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狂,但他能对反抗礼教的普通农家妇女顶礼称颂;也有人说他痴呆,可他写出了令人难以释卷的横空出世之作《焚书》。他为了追求自由,不惜剃发出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崇高生命,不惜挥刀自刎。他就是明代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李贽。
李贽的思想,大多体现在《焚书》中。他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驳斥封建礼教,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从《焚书》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最恨的是虚伪,最厌恶的是束缚,最崇尚的是真情,最爱的是童真。他对社会上种种约束人的行为、窒息人的性情的规则嗤之以鼻。他指出明朝社会“满场皆假”,没有肯说真话的人。他自己也知道,他的观点不会被正统所容,所以就把自己的着作起名为《焚书》。但是,《焚书》并没有被焚,反而凭着睿智的思辨和犀利的文笔一直流传到后世。
李贽
让心保持本初的纯真
李贽在《焚书》中,提倡人要有一颗童心,否则再大的学问也毫无价值。童心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东西,不仅需要珍视、也需要保护。
画家取出了一张白纸,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