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
习武缘起
童年
南怀瑾自幼个性就好动,并嗜读武侠小说,刚在十二岁时即开始习练种种武艺。起初,随师习练时,固然不知道以南怀瑾衰弱之躯而学此刚猛之拳是否适当,又不能分辨拳艺的优劣,每回习拳之后却有头脑昏昏之感,莫知其所以然,但以从小志慕侠客义行,所以也就勉强自己而照练如仪。
访师
其后负笈四方,人事接触渐广,以心喜武术道功,乃不计耗资,不论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长的人,或具神通,或有道,或有武功,即顶礼叩拜为师。
因此到二十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亦多达八十余人。所学范围有南宗、北派,长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少时亦习弄过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
中央国术馆张清江,于杭州国术馆主办全省性国术比赛,南怀瑾亦参与其盛,以姿势优异而获冠军。
抗战前,各县市普设国术馆,都有专人负责,武风维扬,盛极一时。所以,南怀瑾私自反省所习武艺实未精到,各路各派,亦不过略窥其门径而已,乃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
老道指点
南怀瑾闻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传系满清王公子家者,须眉皓白,童颜鹤发,言已成剑仙;闻之,万喜,即往谒数,皆未得见。后逢人求此人皆称无此剑术,若欲习画之则教人画梅。几番迂折,南怀瑾终见此人,再三恳学剑,但学此,不求其他。因南怀瑾意诚坚,终获约谈。
南怀瑾志存学文兼武,经世济时,而诸事分神,恐心不专而无成,遂弃习剑仙,而于学拳仍勤,每日戊夜,必练拳二三时。昔杭州西湖,武师甚多,南怀瑾亦朝夕浸间,跃马剑,臂缚环,腿绑铁砖,亦近于此之“太保生”矣。后访遇僧道多,皆各有长,与城隍山老道之意,大同。
拯救巨赞
1947年,南怀瑾去上海期间,杭州灵隐寺的巨赞法师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并计划暗杀,罪名是巨赞法师、陈铭枢、虚云大师等人向共产党靠拢,同共产党有关系。
巨赞法师闻之,便来找南怀瑾求救,巨赞和共产党合作,共同护佛教。南怀瑾闻巨赞要护佛教,心动之,故有心救人。
南怀瑾赴南京,寻到彼时之保密局任负责人的郑介民。南怀瑾曰:“灵隐寺住持巨赞法师不可屠,手下留情,放其一命,巨赞是要留下来和共产党共同保护佛教的”。待到郑介民口头应允不杀巨赞,南怀瑾不放心,要求写一张手令,拿去交给保密局杭州站站长,终救巨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