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古代中国 >古代医学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医学是人类惟一以自身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人类在与自然界相斗的同时,也免不了要与自身的伤病死亡相斗。考古发掘表明,原始人类的寿命很短,大多在年轻时就夭折了。人类要为消除伤病、延长生命而奋斗,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们的先民在用火、熟食、穿衣之后,又学会了挑选自然物(植物、矿物、动物)制为药品,并逐渐发明了针砭技术,最终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医药科学。

然而,古代时期的医学总是与巫术相交融,两者往往是合而为一的,医师与巫师往往是同一个人。这在原始时期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终究是冰炭不同炉的,医学与巫术的分道扬镳也必然是要发生的事。

古代中国的巫、医分离,大约启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交替之际。到西周时期,我们看到这种分离已经相当成功。在西周的王室御医中,已经没有“巫”的位子了。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天官》部分,列有医师(最高医官)、疾医(内科医师)、疡医(外科医师)、食医(营养师)及兽医,不仅没有了巫师,而且医师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工。由此可以看到,到战国时期,医与巫的分离已经大致完成。当然,要彻底地分离,那路还遥远得很。

从原始时期到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的医药科学从无到有,从微到著,最终奠定了整个古代中医体系的基础。

一、中医药学技术

医药学技术,是从对疾病的认识起步的。

在甲骨文中,人们所认识的疾病已经遍及现代的各科,但还未出现具体的病名。而到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中,许多冷癖的疾病都有了名称,如瘕疾、瘿、痺、疟、疫疾等等。

在治疗手段上,逐渐形成了两个大类:

一类是药物治疗,这是产生最早、运用最多的治疗方式。相传我国的药物是神农尝百草而发现的,虽然这只是传说,却如实地反映出了药物的发现与食物尝试之间的关系。

中药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木本植物果实与枝叶、动物的某些部分、某些矿物等构成。

早期中药的使用,是以汤剂为主,少数外敷。商代的一篇文献《说命》(收于《尚书》)中,曾记载了“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表明当时对服药后的病人反应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也开始有了认识。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曾出土一份《五十二病方》帛书,共记有52类疾病的103种疾病的治疗药方约300个,所有药物达247种,近100种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这部著作,专家们都公认可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另一类是针灸与外科治疗,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灸,这是我国所独有的。后世成熟的针灸,起源于原始的砭石。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县道洼新石器遗址中曾出土一枚石制砭针,一端为刃,一端为针,既可以切肤,又可以针刺。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又发现一枚青铜砭针,形制与上述的石针相同。这是从砭石向针过渡的中间形态。至战国时期,针刺技术与理论都已走向成熟。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就是针砭技术的高手。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扁鹊针砭是一个十分流行的画题。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是战国时期针灸所专用的经脉著作。针灸技术只有在经脉理论上得到配合以后,才算真正走上了成熟的道路。

二、中医药学理论

古代中国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理论,都是整体哲学理论的分枝和具体化,中医药学也不例外。

古代中国的哲学以气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医学上也以人为“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气亦称精气或精,用在人身上较多。

气分阴、阳,阴、阳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统一体;它们之间的消长变化是事物变化的动力,决定了事物特性的变化。阴阳的平衡协调,是中医学上健康的标志;而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衡不调。

五行,原本是“六府”与“五材”说,指世界万物中最基本的物质。战国时期的子思、孟子学派与邹衍却把五行的内涵推衍到了人类生活以及自身的所有领域,同时又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上大做文章。医学上也大受影响,不仅有众所周知的五脏,还有五体、五志、五液、五色、五味等等,都是具体的推衍。

天人对应,是古代人们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较大。汉代以后,天人对应发展为天人合一,对中医学的影响就更大了。这种影响,虽然有少许的合理成份,但更多的是消极的作用。

上述种种的思想影响与具体的医学相结合,在战国晚期结晶出了一部杰出的中医理论著作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最终成书可能是在汉代,但它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是汉代人将它们汇合成一书的。这就像《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虽然最终成书是在汉代,但内容基本上都是先秦的。

《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内经》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基本理论到具体的生理解剖、结构、病理、病因、诊断、治疗、针灸、经络、保健等等,都有精辟的论述。而最为精髓的,就是基本理论部分。

《内经》对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作了总结性的归纳,对于生命与气(及精、神),对脏腑,对经络,对阴阳学说与生理,对诸病的机理等等,都有精辟的理论阐述。

所有这些理论阐述,开辟并奠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从而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后世的中医学理论,虽然有许多的发展,但基本的仍然是《内经》所阐述的那一套。所以,《内经》就成为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万世之典。古代中医学的整个体系框架,自此正式诞生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