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人生最好的境界,儒为表,道为骨,大度看世界!

               

       中国人,没有不读《论语》和《道德经》的。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得势时都信儒教,不遇时都信道教,各自优游林下,寄托山水,怡养性情去了。”

       不懂的人会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但其实,这是中国人不为外人道的处世智慧:以儒为表,以道为骨。仕途顺利时要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浮沉,失意之时,又能放得下,才称得上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我们先说《论语》。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 朱熹终其一生都在读《论语》,不断的完善修订他的《四书集注》。

       ○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他九十多岁时,仍在读《论语》。       

       当你站在一定的高度时,想要洞察人心、处世游刃有余,就得懂点儒家的处事哲学。

▲ 2018年,《论语》已被教育部列为高考必读书目。

       对于第一次读的人,它又十分浅显好懂,读一次像读五次,忘都忘不了。

       这本书是两千年一遇的珍奇善本,其中所收录的,正是跨越2400多年时空的豪华阵容:

       公元前400多年,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论语》

       1647年,明末高僧蕅益大师为《论语》写注释《论语点睛》

       1728年,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亲笔手写《论语》

       1740年后,郑板桥创作兰、竹、石等绘画作品

       1934年,近代教育家江谦撰写《论语点睛补注》

       因为“儒”不是光从文字里读出来的,更是靠感悟出来的。

       书道即是大道。

       蕅益大师,明末四高僧之一,是数百年间难得一见的博学高僧。

       《论语》迄今有上千种译注:朱熹的注解侧重义理,钱穆的注解则考据全面,南怀瑾的注解偏向修行,杨伯峻的注解侧重文译理解……

       而蕅益大师的注解,则借用佛家的视角读入世之经书,不泥几千年的旧说,文字凝练,直入心源,会给你另一种角度的见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熟悉不过的话,竟也有另一番禅意生动的高见:

       学而不思即有闻无慧。思而不学即有慧无闻。罔者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殆者如增上慢人,堕坑落堑也。

       《道德经》,是中国人另一种文化自信——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假如没有道家,中国的传统思想就会失去一半光彩。两千多年来,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远不要低估读懂了《道德经》的人。。

       钱穆说:“(论语)哪怕一天读一章,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可以读到四十遍,多者可以读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在鸡汤横行的年代,多读圣人经典,与先贤神交,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无论多少岁读,都不会晚。

       中国人,一定要懂儒家思想。尤其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时,要洞察人心、处世游刃有余,就要懂得儒家的处世哲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这也是宋代以来,每个学子的教科书。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