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5章 往而不害
zhí执dà大xiàng象 ①,,tiān天xià下wǎng往。。wǎng往ér而bú不hài害,,ān安píng平tài太。。yuè乐yǔ与ěr饵 ②,,guò过kè客zhǐ止。。dào道zhī之chū出kǒu口,,dàn淡hū乎qí其wú无wèi味。,shì视zhī之bù不zú足jiàn见。,tīng听zhī之bù不zú足wén闻。,yòng用zhī之bù不zú足jì既 ③。。
注释
①大象:即“无象之象”,指“道”。
②饵:精美的食物。
③既:穷尽,完的意思。
译文
掌握“大道”的人,天下就会向他归顺;归顺、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都和平安泰。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使过路的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可是对“道”的表述却平淡无味。你想看看它却始终看不见,你想听听它却始终听不到,但是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没有限制。
评析
这一章讲大道的运用和本体。从运用的角度讲,能够按道的法则行事,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归顺,没有祸害。从本体的角度讲,大道无形无相,说出来也平淡无奇,但是能用之不竭。本章旨在说明,认识大道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也是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因此,人们切勿舍本逐末,背离大道,为一时的名利所诱惑。否则,不但不能实现心灵的自由,也会对人生的归宿产生疑惑。“执大象,天下往。”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大象”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大象,指的是道的法象,它类似于路线图。在老子看来,如果能够掌握大道的大象,就能得到天下人的归附和顺从。在上一章中,老子谈到得道之人从来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也不高傲自大,但是能得到万民的尊敬和爱戴。得道之人与大道相似,也一样的气象宏大,一样的无欲无求,不计较得失,而不以天下的主宰者自居。他从不干涉其他人的自由,使人们感到非常安全可靠。正是这个原因,万民才会投靠他归顺他,从而成全了他的美名。“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大道无处不在,但是人们却不能看见它、听到它。大道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既不会引诱外物,也不会为外物所引诱。大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道可以让人们都投向它而不相侵害,使人们生活安定,关系和睦。得道之人与大道同在,他们具有大道的一切特征,人们都心甘情愿地归顺他。但是,这种归顺与世俗意义上的归顺有极大的不同。世俗所说的归顺是由于名利的驱使,指的是人们为了追名逐利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及欲望,当欲望有了实现的物质前提时,他们就会趋之若鹜。这时,老子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人们都有享受美食的欲望,当人们看到美味佳肴的时候,谁又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呢?这里的“乐与饵”,又可以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而“过客”也可以引申为执政者。老子在本章中告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耽于声色犬马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只有顺应大道,才能实现国家大治和人民安定。“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大道是无声无形的,不会对人们构成诱惑。而我们既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所以也就很难执着地追求大道了。尽管人们不需要争夺和占有大道,但是大道却能使我们受用不尽。因此,得道之人从不对人们进行声色诱惑,因为他们深知,声色诱惑不能维持太长时间,一旦诱惑终结了,就会引起人心的不安,到时天下大乱就成必然之势了。所以,得道者以大道修身治国,人们自然会受益无穷。追求享乐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人们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必然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如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大道呢?这就需要人们有清醒的头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