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阴阳家

阴阳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家名片

  • 创始人邹衍
  • 代表邹衍、邹奭
  • 时期战国末期到汉初
  • 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 典籍《邹子》
  • 派系管仲学派、邹衍

阴阳家发展

阴阳家出于道家,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立"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一百多家,将阴阳家列入“九流十家”,也是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之一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阴阳家学派在西汉中叶以后已不复存在。
公元6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很多当地文化,比如万物有灵,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