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药笼小品 >卷四

《药笼小品》·卷四

清朝 药笼小品 黄凯钧 著

刺蒺藜

苦温。

平肝风,胜湿破血。古方用以补肾何也?

沙苑蒺藜

产潼关者入药。

补肾纳气,须从熟地、枸杞相辅为功,独力无成也。

盐水炒。

益母草

即茺蔚。

微苦微寒,入心包、肝。

行血去瘀生新,调经,消疔肿乳痈。辛散滑利,益母之名,勿为误之。

茺蔚子功用相同,行中略补。

夏枯草

苦寒。

散肝经郁火。

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目珠夜痛,此皆肝火为患也。

久服亦伤胃。

青蒿

二月生苗,得春气最早,故入肝胆血分。

治骨蒸虚热,久疟盗汗,清暑辟秽。

青蒿性虽苦寒,然芬香醒脾,血虚有热者最宜。

连翘

清六经之火,只治上中,力不到下焦,凉药之轻清者也。

地丁草

辛苦寒。

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为外科要药。

水洗。

牛蒡子

即鼠粘子。

辛苦寒。

泻热散结,宣达肺气,清咽喉,消斑疹,行十二经,散诸疮肿毒。

大小蓟

甘苦凉。

皆能破血退热。

治吐血、衄血、肠痈。

小蓟只能破瘀生新,不如大蓟之消痈毒。

红花

入肝经。

破瘀活血,润燥消肿止痛。

治经闭难产,痘疮血滞。

过用能使血妄行。

酒润焙。

瞿麦

苦寒。

降心火,利小肠。

治热淋要药,更通经堕胎。

萹蓄

苦平。

能去湿热,故利小便,治黄疸热淋。

车前子

清肺肝风热,渗膀胱湿热,开水窍,固精窍。

阳虚下陷勿服。

入利水剂中炒研,入补药酒蒸捣饼。

灯芯

淡渗。

祛心火,清肺热,利小肠,同竹卷心。

稍加甘草,治心火咽痛如神。

微寒,入膀胱。

利小便,通热淋。

海金沙

除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血热之要药。

茵陈

入膀胱。

发汗利水,泄脾胃湿热,为治阳黄之主药。

若阴黄宜温补,用茵陈大谬。

葶苈子

辛苦大寒。

能泻肺中水气,从膀胱出,止嗽除痰定喘。《十剂》曰:泄可去闭。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闭。猛峻之药,得大枣为辅,稍缓其性。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

同糯米微炒,去米用。

稍挟虚者切勿轻试。

大青

苦咸而寒。

解心胃热毒。

治伤寒狂热,阳毒发斑。

非心胃实邪勿用。

青黛

从波斯来者最佳,然难得。

今所用者,乾靛花,每斤漂取一两,亦妙。

泻肝散五脏郁火,治伤寒发斑血痢。

同天花粉作散服,治火嗽无痰、面浮眼肿者如神。

芦根

清肺胃热,痘疹痧斑,可以煎汤代茶。

取其甘寒退热,不犯胃气之良药也。

茅根清养肺气,燥金咳呛宜之。

豨莶草

苦辛。生寒熟温。

治缠绵风气,四肢麻痹,长于理风湿,未免燥血。

亦可捣汁熬膏。

旋覆花

苦辛。

能下气行水,咸能软坚。

入肺、大肠。

通血脉,消痰结。

同代赭石治噫气频频。

然走散之药,虚人禁之。入煎剂须绢包,或沥清有细毛,着肺令人嗽。

紫菀

辛苦温。

治痰逆上气。

能开喉痹,取恶涎。

阴虚肺热者不宜专用,须地黄、麦冬共之。

款冬花

辛温润肺。

治咳逆上气,喘渴喉痹,肺痿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

十二月开花,当积雪坚冰,此花独秀,禀纯阳之性,故主辛温开豁,却不助火,可以久任。

牛膝

味酸,入肝、肾并膝足。

炒黑治虚火吐血。

下降之药,凡小便多与胎气不固者忌用。

续断

川产者佳。

苦辛微温。

补肝肾,通血脉,理筋骨,主劳伤,止痛生肌。

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取用宏多,女科外科需为上剂。

胡芦巴

出岭南者佳。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

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子、吴茱萸,治疝瘕冷气,寒湿脚气。

酒炒。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陈久者良。

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

凡血燥有火禁。

附子

辛甘大热,其性纯阳多浮,其用走而不守。

通行经络,无所不至。

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下焦之寒湿。

治中寒中风,心腹冷痛,暴泻脱阳,脾虚久泄,拘挛风痹,小儿慢惊,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开关门,消水肿。

通宜冷服热因寒用。发散生用,峻补熟用。

若内有真热,外见假寒,服之祸不旋踵。从前附子野生产罕,价贵功力亦大;近今多是种者。土人以盐腌之,其性愈减。

乌头、天雄,名异用同。

白附子

辛甘大热,入阳明经。

能行诸药上行头面,祛风痰。

治心气冷痛,中风、失音。

燥毒之品,勿可轻用。

天南星

苦辛,入肺脾肝三经,性燥。

除湿痰,治风散血,攻积拔肿。

按南星治风痰,半夏治湿痰,故阴虚燥痰大忌。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