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春秋分记 >3
  • 目录

    作品目录(5章)

    书签

    1 2

    3 4

    5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春秋分记》·3

春秋分记 佚名 著


  亦曰夷父及城父今亳州城父县

  壶丘【文九年】

  水经注汝水迳壶丘城北故陈也楚侵陈克壶丘是也

  辰陵【宣十一年】

  水经注京相璠曰颍川长平有故辰亭杜预曰长平县东南有辰亭今此城在长平城西北长平城在东南或杜氏与传书之误长平今淮寜府西华县则辰陵当在其西北

  鸣鹿【成十六年】

  亳州鹿邑县州西二百二十里广记云本曰鸣鹿东汉置武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爲鹿邑

  阙地一

  大【哀公六年】

  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宋 程公说 撰书十一

  疆理书第五

  郑地緫説

  周宣王初封其母弟友于宗周畿内是为郑桓公今华州郑县也号曰先郑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北之人问扵史伯曰王室多故余安逃死史伯曰其济洛河颍之间乎地近虢郐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帑与贿则君之土也桓公从之后三年幽王为犬戎所杀桓公死之子武公立竟取十邑之地而国之实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号曰新郑盖与东周并古豫州地也其国前华后河右洛左济食溱洧焉土陿而险山居谷汲其俗淫在天文夀星之次角亢之分辰居辰宫曰天秤其封域西聨王畿北抗晋东北并卫东近宋东南倚陈南境并楚边邑春秋时晋楚交兵郑无歳不被其害北从晋则楚伐之于南南从楚则晋伐之扵北至子产为相以礼治国晋楚之暴莫能加焉尝考地势虽曰荆河通逹而嵩山虎牢之形势亦有险要故传言晋悼公城虎牢而郑服者此也虎牢本王畿其后赐郑倚以为国盖在河济之南伊洛之东居此则晋兵之来可以御之云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郑地释名

  先郑

  华州郑县附见秦地图

  郑【隐元年下同】

  古有熊国黄帝所都亦为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其后世为郐国郑桓公始封在华州之郑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乃取郐徙居焉是为新郑今郑州新郑县得名以此

  鄢

  亦曰鄢陵成十六年晋败楚于鄢陵即此六国曰安陵两汉晋爲鄢陵县俱属颍川郡国朝因其名属开封府按后汉志曰鄢陵春秋时曰鄢注曰克段于鄢晋败楚师于鄢陵释例亦然知其爲郑之鄢无疑惟是汉陈留郡有曰傿县颍川郡又有曰郾县颍川之郾盖今颍昌之郾城是也陈留之傿则王莽所易为顺通在东汉属梁国者是也应劭扵前汉志误以陈留之傿爲即克段之鄢水经注据此爲正谓克段于鄢其地在汉属陈留杜预误作颍川鄢陵盖从应劭注耳此自应误何得云杜误乎

  制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故东虢也今郑州荥阳县

  京

  叔段居之谓之京城大叔汉为京县楚汉战京索间即此今荥阳县东有京故城

  廪延

  释例酸枣县北有延津县今属开封府广记载滑州白马县有滑台本郑廪延邑其城甚固或以为疑按酸枣在河南滑州在河北酸枣之北即滑州之南廪延当在滑州由此济河而南故曰延津水经注滑台城即郑廪延邑下有延津

  长葛【五年下同】

  颍昌府长社县北有葛城【颍昌许州】

  制【虎牢】

  传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亦曰北制郑邑也有故虎牢城周穆王猎于郑圃获虎命畜之名曰虎牢其地居河洛之南盖郑要冲晋悼公城之而郑服今孟州汜水县

  祊【八年】

  释例琅邪费县东南有祊城今沂州费县

  时来【十一年下同】

  释例荥阳县东有厘城今荥阳县东

  邬

  释例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今河南府偃师县传言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

  刘

  释例河南缑氏县西北有刘亭今缑氏镇

  祭【桓十一年】

  释例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今开封府长垣县

  武父【十二年】

  释例陈留济阳县东北有武父城今开封府东明县济阳镇

  牛首【十四年】

  开封府咸平县有牛首城在陈留西南十一里

  栎【十五年】

  颍昌府阳翟县经书郑伯突入于栎左传突杀檀伯而居之服防曰守栎大夫栎郑之大都宋忠曰今阳翟也王隐曰翟本栎也

  滑【庄三年】

  释例陈留襄邑县西北有滑亭今拱州襄邑县

  大陵【十四年】

  京相璠曰颍川临颍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郑厉公获傅瑕扵大陵即此

  扈【二十三年】

  释例荥阳卷县西北有扈亭卷县故城在今郑州原武县东

  桐丘【二十八年】

  水经洧水东南迳桐丘城西南去许昌故城可三十五里其城南即长隄因洧水之北防西面桐丘其城斜长而不方盖凭丘之称即城之名矣许昌今颍昌府许田镇南三十里

  清【闵二年】

  经郑弃其师左传髙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按诗郑国风清人刺文公也郑氏曰清者髙克所帅众之邑释例荥阳中牟县西有清阳亭今开封府中牟县

  新宻【僖六年】

  郑州密县

  汜【二十四年南汜】

  周襄王避叔带之难出适郑处于汜以襄王所居因曰襄城今汝州襄城县南汜城在焉

  衡雍【二十八年下同】

  释例荥阳卷县所治栢雍城在今原武县东

  王宫

  郑州荥泽县西北有故王城

  践土

  故王宫城内东北隅有践土台

  汜【三十年东汜】

  释例荥阳中牟县南有汜泽今属开封府

  原圃【三十三年下同】

  东京中牟县西北七里有圃田泽一名原圃寰宇记云其泽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长城东极官渡上承管城县界曹家陂又益西北流爲二十四陂

  郐城

  故郐国新郑县东北有郐城

  匡【文元年】

  释例颍川新汲县东北匡城今开封府扶沟县

  垂陇【二年】

  释例荥阳县东有垂陇城今荥阳县东陇城

  狼渊【九年】

  颍昌府临颍县繁城镇西南有狼陂水经注青陵陂东入临颍之狼陂

  棐林【宣元年下同】

  释例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宛陵今开封府尉氏县地

  北林

  中牟县西有林亭在郑北水经注是亭南去新郑故城四十许里

  邲【十二年下同】

  郑州管城县南有古邲城晋楚战处

  管

  古管国今管城县

  荥泽

  荥阳县东有荥泽

  伯牛【成三年】

  释例开封府雍丘县北有伯牛城

  汜祭【四年】

  汜水县

  虫牢【五年】

  开封府封丘县北二里桐牢亭韦昭曰古虫牢地也

  绕角【六年】

  汝州鲁山县南有绕角台

  鸣鴈【十六年下同】

  释例陈留雍丘县西北有鸣鴈亭今雍丘县水经注今俗人尚谓为白鴈亭

  制田

  开封府尉氏县制泽陂

  髙氏【十七年下同】

  释例河南阳翟县西南有髙氏亭今阳翟县

  曲洧

  汉宣帝神雀二年置新汲县扵许之汲乡曲洧城今扶沟县西有汉新汲县故城下临洧水

  鄫【襄元年】

  襄邑县东南有鄫城

  城棣【五年】

  释例陈留酸枣县西南有棣城今开封府陈留县

  隂阪【九年下同】

  水经注洧水东迳隂阪北水有梁焉俗谓是济爲参辰左传晋伐郑济于隂阪次于隂口而还是也杜预曰阴阪洧津也

  隂口

  近隂阪服防曰水南曰隂口者水口也

  阳陵【十年】

  传曰诸侯之师还郑至于阳陵晋与楚夹颍而军则阳陵在颍北也或以爲襄城武阳县者非

  向【十一年下同】

  释例颍川长社县东北向乡今颍昌府长社县东北

  琐

  释例荥阳宛陵县西有琐候亭今尉氏县

  湛阪【十六年】

  水经注湛水北悉枕翼鱼齿山阜山有长阪又即湛水以名陂

  汾【十八年下同】

  汝州襄城县东北汾丘城

  鱼陵

  襄城县鱼齿山

  上棘

  水经注颍水过阳翟县又迳上棘城西传楚师伐郑城上棘以渉颍者也阳翟县西有故堰

  雍梁

  释例河南阳翟县东北有雍氏城今颍昌府阳翟县

  棘泽【二十四年】

  水经注长社县北有禀水又东南迳棘城即传楚子伐郑次于棘泽者也

  黄崖【二十八年】

  黄水自尉氏至新郑黄水之崖

  酸枣【三十年】

  开封府酸枣县

  钧台【昭四年】

  夏后有钧台之享今阳翟县有钧台在南

  菟氏【五年下同】

  菟氏城在尉氏县西北四十里

  索氏

  晋地道志谓京有大索大索亭今汜水县

  圉

  雍丘县南五十里传晋韩宣子如楚郑伯劳诸圉杜疑其路迂非迂也

  皋鼬【定四年】

  临颍县繁城镇东南有成皋亭

  黄池【哀十三年下同】

  在户牖西北开封府封丘县南有黄亭

  户牖

  释例外黄县西北东昬城外黄故城在雍丘东

  犫【昭元年下同】

  后属楚在汉为犫县后废故城在汝州鲁山县东南

  郏

  后属楚颍昌府郏县

  地名疑者一

  时门【昭十九年】

  寰宇记云拱州襄邑县北七十五里蛟龙池郑时门之外洧渊也按洧水在郑国之近襄邑迂逺非是

  阙地三十八

  城颍【隐元年下同】  颍谷    蔿【十一年下同】

  邘      狐壤    繻葛【桓五年】东郊【十四年】   弭【庄二十一年】  柯泽【僖二十二年】函陵【三十年】   绵訾【文元年】  暴【八年】

  棐【十三年】    鯈【十七年】   南里【宣三年下同】

  郔      厉【九年下同】   柳棼

  鄤【成三年下同】   丘舆    訾【成十三年】

  督扬【十六年】   柯陵【十七年下同郑西地】戏童

  鄵【襄七年】    戏【九年】    梧【十年】

  亳城北【十一年下同】 萧鱼    济隧

  胥靡【十八年下同】  献于    城麇【二十六年下同】

  乐氏     斗城【三十年】  薰隧【昭元年城门外】

  柤【六年】     萑蒲之泽【二十年】

  曹地总説

  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禹贡兖州陶丘北也在天文得宋分野之交其封域在雷夏菏泽之野昔尧游成阳死而葬焉舜渔于雷泽民俗化其遗风重厚多君子务稼穑薄衣食以致蓄积其封域夹于鲁卫之间

  曹地释名

  曹【桓九年】

  故三朡国曹都焉其后范蠡变姓名寓居扵陶今广济军定陶县在兴仁府东北二十里

  黍丘【哀七年】

  释例梁国下邑县西南有黍丘亭今应天府下邑县

  阙地九

  洮【僖八年】    曹隧【襄十七年下同】 重丘

  鄸【昭二十年】    郊【定十二年】   揖丘【哀七年下同】

  大城     钟     邘

  燕地緫説

  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其子为北燕伯盖古冀州北境也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水爲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北方幽昧故曰幽颛顼都帝丘其地北至幽陵即此殷复省幽州入冀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在天文析木之次尾箕之分辰居寅宫曰人马其境居天下北门锁夷夏关户右拒辽水左控忻代跨据常山之尾襟凭负海之险然国僻且逺不通中国其俗刚强而好勇慷慨而尚气春秋説题辞云箕尾为燕隂气生俗贪利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燕地释名

  燕【庄三十年】

  武王封帝尧之后扵蓟又封召公扵北燕今河北化外幽州蓟县

  阪泉【僖二十五年】

  河北化外嬀州城东

  冀之北土【昭四年】

  古冀州也北土幽燕之属

  唐【十二年】

  释例中山有唐县鄀地也今中山府唐县

  阙地一

  虢【昭七年】

  秦地緫説

  周孝王命非子养马汧渭间孝王分为附庸而邑之秦号曰嬴秦今秦州有秦谷亭即秦国始封之邑至襄公讨西戎救周平王东迁王城乃以岐丰之地赐之遂有宗周八百里之地秦徳公既立卜居雍曰后世子孙将饮马于河以为秦都更春秋至战国孝公乃自秦徙雍【凤翔府】后又自雍徙都宗周盖古雍州秦雍俱属焉禹贡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攸同厥土黄壤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在天文鹑首之次东井舆鬼之分辰居未宫曰巨蟹其封域东阻崤函之险桃林之塞表以大河西有陇坻之隘岐梁之地绕以汧渭南则终南大一连冈乎嶓冢北则髙陵平原踞倚乎泾洛考其初抚封逺且僻未尝与中国接自入春秋因得西周王畿之地势力强大遂与中国会盟往来交贽及战攻相及者晋为多盖晋国河东境土相接且近焉故也其土旷而腴其民义而健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秦地释名

  秦【桓四年】

  秦谷非子始封今秦州陇成县

  雍【僖十三年】

  本王畿徳公卜居雍孝公徙焉説者谓四面积髙曰雍宜为神明之隩故有五畤以祠上帝今凤翔府天兴县

  灵台【僖十五年下同】

  释例始平鄠县今京兆府鄠县

  王城

  故荔戎国秦共公获之更名临晋以筑髙垒临晋国故曰临晋故城在今同州朝邑县西南而王城在东则爲朝邑之南矣

  彭衙【文二年下同】

  释例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城郃阳今同州郃阳县或云彭衙故城在今同州白水县东北白水二汉衙县地也按郃阳在白水东北则衙在郃阳白水之间

  汪

  释例冯翊临晋东有故汪城在今朝邑县南

  少梁【十年】

  禹贡梁山盖大梁也今同州韩城县西少梁亦在县界

  阙地八

  具囿【僖三十三年】  邧【文四年下同】  新城

  刳首【七年】    麻隧【成十三年下同】 侯丽

  新楚     棫林【襄十四年】

  春秋分记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二

  疆理书第六

  楚地緫説

  周成王封鬻熊曽孙熊绎扵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又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在天文鹑尾之次翼轸之分辰居巳宫曰双女其境北自汝颍南接衡湘西连巴东并吴方城带其内长江阻其后而汉水淮水或迤其上或接其下汉东江南之境小国鳞次介于其间楚皆夷灭之其势雄峙于南方出而北则与晋抗焉荆之为言彊也阳盛物坚其俗急悍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十>

  楚地释名

  楚【桓二年】

  文王自丹阳都此今江陵府江陵县北纪南城城东有小城名郢

  鄢【十三年下同】

  楚别都襄阳府宜城县

  荒谷

  盛之荆州记云江陵县东三里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曰荒谷

  冶父

  荆州记云荒谷西北有苑号曰王园北有小城名曰冶父城传谓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即此

  樠木之下【庄四年】

  郡国志云武陵山亦曰樠木山传谓楚武王卒扵樠木之下即此今郢州

  那处【十八年】

  释例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今荆门军长林县

  津【十九年下同】

  释例或曰南郡江陵县有津乡江陵即荆南所治而广记则云荆南枝江县西有津乡春秋传巴败楚于津之地考之晋志南郡统县十一江陵枝江其二也枝江在江陵之西南而津乡又在枝江之西则津不当在江陵县也晋泰始初江表八郡犹为吴地杜预亦云江表所记特示其略谓为或曰亦疑之之辞以是言之广记爲是而杜释爲非按传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巴居楚上流而御于津则在枝江之西明矣

  湫

  释例南郡鄀县东南有湫城鄀县今省入襄阳府宜城县

  陉【僖四年下同】

  释例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召陵故城在今颍昌府郾城县东

  召陵

  郾城县东有汉召陵县故城

  武城【六年】

  释例南阳宛县北武城今邓州南阳县

  析【二十五年】

  本楚白羽邑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后改为析汉因爲析县今邓州内乡县是也秦人过析隈即此隈谓隐蔽之处

  商【文十年下同】

  商州上雒县

  渚宫

  江陵县之南水经注今江陵城楚舡官地春秋之渚宫也元和郡国志渚宫楚别宫

  期思

  释例弋阳期思县东北有期思城今省入光州固始县

  庐【十四年】

  襄阳府中庐县

  句澨【十六年】

  楚国西界地名

  沈【宣十二年】

  杜注沈或作寝广记曰本寝丘县叔敖子所封之邑及秦灭楚蒙恬攻寝即此汉为寝县今光州固始县

  州来【成七年下同】

  故州来国爲楚所灭传灵王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地盖在淮颍之会后吴取之以封季札至夫差时蔡成公畏楚徙此谓之下蔡今夀春府下蔡县是也释例以州来爲楚邑而又以延州来为呉邑误矣其详见吴地理【夀春夀州】

  申

  本申国邓州南阳县在方城之内申息北门所以备中国

  吕

  古吕国今蔡州新蔡县国语当成周之时南有荆蛮申吕其在穆王则有吕侯训夏赎刑传谓子重请取于申吕以爲赏田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盖楚以方城爲固而申在方城之上吕在方城之下形势绵络实备北方要处

  钟离【十五年下同】

  故钟离子国后爲楚边邑今濠州钟离县在淮之南

  叶

  汝州叶县

  瑕【十六年】

  水经注北肥水迳山桑县又东积爲陂曰瑕陂陂水又东南迳瑕城南传楚师还及瑕即此城也故京相璠曰瑕楚地山桑今亳州蒙城县

  繁阳【襄四年】

  广记颍昌府临颍县繁城镇有繁阳亭

  棠【十四年】

  真州六合县

  雩娄【二十六年下同】

  九江寿春记云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娄城尧之娄子城也又淮南子云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娄之野期思陂今安丰军芍陂是释例安丰雩娄县今入安丰军

  棘

  释例谯国鄼县东北有棘亭今亳州鄼县

  云梦【昭三年江南之梦定四年云中】

  楚之云梦跨江南北

  云梦辨

  禹贡曰云土梦作又周礼正南曰荆州其泽薮曰云瞢昭三年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定四年传楚子入于云中云梦之名泽其来尚矣按地理志江夏之西陵南郡之编县有云梦宫华容有云梦泽郡国志云竟陵城西大泽是也郑康成曰云梦在华容杜预云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亦有云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之梦也又曰楚之云梦跨江南北乐史寰宇记曰云梦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郦元水经谓自江陵东界为云梦北为云梦之薮颖逹谓云梦一泽而每处有名者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每处名存焉颖逹又引左传所称云中谓此泽亦得单称云单称梦是云梦一泽也特其疆界阔逺不可明指一处限而言之然诸儒疑禹贡有云土梦作又及传有云中江南之梦之句遂分云梦为二泽故沈括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其笔谈所载曰旧尚书曰云梦土作又本朝太宗时得古本尚书作云土梦作又诏改禹贡从古本孔安国注云梦乏泽在江南不然也据左传吴人入郢楚子渉睢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奔郧楚子自郢西走渉睢则当出于江南后渉江入于云中遂奔郧郧则今之安州渉江而后至云入云然后至郧则云在江北也左传曰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杜预注云楚之云梦跨江南北曰江南之梦则云在江北明矣元丰中有郭思者能言汉沔间地理亦以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予以左传騐之思之説信然江南则今之公安石首建寜等县江北则玉沙监利景陵等县乃水之所委其地最下江南上浙水出稍髙方土而梦已作又矣此古本之爲允也【以上皆笔谈所记】王雱又从而为之辞曰云之地土见而已梦之地非特土见草木生之矣非特草木生之人有加工又之者矣草木生之谓作也加工又之谓又也尝以上所引诸书载云梦地理而证二者之説则沈辨失之拘王説失之凿且如传言防夫人弃鬭伯比于梦中防国今江北复州安陆之区则所弃之梦中近防国必无过江南而弃之之理是江北亦有梦非止囿于江南也孔安国谓云梦之泽在江南此説亦失之然谓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畆之治解释犹有古风故颖逹曰经之土字在二字之间者盖史文兼上下也苏轼云古语如此犹曰纎缟云尔盖纎字居缟二色之间古文如此下语也意以谓土既见则可作又矣此又足以破王氏之説也必参考而精言则楚之云梦跨江南北非止一隅如杜预释左传地理郡国寰宇水经诸书孔颖逹司马相如之説皆爲得之要不必指北爲云南爲梦也今江夏汉沔所会之地渊薮弥望水天一色自江北而言则监利玉沙竟陵之水极多自江南而言则华容石首公安之水亦汇吴分华容置监利县监利在北而华容在南在南者带洞庭青草在北者连大防白湖杜谓云梦跨江南北指此信矣所谓九百里云梦安知不指洞庭青草之属而言之故今监利华容有大薮泽皆七泽之云梦也

  栎【昭四年下同】

  释例汝南新蔡县东北有栎亭今蔡州新蔡县

  麻

  释例此麻当在汝隂左右今颍昌县

  夏汭

  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今汉水曲入江处

  干谿【六年】

  亳州城父县干谿水在县南五里

  章华【七年】

  水经注江陵县东三湖湖则有章华台台髙十丈基广十五丈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

  不羮【十一年】

  释例襄城县东南有不羮城定陵县西北有不羮亭襄城今汝州属邑也定陵今颍昌之舞阳也二邑相近襄城东南即定陵西北之境楚子所城当以襄城为正意者亭近扵城故定陵之亭以是为名耳

  颍尾【十二年】

  寿春府西颍水口水经注盖水之会淮也

  鱼陂【十三年下同】

  水经注竟陵大城城傍有甘鱼陂左传公子黒肱为令尹次于鱼陂者也竟陵县今属复州

  豫章

  楚师还自徐呉人败诸豫章杜预注曰定二年楚人伐呉师于豫章呉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军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四年】呉人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此皆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豫章杜又云豫章汉东江北地名则春秋豫章盖在江北而今豫章隆兴府非春秋之豫章也汉地理志豫章郡髙帝置第年代阔逺文字残阙无从考见所徙年月耳按宋武帝讨刘毅遣王镇恶先袭至豫章口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信知春秋豫章去江陵甚近今隆兴盖不相干

  郧【十四年】

  使鬬辛居郧以无忘旧勲广记云今复州治景陵县

  隂【十九年下同】

  迁隂于下隂隂亦曰上隂释例南乡隂县今光化军干徳县

  下隂

  水经注光化军故下隂也则下隂去隂不逺矣

  城父

  大子建居于城父释例襄城城父县今汝州叶县

  鸡父【二十三年】

  释例安丰县南有鸡备亭今安丰军

  卷【二十五年】

  释例南阳叶县南有卷亭今汝州叶县

  潜【二十七年下同】

  释例庐江六县西南潜城今安丰军

  穷

  安丰穷谷沈尹戍与呉师遇于穷即此【详见水门】

  容城【定四年下同】

  岳州华容县

  大隧 直辕 冥阨

  定四年呉师伐楚舎舟淮汭【吴乘舟从淮来过蔡而舍之】自豫章与楚夹汉【豫章汉东北地名后移扵江南置郡】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防汉而与之上下【遮使勿渡】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以方城外人毁吴所舎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方城自唐州比阳县界至方城县又至汝州叶县大隧直辕阨三者杜云汉东险道疑在信阳军罗山县界其县界石城山甚险峻史记谓之冥阨魏攻之又吕氏春秋九塞冥阨其一焉其地与淮蔡接境在信阳军东北一百二十里又东北至蔡州二百二十里吴人自淮而来过蔡而舎舟楚司马戍欲扵此塞之也

  栢举

  水经注举水迳齐安郡西又南东歴赤亭下又分为二水南流注于江谓之举洲春秋左传吴楚陈于栢举京相璠曰汉东地也夏有洰水或作举齐安今黄州

  堂谿【五年】

  颍昌府郾城县

  丰【哀四年下同】

  邓州内乡县南有酆乡

  三户

  内乡县丹水镇有三户亭

  橐皋【十二年】

  释例淮南逡遒县东南槀泽亭合肥志浚遒城在庐州梁县南三十里东南去橐皋六十里

  白【十六年下同】

  释例汝隂褒信县西南有白亭今蔡州褒信县西南

  慎

  汉爲慎县故城在顺昌府颍上县西北

  汝隂田【成十六年】

  颍昌府

  淮北之田【昭九年下同】

  淮水北田宿亳蔡颍之地

  夷濮西田【本陈地】

  水经注沙水迳新阳县北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东南迳城父县西南枝津出焉俗谓之夷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夷濮西田在二水之西矣

  地名疑者一

  柤【襄十年】

  杜释阙或曰彭城传阳县西北有柤水沟鲁国薛县西南有柤亭谯国攅县治戯乡皆去钟离五百余里非诸侯六日再会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县西南有钟离亭西平县北有柤亭去偪阳近千里又非自会九日之所能灭国皆非也

  阙地五十有三

  沈鹿【桓八年】   郊郢【十一年】  夕室【庄十九年下同】

  绖皇     睽【僖二十七年下同】 蔿

  连谷【二十八年】   范【文十年】   大林【十六年下同】

  阳丘     訾枝    选

  阪髙     临品    石谿

  仞      轑阳【宣四年下同】 烝野

  漳澨     臯浒    郔【十一年下同】

  沂【楚邑】     新石【成十五年】  巢【十七年下同】

  驾      厘     虺

  庸浦【襄十三年】   琐【昭五年下同】  南怀

  汝清     中犫【十三年下同】 息舟

  訾梁     棘闱    訾

  宗丘【十四年】   长岸【十七年】  防澨【二十三年】圉阳【二十四年】   州屈【二十五年下同】 茄

  丘皇     养【昭三十年】   南冈【三十一年】城口【定四年】   稷【五年下同】   军祥

  麇      公壻之谿  脾泄

  负函【哀四年下同】  缯关

  呉地緫説

  大伯逊国去之荆蛮号曰勾呉荆蛮义之归者千余家爲呉大伯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臝以为饰不与中国通盖古扬州地也禹贡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厥土惟涂泥防于江海逹于淮泗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在天文星纪之次斗牛之分辰居丑宫曰磨蝎其境襟三江带五湖阻大海逹长淮自夀梦而下呉国愈大通于上国杜佑曰扬州人性轻扬地非形势然长淮大江皆可拒守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十>

  呉地释名

  呉【成七年】

  吴故国周大伯之邑今平江府吴县按阖庐城周回三十里水陆十有二门【平江苏州】

  鸠兹【襄三年】

  太平州芜湖县广记云本吴鸠兹地

  善道【襄五年】

  晋人将为吴会诸侯以其道逺故使鲁卫先会呉于善道盖徃会之也谷梁作善稻曰吴谓善伊谓稻缓号从中国名从主人范甯曰善稻呉地夷狄所号地形乃物类当从中国言之以教殊俗故不言伊缓而言善稻则善道之爲呉地灼然无疑而杜预释例谓为阙地不知属何国误矣按阮胜之南兖州记盱眙县是古善道在淮河南今盱眙军是也扵呉为北境而距徐境之南且东诸侯之道故鲁卫扵此会吴云

  朱方【昭四年】

  镇江府丹徒县广记云春秋谓之朱方【镇江润州】

  延【襄三十一年】

  常州晋陵县有季札墓在县北七十里

  延州来辩

  传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注延州来季札邑其释例以州来为楚邑而延州来则附之呉地曰阙不知其处是以州来别为楚邑而延州来则自为吴之一邑也按延陵吴地在今之常州州来楚邑在今之夀春春秋经书吴入州来呉灭州来凡两见焉公羊传曰阖庐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呉国檀弓载孔子之言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此延与州来二邑之辨其不可并为一明矣由左传有延州来季子之言是使杜预惑焉而以延州来为吴之一邑尝以经传书州来事迹始末考之成公七年经书吴入州来则吴始以兵入之至襄三十一年传虽以延州来冠季子之号然昭十二年楚灵王狩于州来州来盖犹属楚十三年经书吴灭州来扵此州来方爲呉所灭然二十三年传言呉人伐州来楚奔命救州来又夫差时蔡成公自新蔡徙焉故州来亦曰下蔡则州来在楚实淮北要地吴虽曽入而灭之未必能守所以再伐焉而楚必救之也服防曰延延陵也州来邑名季子让王位外延陵为大夫食邑州来传家通言此义为允又按广记云州来呉取之封季札水经注吴季子始封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州来二书所述与服防之説合以是言之延陵为季子封邑及季子让国之延陵吴人尊礼焉以楚州来加其食邑春秋疆埸彼此所属无常左传曰延州来季子明季子并食此二邑意者若今带遥郡之制耳盖季子吴之望州来吴楚之要境吴以是封季子示重吴而制楚义或有焉固不可谓吴楚有两州来而遂混延州来爲一也

  鹊岸【昭五年】

  庐州舒城县有鹊岸渚

  檇李【定十四年下同】

  吴南境今嘉兴府嘉兴县有檇李故城吴越扵此分境【嘉兴秀州】

  陉

  阖庐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则阖庐还国之道当为呉地释例以爲越地疑非也

  夫椒【哀元年】

  平江府吴县西南大湖中有椒山孔颍逹曰杜扵此注以椒为山名土地名以夫椒爲地名以战必在山旁以山表地耳平江盖吴地贾逵杜预以夫椒为越地非也

  邗【九年】

  扬州江都县有此名韩江射阳今楚州山阳县至末口入淮谓之韩江口【邗音寒】

  郧【十二年】

  泰州海陵县

  笠泽【十七年】

  平江府吴江县上承大湖更迳笠泽

  艾【三十年】

  隆兴府分寜县本艾县地【隆兴洪州】

  阙地四

  皋舟隘【襄十四年呉险阨之道】     房钟【昭六年】

  良【哀十五年】    頯黄氏【十六年】

  春秋分记卷三十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一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三

  疆理书第七

  列国地总説

  晋地理志云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迄获麟之末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见于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百三十有九知其所居三十一国尽亡其处蛮夷戎狄不在其间盖自文武成康以来三十有三世独宣王能纪纲诸夏幽平以后诸侯放恣虽二霸迭兴以攘夷狄尊王室为事而会盟征伐皆自己出顾其所攻灭盖已多矣况扵荆楚彊暴汉阳诸姬又实尽之则列爵分土宜不能复王制之旧也尝考杜预释地诸纪载列国土地名较晋史百七十国之数同是春秋侯国之存者大略无越扵此然黎之搜卫邑也姒褒女之姓也预皆别以爲国而曰吕曰原曰温曰魏曰宗曰鄾则阙而不书余用是正其误补其遗自王畿外总为百七十有二国大国十三见扵上方由杞而下爲次国八爲小国百有九爲古侯国四十有一有论春秋侯国者可以折矣若其封疆褊隘介于大国纷错不一则并附见王畿列国指掌图尚附扵诸侯之义云

  次国

  杞地释名

  杞【隐四年下同】

  东京雍丘县

  牟娄

  释例城阳诸县东北娄乡今宻州诸城县

  淳于【桓五年】

  宻州髙宻县故淳于县也左传以为淳于公亡国杞遂并而有之按淳于公不见扵经而牟娄为邑在隐四年已系之杞牟娄近淳于则淳于为杞地明矣或曰淳于公即杞公也

  滕地释名

  滕【隐七年】

  徐州滕县

  薛地释名

  薛【隐十一年】

  徐州滕县东有薛城

  邳【定元年】

  释例下邳县故邳国今淮阳军

  莒地释名

  莒【隐二年下同】

  宻州莒县

  宻

  宻州髙宻县

  向【僖二十六年】

  公会莒兹平公盟于向宣四年公伐莒取向盖向虽莒邑而密在鲁境鲁是以取焉今沂州承县东南有向城

  郓【文十二年】

  莒邑鲁取之今沂州沂水县

  渠丘【成八年】

  释例城阳莒县南有渠丘今莒县有蘧里广记云在宻州安丘县

  介根【襄二十四年】

  释例城阳黔陬县东北计其城又密东南有古豕根今黔陬省入密州胶西县

  防兹【昭五年】

  释例城阳平昌县西南有防亭姑幕县东北有兹亭今平昌故城在宻州安丘县南

  纪鄣【十九年】

  海州东海县四面环海水东北有纪城

  鄢陵【文七年】   且于【襄二十三年下同】 夀舒

  蒲侯氏    大厖【昭元年下同】  常仪靡

  郠【十年】     夀余【二十二年】

  邾地释名

  邾【隐元年】

  袭庆府邹县

  鱼门【僖二十二年邾城门】

  绎【文十三年】

  绎山在邹县北

  狐骀【襄四年】

  释例鲁国蕃县东南目台亭今徐州滕县

  漆【二十一年下同】

  释例髙平南平县东北漆乡今邹县

  闾丘

  释例髙平南平阳县西北显闾亭水经注按漆乡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非显闾也今邹县北

  滥【昭三十一年】

  释例东海昌虑县治滥乡城今徐州滕县东南有昌虑县地

  漷东田    沂西田【哀二年】

  鲁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二田皆在今沂州界

  茅【七年下同】

  释例髙平县西南茅乡亭今济州任城县

  范门【邾郭门】

  翼【隐元年】    偃【僖元年下同】   虚丘

  訾娄【三十三年】   虫【昭十九年】    离姑【二十三年】

  绞【哀二年以上】

  小邾地释名

  郳【庄五年】

  释例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今徐州滕县

  勾绎【哀二年】

  越地释名

  越【昭三十二年】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其后帝少康封庶子杼于会稽以奉禹祀号爲越今绍兴府会稽县南有会稽山即哀元年越子保于会稽之地【绍兴越州】

  姑蔑【哀十三年】

  衢州龙防县

  甬东【二十二年】

  庆元府定海县有大浃江广记曰越灭吴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韦昭以爲句章东浃口外洲是也【庆元明州】

  【哀十九年】

  许地释名

  许【隐十一年】

  颍昌府长社县许田镇

  展陂【成四年下同】  鉏任泠敦田 叔申之封【十四年】棫林【襄十六年下同】  函氏

  小国

  虞地释名

  虞【桓十年】

  陜州平陆县呉山在西上有虞城

  防軨【僖二年下同】

  陜州平陆县东北四十里防軨坂水经注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軨桥穆天子传登于薄防軨之际乃宿于虞楚也

  鄍

  平陆县东北二十里传入自防軨伐鄍三门

  虢地释名

  虢【隐元年上阳】

  陜州陜县东南虢城虢仲所封

  西虢【隐元年】

  凤翔府虢县虢叔所封

  莘【庄三十二年】

  陜州陜县有莘原

  虢略【僖十五年亦见晋地】

  虢州本虢南境后属晋

  下阳【僖二年下同】

  陜州平陆县东北故大阳县【二传俱作夏阳按上阳下阳俱虢邑都曰夏非】

  桑田

  陜州灵寳县稠桑驿

  玤【庄二十一年】

  随地释名

  随【桓六年】

  随州随县在汉水之东

  瑕【桓六年】    速杞【八年传】

  邢地释名

  邢【隐五年】

  信徳府龙冈县

  夷仪【闵二年】

  龙冈县北有夷仪岭

  聂北【僖元年】

  纪地释名

  纪【隐元年】

  青州夀光县有纪故城

  浮来【八年】

  释例东莞县北有邳乡西有公来山号邳来涧今沂州沂水县

  郱【庄元年下同】

  释例东莞临朐县东南郱城今青州临朐县

  鄑

  释例北海都昌县西有訾城今潍州昌邑县

  郚

  汉为郚城县其后废有郚城在焉今故城在宻州安丘县谷梁以纪郱鄑郚爲四国非也

  酅【三年】

  齐国东安平县

  梁地释名

  梁【桓九年】

  同州夏阳县

  新里【僖十八年传】

  郕地释名

  郕【隐五年】

  东平刚县西南有郕乡今济州任城县南

  夫钟【桓十一年】   郕邽【文十二年传】

  徐地释名

  徐【僖三年】

  泗州临淮县徐城镇

  娄林【十五年】

  释例大徐城东娄林乡今临淮县西南

  蒲隧【昭十六年】

  释例下邳昌虑县东蒲乡今徐州滕县

  郯地释名

  郯【宣四年】

  淮阳军下邳县东八十里有郯子城

  羽渊【昭七年】

  海州怀仁县西羽山西南

  麇地释名

  麇【文十一年下同】

  传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今均州故麇地于郧乡房州为近而庾仲雍荆州记云荆门军当阳县本楚之旧邑左传潘崇伐麇麇当阳也当阳今属荆门在春秋属楚当以均州爲是

  锡穴

  汉汉中郡锡县莽曰锡治师古曰即春秋所谓锡穴今均州郧乡县

  防渚

  寰宇记郧乡县西六十里有渚水汉地志云渚水入于汉汉之南房州即古防渚又阚骃云防陵即春秋时防渚也

  舒鸠地释名

  舒鸠【襄二十四年下同】

  无爲军巢县南有舒城皆羣舒邑

  荒浦     离城

  郧地释名

  郧【桓十一年】

  复州沔阳县西北有汉云杜城云杜东南有郧国城

  梦中【宣四年】

  梦跨江南北【详见楚地】

  蒲騒【桓十一年】

  复州应城县

  莱地释名

  莱【宣七年】

  登州蓬莱县

  棠【襄六年】

  莱州即墨县棠乡

  鄀地释名

  鄀【僖二十五年下同】

  襄阳府宜城县

  商密

  在秦楚界上今邓州内乡县丹水镇本鄀都鄀以国小后迁南阳

  黄地释名

  黄【桓八年】

  光州定城县

  踖陵【庄十九年传】

  庸地释名

  庸【文十六年下同】

  释例东夷上庸县今房州竹山县

  方城

  竹山县东有方城

  禆

  鯈

  鱼

  夔州奉节县鱼复城

  小国释名

  毕【僖二十四年】

  长安县西北有毕

  祭【隐元年见郑地】

  州【隐十一年见王畿杜误以为城阳淳于县非也】

  唐【宣十二年】

  随州唐城县

  息【隐十一年】

  蔡州新息县

  荀【桓九年】

  绛州荀城或云汉栒邑

  酆【僖二十四年下同】

  释例始平鄠县东有丰邑亭今京兆府鄠县

  应

  汝州叶县有应乡

  韩

  同州韩城县

  邓【桓二年】

  襄阳府邓城县

  黎【宣十五年】

  释例上党壶关县有黎亭今隆徳府上党县

  贾【桓九年】

  华州蒲城县

  芮【桓三年】

  汉地理志临晋有芮乡古芮国今同州冯翊县城在州西九十五里

  滑【庄十六年】

  滑国都于费今西京偃师县缑氏镇

  凡【隐七年】

  卫州共城县东南

  原【僖二十四年见王畿】

  南燕【隐五年】

  滑州胙城县汉晋为燕县

  胡【昭二十三年】

  顺昌府西有胡城

  谷【桓七年】

  襄阳府谷城县

  葛【桓十五年】

  南京寜陵县西一百五十里割拱州

  顿【僖二十三年】

  淮宁府南顿县

  温【僖十年见王畿】

  郜【桓二年】

  释例济隂城武县东北北郜城今单州城武有两郜城在州东南五十里

  巴【桓九年】

  重庆府江津县故巴郡【重庆叅州】

  鄫【僖十四年】

  沂州承县有汉鄫县广记曰故鄫国

  偪阳【襄十年】

  沂州承县九域志古迹有偪阳城

  鄅【昭十八年】

  沂州临沂县广记曰本鄅国

  沈【文三年】

  释例汝南平与县北有沈亭今蔡州汝阳县东有汉平与县

  舒【僖三年】

  庐州舒城县

  夔【僖二十六年】

  归州秭归县

  宿【隐元年】

  郓州须城县古宿城图经云古宿国

  须句【僖二十二年】

  郓州须城县

  頼【昭十三年】

  蔡州褒信县

  【僖五年】

  光州仙居县北

  谭【庄十年】

  齐州歴城县北

  宗【文十二年】

  或云渠州流江县然按传谓近羣舒地势相逺疑

  钟吾【昭二十七年】

  耿【闵元年下同】

  释例平阳皮氏县东南耿乡今河中府龙门县

  霍

  平阳府霍邑县其地有霍山

  魏

  释例河东河北县按舆地记后因改河北县爲芮城置永乐郡郡后废唐武徳元年分芮城置永乐县属芮州贞观元年州废以芮城属陜州八年以永乐属蒲州乾元三年复以蒲爲河中府永乐即古魏国诗序谓魏地狭隘晋献公灭魏以赐大夫毕万者也芮城乃魏国地芮伯出居于魏者也今北京大名府元城县则魏武侯公子元食邑非古魏国汉以毕万魏大名而名之误矣

  焦【襄二十九年】

  农陜县焦亭今陜州平陆县

  东虢【隐元年注】

  郑州荥阳县

  密【僖十七年】

  郑州宻县

  管【僖二十四年下同】

  郑州管城县东北管城

  毛【属畿内国】

  雍

  释例河内山阳县西有雍城今怀州修武县西北

  聃

  邘

  怀州河内县北三十里有邘城当大行南路

  胙

  滑州胙城县

  蒋

  释例弋阳期思县蒋乡亭今光州固始县商城镇

  茅

  释例髙平昌邑县西有茅乡今济州金乡县有昌邑城

  扬【襄二十九年】

  平阳府洪洞县

  萧【庄十二年】

  徐州萧县州西五十里

  罗【桓十二年】

  国在西山中今襄阳府中庐县南六十里有罗国城后迁枝江十道志云襄州得春秋罗国之地

  夷【隐元年】

  莱州即墨县西

  向【隐二年】

  谯国龙亢县东有向城今宿州蕲县地有龙亢东南有向城

  申【见楚地】

  任【僖二十一年下同】

  济州任城县

  颛臾

  释例泰山南武县东北有颛臾城今沂州费县南武城故城在焉颛臾城在县西

  偪【文六年】

  六【文五年】

  庐州舒城县安丰里之南故六县

  舒蓼【文十四年】

  安丰军故蓼县

  蓼【桓十一年】

  唐州湖阳县

  舒庸【文十二年传】

  江【僖二年】

  信阳县之东南新息县之西

  厉【僖十五年】

  随州随县北有厉乡

  英氏【僖十七年经】

  巢【文十二年】

  无爲军巢县同安志云古巢城在县南六十五里

  桐【定二年】

  庐州舒城县有桐乡今名桐城

  贰【桓十一年下同此】

  轸

  水经注晋武帝平吴割临沮之北乡中庐之南乡立上黄县治轸乡轸乡抑轸国乎

  绞

  州

  释例南乡华容县东南有州陵城今江陵府监利县

  权【庄十八年】

  荆门军当阳县有权城

  道【僖五年】

  蔡州确山县故道城

  栢【僖五年】

  释例汝南西平县有栢亭今蔡州西平县

  鄾【桓九年】

  襄阳府邓城县鄾城在县南八里

  房【昭十三年】

  释例汝南有吴防县今蔡州遂平县

  项【僖十七年】

  淮寜府项城县府东南七十里

  邿【襄十三年】

  释例任城亢父县有邿亭今济州任城县南有亢父县故城

  遂【庄十三年】

  袭庆府龚丘县

  阳【闵二年】

  沂州沂水县

  冀【僖二年】

  释例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今河中府龙门县

  崇【宣元年】

  京兆府鄠县东

  戴【隐十年】

  按左氏作戴陆徳明左氏释文云字林作戴谷梁本或作载考之吕忱字林无所引作戴处止有廙字注云籕戴其説不明按汉地理志梁国菑县注云故戴国后汉志陈留郡考城故菑注引陈留志曰古戴国地杜预曰戴在外黄东南以是考之是爲古戴国审矣古者戴菑声相近故郑读俶戴为炽菑疑是载字又按陆氏云载故国在陈留説文有□字从邑从作代切下亦注云故国在陈留又疑□字篆文与载相类因而致误徐锴云宋以伐载召蔡人即□国考之舆地外黄今属东京雍丘县之东载城在外黄东南即今拱州考城云

  共【隐元年】

  卫州共城县在州东北五十九里

  铸【襄二十三年】

  春秋分记卷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二   宋 程公说 撰书十四

  疆理书第八

  古国地释名

  有虞地

  有虞【哀元年下同】

  南京虞城县

  纶

  虞城县有纶城

  三苗地

  三苗【昭元年】

  湖南潭岳二州皆三苗地

  州【襄十四年】

  陜西化外沙州炖煌县

  有穷地

  有穷【襄四年下同后羿国名】

  鉏

  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按开徳府卫南县有古鉏城则知穷石去鉏不逺

  古诸国释名

  微【僖六年】

  东平府寿张县西北有防乡防子冢

  莘【二十八年】

  东京陈留县地有莘国故城谓之莘墟

  郇瑕氏【成六年】

  古国名猗氏县有郇城亦在解州西南

  吕【七年】

  古吕国【见楚地】

  寒【襄四年下同】

  释例寒国北海平夀东有寒亭今潍州北海县

  有鬲

  安徳府安徳县西北有鬲故城

  斟灌

  夏同姓青州夀光县东南有灌亭

  斟寻

  地理志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今潍州北海县

  过

  浇国名莱州掖县北有过乡

  戈

  国名宋郑之间有戈邑在今陈留雍丘

  豕韦【二十四年下同】

  滑州韦城县

  唐

  太原府

  杜

  释例京兆杜县今京兆府万年县

  邶【襄二十九年下同】

  鄘

  邶鄘卫者纣畿内地周武王伐纣三分其地置三监封管蔡霍三叔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竹书纪年曰武王封武庚于朝歌分其地为邶鄘卫武王既防三监导武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又于此三国建诸侯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二国混而名之

  豳

  邠州三水县有汉栒邑故豳国周之先公公刘所居释例在新平平漆县东北新平今属邠州豳地则分属三水

  郐

  郐城故郐国郑州密县东北或云新郑县是诗所谓郐羔裘者也杜佑通典新郑县在唐属郑州注曰本郐国地密县在唐属河南注曰亦古郐国按二县俱在郑旁近新郑又在密东北则均为郐地矣

  观【昭元年下同】

  开徳府观城县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

  扈

  京兆府鄠县扈乡

  姺

  邳

  淮阳军下邳县

  奄

  传曰成王因商奄之人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皥之虚史记曰出鲁奄中张华曰即鲁奄里今袭庆府仙源县古曲阜也

  褒

  兴元府褒城县

  有缗【四年】

  释例金乡城缗国今济州金乡县

  大庭氏【昭五五】

  在仙源县城中

  骀【九年下同】

  释例始平武功县治厘城今京兆府武功县

  歧

  扶风县歧阳镇【详见王畿】

  蒲姑

  地理志曰琅邪姑幕或曰薄姑今在密州莒县又青州千乗县亦有蒲姑城盖古薄姑氏地跨有青徐密州之境

  亳

  南京有古亳城

  昆吾【十二年】

  开徳府濮阳县

  密须【十五年】

  释例姞姓安定隂密县今泾州灵台县

  阙巩【十五年】

  甲父【十六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今济州金乡县

  飂【二十九年下同古国名】

  鬷川

  舜帝封飂之后于鬷川

  穷桑【少皥之号地在鲁北】

  封父【定四年】

  开封府封丘县

  仍【哀元年】

  四夷地释名

  戎地

  戎【隐二年】

  释例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今东京东明县济阳镇

  戎州【哀十七年】

  杜预曰近卫者按杜误以楚丘为卫地故曰近卫非矣

  楚丘【隐七年】

  戎州已氏邑在今拱州楚丘县戎盖昆吾之后别在夷狄周衰入于此天王使凡伯聘鲁由雒邑道楚丘至仙源逮其归戎乃要而伐之楚丘在河南宜为周鲁往来之地以其逼近宋都故在二汉晋属梁国杜误以此为即僖二年卫所城之邑于隐七年释云在济隂城武县于僖二年城楚丘则释云卫邑是以城楚丘为即前日戎伐王使之楚丘矣水经亦以戎伐凡伯于楚丘为卫文公徙居于此按济隂城武县即今开徳之卫南卫南盖隋大业初改后此名谓梁郡有楚丘县故以别之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曹邑文公徙居楚丘曹邑在今滑之白马卫南为近二邑不出邦域之中斯文公所由徙也又卫南之楚丘在河北凡伯安有逾河北道卫南而使于鲁耶故卫南之楚丘为卫所城之邑而拱州之楚丘则戎州已氏邑云

  诸戎

  骊戎【庄二十八年】

  京兆府临潼县骊山在南

  姜戎【僖三十三年】

  晋之南鄙

  陆浑戎【僖二十二年】

  西京伊阳县故陆浑县

  隂戎【昭九年】

  晋隂地自商州至西京伊阳县

  杨【僖十一年下同】

  拒

  泉

  释例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泉亭今西京洛阳县

  臯

  伊雒戎

  杂戎居洛水伊水间洛阳县西南有戎城

  戎蛮子【昭十六年】

  释例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今郑州密县

  卢戎【桓十三年】

  南蛮在中国者今襄阳府中庐县

  狄戎【襄四年狄在中国者】

  犬戎【闵二年戎在中国者】

  茅戎【成元年】

  释例河东大阳县西有茅亭今陜州平陆县

  北戎【隐九年山戎无终】

  蓟州玉田县

  山戎【庄三十年】

  平州卢龙县

  北狄

  广莫【庄二十八年】

  北狄地之广絶蒲屈左右在慈州界

  攅函【宣十一年下同此】

  众狄

  长狄

  长狄鄋瞒【文十一年传】

  赤狄

  赤狄【宣三年】

  释例上党郡地有赤沙城今隆徳府地【隆徳潞州】

  东山臯落【闵二年】

  赤狄别种在晋东今隆徳府左右

  潞氏【文十一年】

  隆徳府潞城县东有古城赤狄潞氏国

  甲氏留吁铎辰【宣十六年赤狄别种】

  廧咎如【僖二十三年赤狄别种】

  白狄

  白狄【僖二十三年】

  延安府肤施县本白狄鄜丹银绥徳等州皆春秋白狄地

  肥【昭十二年】

  白狄别种释例钜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今祁州鼔城县

  昔阳【昭十二年】

  肥国都释例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今平定军乐平县

  鼔【昭十五年】

  白狄别种今祁州鼔城县

  鲜虞【昭十二年】

  白狄别种今中山府新乐县

  中人【十三年】

  鲜虞地今中山府望都县有中人亭

  中山【定四年】

  鲜虞地今中山府安喜县

  夷蛮地

  介【僖二十九年】

  密州胶西县

  淮夷【僖十三年】

  东夷居淮水上者淮夷献琛言于诗尚矣

  敖【哀十九年下同此】

  三夷

  苫越【定八年】

  山夷【文十六年下同此】

  濮夷

  建寜县南有濮夷无君长故称百濮传曰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夷虎【哀四年】

  羣蛮【文十六年】

  肃慎【昭九年】

  洪皓松漠记闻曰古肃愼城四面约五里余遗堞尚在在渤海国都三十里以石累城脚

  梁【哀四年下同亦见王畿】

  汝州梁县西南故蛮子邑

  霍

  梁南四十五里霍阳聚皆蛮子邑

  阙地二十有四

  共池【桓十年】  恶曹【十一年下同】 折

  垂棘【僖二年下同】 多鱼    牡丘【十五年】

  女栗【文十年下同】 厥貉    沓【十三年】

  上鄍【成二年】  交刚【十二年】  貍脤【十七年】

  虚朾【十八年下同】 台谷    大隧【襄十九九年】商任【二十一年】  泮【二十五年】   旷林【昭元年】

  祲祥【十一年下同】 厥憖    鄟陵【二十六年】

  拔【定三年】   安甫【十年】   渠蒢【十五年】

  春秋分记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五

  疆理书第九

  山

  四岳【昭四年下同】

  东岳泰山

  袭庆府奉符县西北

  南岳衡山

  潭州衡山县防湘千里九向九背

  西岳华山

  在舜为西岳周礼为中岳盖周宅洛邑与冀不同大华今在华州华隂县巨灵擘之以通河流少华在华州郑县其山联属东北至冀东南至豫西南至梁西北至雍四州之境在焉春秋分秦晋界

  北岳恒山

  中山府曲阳县西北连【阙】真定府庆源府妫州蔚州界

  三涂

  西京伊阳县有三涂山或谓伊阙大谷轘辕是三道非也

  阳城

  西京登封县东北有阳城山洧水所出

  大室

  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髙县以奉大室号为中岳有少室在大室之西今登封县地

  郏鄏【宣三年】

  成王定鼎于郏鄏在洛阳西郏鄏二山相属

  大行【襄二十三年】

  地理志云东大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大行在河内野王县西北魏郡邺县北按北山起于孟州济源县界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述征记曰大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关陉在济源第二大行陉长四十里第三白陉今在怀州河内县余五陉在邺中山幽州界山阳今泽州野王今怀州禹贡曰大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北条地脉于此始毕壮哉

  莱柞【昭七年】

  鲁地今莱芜县

  具  敖【桓六年】

  二山皆鲁地在平隂

  敖  鄗【宣十二年】

  二山皆郑地郑州荥阳县西北有敖山孟州河隂县有鄗山鄗在敖山东南

  殽【僖三十三年】

  西京永寜县西北有三崤山一名嵚崟山崤有二陵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车不得方轨西崤石陂十二里其地今又属陜州汉之渑池界

  方城【僖四年】

  岗阜自唐州比阳县相比连接西至方城县又至西汝州叶县南故号方城楚国方城以为城盖北门之险

  绎【文十三年】

  袭庆府邹县此山东西二十里髙秀独出

  首山【宣二年】

  河中府河东县东南

  靡笄【成二年下同】

  齐州长清县有此

  华不注

  齐州厯城县有此

  梁山【成五年】

  尔雅曰梁晋望也公羊曰河上之山也今在同州韩城县西是为大梁山及有小梁山亦在邑界禹贡梁山韩奕篇奕奕梁山即此

  衡山【襄三年】

  湖州南

  巫山【襄十八年下同】

  东平府东北

  梅山

  郑州密县东北

  鱼齿

  汝州襄城县

  荆山【昭四年下同】

  襄阳南漳县东北有此山

  中南

  地理志云在扶风武功县东太一山也今在京兆凤翔之间自歧山郿县南连延东至京兆长安县西武功县南周之名山关中记曰在天中居都南一名中南一名地胏

  歧

  地理志云在扶风羙阳县西北今在鳯翔府岐山县东北河图括地象曰歧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周之兴也鸑鷟鸣人谓之鳯凰堆水经注其峯高峻逈出诸山亦名天柱歧水出焉合漆入渭

  涂山

  寿春府

  羽山【昭七年】

  海州怀仁县

  北山【昭二十二年】

  王田北山杜预注北邙也在西京洛阳县登之见孟津

  小别大别【定四年】

  禹贡曰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又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禹治山通水南条荆山首起嶓冢至于荆山又为内方大别二山内方今复州之竟陵大别今汉阳之汉川也南条其尾至此而极亦壮伟矣孔安国释南入于江谓触山廻南入江葢汉水至大别山为大别所击故回波以南入于江非本性欲南也左传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汉东山名也在安丰县南顔师古曰大别在庐江安丰杜预释地曰二别在江夏界近汉之名无縁乃在安丰也案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则与尚书杜预之说同葢小别在今徳安府大别在今汉川县楚自郢济汉又自小别至大别地形顺便今大别山之北汉口即汉水入江处且安丰至江夏一千五百里相距甚逺又淮水之南非江汉合流之地京相璠顔师古安丰大别之说斯不足证

  【定十年】

  袭庆府奉符县有山鲁颂谓蒙盖二山也

  蒙【哀十七年】

  地理志云蒙山在泰山蒙隂县西南今在沂州费县西新泰县南分二邑界山髙四十里长四十六里齐鲁防盟即蒙山之隂鲁地也

  防稽【哀元年】

  绍兴府防稽县南有此山

  菟和【哀四年】

  商州上雒县

  沙鹿【僖十四年】

  北京大名府有五鹿墟即沙鹿也郡国志曰五鹿故沙鹿有沙亭

  山阙名六

  阜山【文十六年】  莱山【昭五年下同楚地】坻箕之山【楚地】冈山【十一年】  坻山【十二年晋地】 桑山【十六年郑地】

  山释异

  莱山有三

  昭五年楚子次莱山楚地

  七年与之莱柞鲁地

  莱国有莱山今登州黄县

  敖山有二

  桓六年鲁之敖山在平隂

  宣十二年郑之敖山在荥阳

  衡山有二

  昭四年南岳衡山在潭州

  襄三年衡山在湖州乌程

  坻山有二

  昭五年坻箕之山楚地

  昭十二年坻山晋地

  涂山有二

  昭四年三涂在西京

  禹防诸侯于涂山在夀春

  水

  江【昭三年】

  广雅曰江贡也地理志云出蜀郡湔氐道西徼外岷山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山海经曰岷山东北崃山又东至崌山江水出焉东注大江郭璞曰中江出崃谓今简州江也北江出崌此皆岷山旁之小江今按江出松州嘉城县甘松岭亦曰松桑岭其地北连析支其水一名汶水流出岷山始大自此遂东南流而悉州沱水东来与江防故曰东别为沱东南经成都南经嘉定府沫水入焉至泸州涪水从西北来东南至重庆府则有嘉陵江巴江入又东经涪州黔江入忠万夔州有巫水入归峡有清江又东至枝江有沮水入石首涌水入又东过岳州有澧水从西入洞庭水亦自南入又有浣水湘水从西南来入江共而东至鄂州汉水入焉始经九江至镇江府有丹阳水从南来入又东经扬州有邗沟水出焉又东经江隂许浦始入于海

  河【僖四年】

  春秋説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隂引度也释水云河出昆仑自禹本纪山海经水经皆云然张骞使西域穷河源谓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同入蒲昌海一名盐泽按于阗国南河耨逹山或云即昆仑也河源出焉一名首枝河北流七百里入戍水一名计首河北与葱岭河合同入盐泽葱岭在踈勒国西北东入盐泽去沙州西三百里潜行地下为中国河然既曰濳流颇同臆説非实见盐泽与河通也至唐吐蕃为大国居积石西南唐聘使始见黄河在吐蕃中西南数千里向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吐蕃人言昆仑山在其国内长庆中刘元鼎为盟防河之上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髙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仑也虏人谓闷摩黎山直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澄流缓下稍合众流则赤它水并注则浊度其源直莫贺延碛尾盖劒南之西尔禹导河自积石北行至丰州又东至忻州乃南三曲三千余里至河中府龙门直南至华州郑县冲激华山折而东廻故其地曰潼关亦曰冲关即经所谓河曲东包厎柱于陜州东过孟津于河南府东过洛汭于巩县至郑卫之大伾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髙水湍悍难以行平地乃酾二渠以引河北载之髙地故自此北过降水在今大名府之南被大陆于邢赵间分为九河流至沧州同为逆河以入大海自积石而下九折行九千四百里

  淮【桓八年】

  春秋说题辞曰淮者均其势也禹贡导淮自桐柏地理志出南阳平氏县东南桐柏大复山东南至临淮淮陵县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经出胎簪山孔颖逹曰桐柏旁小山也荆州志曰出桐柏濳流三千里东出大复山在唐州桐柏县【阙】至楚州山阳县防泗沂之水东至涟水县界入海

  济【隠三年】

  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渡也地理志出河东垣县东北王屋山东南至河内武徳县入河溢出河南荥阳北地中又东至千乗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孔颖逹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在温县西北平地今济水出孟州王屋县东至济源县西北三里平地有二源东源周廻七百歩深不测西源周廻六百八十余歩稍浅山海经曰王屋之东防水出焉是也至怀州武徳县东入河十数里西南截河又并流数里溢出郑州荥泽县名南济水荥口在焉东出曹州定陶县陶丘北遂为菏入单州鱼台县防泗水又东北至郓济间防汶水又北折而东至青州博兴县入海谓之海浦又接濵州渤海县蒲台南谓之潮口淀皆济入海处王莽末旱涸济不越河汴渠成后济堤又竭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入海谓之清河乃菏汶合流尔水经后汉和帝时作谓济南过荥泽至乗氏等县盖非实録

  汉【桓六年】

  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又东北至广魏白水县注曰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今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遵也大抵梁州左山皆曰岷右山皆曰嶓出于岷者皆曰江出于嶓者皆曰汉江有内水中水外水之异汉有西汉水东汉水之殊沧浪水盖今汉之夏水至汉阳军触大别上南入于江

  夏汭【昭四年】

  汉水触大别山南折与江水防谓之夏汭亦曰夏口在汉阳军北鄂州西界盛洪之山川记曰二水之间谓之夏洲首尾七百里华容监利二县在其中矣此水冬塞夏通谓之夏水盖夏则防于荆鄂之间通曰夏汭冬则防于汉阳乃为夏口今汉阳军汉阳县有沔口是也

  渭【闵二年】

  地理志云出陇西首阳县西南鸟防同穴山东至京兆船司空县入河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盖渭出首阳经南安天水扶风略阳始平京兆至农华隂县入河今渭源在熙州渭源堡鸟防山经秦陇凤翔至京兆咸阳县防沣水于矩山在咸阳南数里又东防泾水于髙陵之间在咸阳东数十里山海经曰泾渭合流三日清浊不杂东合漆沮水至潼津入河在华隂县北入河春秋之渭汭也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吕忱曰汭者水相入也

  泾【成十三年】

  地理志云出安定郡泾阳县西笄头山东南至冯翊阳陵县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山在灵州东南土俗谓之开屯山按笄头山名鸡头山一名崆峒山淮南子云泾水出薄落山亦此山别名水经注大陇山之异名山海经谓出髙山水经谓出髙山之泾谷今在镇戎军髙平县东南过原泾陇耀等州至京兆醴泉县出山即古之谷口县至云阳为泾峡至府东髙陵入渭此外有白公渠引泾注渭在髙陵郑国渠引泾注洛在瓠口非禹故道

  汾【僖十六年】

  出宪州静乐县管涔山至太原府西北

  伊【僖十一年下同】

  地理志云出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雒过郡二行四百五十里顔师古云出陆浑山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西荀渠山注引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按熊耳山在虢州东南卢氏县之南河南府伊阳县古陆浑地山在伊阙之西二山相接禹辟伊阙以通水望之如阙伊水厯其间流始大孔安国云防洛于洛阳之南为四水之首

  洛

  地理志云出农上雒县冢岭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一千七十里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水经曰上洛讙举山其实一也禹贡曰导洛自熊耳按熊耳山乃在卢氏县东为伊水之源洛水则出商州上洛县北冢岭山东迳熊耳山北博物志曰洛出熊耳盖开其滞也自此防涧瀍于河南之南防伊水于洛阳之南又东过偃师县南至巩县东又北入于河

  洛汭【昭元年】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洛汭刘子曰美哉禹功即巩县东北水曲流曰汭山海经曰洛水成臯西入河是也谓之洛汭即什谷也

  彭【桓十二年】

  出房州境至襄阳入汉

  鄢【桓十三年】

  水经注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又谓之鄢水东南流厯襄阳府宜城县北流入汉

  睢【僖十九年】

  首受陈留浚仪蒗荡水东经南京亳州沛县东南流至徐州入泗谓之睢口水经止萧县入于睢非也

  【僖二十二年】

  寰宇记云拱州柘城县西北三十五里

  颍【宣十年】

  出西京登封县西北少室山至夀春府入淮

  洧【成十七年下同】

  出郑州密县西北阳山东南至淮寜府西华县入颍

  汝

  出蔡州汝阳县大孟山东北至褒信入淮

  湨【襄十六年下同】

  出孟州济源县西北源山南遥原山西至温县入河春秋防于湨梁谓是水之濆梁尔雅曰梁莫大于湨梁梁水堤也

  湛

  水经注湛水出犫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厯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余歩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犫县在今汝州鲁山县东南

  旃然【十八年】

  自孟州汜水县东南入汴水

  黄【襄二十八年】

  尉氏县西有黄水西南至郑州新郑县城西入洧

  濮【哀二十七年】

  卫地自东京酸枣县傍河东北经兴仁府济隂至髙平入济

  泜【僖三十三年】

  出汝州鲁山县东经汝州襄城县至颍川入汝

  涑【成十三三年】

  出解州闻喜县东山黍葭谷俗谓之华谷过解县东又西南注张阳池

  浍【成六年】

  出绛县东浍山西过翼城县南又西南过虒祁宫注汾水

  泺【桓十八年】

  出济南府厯城县西南泉源上水涌若轮又北流入济谓之泺口

  潍【襄十八年下同】

  地理志云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县入海过郡三行五百二十里淮南子云出覆舟山或云出潍山按潍一名覆舟山在密州莒县北八十里正汉箕县地箕县故城在此山东北又接青州箕山箕山者无木而圆峭县因名然则箕屋覆舟山同名异水过密州城东北至髙密入潍州及昌邑县界入海昌邑即古都昌也

  沂

  地理志云出泰山盖县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百里按沂出沂州沂水县沂山即东泰山也在县北百余里曾晳舞雩之郊其水西南流至淮阳军下邳县分为二一从县城北西南入泗一从城东曲过县南号小沂水亦入泗

  沂【昭二十五年】

  出袭庆府仙源县东南流过下邳县西南入泗

  少水【襄二十三年】

  水经注沁水迳沁县故城北盖借水以名县乃春秋之少水也京相璠曰晋地矣又曰少水今沁水也

  穷水【昭二十七年】

  水经注穷水出安丰县穷谷左传楚救濳司马沈尹戍与呉师遇于穷谷川流泄注于决水之右北灌安丰之左世谓之丰水亦曰穷水音戎并声相近字随读转北流注于淮

  耏【襄三年】

  水经时水东至临淄县西屈南过泰山新泰县东又南至费县东入于沂注时即耏水也音而春秋齐晋盟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淄惟有澅水西北入泲即地理志曰如水也耏如声相似然则澅水即耏水也盖以澅与时合得通称矣

  泗【襄十九年】

  地理志云出济隂乗氏县东南至临淮睢陵县入淮过郡六行一千一百一十里今袭庆府泗水县陪尾山源有四泉俱导因以为名在桃虚西北迳泗水县故城南即襄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是也南有姑蔑城水出二邑之间西至徐州有沛水睢水入又西南至淮阳军沂水入与淮水合自此东至楚州山阳县入淮谓之泗口沂至泗口百余里

  洙【庄九年】

  出袭庆府临乐山至县西南合入泗

  漷【襄十九年】

  出沂州费县西南连青山下东北流又折而西南流入徐州滕县界至单州鱼台县入泗

  汶【僖元年】

  地理志云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泲又云出琅邪朱虚县东泰山东至安丘入潍师古曰或有二汶水乎述征记曰泰山郡水皆曰汶今袭庆府干封县有五汶瀛汶柴汶之属源别流同则汶不止一源明矣朱虚之汶出沂州沂水县小泰山至潍州北海县入潍此水不逹于济与经不合惟原山在淄川干封二邑间淄水出其东北东流入海汶水出其西南西流至东平府中都县接济州钜野界入济

  淄【昭二十六年】

  地理志云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千乗博昌县入济淮南子云出饴山亦是原山在淄州淄川县东南古莱芜城在焉流至青州夀光县与渑水合至博兴县入海本博昌县后唐避讳改焉沟洫志云自禹后齐通淄济之间志云淄入济非古也

  渑【昭十二年】

  出青州临淄县北经夀光县南界入时水

  姑【昭二十年下同】

  出登州黄县山西北经莱州即墨县至密州胶西县东南入海

  尤

  出密州胶西县姑水东南入海姑尤以东即此

  沙水【昭二十七年】

  水经自新沟东北经牛首东北渠即沙水也楚东有沙水谓此水东南迳扶沟东又南与蔡陂合又东南迳淮寜府城东曰百尺沟又东南流注颍谓之交口自沟东南迳城父西南入淮谓之沙汭京相璠曰楚东地也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杜预曰沙水名也

  溠【庄四年】

  出随州随县西北黄山南东南迳隋县西又南流注于郧

  漳【宣四年】

  出襄阳府南漳县东荆山东南又南至枝江县北至荆门军当阳县东南入沮

  睢【定四年下同】

  出新城经襄阳府至江陵府枝江县入江

  清发

  呉败楚柏举从之及于清发水经涢水过江夏安陆县西注云晋太安二年刘遣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败追斩于江涘即春秋清发在今徳安府界

  雍澨

  禹贡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孔氏云在江夏竟陵县入汉三澨之别不可复知今澨水出郢州长夀县磨石山名澨水东南流至复州景陵县名汊川至汉阳军汉川县入汉传言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呉败楚于雍澨五战及郢在今景陵汉川间也

  涌【庄十八年】

  水经江水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又东涌水注之注云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所谓阎敖游涌而逸于二水之间者也华容今监利石首县地

  桐【哀十五年】

  出广徳军西南桐源山西北入丹阳湖

  洹【成十七年】

  出相州林虑县东北至北京成安县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説文洹水出晋鲁之间

  成臼【定五年】

  水经注水出竟陵县东北耶屈山一名卢屈山西流注于沔昭王奔随济于成臼谓是水也

  濡【昭七年】

  出顺安军髙阳县东北至莫州任丘县入易水任丘汉莫县也莫州出顺安军七十一里

  东海【僖四年】

  左传以齐竟东至于海按禹贡海岱惟青州孔安国曰东北据海又曰海濵广斥濵言涯也故海环中国而禹贡独以言青州之境青州跨海故也

  南河【僖二十八年】

  自河南济从卫州南渡出卫南而东曹国在今广济定陶县在卫之东故晋侯侵曹假道于卫卫人不许还自南河济即此

  水阙名七

  滑【宣八年】  洮【昭元年】   罗【五年】

  彭【二十年】  鬷【二十九年】   【哀十三年】

  水释异

  洛入于渭者秦地之洛入于河者雒地之雒而北地故归徳县亦有洛水入于河

  沣在永兴入河而南阳有沣水东入汝

  泾在永兴入渭而宣城有泾水出芜湖

  淮出桐柏东入海而房陵有淮水东入汉故丹阳陵阳县有淮水北入江

  沂水有大沂水小沂水

  汶鲁水也而茂州有汶水

  汉出嶓冢山而蜀汉州有汉水入延

  蒲出故曲逆县蒲阳山东入濡祁州蒲隂亦有蒲水东入河

  浍出翼城晋水也而郑之秦水故浍国居之亦曰浍水彭出故新城昌魏入江而豫章有彭水东入湖

  濮卫水也郦元云过韦城分为二渎北濮出焉又陈地亦有濮又建寜濮夷亦因水命名

  春秋分记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四   宋 程公说 撰书十六

  疆理书第十

  地名归一

  王畿

  酆镐【又曰宗周京周】

  雒邑【左氏又曰王城郏鄏】

  东周【亦曰成周】

  温【隐三年 左氏又曰苏】

  樊【十一年下同左氏又曰阳樊】

  隰【左氏又曰隰城】

  盟【左氏又曰盟津】

  翟泉【僖二十九年公羊作狄泉】

  京【昭二十二年左氏又曰京楚】

  訾【二十三年 左氏又曰东訾】

  尸【二十六年下同左氏又曰尸氏】

  阙塞【左氏又曰阙外】

  鲁地

  蔑【隐元年 公谷作昧注作姑蔑】

  潜【二年 纂例公羊作岑今本作潜】

  棠【五年又作唐】

  防【九年 公羊作邴】

  曲池【桓十二年公羊作殴蛇】

  奚【十七年谷梁作郎】

  祝丘【庄四年 纂例公羊谷梁作禚今皆作祝】

  蔇【九年 公羊作暨】

  郿【二十八年公羊作微】

  郦【僖元年 公羊作黎谷梁作丽】

  卞【十七年 纂例公羊或作弁】

  郚【文七年 左氏又曰五郚】

  郓【十二年 左氏又曰郓田本莒邑公羊作运】

  台【襄十二年谷梁作邰】

  蚡泉【昭五年 公羊作濆泉谷梁作贲】

  昌间【二十二年公羊作昌奸】

  启阳【哀三年 公羊作开阳】

  毗【五年 公羊作比陆徳明云本又作芘】

  邾瑕【六年 公羊作邾娄葭】

  阐【八年 公羊作僤陆徳明云字林作□按类篇僤□同鲁地名古字通用】

  晋地

  晋【昭元年 左氏又曰大夏参墟大原晋阳公谷作大卤】

  曲沃【隐五年 左氏僖四年又曰新城十年又曰下国】

  绛【庄二十六年 左氏成六年又曰故绛】

  二屈【二十八年左氏又曰屈】

  髙梁【僖九年下同 左氏僖十五年又曰髙梁之墟】

  沙鹿【十四年 哀四年又曰五鹿】

  韩【十五年 左氏作韩原又曰宗丘】

  郇【二十四年下同 左氏成六年又曰郇瑕氏】

  緜上【左氏又曰緜】

  清原【三十一年左氏又曰清】

  先茅之县【三十三年左氏又曰茅】

  郫【文六年 左氏又曰郫邵】

  黄父【十七年 左氏又曰黒壤】

  邢丘【宣六年 成二年亦曰邢】

  断道【宣十七年左氏作卷楚】

  绛【成六年 左氏又曰新田】

  苕丘【十六年 公羊作招丘】

  雍榆【襄二十三年公谷作雍渝】

  鄐【襄二十六年左氏又曰鄐田】

  杨【昭五年 左氏又曰杨氏】

  五氏【定九年 左氏又曰寒氏】

  齐地

  艾【隐六年公谷同 桓十五年公羊作鄗谷梁作蒿】

  禚【庄二年公羊作郜】

  谷【昭十一年桓公为管仲城小谷同此】

  落姑【闵元年 公谷作洛姑】

  酅【僖二十六年公谷作巂】

  郪丘【文十六年 公羊作犀丘谷梁作师丘】

  袁娄【成二年 谷梁作爰娄】

  祝柯【襄十九年 左氏作督杨公羊作祝阿】

  夹谷【定十年 左氏作祝其公羊作颊谷】

  犂【哀十年 左传又曰隰】

  宋地

  宋【隐元年 左氏又曰商丘】

  虚【桓十二年下同 公羊作郯】

  谷丘【左氏作句渎之丘】

  袲【十五年公羊作侈】

  柽【僖元年 左氏作荦公羊作朾】

  贯【二年 公羊作贯泽】

  盂【二十一年 公羊作霍谷梁作雩或作宇】

  缗【二十三年谷梁作闵】

  卫地

  卫【左氏又曰商虚】

  垂【隐八年 左氏作犬丘】

  越【桓元年 陆徳明云公羊本作粤按汉书越作粤古字通用】

  首止【僖五年 谷梁作首戴】

  沙【定七年左氏作 成十二年泽公羊作沙泽同】

  垂葭【定十三年 公羊作垂瑕左氏作郥氏】

  牵【十四年 左氏作脾上梁之间公羊作坚】

  铁【哀二年 公羊作栗纂例云或作秩】

  城鉏【哀二十五年左氏又曰外里】

  蔡地

  郥阳【昭十九年 二十三年左氏作郥】

  陈地

  夷【僖二十三年 昭九年经作夷左传此年及哀六年作城父】

  辰陵【宣十一年谷梁作夷陵】

  郑地

  制【隐元年 左氏又曰号】

  制【五年 又曰虎牢杜注又曰北制】

  祊【八年 公谷作邴】

  时来【十一年 左氏又作郲公羊作祁黎】

  滑【庄三年公谷作郎】

  新城【僖六年 左氏作新密】

  原【隐十一年 僖三十三年左氏又曰原圃】

  垂陇【文二年 公羊作垂敛】

  暴【八年 又曰暴隧】

  棐林【宣元年 公羊作斐林】

  虫牢【成五年注作桐牢】

  鄬【襄七年下同 陆徳明云谷梁本又作防】

  鄵【公羊谷梁作操】

  亳城北【襄十一年 谷梁作京城北】

  臯鼬【定四年 公羊作浩油】

  曹地

  鄸【昭二十年谷梁作梦】

  燕地

  燕【庄三十年亦曰北燕】

  唐【昭十二年亦曰阳】

  楚地

  楚【庄十四年书曰荆僖公元年书楚 左氏始终作楚传又曰郢】

  那处【十八年 左氏又曰聃】

  陉【僖四年 左氏作陉隰】

  析【二十五年 左氏又作白羽】

  沈【宣十二年或作寝】

  州来【成七年 谷梁亦作州来】

  鸡父【昭二十三年谷梁作鸡甫】

  召陵【定四年下同 陆徳明云公羊作邵陵】

  柏举【公羊作伯莒谷梁作伯举】

  吴地

  善道【襄五年 公谷作善稻】

  檇李【定十四年公羊作醉李】

  郧【哀十二年 左氏亦曰发阳公羊作运】

  杞地

  杞【僖十四年亦曰縁陵】

  无娄【宣十五年公羊作牟娄】

  莒地

  纪【昭十九年亦曰纪鄣】

  邾地

  邾【隐元年 公羊作邾娄】

  偃【僖元年公羊作缨】

  訾娄【三十三年 谷梁作訾楼公羊作丛】

  绎【宣十年公羊作蘱】

  虢地

  虢【僖二年下同 公羊作郭谷梁亦作虢】

  下阳【公谷作夏阳据上阳下阳俱虢邑都左氏为是】

  邢地

  夷仪【僖元年 公羊作陈仪】

  纪地

  浮来【隐八年 公羊作包来】

  酅【庄三年 公羊亦作酅】

  郕地

  郕【隐五年公羊作盛】

  夫钟【桓十一年 公羊作夫童按类篇云夫童郕地】

  国名

  郳【庄五年经书郳公羊作倪又作儿 僖七年小邾】

  越【昭三十二年经书越 定五年于越】

  鄫【僖十四年谷梁作缯哀七年公羊作鄫衍】

  麇【文十一年公羊作圈】

  偪阳【襄十年 公羊作傅阳陆徳明云左氏或作逼】

  夔【僖二十六年公羊作隗】

  郧【桓十一年 宣四年左氏作防】

  须句【文七年 公羊作须勾】

  赖【昭四年 公羊谷梁作厉公羊疏云亦有作赖字按厉赖音同】

  舒蓼【宣八年 谷梁作舒戮】

  邿【襄十三年公羊作诗】

  崇【宣元年公羊作柳】

  戴【隐十年 左氏作戴公谷作载】

  雒戎【文八年 公羊作伊雒戎】

  陆浑戎【宣三年 公羊作贲浑戎】

  茅戎【成元年 公羊谷梁作贸戎】

  廧咎如【成三年 公羊作将咎如谷梁作墙咎如】

  古国地

  有穷【穷石】

  过【有过】

  奄【商奄】

  鬷川【鬷夷】

  有仍【仍】

  已上并见左传

  阙地

  折【桓十一年 陆德明云公羊一本作析】

  貍脤【成十七年 公羊作貍轸谷梁作貍蜃公羊疏云正本亦作辰】

  祲祥【昭十一年下同公羊作侵羊】

  厥憖【公羊作屈银】

  安甫【定十年公羊作鞌】

  渠蒢【定十五年 公羊作蘧蒢左氏作蘧挐】

  春秋分记卷三十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五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七

  疆理书第十一

  地理释异上

  鲁有二

  传为鲁夫人鲁国也今袭庆府仙源县

  昭二十九年刘累迁鲁县王畿也今汝州鲁山县

  郑有二

  先郑今华州郑县

  新郑今郑州新郑县

  曹有二

  桓九年曹太子来朝曹国也今广济军定陶县

  闵二年秋立戴公庐于曹卫邑也今滑州白马县

  燕有二

  隐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南燕也今滑州胙城县庄三十年谋伐山戎以其病燕北燕也今幽州蓟县

  秦有二

  桓四年秦师围魏秦国也今秦州陇城县

  庄三十一年筑台于秦鲁地也今濮州范县

  滕有二

  隐七年滕侯卒滕国也今徐州滕县

  闵二年共滕之民卫邑也

  莒有三

  隐二年莒人入向莒国也今密州莒县

  昭三年齐侯田于莒齐东境二十六年隂忌奔莒周邑也

  越有二

  桓元年公及郑伯盟于越卫地也其地近垂垂今兴仁府乗氏县

  昭三十二年呉伐越越国也今绍兴府

  虞有二

  桓十年虢公出奔虞仲雍之后虞国也今陜州平陆县哀元年少康奔有虞古虞国也今应天府虞城县

  虢有四

  僖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此二西虢也【武王克殷封仲于西虢封叔在仲国之西故曰二西虢】

  仲之封今陜州陜县又以别于凤翔之虢故亦谓之南虢

  叔之封今凤翔府虢县以虢在中国之西又谓之西虢

  隐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东虢也今郑州荥阳县昭七年齐侯次于虢燕地也

  州有二

  隐十二年向盟州陉王畿也今河内县桓五年州公如曹即此左氏误以州公为淳于公杜遂承误释州为淳于国按淳于在今密州髙密县非州也

  桓十一年随绞州蓼伐楚师州国也今江陵府监利县

  随有二

  隐五年翼侯奔随晋地也

  桓六年楚武王侵随随国也今随州随县

  邢有二

  隐五年邢人伐翼邢国也今信徳府龙冈县

  成二年申公巫臣为邢大夫晋地也亦曰邢丘今怀州河内县

  唐有四

  隐二年公及戎盟于唐鲁地也今单州鱼台县

  宣十二年楚子使告唐惠侯唐国也今随州唐城县昭元年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唐即晋国今太原府阳曲县唐叔子燮父改唐为晋

  十二年纳北燕伯款于唐燕地也亦曰阳今中山府唐县

  邓有三

  隐十年公防齐侯盟于邓鲁地也

  桓二年蔡侯郑伯防于邓蔡地也今颍昌府郾城县九年巴子请与邓为好邓国也今襄阳府邓城县

  黎有三

  宣十五年晋立黎侯黎国也今潞州上党县

  哀十年赵鞅伐齐取黎及辕齐地也

  十一年卫大叔疾寘其妻娣于黎卫邑也今黎阳县

  梁有二

  桓九年梁伯伐曲沃梁国也今同州夏阳县

  哀四年楚人袭梁及霍蛮子邑也今汝州梁县

  滑有三【三滑皆非今滑州】

  庄三年次于滑郑地也今拱州襄邑县

  十六年滑伯同盟于幽滑国也今西京偃师县缑氏鎭宣八年楚子及滑汭楚地水名见水门

  谷有四

  桓七年谷伯绥来朝谷国也襄阳府谷城县

  庄七年夫人防齐侯于谷齐地也今东平府东阿县【郑樵以为阳谷误也】

  三十二年城小谷鲁地也今曲阜西北小谷城【左氏以为齐邑误详见内鲁】

  僖三年防于阳谷亦齐地也今东平府阳谷县

  郜有二

  桓二年取郜大鼎于宋北郜也今单州成武县

  僖二十年郜子来朝南郜也今单州有两郜城

  成十三年焚我箕郜晋地也

  鄫有三

  僖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哀七年防呉于鄫鄫国也今沂州承县

  襄元年诸侯之师次于鄫郑地也今拱州襄邑县

  沈有二

  文三年防晋人伐沈沈国也今蔡州汝阳县东

  宣十二年沈尹将中军楚县也今光州固始县

  舒有四

  僖三年徐人取舒今庐州舒城县

  文十四年楚伐舒蓼今安丰军

  成十七年楚灭舒庸

  襄二十四年舒鸠人叛楚今无为军巢县【皆羣舒国】

  郧有四

  桓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騒郧国也亦作防今复州沔阳县

  昭十四年楚使鬭辛居郧楚地也今复州竟陵县哀十一年太叔殡于郧卫地也

  十二年防于郧呉地也今泰州海陵县

  霍有二

  闵元年晋灭霍霍国也今平阳府霍邑县

  哀四年袭梁及霍蛮子邑也在梁南四十五里

  魏有二

  桓三年芮伯出居于魏魏地也今陜州芮城县

  闵元年赐毕万魏文十三年魏夀余以魏叛古魏国也今河中府永乐县

  焦有三

  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陈地也今亳州谯县宣二年秦师围焦晋河外邑也

  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焦国也今陜州平陆县

  邘有二

  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郑地也

  僖二十四年邘晋应韩【邘国也今怀州】哀七年宋伐曹筑邑于邘曹地也

  茅有三

  隐十一年攅茅王畿也今怀州修武县

  僖二十三年先茅之县晋地也今陜州平陆县

  二十四年茅周公之也今济州金乡县

  夷有四

  隐元年纪人伐夷夷国也今莱州即墨县

  庄十六年晋伐夷执夷诡诸王畿也【杜预于世族谱以夷诡诸合纪人所伐之夷误也】

  闵二年齐人杀哀姜于夷齐地也【杜预曰鲁南鄙公羊曰齐地按齐人以尸归当是齐地】

  僖二十二年伐陈取焦夷昭九年迁许于夷陈地也夷亦曰城父今亳州城父县

  向有五

  隐二年莒人入向国也今宿州蕲县【郑樵以为沂州误也】

  十一年蘓忿生之田向及桓七年盟向王畿也今孟州济源县

  桓十六年城向鲁邑也

  宣四年公伐莒取向莒地也今沂州承县

  襄十一年师于向郑地也今颍昌府长社县

  任有二

  僖二十一年任宿须句任国也今济州任城县

  襄三十年羽颉为任大夫晋邑也今信徳府任县

  黄有三

  隐元年败宋师于黄宋邑也今开封府雍丘县东桓八年黄随不防黄国也今光州定城县

  十七年公防齐纪盟于黄齐地也

  蓼有二

  桓十一年随绞州蓼伐楚师今唐州湖阳县

  文十四年楚伐舒蓼今安丰军

  巢有二

  文十二年楚人围巢巢国也今无为军巢县

  哀十一年大叔疾处巢卫地也

  莘有五

  桓十六年卫侯使盗待诸莘卫地也今大名府莘县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蔡地也

  三十二年神降于莘虢地也今陜州有莘原

  僖二十八年晋侯登有莘之墟古莘国也今东京陈留县

  成二年师从齐师于莘齐地也今博州武水县

  密有四

  隐二年莒纪盟于密莒地也今密州髙密县

  闵二年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鲁地也今沂州费县僖六年围新密郑地也亦曰新城今郑州密县

  昭十五年密须之鼔古密国也今泾州灵台县

  雒有二

  宣三年楚子至于雒王城也今西京

  十五年晋侯还及雒晋地也

  郏有二

  宣三年定鼎于郏鄏王城也郏鄏二山

  昭元年犫栎郏郑地也后属楚今汝州襄城县

  王城有二

  僖十一年戎入王城二十五年王入于王城今河南府十五年防秦伯于王城秦地也今同州朝邑县

  武城有三【非今恩州武城县】

  僖六年许僖公见楚子于武城楚地也今邓州南阳县文八年秦人伐晋取武城晋地也今同州

  襄十九年城武城鲁地也今沂州

  新城有四【非今河南新城及临安新城县】

  僖四年晋申生奔新城晋地也今绛州曲沃县

  六年围新城郑地也今郑州密县

  文四年围邧新城秦邑

  十四年同盟于新城宋地也今南京谷熟县

  方城有二

  僖四年方城为城定四年欲悉方城外众楚方城山也自比阳县至方城县

  文十六年侵庸及方城庸地也今房州竹山县

  城父有二

  昭九年迁许于夷实城父哀六年救陈师于城父今亳州城父县

  十九年太子建居城父楚地也今汝州叶县

  武父有二

  桓十二年公防郑伯盟于武父郑地也今东京济阳镇定四年自武父以南卫北界也

  姑蔑有二

  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定十二年败诸姑蔑鲁地也今袭庆府泗水县

  哀十三年弥庸见姑蔑之旗越地也今衢州龙游县

  重丘有二

  襄十七年饮马于重丘曹地也

  二十五年同盟于重丘齐地也今安徳府

  渠丘有二

  成八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莒邑也今密州安丘县

  昭十一年齐渠丘实杀无知齐地也今青州临淄县

  楚丘有二

  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戎邑也今拱州楚丘县【杜预以为卫邑误也详见戎地】

  僖二年城楚丘卫文公徙居楚丘卫邑也今开徳府卫南县

  葵丘有二

  庄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齐地也今青州临淄县西

  僖九年公防宰周公于葵丘宋地也今东京陈留县东守戍不出邦域之内故管至父所戍即临淄之葵丘若盟防当于四通五达之都诸侯所毕防陈留雍丘实当其冲是宜防宰周公于此

  亳有三【此外又有亳城在绛州垣曲县】

  庄十二年公子御説奔亳宋地也今南京谷熟县曰南亳拱州考城县曰北亳

  昭四年汤有景亳之命王畿也今西京偃师县谓之西亳商自契至祖乙号为商至盘庚治亳殷改曰殷则亳殷今偃师也汤或其先公必常居此故盘庚曰先王适于山及汤为诸侯徙居南北亳故书曰汤始居亳従先王居是也今谷熟去宁陵之葛伯城不逺百里故孟子曰与葛伯为隣此即御説所奔之亳汤所迁也凡西南北三亳汤必居其一而建一以为都春秋时西亳为王畿南亳北亳为宋地

  良有二

  昭十三年晋侯防呉子于良水道不可宋地也今淮阳军

  哀十五年陈侯使公孙贞子吊呉及良而卒呉地也

  鄢有二

  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郑地也今东京鄢陵县

  桓十三年及鄢乱次以济昭四年迁頼于鄢楚邑也今襄阳府宜城县

  鄢陵有二

  文七年穆叔登鄢陵城莒地也

  成十六年晋及楚郑战于鄢陵郑地也今鄢陵县

  濳有二

  隐二年公防戎于濳鲁地也

  昭二十七年呉围濳三十一年呉侵濳六楚邑也今安丰军

  卢有二

  隐三年寻卢之盟齐地也今济南府长清县

  襄十八年围卢弗克二十九年髙氏以卢叛亦齐地也今东平府阳谷县

  清有六

  隐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卫地也今东平府东阿县闵二年清人郑邑也今开封府中牟县

  宣十二年盟清丘亦卫地也今濮州临濮县【郑樵以为在东阿误也】

  十三年赤狄伐晋及清晋地也亦曰清原今解州闻喜县

  成十七年国胜待命于清齐地也今大名府莘县哀十一年齐国书髙无防伐我及清亦齐地也今东平府阳谷县

  棠有二

  隐五年公如棠观鱼鲁地也今单州鱼台县

  襄十四年楚子囊师于棠昭二十年棠君尚楚邑也今眞州六合县

  艾有二

  隐六年公防齐侯盟于艾齐地也今沂州

  哀二十年呉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呉地也今隆兴府分寜县

  防有三

  隐九年公防齐侯于防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鲁地也今密州

  十年取防宋邑也今单州有西防故城

  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莒地也今密州安丘县

  邬有二

  隐十一年王取邬刘之田庄二十年王及郑伯入于邬本郑地后天王易之今西京偃师县缑氏鎭【郑樵以为在懐州误也】

  昭二十八年司马弥牟为邬大夫晋地也今邬县

  蒲有二

  桓三年胥命于蒲成九年盟于蒲卫地也今东京长垣县

  庄二十八年重耳居蒲晋地也今隰州隰川县

  栎有三

  桓十五年突入栎庄二十年王处栎僖二十四年狄伐郑取栎昭元年楚公子围城犫栎郏郑地也今颍昌府阳翟县

  襄十一年秦侵晋及栎晋地也

  昭四年呉伐楚入棘栎麻楚地也今蔡州新蔡县

  棘有九

  宣二年宋郑战于大棘宋地也今拱州襄邑县

  成三年侨如围棘取汶阳田鲁邑也今袭庆府龚丘县襄十八年城上棘郑地也今颍昌府阳翟县

  二十四年棘泽郑地也今颍昌府长社县

  二十六年呉克棘楚地也今亳州鄼县

  昭十年桓子召子山而反棘焉齐地也今青州临淄县十七年棘津晋地也今滑州胙城县

  二十五年宋公佐卒于曲棘亦宋地也今东京雍丘县东

  哀元年棘蒲晋地也

  雍有二

  僖十三年自雍及绛秦孝公后徙都焉今凤翔府天兴县二十四年雍文之昭也今懐州修武县

  齐有二

  隐三年齐郑盟于石门齐国也

  昭二十三年刘子焚齐周邑也

  京有二

  隐元年太叔居于京郑地也

  昭二十二年子朝奔京周地也

  杨有二

  襄二十九年杨姬姓也属下阳郡是国名

  昭二十二年刘子奔杨是周邑

  陉有三

  隐十一年苏忿生之田有陉是周地

  僖四年师进次于陉是楚地

  定十四年阖庐卒于陉是吴地

  祭有二

  隐元年祭伯来是畿内国

  成十一年祭封人是郑地

  沂有二

  宣十一年蒍艾猎城沂是楚地邑名

  昭二十五年季平子请待于沂上是鲁城南水名

  郕有二

  庄八年郕降于齐师是国名

  襄十六年齐侯伐我北鄙围郕是鲁地亦名成

  房有二

  昭十三年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是国名定五年季平子卒于房是鲁地

  莱有二

  襄六年齐灭莱是国名

  昭七年与之莱柞鲁二山名

  薛有二

  隐十一年滕薛来朝是国名

  庄三十一年筑台于薛是鲁地

  东阳有三

  襄二年晏弱城东阳齐地也

  二十三年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齐师晋地也

  哀八年呉师克东阳呉地也

  汾有二

  成六年有汾浍以流其恶是晋地水名

  襄十八年子庚治兵于汾是楚地

  洮有三

  庄二十七年公防杞伯姬于洮是鲁地

  僖三十一年自洮以南东傅于济是曹地

  昭元年宣汾洮晋地水名

  稷有二

  成二年防于稷是宋地

  定五年使楚人先与呉战而自稷防之是楚地

  夷仪有二

  僖二年邢迁于夷仪是邢地其后卫灭邢而入于卫定九年齐伐晋夷仪是晋地

  邿有二

  襄十三年取邿是小国

  十八年晋伐齐克邿是齐地

  杏有二

  昭二十四年攻瑕及杏是敬王邑周地也

  定九年致禚媚杏于卫又有北杏见庄十三年并齐地

  頼有二

  昭四年楚灭頼是小国

  哀六年使胡姬以安孺子如頼是齐邑

  阳有二

  闵二年齐人迁阳国名

  昭十二年齐纳北燕伯于阳燕别邑

  虚有二

  庄十二年公防宋公于虚是宋地

  成十七年郑侵晋虚滑是晋二邑

  新里有二

  僖十八年梁伯益其国而命之曰新里

  昭二十年败华氏于新里是宋地

  鞌有二

  成二年战于鞌是齐地

  哀十四年益鞌七邑是宋地

  共有二

  隐元年太叔出奔共国名

  闵二年益以共滕之民卫别邑

  申有二

  庄六年楚文王伐申小国名

  文八年自申至于虎牢之境是郑地

  郲有二

  隐十一年防于郲郑地也亦名时来

  襄十四年以郲寄卫侯齐地也

  南里有二

  襄二十六年楚入南里是郑邑

  昭二十一年华氏以南里叛是宋地

  郊有五

  文三年秦伐晋取王官及郊是晋地

  昭二十三年晋人围郊是周地

  定十三年卫伐曹克郊是曹邑

  哀十一年及齐师战于郊是鲁地

  十三年越伐呉及郊是呉地

  厉有二

  僖十五年齐师曹师伐厉是小国

  宣九年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是郑地

  柤有二

  襄十年防呉于柤是楚地

  昭六年郑伯劳楚公子弃疾于柤是郑地

  颍有二

  襄十八年楚师伐郑遂渉颍是水名

  昭九年晋率隂戎伐颍是周邑

  费有二

  僖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鲁地也

  襄十八年楚以锐师侵费滑即滑国所都之费也

  酅有二

  僖二十六年公追齐师至酅是齐地先属纪

  僖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是卫地险阻处

  鄍有二

  僖二年伐鄍三门是虞邑

  襄十九年楚追越师至鄍是越地又有上鄍见成二年

  吕有二

  成七年子重请取于申吕古吕国也后为楚地今蔡州新蔡县

  襄元年楚侵宋吕留宋地也今徐州

  郓有二

  成四年城郓昭二十六年处郓鲁地也曰西郓今济州郓城县

  文十二年城诸及郓成九年楚入郓襄十二年救台入郓昭元年伐莒取郓莒邑也鲁取之曰东郓今沂州沂水县

  邹有二

  襄十年鲁邹邑亦作郰今仙源县

  隐元年邾仪父都于邹也今邹县

  翼有二

  隐元年盟翼邾地也

  五年伐翼晋都也今绛州翼城县

  盂有四

  隐十一年王取蒍邘之田于郑邘亦作盂郑地也僖二十一年宋楚防于盂宋地也

  昭二十八年孟丙为盂大夫哀四年齐伐晋取盂晋地也今太原府盂县

  定十四年蒯聩献盂于齐卫东地也

  丘舆有三

  成二年晋入丘舆齐地也

  三年败诸丘舆郑地也

  哀十四年葬诸丘舆鲁地也今费县

  鄑有二

  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纪地也今潍州昌邑县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鲁地也

  訾有五

  成十三年郑公子班自訾求入郑地也

  昭二十三年单子取訾王畿也今巩县

  文十六年訾枝

  昭十三年訾梁

  二十五年訾并楚地

  鄄有二

  庄十四年防于鄄卫地也今濮州鄄城县

  成十一年刘子盟于鄄王畿也

  郔有二

  宣十一年楚左尹侵宋王待诸郔楚地也

  十二年楚子北师次于郔郑地也

  柯有三

  庄十三年公防齐侯盟于柯齐地也今东平府东阿县襄十九年盟于祝柯亦齐地也又曰督扬今济南府禹城县

  防晋士匄于柯卫地也今大名府内黄县

  督扬有二

  成十六年我师次于督扬郑地也

  襄十九年盟于督扬齐地也见前祝柯

  平阳有四

  宣八年城平阳鲁地也曰东平阳今沂州新泰县昭二十八年赵朝为平阳大夫晋地也今平阳府临汾县

  哀十六年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卫地也今滑州胙城县

  二十七年盟于平阳鲁西地也曰西平阳今袭庆府邹县

  平隂有二

  襄十八年御诸平隂齐地也在济北今东平府平隂县昭二十三年晋师在平隂王畿也在河阳今西京洛阳县北

  汜有四

  僖二十四年襄王处于汜郑地也今汝州襄城县三十年秦军汜南亦郑地也今开封府中牟县

  成四年取汜祭亦郑地也今孟州汜水县

  昭二十二年王师军于汜王畿也

  扈有二

  庄二十三年盟于扈郑地也今原武县

  昭元年夏有观扈古国也今京兆府鄠县

  琐有三

  襄十一年还次于琐郑地也今东京尉氏县

  昭五年防楚子于琐楚地也

  定七年盟于沙卫地也亦曰琐今北京元城县

  中牟有二

  郑之中牟今东京中牟县在河南尔雅曰郑有圃田郭璞注曰今荥阳中牟县西圃田泽是也汉书音义臣瓉案河南中牟春秋之时在郑之疆内及三卿分晋则为魏之邦土

  定九年晋车千乗在中牟晋地也在河北赵世家曰献侯即位治中牟按赵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河南臣瓉云案此中牟当在漯水之上

  荥泽有二

  闵二年卫人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地也在河北

  宣十二年楚潘党逐之及荥泽郑地也在荥阳

  儵有二

  文十六年禆儵鱼庸三邑也

  十七年将悉敝赋以待于儵郑地也与晋接境

  解有二

  僖十五年内及解梁城晋地也今解州

  昭二十二年王师军于解王畿也今洛阳

  蒍有二

  隐十一年王取蒍邘之田于郑郑地也

  僖二十七年子玉治兵于蒍楚地也

  骀有二

  昭九年魏骀芮歧毕吾西土王畿也今京兆府武功县哀六年毛迁孺子于骀齐地也【郑樵以为鲁地误也】

  匡有三

  僖十五年遂次于匡卫地也今东京长垣县

  文元年卫侵郑伐緜訾及匡郑地也今东京扶沟县地十一年防于承匡宋地也今拱州襄邑县

  潞有二

  宣十五年潞子婴儿之夫人赤狄之潞也今潞州潞城县

  哀八年鲍子及潞齐邑也

  垂有三

  隐八年宋公卫侯遇于垂卫地也今兴仁府乘氏县宣八年仲遂卒于垂齐地

  定十三年齐侯卫侯次于垂葭亦卫地也今济州

  瑕有六

  桓六年楚师军于瑕随地也

  僖三十年许君焦瑕晋二邑也在河南

  成六年居郇瑕氏之地晋地也今解州西南

  十六年楚师还及瑕楚地也今亳州蒙城县

  哀六年城邾瑕鲁地也今济州任城县

  七年囚诸负瑕鲁地也今袭庆府瑕丘县

  圉有四

  襄二十六年从卫师败之圉卫地也

  昭五年郑伯劳诸圉郑地也今东京雍丘县

  二十二年伐东圉王畿也今洛阳县

  二十六年遂军圉泽亦王畿也

  制有二

  隐元年制岩邑郑地也今荥阳县

  五年不虞制人北制亦郑地也今汜水县

  蒙有二

  庄十二年蒙泽宋地也今拱州考城县

  哀十七年盟于蒙鲁地蒙山也今沂州新泰县

  濮有三【皆卫地】

  庄二十七年防于城濮

  僖二十八年盟于宛濮今东京长垣县

  定八年盟于曲濮

  郥有二

  昭十九年郥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二十三年楚大子建之母在郥蔡邑也

  定十三年次于垂葭实郥氏卫地也今济州钜野县

  棫林有二

  襄十四年伐秦次于棫林注云秦地

  十六年次于棫林注云许地

  春秋分记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六   宋 程公説 撰书十八

  礼乐书第一

  宗周功徳自文武出衰于厉幽文武之基息矣礼乐赏罚自天子出降而诸侯天子之重去矣春秋之作圣人谨乎名分者于以存礼乐于将坠扶王室于既防也而自隐公始其以昉乎东迁而为十世之始欤不书即位知受命之正自是失矣与邾仪父宋人盟皆书曰及知盟誓之礼自是违矣来赗仲子而冢宰书名则以训嫡庶名分之乱也祭伯朝鲁直书曰来则以正人臣私交之失也贡赋不共而武氏子来求赙朝觐不时而凡伯南季来聘况僣郊僣羽大雩禘祭雉门两观举先王之制而蔑之春秋可勿作乎鲁在春秋为礼义国若曰犹秉周礼若曰周礼尽在鲁若曰诸侯于是观礼则礼乐必有考信者而以僣自怙岂周公制作本防哉明堂位曰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此末造也而谓成王之赐与周公之受者妄也如曰成王以天子礼乐康周公又曰命鲁公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祭统亦云赐之以重器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凡此皆汉儒杂记非吾孔氏雅言也尝考于诗书得之矣周公相成王也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服其亦谨于礼矣礼之有天子诸侯之别由古以来未之有改也成王其忍废诸惟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以为周公报而命尔元子俾侯于鲁实寓曲留周公之至心传者曰周公拜前鲁公拜后此殊典也周命诸侯班班册书则无有是矣及公在丰将殁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孔安国曰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此又侈其报于既殁感之切待之厚于是乎证然方公之留治洛也成王以秬鬯二卣绥寜公使之明禋于文武言公之功可以荐神明而无媿而曰拜手稽首以承文武休享则君臣之际严矣公曰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是公未尝居此锡且弗敢宿留王命也成王之恭周公之孚皆可以示万世诗书之所载孔子之所删定吾斯从之矣平辂既东礼废乐坏迄于春秋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鲁因以并縁曰吾固周公子孙也而僣佚渐啓闻诸传曰昔者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实始为墨翟之学故使成王之世而鲁已郊则惠公又奚请惠公请之则是鲁未始有天子礼乐成王初不之赐伯禽亦莫之受也隐继惠而立天下无道至是而兆成矣春秋始隐则惠之始僣不得书待郊有变而书之圣人防意也然鲁则亦有不安者焉周之郊以长至而鲁郊于啓蛰曰吾以祈农事半圭曰璋白藏天子青藏诸侯青黒縁者天子之寳而鲁之寳璋判其白弓綉其质青其纯制异而不齐礼駮而不纯此周制所无有鲁之子孙咸窃而乱之昔者夫子入大庙每事问非惑之盖疑之也诸侯之庙而有天子礼乐故问以见正焉是以为礼也驯至大夫之世三臣设拨视桓楹季氏旅于泰山皆窃礼之不中而舞八佾以雍彻敢于僣天子之乐降而陪臣执国命则从祀先公窃寳玉大弓皆肆为之其源盖有自而又何诛焉若乃列国之制春秋所不详録宋礼之旧夫子谓不足证而呉楚之即夷则非可以论礼第采传文列诸下方备着鲁一代行事于上以传世变云

  王狩一

  左氏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非廵狩而曰狩所以伸天子之尊罪晋侯之不臣也

  僖二十八年天王狩河阳

  王臣聘鲁者八

  周礼时聘结诸侯之好诸侯朝于天子则天子报聘于诸侯所以通上下之情也春秋王室愈卑鲁未尝朝天子而遣使聘鲁者八则礼用之非宜矣故在周盛时用之为礼于春秋为非宜谷梁曰聘诸侯非正也曰非正其以是欤

  隐七年凡伯     九年南季

  桓四年宰渠伯纠   五年仍叔之子

  八年家父      庄二十三年祭叔僖三十年宰周公   宣十年王季子

  来求者三

  先王制九等之贡以令天下无有逺迩毕献方物车服器用非特供王之奉又以班宠邦国闻有锡诸侯未闻有求于诸侯也春秋邦国贡赋不入虽防纪之具车服之用帑金之费不能自给反求乎下着非礼矣谷梁传曰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归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又曰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

  桓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文九年毛伯来求金

  归赗脤者三

  车马曰赗珠玉曰含脤膰之礼以亲兄弟之国礼也平王赗妾母于前襄王加赐妾母于后敬王不待助祭而归脤非礼也

  隐元年宰咺归赗

  文五年荣叔归含且赗

  定十四年石尚归脤

  来锡命者三

  桓公篡立生而王不能讨死又加宠文公居防未终成公未尝入觐而锡之命着非礼也

  庄元年荣叔来锡公命

  文元年毛伯来锡公命

  成八年召伯来锡公命

  王臣来防葬者二

  周礼凶礼以哀邦国之忧其别有五一曰防礼哀死亡春秋世则异是矣经书天王十有二而庄僖顷三不志崩明王室不能赴也平惠定灵四不书葬见诸侯不复防也葬僖公使叔服来葬成风使召伯来是天王反逆施于诸侯

  文元年叔服防僖公葬

  五年召伯防成风葬

  王臣来者二

  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郊特牲曰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书之不正其外交

  隐元年祭伯来

  桓八年祭公来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

  春秋王室弱伯权盛诸侯莫有事君以礼者矣故大夫如齐如晋数书简册至如京师虽间见之殆不过因事而徃两朝王所而曰所言非其所也一如京师而不曰朝言非主乎朝王也

  僖二十八年公两朝王所【天王劳晋侯于践土晋侯召天王于河阳】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

  文元年叔孙得臣如京师

  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

  宣九年仲孙蔑如京师

  成十三年公如京师

  襄二十四年叔孙豹如京师

  昭二十二年叔鞅如京师

  王臣与诸侯防盟侵伐者十一

  春秋自隐至闵无王臣盟防之文至僖公五年齐小白防王世子于首止始有王臣防盟之事晋重耳继起乃致天子盟王人有甚于小白然考二霸防盟皆在服楚之后盖克服强楚威振中国自矜其功谓虽天子之尊亦莫或忤矣偃然致王臣于盟防虽外假尊周之名而实以伉已也

  僖五年防王世子于首止

  八年防王人盟于洮

  九年防宰周公于葵丘

  二十九年防王人盟于翟泉

  文十年及蘓子盟于女栗

  成十六年防尹子伐郑

  十七年防尹子单子伐郑同盟于柯陵

  防单子伐郑

  襄三年公防单子盟鸡泽

  昭十三年防刘子盟平丘

  定四年防刘子于召陵伐楚

  逆后嫁姬者四

  自逆者而言王者无外王命之斯为后矣故称王后示天下之母仪也自归者而言王虽有命未见宗庙则从父母所子而称化天下以妇道也书王姬鲁为之主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明年纪季姜归于京师

  庄元年王姬归于齐单伯送王姬

  十一年王姬归于齐

  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

  命伯之制

  庄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赐命为侯伯而传不志其辞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防命晋侯为侯伯赐之辂服弓矢秬鬯曰王谓叔父则有命辞故文公受防以出出入三觐襄十四年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传亦述其防命之文曰昔伯舅太公以下以见齐之世为侯伯也然命之非正盖异乎盛时侯伯之制矣杜预曰因昬而加褒王室不能命有功

  飨醴命宥

  凡王觐羣后始则行飨礼先置醴酒示不忘古饮宴则命以币物宥助也以助劝敬之意惠王即位虢公晋侯来朝【庄十八年】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传曰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至晋文公纳襄王【僖二十五年】朝于践土【二十八年】王享醴命之宥凡再毛召之难晋景公使士防平王室【宣十六年】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升殽于俎】武子私问其故【享当体荐而殽烝故怪问之武子士防】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共俭】宴有折爼【体解节析升之于爼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脩晋国之法则是亦僣矣

  大路

  僖二十八年王防命晋文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又祝鮀言先王分鲁卫晋以大路 襄十九年郑公孙虿卒王追赐之大路二十四年齐人城郏【王城】穆叔如周聘且贺城王嘉其有礼也赐之大路夫大路天子车之揔名乐记曰大辂者天子之车也所以赠诸侯陈旸乐书曰盖商制非周制也商尚质其大路则木路而已周尚文大路岂玉路欤杂记诸侯之赐有乘黄大路则诸侯之大路盖金路非玉路木路也金路曰大路犹熊侯曰大侯也杜预以赐鲁卫晋之大路为金路赐公孙虿叔孙豹之大路为革木二路于义或然盖周天子之路以玉为大诸侯以金为大大夫以革木为大

  论乐

  凡声音之道由于人心至其发越则当与政通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于乐所以飬行义而防淫佚若其等衰之辨莫严焉周徳下衰礼废乐坏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徧舞【庄二十年】郑厉公享惠王于阙西辟备六代之乐【庄二十一年】下凌上替甚矣其后景王将铸无射【钟名射音亦昭二十一年】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省风俗】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小者不窕【细不满他雕切】大者不槬【横大不入戸化切】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乆乎越明年夏四月王田北山有心疾而崩传者志之以见乐不可妄兴也

  春秋分记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七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九

  礼乐书第二

  内鲁

  即位

  古者诸侯继世袭封则内必有所承爵位土田受之天子则上必有所禀平王以降天子之命不行于诸侯诸侯之嗣皆专立而无所请命入春秋之始隠公既不禀之王又内不承国于先君圣人即以王法夺之故不书即位而大义正矣其后文成襄昭哀皆受国于先君而不请命于天子者也庄闵僖继故不书也桓宣继故书者如其意也定公逾数月而后书即位变也

  隠庄闵僖不书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防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正朔

  周礼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天子颁朔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每月朝庙北面受而奉行之周衰礼渐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谓我爱其礼盖伤时怠于告朔名存实亡春秋首年虽无事必书春王正月其间或不告朔或不视朝咸谨书之或国君在外不备正朔者亦述焉所以奉天时谨人事端本正始以立王法也

  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书公在楚昭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春王正月皆书公在干侯定元年不书正月

  世子

  桓六年秋九月丁卯子同生左氏传曰以太子之礼举之接以太牢【大牢牛羊豕】卜士负之士妻食之【礼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射之以桑弧蓬矢射四方卜士之妻为乳母】公与文姜宗妇命之【世子生三月君夫人沐浴于外寝立于阼阶西乡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命之乃降盖同宗之妇】公羊传曰喜有正也

  婚姻

  娶妻必亲迎礼之正也若夫邦君以爵则有尊卑以国则有小大以道途则有逺迩或迎之于其国或迎之于境上或迎之于所馆礼之节也纪侯于鲁以小大言则亲之者也而使履緰来鲁侯于齐以逺迩言则亲之者也而使公子翚往是不重大昬之礼失其节矣若庄公纳币于文姜之防文公纳币于僖公之防而庄公又以雠人之子共祭祀皆书以讥之媵浅事书之亦讥也

  内逆女五

  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

  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

  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成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外逆女四

  隠二年秋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

  僖二十五年夏四月宋荡伯姬来逆妇

  宣五年秋九月齐髙固来逆叔姬

  内女归六

  隠二年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七年春三月叔姬归于纪

  庄十二年春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二十五年夏六月伯姬归于杞

  僖十五年秋九月季姬归于鄫

  成九年春二月伯姬归于宋

  媵四

  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

  成八年冬十月卫人来媵

  九年夏晋人来媵

  十年夏五月齐人来媵

  纳币二

  庄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文姜之丧】

  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僖公之丧】

  郊望揔有十二【郊九望三】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鲁侯国而郊望僣矣书四卜郊五卜郊三卜郊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鼷防食郊牛皆因事以贬之圣人无容心也邵雍曰圣人非有意于其间故曰春秋尽性之书也春秋为君弱臣强而作故谓之名分之书

  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宣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成七年春王正月鼷防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防又食其角乃免牛

  夏五月不郊犹三望

  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十七年秋九月辛丑用郊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十有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定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鼷防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月辛亥郊

  哀元年春王正月鼷防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禘二

  礼不王不禘禘者帝也诸侯不得祖天子故禘不及诸侯而鲁僭禘焉礼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鲁之禘非一因其防未终而吉禘大祭而用致夫人变常黩礼故书二禘以着僭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诸掌

  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大雩揔二十有一【大雩二十又雩一】

  月令有司大雩帝用盛乐天子之礼也凢雩天子主上帝诸侯主星辰山川大雩主上帝者也雩而雨则言雩雩而不雨则不言雩

  桓五年秋大雩

  僖十一年秋八月大雩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

  成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

  襄五年秋大雩

  八年秋九月大雩

  十六年秋大雩

  十七年秋九月大雩

  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

  昭三年秋八月大雩

  六年秋九月大雩

  入年秋大雩

  十六年秋九月大雩

  二十四年秋八月大雩

  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定元年秋九月大雩

  七年秋大雩

  九月大雩

  十二年秋大雩

  哀十五年秋八月大雩

  烝尝揔三【烝二尝一】

  凢春祠夏礿秋尝冬烝皆夏时矣周五月烝八月尝皆不时

  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夏五月丁丑烝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庙祭揔四

  凢时祭曰有事祫祭曰大事诸侯之事祫祭为大凢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不复也不绎而已矣复非礼也不复而绎亦非礼也凢名言其祭而系所事者叅讥之也不名言其祭而特书所事者将有所见也

  文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宣八年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昭十五年春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定八年冬从祀先公

  宫庙揔十

  凢庙周公称大庙鲁公称太室羣公称宫太庙也太室也世世弗毁者也羣公之宫亲尽则毁矣亲尽而不毁非礼也凢宫宜立而立之则不书不宜立而立之则书凢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寝三年而升于庙过与不及皆非礼也

  考宫一

  隠五年秋九月考仲子之宫

  丹刻二

  庄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刻桓宫桷

  谷梁谓天子诸侯黝砻大夫苍士黈丹楹非礼也天子之桷斵之砻之加密石焉诸侯之桷斵之砻之大夫斵之士斵本刻桷非正也天子之楹刮之而饰以黝垩天子之桷砻之加密石而无饰黝黒饰也垩白饰也尔雅地谓之黝墙谓之垩谷梁之言黝垩则楹而已范寗以黝垩为黒饰误也

  立宫二

  成六年春二月辛巳立武宫

  定元年秋九月立炀宫

  屋壊一

  文十三年秋七月大室屋壊

  灾二

  成三年春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哀三年夏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作主一

  文二年春二月丁丑作僖公主

  纳郜鼎一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徳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徳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羮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徳立违【谓立华督违命之臣】而寘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徳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太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宝玉大弓

  谷梁子曰宝玉封圭大弓武王之戎弓周公受赐藏之鲁或曰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也子孙世守罔敢失坠以昭先祖之徳存肃敬之心耳古者告终易代璧琬琰天球夷玉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莫不陈列非直为美观也先王所宝传及其身能全而归之则可以免矣鲁失其政陪臣擅权虽先公分器犹不能守而盗窃诸公宫其能国乎故失之书得之书所以讥公与执政之臣见不恭之大也

  定八年冬盗窃宝玉大弓

  九年夏四月得宝玉大弓

  雉门两观

  明堂位称鲁之宫庙与天子同者太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臯门雉门天子应门公羊传曰五坂为堵五堵为雉则雉门天子之制也传称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则两观天子之制也鲁僣天子旧矣春秋因其灾以见之复书新作又以讥其僣王制而不能革甚之也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新作南门

  谷梁传曰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门者法门也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肆大眚

  程颐曰舜典曰眚灾肆赦臯陶曰宥过无大易曰君子以赦过宥罪吕刑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斯先王肆赦之道即未闻大眚也肆大眚者元恶大憝俱肆之辞也上废天讨下亏国典纵释有罪贼虐无辜莫斯为甚天子尚曰不可况鲁国诸侯而敢専肆哉后世惠奸宄贼良民其泥于此乎殊失春秋之防也

  庄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观鱼及社揔五

  观鱼书观社书用牲于社于门书讥非礼也

  观鱼一

  隠五年春公矢鱼于棠传曰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凢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爼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才用反】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

  观社一

  庄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齐观社

  用牲于社三

  庄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论鲁车服之失

  车服上所以赐下也制有等衰之别用有上下之辨鲁君孟春乘大路旂十有二旒祀帝于郊而天王乃使家父来求车【桓十五年】则是上而反求乎下矣鞍之战【成二年】公防晋师于上鄍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先路者革路若木路】司马司空舆帅侯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祝柯之盟【襄十九年】晋侯先归公享晋六卿于蒲圃【六卿过鲁】赐之三命之服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及襄公在楚【二十九年】季武子使公冶问公起居公与公冶冕服则是诸侯而擅赐其臣及他国之臣僣甚矣

  论鲁飨礼之失

  周礼掌客王廵狩百官从者所过之国共其积膳三公眡上公之礼卿眡侯伯之礼大夫眡子男之礼春秋世廵狩之礼废僖三十年王使宰周公阅聘鲁三公而下聘礼之变也飨有昌歜白黑形盐周公辞何以堪之孔颖达曰周公自谦也然亦以见王室弱周公非因从王廵狩而聘非周制矣凢牛羊豕共三百头为百牢天子上物不过十二传曰以为天之大数也【天有十二次故制礼象之】鲁待士鞅以十一牢【昭二十一年】待吴以百牢【哀七年】违礼甚矣

  论鲁礼之变

  自隠公钟巫之祭而祀非典矣

  三代时治盛化行神不歆非祀民不飨非类故各有所主隠十一年传公祭钟巫至此三代典礼己废所谓祭非其鬼谄也

  庄公乘丘之役而士有诔矣襄公狐骀之役而妇人髽而吊矣

  檀弓云士之有诔由庄公始谓庄十年乘丘之役也妇人髽而吊始于台骀谓襄四年臧武仲与邾人战败于狐骀之役也凢檀弓皆主变礼言

  冠于卫成公之庙则冠于阼以着代之礼失矣

  襄九年公送晋侯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防于沙随之嵗寡君以生晋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武子对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仪礼士冠无祼享之礼无金石之乐此盖国君之礼也】以先君之祧处之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焉晋侯曰诺公还及卫冠于成公之庙假钟磬焉礼也在礼男子二十曰弱冠士礼也荀卿曰天子诸侯十九而冠误也小记曰大夫冠而不为殇大夫不待二十而冠岂天子诸侯之冠特先士礼一嵗哉武子对晋侯之言则是行迫于盟主不守其言汲汲焉即他国之庙非冠于阼之礼也左氏以为礼非矣

  又甚而尚羔之制因防礼始习则典章文物之亡非一矣

  定八年公防晋师于瓦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鲁于是始尚羔吕祖谦曰当时先王之礼散在诸国不能备鲁秉周礼尚不知羔鴈之别至见晋卿大夫执之方且讲明举此一端则其余礼之不备盖多又以推春秋末先王之礼散在天下无所统纪是以孔子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盖道徳仁义典章文物欲散而未尽非圣人脩之则天下后世无自考证矣然卿大夫所执乃帝王廵狩之礼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在虞则有五载一廵狩所脩在周则有十二年廵狩所脩尊卑上下之分政赖玉帛采章以别等差鲁不辨羔鴈亦以东迁廵狩之礼乆废不讲故欤

  若传载昭公如晋【五年】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女叔齐谓其焉知礼盖其言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在大夫】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懿伯】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往年莒乱取鄫】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此段善明礼之本与昭二十五年子大叔论礼为天地之经纬二十六年晏子论礼之为国与天地并异词同意故附载礼乐书】则鲁之不达于礼非一日也而明堂位言鲁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亦近诬矣

  论鲁僣乐之失

  隠五年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传曰始用六佾也不谓之佾而曰羽佾干羽之揔称也羽象文徳干象武功妇人无武事则独奏文乐故曰羽初者事之始鲁僣天子礼乐旧矣羣公之宫皆用八佾仲子以别宫故不敢同羣庙而降用六羽书初献明前此用八之僣也故曰厉乐然用仲子之宫亦非也襄十年传云诸侯宋鲁于是观礼鲁有禘乐賔祭用之禘王礼而鲁有焉亦僣矣而传云礼者鲁以是为礼也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音佩】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徳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己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滛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胡雅切】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徳辅此则明主也【险当为俭】为之歌唐曰思【息嗣切】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逺也非令徳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乆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徳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徳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逺而不携迁而不滛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徳之所同也见舞象箾南籥者【文王乐】曰美哉犹有感【音憾诗维清奏象武也此文王之乐盖文舞也美哉犹有憾美者美文王之徳憾者盛徳不及究于天下人以为憾也注言文王恨不及己致太平何待文王浅也】见舞大武者【武王乐】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汤乐】曰圣人之也而犹有慙徳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禹乐】曰美哉勤而不徳非禹其谁能脩之见舞韶箾者【舜乐】曰徳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徳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己传以述鲁藏周乐之制然实则僣也郊特牲曰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钖【用白金以覆其冕】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僣礼也明堂位曰鲁升歌清庙【周颂也】下管象【周颂武也】朱干【赤大盾也】玉戚【斧也用玉以饰其柄楚工尹路谓剥圭以鏚柲是也】冕而舞大武【周舞也】皮弁素积禓而舞大夏皆非所当用于侯国者周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则诸侯之宫县僣天子乐县也舜之鸣球以象天帝玉磬之音诸侯之击玉磬僣天子乐器也天子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诸侯亦设钖而用之僣天子乐舞也祭以白牡僣天子用牲之礼也乘以大辂僣天子乘车之礼也

  鲁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自牡用白牲至爼用梡嶡无非天子之礼也自升歌清庙至纳夷蛮之乐于太庙无非天子之乐也大武武乐也所以象征诛必朱干玉戚冕而舞之者以武不可觌故也大夏文乐也所以象揖逊必皮弁素积禓而舞之者以文不可匿故也公羊谓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误矣

  末流季氏八佾舞于庭而三家者以雍彻昭公将出禘于襄公【二十五年】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礼公万舞三十六人而止存其二故师挚之始乐失其次徒洋洋盈耳而已夫子自卫反鲁一尝治之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虽伶人贱工识乐之正然乐正而鲁不用故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散之四方逾河蹈海以去乱由先王之泽浃于人心者尚在不得其职则去又以见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己如此惜乎其不能用也盖天子防诸侯僣大夫彊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乐乱矣

  春秋分记卷三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

  礼乐书第三

  晋

  车服飨礼

  晋文公图伯定襄王于郏【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勿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徳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文公不敢请受地而还后三年【二十八年】郑伯傅王用平礼也王享醴命晋侯宥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命为侯伯曰用平礼以平王时命文侯之礼也

  平王享晋文侯以郑武公为相今襄王享文公复用郑伯为相举祖宗旧礼故曰用平礼也大辂赐同姓【详见上】戎辂专征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平王亦曾以此锡文侯秬鬯一卣卣中尊诗所谓黄流在中也黄流即秬鬯周礼郁人掌和郁鬯以实彛而陈之酿秬为酒有郁金之草和之使芬香条鬯故曰秬鬯天子赐同姓诸侯乃秬鬯如宣王赐召穆公秬鬯一卣平王锡晋文侯秬鬯一卣

  至景公请于王以黻冕命士防亦出王之赐【宣十六年】既而使士防平王室定王享之殽烝武子归乃讲求三代之典礼以脩晋国之法于是僣王礼矣其后鲁防晋师于上鄍鲁赐晋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赐出于鲁礼又变也【成二年】至若析羽为旌乃王制而齐郑有之戚之防假羽毛于齐【襄十四年】召陵之防假羽旄于郑【定四年】齐郑则僣矣晋为盟主又从假焉皆其大夫为之也传曰明日或斾以防晋于是乎失诸侯着非礼也

  乐

  武王克殷成王定之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甲名】姑洗【钟名定四年】悼公享鲁穆叔金奏肆夏之三工歌文王之三歌鹿鸣之三在礼九夏王夏者天子所用其余八夏诸侯皆得用之陔夏卿大夫亦得用之自晋以肆夏享穆叔非礼也又可歌两君相见之乐乎郊特牲曰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文子自成十八年为卿于此时已备用肆夏故公以之享穆叔穆叔以为非襄四年传穆叔如晋悼公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肆夏乐曲名周礼以钟鼓奏九夏其二曰肆夏一名樊三曰韶夏一名遏四曰纳夏一名渠击钟而奏此三夏曲肆夏一名樊国语云金奏肆夏樊遏渠杜遂分为三夏之别名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樊遏执竞也渠思文也】工歌文王之三不拜【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绵】歌鹿鸣之三三拜【小雅之首鹿鸣四牡皇华】韩献子使行人子贠问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借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臣不敢及【称文王之徳受命作周】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谘于周臣闻之曰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周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乐师凢军大献教恺歌司马法曰得意则恺乐所以示喜也盖师出以律则示其忧师还以恺则示其喜晋文败楚于城濮振旅恺入于晋尚此意欤

  齐

  管仲相桓公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仲则教桓公以天威不违顔咫尺敢不下拜王以上卿之礼享管仲则辞以有天子之二守国髙在其视舅犯相晋文请隧召王盖异矣然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管仲三归反坫具官君臣昧于正身以啓五公子之祸至灵公僣王者为旌之制而为毛又不可训逮其季世公室寖衰陈氏益强景公忧焉尝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徳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徳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曰虽无徳与女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己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己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公不能用而齐后卒为陈氏代之云

  宋

  宋殷后也防子之命曰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賔于王家礼曰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其典制有自矣

  僖二十四年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礼也襄九年警火一段亦见宋制度皆是殷之旧惟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之外或殷祭未可知特逺而难考文献不足证殆此类欤十年宋公享晋悼公请以桑林荀防辞荀偃士匄曰诸侯宋鲁于是观礼鲁有禘乐賔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宜乎舞师题以旌夏师谓乐师旌夏大旌也舞者行列以大旌表识之大射礼举旌以宫偃旌以商亦其类欤宋王者后用天子礼乐桑林亦殷制也乃若文公之葬【成二年】传言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椁有四阿棺有翰桧则着非礼之失云

  卫

  武王克殷成王定之分康叔以大路少帛【杂帛】綪茷旃旌【通帛为旃析羽为旌】大吕【钟宫】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防王之东搜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以有明徳故昭之以分物懿公之败【闵二年】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大布麤布大帛厚缯盖用诸侯谅闇之服以聴复国也

  穆公赏新筑人仲叔于奚以邑【成二年】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己卫在春秋僣礼鲜少圣人因曲县繁缨之予就其防以正之故曰惜也谓其余则不胜责矣

  曲县轩县也周礼天子乐官县四周诸侯轩县阙南方辟王也繁缨繁与鞶同马大带也缨马鞅也玉路金路象路鞶缨皆以五采罽饰之革路鞶缨以条丝饰之木路以浅黑饰韦为鞶鹄色饰韦为缨而以赐大夫非也

  卫音

  乐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郑氏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己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

  蔡陈曹燕礼乐不详见

  昭四年传郑浑罕曰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偪而无礼谓蔡偪楚曹滕偪宋也然宋先代之后曹滕偪而从之尚庶几焉若蔡以中国而从夷观其盟防攻战惟楚之从斯其违礼甚矣

  陈

  哀十五年夏楚伐吴陈侯使公孙吊焉及良而卒将以尸入吴子使大宰嚭劳且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芋尹盖对曰寡君闻楚为不道荐伐吴国灭厥民人寡君使盖备使吊君之下吏无禄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陨队絶世于良废日共积一日迁次今君命逆使人曰无以尸造于门是我寡君之命委于草莽也且臣闻之曰事死如事生礼也于是乎有朝聘而终以尸将事之礼又有朝聘而遭防之礼若不以尸将命是遭防而还也无乃不可乎以礼防民犹或逾之今大夫曰死而弃之是弃礼也其何以为诸侯主先民有言曰无秽虐士备使奉尸将命苟我寡君之命达于君所虽陨于深渊则天命也非君与涉人之过也吴人内之陈小国而能以礼抗于强吴君子尚之

  郑

  郑伯爵也偪于晋楚而礼乐之僣尚多有之以诸侯而祖厉王

  桓十四年宋伐郑取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大宫者厉王之宫也礼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王宫之设于邦国非礼也刘敞曰郑之祖厉王犹鲁之郊上帝也

  赐其臣而以车服

  襄二十六年郑简公赏入陈之功赐子展先路三命之服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车服皆出于王而诸侯自赐其臣非礼也

  析羽以为王旌

  定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析羽为旌王者所建而郑有之非礼也

  享王而僣备乐传畧志之着其实也

  庄二十一年郑厉公享王于阙西辟备六代之乐僣也

  子产以礼相郑

  子产相郑以礼为政善于辞令虽晋楚之暴莫能加襄二十五年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之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受楚捷不敢废王命也二十八年相郑伯如楚舍不为坛三十年子产治郑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丰卷将祭请田焉弗许曰唯君用鲜【野兽】众给而已三十一年相郑伯如晋晋侯未之见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对曰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如聘礼而以劳辞文子入聘子羽为行人冯简子与子大叔逆客事毕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之讨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禆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賔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欲毁乡校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所善吾则行之所恶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昭十三年盟于平丘子产争贡赋之次曰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晋人许之凢子产为政其于用礼帅本王室而行大叔继之祖其遗智观赵简子问大叔以揖让周旋之礼【昭二十五年】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滛则昬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昬媾姻娅以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恕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鬬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此虽吉之言而曰闻诸先大夫子产则子产信达乎礼矣至作丘赋铸刑书尽坏先王法度与平日设施大异是犹溺春秋功利之习而不自知欤

  郑声之邪

  春秋惟郑多以乐与人襄十一年萧鱼之防赂晋悼公以师悝师触师蠲歌钟二肆【县钟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及其镈磬女乐二八【十六人】十五年又以师茷师慧赂宋其郑声之谓乎盖郑卫为邪音由地近纣都染其余习魏綘所以劝悼公安其乐而思其终亦见悼分有骄志故规之乐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秦

  秦自秦仲始大宣王命作大夫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车粼之诗所为美也其后襄公以讨西戎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终南之诗所为戒也然襄公既有周地好战不已俗尚武殉葬非礼也

  楚 吴

  楚之先熊绎辟在荆山胙子男之田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而无分器吴之先断发文身臝以为饰岂礼也哉僣号称王故狄之灵王为申之防【昭四年】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献伯子男防公之礼六椒举侍后以规过卒事不规曰礼吾未见者六焉又何以规夫差为黄池之防【哀十三年】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袭衣冠端端】其借于成周【借谓贡献】以尊天王谷梁传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不知冠有差等唯欲好冠】有论秦楚吴之事固不可以言礼矣

  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三十九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一

  征伐书第一

  古先圣人制四海之命法天而不私己尽制而不曲防分天下有徳有功者以地于是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不能五十里邦国之制焉于是有千雉百雉三之一五之一九之一之髙城深池焉于是有井邑丘甸县都之夫数焉于是有十乘百乘千乘万乘之车数焉于是有伍两卒旅师军之制焉故农夫受田而食其力诸侯有国以报其功天子有天下而享其徳此天之分然圣人尽制而已矣盖封建公天下之大端井牧均天下之大法二者并行不悖而后天下治是以等威之分立争夺之患消礼义兴行俗化醇厚刑可措而不用夫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缵凿薄刑用鞭扑大者陈诸原野小者置之市朝兵盖刑之大者刑犹可措而况兵乎兵刑一道与寓兵于农之意同藏用不示习武不觌要使民闲于教而无鬭狠上借其力下安于义若国有师田之事则县师始受法于司马以作民六官亦惟小司马职掌不悉书而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戎仆戎右皆不修官有事斯置事毕则将归于朝车复于甸甲散于丘卒还于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周衰入春秋小役大弱役彊邦国等衰城池大小之制寖以不明王畿不能备六师牙璋不能令邦国王人防伐惟侯伯之命王师伐救非有征之师凢兵师讨伐国无大小皆擅行之而征伐自诸侯出矣春秋始于鲁隠公以政在诸侯之世之始也托鲁以训诸侯训诸侯以尊天子而春秋之义明矣驯至宣公失政三家专鲁帅师征伐又自大夫出三军作舍大搜纳叛举鲁国聴命焉兵权既移公室益卑逮昭公势极而不之悟乃谋逐季氏叔孙氏之臣救之公徒释甲执氷而踞公莫能令孙于齐薨于干侯定公无正势之必至也己则不臣三纲沦替又下而陪臣执国命南遗叛阳虎专季斯囚三桓之子孙微矣若乃晋僣天子之制而作六军齐更井田之旧而作内政郑尚徒兵作丘赋楚为偏广赋车马慢其经界废乱典常夫家之法废而民数不可详民数不可详而车乗渐变古凢先王经世遗制日以废坏异时宋向戌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子罕则曰凢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考观春秋之变大抵相观以兵恃以为国有不能一日去者末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尚武虣贵权谋使斯民日寻干戈要利于上极而为战国七雄之争又为秦鞅阡陌之变所谓寝兵措刑寓兵于农之深意扫灭无遗诛始祸者责有在矣用首志春秋所书征伐世变之迹以为永鉴至于列国将卒车陈征戍守卫之详则比次传文详而述之示不没其实云周制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贾田】逺郊百里【官田赏田牛田牧田】郊为乡六乡百里通十为同为百里者十提封九万井九十万夫之地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园囿径路三万六千井为六万四千井六十四万夫之地除公田九分之一为五十万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为三十五万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赋车一乘【四丘为乗故曰丘乗】积六乡为千乗而余率七家赋一兵积六乡为七万五千人此六军之制也【周礼所谓甸即司马法所谓成也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则成十为终即周礼二县加之半终十为同即周礼四都凢六乡十同盖四十都也特异名耳】二百里曰州州为六遂遂如乡之法【郑氏云异其名示相变耳遂之军法如六乡】三百里曰野野为削【削亦家稍加邑之田大夫采地】四百里曰县【亦曰邦县】县为小都【小都之田卿采地】五百里曰疆疆为大都【大都之田公采地】都通为鄙【所谓都鄙】为寰内诸侯治之皆如遂之法【郑氏云六遂之地自逺郊以达于畿内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畿方千里为千里者十如乡之法为三百五十万四千夫赋车万乘卒七十五万人为六军者十此通畿之兵数也

  凢民所与【音预】者军旅田役而已任之以地之媺恶辨之以国野之逺近均之以嵗之上下小司徒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此任之以地也

  上地食七人中地食六人下地食五人任之者仅半而已盖以下养上则不足以上养下则有余故凢起徒役又无过家一人所谓施从其厚事举其中与食壮者之食任老者之事同意

  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此辨之以国野也

  七尺六尺征之以其才六十六十有五舎之以其齿国中近而役多故晚征而早舍野逺而役少故早征而晩舍欲使劳逸轻重均而已与近郊什一逺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无过十二同意

  均人凢均力政以嵗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中年则公旬用二日无年则公旬用一日凶札则无力役此均之以嵗也

  力政有征于乡有征于司徒征于司徒则公用之也故丰年公旬用三日则是嵗用二十七日中年公旬用二日则是嵗用十有八日无年公旬用一日则是嵗用九日而已以均力政在嵗成之后惟用于冬故也

  其作之也在乡则族师以鼓铎旗物帅而至大司徒以乡之大旗致之在遂则鄼长以旗鼓兵革帅而至遂人以遂之大旗致之

  乡百家为族遂百家为鄼百家然后致之以旗鼓则下于百家者非必旗鼓也司徒于六乡遂人于六遂以乡遂之大旗致之则族师鄼长之旗非大旗也乡有乡官致之遂有遂官致之至于邦国都鄙甸稍郊里之地县师又备旗鼓兵器致之则所统有其人所防有其地所治有其法此所以如臂使指无不率从也

  其不役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又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防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防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者三月不从政自诸侯徙家期不从政

  役之义故民忌其劳舍之仁故民悦其徳是以民有余力颂声并作

  随处搜狩自成什伍【案礼惟为社事单出田里惟与追胥竭作此见搜狩比屋作民】大司马逓而征之【案大司马教兵号名有县鄙家乡官野之异旂物有诸侯军吏都乡遂郊野之别此见逓征】十年而役一遍终身无过一再公上给事更劳均佚不欲穷民之力逓征之法非徧摘也【郑氏云凢用役者不必一时皆徧以人数调之使劳佚逓焉】盖乡遂以次全军充调不离部曲案传记如周有南国之师晋有九州之戎皆全军更役

  在军之士无非乡族相望守助犹之田里

  什伍之法于州乡则联其民于师田则联其徒于宿卫则联其官

  家有羡卒于师长闾里之故不失守备

  古者国有游倅田有余夫军有羡卒皆以副其正也六乡以三剂致民凢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则一人为正卒余可任者皆羡卒也六遂以下剂致民上地可任家三人中地可任二家五人而皆以下地二人任之则一人为正卒一人为羡卒其余不预所以优野人也惟田与追胥竭作乡遂皆然以田猎禽兽人所同欲追伺盗贼人所同恶故也羡卒亦谓之余子余子自私言之羡卒自公言之故也诗曰其军三单先儒谓公刘始迁于豳无羡卒是也

  凢官有常名有异名内而为比长闾师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此常名也及任以师田之事则为军将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公司马此异名也外而为公侯伯子男此常名也及寓以连属之法则为属长连帅卒正州伯此异名也

  属则系其人连则结其众以其民之众足以御卒然之变故谓之卒以其地之广有达于重川之逺故谓之州属有长则足以长五国而已未足以率十国之众故连有帅帅足以率十国而已未足以正三十国之众故卒有正正足以正三十国而已未足以长二百一十国故州有伯则为人长者才也帅人者智也正人者义也长人者仁也

  八命作牧【谓侯伯有功徳者加命得征伐当州之内即上二百一十国之州伯也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徳者加命为二伯则得专征一方五侯九伯者也分天下而治谓之方即周召二伯分陜是巳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皆得专征惟伯得专讨诗序衞不能脩方伯连帅之职公羊传曰下无贤方伯自内言之则屈于二伯故称牧周官大宗伯八命作牧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是也自外言之则伸于诸侯故称伯王制谓方伯之国是也

  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孔颖达曰赐弓矢谓八命作牧者若不作牧则不得赐弓矢若七命以下不得弓矢赐者尚书大传云以兵属于得专征伐者赐鈇钺谓上公九命得赐鈇钺然后邻国臣弑君子弑父者得专讨之晋文公虽受弓矢不受鈇钺崔氏云以不得鈇钺故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诸侯皆共四方之事畿兵不轻出也

  案诗文王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九牧之地】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幽王大车渐渐之石为东劳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叹更以周礼司马法参考王有四方之事则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小宰掌其戒具虎贲氏奉书以牙璋发之【诗常武王命卿士大师皇父整我六师冢宰也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小宰戒司马出征也程伯为司马见史记】则畿兵不遽出也在易未济之象髙宗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则虽天子亲征亦用诸侯之师【诗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则知所在皆成六师】宣王复古北伐其制如此以知畿兵不用其力常完

  凢王畿千里车万乘六军逓用千乗七万五千五百人寰内诸侯各从其国之制诸侯之国百里车千乘三军用五百乘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人【传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以司马之法计之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方百里者为方一里者万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乗方一里者万其赋千乗则四境所出也五百乗则三乡所出也鲁三郊三遂有六军之数而止三军亦逓用也】次国七十里七百乗二军用三百三十乗二万五千人小国五十里车五百乗一军用一百六十五乗万二千五百人凢三卒而车四乗三旅而车二十乗三师而车百乗三军而车五百乘六军千乗此车人参两以相联纠之法

  率天子用十之一次国大国十之五小国三之一皆足成军之数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徳元侯作师卿帅之以奉天子【方伯州牧卒正连帅谓之元侯天子之三公为方伯其余牧正帅则诸侯有徳者为之】诸侯率教卫以赞元侯自伯子男帅赋以从诸侯【寰内外所以不同者寰内有逓征入卫之劳且各从其国制而寰外止共四方之事劳佚适等也】

  平王东迁西周之地尽入于秦东周之地亦复脧削王畿车乗卒伍不能充数又以王人戍申戍甫杨之水刺之畿兵自是轻出矣春秋初伐郑之役虽有陈蔡卫人从王然合王室之众仅有三军则六师之众不能备又非牙璋发军之旧矣【传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周公黑肩将左军】

  威权不自王室而出于霸主又其甚出于大夫而王政不足以令矣【僖五年防首止八年盟洮则霸主专之昭二十三年晋大夫帅帅围郊三十二年晋合大夫城成周则大夫专之】

  王人防伐惟侯伯之命【春秋王臣与诸侯会侵伐四成十六年防尹子伐郑十七年夏防尹子单子伐郑冬又防单子伐郑定四年防刘子于召陵侵楚】子突救卫非有征之师【庄六年王人子突救卫王室之弱甚矣】又其甚而戎伐凢伯于楚丘【隠七年】王师败绩于茅戎【成元年】而夷狄之患炽矣凢此始终成败之故可考而知也

  春秋侯国兵制见于经者内鲁为详外诸侯之见于传者详畧不齐然变更王制大畧可睹矣

  内鲁

  军制始末

  鲁自禽父封于曲阜及僖公能复周公之宇史克作颂其诗曰公车千乗说者以为大国之赋也又曰公徒三万説者以为大国之军也故知三军鲁之旧其曰三万举成数也【实三万七千五百人】宣公奢泰初税畆什二而税既益民税及成公谋伐齐【元年】作丘甲丘各一甲又益民赋率一甸而加步卒二十四人甲士一人三甸而加一乗兵车之赋非复司马法之旧数矣

  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疋牛三头四丘为甸甸方八里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乗戎马四疋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又成方十里出长毂一乗古者或以甸为乗或以乗为甸以甸为乗稍人掌丘乗之政令礼记惟社丘乘粢盛是也以乘为甸春秋卫良夫乗甸两牡是也盖乗者甸之赋甸者乗之地甸方八里据地言之成方十里兼沟涂言之其实一也今作丘甲者即丘出甲一人是一甸之中共百人为兵也谷梁以为甲非人人之所能为杜预以为丘出甸赋加四倍误矣

  明年战于鞍四卿并出【前此春秋未有累书帅师者】襄公十一年三桓改作三军三分鲁而各征其一季氏使其乗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其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至是中军削矣昭公五年遂舍中军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季氏专将一军而孟仲各专一军之半公无军焉八年搜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根牟鲁东界商宋也鲁西南境卫北隣也】革车千乘故邾人告吴曰鲁赋八百乗邾六百乗【邾不再见】盖竭作也

  谷梁传曰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车轨尘马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过防弗逐不从奔之道也面伤不献不成禽不献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其余与士众以习射于射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则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则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贵仁义而贱勇力也

  考之春秋书搜五皆在昭定之世自搜红之后继大搜于比蒲【十一年】于昌间【二十二年】又于比蒲者再【定十三年十四年】独异于他公者用见二公在位君不得有其国而夺于大夫大夫不得专其政而制于陪臣各恃兵威以为强假大搜之名隂择其材力可任者以植私党使国人莫敢睥睨终于不可制盖伤公室削弱疾臣下恣横也迄哀公十二年用田赋又以夫田而赋军旅之征悉变丘乗之制民无余力矣【丘赋之法因其田财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通出马一疋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古者田以出粟为主而足食赋以出军为主而足兵今开田而赋军旅之征非矣】

  三代而上兵权散王有扈之师六事咸在牧野之战三卿同出书称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而常武诗亦曰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且太保相也非南宫毛之使不能专令兵师齐侯将也非太保之命不敢擅兴禁旅夫以二兵百士而二三大臣叅互职掌至于皇父整师尹氏播令程父出征则兵无专将将无重权大略可考是以兵满天下居然若无迨及叔季诸侯更霸大夫藏甲春秋书三军作舍大搜帅师皆讥专兵也

  晋

  军制防革

  幽王遭犬戎之难王室东迁文侯股肱周室夹辅平王锡之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是专侯伯之事春秋曲沃武公并晋僖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庄十六年】周礼小国一军岂以初并宗国故以小国之礼命之虽出于王亦以见其非正矣然自武公并晋自是国益大传曰武献以下兼国多矣献公好攻战而国人多丧葛生之诗所为作也

  献公以庄十八年立僖九年卒案左传庄二十八年传称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闵元年传曰晋侯作二军以灭耿灭霍灭魏二年传云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僖二年晋师灭下阳五年传曰八月晋侯围上阳冬灭虢又执虞公八年传称晋里克败狄于采桑见于传者如此是其好攻战也

  至闵元年献公之十六年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惠公韩之败作州兵

  僖十五年惠公获晋吕甥言于众曰征缮以辅孺子甲兵益多庶有益乎众説晋于是乎作州兵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率一家起五人则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古制也孔颖达曰周礼乡大夫以嵗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州长则否今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

  文公搜于被庐作三军【僖公二十七年】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二军则上军为尊三军则中军为尊城濮之战赋车七百乗【五万二千五百人】按楚蔿啓彊曰晋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而平公治兵邾南甲车四千乗则晋通国率亦五千乗用七百乘犹齐之法及楚师败绩衡雍之盟献楚俘于王王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防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虽非先晋之旧尚文侯故实故曰用平礼其后作三行以御狄【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成国不过三军今复増置三行以辟天子六军之名而实则为六军【案吴子晋文公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意即三行】清原之搜遂作五军【三十一年】盖文公虽増置三行自知其僣故罢之更为上下新军襄公搜于夷【文六年】舍二军以复三军之制景公邲之战【宣十二年】三军増置大夫各二人则犹三行也至鞌之战【成二年】郤克请益车八百乗始作六军赏鞌之功【上中下各増新军成三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僣更王度若此厉公鄢陵之战罢新上军【十六年】悼公初尚四军【襄公八年楚伐郑子辰曰晋四军无阙】其后新军无帅公使其什吏帅其卒乗官属以从于下军明年遂舍之【襄十四年】传曰礼也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盖自文公僣王度至悼公方革焉考传所书防革得失之实着矣

  军政盛衰

  文公图霸其战莫大于城濮按传不过七百乗当时能服彊楚霸诸侯其后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乗纳捷菑于邾【文十四年】盖非止晋国之兵亦取之诸侯尔鞌之战郤克再三请益兵遂以八百乘【成二年】传称麻隧之役【十三年】晋帅乗和师必有大功鄢陵之战【十六年】搜乗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师有纪律悼公即位【十八年】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乗亲以聴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羣驺知礼凢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徳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凢晋制每军二百二十乗二正卿为之一大夫十师下有帅旅平公即位【襄十五年】明年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防于湨梁自是政在大夫大原之役中行穆子去车为步卒以败无终及羣狄乃毁车以为行五乗为三伍为五陈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而车战寖废矣

  昭元年传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羣狄于大原崇卒也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乗为三伍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斩以徇为五陈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翟人笑之未陈而薄之大败之杜云更增十人以当一车之用又云车每困于阨道今去车故为必克详其文意不然魏舒盖谓每车乘者三人步者七十二人彼但以十人健卒当我一车则必为所克矣若困我于阨又为所克故请毁之以为徒兵而使五乗之人合为三伍其车下之卒各为一陈五陈相离而虚其中孔颖达曰五陈者即两伍专参偏是也相离者布置使相逺也服防引司马法云五十乗为两百二十乗为伍八十一乗为专二十九乗为参二十五乗为偏彼皆准车数多少以为别名此传去车用卒而有此名不以车数为别也杜云皆临时处置之名其意不同服説则名与人数不可得知也周礼则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两无专参偏之名

  自是霸业既衰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乗无人卒列无长【昭二年】比其季也昭公即位【十年】诸侯皆有贰心晋既无策遂扫境内之众以治兵于邾南欲以服吴甲车四千乗【十三年】平丘之防叔向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乗在其何敌之有耀兵矜众虽以震动诸侯庶几一时之彊然文悼之法亡六卿专晋之形成矣

  兵官

  晋以司马司空为大夫军行则置司马主甲兵司空主营垒军行三军将佐偕出则有御戎戎右杜预曰御戎仆也右戎车之右校正掌训诸御司士掌训勇力之士军尉候奄乘马御皆悼公复霸初置【成十八年】

  成二年舆帅主兵车军行有此大夫从者亚旅则掌散兵军事又有七舆大夫

  襄二十五年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帅旅皆军内之官

  齐

  作内政

  齐自太公赐履为侯伯之国至桓公相管仲仲説以先王比缀以度【比其众寡连其夫家度法也】竱本肇末【竱等也肇正也】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为民纪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唯士工商农不在焉计四万二千家】工商之乡六【工商各三也二者不从戎役】士乡十五【韦昭谓此士军士也十五乡合三万人数为三军农野鄙而不昵不在都邑之是则下所云五处是也】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作内政而寄军令焉【管子曰君若正卒伍脩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脩甲兵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偹则难以速得志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隠令可以寄政】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居则为轨出则为伍所谓寄政】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小戎兵车也诗云小戎俴收】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师帅之公将其一军而使国子帅五乡焉髙子帅五乡焉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髙子之鼓春以搜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徒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书战目相视足以相识凢三军教士三万人车八百乗【周制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今齐车一乘五十人万人为军以齐法参周制车増三百乗徒损三万人吴子云齐桓募士五万人未详】盖如乡之法五鄙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制野鄙之政此以下与郊内之政巽】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长也】各使聴一属焉是故正之政聴属【正五正聴大夫之治】牧政聴县【牧五属大夫聴县帅之治】下政聴乡【下政县帅聴乡帅之治】自邑积至于五属为四十五万家率九家一兵得甲十万九十家一车得车五千乗可为三军者四【长勺之战桓公自谓有带甲十万车五千乘盖斥地甚大非齐旧制】盖如遂之法以通国之数而逓征之率车用六之一士用十之三大略仿周变从径便【当时地广参用王畿之制】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君亲问焉严蔽明蔽贤下比之罚其贤者则乡长进之官长书之公訾相之谓之三选国子髙子退而脩乡乡退而脩连连退而脩里里退而脩轨轨退而脩伍伍退而脩家五属大夫复事择其寡功者而擿之亦严蔽明蔽贤下比之罚五属大夫于是退而脩属属退而脩县县退而脩乡乡退而脩卒卒退而脩邑邑退而脩家政既成以守则固以征则彊然齐自是无太公之法矣虽以此霸亦以此失闵二年公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乗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其车甲之赋与常时异盖出戍之兵随事调役古者一车甲士三人三百乘止用九百人齐法九家一兵得甲十万九千家一车得车五千乗以齐法言之则三百乗当以甲士六千人今止以三千人既违古制又非齐法杜注以为车甲之赋异于常故传别见之

  简公艾陵之役革车八百乘获于吴人传云国书将中军髙无防将上军宗楼将下军虽与桓公自帅中军之制异然三军尚旧制云【哀十一年】

  勇爵陈法

  三代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仪礼吉凶宾嘉达于天下而军礼独藏于大司马不欲观兵如此庄公以勇爵名官【襄二十一年】觌武甚矣其后伐卫之役【二十三年】废旧臣任武力传谓先驱谷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申驱成秩御莒恒申鲜虞之傅挚为右曹开御戎晏父戎为右贰广上之登御邢公卢蒲癸为右啓牢成御襄罢师狼蘧防为右胠商子车御侯朝桓跳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为右烛庸之越驷乘自卫将遂伐晋【先驱谓前锋军也申驱次前军也御戎为右则公御右也贰广公副车也左翼曰启右翼曰胠大殿后车驷乗则四人共乘殿车也】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徳而有功忧必及君又明年而有崔杼之祸武不可觌兵不可黩有国家者所宜深戒也

  鋭师

  成二年传鋭司徒杜预注主鋭兵者定十三年传齐师伐晋鋭师伐河内鋭师亦鋭兵与鋭司徒所掌同则齐军制当别有此兵言其精鋭以别之

  春秋分记卷三十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二

  征伐书弟二

  宋卫蔡陈军制不详见

  宋

  宋襄公之战【僖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服门官殱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其曰我寡则宋之军卒不能敌楚矣华元之败【宣二年】防甲车四百六十乘全军亦三军之制至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哀二十六年】全军更役尚周制云若其军帅则以司马主甲兵司徒主徒役司城主营垒司马亦曰司武襄六年华弱为司马平公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谓其主兵也 襄九年宋灾司徒华臣具正徒文十六年夫人谓司城去公六卿皆官而夫人独使司城去昭公盖司城与司马实相关则兵亦兼之矣

  凢调兵必请节而后发

  哀十四年司马请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杜预注瑞符以发兵当时兵虽掌于司马必请瑞而后敢发于此知周之制度兵虽散在乡遂于卿大夫之家固各有主掌非得符节则不敢发

  陈有鹳鹅之名

  昭二十一年与华氏战于赭丘郑翩【华氏党】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杜预注鹳鹅皆陈名

  卫

  卫懿公之灭遗民七百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齐立戴公于曹以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焉合卫人以成军而文公之立车止三十乘季年始三百乘【诗称騋牝三千法三百乘用马一千三百疋云三千者兼牝也】盖二军也【闵二年】至出公为支离之卒【哀二十五年杜预注陈名】

  郑

  郑次国制当二军旧説就左右拒分为中军考之春秋初则郑已备三军北制之师【隠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遂败燕师于北制至繻葛之战【桓五年】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髙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亦三军之制也【髙克清人之诗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传在闵二年】三军之外又多尚徒兵而车战寖弛矣桓五年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原繁髙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命二拒曰旝动而鼔旝乃中军之旗鼓是二拒之鼓国语有髙子之鼓则此中军亦有鼓郑乃令中军动旝而不动鼓何也盖车进则鼓动今郑欲先命左右拒以击陈蔡卫则中军尚未动此所以动旝而不动鼓特以旝爲号令也

  古者车制每车有三人若主将车则主将居中御戎与右在两傍非主将车则御居中两傍却有左右故在主将之左者谓之御戎居车之中者谓之御御之制主于马之六辔右之职却执矛哀二年晋大子曰吾救主于车退敌于下我右之上也邮良曰我两靷将絶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于此亦见御与右之职同

  鱼丽之陈縁郑既分左右二拒以当三国则中军人少不能敌王故先偏后伍分开人数使行陈广阔足以尽敌三军也

  郑出军必授兵于庙尚有古制然授于武公之庙礼也于大宫非礼也其后大夫归自授甲则家有藏甲矣隠十一年郑伯将伐许授兵于大宫古者藏兵于庙大夫家不藏甲凢用兵必取之庙而后授之兵者国重事出必告庙归必饮至以见不敢轻自专举之意如书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亦此意鲁庄公治兵楚武王授师孑之类由春秋初遗制尚存然大宫厉王之庙非郑所当祖也其后凢欲侵伐遂自出师襄十年子西闻盗乃归授甲则制度败坏大夫家自藏甲矣

  简公时公孙舍之公孙侨帅车七百乗伐陈始竭作【子产脩庐井之法而兵止一用】其后遂作丘赋矣【制用丘甲】

  昭四年郑子产作丘赋杜预曰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别赋其田如鲁之田赋非也经书用田赋则与作丘甲异文此传言作丘赋其文与作丘甲类不取于丘甲而取诸田赋疑或非也古者以兵车为赋故言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又云悉索敝赋以来防时事子谓仲由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则子产之作丘赋意以十六井之民赋车一乘矣所以然者郑国褊小介于晋楚故其赋视他国倍蓰焉

  燕【军制阙】

  秦

  秦自非子为孝王养马汧渭之间封为附庸至秦仲有车马侍御之好车粼之诗秦变风始作秦仲之孙襄公当平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平王东迁王城以岐丰之地赐之列为诸侯地与戎相错襄公修其车马备其兵甲武事备矣驷驖小戎之诗序田狩车马莫详焉前汉地理志曰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及安定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脩习战备髙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皆言车马田狩之事盖其故俗至穆公霸西戎始作三军伐晋之师【僖三十三年殽之役三帅而车三百乘】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既不请命直过王畿凌逼甚矣传言其轻而无礼着无礼于王室也又置陷阵【吴子秦置陷阵三万】康公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无衣刺之曰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秦本周地故犹思周盛时而称先王以见秦人用之异乎周制而民不堪命矣至定五年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救楚兵力益以强盛

  楚

  楚自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啓山林武王始为军政作荆尸以伐随授师孑以立陈法

  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按宣十二年随武子论楚之兵曰荆尸而举杜预曰荆楚也尸陈也楚武王始更为此陈法遂以为名

  孑鎗属亦楚陈所利大抵陈中有利于长兵者有利于短兵者弓矢利逺即长兵孑是短兵盖楚参用孑为陈

  成王地方千里城濮之役【僖二十八年】子玉请战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大抵皆非正军制亦非古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盖兵属子玉者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当是西广东宫之兵传曰楚右师左师溃楚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杜曰三军惟中军完则不败者止若敖之六卒楚军有两广即其亲军【制详见下方】今曰西广止分其一而已杜注东宫曰太子有宫甲分取以给之按文元年商臣以宫甲围成王是东宫兵也

  若敖楚武王之祖父葬若敖者子玉之祖也杜预曰六卒子玉宗人之兵六百人言不悉师以益之周礼司马凢制军百人为卒知六卒六百人也于时子玉既为令尹而乃请战盖欲增兵耳若敖之六卒乃子玉家兵观宣公四年楚子与若敖氏战于臯浒敢于敌君战则兵强可知

  穆王接晋文襄霸之后楚益强大时则严环卫之属文元年传潘崇掌环列之尹杜注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又宣十二年传以至于昬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内官当同环列之尹都君子王马之属】所以亲卫于王出入同之

  厥貉之防陈郑及宋受役于司马以田孟诸时则有右盂左盂两甄之制

  文十年防于厥貉宋道楚子以田孟诸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杜注盂田猎陈名将猎张两甄故置二左司马盖期思公复遂一人为右司马当中央则左司马二人张两甄矣两甄犹言两翼

  庄王霸强克庸以来【文十六年】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逮邲之战【宣十二年】军制备矣盖兆于武王备于庄王传莫详焉三军以为正军

  传曰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此三军盖正军也时孙叔敖为令尹秉政不在三军之数如南辕反斾军进退皆由之故知令尹为兼统三军矣

  二广以爲亲军

  传载栾武子言楚军制曰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昬内官序当其夜郑氏曰广车横陈之车杜预注二广君之亲兵按传楚子分左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説左则受之日入而説许偃御右广飬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王乘左广以逐赵旃杜预注楚王更迭载之故各有御右传又曰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尸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盖左右二广为王亲军右广初驾以及日中左广受之以及日入尝在王侧内官序当其夜若今之当更循环亲卫敌安得掩袭亲军之制详矣僖二十八年西广从子玉时子玉专军政故分西广以属之今邲之战则二广皆以俟王迭载其曰楚之乘广先左杜预虽云以乘左得胜然实则楚人尚左故亲军分为二广而王则乘左

  游阙以爲游兵

  传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游阙盖游兵往来游补阙者观兵陈何处为薄则从而补之所谓竒军以防败失【由正军中逐旋分出不系步伍之数】

  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传曰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又曰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十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乘之偏今一广十五乘即古大偏之法而曰卒偏之两者孔颖达谓两广之别各有一卒之兵百人也一卒之外复有十五乘之偏并二十五人之两既言一卒又云卒偏之两言卒之者成辞婉句耳盖防正军有败则以偏车易之正卒有阙则以偏卒补之

  于陈则分左右二拒

  传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亦犹郑二拒盖楚子在中军与晋中军相对临战分此二拒右拒当晋下军左拒当晋上军故杜预谓为陈名

  调卒之法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卒乘辑睦不奸于事行军之典则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军行右辕左追蓐凢兵车有甲士有步卒甲士在车不供碎役分歩卒为前左右三处兵车一辕服马夹之而言挟辕者步卒被分左右者军行时又分之在两厢挟辕以为战备传曰令尹南辕又曰改乘辕楚陈以辕为主以辕表车正是挟车严兵以备不虞其应在左者使之追步草蓐令离道求草不近兵车蓐谓卧止之草以为宿备豫定左右之别在道分使之故云军行至于对陈则在车左右

  前茅虑无尔雅曰茅明也在前者明为思虑所无之事恐卒有非常则预告军众使知而为备如今军行令人逺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蹹行人持以绛及白为幡与军人为私号曲礼曰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与此见贼举幡相似茅明释言文舍人曰茅昧之明也杜预注或曰时楚以茅为旌义未详

  中权是中军大将军进退之权三军之心在此权者谓谋之髙下轻重皆当

  后劲以精兵为殿凢前曰啓后曰殿前后皆当用精兵后世劲兵多在前或被击败则后无应劲兵在后此最良法

  百官象物而动物犹类也谓旌旗画物类也百官尊卑不同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动军之政教不待号令而自备周礼大司马中秋教治兵辨旗物之用王载太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郑云军吏诸军帅也师都遂大夫也乡遂乡大夫也或载旃或载物众属军吏无所将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野谓公邑大夫载旐以其将羡卒也百官卿大夫载旟者以其属卫王也凢旗有军众者画异物无者帛而已尊卑所建各有物类案春官司常云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而所建不同者大司马则中秋教治兵之法司常则中冬教大阅之法郑云凢颁旗物以出军之旗则如秋以尊卑之常建则如冬大阅备军礼旌旗不如出军时空辟实也是谓时不同故所建异此云象物而动谓军行时当指治兵之法

  行军之翼日则辎重至

  乙夘王乘左广以逐赵旃及昬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丙辰楚重至于邲杜注辎重也楚辎车甞后正军一日盖楚军有法辎重若与正军过逺则有邀击之患过近则重兵才乱正军亦溃后世用兵先击辎重取胜者多盖以非太近则太逺以是知楚辎重逺大兵一日为得宜也

  凢此皆军政之善者也若共王之世公子婴齐为简之师组甲被练皆创名之

  襄三年传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干简谓选择也杜预注组甲被练皆战备也组甲漆甲成文被练练袍贾逵云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孔颖达曰甲贵牢固练若不固宜皆用组何当造不牢之甲而令步卒服之岂欲其被伤故使甲不牢也若练以缀甲何以谓之被又组是绦绳不可为衣服安得以为甲里杜言组甲漆甲成组文今时漆甲有为文者被练文不言甲必非甲名被是被覆衣着之名故以为练袍被于身上虽并无明证而杜説近之吕祖谦曰组甲被练择兵之精者被练若今软纒之类

  康王以蔿掩为司马始井沃衍牧隰臯赋车籍马而有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襄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掩书土田牧隰臯井衍沃量入脩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既成以授子木

  灵王斥地益大陈蔡不羮邑赋千乘于是有五帅【左氏传吴人败诸豫章获其五帅】平王简上国东国之兵都外军师精练有法

  昭十四年楚平王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亦如之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按下云简东国之兵亦如之知此是简西国之兵也西国东国皆是楚人在国之东西者孔颖达曰西为上则东为下下言东则此是西互见也

  至若戍丁则若申息之子弟

  僖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子玉城濮之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杜曰申息二邑子弟皆从子玉而死

  士兵则若都君子校人则若王马之属

  昭二十七年传左司马戍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杜注在都邑之士有复除者贾逵云平常免其徭役事急乃使之耳君子既为士则不调发唯吴楚多有此事急则从如越有君子六千人是也王马之属王养马官属校人之类凢此皆以急调役非常法

  其爲舟师以待吴寇而卒莫能以得志故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

  楚用舟师自康王始考之经传吴自成七年始入州来暨共王卒继侵楚【襄十三年】明年败楚于臯舟之隘是吴利在舟师【十四年】楚惧无以敌吴后十年康王始为舟师以略吴疆而吴乃灭巢【昭二十四年】昭王时救潜之役【二十七年】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竟无成功其后囊瓦伐吴【定二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豫章而潜师于巢遂败楚师入郢之后吴太子终累又败楚舟师其帅潘子臣小惟子皆为吴获【六年】盖楚虽以备吴置舟师而实莫能胜亦地形用便有不同耳

  吴

  吴国介江湖而通淮利于舟檝其为兵舟楫之兵也自申公巫臣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教之乘车教之战陈而吴人始知有车骑之战终不习也

  成七年巫臣使于吴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杜云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盖留九乘车及一两二十五人令吴习之孔颖达曰以两之一谓将二十五人也又言卒谓更将百人也言之者婉句耳凢将一百二十五人适吴也舍偏谓舍一偏之车九乘也两之一焉又舍二十五人也凢舍九乘车二十五人与吴矣发首言两之一者为舍此两之一故先言之又言卒者见巫臣所将非惟有一两也司马法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传言偏不言大当是留九乘车矣

  其伐楚则泝淮而上舍舟淮汭而后进防于黄池亦通江于淮自淮而上故曰余防江泝淮阙沟深水出于商鲁之间以彻于兄弟之国凢吴之兵便利于舟故楚为舟师以伐吴则无功而还【襄二十四年】为舟师以畧吴疆而吴反得志【昭二十四年】至豫章之役【定二年】吴人见舟而潜师以败楚则楚舟师固不能以敌吴异时长岸之战【昭十七年】楚既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环堑守之卒为吴公子光所取盖舟师利于江湖楚是以莫能胜也若其军数王僚伐楚空国而二将夫差伐齐有上中下左右军【哀公十一年】盖可见者四军夫差益彊带甲之士十有三万黄池之防三军皆万人【按国语三将军三万人吴越春秋三万六千人有中校左右军】

  春秋分记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一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三

  职官书第一

  昔在黄帝以云纪故爲云师而云名【黄帝轩辕氏姬姓之祖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缙云氏其一官也】炎帝氏以火纪故爲火师而火名【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共工氏以水纪故爲水师而水名【共工在神农前太皥后受水瑞以水名官】太皥氏以龙纪故爲龙师而龙名【太皥伏牺氏风姓之祖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少皥挚之立也鳯鸟适至故纪于鸟爲鸟师而鸟名鳯鸟氏厯正也【鳯鸟知天时故以名厯正之官】鸟氏司分者也【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伯赵氏司至者也【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月令仲夏之月鵙始鸣】青鸟氏司啓者也【鸧鷃也以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氏司闭者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厯正之属官】祝鸠氏司徒也【鹪鸠也鹪鸠孝故为司徒主教民】瞗鸠氏司马也【王瞗也鸷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鸤鸠氏司空也【鴶鵴也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爽鸠氏司寇也【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鹘鸠氏司事也【鹘雕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五鸠鸠民者也【鸠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鸠为名】五雉爲五工正【雉有五种西方曰鷷雉东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翚雉】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夷平也】九扈爲九农正【扈有九种也春扈鳻□夏扈窃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扈民无滛者也【止使民不滛放】自颛顼以来不能纪逺乃纪于近爲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颛顼氏代少皥以民事命官以上皆郯子所言见左氏昭十七年传故备着于首】尧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舜命禹作司空弃后稷卨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伯益作虞伯夷秩宗典礼夔典乐龙纳言周官亦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名虽异于纪逺而命官分职犹仿诸古夏殷官倍亦克用乂其详亡闻周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爲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师太傅太保是爲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又立三少爲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爲孤卿与六卿爲九焉诸侯大国三卿次国二卿小国一卿皆命于天子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周衰侯度不谨官失常守而百职乱迄于春秋周公所作之法度乱其常矣所建之官制废其守矣孔子陈后王之法曰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凢经书王朝之官曰公曰宰于卿大夫士皆以命数为差尚周公旧典礼经也虽传广记备言而六卿之属官名见者尚鲜盖礼乐征伐不自上出则其官安得而具若邦国之制则无非僭越者矣诸侯擅其命不复请于天子卿职多其人不复考于古制宋虽先代之后得自命官修其礼物固异他国然安可复备天子之制乎太宰列于六卿之外政卿有右师左师之名较之殷典亦复不合鲁世三卿仲叔季氏实秉政权而臧孙东门子叔三氏无非卿职齐立三宰而司寇之置亦逾常法岂周制哉晋并建二孤而实则公以三军将佐为六卿及增为五军而卿之数十又为新军而卿之数十有二置散卿而无军行以卿官而为大夫僭礼败度尤不可训陈卿有三而郑卿亦六效尤大国谁执其咎秦之不更庶长楚之令尹莫敖义莫得闻国异政家殊俗甚矣其衰也是以春秋士以名氏见大夫以字见以官称者各有所见也在其国则称为卿于王朝当曰大夫皆以周公之法绳之左传纪事于列国官制大畧可覩盖春秋用王法以绳衰世之失其法简而严传因纪事以明建置之实其名详而备因其详以不没其实则圣人所为修春秋之意容可类见使诸侯一遵王制之旧则有周官之六典在惟其变古乱常多负成周之法度此春秋官制所以识也夫周室存而别志春秋职官亦足以见当时之失矣故用首着经传王朝之官以其爲春秋而作则当取诸此由周而下曰鲁晋齐宋卫蔡陈郑曹燕秦楚吴则各自着録因其防革以知其得失周官盛典不辨自明矣夫子之得官名于郯子也甞有天子失官之叹其以先王官制乱于春秋故欤传者不达乃曰官不脩其职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反本寻原失固有在岂但不脩其职云乎哉若邾莒滕薛等国渐以朘削凢经所録无非称人故畧而不书

  公【经书州公 祭公宰周公两】

  天子之公不过九命故八命九命称公曾为三公而有土为畿内诸侯亦曰公皆以地配公言之盖古所谓三公也周官曰三公论道经邦官不必备惟其人

  大宰兼公

  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谷梁传曰天子之宰通乎四海古者三公无其人则以六卿之有道者上兼师保之任冢宰或阙亦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职盖以三公与王坐而论道冢宰揆百官均四海俱为重任禹自司空进宅百揆又曰作朕股肱耳目是以宰臣上兼师保之任也周公为师又曰位冢宰正百工是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职也宰周公以冢宰而兼三公矣【传称宰孔经言宰周公是知为冢宰兼三公】

  卿【祭伯 凢伯 毛伯召伯 渠伯 单伯】

  天子之卿不过七命故六命七命称伯伯即卿也天官大宰卿一人为上大夫公羊于祭伯凢伯传曰天子之大夫亦以为上大夫矣至渠伯纠传则曰其称宰渠伯纠何下大夫也据下大夫称字如刘夏是己此称伯何得云下大夫乎

  宰【宰周公 宰渠伯纠宰咺】

  周官治官之属大【音太下同】宰卿一人则春秋六命七命称伯者也小宰中大夫二人则五命称子者也宰夫下大夫四人则四命称字者也上士八人则三命名氏通者也中士十有六人则再命名之者也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则一命称人者也考之经称宰有三如宰周公是以冢宰兼公也宰渠伯纠大宰之卿也宰咺虽称名然以官録亦为卿宰书名春秋贬之

  司徒

  襄二十一年传栾盈过周王使司徒禁掠栾氏者按周官司寇掌诘奸慝刑暴乱而此命司徒者以司徒掌防万民之卒伍以起徒役以比追胥故追盗是其所掌获得罪人乃使司寇刑之【卫武公以诸侯入为司徒】

  中大夫【苏子 尹子单子 刘子】

  天子之大夫不过五命称子中大夫也

  下大夫【南季 家父 荣叔 祭叔子突 叔服 仍叔之子】

  四命字之下大夫也

  上士【刘夏 石尚 王子瑕王子虎】

  天子之士不过三命三命名氏通上士也

  中士

  再命中士则称名谓独以名举耳公羊传宰咺曰宰者何官也宰士也孔颖达曰周礼宰夫小宰皆是大夫未知宰咺是何宰也宰夫职曰凢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郑云吊事吊诸侯诸臣币所用赙也既掌吊事或即充使此盖宰夫也按春秋再命称名不以官録春秋书曰宰何得直以为中士哉

  下士【宰旅】

  一命称人凢书王人皆下士之职又襄二十六年传韩宣子聘于周曰晋士起将归时事于宰旅杜预注宰旅冢宰之下士按周礼大宰之属有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是知宰旅为冢宰之下士也以其官卑故下士独得旅称

  诸侯入爲卿士

  春秋初去三代未逺先王遗制犹有存者若郑武公父子列为周司徒善于其职此外诸侯入为卿士也郑在西周盖县内诸侯及王东迁惟郑是依故武庄为平王卿士【隠三年】为王左卿士【九年】则犹其世职之旧其后废置不常如以虢公忌父为卿士而郑以王贰于虢故疑邦国自是不复入仕于王朝矣

  天官之属

  膳夫

  庄十九年传王收膳夫之秩故石速作乱因苏氏按周官天官之属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石速为膳夫其任此矣

  地官之属

  师

  庄十九年传子頽有宠蔿国为之师周礼地官之属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徳教国子郑氏注师氏教国子而世子亦齿焉子頽庄王子以蔿国为之师盖师氏职云

  山人

  昭四年传申丰言藏氷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人藏之杜预注山人虞官按周礼司徒之属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山人犹山虞也

  县人

  同上传杜预注县人遂属按周礼司徒之属有遂人掌邦之野五遂为县故杜谓为遂属又县正亦属司徒各掌其县之政令徴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县人盖县正之官

  山人县人舆人人四官虽申丰以荅鲁季武子之问然皆序古制非指鲁也故列之周舆人人见下方

  春官之属

  大史

  文十五年传史佚有言服防曰周成王大史又哀六年楚子问诸周大史按周礼大史下大夫二人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甞考春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而无左右史之名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孔颖达正义云大史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大史为左史也内史掌策命所掌在君之右故为右史酒诰云矧大史友内史友郑注大史内史掌记言行斯大史当为左史而内史当为右史之证

  内史

  僖二十八年王命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按周礼内史中大夫一人掌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凢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盖大宰既以爵禄诏王内史又居中贰之策谓以简策书王命其文若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晋侯三辞从命受策以出尚周制之旧斯皆言语之事即右史也

  卜正

  隠十一年传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按周礼春官大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师卜人人筮人大卜为之长正训长也故曰卜正

  夏官之属

  御士

  僖二十四年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杜预注周礼王之御士十二人按周礼无御士之官唯夏官大仆之属有御仆下士十有二人掌王之燕令郑云燕居时之令以亲近王故欲为王御寇

  舆人人

  昭四年传申丰言藏氷舆人纳之人藏之杜预注皆贱官按周礼夏官之属有仆即舆人之类

  候

  襄二十一年传栾盈过周王使候出诸轘辕杜预注候送迎賔客之官也按周礼夏官之属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候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郑氏注周礼候人即引春秋出诸轘辕事曰是其送之

  秋官之属

  尉氏

  襄二十一年传栾盈过周辞曰臣戮余也请归死于尉氏杜预注尉氏讨奸之官孔颖达曰犹言归死于司败明尉氏主刑人故为讨奸之官周礼司寇之属无尉氏盖周衰官名改易于时有此官耳司败亦非周礼官名也

  行人

  襄二十一年传栾盈过周辞于行人杜预注王行人也按周礼秋官之属大行人掌大賔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小行人掌邦国賔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凢诸侯入朝王则逆劳于畿凢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聴其辞又以万民利害等为五书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栾盈以罪出奔虽非使者然于是伸其辞尚小行人聴辞而反命之遗意故知此年行人为小行人明矣

  冬官之属

  陶正

  襄二十五年传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盖司工之官

  家臣之属

  宰

  襄十年传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杜预注宰家臣周礼春官六命赐官大抵官臣亦天子赐谓使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传曰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其官臣偃实先后之是也在王朝之卿则大宰云施则于都鄙建其长立其两是也【诸侯大夫之家臣亦然】

  属大夫

  襄十年传伯舆之大夫瑕禽杜预注属大夫盖伯舆之属也王叔有家臣伯舆卑未至六命不得有宰而止设其属

  内鲁

  孤

  传

  闵二年传公傅夺卜齮田谓之公傅则周官三孤之一也上公之国孤一人鲁侯国不应有孤曰公傅盖僭置孤卿矣然名同孤卿而国政皆世卿司之

  侯国卿大夫士府史之制

  周礼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盖以侯伯有功徳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八命作牧也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啓监厥乱为民此封康叔之言也至于参伍殷辅则卿大夫士府史之属参为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殷众也谓众士也王制诸侯上士二十七人【三卿下各陈士九人三九二十七人】辅谓三卿之下各设府史胥徒及庶人在官者皆周制也自入春秋僭礼乱常逾制多矣故于内鲁先叙王制之旧而后列邦国改革之僭

  三卿

  天子之制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仿天地四时曰六官诸侯并六为三而兼职焉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即上所谓设其参也武王牧野之师惟有司徒司马司空成王告康叔曰我有司徒司马司空尹旅又曰圻父农父宏父皆三官之职鲁周公之后宜有足证按昭四年传叔孙聘王【襄二十四年】王赐之路鲁使三官书之于时季孙宿为司徒叔孙豹为司马孟孙羯为司空三卿之数与班序之次尚周旧典如书赐路一事而三官皆与焉亦见相关处然在隠十一年则羽父求为大宰文二年夏父弗忌为宗伯襄二十一年季孙责司寇臧武仲以诘盗则鲁又具六卿矣以经考之自庄公世曰臧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是为四卿若公子结之非世卿不在焉僖公末年东门公子遂亦见于经则为五卿矣宣公末年公弟叔肹后为子叔氏则为六卿矣故成二年战鞌之役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四卿并出而仲孙蔑仲婴齐不在帅师之数成十五年仲婴齐卒自此其后不见于经犹有五卿焉又以讥世卿也

  五大夫

  周制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曰小宰【亦曰大宰大夫】二曰小司徒【亦曰司徒大夫】司空之下亦置小卿二人一曰小司寇【亦曰司寇大夫】二曰小司空【亦曰司空大夫】司马之下惟置小卿一人曰小司马【亦曰司马大夫】此五大夫之职即上所谓傅其伍也春秋世五大夫之名不着而多僭制故具改革之实于下

  司徒

  周制司徒兼行冢宰之事按昭四年传言襄二十四年王赐叔孙路时季孙为司徒实书名杜预注书名定位号质之周礼大司徒佐王帅其属掌邦教曰以贤制爵以庸制禄盖司徒之职矣而未闻以之兼冢宰则非侯国之制也

  司马

  周制司马兼行宗伯之事昭四年传言叔孙为司马与工正书服考之周礼掌邦政其属有司士掌羣臣之政亦以徳诏爵以功诏禄工正虽不属司马然司服巾车皆宗伯之属今鲁使同司马书服尚兼行宗伯遗意【详见工正下】然宗伯又别命官亦非侯国之制也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