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王景、王吴治理的这条原来地势较低、河床较深的河道,又被逐渐抬高了。到唐朝,决口泛滥开始增多。到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濮阳东面的商胡埽〔sao扫〕,终于导致一次重大的改道,向北流经馆陶、临清、武城、武邑、青县等地方,至今天津市境入海。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兵南下,东京留守杜充妄图用河水拦挡,决开黄河南堤。军事目的并未达到,却酿成豫东、鲁西、苏北的大灾,黄河下游河道再一次大迁徙,夺泗水、淮水河道,与泗、淮合槽入海。

  这条由人工决口形成的黄河下游新道,问题很多。从决口到泗水一段,系在泛滥中形成,河床很浅,极易漫溢成灾;泗水以下一段,河道狭窄,又有徐州洪、吕梁洪之险,很难容纳黄河汛期洪水。因此,从金代起,它频繁决口和泛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在山东白茅堤的决口特别严重,水灾遍及豫东、鲁西南、冀南等地,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冲毁了会通河,切断了南粮北运的运河航道。元朝政府遂下决心治河。

  河决白茅堤后,贾鲁是主张彻底治河的大臣之一。在如何治河的问题上,他主张堵塞白茅堤决口,挽河南流,回到泗水、淮水旧道,东入黄海。挽河南流,工程量很大,但对保运有利,符合元朝政府的要求。于是,元顺帝于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命他为工部尚书,率领汴梁、大名等路民夫15万,庐州等地戍兵二万,开往工地。工程于当年四月正式开始。

  大体上说,贾鲁这次治河的施工顺序,先治理白茅堤决口以下的黄河旧道,再堵塞白茅堤决口。这是由于治理旧道的工程量很大,要浚深展宽河床,要截弯取直,要修建堤防等,只有在堵口之前,在河床干涸的情况下,最便于施工。但是,将堵口工程安排在后期,又会遇上七-九月间的黄河汛期,而汛期堵口,非常艰难,是治河大忌。由于贾氏事先对堵口工程制订了详细的方案,作了周密的准备和部署,因此,堵口工程和疏浚工程一样,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当年十一月,全部工程峻工。先后疏浚黄河故道280余里,修筑堤防700多里,堵塞治理大小决口107处。工程量如此巨大,耗时仅为八个月,很不容易。治理后的河道流路,大致说,经今封丘、曹县、商丘、砀山等县市境内,徐州以下,循泗水、淮水河道,注入黄海。

  贾鲁是一位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水利官员,当时白茅堤决口宽400步,中流深三丈余,波涛汹涌,极难堵塞。他采用一系列的创造性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步是在决口上方穿一直河,以代替原来比较弯曲,其主溜直冲决口的一段河道。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堵口的难度。第二步是在决口上方的直河上,修建了刺水堤和石船斜堤,尽量把河水导向对面。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堵口的困难。最后,终于顺利地完成堵口,实现了挽河南流的任务。这些新技术,在堵口工程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图15)。

  贾鲁勇于负责,敢于创新,并在治河上的成就,人们基本上都予以肯定。但是,由于他施工过急,“不恤民力”,强制人们夜以继日的劳作,使这次治河成为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也受到了人们的非议。贾鲁治河,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成绩还是主要的。下面一诗,便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基本看法。


  图15贾鲁治河工程布置示意图

  贾鲁治黄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