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国古代交通史上有一大奇观,这就是栈道。有的专家认为,它和长城等工程相比,也不逊色,称之为世界建筑工程的奇迹之一。

所谓栈道,也称栈阁、复道、阁道,是在险峻的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接而成的道路,工程极为艰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褒斜道是横跨秦岭、连接关中与汉中、巴蜀的主要通道之一。在褒斜栈道南端,距汉中市17公里处,有一个称为“石门”的隧道,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

石门开凿的确凿时间已不可考,最迟大约在,战国时期。隧道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 3.45米,北口高3.75米。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一项艰巨的大王程。据《部君开通阁道碑》讲,开凿石门除用凿的办法外,主要用“火烧水激”法,就是架起大火,将岩石烧到极热,立即用凉水或醋浇上去。由于热胀冷缩,岩石破裂或变得疏松。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开通了这一隧道。



石门水库,在(陕南)汉中市西北、汉江支流——褒河的石门附近。这里是著名褒斜道的南口,沟谷狭窄,肚大口小,具有筑坝建库的良好条件。

1973年在石门建成高88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坝一座,蓄水成石门水库。石门水库大坝,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双曲拱坝。

这个双曲拱坝,工艺精湛,布局合理,雄伟壮观,给古老的褒斜古道又增添了新的异彩。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而且是一个秀丽的风景区。每当炎炎夏日,登坝肃立,岸林鸟鸣,水中鱼跃,库面徐徐微风拂身,清新凉爽,别有一番情趣。

石门水库拥有一亿多立方米的库容量,延伸出三条主干渠,蜿蜒在汉江北岸的低山丘陵中,潺潺的碧波绿水,滋润着汉中、城固、勉县3.4万公顷的沃野良田。同时,还有装机4万千瓦的电站,平均每年发电量为1.4亿度。而且养鱼水面面积187公顷。因此,石门水库是一个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游乐、采风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石门是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褒斜道沿褒水一路逶迤南下,再有3公里多路程,就可走出褒谷口了。这里山崖对峙,壁立千仞:乱石盈谷,水流湍急。位于褒水西岸的栈道,被突兀险峻的七盘山阻隔。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激流,很难架设栈道。为了打通路障,古代劳动人民在七盘山下开凿了一段穿山隧道,褒斜道穿行其间,车辆通行,顷畅无阻。古时没有隧道这个名称,就称它为“石门”。

石门内壁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摩崖石刻《石门铭》,有“此门盖水平中所穿”的记载,进一步证明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凿通的。

石门作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开凿技术是值得注意的。清代贾汉复长栈道歌》中有“积薪一炬石为圻,锤凿既加如削腐”的诗句,说明石门是采用火烧水淬的办法破凿的。自石门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抒怀为文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这样就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

据1960年文物普查统计,在石门故址的石刻葵有104种,仅石门内壁就有34种,上自汉魏,霰至明清,琳琅满目,俨然一座石刻宝库。在众多;的石刻中,以13种汉至南宋时代的石刻出类抛萃,蜚声古今,世称石门汉魏十三品。

沟通秦、陇、巴、蜀的古栈道,石孔在汉中的群山中斑斑可见,特别是为古代人民在七盘山下开凿的“石门”,不仅在开凿的位置和方法上是心、千古奇观,而且在世界交通隧道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这些灿烂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正在吸讣捞着国内外游客的神往。

石门因1969年修建水库,己没于水底,但其原物的照片和仿制模型,在汉中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同时,从东汉开始,历代文人在石门洞壁及石门附近留下了10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汉魏十三品”。《石门颂》、《石门铭》、“玉水盆”、“衮雪”等都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修建逆水库时被完整地切割下来,现在汉中博物馆辟专室陈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