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新社兰州1月25日电 题:众弟子追忆敦煌学家段文杰

  中新社记者 朱世强 冯志军

  “20多年前,我在北京给先生写信,没想到,先生给我回信了,称愿意接收我毕业后到敦煌报到。”现任《敦煌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赵声良说,1984年毕业来到敦煌,先生见我后一个劲地拍我肩膀说“小伙子不错”。如今,先生与世长辞,一切都恍若昨日。

  赵声良追忆的“先生”是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他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1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25日上午,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远厅举行段文杰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段老的生前好友、弟子前来缅怀这位将60余年心血倾注于敦煌艺术研究事业的学者。人群中,不乏拄着拐杖的蹒跚老人,他们相互搀扶、挪动着沉重的脚步,用红肿的眼睛瞻仰着先生的遗容,在哀乐声中向恩师鞠躬道别。

  “先生大半辈子都在莫高窟里临摹,我和其他弟子经常会被先生叫到洞子里去。一进洞子,他就给我们讲壁画的‘西域风格’、‘中原风格’。”赵声良说,他在壁画临摹上很有一套理论。

  段先生是四川人,赵声良知道“先生做得一手好菜”。他说,那时,敦煌条件艰苦,逢年过节时,先生就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吃饭时,他总是谈笑风生,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儿。

  “先生治学是严谨的”,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心主任张元林在谈起恩师段文杰时说,他一生写了诸多关于敦煌的文章,学生们曾建议将其糅合在一起出书,但被先生断然拒绝,先生说“对待学术必须严肃又谨慎,要淡泊名利”。后来先生出书一般称之为“论文”,而不称“专著”。

  张元林回忆说,段先生平日里喜欢唱川剧。与年轻一代相处和谐。在出国学习派遣人选上,他经常调侃道“年轻人应该多出去看看,见见世面,像我这上了岁数的好好看家就行呀”。

  在张元林心里,先生生活简朴,一身土灰色干部服穿了几十年。“在敦煌工作时,接待国外宾客,一般就安排在先生家里”,张说。

  吊唁期间,年近古稀的弟子吴允宽和吴荣昌也前来送先生一程。吴允宽告诉记者,有次他请段先生来家里题字,先生欣然同意。遗憾的是,他的裤子被暖气片刮破一条长长的口子,但他并未生气,最后用手捏着口子回去了。

  段文杰先生的儿子段兼善说:“父亲为人实在,他教导我们做学问、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能有丝毫虚夸的东西,2000年前,他身体好能走动,经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边穿衣服边往外走,说要去洞子里。近几年,虽然走不动了,但说的也是敦煌的事。”

  此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发唁电表示,段先生是老一辈“敦煌人”的杰出代表,作为改革开放后敦煌研究所继往开来的所长与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在敦煌文化宣传普及、组织和带领学术研究、培养年轻人才、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他对敦煌学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敦煌学的辉煌史册之中。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