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孔子的正直处世、学习三昧与因材施教之道

作者:雨城

孔子的正直处世、学习三昧与因材施教之道

一、正直为处世之道

正直才是生存之道,罔是曲的意思,是说像祝鮀之佞,也有幸免于患的机会,然而孔子所赞赏的当然是正直之人。

不过,山中无直树、世上无直人。你见身边有几个真正的直人,不学儒家、道家,我们都检点不到自己心理的问题,比如嫉妒心理、邪恶心理,反认为这没什么,实则犯了过错。就像俞净意公的意恶,虽然他每逢年节,都供奉灶神,自己的命运却一直不佳,还找不到原因,后来才晓得,是自己的心理问题。你看国学教我们从心地上改善,不等行为爆发出来、产生恶果,先从心地上就杜绝恶念,这个很高明。

当然,正直并非鲁莽,你看汉武帝的两位大臣,都是能臣、历史名臣,一位是以诙谐著称的东方朔,一位是以耿直著称的汲暗,虽然一位诙谐,一位耿直,但都是辅佐汉武帝的股肱之臣,而那些曲意奉承的阿谀之辈,却不得善终,比如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实则是在燕国的唆使下,不断平衡、离间六国的关系,最终落得个被齐国国君五马分尸的恶果。

原文如下: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二、得到学习三昧

我们学习、干工作,一般是停留在知之者的地步,只求把课上完、把作业做完,把工作干完,然后,很少有拿来进一步复习、提升的,除非有考试的需求,这样实际上,不会有很高的成就,因为你没有钻进去。

能够钻进去,就是好之者,能够钻研其中的奥秘,不断提升科技进步的水平,不断发现自然、社会规律,这样能成为一名专家。然后好之者,还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以工作、以生活为乐趣,就像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以美食为乐,达到好之者的地步,那就必有成就。

知之、好之、乐之是做学问的三个层次,首先是知道,然后是爱好,最后是不亦乐乎。好学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达到“乐之”的境界,所以他即使面对清苦的生活,也能甘之如饴,乃至自得其乐。那么,现在的教育,就要引导小孩子爱学,有的人说了,学习那么乏味、工作那么疲累,怎么会“爱之”,这个人怕是脑子有问题,连玩儿都不爱,就爱学习、就爱工作,实际上,这里一方面是教育得法、领导得法,有高明的老师、领导,另一方面,是学生们得到学习三昧,职员们得到工作三昧。

原文如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孔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的因材施教处处得到体现,中等的资质,你不可以给他讲很高深的知识,只有对于上等根器的,才可以对他讲解高深的知识。

比如我们普通人容易理解牛顿的经典力学,绝对时空的理论,但是爱因斯坦出现后,讲解的是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比如地球上的一个月,对于月球人来说,只过了一天,如果今后我们科技更发达了,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定居,人类在月球上生活一年,就相当于地球上过了三十年!这套理论,你对物理学家讲,他会很明白,但是你对一个鄙人来说,他就不懂得了,这就是“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再比如按照佛家理论的解释,比月球更高的一个天,叫做忉利天,大约相当于《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所在的那层天,当然这些是否真实存在,是科学还没有发现到的,这个忉利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一百年!那么“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大约就相当于比忉利天还高点的地方,现在叫做星球。

原文如下: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四、樊迟问知与仁

樊迟问知,樊迟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何谓知,知也作智慧的智。樊迟或要出仕做官,所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服务百姓的要义,就要尊敬鬼神,但是又要远鬼神。鬼神在封建社会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作为地方长官,如何能够服务好百姓,就要正确看待鬼神,要尊重百姓的风俗习惯,但是又不可搞成迷信,正确看待好鬼神,就是有智慧了。

樊迟进一步问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在这里如何解释仁呢?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子很会逗机施教,他晓得樊迟要做官,所以告诉他,要做到仁,就要先认识到困难,然后克服困难,从而才有收获,而不是享乐在前。就像我们做事,不要取巧,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日积月累,才会有收获。

原文如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