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三十六节

《孟子》·第三十六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fànzhīwàngjiànwángzhīkuìrántànyuēyǎngzāifēijìnrénzhī
  • mèngyuēwánggōngshìchēduōréntóngérwángruòzhěshǐ使zhīránkuàngtiānxiàzhīguǎng广zhějūnzhīsòngdiézhīménshǒuzhěyuēfēijūnshēngzhījūnxiāngshì

注释

(1)范:地名,齐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范县境内。

(2)居:《易·随·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乐记》:“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俞樾平议:“居,犹辨也。‘乐著太始。礼居成物’。谓乐所以著明太始,礼所以辨别成物。”《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3)垤(dié)泽:宋国城邑的一个城门名称。

译文

孟子从范邑到齐国的国都,远远看见齐王的儿子,感叹地说:“辨别事物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养尊处优能够改变人的身体,辨别事物是很重要的啊!难道不同样是人的儿子吗?”  孟子说:“王子所住的宫殿、所乘的车马、所穿的衣服大多是与别人相同的,而王子却象那样,正是辨别事物使他那样的。何况是能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呢?鲁国国君到宋国,在垤泽门大声喊叫,守门人说:‘这并不是我们宋国的国君,为什么他的声调那么象我们宋国国君呢?’这没有别的原因,辨别事物的方法是相同的。”

评析

本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尽心下》,在这段文章中,孟子通过与自己的弟子的对话,表达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段文字深入浅出,寓意深刻,体现出了孟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远的教育思想。

首先,文章的历史背景是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的情景,这是孟子谈论环境影响人的实例。齐王之子的举止见识,孟子认为是他所处环境的影响。这里孟子用到的“居移气,养移体”,是说人的行为举止、思想品性等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这是孟子的主要观点,也是这段文章的主题。

再者,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引用“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的事例,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鲁君在宋国的行为举止,与他在自己国家的行为举止大相径庭,这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致。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孟子的观点,即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此外,孟子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养,才能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自己的品行不变。这是孟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

文章的情感主要是对环境的惋惜和对个人修养的期待。孟子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环境的无奈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深受感动。

此外,文章的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孟子通过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深远的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章以其深刻的主题、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强烈的感染力,展现了孟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远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