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妇科秘书 >第三部分

《妇科秘书》·第三部分

清朝 妇科秘书 陈佳园 著

伤寒温热时疫论

妊娠伤寒,时值冬令,为寒所伤,其轻者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微嗽鼻塞,数日即愈,不药亦可。或用葱白(连须)三、五茎,生姜三片,煎服即解。如所感者重,以致头疼,先寒后热,久必伤胎,药多避忌,务宜谨慎,不可与常妇概治,竟用发表,以致损胎,误其母子性命。但服葱白香豉汤自愈,故《千金》治妊妇伤寒,用葱白、生姜,水煎热服,取汗即安。是以葱白香豉汤、香苏散可解表邪,又可安胎。况葱白不惟性能解表,且善安生胎、下死胎。若感寒孕妇,胎伤未死,但用葱一把,水煮食之,汗出即安。如胎已死,须臾自出,不应,加生姜、苏叶,不可轻用表药招尤。若妊娠邪在半表半里,择《纲目》内黄龙汤,即小柴胡汤变体用法,其加减亦可采择而用。如表症已愈,但发热大渴,用香苏散,加金花汤。便结者,加入大黄。或用三黄解毒汤,所以胎前疫症,与伤寒阳明腑症,内实便秘,须急通大便,方不损胎。若大便自利,乃正气下泄,胎必难保。惟大小便如常,知里无热,则不伤胎气,至妊娠热症,亦须急治,恐致落胎。《千金》用葱白香豉汤,取汁即愈。又有用柴葛安胎饮者,如呕吐烦躁,用生津葛根汤者,甚则斑出黑色,用栀子葱豉汤者,密斋用加味化斑汤,此皆热入于里,阳明症之方药也。《医通》治孕妇温热时行,及伤寒邪气内犯,热毒逼胎,并宜《千金》石膏大青汤急救,庶可保全,迟则不救。又有石膏六合汤、升麻六合汤,立方甚稳,录后以备采用。凡胎孕药内,不得已而用大黄转药,须用酒制。

姜、桂、附子,用黄连、甘草制之,则无害矣。

葱白香豉汤

《千金》治时疫伤寒,三日以内,头痛如破,及温病初起寒热。

葱白(连须一握)香豉(三合)水煎,入童便一合,日三服。秋冬加生姜二两。

黄龙汤

治妊娠伤寒,得之三、五日后,有恶寒发热,内有烦渴引饮,小便赤涩之症。此邪在半表半里,宜此方主之。

柴胡(二钱)黄芩(一钱半)人参甘草(各一钱)姜、枣为引。

水煎服。如寒热往来,无汗口干,加葛根二钱,去枣,入葱白三根,如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去枣,加葱白三根;如发热,有汗口渴,加土炒白术一钱半,栝蒌根一钱半;如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人参白虎汤去姜、枣。

柴葛安胎饮

治孕妇热病,骨节疼痛,如不急治则落胎。

柴胡葛根青黛(各八分)石膏(一钱半)升麻(五分)栀子(一钱)知母(七分)葱白(三根)

生津葛根汤

治孕妇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人参葛根芦根麦冬知母(炒)栀子(炒各一钱)竹茹(一团)葱白(三寸)

栀子葱豉汤

治孕妇热病,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气急欲绝,胎落之症。

栀子(炒)黄芩升麻(各一钱)生地(二钱)青黛(八分)豆豉(四十九粒)杏仁(十二粒)石膏(一钱半)

加味化斑汤

治孕妇伤寒,热病不解,遍身发斑,赤如锦文者。

人参知母生地黄芩栀仁甘草(各一钱)石膏(二钱)淡竹叶(二十片)豆豉(半合)食远服。

《千金》石膏大青汤

治妊娠伤寒,头疼壮热,肢体烦痛。此方既可散邪,又能安胎,允为孕妇伤寒温热时行神方也。

石膏(二钱)大青黄芩(各八分)前胡知母栀仁(各一钱)葱白(一茎)水煎温服。

石膏六合汤

治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而烦。

当归川芎白勺生地(各一钱)石膏知母(各五分)水一盅半,煎一盅,温服。

升麻六合汤

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湿毒发斑如锦文者。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一钱)升麻连翘(各七分)水煎温服。

谵语论

妊娠谵语,为脏腑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汤,清其血中之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亦有伤胎,胎下而下血,心神无主谵语,虽用峻补,亦难有效。其治法方药,俱载产后妄言妄见门。若孕妇症见舌青者,其子已死腹中,急当下之。

若双胎一生一死者,必腹中半边冷、半边热。如母患热症,脏腑热甚,蒸其胎,儿因致死,但服黑神散,加生蒲黄以暖其胎,则胎即出矣。胎未死,井泥涂脐,以护胎气,多有保全者。

生地黄黄连汤

治失血后燥热、、脉数盛者。

生地(二钱)防风川芎(各八分)当归(一钱半)黄连(七分)黄芩(炒)黑山栀(各一钱)赤芍(一钱)

血症黑神散

治吐血、衄血,屡发不止。

炮姜肉桂(各一两)熟地(四两)当归蒲黄(筛净,炒黑各三两)白芍(酒制)炙草(各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用黑豆半合,微炒香,淋酒半盏,和水半盏,煎一半,入童便半杯和服。

气虚,加人参三两,炙六两,以固卫气,庶无营脱之患。

鬼胎论

凡妇人气血虚损,精神衰弱,邪思蓄注,冲任滞逆,脉道壅瘀不行,状如怀娠,故曰鬼胎。然细究其理,鬼胎者,伪胎也。如人邪淫之念一起,则肝肾相火自动。有梦与鬼交者,非实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即《经》所谓“思想无穷,所愿不遂”,白淫、白浊流入子宫,结为鬼胎,乃本妇自己血液淫精,聚结成块,血随气结而不散,以致胸腹胀满,俨若胎孕耳,非伪胎而何?故鬼胎之脉,沉细弦涩,或有时虚浮,有时沉紧,忽大忽小,皆阳气不充之验。其腹虽渐大而漫起重坠,终与好胎不同,当脐或脐下左傍虽微动,亦与正胎迥别。所以一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患。若停经瘀滞而得,即血气瘕之类,则病已成,当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乃可。然欲于补中兼行,无如决津煎,欲去其滞而不猛峻,无如通瘀煎。若由阳气不足,或肝脾郁怒所伤,不能生发,致阴血不化而经闭为患,肚腹渐大,以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再加去白陈皮八分。如干嗽,用蜜制治之自愈。此外如狐魅显类之遇者,则实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谓,当于瘕类求法下之。又常见妇人得孕经止,尺脉或涩,或微弱而无他病,此子宫正气不全,精血虽凝,而阳虚阴不能化,终不成形,每至产时而下血块、血胞,必大剂温补预调,而后方能成孕也。

决津煎

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用此汤随症加减主之,此用补为泻之神剂。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泽泻(一钱半)牛膝(二钱)肉桂(一、二、三钱)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或不用亦可)乌药(一钱)水(二盅)煎七分服,须食前。如呕恶,加焦姜一、二钱;阴滞不行,非加附子不可;如气滞而痛胀,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滞、血涩,加酒炒红花一、二钱。

通瘀煎

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症。

归尾(三、五钱)山楂制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乌药(一、二钱)青皮泽泻(各钱半)木香(七分)水(二盅)煎七分,加酒一、二小盅,食前服。

肠覃似孕证蓄血似孕论

妇人肠覃似孕,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肉乃生。其始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状如怀子,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结气大肠,为气病而血不病,故月事不断。当用散气之剂治之。其蓄血似孕,因多郁怒,经闭不月,腹渐大,初时人以为孕,至过月不产,诸症渐见,此蓄血子门,为血病,当破血药下之。

孕妇出痘论

凡孕妇出痘,热能动胎,胎落则气血衰败,而不能起发灌浆矣。故始终以安胎为主,外用细软之帛,紧兜肚上,切不可用丁、桂燥热之品,及食牛虱毒物之类,以致触犯。其条芩、白术、艾叶、砂仁之类,与痘相宜者,采而用之。其初发热,则以参苏饮发之,痘既出后,则多服安胎饮保之。渴者,则用人参白术散加减;泻者,则用黄芩汤,合四君子汤,内加诃子。血虚者,则以四物汤加托药;色灰白而起发较迟者,则用十全大补汤,去桂,服之。

总之,不问轻重,悉以清热安娠为主。更有孕妇出痘,正当盛时,忽临正产者,势必气血俱虚,亦只以十全大补汤大补气血为主。虚寒者,少加熟附。若腹中微痛者,此恶露未尽也,宜四物汤,加干姜、桂心、木香、黑豆,用熟地黄而去芍药。盖恐寒凉,有伤生气。然有当用者,酒炒用之。若寒战咬牙,腹胀不渴,而足冷身热者,此乃脾胃内虚,外作假热也,宜参、、归、附、木香之类,一、二剂而愈者吉,不愈者凶。若孕妇肥胖者,则气居于表而慊于内也,人参可多,黄宜少,多加带壳缩砂,切忌脱蒂果子之类。至有痘将收靥,忽作泄泻,口渴饮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壮红润者,此内热也,宜五苓散,内加黄芩、芍药之类。若至滑泻不止,食少腹胀而足冷,痘色灰白,脉细无力者,此犯五虚必死之症也。凡妇人方产之后,或半月左右,适逢出痘者,此无胎孕系累,惟气血尚虚。治宜大补荣卫为主。若痘出多者,则加连翘、粘子之类。大便自利者,则用肉果、炮姜之类,余即照常一例而治。至于孕妇出痘,在于初出之时胎落者,则血气虽为大虚,然热毒亦因走泄,兼之未经起胀灌浆,则血气未曾外耗,倘非险逆,加以大补托里,每多得生。至于收靥之时胎落者,则毒已出表消散,亦多无事,但重虚而元气易脱,倍宜补益耳。若正当起胀灌浆而胎落者,则气血衰败,内外两虚,既不能逐毒以外出,则毒必乘虚而内攻,其为不救者多矣。

参苏饮

人参紫苏干葛前胡制夏茯苓陈皮(各等分)枳壳(麦炒)桔梗木香甘草(各减半)

黄芩汤

治热利。

黄芩炙草芍药(各等分)大枣(五、七枚)水煎服。

妊娠麻疹论

妊娠出疹,当以四物加减,而加条芩、艾叶,以安胎清热为主,则胎不动而麻疹自出矣。然热毒蒸胎,胎多受伤,但胎虽伤,而母实无恙也。盖疹与痘不同,痘宜内实,以痘当从外解,故胎落,毒瓦斯乘虚而内攻,其母亡;疹宜内虚,以疹当从内解,故胎落,热毒随胎而下,其母存。虽然与其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两全之为愈也。且古人徒知清热以安胎,不思疹未出而即以清热为事,则疹虽出而内热愈深,是欲保胎,反足以伤胎也。宜轻扬表托,则疹出而热自清,继以滋阴清解,则于疹于胎两不相碍,不安胎而胎自安矣。如疹出不快,宜白虎汤合用升麻葛根汤,倍加元参、牛蒡治之。胎气上冲,急用苎根、艾叶煎汤,磨槟榔服之,再以四物汤进之。热甚则胎不安,服固胎饮数剂。如又不愈,腹疼腰,即知胎有必坠之机,如胎坠,即以产法论治矣。

升麻葛根汤

葛根升麻白芍甘草(各等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此解表发散之方也。表热壮盛,邪实于表。《经》曰:轻可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所以然者,升麻能解疫毒,升阳于至阴之下,以助发生之气;葛根能解热毒,兼疏荣卫,以导起发之机。二味之外,又加甘草佐之,以和在表之气,芍药佐之,以和在里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荣卫,风寒自解,麻疹自出。

固胎饮

止痛安胎。

地黄川芎归身人参白芍陈皮(各一钱)白术(土炒)黄芩(各一钱半)甘草(三分)黄连黄柏(各一分)桑上羊儿藤(七叶圆者)上细切,每服二、三钱,入糯米二十粒,水一盅,煎至七分,温服。痛加砂仁,血虚加阿胶。

催生万全汤

人参(三钱至五钱,大补元气以为君)当归(三钱,大补荣血以为臣,去芦)川芎(一钱,入肝以疏郁滞,少寓升提之性,则降下之药得力)桃仁(十三粒,不去皮尖,捣碎,取苦可去旧,甘能生新,滑能润下)干姜(一钱,温能通行血分,炒黑黄色,焦则令其下降,而遏其上升也)炙草(六分,令其药性少缓,中宫得受补益,不使即为下坠也)牛膝梢(二钱,既能下行腹,走十二经络,令其经络无壅,则气血效力以为营运推出)红花(三分,多则破血,少则活血生新耳,酒炒)肉桂(六分,冬天用八分,临煎方去皮切碎,借此引经,率领诸药直入血分,且温可通行散瘀,则生产自易)加胶枣(二枚)水煎,食前温服。如产妇壮实及无力服人参者,去参用之,其催生之效,尚能倍于佛手散多矣。论曰:妇人临产,关系母子性命,实存亡顷刻之时。是以古人立方甚多。然产育乃大伤气血者也,其难产又多由气血不足,产后诸疾,固属气血大亏。然产后诸虚,皆因产前所致,今立万全汤,乃体达生生化二方之意,合成一方,务取万全,屡用甚验,故以万全名之。先以调补血气,佐以散瘀、下降、温中,使气血得力,自能健用催生,此不催之催也。故用人参,当归为君,培补气血,壮其主也;少加桃仁、川芎、黑姜、炙草、酒红花,温中而散其瘀也;牛膝梢、桂心,温行导下,使无上逆冲心之患,不惟催生神效,产后更无瘀血凝滞,百病不生。补而兼温则不滞,温而兼补则不崩。升少降多,则气得提而易下;降而兼升,则瘀自去而新自归。补多泻少,邪去而元气无伤;苦少甘多,瘀逐而中和仍在,岂非万全催生者乎?

产后脉诀论

《脉经》云:产后之脉,寸口洪疾不调者死,况微附骨不绝者生。又曰:沉小缓滑者吉,实大坚弦疾者凶,牢革结代及涩滞不调者不治。丹溪曰:胎前脉当洪数,既产而脉仍洪数者死。又曰:胎前脉细小,产后脉洪大者多死。予见产后多有洪数而生者,要知血虚之脉浮洪而数者居多,产后血虚,故现此脉。若不明以告之,俗医多误认为外感,虚虚之祸,在此顷刻。然此洪数之中,自有和滑之象,非如牢疾而少胃气之谓,故多死也。《产经》曰:胎前之病,其脉贵实;产后之病,其脉贵虚。胎前则顺气安胎,产后则补虚消瘀,此其要也。

生化汤论

生化汤论曰:产后诸症,皆缘气血骤下,元气大亏,用药不同常法。是以有极不能姑待者,则当峻补之中,加入温行之药,峻补则力大而可宣通。温行则流畅而不凝滞。至于逐瘀之剂,即实症亦不可用峻厉之药,况产后大虚,恐血无主宰,一任药力便为崩而不止,虚则易脱,势如覆水难收矣。夫人遇大病之后,血气两虚,犹当调补,况产后脾胃血气之虚衰,更有甚焉者乎?今之治产后者,亦云:元气因产而亏,营运失度,不免瘀血停留,致成诸疾,必以去瘀为先,瘀消方可行补,甚有用回生丹,攻血块,下胞衣,殒人性命者。此盖止知专攻旧瘀,而不知新血转伤之害,岂知块固当消,而新血犹当生也。盖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旧血反滞。予考新产诸方,莫若生化汤为产后第一妙方。其方芎、归、桃仁温中行血,善去旧血,骤生新血;佐以炙黑干姜、炙草,引三味入于肺、肝,行中有补,化中有生,故名生化,盖因功而立名也。又有加入益母草一钱五分,功效亦同。此实治产之良方,保全产妇之圣药也。故冯氏因此方之妙,变化用于临产,加人参、桂、牛膝、红花,又为催生之神剂矣。

生化汤方

凡孕妇临月,即预备生化汤数剂,俟临产之时,即为预先煎就。产下,随服二、三道,以逐瘀生新,再无产后之患。无论正产、半产,虽少壮产妇,俱宜服之。故此汤为产后七日内要药。倘产下之时,未及煎服,凡产后诸症,仍以此汤治之。

全当归(八钱酒洗)川芎(四钱)干姜(四分炙黑存性)桃仁(十粒去皮尖,打碎)炙草(五分)水二盅,煎七分,加酒小半盅。如素日不能饮酒者,加六、七茶匙,稍热服之。其药渣留,并后帖药渣,合而再煎,而帖共三煎,在产下一、二时辰内,未进饮食先相继煎服。能速化旧血而骤生新血,不特可免目前晕厥、汗、崩、恶露停滞等患,且诸病不生,精神百倍矣。如胎前素虚之人,产后又当再制两帖煎服,以防倦怠。若产下已服一、二帖,而块痛未除,仍当再进几帖,块痛自消矣。

产后药误须知

产后勿轻用乌药、香附、木香,及耗气、顺气等药,用之反增满闷,虽陈皮用不可过五分。

产后勿轻用青皮、浓朴、山楂、枳壳、陈皮消食药,多损胃减食,即枳壳、香砂等丸,亦多损气血。

产后勿用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用之元气必脱。

产后浮麦伤胃耗气,五味能阻恶露,枣仁油滑致泻,均为禁忌。

产后身热,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且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不净,皆非所宜。

产后四日内,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术,致块不除。

产后勿轻用牛膝、红花、苏木、枳壳等类以消块,犹忌多用、独用。至于三棱、莪术、枳实、山楂等峻药,更不可用,若误用,旧血骤下,新血亦随之而损、祸不可测也。

产后勿轻用生地黄以滞血路。

产后不可用大黄、芒硝以通大便,反成臌胀。

产后不可用五苓以通小便,用之愈闭。

三冲论

产后危症,莫如败血三冲。其人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为败血冲心,多死。《医通》云: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丸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颠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子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

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其《医通》所用金石及峻药等治法,亦无可如何之思,与其视死,不若救生之意耳。予谓:治此等症,宜用生化、失笑。抵圣等类平稳药,当亦通神。

二味参苏饮

治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及产后败血冲肺喘满,面赤几死者。

人参(二钱)苏木(四钱碎)水煎服。又有入童便热服,大便溏泄者禁用。

失笑散

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便治胞衣由瘀血胀满不能出者。

五灵脂(生,酒研,澄去砂)蒲黄(生,筛净)为末,每服二、三钱,葱汤调末服之。一方用酒煎热服。按此方,如行血,各等分俱生用;如止血,俱炒用。或五灵脂减半用。若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又一方,蒲黄一半生,一半炒用。

抵圣汤

(见气逆、呕吐不食门)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产后阴血骤下,阳无所附,孤阳外越,每多发热,此乃阴虚生热,切勿作外感而表散。生化汤善能退热,以其内有姜、草,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故产后虽有表症,一切风药性升,不可用,恐载血上行,令人发晕。且虑重竭其阳,必至汗脱而死,即佛手散中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亦须临时因症审酌用之。产后阴血既亏,津液自少,况临产劳倦气虚,虚则传化自迟,二肠枯燥,势所必然,久则自复。

或用生化汤养血,兼生津助液亦可。故产后虽二便暂有不甚通利,然于下利等药,必须禁用,非特硝、黄、五苓难于轻试。即四物汤中生地、芍药,纯阴而伐生气,且作泻而凝血。五苓利水伤阴,愈通之而愈枯结。若误用而重亡其阴,难免孤阳无辅而走脱矣。故《机要》有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下二焦,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

新产三审论

凡治产后,三审不可缺也。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大抵常产之妇,开合有权,产后子宫即闭,儿枕随气攻注,碎作小块,续续而下,所以延绵日期。又有由于难产,过伤子宫,关闸废弛,不能收敛,或下血块,大小形色与茄无异,此名儿枕是也。全块顿出,自无淋沥之患,即有余血,尽归溲便,如皂荚汁,少腹略无痛苦。切勿认为产后瘀尚未行,妄行攻下,误人性命。产后又有似乎儿枕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人皆指为儿枕宿血,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正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当安养其脏,不久自愈。若有瘀服药,生化汤对最,殿胞煎或四神散亦可。若误用苏木、红花、元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慎之,慎之!

殿胞煎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症如神。

当归(五钱)川芎(一钱)茯苓(一钱)炙草(一钱)肉桂(五分)水一盅。

煎八分,热服。如脉细而寒或呕者,加干姜(炒黄色)一钱;如血热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芍药一钱。

四神散

(见腹痛门)。

血块痛论

产后血块,是孕成余血之所积也。夫妇人血旺气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行之有常则曰经。有孕则经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护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荫庇。胎形尚小,虽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两月之血,积于胞中,日久成块。至产时,当随儿下。或因产妇送儿送胞劳倦无力,或谓调护失宜,腹欠温暖,至血块日久不散,疼痛拒按,并宜生化汤助血行血,外用热衣暖腹可也。慎勿轻服峻剂,至崩脱不救。

晕厥论

凡产后晕厥二症,皆由气血并竭,苟非急补,何能挽其将绝之元神,无庸疑义者也。但晕在临盆,症急犹甚于厥,用药不及,急救法救之,如其人微虚者,则眼花头眩,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不知人事,少顷即苏,或因亡血过多,以致虚火乘虚泛上,而神不清,身无所主,其阴血暴亡,心神失养,心与胞络,君相之火,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经》云: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瞑目合眼,病悉属阴,暴去有形之血,则火上炽。均宜频灌生化汤,或从权急救,生化汤二、三帖,先补血分之亏,则块化、血旺、神清而晕止。大虚者,其症面白眼闭,口开手冷,多汗神昏,六脉微细之甚,是气随血脱而欲绝,当剂人参方可回阳,恐势急而补阴不及,须以兼用气药。此阳生阴长之理也。以权急救加参生化汤最效。但凡大病大虚之人,皆能作晕。产后之晕,因血去而名之曰血晕,实非因血而致晕也。即有恶血上逆、血滞等症,亦莫若生化汤温而行之,去瘀止晕之妙。予见江南产科,有用当归一钱、益母草一钱,人参二钱,红花六分,炮姜八分,煎热,冲童便服之,以治晕。此方兼得之义,庶几近之。至于厥症,在分娩之后,因产时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傍,故手足逆冷而发厥。《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盖逆气上满于经络,则神气浮越,去身而散也。宜大补回阳,生化汤连用二服,俟气血旺而神复,厥症自止矣。又非偏补血分之可得而愈也。若服药而口渴,另用参麦散以代茶,助津以救脏燥也。又有四肢逆冷、泄痢,类伤寒阴症,不可用四逆汤,必生化汤倍参煎服,或加熟附子一片,则可以止逆回阳,而见参、归之功矣。若血块痛止而厥,滋荣益气汤最效。凡晕厥,乃产后危急二症,若新产块痛未除,又未可遽加、术,故急加人参,从权以救之。

俟晕止厥回,再去参以除块痛,此要诀也。

从权急救生化汤

治三等血晕,兼化瘀生新。

川芎(三钱)当归(六钱或八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荆芥穗(四分炒黑,汗多忌用)枣二枚,水煎服。劳倦甚及血崩,或汗多形气脱而晕,加人参三钱,肉桂四分,急服一、二帖,其效如神,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之。

从权急救加参生化汤

治产后形色脱晕。

人参(三钱)川芎(二钱)当归(四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荆芥(四分炒黑,汗多忌用)枣二枚,水煎服。血块痛甚,加肉桂七分;汗多加麻黄根一钱;如无块痛,加蜜炙黄一钱以止汗。

加参生化汤

(附大补回阳生化汤)人参(二钱)川芎(四钱)当归(八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炙草(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枣二枚,水煎服。此方产后诸危急症通用。一日夜须服三、四帖,方能接绝之气。如产后三日内,块痛未除,俟元气稍复,已有生意,当去参,仍服生化原方。虚脱、厥逆、汗多,加人参三、四钱;脉与形俱脱将绝,必用此方频灌;汗多、身热、气短,加人参;左尺脉弱,亦加人参;汗不止,三、四剂后,加蜜炙黄一钱。一方:川芎、当归减半,名大补回阳生化汤,治新产厥症,枣引,速煎二服即效。若厥症作渴,佐以生脉、五味饮代茶,以救津液,则渴减厥回。

滋荣益气汤

治血块痛止而厥。

人参当归(各二钱)川芎白术(土炒)黄(蜜炙各钱半或一钱)熟地(二钱)麦冬(八分或一钱去心)炙草(四分)五味子(十粒)川附子(五、六分或一钱制)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炒枣仁各一钱。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

产后暴崩为血脱。气短似喘为气脱,妄言妄见为神脱,三症虽有气阳血阴之分,于精散神促无异,比前晕症,治可少缓,亦危症也。若非大药急方频服,失之者多矣。倘误为气实痰火妄治,鲜有不殒生者。若势急,并宜用加参生化汤,补中寓行,免致血虚之失。其血脱患崩一症,由冲任已伤,气血未复,或因劳役惊恐,或因恶露未尽,固涩太速,以致停留,一旦复行,然经血大来。当审血气而辨血色之红紫,视形色之虚实。如血多紫色有块,乃当去之,败血也,其少腹必胀满,按之而痛,止之反能作痛,或致淋沥,此不可言崩,只服生化汤几帖自愈。如鲜红之血大来,乃惊伤心,不能主血;怒伤肝,不能藏血;劳伤脾,不能统血。

血不归经,血脏有伤,当以崩症治之。崩非经病,产妇得之,是为重虚,犹不可忽。故宜急治,用荆芷治崩汤。若有血块痛而形色脱,或有汗,或气促,宜服加参生化止崩汤以益气,使阳生而阴血自旺,非十灰散之可止者。如血块痛止,或产后半月外崩症者,又宜滋荣益气止崩汤,或升举大补汤,少佐黄连坠火,宁血归经,或用曾生升举大补汤亦妙。亦有小腹空痛,不可误认有瘀,察其下血少而无紫块者是也,当以崩治,宜重用熟地。若小腹满痛不已,而脉实大紧数者,此肝经已竭,肝气随败矣,难治。《医通》有治产后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用《千金》伏龙肝汤治之。其气脱短气似喘一症,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不能营运,独聚于肺,肝肾不接,故令呼吸短促,语言不相接续,有似于喘,实非喘也。夫肺受脾气散精,生脉而通水道、呼吸,所以清肃上下,调和荣卫而为平人。若值产后血亡气穷,浮脱于上,孤阳绝阴,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惟大进参、附,或可得生。世有妄论痰火实症,反用散气化痰之方,治之必死。有块痛者,当用大补回阳生化汤,连二三服。世人多疑参助喘不用,致不救者多矣。况同芎、归、黑姜,不知、术万无有失。要知人生于气,气壮则根本固,而藏源者敛纳于下,营运者强健于中,何有为喘为胀之虞。考《全书》,贞元饮亦治似喘妙药也。如无块痛,当用续气养荣汤最妙。或倍参补中益气汤,少佐熟附,助参以治气脱,摄气归元亦可。如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或理阴煎主之。其神脱妄言妄见一症,因心肝脾三阴血少,而神魂无根据也。然有谵语郑声之分,甚至发狂等症,统归于妄耳。其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或言日用寻常之事,或如见鬼状,昏不识人,语言不休,此谵语之谓也。若虚甚而声转无力,言语不能接续,有头无尾,一两句即止,或重言叠语,说过又说,或如造字出于喉中,若郑声之轻怯,此郑声之谓。其精气衰夺,更甚于谵语矣。若夫产后气血暴竭,而心神失守,故语言无伦,肝魂无根据,则瞳妄见。况心为五脏之主,目乃百脉之官,虚症见于心目,则十二官各失其职可知矣。是以视听言动,皆成虚妄。当论产期块痛有无,先后施治,方为得法。若分娩儿下之后,块痛未止者,宜服宁神生化汤。确知瘀血不行,合失笑散同服;如痛止者,则服宁心定魄茯神汤,连进大补十数剂,生气养血,安神定志,服至元足,其病始愈矣。或以生地易熟地,而清心火,宁君主之官亦可。

荆芷治崩汤

治产后血崩,其色鲜红。

川芎(一钱)归身(四钱)干姜(二分炙黑)荆芥穗(六分炒黑)炙草(四分)白芷(五分)枣,煎服。

加参生化止崩汤

治产后血块痛,鲜血崩,形色脱,或汗多,或气促。

人参(二三钱)归身(四钱)川芎(二钱)干姜(炒黑)炙草(各四分)白芷荆芥穗(炒黑各五分)桃仁(十粒)

滋荣益气止崩汤

治产后无块痛,或半月外崩症。

人参川芎黄(蜜炙,各一钱)白术(土炒)生地(各二钱)当归(四钱酒洗)陈皮黄连白芷荆芥(炒)升麻炙草(各四分)枣(二枚)水煎,入童便温服。惊悸加柏子仁一钱,炒枣仁一钱,身热,倍加参、,去黄连。

升举大补汤

治产后日久,血崩不止,或崩如鸡蛋大,或去血片。宜大补脾胃,升举气血,少加镇坠心火之剂,并治老壮妇人崩淋。

人参(二钱)黄(一钱蜜炙)熟地(二钱)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二三钱)防风(三分)荆芥(炒黑)羌活升麻白芷陈皮黄连(炒)黄柏(炒褐色)炙草(各四分)

《千金》伏龙肝汤

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伏龙肝(如弹子大,七枚)生姜生地(各一两五钱)甘草艾叶赤石脂桂心(各六钱)分四服,日三夜一。

宁神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不止,妄言妄见,未可用、术者。

人参(二钱)当归(三钱酒洗)干姜(炙黑)炙草(各四分)茯神柏子仁川芎(各一钱)桃仁(十粒)益智仁(八分)陈皮(三分)枣(二枚)龙眼肉(五个)水煎服。

恶露不止论

产后恶露不止,非如崩症暴下之多也。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渐成虚劳。当大补气血,使旧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轻用固涩之剂,致败血聚为瘕,反成终身之害,十全大补汤主之。如小腹刺痛者,蒲索四物汤主之。如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宜用升陷固血汤。《全书》云: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因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用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补元煎。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薛氏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以上诸治法,与《济阴纲目》理同,血崩门亦可参看通治。

蒲索四物汤

治产后恶露不止。

当归(一钱半)川芎(八分)熟地(二钱)白芍(酒炒)延胡(醋炒,各一钱)蒲黄(七分炒)干姜(五分炒黑)产后忌芍药,而此方用之,审恶露不止四字,则产日已久矣,故不忌。

升陷固血汤

治产后月余,经血不止,陷下者举之。

当归川芎熟地白芷升麻血余炭(各一钱)水煎服。

保阴煎

治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症。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五分)生草(一钱)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此方芩、连、栀、柏等类,当于产后日久,方可用之。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