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人物 >郑子瑜

郑子瑜4篇诗文 >>

郑子瑜,1916年3月18日诞生于漳州市,后移居石码镇,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郑子瑜教授的学术是多方面的,有“传奇学者”之誉称,郑子瑜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文学家。郑子瑜教授的大著《学术论著自选集》荣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荣誉大奖;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被著名学者许杰教授誉为同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鼎足而三,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郑子瑜,1916年3月出生。是一位华裔大学问家、新加坡汉学大师,热爱中华民族、热爱香港。原籍福建漳州,精通汉学,是以著名的中国修辞学家而闻名于世。家境清贫,一出世便在挨饿中过日子,又在挨饿中长大起来。

  三十年代郑子瑜二十岁时受到恶势力的迫害,在家乡无法生活下去,而且有生命危险,便南渡婆罗洲。

  郑子瑜不但自学成材,而且与中国文化名人于右任、郁达夫、周作人也有交往。

  一九三六年,郁达夫应日本某社团之邀,前往讲学,後经台湾而西渡厦门,郑子瑜前往厦门天仙旅社拜见神交已久的郁达夫,告诉他自己有意写一篇题为《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考》的文章,达夫没有否认他的诗与宋诗有关系,只是笑著说:“什麼时候大作写成了,请寄给我看一看”。过後,郁达夫赠郑子瑜一条幅,写道:“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一九三九年绿莎时节,郑子瑜初次南渡,到了北婆罗洲的首府山打根,客窗寂寥,念白沙湾背山面海,景色宜人,郑子瑜便移居到那里去。

  对於创造社泰斗郁达夫所作的古体诗,郑子瑜早已赞赏,在郑子瑜十馀岁时,曾步郁达夫的《钓台题壁》原韵,和诗一首。

  五十年代初移居新加坡。郑子瑜才思敏捷、勇于求知,勤学苦练,三十年代就曾主编文艺月刊《涟漪》和文史月刊《九流》,後者由上海图书杂志公司发行。当年郑子瑜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许多好文章,如一九三九年深秋,郑子瑜在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采访了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学医时代的同学江英华医生,写下了为人所共知的《中山先生的习医时代》,目前,香港、中国内地和台湾把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又所作《海外华侨抗敌记》也被台湾选入为中学生课外读物的范文。

  六十年代初,郑子瑜被聘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并为六位日本教授讲授「中国修辞学」。

  一九八七年,郑子瑜受聘为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修辞学研究」教授,郑子瑜日以继夜,动笔著述《中国修辞学史稿》。

  一九八四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全书共四十二万字),引起学术界极大的重视,内地学者郭绍虞甚至誉之为「第一本的中国修辞学史」。

  郑子瑜无师自通,在曲折的人生历程中,勤学苦练,终於成了世界知名的学者,这正如刘禹锡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千淘万洒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