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古代中国 >古代建筑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王志杰
(二)霍去病墓穴石刻的衬景与环境风貌问题
霍去病墓石刻的陈列,属于就地保护,现场陈列的性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这些石刻很早巳被视为霍去病墓的一种标志,虽然它并不含有“天禄”、“僻邪”、“翁仲”等墓前饰物的形制意义,但却与霍去病墓紧密地相关联着,石刻群是墓冢的景观,象征着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墓冢即为这些石刻艺术的环境背景,共同体现祁连风光的意境。成为这一处古迹名胜的主要内容。所以它和西安碑林中的石刻陈列馆的陈列方式应该有所区别。应避免采用铭牌标签形式作陈列说明。较好的办法,是开辟一间序馆,用录像与图片向观众集中介绍这些石刻,然后让观众再逐一去参观欣赏。因为对这些雕刻艺术的美学欣赏、历史文物价值,决非一般说明牌子可以概括得了的。

对于这些驰名遐迩的石刻艺术,最理想的陈列方式是按照古迹原貌,将其置于霍去病墓冢所形成的山林之间,在石岗,草坡的环境映衬下,石刻的动物形态会更加生动,因为这些石刻绝大部分是石块的天然形状,随其轮廓象形的姿态,就势略加雕凿勾勒而成。它的妙处不在于精雕细刻,而在审度顽石本身所具备的自然意趣,重在意匠经营,有浑然天成,化生的韵味,处在山野环境中乍看之下磊磊落落,颇不经意,待凝目审视时,则俨然为各种动物之形态。而且越看觉得越象,生动传神。然而这种处于露天状态下的安排,不易防止人为的损坏与自然风化,不便于管理保护,在新的、有效的表面防护剂问世以前,按当前的技术条件与经济力量,还无法采用这种园林景观式的陈列方式。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将原件加以护覆,另用复制件按山林的方式列置。使观者既能目堵这些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又能领略到古代置石刻于林麓间的苍莽之趣。

古人多以石马秋风,茂陵烟雨,松柏蔓草,夕阳落照间的陵阙来描述这一带的景色,处于露天状态的石刻,是很显豁的主要景物。按照墓前有“石人马”的记载,可知有几件是置在墓冢之前的。在这些石刻中,有三件石刻上雕有人形,有三件的题材为马。“石人马”,有三种可能,一是泛指这些石刻,二是指上述的有人与马的五件石刻,三是专指“马踏匈奴”那件,,即有人也有马的石刻。从种种迹象来分析,唯有后一种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一件石刻上人马俱全,雕凿加工也最精细,大型石刻中惟此件具有规整的底座,便于在乎地立置。据附近民间相传以及早先的照片显示,也是只有“马踏匈奴”一件是在冢前立着。这并不排除是后世人们按石人马的说法放置的可能。不过现在我们讨论的问题,并非古迹风貌的复原问题,而是着重在怎样的陈列方式能充分发挥艺术欣赏效果方面。看来,将“马踏匈奴”一件置在墓前为宜。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