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 著

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族,在文化上、社会经济上都在汉化,虽然深浅不同,也不是整齐划一,但表明了一种倾向,胡族与胡族之间的融合,将让位于胡汉之间的融合;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

(一)胡族的汉化

在文化方面,胡族上层的文化都很高。先看匈奴。

刘渊(元海〉。《晋书》一〇一《刘元海载记》略云:

"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家焐晋阳汾润之滨。《元海)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參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趴《汉》、渚子无不综览。咸熙中为侍子,在洛阳。"

刘和。同书同卷《刘元海载记》附子《和传》略云:

"和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

刘宣。同书同卷《刘元海载记》附《刘宣传》略云:

"刘宣好学修絜,师事乐安孙炎,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炎每叹之曰:宣若遇汉武,当逾于金日也。'学成而返,不出门闻,盖数年。每读《汉书》,至《萧何》、《邓禹传》,未尝不反复咏之曰:'大丈夫若遇二袓,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晋》武帝以宣为右部都尉刘聪。同书一〇二《刘聪载记》略云:

"刘聪,元海第四子也。幼而聪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年十四,究通经史,兼淙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箱,賦頌五十余篇。"

上举刘渊、刘和、刘宣、刘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好学,都喜读经史。刘渊、刘宣且曾拜汉人崔游、孙炎为师。刘聪不仅善书法,而且善诗文。所作《述怀诗》达百余篇之多。由此可见这些人汉文化程度之高。

刘渊以他的汉文化程度,在起兵之后,冒充汉后,以相号召。《晋书》一〇一《刘元海载记》略云:

"(元海)下令曰:'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憨委弃万国,昭烈播越眠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定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资治通鉴》八五晋惠帝永兴元年十月条胡注云:

"渊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太宗、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这是以汉朝宗室自居,以恢复汉朝自命了。刘渊并不姓刘,《晋书,刘元海载记》记其冒姓刘氏的原由云:

"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姓刘氏。……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

"兄亡弟绍","成汉高之业",这是刘渊综览《史》、《汉》想出来的"复呼韩邪"之业的策略。

石勒。《晋书》一〇五《石勒载记下》云:

"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侮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那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卜賴有此耳。',

石弘。同书同卷《石勒载记下》附《石弘传》略云:

"弘字大雅,勒之第二子也。受经于杜媛,诵律于续咸。勒曰,'今世非承平,不可专以文业教也。'于是使刘征、任播授以兵书,王阳教之击刺。"

羯族汉文化水平较之匈奴要低一些,石勒的汉文化水平较之其子石弘又要低一些,但可见羯族上层也正在接受汉化。

鲜卑慕容氏。

慕容銑。《晋书》一〇九《慕容铣载记》略云:

"慕容餽,魔第三子也。尚经学,善天文。"慕容儁。同书一一〇《慕容鸺载记》略云:

"慕容儁,銑之第二子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慕容宝。同书一二四《慕容宝传》略云:

"慕容宝,垂之第四子也。及为太子,砥砺自傪,敦崇僑学,工谈论,善屑文。"

慕容德。同书一二七《慕容德载记》略云:

"慕容德,弒之少子也。博观群书,性清懊,多才艺。"

鲜卑慕容氏三代人,慕容餽是前燕的奠基者,慕容儁是前燕的建立者,慕容德是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宝是后燕建立者慕容垂的太子。他们都能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汉文化水平。他们建立的国家,比匈奴、羯人所建国家,汉化色彩更浓。氐族。

苻融。苻坚。《晋书》一一三《苻坚载记上》略云-"苻坚,雄之子也。八岁请师就家学,(祖)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邗?,欣而许之。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康,以圈纬世之宜。"

苻朗。同书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附《苻融传》略云:

"坚之季弟也。&聪辩明意,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尝著《浮屠賦》,壮丽清讒,世咸珍之。未有升高不賦,临丧不诔,朱彤赵整等推其妙速。旅力雄勇,骑射击刺,百夫之敌也。"

同书同卷《苻坚载记下》附《苻朗传》略云:

"坚之从兄子也。耽翫经籍,手不释卷,每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既至扬州,夙流迈于一时,超然自得,志陵万物,所与悟言,不过一二人而己。骤骑长史王忱,江东之隽秀,闻而诣之,朗称疾不见。王国宝谮而杀之。临刑,志色自若,为诗曰:……如何箕山夫,奄焉处东巿!

旷此百年期,远同栊叔子。命也归自天,委化任冥纪。'著《苻子》数十篇行于世,亦《老》《庄》之流也。"

苻登。同书一一五《苻登载记》略云:"登,坚之族孙也。登长而折节厚,顔览书传。"

氐人不仅学儒,而且学玄,有的有经济大志,有的风流迈于一时,汉文化水准之高,在五胡中,鲜能与比。前秦政策较之前燕又有发展。这与氐人汉文化水平之高有密切的关系。羌族。

姚襄。《晋书》一一六《姚襄载记》略云"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姚兴。同书一一七《姚兴载记上》略云:

"姚兴,苌之长子也。与其中舍人染喜、洗马范勖等讲论经籍,不以兵难废业。"

姚泓。同书一一九《姚泓载记》略云-"姚泓,兴之长子也。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

将晋时羌人与东汉解仇结盟时代的羌人比较,就知晋时羌人有很大的进步。芜人上层如姚襄、姚兴、姚泓,汉文化水平可与氐人苻氏枏伯仲。后秦姚兴重视文化事业且过于前秦。

卢水胡。

沮渠蒙逊。《晋书》一二九《沮渠蒙逊载记》略云:"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

沮渠蒙逊是北凉的建立者,他也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胡人。

胡族的汉化不仅表现在文化上,而且表瑰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上。《十六国春秋》"部(部落)"、"户(编户)"二字是否用原来的字,不敢妄言。不过先称部,后称户;塞外称部,中原称户;羯称部,鲜卑称户;同为鲜卑,慕容称户,阿柴虏一支称部;同一部落,地近大都邑者称户,远者称部;则大抵可信。由部落变成编户,是胡族社会组织上的一个进化。之所以有这个进化,是与汉人接近,接受汉化的结果。但汉化有深浅,胡族由部落进为编户不是划一的。汉化深的进为编户,汉化浅的则仍保持部落制,如阿柴虏。伹文化高的也仍可能保持部落组织,不为编户。羯人如此,西方希伯来人也是如此。《晋书,石勒载记上》有"部落小率"、"部大'',表明羯人社会组织是没有解散的力量很强的部落。部落未解散,不等于没有文化,只是与汉人关系不可能密切,民族间的纷争也由此发生。

五胡中,鲜卑部落解散较早。《魏书》八三上《外戚传,贺讷传》谓索头部灭后燕,解散诸部,其实部落的解散,不始于北魏,前燕已经做了。《晋书》---《慕容昧载记》言及"诸军营户,三分共贯";悉罢军封,"出户二十余万";"见户";"户兼二寇、都是称户,不是称部。鲜卑人善于守城,如中山、邺、信都、广固,都能久守。《魏书》二《太祖纪》记魏军攻打后燕中山、邺、信都三城,自皇始元年十月起,到二年正月,才打下信都;十月,才打下中山;而打下郏城,要到天兴元年正月慕容德出走后。《晋书》一二八《慕容超载记》记东晋刘裕打南燕的都城广固,也从义熙五年打到六年(二月〉,才打下来。这与胡人不能守城的通则不合。之所以能够久守,是因为鲜卑慕容氏部落已经解散,汉化程度甚高的缘故。又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统万,(《晋书》一三〇《赫连勃勃载记》)与匈奴人不大筑城,也不相合。要知赫连勃勃是南匈奴与鲜皁人的杂种,父刘卫辰为匈奴人,母则为鲜卑人,他筑城有鲜卑的关系。叱干即薛干,叱干阿利也是鲜卑人。鲜卑部落解散,能守城,筑城,都是汉化的反映。

氐、羌亦称户。《晋书》一一三《苻坚载记上》记苻坚"欲分三原、九嵝、武都、汧、雍十五万户于诸方要镇"。同书一一六《姚苌载记》记"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余万户";"南羌窦鸯率户五千来降"。同书一

一七《姚兴载记上》记姚兴"徙阴密三万户于长安"。氏、芜社会组织显然也由部落进化成了编户。

部落解散,昔日的氏族主人,以本氏族的人为徒附,进行耕种,变成大贵族,与土地发生密切的关系。一个氏族也就是一个宗族,族长也就是宗主。北魏的宗主督护制由此而来。

(二)胡汉分治

胡汉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胡族的汉化先后不同,一个胡族即使汉化程度很深,也很难完全消除与汉人之间的隔阂,消除华夷或夷夏之防。《晋书》四四《卢铗传》附《谌传》云:

"值中原丧乱,(谌〗与清河崔悦、潁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伹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

卢谌等对后赵石氏的态度,代表了中原汉族士大夫对胡族的态度。他们认为晋才是正统,在竭族建立的后赵做官是耻辱。

又同书一〇八《慕容麂载记》附《高瞻传》略云"髙瞻,渤海蓚人也。随(崔)毖如辽东,毖奔敗,瞄随众降于庑,署为将军,瞻称疾不起。庵敬其姿器,数临候之,抚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余也。君中州之族,冠冕之余,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夷,但问志略何如耳,岂以殊俗,不可降心乎?!,瞜仍辞疾笃,庵深不平之,睢遂以忧死。"

慕容鲜卑汉化较早,中州冠冕如高瞻,犹"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可见华夷界限消除之难。

又《北史》二一《崔宏传》略云:

"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子)浩诛,中书侍郎离允受敕收浩家书,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淖彔于允集。"

崔宏在北魏初"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为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所任"。可是,本愿仍在晋朝。他在北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可代表在胡族国家中做官的汉族士大夫阶级人物的心理。

至于胡族统治者对待汉人,要看到他们虽然也用一些汉士大夫做官,但是夷夏之防严重存在,特别是一些汉化较晚的国家,防范尤严,这集中表现在实行胡汉分治上。

胡族统治者实行胡汉分治,是一个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应该说最早出现于匈奴族建立的汉国前赵)中。直到清朝,尚有其遗迹。按《晋书》一〇二《刘聪载记》略云:

"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

同书一〇三《刘曜载记》云:

"置单于台于渭城,拜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已下皆以胡、羯、鲜卑、氏、羌豪杰为之。"

如果说胡人与胡人之分为一小分别,则胡人与汉人之分为一大分别。汉国(;前赵)以单于台管领胡人,单于台下有左右单于辅,单于辅分主六夷部落;以皇帝管领汉人。皇帝之下有左右司隶,分主汉人编户。刘聪、刘曜等皆兼单于、皇帝于一身。胡与汉、部落与编户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二系统分开治理。一般说,胡族部落系统用于打仗,汉族编户系统用于耕织。这就叫胡汉分治。

单于台均置于京邑,刘聪单于台在平阳,刘曜单于台在长安。就人数看,占统治地位的胡族如汉国的匈奴,本部人并不多,但为主力,力量很强。胡人统治中国,全凭武力。单于台所在即本族主部所在。主部所在,即武力所在。五胡之间,常有奇怪的结果产生,即很强的部落,如果一战而溃,局面便难收拾。如刘曜与石勒的洛阳之战,刘曜一败,长安便跟着失守。这说明长安单于台的匈奴主力部落,被刘曜带到了洛阳,在洛阳被石勒一举击溃之后,刘曜就再无余力维护他的国家前赵了。如果被消灭的不是长安单于台的主力而只是洛的军队,那长安便不致于失陷,前赵也不致于灭亡。

单于台的设置,改变了《晋书》九七《匈奴传〉)所说的"其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

输贡賦"的情况。这是以往汉族统治者管理胡人的办法。现在在胡族统治之下,部落从郡县移到了京邑,"使宰牧之"变成以单于台主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賦",变成与汉族编户分为两个系统,为胡族统治者当兵打仗。

刘聪所设管领汉人编户四十余万的左右司隶和四十三个内史,都在平阳。这是汉国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左右司隶所管四十余万户,是从各地强迫迁徙到平阳来的。在胡汉分治上,通常的情况是:六夷部落因为要用于作战.往往被集中于京邑单于台下,特别是要充当禁军的本部人,更非集中于京邑不可;汉族编户则因为要用于拼织,不能象六夷那样集中到京邑来。即使要迁往京邑,也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只能仍旧散布在州郡中。对他们的统治,用皇帝的名义。

我们再看羯族石氏建立的后赵。《晋书》一〇四《石勒载记上》略云:

"勒增置宣文、宣教、崇鳞、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

又同书一〇七《石季龙载记下》略云:"(冉闵)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敉。令城内:'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人城,胡竭去者填。闵躬率赵人诛诸钥羯,无贵残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按石勒称皇帝,又以大单于镇抚六夷。"加张宾大执法,专总朝政",又"署石季龙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专总六夷。"号胡(羯)为国人",以示不同于汉族和其他胡族。(《晋书》一〇六《石勒载记下》〕这仍旧是胡汉分治。羯人被集中于襄国单于台下,主要担任禁卫。冉闵之乱,襄国羯人去者、死者不可胜数,可知襄国羯人之多。而冉闵之乱,使后赵石氏一厫而不能复振,也就在羯人集中于襄国,既被冉闵不问男女贵践少长扫数杀死,从此再无力量恢复。

单于台所属禁卫军分守京邑四门或四个方向,成为四军,四帅。石勒增置宣文、宣教等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所选拔的子弟既受业于四门小学,又备"击拆之卫"。这些子弟其实都是羯族将佐子弟。四、八为军队组织。《晋书》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分四帅子弟三千户以配苻丕镇錄。"同书一一七《姚兴载记上》:"分大营户为四,置四军以领之。"《魏书》三《官氏志》:"天兴元年,置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这里所谓四、八,都指守卫四个或八个方向的军队。后周八柱国,清钥八旗,道理相同。

《魏书,官氏志》有护军,北魏的护军如同地方太守,故《官氏志》有"太安三年五月,以诸部护军各为太守"之言。在此以前,护军与郡县似为两个系统.护军所管为地方部落军队,敁谓之"诸部护军";守令所管为地方行政。北魏地方似为军民分治,亦即胡汉分治。

北魏护军与清钥驻于各省的都统相似。北朝大致是胡人与军人混合,汉人与农民混合。战斗属胡人、准胡人(冯跋、高玖为胡化汉人、农桑剁属汉人。军事、经济之分,亦即民族之分。北方胡汉杂糅,但并不是无系统可寻。

胡汉分治,说明了胡汉融合之不易。一个胡族与汉疾融合,须待这个胡族接受汉文化,并被视为汉人、杂汉之后。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