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事领导体制
辽的军权由皇帝掌握。
辽统治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生活在辽北部地区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二是生活在辽南部的汉族人。这两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距离。契丹等游牧民族尚处在奴隶制社会,汉族地区则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封建制阶段。于是,辽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将中央统治机构分为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北面各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官员全部是契丹贵族,掌管辽一切军政大权。北面官皆又分南北,但这里的南北之分,与北面之分南面之分完全不同,因为“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
北面各官包括北、南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等。北、南枢密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亦称北、南衙。北枢密院掌军政,南枢密院掌民政。官员有枢密使、副使、都承旨、头子等。北、南宰相府佐理军国大政。北、南大王院掌部族军民之政,下属有都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统军都监)、详稳司(长官为详稳、都监、将军)、都部署司(长官为都部署、副部署)等,分别负责征兵和统率各部族兵马。
北面官系统中的御帐官负责皇室警卫。
南面系统各官中除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有实际执掌外,其他多有名无实,在辽的军事领导体制中无足轻重。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
辽军最高统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般由皇太子或亲王担任。设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以副元帅为助手。此外还有大元帅府、都元帅府和大详稳司作为各方面军统帅的指挥机构。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时,设行枢密院,负责制订作战计划、决定军队部署和下达作战任务。直接指挥作战的是行军都统,其指挥机关是行军都统府,设有副都统、都监及各级监战军官。
辽的中央统治机构,包括最高军事统帅机构,不是固定在上京,而是四时在外,随季节而变动。据《辽史·营卫志》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tian田〕鱼,岁以为常。四时各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辽帝四时捺钵所在,一般是春在鸭子河泺〔luo落〕(今吉林扶余境内),夏在吐儿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秋在伏鹿林,冬在广平淀(两地均在今内蒙古奈曼旗境内)。夏冬两季,北、南系统的大臣都在捺钵开会,商定军国大事。平时北面系统各官员及南面系统宣徽院官员,以及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的少数负责官员,都随皇帝行动。留守京城的,只有南面系统的其余官员,以办理汉人事务。重要事情,都要到捺钵请示。
(2)兵役制度
辽朝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据《辽史·兵卫志》记载:
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国有兵事,部族州县,传檄而集。
除征兵外,为扩大兵源,辽朝还经常收编降军。许多宋降军都被编入南面系统由汉人枢密院统辖的南京兵马都总管府和南京马步都指挥使司指挥的军队,如控鹤军、义勇军、护圣军和虎翼军等。
辽朝军队分正军和家丁。正军是国家正式军队,家丁由奴隶和部曲组成。辽军的军需物资主要靠战时抢掠供给。
(3)军队种类
辽的军队种类,据《辽史·兵卫志》记载,大致有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和属国军六种。
御帐亲军是皇帝直接控制的中央常备军,类似唐代的中央禁军,是辽军的主力。初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皇帝统领的皮室军,一部分是皇后统领的属珊军。后来这两部分军队都由皇帝统一指挥。皇帝通过大详稳司统辖大皮室军,其下分为五军:左、右、南、北皮室军和黄皮室军,统帅为大详稳,其下属有都监、将军、小将军、军校、队帅等各级军官。太宗耶律德光时(公元927—947年),御帐亲军共有藩汉精骑50万。
宫卫骑军是皇帝、皇后的私人宿卫军。辽语称皇宫为斡鲁朵,所以宫卫骑军也称斡鲁朵军。帝、后在宫中时,他们担任宿卫;出行时,担任扈从,作战时,组成亲军,帝后死了,则去守陵。这些士兵是连同家属一起征集来的,家属集中在指定地点居住。这些家属聚居点,属于皇帝的斡鲁朵,聚居点内的居民被称为斡鲁朵户或宫户,类似唐以前的军户。宫户中的契丹人,称为正户,身份地位较高,是宫卫骑军中的骨干,宫户中的汉人和其他族人,称为藩汉转户,身份地位较低。各斡鲁朵都有自己的军队,宫户、奴隶和州县自成系统。帝后死后其宫卫骑军仍保留建制,新皇帝重新建立自己的宫卫骑军。辽所立斡鲁朵是12宫一府,共有官丁40.8万人,骑兵10.1万人。
各斡鲁朵的长官为宫使、副使,下设太师、太保、侍中等官管理宫户,负责军事的长官为提辖使。
由于宫卫骑军不断增多,而在位皇帝只有一人,所以到辽中后期,宫卫骑军又增加了防守战略要地的职能。
《辽史·兵卫志》记述宫卫骑军的情况时说:“太祖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裂州县,割户丁(意思是编制户口和兵籍),以强干弱支,诒谋嗣续。世建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兵已立具矣。恩意亲洽,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编组)天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怀旧者岁深,增新者世盛,此军制之良者也。”较清楚地说明了这支军队的情况。
众部族军是以部落为单位,由契丹及各归附少数民族(奚、渤海、室韦)组成的军队,分立南北二府,北府辖28部,南府辖16部。部落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战斗单位。众部族军负责守卫四边,有事则以攻战为业,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是维护辽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大首领部族军由各亲王大臣的私兵组成,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如有征战,统归皇帝调度,由首领率领参战。
五京乡丁亦称五京州军,是乡兵性质的地方武装。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通辽)、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中京大定府(今河北平泉)、南京幽州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由于辽实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男丁15岁以上、50岁以下都入军籍,契丹本族丁壮多编入宫卫军、部族军,因此五京州军则以藩汉丁壮组成。总计共有五京州军110.73万人,分隶于各京州调遣。乡丁人数虽多,但不是军队主力,不常参加战斗,一般是随军做些后勤工作。
属国军是归服于辽的边境外诸部落的军队。辽的属国有记载的共59国,东至高丽,西至夏、于阗、波斯等地,每当辽国有战事,这些国家往往派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