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大学 >第五章

《大学》·第五章

春秋战国 曾子 著
yuētīngsòngyóurénshǐ使sòngqíngzhějìnwèimínzhìwèizhīběn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实情的人不再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论语·卷十三·宪问》。孔子在这里阐明了他的治理之道,主张通过教化和引导,尽量减少社会矛盾,达到和谐稳定。同时,他强调了恪守民意,尊重民众的重要性,表达了他的民本思想。这段话的主题可以说是“知本”,即知道事物的根本,知道治理的根本。

首先,孔子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仁政思想。他认为,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争议时,应当像普通人一样公正无私,而且更应当设法消除引发争议的因素,使人们不产生纷争。这是对领导者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其次,孔子强调“大畏民志”,这是对民主原则的尊重和倡导。他认为,领导者应当尊重民众的意愿,因为民众的意愿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尊重和顺应民众的意愿,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孔子提出“无情者不得尽其辞”,这是对仁爱之心的强调。他认为,那些没有同情心的人,无法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意思,因为他们的语言和行动缺乏人情味,无法引起别人的共鸣和理解。这是对领导者的人格要求,也是对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话表达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体现了他的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这段话也揭示了孔子的哲学思维,他深入到事物的根本,阐明了治理的根本原则,显示了他的高超的哲学智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