人的对话。他巧妙地通过自然现象,阐述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归附的道理,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和孟子特有的智慧与才情。

首先,孟子的见人说人,表现出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他以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对梁襄王的形象和气质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不似人君,没有让人敬畏的气质,这不仅揭示了该国君主的统治水平,更反映出孟子对于君主应有的品质和形象的理解。

其次,孟子的回答凝练而深刻,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情。他以“定于一”回答梁襄王关于天下如何定的问题,既指出了天下的和平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心,又暗示了这个中心应该是以仁为本的君主。他进一步阐述,不嗜杀人者能够统一天下,这里既有对暴政的批判,又有对仁政的推崇,表现出了强烈的仁爱和平之心。

再次,孟子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仁政的力量。他以苗遭旱灾、得雨复苏为例,比喻人民在受压迫之时的苦难和在仁政下的复苏,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民对仁政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比喻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显示了孟子的高超的修辞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在整个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坦诚而热情,语言流畅而生动,既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又有深邃的政治智慧。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统治者的责任和道德,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这段文言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和高超的修辞技巧,成为了孟子思想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儒家思想的高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