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诸子百家 >理学

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名片

  • 创始周敦颐:宋明理学之鼻祖
  • 代表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 时期宋明时期
  • 思想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提出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典籍《二程全书》《陆九渊全集》《王阳明全集》
  • 派系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理学发展

宋明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经过一些儒家学者的发展形成的,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儒学分支.最初阶段是“二程理学”的出现以及他们关于天理的阐述;接着是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的儒家理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存天理,灭人欲.”而与“程朱理学”相伴而生的即是“陆王心学”,陆即是陆九渊,王即是王阳明,他们所提倡的是从人的内心人的内在出发探寻人的发展,“致良知”是其思想核心。

理学思想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提出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代表人物

理学流派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由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由南宋陆九渊所开创,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再由王守仁(王阳明)发扬光大。

历史评价

文化史大家柳诒徵先生将宋代儒学(理学)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总结为四点:其一,修身之法之毕备也;其二,教育之复兴也;其三,哲学之大昌也;其四,本末之一贯也。[9]理学所提倡的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民族精神的提升和锻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宋明理学开一代之风气,游学讲学之风昌盛,极大的推动了宋代及后世的书院教育。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高峰,在佛道两教在宋代以后理论创新进入瓶颈期时,理学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将儒学上升到思辨哲学的层面。
在政治层面,二程的思想得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继承和发展,合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编订的《四书章句集成》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的内容,程朱理学开始成为官方的哲学思想,成为维护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理论支柱。
随着理学逐渐走向僵化和极端,理学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明显,理学在后期逐渐脱离实际,空谈义理,束缚人性,以理杀人。由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将儒家传统的“义利之辩”命题从“先义后利”发挥成“重义轻利”,更加重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更进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