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近思录 >卷十三·异端

《近思录》·卷十三·异端

宋朝 近思录 吕祖谦 著

1、明道先生曰: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老之害,甚于杨、墨。杨氏"为我"疑于仁,墨氏"兼爱"疑于义。申、韩则浅陋易见,故孟子只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其言近理,又非杨、墨之比,此所以为害尤甚。杨、墨之害,亦经孟子辟之,所以廓如也。  

2、伊川先生曰: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微,其终则不可救。如"师也过,商也不及"。于圣人中道,师只是过于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则渐至于"兼爱",不及则便至于"为我"。其过不及同出于儒者,其末遂至杨、墨。至如杨、墨,亦未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推之便至于此,盖其差必至于是也。  

3、明道先生曰: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然则毁人伦、去四大者,其分于道也远矣。故"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若有适有莫,则于道为有间,非天地之全也。彼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故滞固者入于枯槁,疏通者归于恣肆。此佛之教所以为隘也。吾道则不然,"率性"而已。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又曰:佛有一个觉之理,可以"敬以直内"矣,然无"义以方外"。其直内者,要之其本亦不是。

  4、释氏本怖死生为利,岂是公道?唯务上达而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但有间断,非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谓识心见性是也,若存心养性一段事,则无矣。彼固曰出家独善,便于道体自不足。或曰:释氏地狱之类,皆是为下根之人设此,怖令为善。先生曰:至诚贯天地,人尚有不化,岂有立伪教而人可化?

  5、学者于释氏之说,直须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其中矣。颜渊问为邦,孔子既告之以二帝三王之事,而复戒以"放郑声,远佞人",曰:"郑声淫,佞人殆。"彼佞人者,是他一边佞耳,然而于己则危。只是能使人移,故危也。至于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言畏,只是须着如此戒慎,犹恐不免。释氏之学,更不消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后,便不能乱得。  

6、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具此理。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人只为自私,将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他底。放这身来,都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释氏以不知此,去他身上起意思,奈何那身不得,故却厌恶,要得去尽根尘,为心源不定,故要得如枯木死灰。然没此理,要有此理,除是死也。释氏其实是爱身,放不得,故说许多。譬如负贩之虫,已载不起,犹自更取物在身。又如抱石投河,以其重愈沉,终不道放下石头,惟嫌重也。

  7、人有语导气者,问先生曰:君亦有术乎?曰:吾尝"夏葛而冬裘,饥食而渴饮","节嗜欲,定心气",如斯而已矣。  

8、佛氏不识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

  9、释氏之说,若欲穷其说而去取之,则其说未能穷,固已化而为佛矣。只且于迹上考之:其设教如是,则其心果如何?固难为取其心不取其迹,有是心则有是迹。王通言心迹之判,便是乱说。故不若且于迹上断定不与圣人合。其言有合处,则吾道固已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如是立定,却省易。  

10、问:神仙之说有诸?曰:若说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言居山林间,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譬如一炉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有此理也。又问:杨子言:"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能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

  11、谢显道历举佛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是本领不是,一齐差却。

  12、横渠先生曰: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之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缘天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为幻妄,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虚空之大,此所以语大语小,流遁失中。其过于大也,尘芥六合;其蔽于小也,梦幻人世。谓之穷理可乎?不知穷理,而谓之尽性可乎?谓之无不知可乎?尘芥六合,谓天地为有穷也;梦幻人世,明不能究其所从也。  

13、《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14、浮图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天人一物,辄生取舍,可谓知天乎?孔孟所谓天,彼所谓道,惑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大学当先知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今浮图剧论要归,必谓死生流转,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

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乃其俗达之天下,致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著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崇尚之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求其迹;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其蔽。自古詖淫邪遁之辞,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者已五百年。向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得失哉!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