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负阴抱阳。古人强调“阴阳相生”、“天人合一”,认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即: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在诸多中国古代文献中,《易经》雄踞“六经之首”(《易》《诗》《书》《礼》《乐》《春秋》)、“三玄之冠”(《易经》《道德经》《南华经》),甚至被尊为“大道之源”、“宇宙图式”、“科学的灯塔”。《周易》是世界上唯一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气象、天文、地理、军事、农业、哲学等科学领域。
风水理论在现代看来不免有些迷信色彩。可是,但凡事物如果我们以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必有其奥妙之处,若再加以应用,将可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事物。抛去风水中的迷信成分,以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奥妙与玄机,再去之糟粕,取之精华,便可做到“古为今用”受益无穷。
正是周易和风水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还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但,自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并在国内形成了一股文化主流,人们过于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却忽略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到现代国内的许多园艺作品已“西化”,更甚者,有盲目模仿、生搬硬套之败笔。我想,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一种产业,它所应体现的不仅是现代气息,它更应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