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沙无垢
我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非常讲究和谐,园林用地面积虽有限,景观内涵却非常丰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万壑、清溪碧潭、风花雪月,光景常新。诚如明代造园名家计成《园冶》所言:“咫尺山林,多方胜景。”中国园林这种“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既是造园者综合运用种种造园手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有赖于游人自身的参与,食而知其味,懂得欣赏,能够引起共鸣。当然,前者是首要的,现述其大略如此。

我国园林空间的布置、组织与创造,一为运用‘借景’手法,突破园墙的局限,通过游人的视线,将园外之景色纳入园中,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无锡“寄畅园”的假山,错落在惠山之前,如真山余脉而貌合神似;又通过水池“锦汇漪”来限制游人视点,复以恰当的仰视角度,使惠山通过假山的过渡而奔趋入园。这是借景的极好例子。《园冶》所谓:“园虽别有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睛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唾,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等。园林凿池,是以木作镜,堪称别具—格的‘镜借’。

其次在园林的结构布局上,常用粉墙、曲廊、花坛等等将一个园子分隔成若干小的景区,并赋予这些小区以特定的风景主题,以此来增加园景的层次,使欣赏内容多样化。人行其间,则峰回路转,幅幅成图,柳暗花明,意趣无穷。陈从周教授《说园》有言:“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的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的空间,因此大园包小园,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

孙筱祥教授在《山水画与园林》中,对于“小中见大”作过精辟分析。他认为:首先是关于空间深度,……在园林中,为了增强景深的感受,也须增加风景层次,而每层的景物最好在线条、色彩上有所不同。为了做到使空间小中见大,第二种办法是‘实中求虚’。第三种办法是引起错觉和联想。园林中的叠石堆山……其体型以能引起名山大川的联想,成为崇山峻岭的缩景为上品。第四种办法是“景愈藏,景界愈大”的原则,即“欲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园中的主景和高潮,并不是一进园门,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大观园一进园门,有一山挡住,贾宝王题了‘曲径通幽’四字,指出园中的主景藏在山水花木深处。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