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七节

《孟子》·第七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jiànxuānwángyuēsuǒwèiguózhěfēiwèiyǒuqiáozhīwèiyǒushìchénzhīwèiwángqīnchénzhěsuǒjìnjīnzhīwáng
  • wángyuēshícáiérshězhī
  • yuēguójūnjìnxiánjiāngshǐ使bēizūnshūshènzuǒyòujiēyuēxiánwèizhūjiēyuēxiánwèiguórénjiēyuēxiánránhòucházhījiànxiányānránhòuyòngzhīzuǒyòujiēyuētīngzhūjiēyuētīngguórénjiēyuēránhòucházhījiànyānránhòuzhīzuǒyòujiēyuēshātīngzhūjiēyuēshātīngguórénjiēyuēshāránhòucházhījiànshāyānránhòushāzhīyuēguórénshāzhīránhòuwéimín

注释

(1)故国:指历史悠久的国家。

(2)乔木:高大的树木。

(3)世臣: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4)进:进用。

(5)亡:去位,去职。

(6)戚:亲人,亲戚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齐宣王说:“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  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择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杀的他。这样做,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在这段对话中,孟子以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为齐宣王提出了一种“民本”、“民主”的国家治理思想。

首先,从历史背景上看,这是战国时期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一部分。此时的各诸侯国内外矛盾重重,各自为政,国君们普遍重视个人权威,忽视民众的利益。孟子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这种治国之道,无疑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孟子在对话中,首先以“故国”为引,明确了他的观点:国家的存在并非依赖于土地或资源,而是依赖于人民,特别是那些忠诚于国家的臣民。这不仅揭示了孟子的人道主义思想,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

接着,孟子通过对齐宣王的告诫,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民本”理念。他指出,国君在选拔用人时,必须听取民众的意见,以民众的认同为标准,而不能只听取身边人的意见。这里,孟子提出的是一种民主的用人观,强调的是民主和公正。并且,孟子在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此强调其观点的重要性。

最后,孟子以“然后可以为民父母”作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尊重民众的意愿,才能真正实现民本治国,才能真正做到民为本,才能真正成为“民之父母”。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既体现了孟子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揭示了他的民本思想。其语言简洁明了,逻辑严密,富有哲理,堪称文言文中的佳作。同时,孟子的这一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