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宋初书院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书院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赢得了世人瞩目,成为对当时影响较大的著名书院。这些书院代表了宋初书院教育的最高水平,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为著名的有六所书院:



1.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庐山。初为私人读书养性之所,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年),李勃与其兄李涉在庐山读书,曾养白鹿以自娱,因以得名。进入北宋以后,朝廷赐监本《九经》,并重加修缮,书院生徒达数百人。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赞助,白鹿洞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北宋中期以后,书院渐趋衰微。



(2)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岳麓山,北宋开宝九年(975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书院山长在真宗朝正式由朝廷委官任职,书院山长周式兼任国子学主簿,并得到朝廷赐额、赐书,书院也得到扩建,学生达60余人,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但随后不久便开始衰落,两宋之际毁于兵火。由于岳麓书院是由官府创建,书院山长又兼任官职,故岳麓书院具有一定的官学性质。

(3)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县西北。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府民曹诚捐款在宋初名儒戚同文故居扩建而成,朝廷赐额“应天府书院”。在这里任职的地方长官如晏殊、蔡襄等人,对书院都是大力扶持。著名的学者韦不伐、范仲淹、石曼卿、王洙等先后主持书院教席,四方学者辐辏其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范仲淹称“天下庠序由兹始”。景佑二年(1035年),以应天府书院为府学,书院被纳入官学系列。


(4)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太室山麓。北魏时始建嵩阳寺。五代后唐时,进士庞式在此聚徒讲学。后周改设“太乙书院”。宋太宗于至道二年(996年)赐额“太室书院”,并赐监本《九经》。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奉敕修葺扩建,更名嵩阳书院,并给田一顷。书院最盛时,生徒数百人。



(5)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北二里鼓山迥雁峰下。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初为唐代士人李宽私人读书之处。宋至道三年(997年),郡人李士真于请求郡守“即故址设书院,居衡之学者。”石鼓书院创建不久便改为州学,遂废而不修。

(6)茅山书院,位于浙江江宁府三茅山后。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处士侯遗在此聚徒讲学。天圣二年(1024年)王随知江宁府,上奏朝廷,请赐学田。书院在王随死后不久,就衰落下去,生徒散落,其地也为寺院侵占。

这些书院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都与官方有关。此外,如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浔阳的东佳书院,则为家族创办,私学性质较为突出,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宋初的浓厚的家族文化渊源。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