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5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他因编著《天工开物》而名扬后世。《天工开物》初刻于1637年,全书共18卷,内容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烧瓷、冶铸、锤锻、舟车制造、石灰烧制、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珠玉采集等,是一部中国农业和手工业各方面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书之所以命名为“天工开物”,正体现了宋应星这样一种科学思想,它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的配合,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的协调,人类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出产物,以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之需要。也就是说,“天工”是与人类行为相对应的自然界行为,“开物”是根据人类生存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含的种物由人工开发出来。书中所说:“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油脂)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木榨与石磨),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膏液》卷)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全书贯穿了人工与自然界的调谐、统一,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全书除文字叙述外,有插图123幅,展示了有关工农业生产的工艺过程。书中除个别章节引用前人著述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宋应星在南北各地进行实地调查的资料。在叙述生产过程及具体工艺技术的同时,宋应星还“穷究试验”,力图给予理论性的解释。
除了记述以往的传统科学技术外,书中还记述了不少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并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例如:
《乃粒》卷中,提出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又提出早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等,这些数据对水稻生产有着指导作用,为以往农书所未记述。同时,还论述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外界环境变迁对作物物种变异的影响,指出通过人工选择可培育出抗旱的稻种。此外,还介绍了用砒霜作农药拌种防病虫害,以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技术成就。
《粹精》卷中记述的水碓,以水力为能源,通过立式主轴带动各机件,同时具有灌田、脱粒和磨面三种功能,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农业机械。
《乃服》卷中记述的关于利用人工杂交培育新蚕种,为当时的新发明,是生物学的重要成就。
《五金》卷中,关于生熟铁冶炼法的记述,是当时对传统冶炼方法的革新。该法把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设备串联在一起,使所炼得的生铁液直接流入炒铁炉,炼成熟铁。这种连续作业的冶炼方法,降低了成本和炒铁时间,提高了工效,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熟铁冶炼工艺。而关于炉甘石提炼金属锌(“倭铅”)的记述,以及所附的“升炼倭铅图”,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炼锌记录,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炼出金属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