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二节

《孟子》·第二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jiànliánghuìwángwángzhǎoshànghóng鸿yàn鹿yuēxiánzhě
  • mèngduìyuēxiánzhěérhòuxiánzhěsuīyǒushīyúnjīngshǐlíngtáijīngzhīyíngzhīshùmíngōngzhīchéngzhījīngshǐshùmínláiwángzàilíngyòuyōu鹿yōuyōu鹿zhuózhuóbáiniǎowángzàilíngzhǎorènyuèwénwángmínwèitáiwèizhǎoérmínhuānzhīwèitáiyuēlíngtáiwèizhǎoyuēlíngzhǎoyǒu鹿biēzhīrénmínxiénéngtāngshìyuēshíhàisàngxiéwángmínzhīxiéwángsuīyǒutáichíniǎoshòunéngzāi

注释

(1)《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2)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3)沼:水池。

(4)麋:一种像鹿的哺乳动物,也叫四不像。

(5)攻:建造。

(6)经:规划,设计。营:规划之后施工,建造之意。

(7)亟:着急,紧张

(8)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9)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10)麀鹿:母鹿;攸:同“所”。

(11)濯(zhuó)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2)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3)牣(rèn),满。

(14)《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15)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16)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评析

这段文言文取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在见梁惠王时的一段对话。孟子在这段对话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以及古代圣王的事例,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君主应当以民为本,与民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民心,实现稳固的政权。

首先,孟子的这段话,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揭示了当时君主的政治观念的缺失。梁惠王站在沼上,看着鸿鴈、麋鹿,自我陶醉,却忘记了他的国家百姓。他问孟子,贤者是否也会像他一样,乐于这些自然的美景。孟子的回答则直接揭示了梁惠王的错误——贤者乐此,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到了民为本,而不贤者即使有这些,也无法真正感到乐趣。

接着,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诗句中的“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讲述的是文王以民力建设台沼的情景。文王的做法,是真正的以民为本,他的一切建设都是以民为主体,因此,民众愿意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因此,他们称呼这些台沼为“灵台”和“灵沼”,寓含着他们对这些建设的热爱和敬仰。

最后,孟子引用了商汤的誓言,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观点。商汤的誓言“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体现出他与民同享,与民共患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使得民众愿意与他同生共死,这才是真正得到民心,稳固政权的道理。

整体来看,这段对话是孟子借用古代圣王的事例,阐述他的政治理念的一个典型例子。他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君主的政治观念的缺失。孟子的这种批判,虽然直接,但并不尖锐,而是通过引用古代圣王的事例,间接地点明问题,这种修辞手法,既避免了直接冒犯君主,又能够让君主明白他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