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友渔斋医话 >第四种

《友渔斋医话》·第四种

清朝 友渔斋医话 黄凯钧 著

肘后偶钞上卷

随得随录,故不分门别类。医案贵在发挥明白,故兹录立案,颇有重者。因现症差异,病源实同,乃为详辨中的,重见叠出,愈知斯道之圆机。其有浅病,即应手取效,亦不录。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感寒

金(一四)憎寒,发热,怕风,背颈项俱痛,脉浮紧,舌淡黄,此感受天气暴寒也。人感其气,卫气不行,即伤寒病热之症。麻黄汤既不敢服,只得权宜以应之,与香苏合葱豉法。

紫苏香豉羌活当归橘皮香附炙草生姜大枣葱头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周(十八)入暮热甚,心烦不寐,形体骤消,舌白面暗,两脉小数,胸前痞满,此暑邪已入血分,血为阴,故暮夜发热。在气分则渴,今在血分,故不渴。黄芩、知母虽能逐热,而心胸之邪,非黄连不能除,故南阳小陷胸法加减之。

川连(一钱)栝蒌仁(四钱)枳实(一钱磨冲)鲜生地(四钱)丹皮(一钱五分)郁金(一钱五分)通草(七分)

又两服热退安眠,小便清矣。惟胃口被暑热消烁,未能遽健,改用芳香醒胃,甘寒养津。

麦冬(二钱)花粉(二钱)鲜石斛(四钱)茯苓(二钱)橘红(六分)白蔻仁(五分)

沈(二二)呕血发热,胸闷自汗,脉虚大而数,此属暑伤肺络。暑伤气分脉虚,今又伤络,故脉大而数。议与凉血清暑法。

盐水炒香豉(一钱五分)光杏仁(三钱)焦山栀(三钱)广郁金(二钱)飞滑石(三钱荷叶包)醋炒,丹皮(一钱五分)冬桑叶(一钱五分)生甘草(四分)

又,脉静身凉血止,见风略觉洒淅,气被暑伤,卫失外护,其畏风宜矣。余历吐血一症,多有六淫致病者,虽非真阴失守之比,然切宜保养,以冀复元。

北沙参(二钱)麦冬(二钱)冬桑叶(二钱)丹皮(一钱)茯神(一钱五分)枣仁(一钱五分)南枣肉(二钱)淮小麦(一钱五分)山栀(一钱五分)

陆(二三)暑风上冒,头痛脘闷,咳嗽痰多,脉右弦滑,与凉散兼化痰法。

光杏仁(三钱)苏薄荷(一钱)射干(一钱)连翘(一钱五分)橘红(八分)栝蒌皮(一钱五分)飞滑石(三钱)生甘草(三分)

两服愈。

王吸受暑邪,中脘胀闷。

香豉杏仁郁金栝蒌皮连翘益元散丝瓜叶一服愈。

僧(三三)脘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咳呛见红,两脉虚数。此暑邪内伏,至深秋发动,始伤气分,久损血分矣。既非阴亏火升,滋补当忌。

光杏仁(三钱)通草(八分)橘红(八分盐水炒)飞滑石(二分)连翘(一钱五分)黑山栀(一钱五分)栝蒌皮(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童便一杯冲。

又两服脉缓身凉血止,唯气大口燥未平,前方清解,今用清养,立方用意,只更一字,自然有先后之分。

北沙参(三钱)麦冬(一钱)花粉青蒿子(五分)广皮(五分盐水炒)鲜石斛(一钱五分)荷梗(七寸)鲜枇杷叶(三钱去毛)

周(十四)病热旬日,形瘦神呆,心烦不寐,汗泄口燥,便赤气浊,两脉沉细欲绝。此属伏暑重症,古称暑伤心,故烦而不寐;暑邪从口鼻吸受,先伤气分,肺为百脉所朝,是为气母。

因受暑热消烁,故脉伏而细。乃庚金逢暑必伏之意,其形脉虽似大虚,切审口燥,思凉饮,小便短赤,生脉白虎合剂,最对是症。若龙、牡、归、地,滋腻镇摄,暑邪何由得解?西洋参(三钱)麦冬(二钱)通草(七分)石膏(八分)知母(一钱五分)飞滑石(三钱)甘草(四分)竹叶(七片)白粳米(一撮)

陆(二八)气急胸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中暑之症。

石膏(五钱)麦冬(二钱)杏仁(二钱)通草(七分)栝蒌皮(一钱五分)郁金(一钱五分)滑石(二钱)丝瓜叶(一片)

一服病已脱然,彼以效验神速,大有妙处。接服一剂,竟致胸中气逆,痰喘有声。因方内有石膏一味,能寒肺气,过服陷秋降之令,气不外泄,则逆于内,故当盛暑,绝无汗出,反见多痰。

杏仁薄荷防风桔梗橘红苏子朱(三三)从前吸受暑邪,热炽发渴,恣啖西瓜;热渴稍解,而腹胀足重,不思纳食,脉细,舌白,呼吸窒滞,气分受病无疑,调治失宜,必成鼓胀。

杏仁橘红通草郁金连翘苏梗茯苓皮淡竹叶又三服,病减大半,惟气短未平,原方加北沙参、枇杷叶。

王(四十)暑邪内伏,风寒外侵,头疼恶寒,身热冷汗,口臭便赤,大腹胀满;已历四旬,纳食无几,形瘦神呆,岂是小恙?用河间桂苓甘露饮加减。

石膏(四钱)滑石(一钱五分)桂枝(五分)小川连(六分)茯苓(一钱五分)橘皮(一钱)浓朴(一钱)通草(七分)甘草(三分)

两服前患顿除,胃阴受伤,元气虚耗,当用滋养。

党参麦冬黄橘皮茯苓扁豆甘草午后微热自汗,小便复赤,脉浮大而数,此为假实,法当大补,十全大补去川芎,十数剂而愈。

高妪(六五)身热浃旬,神昏遗溺,气短耳聋,舌胎灰滞,此暑邪内陷之症。前方香豉、杏仁、石膏、知母,非不清暑宣气,其如不及何?非局方至宝丹不能直达病所,驱邪外泄;更用清芳淡补之剂调其中,症虽危险,或可有效。先用灯心汤调进至宝丹两丸,续进:栝蒌皮(一钱五分)橘红(六分)通草(六分)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六味因气短重用)西瓜翠衣(六分)鲜荷梗(七寸)淡竹叶(三十片)

两服热减,神清,已能起坐如圊。惟舌赤而思冷冻饮料,暑毒尚未消尽,与凉解血热法。

犀角(五分)连翘心(一钱)白金汁(一小匙)通草(七分)郁金(一钱)滑石(二钱)

一服能下黑粪数枚,内陷之邪始解,继用生脉散调理痊愈。

戈(五六)发热胸闷,神魂撩乱,脉弦数,舌白,六七日内,形消色滞,小便不利而赤。此暑邪结于中焦,须加味陷胸汤治之。病者自忖平素胃寒,不信服此。越二日,昏冒发厥,谵语不停,急又延予。予曰:但服我方自安,无容多议,若再延挨,大事去矣。追悔莫及,伊芳子急归煎服后,泄气难闻,连解小便,去病甚速,方录于下。

川连枳实栝蒌皮橘皮通草滑石甘草梢淡竹叶汤(四三)暑邪内迫,血痢缠绵,宜清热导滞。

苦参黄芩白芍楂肉浓朴橘皮葛根银花蛀大枣病历四旬,三帖而愈。

徐(二五)身热气短咳嗽,察形脉,知劳倦伏暑,投生脉白虎汤,加杏仁、射干、滑石、青蒿,去五味子,三服而痊。近年人参大贵,难以概用,勉以北沙参代之。盖此症暑多而虚少,故效;若虚多而暑少,非人参不可。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温病

朱(二九)温邪内炽,自汗便涩,发热欲呕,当清内彻邪。

石膏(五钱)柴胡(八分)淡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滑石(二钱)甘草(三分)

两服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风温

某头痛发热,咳嗽喘促,脉左浮数。风温上受,用清解法。

薄荷(六分)光杏仁(三钱)连翘(五钱)象贝(二钱)广橘红(八分)桑叶(五钱)

生甘草(三分)枇杷叶(三大片去毛净)

又两服,头痛发热顿除,惟略有喘嗽,前方去薄荷、连翘,加栝蒌皮、紫菀、白前各一钱五分,两服即痊。

李氏(二八)脉浮而数,头痛恶风,发热咽痛,防发疹子。此风温犯肺之症状也,与轻清宣上法。

薄荷(一钱五分)杏仁(二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一钱五分)橘红(八分)桔梗(一钱)辽参叶(五分)生甘草(四分)

又一剂,咽痛止,肤见红点;再剂知为发疹,着手了无痕迹。此系疹发不透,故腹痛呕吐,胸闷兼作,惟其邪不外泄,必致内陷,急投以凉泻法,使邪从下出。

酒炒锦纹(二钱)枳实(一钱五分)黄连(一钱)石膏(五钱)栝蒌皮(二钱)广橘皮(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生甘草(四分)

又服后,解下腥秽甚多,腹痛胸满顿除,皮腠忽然皱揭。此为皮肤被邪气冲突,如水薄堤松之理,疹邪不达皮毛而内迫。观此愈明,今大势已定,自可无忧,虽尚有微热微呕,但用轻剂足矣。

半夏(一钱五分)川连(六分)川斛(三钱)茯苓(一钱五分)橘皮(一钱)麦冬(一钱五分)甘草(三分)

又两服,热呕痊愈。惟寤不成寐,长夜转侧,一见黄昏灯火,辄生忧闷,至天明心始安,他无所苦,但求夜卧安枕。思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议和阴阳以安神,神静自然得寐矣。

半夏(一钱五分。和胃通阴阳为君)细生地(三钱)生白芍(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

以上三味补血润胃为臣)茯神(一钱五分)北秫米(三钱包煎)枣仁(二钱,以上二味安神宁志为佐)橘皮(八分)炙草(四分)龙眼肉(三分,以上辛甘和阴以纳阴为使)

申时煎服,酣眠彻夜,精神顿复。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毛(二二)发热旬日,舌黄口燥,大腹有块,按之甚痛,大便难通,所解无几,两脉疲软带数。此春温疫症,热邪结于大腑,当用承气汤下之。

大黄(三钱)芒硝(一钱)枳实(一钱)石膏(八钱)知母(二钱)橘皮(一钱)甘草(四分)

一服之后,能下燥粪数块,腹和不硬,热缓神清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周(二四)红斑遍体,自觉胸宽热缓,邪热透发明矣。咳呛咽痛。因手太阴受热熏灼,清疏肺胃立愈。

鲜生地(四钱)鲜石斛(三钱)犀角尖(一钱镑)川贝(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橘红(八分)甘草(四分)

又,斑后不思纳食,宜醒胃阴。

北沙参麦冬川斛花粉茯苓橘皮甘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张妪疹后内热,咳嗽身痒,当疏肺金郁火。

杏仁橘红薄荷桔梗连翘甘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温毒发颐

史女(十七)仲春发热浃旬,神昏耳聋,颈项与颐俱肿,唇口焦燥,目脂胶结,脉反小数。

观其脉症,是为温邪内蕴化毒,久则血燥风盛,酿成发颐重症。姑投清疏消毒,但得肿退能纳,方保无妨。

川连(一钱)鲜生地(四钱)鲜石斛(四钱)蝉衣(五分)连翘(二钱)丹皮(一钱五分)柴胡(三分)薄荷(五分)

三服肿退,热减神清,稍能纳粥,仍用凉解。

川连(五分)鲜生地(四钱)鲜石斛(一钱)连翘(一钱五分)麦冬(二钱)丹皮(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

数服痊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沈氏(三十六)春升阳气,为寒邪所郁,而为腮,畏寒发热,口臭耳聋,外宜辛散,内清伏火。

防风薄荷细苏梗石膏连翘荆芥蝉衣孙氏(五十)倏然头眩,汗泄神昏,耳聋舌麻气促。此由肝肾不足,风火上腾,痰因气聚,三者使然,物之迅速,莫甚于风火。此是内生,非由外致,防、薄能驱外束理,此种须遵丹溪和阳熄风,兼清痰气。

丹皮桑叶白芍菊花钩藤橘皮半夏姜汁竹沥一服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头痛

戴(三二)宿有头痛,每发于寅卯时,遇午即缓,此少阳病也。

柴胡丹皮桑皮白芍甘菊钩藤香附甘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齿

孙(二二)阳明经火郁牙痛。

葛根石膏升麻橘皮小生地薄荷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曹(五九)时届严寒,封藏不固,两耳鸣胀,切脉洪实,理宜介类潜阳。

龟板(三钱)牡蛎(二钱)贡干(二钱)枸杞(二钱)萸肉(一钱五分)白芍(一钱)

川柏(一钱)知母(一钱)桂心(四分)

沈(三七)肝肾之火,上冲清道,左耳胀痛。

羚羊角夏枯草丹皮黑栀知母川柏香附通草葱管两服出脓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咽痛

朱(十四)脉浮畏风,身热咽痛,肺邪欲泄,势将发疹。

杏仁(三钱)薄荷(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粘子(二钱)橘红(一钱)桔梗(一钱)元参(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蝉衣(七分)甘草(四分)西河柳(二钱)

一服肌痒见点,再剂而愈。乃翁见惠盆梅,作七绝一首谢之:珍重堂前短一梅,含苞看起到齐开,旁人问我从何日,道是山翁当杏栽。

某风寒犯肺,咽喉肿痛,当辛散。

苏叶杏仁粘子橘红薄荷桔梗蝉衣甘草姜皮葱头愈后旬余,咽喉复痛,起于夜分,忽然如鲠,左边起泡如茧,此阴火上冲,当清解。前恶寒脉浮,今不恶寒脉细,以此分温清两法。昧者不察,混施方药,贻误非细。

元参连翘马勃薄荷桔梗甘草自(三七)咽痛起于暮夜,而多痰涎,属冬藏不密,浮火上升。治法须苦味潜阳,苦辛散火,以甘和之,一服而愈。

元参(二钱,能清阴火)连翘(一钱五分。能清浮火)川斛(三钱,清胃火消痰涎)杏仁(三钱,辛散苦降)橘红(五分,辛利上焦之气)桔梗(一钱,开肺气散郁火)薄荷(一钱,清利咽喉)甘草(三分,甘以和之)

陶(二四)伏热在内,时交冬至,阳气内动,相因为病,咽喉燥痛,痰涎缠绕,渴饮冷水,咳嗽痰血,入暮寒热,舌白如垩,脉来细数。此实火症,非大寒之剂不能疗。莫谓寒冬,怕用寒剂,舍时从症,古贤有之。

石膏(八钱)川连(一钱)丹皮(一钱五分)生地(三分)麦冬(二钱)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五分)橘红(一钱)连翘(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服下即吐痰涎碗许,诸病减半,再剂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梅核

钱(六二)胸中之气,上冲清道,而痛即欲呕吐饮食,此为梅核气,噎症之渐也。近添泄泻,是系新病,理宜分治。推究病情,必是酒客好饮,谷减胃气必虚。盖阳明以降为顺,虚则失其传导之权。更必气性多躁,木火上炎,直冲会厌,以成斯病,然乎否乎?病者首肯,以为虽素知,亦不能如是明悉,况初诊乎?即请予处方。

人参(八分)代赭石(一钱五分)生白芍(一钱二分)橘白(一钱)半夏(一钱)枳实(六分)旋复花(一钱)川连(七分)乌梅肉(六分)

服两剂,喉痛呕吐止,增减其味,以为丸料,常服可许脱然,切宜节饮戒性,庶得万全。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胃痛

潘妪痞升脘痛,纳少难消,两脉沉伏,七情内伤,中阳失运,头疼畏风,亦是浊阴僭上。

桂枝木(七分)吴茱萸(五分)半夏(一钱五分)党参(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

砂仁末(五分)香附(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肩痛

王氏(三六)肩胛酸痛,经月不愈,属血虚,兼受风邪。

归身黄冬术秦艽川续断羌活防风两服不知病之所在。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胁痛

陈(五十)肝火内煽,络脉受伤,胁肋大痛,疏痛气血。

桃仁(二钱)红花(一钱)生白芍(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延胡索(一钱五分活血化气第一品)旋复花(一钱)青葱管(七寸二味能入络止痛)

周(四十)肝阳犯胃,胁痛呕吐。

川楝肉归须生白芍橘白半夏山栀茯苓炙草老姜渣三服痛止呕除,午后觉脘中嘈杂,六脉细软,胃土久受木侮,气虚不能健运。阳明以通为补,以降为顺,所以补中须佐清降。

人参蒸于术茯苓半夏枳壳橘皮归身白芍炙草张(二五)木郁为热而胁痛,湿蕴则肌黄并见矣。

柴胡薄荷丹皮黑栀延胡索旋复花归须桃仁新绛青葱管久痛必入络脉,今三服既得减去什七,治黄新病要紧。纳少嗜卧,因脾气欠运,疸症之常,此恙若平一二分痛,不治而瓦解矣。

柴胡薄荷夏枯草川连山栀香附广皮木通茵陈徐(五一)右胁闪痛,咳呛腥痰,内痈之象。

苡仁桑皮地骨皮橘红茯苓杏仁党参白术甘草六服竟愈。

陶(二八)左肋痛如刀割,畏寒身热,神气昏惫,脉象模糊,势甚危急。此乃客邪干犯,疏风兼治络,冀得速平,方保无事。多有变失血者,亦属瘀滞,流行无妨。

炒延胡当归红花桃仁橘红生香附旋复花苏叶青葱管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腹痛

钱(四十)幼年腹中起块,时常作痛。迩来频发,食入膨胀,吐出方松,究其病源,属肝木乘土。通阳明,泄厥阴,遵叶氏成法。

川楝肉(一钱)炒延胡(一钱)橘白(一钱)半夏(一钱五分)枳实(七分)生白芍(一钱二分)丹皮(一钱五分)炙草(三分)姜渣(二钱)

柴妪(五一)两脉虚细,当脐作痛,连及胸胁,而兼身热足冷。此系元虚阳亏,当投温补。

党参于术黄归身白芍桂心橘皮香附炙草煨姜大枣四服热退神旺。

沈(三七)寒湿内侵,腑气不行,腹痛下痢。

苏叶羌活茅术楂肉浓朴橘白一服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胸痹

某关部独涩,纳食不降,中阳欠运所致,作胸痹治。

薤白(一钱五分)香附(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姜汁(一匙)

三服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本氏(三四)肝阳上冒,口苦耳聋,滋肾生肝饮。

熟地(四钱)萸肉(一钱五分)山药(二钱)茯苓(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麦冬(二钱)泽泻(一钱)归身(一钱五分)芍药(一钱五分)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脾胃

某腰酸胸满,纳食作膨,遇风寒栗,虚浮之脉,中阳欠运何疑?补中益气加桂枝六分,三帖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痨损

沈(二六)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自然无病。今则反之,上热下寒,故所见咽痛音低,咳嗽涎痰,此属上热;足冷便泄,溲血,此属下寒,脉来浮数无根,损疾成痨,诚为重候。幸胃气尚可,试投一方以补救之。

麦冬(二钱)元参(一钱)茅草根(二钱,以上三味轻清上焦之热)党参(一钱五分)

蒸冬术(一钱五分)茯神(一钱五分)山药(一钱五分,以上四味补土生金)广皮(八分)牛膝(一钱五分,以上二味理气达下,使痰涎下行)

两服便实胃纳稍增,夜嗽未宁,前方加五味子十粒,早上服。补肾水,暖命门,引火归元,加减金匮肾气丸。

熟地(三两)萸肉(一两)山药(一两)茯苓(一两)丹皮(一两)泽泻(一两)

牛膝(一两)桂心(四钱)破故纸(一钱)

张(二六)形寒夜热,盗汗气短,咳呛脉,虚数而弦,绵延四载,叹从前医治,不遇明眼。此积劳成损,急宜补土生金,兼治营血。

党参蒸冬术茯苓苡仁黄熟地五味子橘皮归身炙草大枣浮小麦四服知,又十剂,四年沉痼痊愈。此等虚症,若药料不道地,不能成功。所以业斯道者,药物岂可不讲哉!设遇穷乡僻壤之人,尤宜指点某家药材妥当,莫轻其价,方为合法。前方药品,乃贫家之人参也。黄产陕西为上,余方多劣,但辨糯体无渣味甘,金井玉栏者为佳耳。白术,台州宁国、江西诸处俱产,野生最上;台之种术,亦自功效,惟欲蒸透,防、党验法同黄。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童劳

陈(八岁)童子咳呛内热,已经三年,证属童劳,治宜滋养化源,清降肺气。

党参北沙参茯苓苡仁地骨皮桑皮生冬术麦冬橘皮炙草枇杷叶方立甚妙,童劳安得不愈?三年沉痼,四服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周氏(十四)兼旬进食辄呕,近日粥饮亦吐,神识潦倒,大为危候。皆因平素善怒,肝血不足,木火易升,上凌胃土。拟苦辛酸法,必可纳谷,再商扶治。

党参(二钱)半夏(一钱五分)生白芍(一钱五分)川连(六分)生牡蛎(三钱)橘白(八分)丹皮(一钱五分)山栀(一钱五分)吴茱萸(三分)老姜渣(二钱)

服一剂,胸脘宽舒,纳食不呕,面青稍退,略有口苦,脐旁动气,宜养脾阴,切戒动怒。

生地归身白芍丹皮牡蛎桑叶麦冬甘草数剂安然。后因不戒于怒复发,仍来招余,力辞难治,缠绵两月,竟成膈症而殁。

外母(五七)丙午仲秋,患晨起呕吐黄水,腹痛泄泻,食物些微亦胀,神气潦倒,将成重候。切脉左浮弦,右沉涩,知为肝木不平,脾胃虚弱。用斯意调治不效,改投温通酸敛而愈。

因夏月喜饮井泉,及生冷瓜桃之类,脾胃虚寒,肝火上乘所致。

吴茱萸(六分)干姜(一钱)党参(一钱五分)白术(二钱)白芍(一钱五分)乌梅肉(七分)煨木香(三分)炙草(五分)大枣(二枚)

一服呕止,再剂能下紫血数块,腹即不痛,纳食亦安,惟大便未实,换方:党参炒白芍茯苓橘皮破故纸山药肉果炙草菟丝饼六服痊愈。

陈(四三)病发先泻,既吐食并酸水,旬日一发,经历三年,欲成反胃。自述当临发时,汗出寒栗。此病由于厥阴浊阴上僭,致脾胃气弱,传化无节,纳导无权。治当苦降辛散,甘补酸收,法乌梅丸意,临发前一日服。

桂枝木白蔻仁半夏川连党参生冬术当归白芍乌梅茯苓炙草张(十五)咳呛弥月,呕吐饮食,便燥如栗。询述脐旁宿有块上攻,即咳吐食物。此系厥阴之气犯胃,胃不下降所致,今以抑肝通腑润肠。

乌梅鳖甲生白芍生地半夏通草归身麦冬玉竹又病减大半,惟午餐吐尚未除,脉来短数,中气亦虚,前法兼补胃。

归身白芍生地党参蒸冬术鳖甲乌梅麦冬半夏凡人病中,虚实不可不辨也。有神色惨淡,不能起坐,似乎虚极,而不知病气未去也。

何以辨之?当察其胃中不快纳少,舌胎或黄或黑,便赤口渴,身有寒热,是其验也。设投补剂,鲜不误事。无以上诸症,而见神色惨淡,起坐不能,方是真虚,惟胃闷纳少,更当辨其虚否。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曹女(二二)恶风背痛,身热咳呛,外感风邪,内有郁火。

柴胡(五分)薄荷(五分)杏仁(二钱)前胡(一钱五分)橘红(八分)山栀(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唐(四八)发热咳嗽多汗,脉弦细。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肺虚则脾气亦弱,诸症从此而生。治当调摄营卫,若作外感而投表散,失其本矣。

党参(二钱)黄(二钱炒)归身(一钱五分)于术(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白芍(一钱五分)苡仁(二钱炒)苏子(一钱五分炒研)炙草(三分)老姜(二片)大枣(三个)

又前方只服三剂,热止嗽减汗无,此培植中气,肺疾亦痊,所谓虚补其母之法。

万(三七)脉软咳嗽,法当补土。

党参于术黄归身橘红茯苓扁豆苡仁炙草四服如失。

屠妪(六三)咳呛半年,六脉微细,每至夜卧,犹苦气上逆,难以着枕。是虚火上炎,都气汤加肉桂甜梨皮。

王(二十)身热干咳,夜不思寐,自汗淋漓,两脉虚数无绪,一息八九至,当此病后,脉唯细数,是假实。确系营卫大虚,守护失宜,浪用疏肺,能免重虚之戒乎?党参(二钱)生地(四钱)归身(一钱五分)萸肉(一钱五分)黄(二钱)枣仁(一钱五分)茯神(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炙草(四分)龙眼肉(二钱)

淮麦(一钱五分)

两服汗止热退嗽减,加五味子十粒,麦冬二钱,去白芍、萸肉、小麦、龙眼,十服痊愈。

张(三一)咳嗽夜热,至晓汗解,晚食作胀,脉来软大。此情怀抑郁,阳气下陷,补中益气,四贴有效。惟咳嗽仍然,去升麻,加麦冬、五味而痊。

周(三七)卧着安然,坐起即欲呕吐,畏寒咳嗽,脉来弦细。按脉证确非中气不足,补药壅滞,难以遽投,实缘外感肺郁有火,疏利清理,万全之策。

杏仁通草橘红半夏苏叶茯苓连翘川斛老姜皮钟(四八)老劳咳嗽多痰,不能倒卧,侧右尤觉气逆不安。此由水亏火升,胃虚不降,投都气丸加青铅,气急略减。自述气不上逆,可以伏枕安卧足矣,彻夜转侧,已经一月。人藉安息以养营血,其病至此,实属难当。即思一方,以左司升,右司降,是属东方肝木,西方肺金所主,气逆不降,责在肺不清肃,秋令不行。

苡仁(二钱)茯神(二钱)通草(六分)橘皮(六分,秋石水炒)粉草(二钱。以上五味色白行降令,兼和肺气)钩藤(三钱)菊花炭(和肝阳缓气上逆。)

立方在命意好,不在药之轻重,一服即效。病者喜出过望,酬予重值古玩。因彼家贫不受,回言尊恙非旦晚可愈,可售价病中调理。后因酒色不戒,仍归不起。

鲁(十七)发热咳嗽,舌苔干黄,脉来细数而动。此因外感风热,内受惊恐,痰气结于中焦,治宜疏肌开郁。

杏仁薄荷连翘橘红川连枳实栝蒌皮郁金朱妪内热烦渴,频喜凉饮,嗽咸痰。此肾水不足,虚火上泛,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

戴(二七)肌热盗汗咳呛,加味泻白散。

桑皮地骨皮甘草杏仁前胡连翘橘红通草三服愈。

毛(五一)咳嗽八阅月,从前吐红,近日吐痰,消瘦失音,夜热脉数,积劳成损。

炒熟地党参归身半夏怀山药橘皮茯神苡仁丹皮六服,其病如失。

蒋氏(二五)脉来细数,频年咳嗽,不时寒热。治宜补土以止嗽,养营以除热。六君子加归、地、五味子、麦冬、苡仁,四服病减,再服十剂可愈。

倪氏(四六)咳呛有年,每到春时发作,入夏渐愈。今已小暑,其病反增,内热口苦,呕痰多汗,声喘背痛,两脉虚数微弦。此久嗽肺伤,必夺母气,治法宜补胃清金。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橘红杏仁连翘北沙参炙草茅草根又四帖,病减其半。前方去连翘,再服四剂,照方制丸料,用茅根与大枣葱汤泛丸,可冀来春不发。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徐(二八)肺气失于清肃,则欠下行,致生腹胀痰喘,小便赤短,治法宜行秋令。

石膏茯苓通草桑皮苏梗杏仁浓朴连翘四服腹不胀,痰喘缓,小便清长,改用:北沙参麦冬茯苓桑皮杏仁连翘甘草茅根胡(三二)宿有气喘,多年不作。近因劳倦复发,肢软无力,脉象浮大。按:脉大为劳,当作伤治。加味贞元饮。

熟地(四钱)归身(一钱五分)党参(二钱)生冬术(一钱五分)杏仁(一钱)苏子(一钱五分)橘红(六分)茯苓(一钱)黑栀(一钱五分)炙草(四分)

时有一邻人在旁,略能医理,见予骤用熟地、党参,乃曰:观病者形体魁梧,愿切其脉,脉无虚象,但觉有力,而竟投腻补,恐壅滞肺气,喘更甚焉。予曰:医贵小心胆大,明眼快手,此方实合其症,非冒昧粗率可比。凡气呼属肺,吸属肾,今肺肾不足,故息出入不顺而急,当补一也。脉之浮大,似乎有余,其实不足,当补二也。脉有真假,有假寒假热,假虚假实,此即假实也。予方中佐杏、苏二味,当非十全本领,君欲舍补而全用疏肺顺气,似是而实非也。约服四剂,复诊时,可来一证。后四日邻人见来复诊,随至小山园,先问服药若何,答言:气已不促,四肢略觉有力,昨日已能帮拔菜箕。始无间言。设其与病者为邻,必止其不服予方,药之是否,亦无从而验矣。世间似此者岂少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上卷

张(二四)初冬病热旬日,舌黄口渴,胸满背痛自汗。此内有伏暑,外感新寒,用双解法。

石膏(五钱消暑止汗)苏叶(一钱)羌活(一钱,疏肌逐邪)黄芩(一钱,退热)花粉(一钱,止渴)橘红(一钱,宽胸)栝蒌(二钱,清热消烦)浓朴(一钱三分,除满)甘草(三分和中)

又两服,诸症皆退,尚有余热。

川斛地骨皮青蒿知母丹皮橘皮甘草曹(十七)左脉弦细,右弦大而数,日夜发热,头痛不休,频喜饮啜,而不消水。正属劳倦内伤,壮火食气,用景岳四阴煎。若因头痛作外感,脉弦数喜饮作寒热,或用小柴胡和解,危矣哉!生地(四钱)麦冬(二钱)党参(一钱五分)于术(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广皮(一钱)丹皮(一钱)青蒿(一钱)炙草(四分)

又前方四服热解,略有头痛,入暮微发寒热,自汗盗汗。虚象毕露,当补营卫,补中益气去升、麻,加生地三钱,浮小麦钱半,四帖痊愈。

庄(三四)发热十日,神昏谵语,唇焦口臭,烦躁呻吟,脉反沉细。此热邪已入血分,症非轻浅,拟桃仁承气下之。

大黄(三钱)芒硝(一钱)桃仁(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知母(一钱五分)滑石(二钱)甘草(四分)石膏(一两)

服下旋即如圊,数回解下燥粪两块,浊秽甚多,热退神清,舌苔退淡。古称阳症见阴脉者死,未尽然也。盖邪气结于阳明,血无不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热结不交,其脉多现沉细阴脉,此段与古人翻案。学人审之,余热未尽,只消清养胃阴。

鲜生地鲜石斛知母麦冬花粉甘草费(三十)畏寒身热,脉虚肢软,舌苔白滑,属脾虚不能护表,补中益气去升、麻,加桂枝四帖愈。

陆(三六)身热吐蛔,咳痰面清淡,脉浮洪而数。此脾虚发热,非时疫也。(因多时疫。)误投攻下,几乎不免,数日来全不纳谷,胸前胀满,岂是小恙?急宜扶助脾胃,观其转旋。

党参生于术黄归身熟地麦冬茯苓橘皮炙草煨姜五服热退神复,稍能应对,咳痰未能尽除。当属补力未到,前方去地、冬,加苡仁、半夏、苏子,十服而愈。

柏(四一)发热恶食,口苦便赤,脉细盗汗,劳伤血分。

生地归身白芍丹皮麦冬青蒿地骨皮四服愈。

沈(五十)发热不休,日轻夜重,神昏谵语,两脉细数。若为温疟,全无少阳现症,面色清淡,不似邪滞之容。倘辨不确,作热邪治,投小白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能治温疟。)

何异鸩毒哉!此为血虚发热,其谵语乃肝燥所致,但服此方,即明予言不谬矣。八珍汤去川芎,加黄、枸杞、五味子、龙眼肉,一剂知二剂已。

周(二六)发热如伤寒,全不纳食,右脉不起,左三部浮大而软,观其形痿气微,必属劳倦伤脾;既带外感,终是轻枝薄叶,治病专贵求本,仿李东垣法,庶可挽回。

党参黄蒸冬术归身生地麦冬橘皮青蒿柴胡炙草姜枣又脉起而调,神爽能纳,惟入暮微发寒热,咳嗽。此营卫虚损,久病宜用温补。

熟地黄党参蒸冬术归身枸杞柴胡桂枝炙草杨(二三)外感祛,头痛畏风除,其热未解,胸闷不纳,形弱气乏,病邪半入于里。

柴胡防风升麻黄芩半夏橘皮北沙参甘草姜皮两服痊愈。

查氏(四十)前投消导开郁,胸前胀痛愈,畏风除;惟身热,纳食欲呕。此肝火上逆,胃气不降所致。

半夏橘红郁金丹皮麦冬白芍茯苓山栀黄芩两服痊愈。

陆(十七)两脉浮大,不时发热盗汗,证属劳倦,虽当伏天亢炎,终宜补益;稍带暑邪,岂可轻投!故辨证最贵明确。

党参黄归身蒸冬术生地黄橘皮炒谷芽炙草四服痊愈。

安儿(十三)暮秋患发热、畏风、嗳腐,脉弦数,投以消导解肌清热,两服无效:其夜半稍缓,余无休时,全不思纳。改投柴、葛、石膏、黄芩、知母,两和表里,得汗旋退旋复,出入数剂,加至石膏两余,终不去病。因诊脉紧而甚数,且七八日不大便,解肌清里不愈,必须下之,用大承气汤,解下燥粪一块,继浊秽甚多,身热即减。至明朝起,寒战似疟,傍午热尤甚。予思汗下之后,其病不除,由营卫二气不和,宜清淡之品;况且咳呛,即以竹叶五十片,薄荷一钱五分,甘草三分,白粳米百粒,煎服两帖。热轻寒重,脉带虚形,色惨淡,舌苔少而不渴,小便不热,见火无赤大之象,乃当其未寒前,一时许服。

半夏党参广皮归身黄柴胡升麻防风葛根炙草大枣生姜此方意在补脾胃,消痰涎,彻其卫阳,使不内陷。其日寒来甚微,热只二时许,口和思纳,又下日,以黄当归建中汤,加半夏、橘皮,服后不知病之去向矣。

沈(三二)发热吐蛔,口燥而渴,舌心红亮,脉右弱左弦,全不纳食。此外受风寒,内伤暑热,不是轻证,用双解法。

柴胡葛根知母黄芩白芍花粉楂肉橘皮甘草一服热退渴止,脉和能纳。惟合眼汗即大泄,此胃家有虚热,津液不得下输,宜和营法。

生地归身白芍黄麦冬北沙参枣仁茯神炙草浮小麦如此双感重症,两服痊愈,可见药贵对症。虽临危之疾,大气未绝,亦可应手取效也。

仲景云:一剂知二剂已。信不我斯?所以感症投剂,至三帖后不见效验,错路无疑。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寒热

范(二八)往来寒热,经月不解,舌赤胁痛,微咳,脉来虚大,病在血分。

小生地(一钱五分)归身(八分)柴胡(七分)地骨皮(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桑叶(一钱)

因有盗汗,加姜、枣。

陆(二十)日发寒热数次,入夜单热,口苦发渴,头目俱痛。诊脉左弦右长,胸闷背板。此正秋分以后,伏邪欲泄,为新寒束缚,似疟非疟,属三阳合病,汇而治之。

柴胡(一钱)葛根(一钱)紫苏(一钱)羌活(一钱)黄芩(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甘草(四分)老姜(二片)大枣(二枚)

服下汗出如蒸,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尽退。尚有微热,口苦而渴,此汗泄太过。

生地(四钱)麦冬(三钱)黄芩(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川斛(三钱)青蒿(一钱)甘草(四分)南枣(两枚)浮小麦(二钱)

两服痊愈。

僧(五八)倏寒倏热,咳呛气急冷汗。前医误作虚治,投人参、熟地,反见神昏谵语。

时有客僧见源师,知余医理明确,放舟相邀。才按六部,即欲予决生死。切其脉浮弦,此风邪客肺,气不得泄,以致气急冷汗。自述初起吐泻发渴,小便短涩,自宜分利,如何遽补;若证候果虚,参、地何反添病邪。宜用轻剂,疏通肺气。

杏仁香豉薄荷前胡连翘山栀橘红通草两服而愈。

盛(三一)齿痛颈肿,舌绛寒热,属风邪血热。

柴胡薄荷甘菊蔓荆子归身小生地芍药丹皮香附甘草三服痊愈。

张(十五)仲夏倏寒倏热,脉浮大,自汗,舌白便赤,头重肢软。病在上焦,清疏为宜。

杏仁淡豆豉橘红通草连翘黄芩薄荷甘草一服起咳嗽,再剂身起红点,连服而愈。前症温邪客于肺,所以邪欲泄而现咳嗽发疹也。

陆(三六)纳少形消,寒热无时,脉数而软,舌白便赤,少寐口臭。此伏火证,当立春后,惊蛰前,阳气升发,伏邪欲泄也,宜清疏。

川连条芩川柏杏仁香豉紫苏防风王女(六岁)日发寒热,两月不痊。当病作时,腹痛难禁,牙肉与指甲惨淡无华,神气潦倒。此症俗名胎疟,从前屡次更医,或补或清,总无定见。以余观之,先贤治疟,从少阳居多,此又邪缠募原,太阴受病,腹痛可验。或曰:少阳亦有腹痛。余曰:少阳腹痛,南阳论有明条,但此症脉小而软,略无弦象,所以医贵变通。请以予药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

人参(六分)白术(一钱)归身(一钱)草果(五分)白芍(一钱)柴胡(四分)半夏曲(一钱五分)橘皮(八分)炙草(四分)煨姜(三片)大枣(二枚)

一服愈。

僧达禅病发热,胸烦呕吐,背痛不恶风,脉来弦而有力。症俱温疟,用小柴胡去参,加竹茹、栝蒌皮,以除胸中烦热。一服不应,呕逆转甚,加石膏五钱。一服亦无进退,怔忡复发,心摇不已。即构思一方,以怔忡为君,事主昏乱。由于包络少外护之能,邪热乘虚,侵犯城郭,主亦为之动摇,岂可投补,但宜泻其丁火。

川连(八分)小生地(三钱)木通(一钱)甘草梢(四分)连翘(一钱五分)山栀(一钱五分)

服下心病渐安。

下日又诊,脉仍弦大,病势逐增,神昏谵语。细询其体中不安处,徐以手按其腹,至脐左旁,身为歉仄。此因有痛惧按之象,邪已入里明矣。因悟不头痛恶风,即呕吐心烦,不欲饮食,亦属少阳标证,舍大柴胡法,无剂可施。

大黄(四钱迟入)石膏(五钱)芒硝(一钱五分)柴胡(一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甘草(四分)

僧有至亲侍奉汤药,见立方猛峻,不敢轻服。因住家枫溪,有乩仙特灵,即往叩问,乩伏一方,与予方药味分两均符,惟加浓朴八分,竹叶十片。归即煎服,两剂诸症悉平而愈。

俞氏(四四)两脉弦大,恶风,寒热,舌黄齿燥,发渴,暑疟之重也。小柴胡去参,加石膏、杏仁、滑石,两帖愈。

王(二二)疟疾初起,当和清少阳,何得见胆怯心跳,与朱砂、琥珀、龙齿,何益于病!可知少阳经属胆乎?一月来非但邪不能泄,反以肥浓为补,致痰涎胶固胃中,寒热更甚,神昏谵语,病邪兼入阳明,拟两和法。

半夏橘皮浓朴栝蒌皮茯苓柴胡黄芩甘草两服愈。

伍(三二)发热浃旬,干咳不止,舌苔白腐,大便日泄数回,两脉不浮不沉,弦而有力。此肺疟也。

杏仁(三钱)橘皮(一钱五分)桔梗(五分)青蒿(一钱)连翘(一钱五分)栝蒌仁(二钱)猪苓(一钱)茯苓(二钱)

两服汗出,热退嗽止。二仁虽滑,所谓有病则病当之。

张(二八)发热咳嗽,日轻夜重,脉浮弦而数。此手太阴疟也,当从肺治。

杏仁(三钱)前胡(一钱五分)橘红(一钱)黄芩(一钱五分)柴胡(八分)半夏(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方(二四)三疟年余,寒来束缚,热发炙肌,当和营卫。

柴胡(一钱)桂枝(四分)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归身(一钱五分)浓朴(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炙草(四分)老姜(三片)大枣(二枚)

三服寒热俱轻,饮食觉快。当补营卫,补中益气汤加减,此遵立斋法。

党参(二钱)制白术(二钱)黄(二钱)归身(一钱五分)橘皮(一钱)茯苓(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三分)柴胡(四分)炙草(五分)老姜(三片)大枣(二枚)

四服病当来日而不知矣。

王氏(五六)三疟经年,临发头痛,将解汗泄,纳食膨胀,时兼腹痛咳呛。病久气血两亏,营卫失调,若非多服补剂,病魇终是难驱,酷信师巫,不信医药故言。

人参(或间服党参)于术黄归身橘皮柴胡葛根红花半夏神曲益智仁白芍砂仁壳炙草姜枣屠(四一)微寒壮热,口臭发渴,头疼体酸,小便短赤,脉来弦实。此为温疟,小柴胡加石膏治之而愈。

僧(四四)疟变单热,夜不欲寐,口苦作呕,相延匝月,不思纳食。症是沉重,脉象有根无妨,作疟邪入血分治。

小生地归身滑石柴胡黄芩半夏橘皮甘草姜皮一服热即退,呕仍然。因胃虚,糯米饮合人乳各半盏,服下即安。此系华仙方。

沈(十九)疟(即三阴疟。)初起,脉来沉涩,寒热俱重。盖此症农人最多,大半起于三秋。某因内有伏暑,外感风寒,饮食入胃,运化失常,多生痰涎,以成此症。治法须分感之偏胜,体之浓薄,以权药之轻重。更察国中末邪之浅深,元气之虚实,以权药之彻补。(彻邪补正。)久发不止,必致传于五脏,尤当细心切脉问因。一遵先贤,分别施治,何患病魔之缠绵难愈哉!世俗以此症为徒罪病,言其二三年不肯愈也。

石膏(三钱)知母(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以上三味内清暑热)柴胡(一钱)苏叶(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以上三味除风寒)橘皮(一钱)浓朴(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山楂(二钱。以上四味荡涤胃中痰涎)甘草(四分)姜皮(四分)大枣(二枚,以和营卫)

四服而愈。此方治体实邪重者,可见立方治病,全要用意精切,则药无虚发矣。

戊(二二)日疟缠绵,五旬不愈,多痰口苦,舌光而渴,脉细而数。良由暑邪内伏,胃失运行,平素虽阴亏体质,又兼久热,归、地养血,似乎对症,路实分岐。盖暑邪从鼻吸受,是无形,滋之补之,不见其利,反见其害。

杏仁香豉橘红通草连翘滑石青蒿甘草西瓜翠服后汗泄,小便利,诸患俱平。惟余微热痰气未清,按脉浮大,是宜清补肺气。

北沙参麦冬半夏曲茯神草橘红连翘一服其病如失,加参条数剂而康。

戴(十四)日疟历两月不止,兼有咳呛,舌白脉细而数。此属正虚邪浅。

柴胡桂枝青蒿党参生地冬术归身白芍杏仁橘红小麦大枣六服疟咳皆愈。

徐(三九)冷雨侵肌,营卫不调,三日疟初起。

柴胡(一钱)桂枝(五分)石膏(三钱)橘皮(一钱)半夏(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甘草(四分)姜枣四服寒剩些微,小柴胡去参,加知母、苍术、蔻仁,又数剂而愈。

许(二八)三疟经年,寒轻热重,津津汗出,腿跨酸楚,补中益气加生地、茯苓、半夏,六服减其大半;去升麻,又加牛膝,不数剂而痊。其效在阴阳并补,升降得宜。

许(三八)三疟年半,阴阳俱虚,大小腹常痛,宜益先天之真,遵仲景八味丸而愈。

秦(二二)疟脉沉细,寒热俱猛,病作入夜必有梦遗,当作邪盛治。其法以升阳散寒,清暑除热,香燥理胃,用猪苓意在乎其阴阳使不得交错。治病当寻源头,其精关不禁,系水火不交而致,固摄之药,闭遏邪气,反能益病。但使调和阴阳,诸症皆得而愈矣。

柴胡升麻葛根防风黄芩知母橘皮浓朴半夏猪苓四服寒退什九,热退其七,梦遗一服就无,改轻升阳之品,去浓朴,加党参钱半。

姜(三四)三疟住后,遇劳复发,足酸腰痛,当补营卫。

生地归身白芍党参黄半夏橘皮升麻柴胡炙草王(三一)日发单寒不热,古称牝疟,此卫阳郁滞所致。中秋后虽值天气微寒,却不宜桂枝温表,缘内有暑邪故也。凡阳陷入阴为寒,用升阳可以止寒,温肌无益。

柴胡升麻葛根防风黄芩半夏橘皮枳壳姜皮李(三二)暑邪被凉风所遏。日疟以散风清暑涤痰,三法并用,治风寒暑热如神。

柴胡葛根黄芩知母枳实半夏橘皮甘草姜皮任(二四)日疟最重,吐泻并作,勺水难下。此乃湿热满布三焦,营卫不通,似为险候。以予观之,一条直路,并无屈曲难行;其症虽重,可汗应手效也。柴苓汤去参,加浓朴、黄连。果一服而愈。

钟(四九)三疟愈后,继热病,旋变小便不禁,茎痛如割。责之久病肾虚。

熟地萸肉山药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四服如风扫尘。

徐氏(四四)痹热咳嗽,经月不解,此肺疟也。

柴胡黄芩半夏橘红杏仁防风苏叶连翘甘草两服疟愈,咳嗽未除,清金养胃而痊。

徐(二六)疟疾夜发,胸痛纳胀,已历四旬。

柴胡当归丹皮白芍黄芩灸鳖甲橘皮乌梅肉炙草三服痊愈。

马女(十七)疟后腹痛呕黄水,不思纳食,或纳旋即吐出,两脉沉细而数,口苦而渴。

按:寒热虽除,邪终未泄,宜理少阳阳明。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橘皮浓朴益智仁炙草姜皮赵氏(二八)日疟兼旬不止,腹块纳胀,舌苔干黄,脉虚。此正弱邪踞,先宜清疏。

柴胡炙鳖甲橘皮半夏黄芩谷芽浓朴白芍夏(十八)寒热后,胸闷不思纳,盗汗腰痛,经月不愈。此疟邪盘踞募原。

小生地丹皮黄芩青蒿鳖甲知母橘皮半夏神曲炙草浮小麦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许(五八)身热赤痢,匝月不饥不纳,脉带微弦。证属难治,犹得神气不丧,姑投一方,以观消息。

川连(八分,清暑毒)莲肉(三钱,去心,补脾带涩)白芍(一钱五分,清血)橘皮(八分,利气)浓朴(六分,炒,疏滞)楂肉(二钱,消积)银花(一钱五分,解毒止利)甘草(三分,和中)菜花头(五个,此味得春和之气,温而能升。所以生万物者也,以提脾胃之气)

两帖热退思食,痢减半变白。此症妙在病患不轻服药,从未投剂,所以用方取效尤速,已历除途,可许抵岸。又用:莲肉(三钱)扁豆(三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炒)银花(一钱五分)橘皮(一钱)浓朴(六分)

服之痊愈。

蔡氏(五九)血痢两月,医治无法。近日粥饮俱不进矣,胸闷干呕,腹痛不休,里急后重,昼夜六七十行,形神疲困,脉细数而沉,噤口重症显然。幸脉不致弦劲,势虽危险,总因热毒蕴蓄肠胃,非真土败之比,尽人心力,可冀斡旋。

川连(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以上三味,立斋先生以为治热痢主药)

山楂(三钱)浓朴(一钱)橘皮(一钱)木香(磨冲少许)扁豆花(二十朵)

两服干呕止,痢变白,但腹痛仍然,行数不能大减。肛坠,前方消热调气,其痢不减分毫。

因忆目下天气收肃,出秽转侧,岂无感冒?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今脏腑之气皆郁而不伸,治病必当求本。

苏叶(一钱)防风(一钱)升麻(七分)橘皮(一钱五分)楂肉(二钱)苦参(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甘草(四分)浓朴(六分)蛀枣(两枚善治秋痢)姜皮(四分辛凉走表)

一服痛痢减半,再剂其病如失。饮食渐进,胸膈不甚舒畅,因肝木动故也。况年及甲周,大病新瘥,中州焉能骤健?缓调平复。

党参白芍麦冬(白米拌炒)炒银花归身(炒黑)钩藤橘皮丹皮炙草又方:五味异功散,加归、芍、熟地、砂仁、麦冬,十余剂而痊。

徐(四七)血痢半年,近添畏风,夜热盗汗,此阴分已伤,兼有外感。

生地炭(四钱)归身炭(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浓朴(八分)楂肉(一钱五分)茅术(一钱)广皮(一钱)防风(一钱)苏叶(一钱)

吴(五十)痢下赤白,肛门下陷,脉来濡软此属湿热,用东垣升举法。

葛根(一钱)升麻(六分)焦术(一钱五分)浓朴(一钱)黄芩(一钱五分)银花炭(一钱五分)橘皮(一钱)谷芽(一钱五分)楂肉(三钱)炙草(四分)扁豆花(十五朵)

三服愈。

柏(三七)赤痢初起,稠腻难下,腹痛便泄,身热畏冷,脉细。此热郁脏腑,寒束肌表,治当双顾。

苏叶(一钱)防风(一钱)葛根(一钱)川连(六分)黄芩(一钱五分)楂肉(三钱)槟榔(一钱)浓朴(一钱)泽泻(一钱)扁豆花(二十朵)

两服痢减十七,身热腹痛全除。惟小溲微涩,黄昏微热,阴分受伤。

滑石白芍苦参丹皮楂肉浓朴泽泻甘草吴(五一)形寒咳嗽,血痢时下,不思纳食,内邪未尽,外贼又来,一定表里双顾。

苏叶(一钱)防风(一钱)杏仁(二钱)生茅术(一钱五分)橘皮(一钱)浓朴(一钱)炒银花(一钱五分)楂肉(二钱)炙草(四分)

两服病已。

李(四四)痢下五色,腹痛重坠,行数无度,纳食无几,已历五旬,以上各症,亦为不轻,而脉更弦大,非痢所宜。幸神气不惫,当属阳症,用逐热导邪升举之法。若得桴应,可商维持。

川连(七分)条黄芩(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楂肉(二钱)浓朴(一钱)木香(四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炙草(四分)

三服痢仍不减,腹痛后重无矣,脉弦稍缓,舌苔干黄微渴。因意前投芩、连逐热,反见黄苔,五旬久痢,阴血大亏,竟用加味四物汤。

生地炭(四钱)归身炭(一钱五分)麦冬(二钱)山药(二钱)银花(一钱五分)莲肉(二钱)蛀枣(二枚,因病立方者祥,执方治病者殃)

三服痢减大半,谷食顿增,如此重症,得如此速效,信药之有缘也。今但扶脾胃,不治而可愈矣。异功散加熟地、归、芍、山药、楂肉、砂仁壳,不十剂而痊。

周妪(六六)红痢三月不痊,宜逐邪兼顾本原。

谷芽楂肉砂仁壳橘皮黄芩炒白芍炒归身炒冬术银花莲肉炒山药炙草四服痢止。苦以久痢而用涩药,如乌梅、石榴皮、诃子、罂粟壳之类,非不取效。奈痢之所生,由脾胃气滞,暑热内攻,初起必用寒凉清火邪,辛温开滞气,消导如山楂、枳实、神曲,重则大黄,尤为要药。原其故归于清邪逐秽,使肠胃通利,积滞何由而生。前案年高痢久,日夜数十回,逐邪须兼顾本,自然有效。若涩药涩住,往往延为休息痢,或腹胀脚肿,诸患蜂起。病家不知,医者亦不经意,究竟是谁之过与?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疟痢

凤(三一)劳复疟兼赤痢腹痛,补中益气,合黄芩汤而愈。

党参白术黄炒归身升麻柴胡橘皮黄芩白芍煨木香楂肉炙草此症虚多而邪少,如此治法,所以得效。不然疟痢并发,用此等方,鲜有不误事者。一人体质强,疟痢并发,小柴胡去参加川连、白芍、楂肉、浓朴,两帖疟止痢减;去柴胡、半夏,两帖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盛(六一)便泄盗汗,腿软纳少而胀,脉弦涩,属木侮脾土。

蒸于术白芍茯苓橘皮丹皮砂仁壳党参桑叶炙草淮麦大枣四帖痊愈。

曹氏(三四)胸闷便泄,纳少而胀,脉左弦右软,木来乘胃,泄肝通腑治法。金铃子散加云苓、白芍、栝蒌皮、老姜。

陈(二一)久泄不止,纳食作胀,失聪雀目,唇燥腿软,脉左细弱右弦,属木旺土虚。经营劳力,是为重伤,宜补脾胜湿和肝。

党参蒸冬术茯苓焦白芍猪苓泽泻橘皮浓朴钩藤炙草钱(二十)三日疟起匝月,旬日前后患晨泄,热重寒轻,胸闷不思纳食,两脉小数,舌苔微黄。此邪踞膜原,阳气下陷,治宜分理。

川郁金浓朴橘皮茯苓半夏黄芩柴胡升麻防风葛根一服泻止,又两服发轻如不知矣。又前投扶中升提,已得桴应,纳食大增;今但平理营卫,更须小心食物,弹指可愈。

半夏橘皮柴胡知母浓朴茯苓黄芩红枣退庵自记:乾隆己酉七月,患肢软倦怠,见风洒淅,后重便溏。此大肠之气下迫,由于肺气不宣,治须开畅手太阴,使脏气通达,腑气无有不利也。

杏仁(三钱)桔梗(一钱)防风(一钱)广皮(一钱四味开畅肺气为君)楂肉(三钱)黄芩(一钱五分)槟榔(一钱)郁金(一钱二分)浓朴(一钱五味导滞开大肠之气为臣使)

一服愈。

黄(四六)目黄腹痛,泄泻咳呛,胸闷不纳。此由湿热内侵,风凉袭肺,治以彻表清暑利小便。

杏仁防风薄荷前胡黄芩黑栀楂肉广皮茯苓猪苓泽泻木香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吐泻

张(七九)阴阳错乱,吐泻并作,勺水不下,小水不通,口渴舌干,两脉虚不应手。证属险候,姑拟厘清法,以观消息。

茯苓猪苓橘皮浓朴扁豆广藿香白芍(炒)于术半夏钩藤两服吐泻止,进稀粥,脉起应手,舌润筋舒,宜芳香醒胃,稼穑益脾。

党参于术茯苓广皮浓朴扁豆半夏砂壳炙草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二便闭

徐(二八)自述患疟两发,入河洗澡,下日疟愈,即患小溲不通,腹坚如石,隆起如阜,两腿光肿,气短神呆,已经七日,危急难挨,莫过乎此。前医投承气更衣汤丸,大便微通,小便涓滴而已。诊脉弦而有力,明系疟邪结,膀胱之气亦为不化。盖足少阳病,及足太阳,治宜泄少阳开太阳。

柴胡(一钱)黄芩(一钱五分)青皮(一钱)橘皮(一钱)茯苓(一钱五分)猪苓(一钱)泽泻(一钱五分)荷梗(七寸)

傍晚服下,至更余腹中有声,预教以灯心搐鼻,连喷数嚏,小水如注;到天明连更五回,约有斗许,秽浊难闻,其病如失。此方妙在重用柴胡。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大便燥结

周(三六)纳食作泛,大便燥结。此饥饱劳役,中气受伤,《内经》所谓:“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是也。

党参麦冬半夏陈皮茯苓川斛甘草蔗浆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吐血

沈(三八)脉虚数,逢劳吐血,此得之劳伤脾气,脾不统血。经云:劳者温之。是证必当温养,若见脉数咳呛吐红,辄投寒凉,损抑中气,其病必增。

党参(二钱)生于术(二钱)黄(二钱炒)归身(一钱五分黑)桂枝木(五分)五味子(十粒)橘皮(八分)炙草(四分)

加姜、枣。

陈女(二十)春末起咳呛,长夏吐红,恶风潮热脉数。盖由肺受风热,气不外泄,致血妄行,非阴虚火升之比,可以勿忧,但轻疏太阴,弹指奏功。

杏仁(二钱,研)防风(一钱)薄荷(一钱)桑叶(一钱五分,蜜水炒)丹皮(一钱五分)前胡(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又前方理表降气,热退嗽宁,可见吐红一症,屡有外感。昧者不察,润补杂投,竟有弄假成真。治病求本,医门要诀,今但清养肺胃。

麦冬(二钱)茯苓(二钱)苡仁(三钱)橘红(八分)杏仁(二钱研)北沙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徐(四五)劳伤营气,复感新寒,发热喘促吐红,病甚危急,姑用解表以救里逆。

香豉(三钱)紫苏(一钱五分)杏仁(三钱)前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橘皮(一钱)丹皮(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甘草(四分)姜皮(四分)细葱头(五个)

两服热缓嗽减,吐血未止,脉左细软,右浮弦皆数,舌苔淡黄,脉症可补,因右手浮弦,风邪未尽,佐理表一二味为稳。

党参苡仁生地归身炭麦冬茯苓甘草橘皮半夏杏仁薄荷三帖去杏、薄,加于术、黄、炙草,十余剂方起。

咳嗽吐血陈(四三)咳嗽吐血,或稠或稀,时觉左腹气升,卧着尤甚,形淡畏风,脉软微数。前医先用杏仁、薄荷,疏降肺气,其咳更频。或以燥火刑金,投洋参、麦冬之类,并纳大减。逆予延医,此土虚不能生金,金虚不能制木,致肝气上逆,胃受木侮,传导失宜,饮食不化精微,而成痰涎,一派浊气熏蒸,凝行上腾,肺为华盖,焉得不为之病乎?所以疏散则愈耗其金,凉润则虚其母,治法必滋化源,平其所胜,方可奏效。

党参(三钱本应用人参,因价极贵,姑以代之)于术(二钱)茯苓(一钱五分)炙草(四分)橘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五分)通草(七分)丹皮(一钱五分)桑叶(一钱)

十帖病去大半,继进人参生脉散三服,仍用前方,去桑、丹,加肉桂、黄、苡仁而痊愈。

按:此症治之不当,必致肌肉日削,痰涎日多,不消数月,危境立至。所以详论病情,俾业斯道者,得其涯焉。

蔡(三四)胸胀喘促,咳嗽吐红,脉大而数。古称脉大为劳,数为虚,证由劳伤脾元,土不生金,肺失清降,治当滋其化源。

党参(二钱)黄(三钱)生于术(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炒黑)橘皮(一钱)麦冬(二钱)苡仁(二钱)五味子(十粒)炙草(四分)

此方余出臆见,名培源益肺汤,治劳倦吐血有神功。

曹(五五)形寒咳嗽吐红,两脉弦软,是为劳倦伤脾,积寒伤肺。治当温补手足太阴肺脾,略佐疏理客邪。

党参蒸于术茯苓橘皮前胡归身薏仁桂枝木紫苏炙草煨姜大枣两帖血止嗽减。

吴(二一)前投解肌,汗出热退,咳血仍然。究其病因,深受寒邪,肺气不舒,致血妄行。姑再疏利元府,以解里逆。

杏仁前胡苏叶防风橘皮石膏甘草此方代青龙汤,两服嗽缓,吐红止,胸宽,食进,已得生机。

赵(二十)夜热盗汗,咳嗽红痰,脉弦而数。证属劳怯,自宜保护,兼助药物,以冀延龄。

北沙参麦冬茯神苡仁牛膝白芍桑叶钩藤茅根前投清金和肝之法,夜热盗汗愈;今但治其咳嗽。究其源,因劳而得,宜益土生金法,而培化源之意。

党参蒸于术茯苓半夏五味子麦冬苡仁橘皮炙草茅根古称嗽症用异功散收功者,可不复发,所谓补土以生金也。

姚氏(二四)旧冬起咳嗽,延至二月,复吐红痰而臭,脉来细数异常,自汗。屡次更医,皆谓阴虚,投四物六味之类。后一医以为肺痈,今往专科延医,病家有亲,知予能治难病,相邀延医。观其脉症,若为阴虚必燥,焉得有汗?内痈胁上必痛,脉必洪大,今皆无有。以予观之,属肺受外邪,此脏最娇,久嗽必伤其膜,红痰因此而出;更土生金,子夺母气,臭痰属脾虚,试观世间腥秽浊物,土掩一宿,其气立解。治法必须从标及本,先用疏散肺邪。

杏仁薄荷防风橘红桔梗桑皮连翘甘草两服咳嗽大减,改用培土生金法,稍佐利肺,六君子加苡仁、扁豆、山药、杏仁、前胡,四服痰少而腥气无矣,嗽痊愈。原方去后五品,加麦冬、归、地,调补复元。

浦女(十一)久呛伤肺,痰内带红,左脉弦数,肝火刑金。

丹皮桑叶钩藤白芍苡仁茯神杏仁橘红麦冬甘草沙参四服减半,改用而痊。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陆(十八)衄血久而不止,身热脉数,重取豁然,鼻衄方药,施用殆遍,全无一效。不知去血过多,虚而发热也。

黄(四钱)熟地(六钱)归身(二钱)白芍(一钱五分)牛漆(二钱)荆芥炭(一钱)

陈皮(八分)侧柏叶汁(一小杯)

此方出余臆见,名加味补血汤,三服即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溲血

朱(十一)热邪迫入太阳,溺赤溲血,治宜嘘血归经,导去火邪。

黄当归柴胡升麻黄柏生地木通知母甘草淡竹叶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便血

张(六岁)赤痢三月,延为便血,日数回,肌色惨淡,而不可遽补,因腑阳困塞故也。

生茅术(一钱)橘皮(一钱)浓朴(一钱)砂仁壳(一钱)鸡内金(一具炙)炙草(四分)

陆(六三)便红有年,大便常泄,左尺独小。古有病久不愈,责诸肾者,盖因肾为胃之关,今用其意。

生地(四钱)萸肉(二钱)菟丝子饼(二钱)山药(二钱)荆芥炭(一钱)茅苍术(一钱五分)浓朴(一钱)橘皮(一钱)茯苓(一钱五分)侧柏叶(一钱五分)山楂肉(二钱)

张僮(十四)自述前年嬉戏举石,旋即便血。此为努力伤脾,脾不统血;久则肾亦不固,肾为胃之关,当双补之。

党参(一两五钱)蒸冬术(一两五钱)生茅术(一两)黄(二两)橘皮(一两)山药(一两五钱)山萸肉(一两五钱)菟丝子饼(二两)砂仁末(七钱)茯苓(一两五钱)炙草(五钱)侧柏叶(一两)

枣肉为丸,晨服四钱,一料痊愈。

顾(三二)肠风便血,下必有声,兼见咳嗽,当宗东垣法。

茅术防风荆芥炭羌活柴胡升麻川连侧柏叶(炒黑)

投升阳散风燥血之剂,数服后,血嗽俱减。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然今脉软弱,脐不快而痛。此失血过多所致,当补中气,仍佐升发。

党参白术黄归身炭杜仲防风升麻橘皮荆芥炭生地炭炙草张(六十)大肠之气虚滞不和,腹痛便血。

生地茅术浓朴橘皮砂仁壳白芍黄蒸于术党参楂肉炙草蛀大枣四服其病顿愈。此方黑地黄丸与补中益气相配成方,疗虚人便血最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吕(八二)患小溲短数而痛,入暮燥渴,夜半尤甚,脉阳盛阴虚,肾水亏乏无疑。高年不能屏弃世缘,应酬纷纭,五志不宁,阳不交阴之症。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焉。”治宜补阴以降阳,金匮肾气丸,早夜服三钱。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钱(三四)白浊溺痛,起于长夏,湿热阻窍,清利治之。

萆扁蓄瞿麦赤茯苓滑石木通淡竹叶四服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白淫

顾(二五)从前吐血,近起白淫,出于溺后,脉数而小,两尺尤微。自述逢劳更甚,补摄并施。

党参黄熟地萸肉山药五味子湘莲芡实一服止,改丸料,吐血亦瘳。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沈氏(二七)青年丧偶,情怀郁结,以致周痹,时常腹痛,行步维艰,纳谷甚减,治当疏补兼施。

党参(二钱)蒸于术(二钱)苍术(一钱)柴胡(五分)香附(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益智仁(七分)橘皮(八分)

出入加减,四十剂痊愈矣。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郁(七五)两膝痿痛,不能行立,脉来弦数。并非痰凝气滞,若用疏燥之剂,非但无效,反能增病。盖缘高年阴血不足,肝火不宁,筋无所养,病属痿症,补血和肝,一定之法。

熟地归身白芍牛膝威灵仙枸杞防己萆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钱(二九)中焦痞痛,旋变黄胆,脉来弦数而涩,属肝火内郁。时当溽暑,湿土用事,湿热相蒸,脾气欠运,此症成矣,宜清疏并用。

川连(八分)柴胡(六分)山栀(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香附(一钱五分)橘皮(一钱)木通(七分)茵陈(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

六帖黄退,胸宽而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沈氏(四二)三疟住后足肿,旋及大腹胸胁,纳食大减,气急脉细。此分明脾肾两虚,脾虚则不能制水,肾寒则膀胱亦不能化,失渗泄之能,以成泛滥之势;治法莫稳于四明加减肾气丸,并补中益气汤,分早晚而进。但此法久服方有效,又奈汤丸中药品,有力者方能办。今田家之妇,粒食不缺为幸,焉能办此?坐忍其毙,又非仁人之用心。因推敲一方,以欲退其肿,必有利水:欲利其水,必先利气。而不知单利其气,仍如无云而致雨,岂可得耶?然则何如?须按《内经》气化能出之法,在温而利之也。

椒目(一钱)丁香(十只)老姜皮(七分)橘皮(一钱二分)苏梗(八分)通草(七分)

大腹皮(二钱)泽泻(一钱五分)车前子(一钱)茯苓皮(二钱)

五帖皮肤发痒纳增,又五帖皮肤皱揭,顿觉宽松。前方应效虽速,所谓急则治标,非万全之法。改用培土利气暖肾,以冀痊愈。前方去通草、车前子,加党参二钱,生冬术二钱,十服,病去其半。又用异功散,加黄、苡仁、丁香、椒目、泽泻、老姜皮、大苏梗,十余剂,而饮食起居如常。

朱女(十四)上下俱肿,半年来病日加重,不思纳食,寤着谵语,咳呛脉数。此气虚兼滞,须补养疏通安神。

党参(二钱)龙眼肉(七枚)枣仁(二钱)茯神(一钱五分)砂仁壳(一钱)远志(一钱)大苏梗(一钱)橘皮(一钱)杏仁(二钱五分去皮研)桑皮(一钱五分蜜水炒)

四服眼鼻分明,踝细大半,夜眠安静能纳,神气通畅。将前方增减药味分两,作丸料。

彼父以此女为不起,访予延医,一决生死,今得如此速效,感激无尽。盖肿胀虽列一门,其实殊途。肿易治而胀难治,缘胀关脏腑,肿则重在水,轻在气。若能别其虚实,辨明所兼,应手取效,亦非难也。欲辨肿胀,但着头足俱浮,大腹不甚坚紧者为肿,独大腹坚紧如鼓,青筋累累为单胀最重;或头面朝肿,两脚晚肿,惟腹无时不然者,始为胀兼肿也。将肿胀缕析于此,以俾学人之豁目焉。

王(五岁)童年身肿,属肺气不舒,膀胱不利。

茯苓皮橘皮桑皮大腹皮苡仁杏仁木通车前子姜皮沈氏(六八)形衰气弱,流运失时,口糜内热,肢肿不纳,两脉沉细带数,此症难治。

盖人气应天,目下仲夏,阳气弛张于外,如草木无不生长葱郁,而人岂可抑敛不伸耶?在年壮气盛,或于冬月为寒邪所逼,即病为伤寒;至春化温,及夏为热。所以可疗者,因其本气充实,举而升之,补偏救弊,以归天和。此则不然,姑拟一方,冀回万一。

连翘香豉薄荷防风橘红杏仁山栀人参老姜皮服此竟有效,然至秋时方起,欲其久住,难矣哉!赵(六十)甲周之年,患水肿。由于气虚少运,膀胱失利,非旦晚可愈,耐性服药,庶可奏效。

党参黄生冬术大腹皮苏梗砂仁壳橘红茯苓泽泻姜皮又,前方添归身、白芍、煨木香,减砂仁壳、苏梗,有效,脚肿退,腹胀宽,制丸剂可以收功。

沈(二十)疟后面浮脚肿,脉来沉涩,用上下分消法。

苏叶羌活防风茯苓泽泻苡仁橘皮香附砂仁壳姜皮西河柳易漏,故频饮频溺,所有精气,随水下注,从膀胱而出,如米泔者精液也,如酒酵者精气也。如此日夜发热,岂止羸?体质薄弱,鲜不免者。前方虽效,然非大补肾阴,终归复萌,乃去石膏、黄连,又服三十剂,肌肉渐复,目明如旧。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邬(五九)初夏入山买竹,逾月方回,历夏秋肌肉消炼,肥体忽成瘦躯,兼之两足痹痛,行步艰难,数延医治。或以为虚,或视为湿,服药数十,两目昏花,视小如大,势日沉重,彼有邻人为栉工者,言予能治,即求延医。六脉洪实带弦,因其向肥忽瘦,意非消症乎?即问能饮若几,小便几?答曰:入山买竹,天气初热,烦渴喜饮,至今仍咽喉干燥,时时啜茶方妙,少顷即欲小便。复问小溲着干土上有沙起否?曰:未试,惟解坑内见泡沫高起数寸。予曰:君半年来肌肉日削,从此而去,古人以饮一溲二,名为上消。由于亢阳,非大寒之剂,不足与焉。

石膏(一两)川连(一钱)黄芩(一钱五分)黄柏(一钱五分)知母(一钱五分)熟地(四钱)生地(三钱)天冬(二钱)麦冬(二钱)龟板(二钱)白芍(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服四剂,燥渴小便泡沫稍减,目清大半。因问余曰:从前服药数十,病日有加,今只服四剂,何效如是之速?予曰:君阳体阳脉,入山阳时,经营劳顿。又喜火酒,五内之火俱动,燥渴作矣。凡饮食入胃,熟腐水谷,游行精气,上输于肺,水精四布,下归膀胱,通调水道,小便出焉。其间升降洒陈,原有一番工夫。今脏腑有火,如燥土沃水,易漏不滋,即大其制,修丸常服,将及一年,足痹亦痊。邬之得生,皆出栉工之赐也!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张(五六)大腹左边起块如掌,纳大减,脉微细。此为情怀不畅,气血皆郁,五积之形已彰。幸春起至初冬,不为沉痼,当先推气分,越鞠丸意。

茅术(一钱)枳实(一钱五分)神曲(二钱炒)抚芎(一钱五分)香附(二钱)黑栀(一钱五分)青皮(一钱)老姜汁(一匙)

又前方三服,开郁运气,有形之积已得软小,乘势推荡,脉之细极,总因气血凝滞使然。

莪术(一钱五分炒)枳实(一钱五分)神曲(一钱炒)桂枝(五分)香附(三钱)青皮(一钱)浓朴(一钱炒)加老姜汁(一匙)食盐(少许)

又,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今病去六七,纳食加倍,否己成泰,设关防贼,似不可缺。

党参(一钱五分)生于术(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橘皮(一钱)香附(二钱)郁金(一钱)桂枝木(五分)炙草(四分)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产后

某氏产后起腹痛便溏,时兼痢下,脉细而虚,当从脾家所喜。

茅术(八分)浓朴(八分)橘皮(八分)茯苓(二钱)谷芽(二钱)砂仁壳(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炙草(四分)

四服愈大半,改用香砂六君而痊。

某氏产后大便燥结,当气血双补。

黄(四钱蜜炙)熟地(五钱)归身(二钱)橘皮(一钱)苏子(一钱五分)煨姜(二片)

四服不但便通,神亦旺。

许氏(二七)产才三朝,腹痛身热,系恶露留阻,当生化法。

当归川芎益母草香附棠球子炮姜炙草两服愈。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调经

俞女(十九)患月信不调,不时气逆冲胸,迷闷呕吐,甚至神昏发厥,脉大而涩。症似木乘土,因脉不合症,视其面色,并无忧怒之形。缘询病起几时,自述前岁饮井水停经,旋起腹胀,后经通而气冲之病作矣。予既得其情,即处一方,以温经逐瘀利气,三法并施。

炮姜(八分)归尾(二钱酒润)艾叶(一钱五分)大黄(三钱酒润迟入)枳实(一钱五分)延胡索(一钱五分)香附(二钱)橘皮(一钱)桃仁(二钱)红花(一钱)

时适行经之期,服两剂,所下瘀块甚多,胸宽腹和,不知病之去向矣。惟觉形软,诊其脉无涩大之象,三载沉痼,应手取效,下法不可不知,改调补气血方,女母不胜欣悦而返。

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

血崩

沈氏(二八)小产后一月,血崩不止。

党参(二钱)蒸于术(一钱五分)枸杞(二钱)白芍(一钱五分酒炒)山药(二钱炒)

菟丝子饼(二钱)杜仲(一钱五分盐水炒)荆芥炭(一钱)炙草(三分)

服两剂即愈,此方治挟虚崩漏多效。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