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诸子百家 >商子

商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 本    名商鞅
  • 别    称卫鞅、公孙鞅、商君
  •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卫国→魏国→秦国)
  • 民族族群华夏
  • 出生地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395年
  • 去世时间公元前338年
  • 主要作品《商君书》、《秦律》
  • 主要成就推行商鞅变法,率领秦军收复河西

早年生活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