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厯代建元考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提要
【臣】等谨案厯代建元考十卷
国朝钟渊映撰渊映字广汉秀水人自来纪元诸书多详于正统惟
国初吴肃公之改元考同及近时万光泰之纪元叙韵与渊映此书则并伪朝覇国以至草窃僭称皆一一具载其例以年号相同者列前次以年号分韵排编次列厯朝帝王及僭国始末并外藩亦间及之秩然有序虽载籍浩博搜采难周如蜀王衍宋太祖年号与辅公祏同裘甫有维平之僭成都为西夏之称凡斯之类不免间有缺漏未可云毫髪无遗然较之呉万二家足称赅洽矣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一 秀水钟渊映撰原序
改元非古也周衰道微王者不作列国自相雄长若魏若秦各以称王之岁改元其事固无足法也汉至孝文天子中新垣平之诈始复更为元年景帝因之延及世宗遂惑羣臣天瑞之説讫帝之世更立年名有号十一始为古今一成不可变之制嗟乎汉之世宗非若后世中材者比也兴诗书定礼乐至改易正朔为百王取法尤吾夫子所有志未逮者而年名反自帝倡之故予三复孝武本纪未尝不惜帝雄才大畧可以进于三代而羣臣将顺者之失也自是以降或三四年或五六年未久辄改甚者一岁之中寒暑未更号年叠出编年纪月书法无章而学者欲于数百年之下条举无遗盖几难之予读史之暇搜考前代诸书其最著者柳璨正闰位厯宋庠纪元通谱目存书亡近代间有作者考覈未备于是徧观正史旁采覇书外及海外属国之纪逾月书成列为五卷至改元以前帝王世系别为首卷皇王僭伪诸凡又作类要一卷而上下千百年间耳目之所及者庶几粲然无遗憾矣然予因之有感焉年号之兴起于方士之无稽继以盈廷之从谀与古大臣祈天永命之説何与哉乃数十代靡然从之非此无以章受命迓天休庆星甘露之祥麟凤龟龙之异无不以之名年而治终不古若善乎号不屡更陈承祚所以归美诸葛也有明继代髙皇帝享国最久大经大法不惮再四更张独洪武之元终世不易圣子神孙踵而行之而歴代相沿之谬始革呜呼变法乱制者易居今复古者难独一建元云乎哉
书目
古今年号录一卷唐封演集并序以肃宗至徳代宗永泰乃陈后主齐明帝年号为失于考据遂起汉武建元至于唐纂为一卷
正闰位厯三卷唐柳璨撰
建元厯二卷唐张敦素撰
嘉号録一卷唐韦美撰
年号録一卷南唐徐【阙】撰
古今类聚年号图一卷蜀杜光庭撰自汉武元年辛丑至蜀干徳元年己卯凡一千五十九年歴一百八十九君改四百七号内六十号重出
歴代年号一卷宋丞相饶阳李昉撰
年号厯一卷纪年类一卷元类一卷见崇文书目纪年通谱十二卷宋参政宋庠撰以古今运厯之书凡十余家皆无可采遂取十七代正史百家杂记凡正伪年号括为一书断自汉文后元之戊寅下止周恭帝显徳之庚申凡一千二百二十二岁并本朝建隆之元至庆厯元年之辛巳合为十二卷有五号曰正曰闰曰伪曰贼曰蛮夷其十八篇曰统元以甲子贯之其二篇曰类元
运厯图六卷宋龚頴撰晁氏曰按晋史张轨世袭凉土但称愍帝建兴年号其间惟张祚纂窃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张天锡执政始奉穆帝升平之朔始末不闻有改元事惟頴书载张寔改元曰永安张茂改元曰永元张重华曰永乐曰和平张元龙曰太始张天锡曰太清张大豫曰凤凰不知颖何所据而言然或云出崔鸿十六国春秋鸿书久不传于世莫得而考焉编年通载十五卷张衡撰编歴代年号贯以甲子始于帝尧讫于治平丁未
疑年谱一卷年畧谱一卷杂附刘恕撰
歴代纪年赋一卷大理丞杨备撰自汉至五代别为宋颂四章
歴代纪年十卷绍兴中晁公迈撰
古今年号録五卷绍熈五年八月侯望造自汉建元至今一千三百三十五年正伪年号总八百三十八为字二百三十五
歴代纪年纂要一卷元察罕撰
纪年録一卷明邱濬撰
正闰考十卷明沈徳符撰
总论
春秋正义曰汉魏以来虽秋冬改元史于春夏即以元年冠之是以因于古也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年称元也诸侯于其封内各得改元传説郑国之事云僖之元年简之元年是诸侯皆改元非独鲁也
隋志曰道经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
春秋后传曰惟王者改元诸侯改元自汾王以前未有也晋竹书曲沃庄伯十一年十一月则用夏正为岁首而秦谱至宣公初志闰月不惟改元又改厯矣
书正义曰顾氏云殷家犹质逾月即改元年以明世异不待正月以为首也
郎顗曰仲终季始厯运变改故可改元所以顺天道也文中子曰改元立号非古也其于彼心自作之乎王应麟曰汉武六年一改号自太初后四年一改孝昭亦六年一改孝宣四年一改孝元五年一改孝成四年一改余改号皆不常
又曰年号及十年以上不改者光武建武三十一孝明永平十八孝和永元十六献帝建安二十四蜀汉后主建兴十五延熙二十吴大帝赤乌十二晋武泰始十太康十穆帝永和十二孝武太元二十一安帝义熙十四宋文帝元嘉三十齐武永明十一梁武天监十八大同十一陈宣大建十四魏昭成称代建国三十九道武登国十太武真君十一孝文太和二十三西魏文帝大统十七隋文开皇二十炀帝大业十三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宗开元二十九天宝十四代宗大厯十四徳宗贞元二十一宪宗元和十四宣宗大中十三懿宗咸通十四
愚案改元及十年以上者尚有前赵主曜光初十二后赵太祖虎建武十四成太宗雄玉衡二十四前秦世祖坚建元二十前燕后主暐建熙十一后秦髙祖兴始十七北燕太祖跋太平二十三北凉武宣王蒙逊始十五西凉武昭王暠建初十三西秦武元王干归十三南唐元宗保大十五南汉髙祖袭大有十四中宗晟干和十四孟蜀后主昶广政二十八宋则髙宗绍兴三十二孝宗淳熙十六宁宗嘉定十七理宗淳祐十三辽则穆宗璟应厯十九圣宗隆绪统和二十太平十一兴宗宗真重熙二十四西辽仁宗伊喇绍兴十三承天后崇福十四珠勒呼天禧三十四金太宗晟熙宗亶天会共十四世宗雍大定二十九夏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十一惠宗秉常大安十一崇宗干顺贞观十三桓宗纯祐天庆十四元则世祖至元三十一成宗大徳十一顺帝至正二十七又东汉初公孙述龙兴十二唐初梁师都永隆十二俱玉海不载若元代诸帝则王氏以后事也
又曰舜典纪元日商训称元祀春秋书元年人君之元即乾坤之元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则与天地参元即仁也仁人心也众非元后何戴后体元则仁覆天下矣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累数虽久而不易战国而下此义不明秦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汲冡竹书魏惠王有后元始变谓一为元之制汉文帝十有六年惑方士説改后元年景帝因之壬辰改中元戊戌改后元犹未以号纪年也武帝因之建号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六年而更始曰朔郊得一角兽曰狩顔氏谓年号起建元刘氏据封禅书谓起元鼎吕氏谓元鼎亦追改也元封改元始有诏曰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并防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及征和之后复改后元年于是武帝厌改元矣歴代防袭或五六年或三四年或一岁再更或一岁三号记注繁芜莫之胜载哀帝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见于王莽传世祖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见于续汉志而本纪削二字梁之大同大通俱有中字亦宪章于建武也经载十二而年各不易陈夀以美诸葛武侯间有复古号为元年如魏废帝恭帝周闵帝明帝唐肃宗未几仍旧盖春秋之义不明久矣即位逾年改元古制也刘禅孙亮石苻生李景未逾年而改世以议焉晋惠帝改武帝太熙为永熙谓欲长奉先帝之制亦非也议者以为违春秋逾年书即位之义
唐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嗣位至八月改永贞盖已称太上皇嫌于独无纪年故亟更之太平兴国之改元不俟逾年史臣谓与常例不同又有逾年而不改元者唐中宗仍武后神龙代宗继宝应至七月梁末帝追承干化晋少帝袭天福至九年孟昶仍父明徳汉髙祖追用晋天福隠帝仍父干祐【愚案北汉世祖及孝和帝复承用之至九年而止四主共一号更前此所未有】周世宗承太祖显徳皆非礼之正唐哀帝仍昭宗天祐盖畏朱温而不敢云汉献除光熹昭寜永汉梁元帝黜大宝梁末帝黜凤厯诿云继故晋惠后改永安汉高祖黜开运最为无谓自唐徳宗慨想贞观开元之盛改贞元以法二祖【愚案纪元用先代名始于唐徳宗贞元合贞观开元之名用李泌言】我朝因之若淳熙庆元开禧之类是也元祐之号或谓并用元丰嘉祐而有对钩之谈隆兴欲隆绍兴之治绍熙将绍淳熙之政词臣草诏乃合建隆绍兴及绍兴淳熙为义非初意矣夫厯世无穷而美名有尽于是有离合之防有重复之嫌如永昌隆昌为二日大亨为一人二月了天保为一大人只十徳昌为得二日宣政为宇文亡日大象为天子家广运为军走大业为大苦末广明为唐去丑口而着黄家日月太平为一人六十咸字人口有戈宣和为一家有二日靖康为十二月立康建炎为两火此离合之防也炎兴应司马氏之名升平有不满斗之謡大足若数足而则天改之天元为周号昌字乃二日而李泌议之成字负戈美者大羊亨为子不成而神宗避之隆兴近正隆纯熙旁作屯而孝宗更之治平或谓大徳不宜用水康定靖康或谓其如谥法天圣于文为二人明道于文为日月并盖以母后之临朝也乾道九年而改谓用九之数已极纯熙之易为淳避告成大武之语发号告元其谨始如此乃若晋建兴同孙刘之号唐至徳永泰袭陈齐之旧晋惠六同汉号一用吴号汉哀之太初晋元之建武魏孝武之永兴唐肃宗之上元皆自重一代之号干徳蜀号也因宫人镜背而后知隆兴伪号也因曾布日录而后见建中靖国之纪元曾肇以唐建元为疑欲改建字为执字任伯雨亦以唐为戒而徽宗谓梁末禅位年号太平太宗不以为嫌重和犯北敌重熙之称一年而亟改髙孝欲用炎兴干统以刘蜀北敌已用而更议此重复之嫌也至和三年而改以至道末年为忌熙宁崇宁或云同刘宋陵名宣和或云契丹宫门名其避忌又不止于重复矣然晋有立始长顺之筮唐有元和咸通之兆我朝有重火之防是亦有数存焉若文王以受命之年为元年纬书之説也文王不宜改元而又改元【愚案诗文王正义尚书运期授注云周文王以阙 二十九年受命受命之月已是季秋至明年乃改元武成正义文王断虞芮之讼诸侯归之改称元年】武王宜改元而不改元【愚案书序云惟十有一年武伐殷注云本文王受命而数之】欧阳子尝辨其妄矣道家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之纪上皇无极永夀之号事不经见云
陈继儒偃曝谈余曰昔人云年号毋论正统僭伪自汉武至晋大都承袭刘宋以后间亦有之自干徳后及于元朝皆前代所未有而实不然余尝总考之 汉武建元 安建元 晋康建元 刘聪僭号建元 苻坚僭号建元 萧齐髙建元 汉武太始 晋武太始 张靓僭号太始 汉宣甘露 孙皓甘露 苻坚僭号甘露 汉宣黄龙 孙权黄龙 汉元永元 和永元张茂僭号永元 汉成永始 髙云僭号永始 汉
哀建平 石勒慕容盛慕容徳皆僭号建平 光武建武 晋元建武 石虎僭号建武 萧齐明建武 汉明永平 拓跋恪永平 王建僭号永平 汉章建初西凉李暠后蜀李特俱僭号建初 汉章元和 唐
宪元和 汉和永元 萧齐东昏永元 张茂僭号永元 汉和元兴 孙皓元兴 晋安元兴 汉安永初南宋武永初 汉安永宁 晋惠永宁 石祗僭号
永宁 汉顺永建 李恂僭号永建 汉顺永和 晋穆永和 牧犍僭号永和 姚僭号永和 闽王延钧僭号永和 汉冲永嘉 晋懐永嘉 汉桓建和利鹿孤僭号建和 汉桓元嘉 南宋文元嘉 汉桓永兴 晋魏永兴 苻秦拓跋嗣皆僭号永兴 汉桓永康 晋惠永康 慕容宝乞伏炽盘皆僭号永康汉灵中和 唐僖中和 汉后主建兴 孙亮建兴慕容垂李雄皆僭号建兴 晋武太康 辽道宗基太康 晋惠永安 孙休永安 张轨拓跋攸沮渠蒙逊皆僭号永安 晋帝奕太和 曹叡太和 秃发乌孤石勒拓跋宏李势杨溥皆僭号太和 又唐文太和晋孝武太元 张骏僭号太元 晋恭元熙 刘渊
僭号元熙 萧齐和中兴 拓跋郎中兴 萧梁敬太平 孙亮太平 冯跋隋末林士辽隆绪皆建号太平 陈后主至徳 唐肃至徳 石晋天福 刘汉天福 宋太祖干徳 蜀衍干徳 辅公祏反江东亦号干徳 张重华五季蛮贼张遇贤及方腊皆伪号永乐隋翌衞郭子和亦号永乐王 元太子喇实晋巴改元天顺 西夏王干顺改元正徳 以上皆歴歴可考而我朝袭之何也明昌三年太后不豫上侍疾隆庆宫辛酉太后崩而穆庙袭之朱泚僭号改元应天南京亦袭之何也昔卢多逊素与赵韩王不协韩王为枢宻多逊为翰林学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干徳因言此号从古未有韩王从傍称赞卢曰此伪蜀时号也帝大惊遽令检史视之果然遂怒以笔抹韩王面曰汝争得如他多逊韩王经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对帝方命洗去今如我朝年号使宋祖见之不知涂几斗墨矣
慕容氏四主同号
后燕中宗熙改元建平与西燕慕容瑶南燕世家备徳同盖当时疆宇阻隔不相通问因至重复尔若后世孙蒙祖号以为继述则不典甚矣
三字号
新王莽始建国 蒙诏阁罗凤賛普钟
四字号
元魏世祖太平真君唐武后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宋真宗大中祥符宋徽宗建中靖国西夏毅宗建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承道惠宗天安礼定崇宗天仪治平天祐民安外国长和伪肃文帝郑旻天瑞景星大理伪秉义帝明通天圣明白莲贼马相圆明大宝
六字号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惠宗天赐盛礼国庆大理伪宣武帝隆舜贞明承智大同
年号之异
西夏毅宗都蒙诏阁罗凤赞普钟伪宣武帝隆圣嵯耶
李雄
华阳国志载雄二号太武晏平无建兴玉衡晋书载雄三号建兴太武玉衡无晏平今从通鉴所书
李期
李雄改元玉衡其子立复改玉恒衡与恒音相近当时建元之义安在考华阳国志无玉衡有玉恒岂玉衡为期所改而江左传闻之误以为雄耶抑或期未尝改元如五代诸主仍称先号耶正史不载阙疑可也
刘曜
魏收魏书载曜得黑兎改年太和然纪年太和者石髙祖勒也曜号光福讫年十二无改元太和事当时同国号赵又境土相接传闻缪戾收因误书尔
西魏
西魏二主废帝恭帝俱不改元时初行周礼去年号宇文受禅闵帝复因之
歴代建元类考
上平声
一东
中元【汉景帝】 中平【汉灵帝】 中兴【西燕慕容永南齐和帝北魏安定王朗 南唐元宗 渤海成王大华屿 大理伪宗哀帝舜化贞】
中和【唐僖宗】 中统【元世祖】 中大通【南梁髙祖】中大同【南梁髙祖】
鸿嘉【汉成帝】 鸿济【新罗真兴王】
隆和【晋哀帝】 隆安【晋安帝】 隆昌【南齐欝林王】隆化【北齐后主】 隆绪【北魏萧宝寅】 隆兴【宋孝宗宋赵騐】隆庆【明穆宗】 隆基【辽髙永昌】
通圣【隋曹武彻】 通干【唐髙宗】 通正【前蜀髙祖建】通文【闽康宗昶】
同光【后唐庄宗】 同庆【于阗王李天】
崇宁【宋徽宗】 崇福【西辽承天后】 崇庆【金衞王允济】崇祯【明庄烈帝】
洪武【明太祖】 洪熙【明仁宗】 洪顺【安南灵王黎明】
二冬
龙兴【成公孙述 后赵侯子光 大理景宗政兴 大理幽王劝龙晟 宋李子】
龙飞【后凉太祖吕光】 龙升【夏世祖赫连勃勃】 龙朔【唐髙宗】
龙纪【唐昭宗】 龙徳【后梁均王瑱】 龙啓【闽惠宗鏻】
龙凤【宋主韩林儿】
雍熙【宋太宗】 雍宁【夏崇宗干顺】
重熙【辽兴宗宗真】 重和【宋徽宗】 重光【明交阯贼陈扩】重徳【廖森】
四支
绥和【汉武帝】
熹平【汉农王】
垂拱【唐武后】
熙平【北魏肃宗诩】 熙宁【宋神宗】
仪凤【唐髙宗】
防【唐吐蕃】
六鱼
初元【汉元帝】 初始【汉孺子婴】 初平【汉献帝】
初厯【长和伪肃文帝郑旻】
居摄【汉孺子婴】
如意【唐武后】
七虞
朱雀【渤海僖王大言义】
十灰
开皇【隋髙祖】 开明【郑王世充 大理中宗正淳】
开耀【唐髙宗】 开元【唐宗】 开成【唐文宗】
开平【后梁太祖晃】 开运【后晋齐王重贵夏景宗赵曩霄】
开宝【宋太祖】 开泰【辽圣宗隆绪】 开禧【宋寜宗】
开大【安南贼黎苍】 开庆【宋理宗】 开兴【金哀宗守绪】开熙【夏后主归义侯明升】
十一真
神爵【汉宣帝】 神凤【吴大帝权晋张昌】 神玺【北凉王业】
神鼎【凉建康公吕隆丁零王翟钊】 神瑞【北魏太宗嗣】神防【北魏世祖焘】 神龟【北魏肃宗诩】 神兽【北魏万侯丑奴】
神嘉 神功【唐武后】 神龙【唐中宗】
神册【辽太祖亿】 神厯【辽梁王雅里】 神武【安南伪越帝李日尊 大理太祖思平】
麟嘉【汉烈宗刘聪 后凉太祖吕光】 麟徳【唐髙宗】
真王【北魏沃野镇民破六韩柔元镇民杜洛周】 真徳【夏世祖赫连勃勃】仁夀【隋髙祖】 仁平【新罗善徳女主徳曼日本】仁安【渤海武王大武艺】仁治【日本四条院天皇】
秦兴【隋西秦武帝薛举】
淳化【宋太宗】 淳熙【宋孝宗】 淳祐【宋理宗】
人庆【夏仁宗仁孝】 人知【宋雷进】
十二文
文明【唐武后】 文徳【唐僖宗 大理太祖思平】
文安【大理中宗正淳】 文厯【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文应【日本龟山院天皇】文禄【今日本】
十三元
元光【汉武帝 苻秦窦衡 金宣宗珣】 元朔【汉武帝】
元狩【汉武帝】 元鼎【汉武帝】 元封【汉武帝】
元凤【汉昭帝】 元平【汉昭帝】 元康【汉宣帝晋惠帝】元延【汉成帝】 元夀【汉哀帝】 元始【汉平帝】
元和【汉章帝 唐宪宗安南王黎宁】 元兴【汉和帝 吴归命侯皓晋安帝 安定国王乌明】 元初【汉安帝】 元嘉【汉桓帝刘宋太祖】元熙【晋恭帝 汉髙祖刘渊】元玺【燕烈祖慕容儁】 元徽【刘宋苍梧王】元象【东魏静帝善见】 元丰【宋神宗】 元祐【宋哲宗】
元符【宋哲宗】 元徳【夏崇宗干顺】 元统【金末耶律塯格 元顺帝】元贞【元成宗】 元庆【日本清和天皇】 元永【日本鸟羽院天皇】元厯【日本后鸟羽院天皇】 元久【日本土御门院天皇】 元【日本】
元亨【大理宣宗治兴】
尊圣【大理杨千真】
十四寒
端拱【宋太宗】 端平【宋理宗】 端庆【安南厉愍王黎谊】安乐【隋末凉主李轨】 安和【长和伪肃文帝郑旻日本冷泉天皇】
安元【日本髙苍院天皇】 安贞【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安国【长和伪徳桓帝郑买嗣】安定【大理宣宗智兴】
寛仁【日本后一条院天皇】 寛【日本】 寛和【日本红夷】
寛治【日本】 寛喜【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寛元【日本后嵯峨院天皇】寛永【今日本】
下平声
一先
先天【唐宗】
天汉【汉武帝 前蜀髙祖建】天凤【伪新王莽】 天册【吴归命侯皓一作唐董
昌】 天玺【吴归命侯皓北凉王业】
天纪【吴归命侯皓】 天监【南梁髙祖】 天正【梁豫章王栋武陵王纪金契丹伊喇阿哈】 天成【梁建安公萧明 一作隋髙开道 后唐明宗 安庆绪 金】
【山王子】 天啓【梁永嘉王庄 北魏元法僧明熹宗 天完主徐夀辉 南
诏晟丰祐】 天保【北齐显祖洋后梁世宗岿】
天嘉【陈世祖蒨】 天康【陈世祖蒨】 天兴【北魏太祖珪刘武周
金哀宗守绪 金蒙古鄂啰贝 勒 安南国黎宗】 天赐【北魏太祖珪】天安【北魏显宗】 天平【东魏静帝善见日本圣武天皇】
天授【后魏刘获 唐武后 大理中宗正淳 髙丽太祖王建】天统【北魏邢杲北平府主簿永
安元年 夏先主明玉珍 北齐后主纬】 天建【北魏莫折念生】天和【北周髙祖邕】 天寿【隋宇文化及】 天造【刘黑闼】
天明【宋主辅公祏大理素兴】 天宝【唐宗吴越王】天复【唐昭宗辽】 天祐【唐昭宗 周王张士诚 大理正明】
天皇【唐朱泚】 天福【后晋髙祖敬瑭 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天会【北汉孝和帝金太宗晟】天祚【吴睿帝溥】 天徳【闽福王延政金海陵王亮 金末辽人金山】 天载【宋钟相】 天赞【辽太祖亿】
天显【辽太祖亿】 天禄【辽世宗阮】 天庆【辽天祚帝延禧 辽渤海
大延琳 夏桓宗纯祐日本朱雀天皇】 天禧【宋真宗 西辽主珠勒呼】天嗣【辽萧干】 天辅【金太祖旻】 天眷【金熙宗亶】
天泰【金末布希万努】 天顺【明英宗 元幼主喇实晋巴金益都贼杨安儿】
天【阙】 天盛【夏仁宗仁孝】 天厯【元文宗日本】天圣【宋仁宗□安南黎季】天长【日本清河天皇】 天元【日本北元】
天喜【日本】 天政【日本】 天应【长和郑隆亶安南贼陈
暠】 天战【宋陈万】 天威【金末辽人伊实布】
天定【大理兴智 天完主徐夀耀】 天开【髙丽妖僧妙清】天册万岁【唐武后】 天祐垂圣【夏毅宗谅祚】天安礼定【夏惠宗秉常】天仪治平【夏崇宗干顺】天祐民安【夏崇宗干顺】天平宝字【日本孝谦天皇】天平胜宝【日本孝谦天皇】天瑞景星【长和伪肃文帝郑旻】
天开仁夀【大理神宗智祥】 天授礼法延祚【夏景
宗曩霄】 天赐礼盛国庆【夏惠宗秉常】
延平【汉殇帝 燕慕容麟】 延光【汉安帝】 延康【汉献帝 梁王沈徳兴元林桂芳 一作林士】 延熹【汉桓帝】 延熙【汉安乐公赵海王石
】 延载【唐武后】 延兴【南齐海陵王北魏髙祖
】 延和【北魏世祖焘唐睿宗】延昌【北魏世宗恪】延庆【西辽徳宗大石 日本】延佑【元仁宗】 延祥【髙丽】
延久【日本】 延厯【日本桓武天皇】 延长【日本醍醐天皇】延应【日本四条院天皇】 延初【秦主苻崇】 延嗣宁国【夏毅宗谅祚】干明【北齐济南王殷】 干封【唐髙宗】 乾元【唐肃宗】
干符【唐僖宗】 干宁【唐昭宗】 干化【后梁太祖晃】干祐【后汉髙昺 夏仁宗仁孝】干徳【蜀顺正公衍宋太祖】干贞【吴睿帝溥自蛮】干亨【南汉髙祖防辽景宗贤】干和【南汉中宗晟】 干兴【宋真宗 大理伪敬明帝
素亷】 乾道【宋孝宗】 干统【辽天祚帝延禧】干定【夏献宗徳旺】
宣政【北周髙祖邕】 宣和【宋徽宗】 宣光【元昭宗阿裕尔实哩达喇】宣徳【明宣宗】
燕兴【西燕慕容】
始【北凉太祖沮渠蒙逊】
金义【大理清王劝龙晟】
圆明大宝【明妖僧马相】
二萧
调露【唐髙祖】
昭宁【汉农王】
三肴
交泰【南唐元宗】
五歌
河平【汉成帝】 河瑞【汉髙祖刘渊】 河清【北齐世祖湛】和平【汉宣帝 北魏髙祖濬 凉长宁侯张祚】
罗平【唐裘甫 五代越州董昌国号 僧王法思 李接】
嵯耶【大理伪宣武帝隆舜】
六麻
嘉禾【吴大帝权】 嘉平【魏齐王芳 汉烈宗刘聪南凉景王秃髪傉儃】嘉宁【汉归义侯李势】 嘉兴【西凉公李歆】 嘉祐【宋仁宗】
嘉泰【宋宁宗】 嘉定【宋宁宗】 嘉熙【宋理宗】
嘉靖【明世宗】 嘉承【日本】 嘉禄【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嘉祯【日本四条院天皇】 嘉元【日本】 嘉厯【日本】
嘉会【大理宣宗智兴】
七阳
阳朔【汉成帝】 阳嘉【汉顺帝】
章和【汉肃宗】 章武【汉昭烈帝】
光和【汉灵帝】 光熹【汉农王】 光熙【晋惠帝】
光兴【汉烈宗刘聪】 光初【赵主刘曜】 光夀【燕烈祖慕容儁】光始【汉昭文帝慕容熙】 光大【陈临海王】 光宅【唐武后】
光啓【唐僖宗】 光化【唐昭宗】 光天【蜀髙祖建南汉殇帝玢】光定【夏神宗遵顼】 光泰【安南王陈日晓】 光顺【安南圣宗黎灏】光绍【安南王黎譓】 光徳【髙丽光宗】
皇始【秦髙祖苻健魏太祖珪】皇初【后秦髙祖姚兴】 皇建【北齐萧宗演夏襄宗安
全】 皇泰【隋恭帝侗】 皇统【金熙宗亶】
皇庆【元仁宗】 皇祐【宋仁宗】
黄龙【汉宣帝 吴大帝权 唐子璋】 黄初【魏世祖丕】
黄武【吴大帝权】
长乐【燕中宗慕容盛】 长夀【唐武后 大理神武王阁罗凤】
长厯【唐武后 日本朱雀院天皇】 长庆【唐穆宗】
长兴【后唐明宗】 长徳【日本一条院天皇】 长寛【日本二条院天皇】长和【日本】
昌武【夏世祖赫连勃勃】 昌平【西燕随】 昌达【隋朱粲】
昌泰【日本醍醐天皇】
唐隆【唐殇帝】
康定【宋仁宗】 康国【西辽徳宗大石】 康保【日本封上天皇】康平【日本后冷院天皇】 康和【日本掘河院天皇】 康元【日本后深草院天皇】祥兴【宋衞王 元头陀军黄华】
王霸【唐王巢】
彰圣嘉庆【安南李干徳】
八庚
庚子【西凉太祖李暠】 庚戌【南宋杨么】
征和【汉武帝】
更始【汉淮阳王 西燕威帝慕容冲 西秦髙祖乞伏干归】 更兴【北魏汝南王悦】祯明【陈后主】
明政【隋吴王季子通】 明徳【后蜀髙祖知祥 大理主思聪 安南莫登庸 伪昭明帝
素英】 明道【宋仁宗】 明受【宋太宗旉】
明正【大理伪应道帝素顺】明昌【金章宗】 明应【大理伪昭明帝素英】明啓【大理伪敬明帝素亷】明圣【大理伪昭明帝素英】明治【大理伪昭明帝素英】明通天圣【大理伪秉义帝素隆】
贞观【唐太宗 夏崇宗干顺】贞元【唐徳宗 金海陵王亮】贞明【后梁均王瑱】
贞祐【金章宗珣 长和伪肃文帝郑旻】 贞应【日本后掘河院天皇】贞永【日本后掘河院天皇】 贞明承智大同【大理伪宣武帝隆舜】
鸣凤【梁主萧铣】
清泰【后唐潞王】 清宁【辽道宗洪基】
成化【明宪宗】
平赵【前赵巴首句渠知】 平都【东魏汾州胡】 平治【日本髙仓院天皇】平定【明妖贼鋹】
九青
青龙【魏烈祖叡 后赵义阳王石鉴 后燕兰污】
宁康【晋烈宗】
丁丑【夏王窦建徳】
十蒸
兴平【汉献帝】 兴宁【晋哀帝】 兴安【北魏髙帝濬】兴光【北魏髙祖濬】 兴和【东魏静帝善见】 兴元【唐徳宗】
兴定【金衞王允济】 兴龙【金末张致】 兴庆【交阯贼简定】兴胜【明妖贼徐鸿儒】 兴源【大理赵善政】
升平【晋孝宗】
升明【刘宋顺帝】 升元【南唐烈祖】
承圣【南梁世祖绎】 承平【北魏安南王余日本朱雀院天皇】
承明【北魏髙祖宏】 承康【后凉太祖吕光】 承光【夏王赫连昌】承【北凉太祖沮渠蒙逊】 承安【金章宗璟 日本髙仓院天皇】
承保【日本白河天皇】 承元【日本土御门院天皇】 承久【日本顺徳院天皇】登国【北魏太祖珪】
始【后秦髙祖姚兴】 昌【南凉景王秃髪傉檀】 道【唐髙宗】
治【明孝宗】 长【日本国山院天皇】 安【日本】
十二侵
金统【唐黄巢】
十三覃
甘露【汉中宗 魏髙贵乡公髦 吴归命侯皓 辽人皇王倍 秦世祖苻坚】
都【夏毅宗谅祚】
炎兴【汉安乐公】
添元【明蒙古额森】
十五咸
咸熙【魏元帝奂】 咸宁【晋世祖 后凉灵帝吕纂】咸和【晋显宗 渤海王大震】咸康【晋显宗 蜀顺正公衍】咸安【晋太宗】 咸亨【唐髙宗】
咸通【唐懿宗】 咸平【宋真宗】 咸淳【宋度宗】
咸雍【辽道宗洪基】 咸清【西辽感天后】
上声
一董
总章【唐髙祖】
二肿
拱化【夏毅宗谅祚】
四纸
始元【汉昭帝 长和伪肃文帝郑旻】 始光【北魏世祖焘】始平【柔然佗汗可汗】 始兴【隋末操天成髙开道】始建国【新王莽】
七麌
武泰【北魏肃宗诩】 武定【东魏静帝善见周世祖毓】
武平【北齐温公纬范阳王绍义】 武成【北周世宗毓蜀髙祖建
唐李希烈】 武徳【唐髙祖】 武义【吴宣帝隆演】
五凤【汉宣帝 吴防稽王亮 夏王窦建徳】
普通【南梁髙祖】 普嘉【北魏节愍帝恭】 普兴【北魏鲜于修礼】
八荠
啓厯【宋侬智髙】
十贿
载初【唐武后安庆绪】
十三阮
建元【汉武帝 秦世祖苻坚】建始【汉成帝 晋赵王伦 燕昭文帝慕容熙 燕开封公慕容祥】建平【汉 帝 后赵髙祖石勒 西燕慕容瑶 后燕中 慕容盛 南燕世宗慕容徳 北魏京兆王元愉 河西饥胡亚栗斯】 建世【汉刘盆子】 建武【汉光武帝晋惠帝 晋元帝 后赵太祖石虎 西燕慕容忠 南齐髙宗 北魏北海王颢 成世祖李特】
建昭【汉元帝】 建光【汉安帝 丁零翟辽】 建初【汉章帝 后秦太祖姚苌西凉太祖李暠】 建宁【汉灵帝】 建康【汉顺帝 西晋王保 元】
【林桂芳】 建和【汉桓帝 南凉康王秃髪利鹿孤】
建安【汉献帝】 建兴【汉安乐公 吴防稽王亮 晋愍帝 成太祖李雄 燕世祖慕容垂 渤海宣王大仁秀】 建衡【吴归命侯皓】 建昌【苻秦张琚柔然豆罗伏
抜豆伐可汗】 建熙【燕幽帝慕容暐】 建明【西燕慕容顗北魏东王
晖 吕苟儿】 建义【西秦烈祖乞伏国仁 北魏敬宗子攸 南齐雍道晞 南秦
王杨难当】 建【西秦太祖乞伏炽盘】 建国【北魏昭成帝什翼犍】建徳【北周髙祖邕】 建中【唐徳宗】 建贞【唐襄王煴】
建隆【宋太祖】 建炎【宋髙宗】 建福【北辽宣宗淳】建文【明惠宗】 建极【大理伪景庄帝世隆】 建久【日本后鸟羽院天皇】建仁【日本土御门院天皇】 建永【日本土御门院天皇】 建厯【日本顺徳院天皇】建保【日本顺徳院天皇】 建长【日本后深草院天皇】 建治【日本】
建武中元【汉光武帝】 建中靖国【宋徽宗】
本始【汉宣帝】 本初【汉质帝】
十六铣
显庆【唐髙宗】 显徳【后周太祖威】 显圣【唐史朝义】
显道【夏赵元昊】
十七篠
绍汉【魏公孙渊】 绍泰【南梁敬帝】 绍圣【宋哲宗安南黎苍】绍兴【宋髙宗 西辽仁宗伊喇】绍熙【宋光宗】 绍隆【安南圣王陈光昺】绍宝【安南汉王陈日燇】 绍成【安南黎苍】 绍平【安南太宗黎麟】
十九皓
宝鼎【吴归命侯皓】 宝应【唐肃宗】 宝厯【唐敬宗】
宝大【吴越王钱镠】 宝正【吴越王钱镠】 宝元【宋仁宗】
宝庆【宋理宗】 宝祐【宋理宗】 宝胜【唐袁晁】
宝龟【日本光仁天皇】 宝象【安南伪越帝陈日尊】
保定【北周髙宗邕】 保大【南唐元宗 辽天祚帝延禧】
保宁【辽景宗贤】 保安【日本鸟羽院天皇】 保延【日本崇徳天皇】保元【日本髙苍院天皇】 保和【大理昭成王晟丰祐】 保立【大理主正明】保天【大理宪宗正严】
道隆【大理伪孝义帝祥兴】
二十二养
上元【唐髙宗 唐肃宗 大理孝恒王异牟寻】 上愿【梁鲜于琮】
上徳【大理主连义】 上明【大理主段夀辉】 上治【大中国主髙升大】养老【日本院正天皇】 养和【日本安徳天皇】
二十三梗
永光【汉元帝 刘宋前废帝】永始【汉成帝晋桓】 永平【汉明帝 晋惠帝 北魏世宗恪 王蜀髙祖建 唐李宻】永元【汉和帝 南齐东昏侯 凉张茂】
永初【汉安帝 刘宋髙祖】 永宁【汉安帝 晋惠帝后赵新兴王石只】
永建【汉顺帝 西凉李恂】 永和【汉顺帝 晋孝宗 秦主姚闽惠宗鏻 北凉景王沮渠
牧】 永嘉【汉冲帝 晋懐帝大理宪宗段正严】
永兴【汉桓帝 魏主冉闵 北魏太宗嗣 秦世祖苻坚】 永康【汉桓帝 晋惠帝 燕烈
宗慕容质 西秦太祖乞伏炽盘 柔然受罗部真】 永熙【晋惠帝北魏孝武帝】永安【晋惠帝 北魏敬宗子攸 北梁太祖沮渠蒙逊 夏崇宗干顺】
永昌【晋元帝唐武后】 永凤【汉髙祖刘渊】 永【西秦主乞伏慕末】永夀【汉桓帝】 永汉【汉献帝 南梁刘敬躬】永明【南齐世祖】
永泰【南齐髙宗唐代宗】 永定【陈髙祖】 永延【北魏世祖焘日本守平
天皇】 永隆【梁主梁师都 闽景宗曦 唐髙宗】
永徽【唐髙宗】 永贞【唐顺宗 大理景宗段正兴】
永乐【南汉张遇贤 宋方腊明成祖 凉张重华】 永徳【渤海定王大元瑜】
永然【日本】 永保【日本】 永久【日本】
永万【日本】 永厯【日本髙苍院天皇】 永镇【今日本】
景曜【汉安乐公】 景初【魏烈祖叡】 景元【魏元帝奂】
景平【刘宋营阳王】 景明【北魏世宗恪】 景和【刘宋前废帝】景龙【唐中宗】 景云【唐睿宗】 景福【唐昭宗】
景徳【宋真宗】 景祐【宋仁宗】 景定【宋理宗】
景炎【宋端宗】 景泰【明代宗】 景端【宋侬智髙】
景统【安南王黎晖】
靖康【宋钦宗】
二十五有
后元【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夀光【秦主苻生】 夀隆【辽道宗洪基】 夀永【日本安徳天皇】
久视【唐武后】 久夀【日本】 久安【日本】
丑平【隋末郭子和】
阜昌【伪齐刘豫】
去声
一送
凤凰【吴归命侯皓 凉张大豫 晋李】 凤鸣【梁主萧铣】
凤厯【朱梁友珪 大理伪享天帝段智连】
二宋
统和【辽圣宗隆绪】 统元【安南伪恭帝黎懬】
四寘
地节【汉宣帝】 地皇【新王莽】
义熙【晋安帝】 义嘉【刘宋晋安王子勋】 义和【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义宁【隋恭帝】
至徳【陈后主唐肃宗】 至道【宋太宗】 至和【宋仁宗】
至宁【金衞王允济】 至元【元世祖元顺帝】 至大【元武宗】
至治【元英宗】 至顺【元文宗】 至正【元顺帝】
嗣圣【唐中宗】
致和【元泰定帝】 致治【大理主思良】
治平【宋英宗 天完主徐夀辉】治様【日本】 治象【日本】
治承【日本髙苍院天皇】
利贞【大理宣宗智兴】
九泰
泰始【晋世祖 刘宋太宗 赵广】 泰豫【刘宋太宗】
泰常【北魏太宗嗣】 泰和【金章宗瑛】 泰定【元泰定帝明陈鉴湖】泰昌【明光宗】 泰贞【安南肃宗黎敬】 泰宁【安南李干徳】太和【魏烈祖叡 汉归义侯李势 晋海西公 北魏髙祖宏 后赵髙祖石勒 唐文宗 吴睿帝溥新罗真徳女主安南王黎睿】太元【吴大帝权 晋烈宗 凉张骏】
太平【吴防稽王亮 晋赵厥 北燕太祖冯防 南凉敬帝 柔然伏古敦 隋楚主林士 辽圣宗隆绪 宋李婆备】 太康【晋世祖 辽道宗洪基】太熙【晋中宗北燕冯】太安【晋惠帝 北魏髙宗濬 后凉吕光 柔然俟其伏代库者】太兴【晋中宗北燕冯】太宁【晋肃宗 北齐世祖湛】太上【南燕主慕容超】 太武
太初【秦太宗苻登 刘宋太子劭 南凉太祖秃髪乌孤 西秦髙祖乞伏干归】
太始【南梁侯景 梁张靓渤海简王大明忠】 太清【南梁髙祖凉张天锡】太昌【北魏孝武帝脩】 太建【陈髙宗】 太极【唐睿宗】
太初元将【汉哀帝】 太平真君【北魏世祖焘】太平兴国【宋太宗】大亨【晋安帝】 大安【秦哀平帝苻丕 后凉太祖吕光 辽道宗洪基 金衞王允济 夏惠宗秉常】 大明【刘宋世祖】 大兴【北燕昭成帝冯 渤海
文王钦茂】 大同【南梁髙祖 辽太宗徳光】大通【南梁髙祖北周静帝阐】大宝【梁太宗 南汉主刘鋹 明蔡伯贵大理景宗正兴 日本文王天皇】
大定【后梁中宗金世宗雍】 大徳【梁交阯李贲 西夏崇宗干顺 元成帝】
大统【西魏文帝宝炬】 大成【周宣帝赟】 大象【北周静帝阐】大业【隋炀帝】 大世【隋刘迦论】 大足【唐武后】
大厯【唐代宗】 大中【唐宣宗】 大顺【唐昭宗】
大观【宋徽宗】 大庆【夏景宗曩霄仁宗仁孝】大义【汉主陈友谅】
大治【日本】 大正【安南莫方瀛】 大明【大理杨千真】大中祥符【宋真宗】
会昌【唐武宗】 会同【辽太宗徳光】
十二震
顺义【吴睿帝溥】 顺天【唐史思明 董昌 金郝定 安南太祖黎利】
进通【唐王摩沙】
十四愿
万厯【明神宗】 万岁通天【唐武后】
十五翰
汉安【汉顺帝】 汉复【隗嚣】 汉昌【汉少帝】
汉兴【汉中宗李夀】
赞普钟【大圣神武王阁罗凤】
十六谏
晏平【成太宗李雄】
十七霰
见龙【大理孝怛王异牟寻】
十九效
孝建【刘宋世祖】 孝昌【北魏肃宗诩】 孝基【北魏北海王元颢】孝治【大理伪肃文帝郑旻】
二十二祃
化顺【宋王均】
二十三様
广运【后梁莒公琮 北汉彭城王继元夏景宗曩霄 大理宪宗段正严】
广徳【唐代宗 大理段思聪】广明【唐僖宗 大理伪昭明帝素英】
广政【后蜀后主昶】 广顺【后周太祖威】 广安【魏葛荣 大理主段连义】广初【吴越王钱镠】
二十四敬
竟宁【汉元帝】 更兴【北魏海南王悦】
正始【魏齐王芳 北魏世祖恪 北燕惠懿帝髙云北史蛮传东荆州蛮樊素安反号正始元年】
正光【魏髙贵乡公髦北魏肃宗诩】 正平【北魏世祖焘梁萧正徳】正隆【金海陵王亮】 正大【金哀宗守绪】 正徳【夏崇宗干顺明武宗】正统【明英宗】 正厯【渤海康王大嵩邻日本髙仓院天皇】
正治【大理伪圣徳帝素贞日本土御门院天皇】 正嘉【日本后深草院天皇】
正元【日本后深草院天皇】 正应【日本】 正和【日本】
正丰【髙丽】 正法【宋李合茂雷进】
政和【宋徽宗】 政安【大理世宗思亷】 政徳【大理世宗思亷】圣厯【唐武后】 圣君【元孝魏文时司马小君】圣武【唐安禄山】
圣徳【大理主思聪】 圣元【安南黎季】 圣明【大理素兴】
庆厯【宋仁宗】 庆元【宋宁宗】 庆长
盛明【大理景宗段正兴】 盛徳【大理宣宗智兴】
二十五径
胜光【夏主赫连定】
证圣【唐武后】
应顺【后唐闵帝】 应厯【辽穆宗璟】 应天【唐史思明朱泚 刘守光 夏襄宗安全】 应运【宋蜀李顺】 应保【日本】
入声
一屋
福圣承道【夏毅宗谅祚】
二沃
玉衡【成太宗李雄】 玉恒【成卭都公李期】
四质
日新【大理宪宗段正严】
十一陌
白雀【后秦太祖姚苌】 白龙【南汉髙祖防】 白乌【隋向海明】
白雉【日本孝徳天皇】 白龟【日本圣武天皇】
赤乌【吴大帝权】 赤符【元朱光卿】
石平【北魏稽胡刘没铎】
十二锡
厯仁【日本四条院天皇】
十三职
徳昌【北齐安徳王延宗】 徳兴【北辽萧徳妃】 徳祐【宋少帝】
徳夀【汉归义侯陈理】 徳胜【明刘千斤】
黑龙【苻秦张育】
得圣【宋王则】
十七洽
法轮【隋髙昙晟】
歴代建元考卷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历代建元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二 秀水钟渊映撰前编
盘古氏一曰浑敦氏首出御世
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一姓十三人兄弟各一万八千岁始制干支
地皇氏继天皇氏以治一姓十一人兄弟各一万八千岁始定三辰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
人皇氏继地皇氏以治一姓九人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岁自天皇氏至此为九头纪説见春秋纬
钜灵氏 句疆氏 谯明氏 涿光氏 钩阵氏 黄神氏 神氏 犂霛氏 大騩氏 騩氏 弇兹氏 泰逢氏 冉相氏 盖盈氏 大敦氏 灵阳氏巫常氏 泰壹氏 空桑氏 神民氏【一曰神皇氏】 倚
帝氏 次民氏 以上二十二氏为循蜚纪
辰放氏【传四世】 蜀山氏【蜀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获鱼鳬三君各数百岁号蜀山氏最后禅位鼈灵号望帝者即其后也】 豗傀氏【传六世】 浑沌氏【传七世】 东户氏【传十七世】 皇覃氏【传七世】 啓统氏【传三世】 吉夷氏【传四世】 几蘧氏 狶韦氏【传四世】 有巢氏【传二世】 燧人氏【传八世】 庸成氏【传八世】 以上十三氏为因提纪
太昊伏羲氏风姓生于成纪以木徳继天而王都于陈纬书伏羲氏以建寅为正在位百五十年崩
史皇氏【名颉一曰苍帝】 柏皇氏 中央氏【一曰中皇氏】 大庭氏【一曰朱顔氏】 栗陆氏 昆连氏【一曰骊连氏】 焱 氏 泰氏 成鸠氏 素皇氏 内耑氏 轩辕氏 赫胥氏葛天氏 尊卢氏 祝融氏【一曰赤帝】 昊英氏【一曰子英氏】有巢氏 朱襄氏【一曰子襄氏】 阴康氏 无懐氏宋张栻曰外纪伏羲之后有女皇柏皇中央大庭栗陆昆连混沌赫胥尊卢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懐凡十有五氏相继为天子而后神农氏作及考伏羲命官十五氏多与焉则是皆佐伏羲之臣也四明陈牼谓轩辕祝融或当在太昊前余合系太昊后又疑为当时各君一方如后世诸侯之国者未知孰是姑杂考诸家所纪附于伏羲后云
女皇氏太昊氏女弟名娲时共工氏为乱讨诛之以木徳王在位百三十年崩共工氏名康回为女娲氏所灭炎帝神农氏姜姓起于烈山以火徳代伏羲氏治天下都陈迁曲阜纬书神农氏以建丑为正在位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
帝临魁神农子在位八十年
帝承临魁子在位六十年
帝明帝承之子在位四十九年
帝宜【一曰帝直】帝明之子在位四十年
帝来【一曰帝克】帝宜之子在位四十八年
帝里【一曰帝居】帝来之子在位四十三年
帝榆罔帝里之曾孙帝嗣位后其臣蚩尤作乱徙居涿鹿五十五年诸侯尊轩辕氏为天子降封帝于潞神农氏亡以上为禅通纪自黄帝以下至周为疏仡纪黄帝有熊氏曰轩辕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之丘嗣为诸侯讨杀蚩尤于涿鹿遂即天子位以土徳王始作甲子制厯象纬书黄帝以建子为正在位百十年丙午崩
少昊金天氏名挚曰嚣黄帝之子或曰黄帝子青阳氏之子别为己姓丁未继黄帝以金徳王天下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庚午崩
有鸿氏名休黄帝子别为僖姓黄帝崩嗣立在位四十七年而崩葬于雍愚按诸书俱以少昊承黄帝有鸿氏载见别纪四明陈牼附注列于黄帝之后因録以传疑焉
颛顼髙阳氏黄帝之孙父曰昌意别为姬姓辛未以水徳王天下都帝丘作厯象以建寅月为厯元在位七十八年戊子崩
按伏羲之后有轩辕氏以制乘车而名乃黄帝亦曰轩辕世遂讹为一人不知实则一号名不相蒙也又汉孔安国序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唐司马贞遂以太昊女娲神农为三皇且复载天皇地皇人皇之説二説不同而朱子独从孔説云
宋王应麟玉海黄帝五始文曰春秋正义春秋纬称黄帝受图有五始説公羊传云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纬云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谓此五事
帝喾髙辛氏黄帝之曾孙嚣之孙蟜极之子己丑以木徳王天下在位七十年戊戌崩
帝挚髙辛之子以戊戌嗣立在位五年诸侯废之帝尧陶唐氏祁姓曰放勲帝喾之子初侯于陶改封唐故曰陶唐以甲辰即天子位都平阳以火徳王定闰法在位七十二载乙卯禅于舜癸未崩
帝舜有虞氏姚姓曰重华髙阳氏之后父曰瞽瞍以帝尧七十二载乙卯摄行天子事二十八载丙戌始代尧践帝位以土徳王都蒲坂丁巳禅于禹十有七载癸酉崩在位五十载
夏【姒姓】
后禹颛顼之孙鲧之子治水有功以丁巳受舜禅癸酉舜崩避于阳城丙子始即位改元以金徳王都安邑改载为岁癸未崩于会稽在位六十九岁
竹书纪年元年颁夏时于邦国
后啓禹之子以甲申嗣立九岁壬辰崩
后太康啓子以癸巳嗣立二十九岁辛酉畋于洛为有穷后羿所距崩于阳夏
后仲康太康弟以壬戌嗣立十三岁甲戌崩
后相仲康子以乙亥嗣立八岁寒浞杀羿二十七岁辛丑寒浞使其子浇弑于帝丘
寒浞以辛丑弑后相簒夏四十年壬午为夏故臣靡所灭
后少康相子以壬午灭浞嗣立二十二岁癸卯崩后杼少康子以甲辰嗣立十七岁庚戌崩
后槐杼子以辛酉嗣立二十六岁丙戌崩
后芒槐子以丁亥嗣立十八岁甲辰崩
后泄芒予以乙巳嗣立十六岁庚申崩
后不降泄子以辛酉嗣立五十九岁逊位于弟扃又十岁崩
竹书曰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徳
后扄不降弟以庚申嗣立二十一岁庚辰崩
后厪扃子以辛巳嗣立二十一岁辛丑崩
后孔甲厪子以壬寅嗣立三十一岁壬申崩
后臯孔甲子以癸酉嗣立十一岁癸未崩
后发臯子以甲申嗣立十九岁壬寅崩
后履癸是为桀以癸卯嗣立五十三岁乙未以失道为殷汤所伐放居南巢夏后氏亡
右夏一十七世四百四十一年内寒浞簒位四十年始甲戌讫乙未竹书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歴岁四百七十一年起壬子终壬戌其所载甲子厯数与史多异盖战国史氏之缪也
殷【子氏】
汤名履契之十四世孙商侯癸之子以夏后癸戊寅嗣为诸侯十七载以乙未灭夏即天子位以水徳王都亳改夏建寅正以十二月为岁首岁曰祀三十祀丁未崩宋胡氏皇王大纪论曰古史不载汤改元独刘道原载之非其实也夫人君即位之一年谓之元年一定而不可易也成汤之元立于桀之三十五载矣其所以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本是而为之者也又可改乎元者义之所存非若一二之为数也后世以元为数而不知其义如汉武之初年曰建元元年既曰元年则元既建矣又曰建元岂不赘乎后又因事别建年号失其义矣如人君知此义而体之则元原于一岂至如是纷纷乎
太宗太甲名至成汤太子太丁之子以戊申嗣立三十三祀庚辰崩
愚按竹书太甲之前有外丙名胜在位二年仲壬名庸在位四年盖泥于孟子之文而不知古人以岁为年非谓践阼之厯数也至云伊尹簒位为太甲所杀则又诞而不经矣
沃丁名绚太甲子以辛巳嗣立二十九祀己酉崩太庚名辨沃丁弟以庚戌嗣立二十五祀甲戌崩小甲名髙太庚子以乙亥嗣立十七祀辛卯崩
雍己名佃小甲弟以壬辰嗣立十二祀癸卯崩
中宗太戊名宻雍巳弟以甲辰嗣立七十五祀戊午崩仲丁名庄太戊子以己未嗣立迁都嚣十三祀辛未崩外壬名仲丁弟以壬申嗣立十五祀丙戌崩
河亶甲名整外壬弟以丁亥嗣立徙都相九祀乙未崩祖乙名滕河亶甲子以丙申嗣立徙都耿复徙邢十九祀甲寅崩
祖辛名旦祖乙子以乙卯嗣立十八祀庚午崩
沃甲名逾祖辛弟以辛未嗣立二十五祀己未崩祖丁名新祖辛子以丙申嗣立三十二祀丁卯崩南庚名更沃甲子以戊辰嗣立二十五祀壬辰崩阳甲名和祖丁子以癸巳嗣立七祀己亥崩
盘庚名旬阳甲弟以庚子嗣立迁都殷改国号曰殷二十八祀丁卯崩
小辛名颂盘庚弟以戊辰嗣立二十一祀戊子崩小乙名敛小辛弟以己丑嗣立二十八祀丙辰崩髙宗武丁名昭小乙子以丁巳嗣立五十九祀乙卯崩祖庚名曜武丁子以丙辰嗣立七祀壬戌崩
祖甲名载祖庚弟以癸亥嗣立三十三祀乙未崩廪辛名先祖甲子以丙申嗣立六祀辛丑崩
庚丁名嚣廪辛弟以壬寅嗣立三十一祀壬戌崩武乙名瞿庚丁子以癸亥嗣立徙居河北四祀丙寅崩太丁名托武乙子以丁卯嗣立三祀己巳崩
帝乙名羡太丁子以庚午嗣立三十七祀丙午崩帝辛名受帝乙子是为纣以丁未嗣立无道三十三祀己卯周武王来伐战败自燔死殷亡
右殷二十八世六百四十五年始丁未讫己卯汉书律厯志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又曰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盖并外丙仲壬数之而更缩其年误也
周【姬氏】
武王后稷十六世孙文王昌之子以商纣二十一祀丁卯嗣西伯位己卯灭纣即天子位以火徳王都镐改殷建丑正以十一月为岁首祀曰年七年乙酉崩【戴记世子篇武王九十三岁而终竹书纪年曰武王五十四】
成王诵武王子以丙戌嗣立三十七年壬戌崩
康王钊成王子以癸亥嗣立二十六年戊子崩
昭王瑕康王子以己丑嗣立五十一年己卯崩于汉水穆王满昭王子以庚辰嗣立五十五年甲戌崩
共王繄扈穆王子以乙亥嗣立十二年丙戌崩
懿王囏共王子以丁亥嗣立二十五年辛亥崩
孝王辟方共王弟以壬子嗣立十五年丙寅崩
夷王燮懿王子以丁卯嗣立十六年壬午崩
厉王胡夷王子以癸未嗣立三十七年无道为国人所逐出奔彘周召二伯行政谓之共和十五年癸酉崩于彘
按史记周召二伯行政谓之共和而竹书纪年以为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宣王立和归国有至徳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由前言之若后世改元者然由后言之则一人也然考周以甸侯执政者周召而外惟尹氏毛氏诸族若共国则水经注以为即河内共县国逺而微必无综摄大权之理前説近之
宣王静厉王子以甲戌嗣立四十六年己未崩
幽王宫湼宣王子以庚申嗣立无道十一年庚午为犬戎所弑
平王宜臼幽王子以辛未嗣立迁都于洛是为东周五十一年辛酉崩
桓王林平王孙以壬戌嗣立二十三年甲申崩
庄王佗桓王子以乙酉嗣立十五年己亥崩
僖王胡齐庄王子以庚子嗣立五年甲辰崩
惠王阆僖王子以乙巳嗣立二十五年己巳崩
襄王郑惠王子以庚午嗣立三十二年壬寅崩
顷王壬臣襄王子以癸卯嗣立六年戊申崩
匡王班顷王子以己酉嗣立六年甲寅崩
定王瑜匡王弟以乙卯嗣立二十一年乙亥崩
简王夷定王子以丙子嗣立十四年己丑崩
灵王泄心简王子以庚寅嗣立二十七年丙辰崩景王贵灵王子以丁巳嗣立二十五年辛巳崩悼王猛立为王子朝所弑晋逐子朝立敬王
敬王丐景王子以壬午嗣立四十四年乙丑崩
元王臣敬王子以丙寅嗣立七年壬申崩
贞定王介元王子以癸酉嗣立二十七年庚子崩太子哀王去疾立弟叔弑而代之是为思王寻为其弟少隗所弑
考王少隗以辛丑嗣立十五年乙卯崩
威烈王午考王子以丙辰嗣立二十四年己卯崩安王骄威烈王子以庚辰嗣立二十六年乙巳崩烈王喜安王子以丙午嗣立七年壬子崩
显王扁烈王弟以癸丑嗣立四十八年庚子崩
慎靓王定显王子以辛丑嗣立六年丙午崩
赧王延慎靓王子以丁未嗣立五十九年乙巳为秦所攻尽献其邑三十六于秦是岁王崩
东周君贞定王子河南桓公揭之后东周惠公班之子赧王崩后七年壬子为秦所灭周遂不祀
右周三十七世八百六十七年东周君七年
秦
始皇帝政其先柏翳之后非子封于秦传二十八世至惠文王始称王惠文王卒武王立武王卒昭襄王立五十一年灭周又五年卒孝文王立三日卒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二年庚子灭东周以甲寅卒所取吕不韦姬子嗣立为王二十六年庚辰尽灭六国称始皇帝改周正用十月为岁首三十七年辛卯东巡崩于沙丘二世皇帝胡亥始皇少子以壬辰嗣立是年山东兵起三年甲午为赵髙所弑立其兄子婴明年沛公入关子婴降秦灭
右秦并天下二世一十五年
歴代建元考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三 秀水钟渊映撰春秋战国诸侯考
鲁
姬姓侯爵周封元公旦之子伯禽都曲阜
鲁公伯禽【五十二年】 考公酋【四年】 炀公熙【六年】
幽公宰【十四年】 魏公防【汉书律厯志作彻公五十二年】
厉公擢【三十七年】 献公具【三十二年】 真公濞【三十年】
武公敖【九年】 懿公【九年】 伯御【十二年】
孝公称【二十七年】 惠公弗湼【四十六年】 隠公姑息【入春秋十一年】桓公轨【十八年】 庄公同【三十二年】 闵公啓方【二年】僖公申【三十三年】 文公兴【十八年】 宣公倭【十八年】成公黑肱【十八年】 襄公午【三十一年】 昭公稠【三十二年】定公宋【十五年】 哀公蒋【二十七年】 悼公宁【三十七年】元公嘉【二十一年】 穆公显【三十三年】 共公奋【二十二年】康公毛【九年】 景公匽【二十九年】 平公旅【三十二年】湣公贾【二十三年】 顷公讐【二十四年为楚所灭】
右鲁凡三十四世八百六十七年起周成王元年丙戌讫秦庄襄王壬子
齐
姜姓侯爵周以封太公望都营丘
太公望 丁公伋 乙公得
癸公慈母 哀公不辰 胡公静
献公山【九年】 武公夀【二十六年】 厉公无忌
文公赤【十三年】 成公説【九年】 庄公购【六十四年】僖公禄父【三十三年】 襄公诸儿【十二年】 桓公小白【四十三年】孝公昭【十年】 昭公潘【十九年】 懿公商人【四年】惠公元【十年】 顷公无野【十七年】 灵公环【二十八年】庄公光【六年】 景公杵臼【五十八年】 安孺子荼【一年】悼公阳生【四年】 简公壬【四年】 平公骜【二十五年】宣公积【五十一年】 康公贷【十九年田和列为诸侯二十六年卒姜氏絶】右齐凡二十九世七百四十四年始周武王己卯讫安王壬寅
晋
姬姓侯爵周成王封其弟虞于唐侯燮徙晋始改曰晋
唐叔虞 晋侯夑 武侯宁族
成侯服人 厉侯福 靖侯宜臼【十八年】僖侯司徒【十八年】 献侯籍【十一年】 穆侯弗生【二十七年】
殇叔【三年】 文侯仇【三十五年】 昭侯伯【七年】
孝侯平【十五年】 鄂侯郄【六年】 哀侯光【九年】
小子侯【四年】 翼侯缗【二十八年为曲沃武公所灭代有晋国】
曲沃桓叔成师【穆侯子】 庄伯鱓
宋林尧叟春秋世系曰成师之后传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隠公之元年正月也盖用夏正不唯改元又改厯矣
武公称【曲沃庄伯子立曲沃二十三年代晋一年】 献公佹诸【二十六年】惠公夷吾【十四年】 懐公圉【一年】 文公重耳【九年】襄公讙【七年】 灵公夷臯【十四年】 成公黑臀【七年】景公孺【十九年】 厉公州蒲【八年】 悼公周【十五年】平公彪【二十六年】 昭公夷【六年】 顷公去疾【十四年】定公午【三十七年】 出公凿【十七年】 哀公骄【十八年竹书作敬公】幽公柳【十八年】 烈公止【二十七年】 孝公颀【十七年竹书作桓公】靖公俱酒【二年韩魏赵三分其地废为家人晋遂絶】
右晋自唐叔至侯缗十七世又武公以后二十一世共七百四十二年起周成王甲午讫安王乙巳
秦
嬴姓伯爵出自帝颛顼至柏翳赐姓嬴周孝王封翳十九世非子于秦为附庸号秦嬴传六世襄公以兵救周有功遂列为诸侯
秦嬴【四十年】 秦侯【十年】 公伯【二年】
秦仲【二十三年】 庄公【四十四年】 襄公【十二年】
文公【五十年】 宁公【十二年】 出子【六年】
武公【二十年】 徳公【二年】 宣公【十二年】
成公【四年】 穆公任好【二十九年】 康公防【十二年】共公和【五年】 桓公荣【二十七年】 景公后【四十年】
哀公【三十六年】 惠公【十年】 悼公【十四年】
共公【三十四年】 躁公【十四年】 懐公【四年】
灵公【十三年】 简公悼子【十六年】 惠公【十三年】
出公【二年】 献公师隰【二十四年】 孝公渠梁【二十四年】惠文王驷【十四年称王更为元年又十四年薨】
秦本纪惠文君十四年更为元年
武王荡【四年】 昭襄王稷【五十六年其五十一年灭周】
孝文王柱【一年】 庄襄王楚【四年薨取吕不韦姬子政立是为始皇并有天下】右秦三十世为诸侯五世称王又称帝二世而灭共六百九十年起周孝王甲子讫秦二世甲午
楚
芊姓子爵出自颛顼孙祝融十二世鬻熊事周文王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蛮居丹阳
熊绎 熊艾 熊防
熊胜 熊 熊渠
熊挚红 熊延 熊勇【十年】
熊严【十年】 熊霜【六年】 熊狥【二十二年】
熊咢【九年】 若敖熊仪【二十七年】 霄敖熊坎【六年】蚡冒熊防【十七年】 文王熊赀【十三年】 武王熊通【四十四年】堵敖熊囏【五年】 成王頵【四十年】 穆王商臣【十二年】庄王旅【二十三年】 共王审【三十一年】 康王招【十五年】郏敖麋【三年】 灵王防【十一年】 平王居【十三年】昭王轸【二十七年】 惠王章【五十七年】 简王中【二十四年】声王当【六年】 悼王疑【二十七年】 肃王臧【十一年】
宣王良夫【三十年】 威王商 懐王槐【三十年】顷襄王横 考烈王完【二十五年】 幽王煜【十年】
哀王郝 王负刍【五年为秦所灭灭后十五年而懐王孙心立自民间为楚义帝卒以灭秦】
右楚四十世二十五世称王凡八百九十三年始周成王丙戌讫秦始皇戊寅史记楚世家熊渠卒子熊摰红立而左氏传夔子对楚人曰我先君熊摰有疾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则摰红别封于夔不得为楚嗣眀矣春秋三传唯左氏最后出史迁不及考证也
宋
子姓公爵周封殷帝乙之元子啓为成汤后
微子啓 微子衍 宋公稽
丁公申 湣公共 炀公熙
厉公鲋祀 僖公举【二十八年】 惠公覸【三十年】
哀公【元年】 戴公【三十四年】 武公司空【十八年】宣公力【十九年】 穆公和【九年】 殇公与夷【十年】庄公冯【十九年】 闵公捷【十年】 桓公御说【三十一年】襄公兹父【十四年】 成公王臣【十七年】 昭公杵臼【九年】文公鲍【二十二年】 共公瑕【十三年】 平公成【四十四年】元公佐【十五年】 景公头曼【六十四年】 昭公得【四十七年】悼公购繇【八年】 休公田【二十三年】 辟公【三年竹书作桓公】君剔成【四十一年】 康王偃【四十七年为齐与楚魏所灭】
右宋三十二世八百二十八年起周成王戊子讫赧王乙亥
衞
姬姓侯爵周武王以封同母弟封
康叔封 康伯牟 考伯
嗣伯 厍伯 靖伯
员伯 顷侯【十三年】 僖侯【四十二年】
共伯余 武公和【五十五年】 庄公【二十三年】桓公完【十六年】 宣公晋【十九年】 惠公朔【三年】
黔牟【八年】 惠公【复位二十年】 懿公赤【九年】
戴公申【元年】 文公燬【二十五年】 成公郑【三十五年】穆公遫【十一年】 定公咸【十二年】 献公衎【十三年奔齐】殇公剽【十一年】 献公【复位三年】 襄公恶【九年】
灵公元【四十二年】 出公辄【十二年出奔】 庄公蒯瞆【二年】出公【复位二年奔越】 悼公黚【五年】 敬公弗【十九年】昭公纠【六年】 懐公亹【十一年】 慎公頺【四十二年】声公训【十一年】 成侯速【二十九年】 平侯【八年】
嗣君【四十二年】 懐君【三十一年】 元君【二十五年】
君角【二十一年秦二世废为庶人衞祀始絶】
右衞三十九世九百五年起周武王庚辰讫秦二世壬辰
陈
妫姓侯爵周封舜后满以备三恪
胡公满 申公犀侯 相公臯羊
孝公突 慎公圉戎 幽公宰【二十三年】僖公孝【三十六年】 武公灵【十五年】 夷公説【三年】
平公燮【二十三年】 文公圉【十年】 桓公鲍【三十八年】厉公跃【七年】 庄公林【七年】 宣公杵臼【四十五年】穆公欵【十六年】 共公朔【十八年】 灵公平国【十五年】成公午【三十年】 哀公溺【三十四年卒楚灭陈】惠公吴【陈灭五年为楚所立
在位二十八年】 懐公柳【四年】 阍公越【二十四年为楚灭灭而厉公子完之后执政于齐后卒代有齐国】
右陈二十三世六百四十四年中絶五年始周武王己卯讫敬王癸亥
姒姓侯爵周封东楼公以为禹后
东楼公 西楼公 题公
谋娶公 武公【四十七年】 靖公【二十三年】
共公【八年】 惠公【十八年】 成公【十八年】
桓公姑容【七十年】 孝公匄【十七年】 文公益姑【十四年】平公郁厘【十八年】 悼公成【十二年】 公乞
僖公过【十九年】 闵公维【十五年】 哀公阏路【十年】出公敕【十二年】 简公春【一年为楚灭】
右二十世六百七十九年始周武王己卯讫贞定王丙申
宋林尧叟春秋括例曰杜氏年表武公十二年入春秋至僖公二十三年始载成公卒弟桓公姑容立而考之史记自武公靖公共公徳公至桓公姑容立共九十六年而无成公一代世本谯周索隠徐广所説又云惠公生成公桓公名有互异又如春秋隠四年伐桓三年来朝三年会庄二十五年伯姬归并不载何公今但当以左传所载桓公及杜氏年表为正可也
曹
姬姓伯爵周武王以封弟振铎
曹叔振铎 太伯脾 仲君平
宫伯侯 孝伯云 夷伯喜【三十年】幽伯疆【九年】 戴伯苏【三十年】 惠伯雉【三十六年】穆公武【三年】 桓公终生【五十五年】 庄公射姑【三十一年】僖公覊【九年】 昭公班【九年】 共公襄【三十五年】文公夀【二十三年】 宣公庐【十七年】 成公负刍【二十三年】武公胜【二十年】 平公须【四年】 悼公午【九年】
靖公露【四年】 伯阳【十五年】
右曹二十三世六百三十六年始周武王己卯讫敬王甲寅按系本及春秋传悼伯卒弟露立諡靖公而史记世家年表悼之后有声公名野隠公名通考其年次与传不合盖史氏之误也
蔡
姬姓侯爵周武王以封弟叔度度作乱迁死周公复封其子胡
蔡仲胡 蔡伯荒 宫侯
厉侯 武侯 夷侯【二十八年】
僖侯肇【四十八年】 共侯兴【二年】 戴侯【十年】
宣公考父【三十五年】 桓公封人【二十年】 哀侯献舞【二十年】穆公肹【二十九年】 庄公甲午【三十四年】 文公申【二十年】景公固【四十九年】 灵公般【十二年为楚灭】 平公庐【灭三岁复立九年】悼公东国【三年】 昭公申【二十八年】 成公朔【十九年】
声公产【十五年】 元公【六年】 侯齐【四年为楚灭】右蔡二十四世六百六十二年中絶五年起周成王癸巳讫贞定王甲午
郑
姬姓伯爵周宣王以封其弟友
桓公友【三十六年】 武公掘突【二十七年】 庄公寤生【四十三年】厉公突【四年出奔】 昭公【复入二年】 子亹【元年】
郑子仪【十四年】 厉公【复位七年】 文公防【四十五年】穆公兰【二十二年】 灵公夷【元年】 襄公坚【十八年】悼公防【二年】 成公防【十四年】 僖公髠顽【五年】简公嘉【三十六年】 定公宁【十三年】 献公虿【十三年】声公胜【三十七年】 哀公易【八年】 共公丑【三十年】幽公巳【元年】 繻公骀【二十七年】 康公乙【二十二年为韩所灭】右郑二十三世四百三十二年始周宣王乙未讫烈王丙午
燕
姬姓侯爵周武王以封召公奭自公已下九世至惠侯
召康公奭 惠侯【召公第九世】 僖侯【三十六年】
顷侯【二十四年】 哀侯【二年】 郑侯【三十六年】
穆公【十八年】 宣公【十三年】 桓公【七年】
庄公【三十三年】 襄公【四十年】 桓公【十六年】
宣公【十五年】 昭公【十二年】 武公【十九年】
文公【六年】 懿公【四年】 简公【四年】
悼公【七年】 共公【五年】 平公【十九年】
惠公【二年】 献公【二十八年】 孝公【十五年】
成公载【十六年】 闵公【三十一年】 僖公【三十年】
桓公【十一年】 文公【二十九年】 易王【十二年】
王哙【三年为楚灭】 昭王平【复立三十三年】 惠王【七年】
武成王【十四年】 孝王【三年】 王喜【三十三年为秦灭】右燕自召康公下九世至惠侯惠侯至亡三十五世七世称王通前九百一年始周武王己卯讫秦始皇己卯
按春秋左传昭公三年北燕伯欵出奔齐是为简公而史记以奔齐者为惠公序简公于平公之后误矣
吴
姬姓子爵周太王长子泰伯逃于勾吴荆蛮立为君后武王因而封之
太伯 仲雍 季简
叔达 周章 熊遂
柯相 疆鸠夷 余挢疑吾
柯卢 周繇 屈羽
夷吾 禽处 君转
颇髙 句卑 去齐
王夀梦乘【二十五年】 王诸樊遏【十三年】 王余祭【十七年】王余昧【四年】 王僚【十三年】 王阖庐光【十九年】王夫差【二十三年为越灭】
右吴二十五世七世称王七百二十余年始殷祖甲末讫周元王戊辰
越
姒姓子爵夏少康少子无余封于会稽奉禹之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
王允常 王菼执句践 王鼫与鹿郢王肓姑不夀 王朱勾翁 王翳
王莽安初无余 王菼蠋卯无颛 王无疆【为椘威王所灭】右越自允常至无疆凡八世通前共一千七百二十四年始夏后杼甲辰讫周显王丁亥
按史记王翳之后有王之侯王无疆而竹书安王二十六年于越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越人杀诸咎越滑吴人立孚错支为君烈王元年大夫寺区定越乱立初无余是为莽安显王四年于越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十二年于越子无颛卒是为菼蠋卯次无疆立较史所纪世次为详今从之
赵
嬴姓其先赵夙造父七世孙显于晋生共孟共孟生衰衰生宣孟盾为正卿传庄子朔文子武景子成简子鞅至襄子无防灭知氏分晋国歴桓子嘉献子浣浣卒子籍立六年周命为诸侯
烈侯籍【九年】 武侯【十三年】 敬侯章【十二年】成侯种【二十五年】 肃侯语【二十四年】 武灵王雍【二十七年】惠文王何【三十五年】 孝成王丹【二十一年】 悼襄王偃【九年】幽缪王迁【八年为秦灭】代王嘉【赵亡立于代七年为秦灭】
右赵自烈侯后十一世称王六世一百八十二年始周威烈王戊寅讫秦始皇己卯
魏
与周同姓其先毕公髙之裔万事晋封于魏生武子犨传庄子绛至献子舒为正卿歴襄子曼多及桓子驹遂与韩赵共灭知氏分晋国驹卒孙斯立二十三年周命为诸侯
文侯斯【三十八年】 武侯击【十六年】 惠王防【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后十七年薨】
竹书显王三十四年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
通鉴考异曰史记魏世家云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襄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哀王二十三年卒子昭王立六国表惠王元辛亥终丙戌襄王元丁亥终壬寅哀王元癸卯终乙丑按杜预春秋后序曰太康初汲县有旧冡者大得古书其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皆用夏正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哀王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也古书纪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諡谓之今王裴骃魏世家注引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按太史书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襄王襄王子哀王惠王三十六年卒襄王立十六年卒并惠襄为五十二年今按古文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后十七年卒太史公书为误分惠成之世以为二王之年数也世本惠王生襄王而无哀王然则今王者魏襄王也彼既魏史所书魏事必得其真今从之
愚按秦本纪惠文君十四年更为元年史家书为改元之始然秦之改元在周显王四十五年而魏惠成王三十六年则显王之三十四年也魏实先秦改元矣説者谓改元始于汉文夏时正于孝武乃周室之东曲沃庄伯已用夏正而秦魏二国俱尝改元固不待新垣平之诈与儿寛辈之议也
襄王赫【二十三年】 昭王遫【十九年】 安厘王圉【三十四年】景湣王增【十五年】 王假【三年为秦所灭】
右魏自文侯至亡凡八世六世称王一百七十九年始周威烈王戊寅讫秦始皇丙子
韩
姬姓晋曲沃桓叔庶子万封于韩曰韩氏生简简生子舆至献子为正卿传宣子起贞子顷简子不信庄子庚至康子虎与赵魏灭知氏分晋国传武子啓章卒子防立六年周命为诸侯
景侯防【九年】 烈侯取【十三年】 文侯【十年】
哀侯【六年】 懿侯 昭侯【二十六年】
宣惠王【二十一年】 襄王仓【十六年】 厘王咎【二十三年】桓惠王【三十四年】 王安【九年为秦所灭】
右韩自景侯后十一世五世称王一百七十四年始周威烈王戊寅讫秦始皇辛未
齐
田氏出自帝舜其先陈厉公之子完事齐諡敬仲六世至成子恒专齐政传襄子盘庄子白至和代齐周命为诸侯
竹书纪年曰庄子卒明年立悼子悼子卒乃次立和
太公和【二年】 桓公午【六年】 威王因齐【三十六年】宣王辟疆【十九年】 湣王地【四十年】 襄王法章【十九年】王建【四十四年为秦所灭】
右齐田氏凡七世五世称王二百六十六年始周显王乙未讫秦始皇庚辰
愚按周室封建多至千八百国见于春秋者百余国而已威烈以后存者无几太史公作史记表春秋者十二表战国者六因采其有年可谱者附之前编若滕薛莒邾之属传次无闻悉略而弗录焉
秦楚之际帝王考
楚
王陈胜字涉阳城人以秦二世元年七月起兵于蕲入陈自立为王明年腊月为其御庄贾所杀
王景驹以秦二世二年端月为秦嘉所立四月与项梁战败走死
义帝心故楚懐王孙以秦二世二年癸巳六月为项梁所立称楚懐王都盱台迁彭城乙未秦亡诸侯尊为帝二月徙都郴项羽遣人弑于江中
赵
王武臣陈人为陈王畧赵地自立为王凡四月为李良所杀
王赵歇故赵王后武臣死为张耳陈余所立居信都项羽以其地封张耳徙为代王未几陈余逐耳迎还王赵立余为代王明年冬十月为汉韩信所灭
齐
王儋狄人故齐王族以秦二世二年起兵自立为王举兵救魏为章邯所杀
王假故齐王建之弟为齐人所立儋从弟荣击之假亡走楚汉二年项羽破田荣复立为齐王败归为羽所杀王市故王儋子田荣既逐假立市为王明年项羽徙王胶东都即墨为田荣所杀
王都齐将将兵从项羽元年一月羽立为齐王都临淄为田荣所距亡走入楚
王荣儋从弟以汉元年六月击杀胶东王市自立为王明年春正月为项羽所败走死
王广故王荣子荣死荣弟横立为王明年为汉韩信所虏
王横荣之弟广死自立为齐王败归彭越汉定天下亡入海岛中遣使招之将至洛阳自刭死
燕
王韩广以秦二世元年为赵王武臣略燕地自立为王汉元年项羽徙王辽东都无终为臧荼所杀
王臧荼故燕将将兵从项羽元年一月羽立为王都蓟后属汉四年九月以叛汉诛
魏
王咎故魏公子甯陵君以秦二世元年九月陈涉立为王明年为秦将章邯所攻自杀
王豹故王咎之弟楚懐王立为王立三年项羽徙为西魏王都平阳明年属汉寻背汉被虏
韩
王成故韩公子横阳君以秦二世二年六月为项梁所立羽既定天下仍故都阳翟以无功不遣之国废为穰侯杀之
王郑昌故吴令乙未八月项羽立为王以距汉二年十月昌降汉汉更立故韩襄王孽孙信为王服属汉西楚
霸王项籍字羽下相人故楚将之后与从父梁举兵于吴破秦钜鹿下乙未元年一月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四年十二月为汉所灭雍
王章邯故秦降将元年一月项羽立为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七月与汉战败走废丘二年五月废丘降汉自杀
塞
王司马欣故秦长史元年一月羽立为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七月降于汉后复亡从楚楚兵败自刭死翟
王董翳故秦都尉劝章邯降楚元年一月羽立为王王上郡都髙奴元年七月降于汉后复亡从楚楚兵败自刭死
河南
王申阳瑕丘人初事张耳先下河南迎楚元年一月立为王都洛阳九月降于汉
殷
王司马卭赵将定河内数有功元年一月羽立为王王河内都朝歌明年为汉所虏
常山
景王张耳大梁人为赵王歇相元年一月羽立为王王赵地都襄国为陈余所逐走归汉汉破赵立耳为赵王薨諡景子敖嗣王
九江
王英布六人为楚将常冠军元年一月羽立为王都六后降从汉汉定天下封淮南王以反诛
衡山
文王吴芮故番君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元年一月羽立为王都邾汉定天下改王长沙元年薨子成王臣立八年薨子哀王回立七年薨子恭王右立九年薨子靖王着立二十一年薨无后国除
临江
王共敖事义帝为柱国击南郡有功元年一月羽立为王都江陵三年七月薨
王尉王敖子嗣立二年十二月为汉所虏
济北
王田安故齐王建孙以济北数城下楚元年一月羽立为王都博阳六月为田荣所杀
右雍王邯以下俱西楚所封与前代王歇胶东王市齐王都辽东王广燕王臧荼西魏王豹韩王成并汉为十八王至韩王郑昌则汉定三秦之后羽立以距汉者非始封也
又按楚封十八王俱以始封之月为一月乙未之春正月也髙祖初称亦同见汉书年表后始袭用秦朔故垓下之役为髙五年十二月实项四年十二月也汉所用者秦厯而项则夏时耳
歴代建元考卷三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历代建元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四 秀水钟渊映撰汉【刘氏】
太祖髙皇帝邦沛人以秦二世元年起兵为沛公乙未楚义帝遣之灭秦为汉王己亥灭楚项氏即皇帝位都长安用秦正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丙午崩
孝惠皇帝盈太祖太子以丁未嗣立七年己丑崩母吕后名后宫子为帝子立之太后临朝九年崩大臣诛吕氏废少帝
太宗孝文皇帝恒太祖子封代王辛酉太尉周勃等迎立之十七年戊寅称后元年又七年甲申崩
本纪十七年得玉杯【新垣平令人诈献之】刻曰人主延夀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
宋胡安国春秋传曰元年即位之始年也自是累数虽久而不易此前古人君记事之例春秋祖述为编年法及汉文帝惑方士之言改后元年始乱古制夫在位十有六载矣复称元年可乎孝武又因事别建年号歴代因之或五六年或四三年或一岁再更使记注繁芜莫之胜载夫歴世无穷而美名有尽岂记久明逺可行之法也必欲传久当以春秋编年为正
孝景皇帝啓文帝太子以乙酉嗣立壬辰中元年戊戌后元年共在位十六年崩
世宗孝武皇帝彻景帝子封胶东王立为太子庚子嗣立太初元年正厯始以正月为岁首甲午崩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十一
建元【六】 元光【六】 元朔【六】 元狩【六】
元鼎【六】 元封【六 以封泰山改元】 太初【四】天汉【四】 太始【四】 征和【四】 后元【二】汉书终军传对曰今郊祀未见于神祗而获兽以馈宜因昭时令日改定告元对奏由是改元为元狩刘仲冯曰按纪获麟在元狩元年史记封禅书元鼎三年有司始言元不宜以一二数乃目三元曰狩盖追述也
史记封禅书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汉书本纪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诏曰朕以躬承至尊兢兢焉惟徳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着见景象防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坛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
通鉴注曰应劭曰时频年苦旱故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师古曰大雅有云汉之诗周大夫仍叔所作以美宣王遇旱灾修徳勤政而能致雨故依以为年号也
宋胡三省通鉴注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贡父曰封禅书云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推所谓其后三年者盖尽元狩六年至元鼎元年也然元鼎四年方得宝鼎又无由先三年称之以此而言自元鼎以前之年皆有司所追命其实年号之起在元鼎故元封改元则始有诏书也宋王树野客丛谈曰前汉诸君末年甚有异者文帝十六年改为后元年其説出于新垣平之诈日再中以为吉祥故改元以求延年之祚既诈觉被诛景帝犹且因之景帝七年称中元年又六年称后元年至三年而终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屡更年号最后更为后元而以二年终不知当时何所据而分中与后谓之后则宜若有尽乃不讳何耶自是之后不复建后元之号矣
孝昭皇帝弗陵武帝少子以乙未嗣立十三年丁未崩改元三
始元【六】 元凤【六 以凤凰来下纪元】 元平【元】
中宗孝宣皇帝询初名病已武帝曾孙戾太子孙史皇孙子昭帝崩昌邑王立无道大将军霍光废之戊申帝嗣立在位二十五年壬申崩改元七
本始【四】 地节【四 以先者地震山崩水出欲令地得其节于是改元】
元康【四】 神爵【四 以神爵降改元】 五凤【四】
甘露【四 以甘露降改元】 黄龙【元】
髙宗孝元皇帝奭中宗太子以癸酉嗣立在位十六年戊子崩改元四
初元【五】 永光【五】 建昭【五】 竟宁【元 元帝纪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
孝成皇帝骜髙宗太子以己丑嗣立在位二十六年甲寅崩改元七
建始【四】 河平【四 以河决隄塞辄平改元】 阳朔【四】鸿嘉【四】 永始【四】 元延【四】 绥和【二】成帝纪河平四年山阳火生石中明年改元为阳朔师古曰朔始也以火生石中言阳气之始
孝哀皇帝欣髙宗孙定陶王子成帝立为太子以乙卯嗣立在位六年庚申崩改元三
建平【四】 太初元将【即建平二年二月除】 元夀【二】建平二年六月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防汉家厯运中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诏曰汉兴二百载厯数开元皇天降非材之祐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徳曷敢不通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八月诏除之曰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贺良等反道惑众下有司皆伏辜
孝平皇帝衎髙宗孙中山王子以辛酉嗣立在位五年乙丑为王莽所酖崩改元一
元始
孺子婴宣帝曾孙以丙寅立为孺子王莽称假皇帝在位三年戊辰莽废为安定公改元二更始时起兵称皇帝被诛
居摄【二】 初始【元】
汉书居摄三年十一月甲子莽上奏太后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奏可
新王莽元城人元帝后从子初封新都侯进安汉公摄皇帝以己巳簒汉改正朔以十二月为岁首在伪位十五年更始元年癸未为汉兵所诛改元三
始建国【五】 天凤【六】 地皇【三】
汉书天凤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厯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明年改元地皇
淮阳王景帝后舂陵戴侯曾孙癸未诸将立之于髙阳王莽诛迁都长安三年赤眉入关遇害改元一更始
右西汉十一帝二百一十四年外王莽十五年淮阳王三年
西汉末诸国考
汉
刘盆子城阳景王后以乙酉为赤眉所立后二年丁亥降于世祖改元一
建世
成
公孙述茂陵人以更始二年甲申称蜀王明年癸未即帝位于成都十二年丙申汉将吴汉拔成都战死改元一
龙兴【时有龙出其府中因以纪号】
隗嚣天水成纪人以更始元年起兵应汉去莽年号改元一
汉复
按王莽末羣雄竞起其年号可考者三他若梁王永钟武侯望孺子婴俱以宗室称帝王郎卢芳俱以为刘氏称帝其羣盗窃号者淮南李宪齐张歩燕彭宠海西董宪当时纪元与否纪载阙如览者莫能详焉
世祖光武皇帝秀东阳人长沙定王后以壬午同兄縯举兵甲申更始封萧王乙酉即皇帝位于鄗在位三十三年丁巳崩改元二
建武【三十一】 建武中元【二】
通鉴考异曰续汉志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纪年通谱云据纪志俱出范氏而所载不同此必传冩脱误今官书累经校定学者失于精审但见纪元复有建武二字辄以意删去斯为缪矣梁武帝大同大通之号俱以中字是亦宪章于此今从袁纪范书
胡三省通鉴注曰洪氏释云成都有汉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史本纪建武三十一年次年改为中元直书为中元元年观此所刻乃是虽别为中元而犹冠以建武如文景中元后元之类也又祭祀志载封禅后赦天下诏明言云改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东夷倭国传建元中元二年来奉贡证据甚明宋莒公纪元通谱云纪志俱出范史必传冩脱误学者失于精审以意删去梁武帝大同大通俱以中字是亦宪章于此司马温公作通鉴不取其説余按考异温公非不取宋説也从袁范书中元者从简易耳
显宗孝明皇帝庄世祖第四子立为太子以戊午嗣立在位十八年乙亥崩改元一
永平【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烜显宗第五子以丙子嗣立在位十四年戊子崩改元三
建初【八】 元和【三】 章和【二】
汉纪章和元年秋七月壬戌诏以瑞物仍集改元章和
宋王应麟玉海曰贾逵传陛下通天然之明建大圣之本改元正厯垂万世则注改元谓改建初九年为元和元年八月癸酉説正厯谓元和二年始用四分厯二月甲寅
孝和皇帝肇肃宗第四子以己丑嗣立在位十七年乙巳崩改元二
永元【十六】 元兴【一】
孝殇皇帝隆和帝少子生始百日嗣立丙午崩改元一延平【元】
孝安皇帝祐肃宗孙废太子清河孝王庆之子以丁未嗣立在位十九年乙丑崩改元五
永初【七】 元初【六】 永宁【一】 建光【一】延光【四】
孝顺皇帝保安帝太子废为济阴王乙丑安帝崩阎后立北乡侯懿懿卒中常侍孙程等奉王即位在位十九年甲申崩改元五
永建【六】 阳嘉【四】 永和【六】 汉安【二】建康【一】
孝冲皇帝炳顺帝子年二岁以乙酉嗣立一年崩改元一
永嘉【元】
孝质皇帝缵肃宗孙渤海王子年八岁以丙戌嗣立在位一年为梁冀所酖崩改元一
本初【元】
孝桓皇帝志肃宗曾孙蠡吾侯子以丁亥嗣立在位二十一年丁未崩改元七
建和【三】 和平【一】 元嘉【三】 永兴【二】永夀【二】 延熹【九】 永康【一】
孝灵皇帝宏肃宗孙解渎亭侯子以戊申嗣立在位二十二年己巳崩改元四
建宁【四】 熹平【六】 光和【六】 中平【六】
农懐王辨灵帝子以己巳嗣立寻为董卓所废酖崩改元二
光熹 昭宁
孝献皇帝协灵帝中子灵帝崩宦官杀何进董卓因废何太后少帝为农王帝以己巳嗣立在位三十二年庚子禅位于魏后十三年壬子崩改元五
永汉【一】 初平【四】 兴平【二】 建安【二十四】延康【一】
汉纪中平六年十二月戊戌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除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右东汉十二帝一百九十六年
按东汉羣盗歴阳华孟称黑帝句章许生称阳明皇帝黄巾张角称黄天泰平前史但云伪称非年号也他若九江马勉称帝抱罕宋建称河首平汉王建号改元而名俱不载至于袁术之僭号夀春亦无从考其年名盖史家之失纪者多矣
昭烈皇帝备涿郡人中山靖王后以建安十九年甲午取益州己亥称汉中王辛丑即皇帝位三年癸卯崩改元一
章武【三】
安乐思公禅昭烈帝太子以甲辰嗣立在位四十三年癸未降于魏改元四
建兴【十五】 延熙【二十】 景耀【六 以太史奏景星见改元】炎兴【元】
三国志评曰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
右后汉二帝四十三年通前二汉四百五十五年宋书五行志刘备卒刘禅即位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此言之不从也习凿齿曰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縁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可谓亟而不知礼矣君子是以知蜀之不能东迁也后又降晋吴孙亮晋惠帝宋元凶亦然亮不终其位惠帝号令非已元凶寻诛言不从也
魏【曹氏】
世祖文皇帝丕谯国人武帝操之子庚子嗣魏王位寻受汉禅称帝在位七年丙午殂改元一
黄初【七】
烈祖明皇帝叡文帝子以丁未嗣立在位十三年己未殂改元三
太和【六】 青龙【四】 景初【三】
魏纪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帝如摩陂而观龙改元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髙堂隆以为魏得土徳故其瑞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帝从其议三月下诏改元以是月为孟夏四月从地正也三年冬十二月时齐王已即位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
齐王芳明帝养子以庚申嗣立在位十四年癸酉为司马师所废改元二
正始【九】 嘉平【五】
髙贵乡公髦文帝孙东海定王子以甲戌嗣立在位六年己卯以讨司马昭遇弑改元二
正光【二】 甘露【五 以甘露降改元】
元皇帝奂武帝孙燕王宇子以庚辰嗣立在位五年乙酉禅于晋改元二
景元【四】 咸熙【一】
右魏五主四十六年
附考
烈祖景初元年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遣司马懿击斩之渊改元一
绍汉
吴【孙氏】
大皇帝权吴郡富春人武烈帝坚之子长沙桓王策之弟以汉末有江东壬寅改元辛丑称帝在位三十一年辛未殂改元六
黄武【七 以承汉为土徳改元】 黄龙【三 以夏口武昌黄龙见改元】嘉禾【六 以防稽南始平嘉禾生改元】 赤乌【十三】 太元【一】神凤【一】
三国志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若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羣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亟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元
防稽王亮大皇帝少子以壬申嗣立在位六年为孙綝所废庚辰岁凶以谣言自杀改元三
建兴【二】 五凤【二】 太平【二】
宋书符瑞志孙亮建兴二年十一月大鸟五见于春申吴人以为凤凰明年改元为五凤
又曰吴孙皓建衡三年西苑有凤凰集以之改元义同于亮
景皇帝休大皇帝第六子封琅琊王以戊寅嗣立在位六年甲申殂改元一
永安【六】
归命侯皓大皇帝孙故太子和之子封乌程侯以乙酉嗣立庚子降于晋在位十七年改元八
元兴【一】 甘露【一 时告蒋陵甘露降改元】 宝鼎【三 以所在得天鼎改元】 建衡【三】 凤凰【三 以西苑言鳯凰集改元】天册【一 以掘地得银册改元】 天玺【一】
天纪【四】
水经注孙皓天玺元年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秽塞今更开通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册为天玺元年
右吴四主五十九年
晋【司马氏】
世祖武皇帝炎河内温人髙祖宣帝懿孙世宗景帝师从子太祖文帝昭子嗣立晋王以乙酉受魏曹代禅庚子平吴在位二十六年庚戌崩改元四
泰始【十】 咸宁【五】 太康【十】 太熙【元年即惠帝永熙元年】
宋令狐澄大中遗事裴恽诗有太康字宣宗曰太康失邦何以此谓我宰执奏晋武帝改元太康曰天子须博览不然几错罪恽由是躭味经史夜观书不休宫中窃目上为老博士
孝惠皇帝衷世祖太子以庚戌嗣立在位十六年丙寅崩改元十
永熙【一】 永平【旋改元康】 元康【九】 永康【一】永宁【一】 太安【二】 永安【成都王改建武】建武【旋改永兴】永兴【二】 光熙【一】
永康二年赵王伦簒位尊帝为太上皇寻反正伦诛改元一
建始
孝懐皇帝炽武帝子封豫章王立为太弟以丙寅嗣立在位五年辛未洛阳陷迁于平阳复二年被弑改元一永嘉
孝愍皇帝业武帝孙吴王晏子以癸酉立于长安四年丙子长安陷丁丑遇害改元一
建兴【四】
右西晋四帝五十二年
中宗元皇帝睿髙祖宣帝懿曾孙琅琊王觐子袭封镇建业以丁丑称晋王戊寅即皇帝位在位六年壬午崩改元三
建武【一】 大兴【四】 永昌【一】
南阳王元保宣帝懿弟髙宻王泰之孙大兴二年称晋王于岐山后为其将张春所弑改元一
建康
肃宗明皇帝绍中宗太子以癸未嗣立在位三年辛酉崩改元一
太宁【三】
显宗成皇帝衍肃宗太子以丙戌嗣立在位十七年壬寅崩改元二
咸和【九】 咸康【八】
康皇帝岳显宗母弟封琅琊王以癸卯嗣立明年崩改元一
建元【二】
晋帝纪或谓庾冰曰郭璞防云立始之际岳山倾立者建也始者元也岳山讳也冰瞿然既而叹曰如有吉凶岂改易所能救乎至是果验
孝宗穆皇帝康帝子以乙巳嗣立时方一岁在位十七年辛酉崩改元二
永和【十二】 升平【五】
哀皇帝丕显宗子以壬戌嗣立在位四年乙丑崩改元二
隆和【一】 兴宁【三】
唐陆勲集异志曰晋哀帝隆和初童谣曰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头陛下徒出走朝廷闻而恶之改年曰兴宁人复歌曰虽复改兴宁亦自无聊生哀帝寻崩升平五年而穆帝崩不满斗升平不至十年也
海西公奕哀帝母弟以丙寅嗣立在位六年辛未为桓温所废后薨于吴改元一
太和
太宗简文皇帝昱中宗少子封防稽王以辛未即位二年壬申崩改元一
咸安
烈宗孝武皇帝曜太宗太子以癸酉嗣立在位二十四年丙申崩改元二
寜康【三】 太元【二十一】
安皇帝徳宗烈宗太子以丁酉嗣立癸卯为桓所簒甲辰反正二十二年戊午为刘裕所弑改元三
隆安【五】 元兴【三】 义熙【十四】
晋五行志曰桓初改年为大亨遐迩讙言曰二月了故义谋以仲春也
愚按元兴元年桓改为大亨矣及簒位建元永始后并黜之但称元兴年
恭皇帝徳文安帝母弟封琅琊王以己未嗣立二年戊申禅于宋辛酉遇弑改元一
元熙【二】
右东晋十一帝一百四年通计两晋一百五十六年
附考
惠帝永宁元年益州刺史赵廞自称益州牧氐帅李特讨平之伪元一
太平【见晋春秋】
惠帝太安二年义阳蛮张昌据江夏奉山都县吏丘沈为主诈称汉后陶侃讨平之伪元一
神凤
海西公太和五年广汉妖贼李金银李诈称汉归义侯势之子自立为圣王益州刺史周楚讨平之伪元一凤凰
安帝元兴二年楚王桓废帝为平固王自称楚帝明年刘裕等起兵讨诛之伪元一
永始
晋书传曰初出伪诏改年为建始右丞王悠之曰建始赵王伦伪号也又改为永始复是王莽始执权之岁其兆号不祥防符僭逆如此
愚按王氏玉海载桓谦有天康天安二号谦自桓诛后未尝僭立岂恶元兴之号改立年名而前史微之不载邪然亦不应遽有二号从晋书及通鉴可也
歴代建元考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五 秀水钟渊映撰东晋列国考
汉【刘氏 后改号赵】
髙祖光文皇帝渊新兴匈奴人以晋永兴元年甲子起兵离石自称汉王戊辰称帝徙都平阳在位六年庚午殂太子和立为弟聪所杀改元三
元熙【四】 永凤一 河瑞【一 以得玉玺于河改元】
烈宗昭武皇帝聪渊第四子封楚王庚午杀太子和自立辛未陷洛阳丙子陷长安在位九年戊寅殂改元四光兴【一】 嘉平【四】 建元【一】 麟嘉【三】
少主粲聪太子以戊寅自立为靳准所弑改元一汉昌
赵主曜渊族子封中山王进封秦王以戊寅即位于赤壁灭靳准改国号赵徙都长安在位十一年戊子为石勒所执遇害明年勒兵平上邽尽灭刘氏曜改元一光初【十二】
魏书云曜得黑兎改元太和按石勒改元太和疆埸相接必无与曜同之理盖魏收之误不取
光初三年己酉句渠知叛自称大秦曜遣游子平逐之句渠知改元一
平赵
右汉赵刘氏四主二十七年
后赵【石氏 魏冉闵附】
髙祖明皇帝勒上党武乡羯人始起兵附刘氏累封赵公以己卯称赵王元年庚寅称天王寻称帝都襄国在位十四年癸巳殂改元二
太和【二】 建平【三】
海阳王勒太子以甲午嗣立为石虎所废遇害改元一
延熙【元】
太祖武皇帝虎勒从子一云从弟封中山王累王魏以乙未自立称天皇徙都邺己酉称帝殂在位十五年改元二
建武【十四】 太宁
考异曰三十国晋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陈鸿大统厯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按三十国晋春秋不记改元延熙虎之立实延熙元年也故误云永熙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逾年不改元也恐鸿説误
建武三年安定王子光自称大皇帝寻讨平之伪元一龙兴
城王遵虎之子以己酉杀太子世自立在位一百八十三日为冉闵所弑
义阳王鉴虎之子以己酉为冉闵所立旋废弑之尽灭石氏凡立一百三日改元一
青龙
新兴王只虎之子以庚戌嗣立于襄国二年为其将刘显所弑降于冉闵改元一
永宁【二】
魏武悼天王冉闵魏郡内黄人虎之养孙以庚戌尽灭石氏称帝三年壬子为燕慕容儁所杀改元一
永兴
右后赵石氏二主五子三十三年冉闵三年
成【李氏 后改号汉】
始祖景皇帝特巴西宕渠人以晋惠帝太安元年据广汉称益州牧明年癸亥改元为罗尚所杀雄立追上谥号
建初
太宗成皇帝雄特之子以甲子称成都王丙寅称帝在位三十年甲午殂兄子班立为雄子期所弑雄改元三建兴【二】 晏平【五】 玉衡【二十四】
通鉴考异曰十六国春秋目录雄年号建兴二晏平五与华阳国志同今从之诸书雄改元晏平无大武年号惟晋载记改元大武无晏平年号按雄国号大成魏书雄传云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故三十国春秋误云大成载纪传冩误为大武今从诸书去大武之号
哀皇帝班雄兄荡之子立为太子以甲午嗣立为期所弑谥戾太子夀立追谥不改元
卭都幽公期雄子以乙未自立在位四年为李夀所废改元一
玉恒【四】
愚按李雄改元玉衡其子立复改玉恒衡与恒音相近其义安取华阳国志无玉衡有玉恒岂玉衡为期所改而纪载传讹误以为雄耶抑或期未尝改元如五代诸君仍称先号者耶无从考质姑据温公所载书之
汉中宗昭文皇帝夀特弟骧之子累封汉王以戊戌废期自立改国号汉在位六年癸卯殂改元一
汉兴
归义侯势夀太子以甲辰嗣立在位四年丁未降于桓温李氏亡势改元二
太和【二】 嘉宁【二】
右成汉李氏五主四十三年
秦【苻氏】
髙祖景明皇帝健畧阳临渭氐人太祖惠武帝洪之子洪卒嗣统其众以晋永和七年辛亥称天王壬子称帝都长安在位五年殂改元一
皇始【四】
皇始二年张琚杀杜洪自立为秦王屯于宜秋健遣兵灭之琚改元一
建昌
越厉王生健太子以乙卯嗣立三年丁巳为东海王坚所弑改元一
夀光
载记羣臣奏曰未逾年而改元非礼也生怒穷推议主得右仆驸纪杀之
世祖宣昭皇帝坚健弟雄之子以丁巳即位癸未伐晋败还乙酉出奔五将山为姚苌所弑改元三
永兴【二】 甘露【六】 建元【二十】
建元十年蜀人张育起兵围成都自称蜀王遣邓讨平之育改元一
黑龙
哀平皇帝丕坚庶长子封长乐公以乙酉立于晋阳明年为慕容永所败袭洛阳晋将冯该击杀之在位二年改元一
太安
太宗髙皇帝登坚疎族封南安王以丙戌立于陇东在位九年甲午为姚兴所败改元一
太初【八】
末主崇登太子以甲午奔湟中即位冬为乞伏干归所杀秦亡崇改元一
延初
太初八年丞相窦冲叛自称察王讨之不克后为姚氏所灭冲改元一
元光
右秦苻氏六主四十四年
燕【慕容氏】
烈祖景昭皇帝儁昌黎棘城鲜卑人髙祖武宣帝廆之孙太祖文明帝皝之子以晋永和五年己酉嗣父燕王位称元年壬子称帝徙都邺在帝位八年庚申殂改元二元玺【五 以诈称得传国玺改元】 光夀【三】
幽皇帝暐儁太子以庚申嗣立十一年庚午为苻秦所执封新兴侯后以谋叛诛改元一
建熙【十一】
右燕二主建号十九年通前辽东公廆燕王皝共八十五年
后燕【慕容氏髙云附】
世祖成武皇帝垂太祖文明帝皝之子初封吴王奔秦以晋太元九年甲申起兵称燕王元年丙戌称帝都中山在位十三年丙申以伐魏殂于土谷改元一
建兴【十】
丁零王翟辽以戊子据滑台自称魏天王辛卯卒改元一建元
翟钊辽之子以辛卯袭父位明年垂兵袭之钊奔长子后为慕容永所杀改元一
神鼎【一作定鼎】
烈宗惠闵皇帝宝垂太子以丙申嗣立丁酉魏人攻中山奔和龙戊戌为臣兰汗所弑在位三年改元一永康
永康三年兰汗弑烈宗自立为昌黎王长乐公盛讨平之汗改元一
青龙
开封公详以丁酉留守中山自称帝三月为慕容麟所杀改元一
建始
赵王麟垂子以丁酉杀慕容详自立败奔邺后为慕容徳所杀伪元一
延平
中宗昭武皇帝盛宝庶长子封长乐王以戊戌讨贼嗣立四年辛丑段玑作乱被伤殂改元二
建平【一】 长乐【二】
昭文皇帝熙垂裴长子少子封河间王以辛丑讨贼立丁未为宝养子髙云所弑在位七年改元二
光始【六】 建始【一 即髙云正始元年】
惠懿帝髙云宝养子本髙句丽支庶以丁未为冯跋等所立三年己酉幸臣离班姚仁杀之改元一
正始
右后燕慕容氏四主二十四年髙云三年
西燕
济北王慕容儁之子以晋太元九年甲申起兵攻秦旋为其臣髙盖所杀改元一
燕兴
威帝冲儁之子以故中山王同起兵为髙盖所立乙酉称帝于阿房明年为其下所杀改元一
更始
随慕容冲将为其下所立慕容恒慕容永杀之改元一昌平
慕容觊故宜都王桓子为慕容恒所立恒弟韬杀之于临晋改元一
建明
慕容瑶冲之子慕容恒立之为慕容永所杀改元一建平
慕容忠之子永立之为其下刁云所杀改元一建武
慕容永廆弟运之孙以丙戌称帝于长子九年甲午为垂所灭改元一
中兴
右西燕凡七易主唯慕容永九年
南燕【慕容氏】
世宗献武皇帝备徳本名徳太祖文明帝皝少子封范阳王以戊戌岁据滑台称燕王元年庚子拔广固都之称帝乙巳殂在位五年改元一
建平【六】
北海王超徳兄北海王纳之子以乙巳嗣立六年庚戌广固陷为晋刘裕所杀改元一
太上
右南燕二世十二年
后秦【姚氏】
太祖昭武皇帝苌南安赤亭羌人始祖景元帝弋仲子魏武王襄弟仕苻氏为龙骧将军以甲申叛秦称王丙戌称帝改长安为常安都之在位十年癸巳殂改元二白雀【二】 建初【八】
髙祖文恒皇帝兴苌太子以甲午嗣立在位二十二年丙辰殂改元二
皇初 始【十七 以降称王改元】
后主兴太子以丙辰嗣立丁巳降晋刘裕遇害于建康在位二年改元一
永和
右后秦三主三十四年
夏【赫连氏】
世祖武烈皇帝勃勃匈奴刘衞辰之子仕姚秦封五原公以丁未称大夏天王都统万己未称帝在位十八年乙丑殂改元四
龙升【六】 凤翔【五】 昌武【一】 真兴【六】
秦王昌勃勃次子以乙丑嗣立在位四年戊辰为魏所获改元一
承光【三 魏书作永光】
平康王定昌之弟以戊辰立于平凉四年辛未为吐谷浑王慕执送于魏被杀改元一
胜光
右夏赫连氏三主二十六年
北燕【冯氏】
太祖文成皇帝跋长乐信都人以慕容熙建始元年丁未拥立髙云己酉云被弑跋讨杀离班称天王于和龙在位二十三年庚午殂改元一
太平
昭成皇帝跋之弟以庚午杀跋太子翼自立在位六年己卯为魏所逼奔髙丽后二年被杀改元一
大兴
右北燕二主二十八年
凉【张氏 悼公世子大豫附】
武穆公轨安定乌氏人以永宁元年为凉州刺史建宁二年封西平公在州十三年甲戌薨私谥武
元公实轨世子以建兴二年袭位在位六年庚辰为妖人刘所杀私諡昭
建兴【自五年至八年一作改元永安】
晋书列传曰元帝即位于建邺改元大兴实犹称建兴六年不从中兴之所改也
成烈公茂实弟以大兴四年袭西平公位赵刘曜拜凉王在位五年甲申薨私谥成
建兴【自九年至十二年一作改元永元】
忠成公骏实世子以太宁元年嗣立在位二十三年丙午薨私谥文王
建兴【自十三年至三十四年一作改元太元】
晋书列传曰太宁元年骏犹称建兴十二年防有黄龙见于揖次之嘉泉石右长汜祎言于骏曰案建兴之年是少帝始建之号帝以凶终理应改易朝廷越在江南音问隔絶宜因龙改号以彰休征骏不从
咸和八年骏上疏称臣而不奉正朔犹称建兴二十一年
敬烈公重华骏世子以永和二年嗣立在位十一年癸丑薨私諡桓
建兴【自三十五年至四十一年一作改元称永乐】
长宁侯祚重华庶兄癸丑重华薨废其子哀公曜灵自立甲寅称帝乙卯宋混起兵杀之改元一
和平
敬悼公靓曜灵弟张瓘等推为凉王在位九年为叔天锡所弑私諡冲
建兴【自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一作改元太始】
晋书列曰靓既立废和平之号复称建兴四十九年及天锡专掌朝政改建兴四十九年奉升平之号
悼公天锡骏少子以兴宁元年自立始奉江东正朔在位十三年丙子降于苻秦后淝水之战归晋复拜西平公卒
升平【东晋穆帝号天锡奉之一作改元太清】
按张氏世为晋藩至奉西朝正朔垂五十年其僭立改元者长宁侯祚耳而小説相传载有五号考之晋书及北魏书并无其事惟宋龚頴运厯图载之因书其所奉晋朝正朔而附注于下以俟考
凉王大豫故天锡世子天锡南奔大豫亡至河西起兵攻吕光据阳坞自称凉州牧凉王兵败为光所杀改元一
凤凰
右凉西平公张氏八世七十八年
后凉【吕氏】
太祖懿武皇帝光畧阳氐人父婆楼苻秦太尉光累迁骠骑将军率兵平西域以乙酉还据凉州丙戌闻秦世祖坚亡称凉州牧酒泉公己丑称三河王乙未称天王己亥称太上皇位太子绍殂在位十三年改元四大安【三】 麟嘉【七】 龙飞【三】 承康【一】
隠王绍光太子以己亥嗣立光殂为庶兄纂所弑不改元
灵帝纂光庶子封太原公以己亥簒立为吕超所杀在位一年改元一
咸宁
述异记吕光承康元年有呌于都街曰兄弟相灭百姓毙徼吏寻视之则无头其年光死子绍代之五日绍庶兄纂杀绍自立据此则吕光尚有承康一号而正史逸之矣今补入
建康公隆光弟宝之子以辛丑即天王位三年癸卯纳地于姚秦改元一
神鼎【三 以畨禾得小鼎纪元】
右后凉吕氏三主十八年
南凉【秃发氏】
烈祖武王乌孤河西鲜卑人以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称西平王后改称武威王居乐都三年己亥卒改元一太初
康王利鹿孤乌孤弟以己亥袭位称河西王三年壬寅卒改元一
建和
景王傉檀利鹿孤弟以壬寅袭位更称凉王甲辰去年号奉姚秦戊申复称凉王甲寅降于乞伏氏遇酖卒改元二
昌【三】 嘉平【七】
右南凉秃发氏三世十九年
北凉【沮渠氏前附业】
凉王业京兆人凉吕氏建康太守以丁酉称凉州牧建康公己亥称凉王辛丑为沮渠蒙逊所弑改元二神玺【二】 天玺【二 一作六玺】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始起兵奉业辛丑弑业自称凉州牧壬子称西河王辛未称凉王都姑臧在位三十年卒改元四
永安【十】 始【十五】 承【三】 义和
哀王牧犍蒙逊子以癸酉嗣立在位七年庚寅降于魏北凉亡改元一
永和【七】
右北凉沮渠氏二世三十九年
西凉【李氏】
太祖武昭王暠陇西成纪人为业效谷令以庚子称凉州牧凉公都炖煌徙酒泉在位十八年丁巳卒改元二庚子【五】 建初【三】
凉公歆暠世子以丁巳嗣立三年庚申为蒙逊所杀国亡改元一
嘉兴
凉李恂暠子以庚申据炖煌称凉州刺史明年为蒙逊所杀改元一
永建
右西凉李氏二世二十四年
西秦【乞伏氏】
烈祖宣烈王国仁陇西鲜卑人始事秦世祖坚以乙酉称大单于寻称苑川王在位四年戊子殂改元一建义【三】
髙祖武元王干归国仁弟以戊子嗣称河南王前秦封梁王八年改称西秦王为姚秦所败降于秃发氏寻归姚氏复逃还苑川己酉复称秦王前后二十四年壬子为国仁子公府所弑改元二
太初【十三】 更始【二】
太祖文昭王炽盘干归世子以壬子嗣立在位十六年戊辰殂改元二
永康【八】 建【八】
王慕末炽盘世子以戊辰嗣立在位三年壬申为夏主赫连定所杀国亡改元一
永【三】
右西秦乞伏氏四主四十六年
南朝
宋【刘氏】
髙祖武皇帝裕彭城人汉楚元王后晋下邳太守安帝时起兵诛桓封宋王以庚申受晋禅在位三年壬戌崩改元一
永初
营阳王义符髙祖太子以壬戌嗣立二年甲子徐羡之等废弑之改元一
景平【二】
太祖文皇帝义隆髙祖三子封宜都王以甲子入立在位三十年癸巳为太子劭所弑改元一
元嘉【三十】
元嘉三十年太子劭弑帝自立武陵王讨诛之伪元一太初
世祖孝武皇帝骏太祖第三子封武陵王以甲午讨逆嗣立在位十一年甲辰崩改元二
孝建【三】 大明【八】
孝建元年豫州刺史鲁爽窃造法服登坛自号建平元年扳南郡王义宣为天子遂同反被诛
孝建二年雍州刺史武昌王浑与左右作檄文自号楚王改元永光以为戏笑废为庶人逼令自杀
宋史绳祖学斋占毕曰冯铿事始载后魏孝荘时用钱稍薄髙道穆曰论今复古宜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铿遂以钱载年号始于此愚按杜佑通典歴叙古今钱币之制载宋武帝孝建初铸四铢钱文曰孝建一邉文曰四铢则是钱载年号实始于宋武孝建也孝建元年甲午距后魏孝荘永安二年己酉铸永安五铢钱之岁凡七十有六年纪载昭昭岂可谓始于永安铿读书不精误以髙恭之奏请载年号以记其事始遂以为事始于此不知髙之奏乃谓改铸大钱年分之始非事始也此固可笑矣又舍中国正统之年号事始取诸北狄偏闰之朝见识何污下耶
废帝子业世祖太子以甲辰嗣立元年乙巳遇弑改元二永光【旋改景和】 景和【太宗改泰始】
太宗明皇帝彧太祖第十一子封湘东王以乙巳立在位八年壬子崩改元二
泰始【七】 泰豫【一】
晋安王子勋世祖子以泰始二年即位浔阳兵败遇害改元一义嘉
苍梧王昱明帝子以癸丑嗣立四年丁巳被弑改元一元徽【四】
顺皇帝凖明帝三子封安成王以丁巳为萧道成所立三年己未禅于齐被弑改元一
升明【三】
右宋八主五十九年
附考
太祖元嘉九年蜀贼赵广推道人枹罕程道养为蜀王伪称司马氏裴明等讨平之伪元一
泰始
太祖元嘉十三年仇池氏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兵败奔魏改元一
建义
齐【萧氏】
太祖髙皇帝道成南兰陵人仕宋累封齐王以己未受禅在位四年壬戌崩改元一
建元【三】
世祖武皇帝颐太祖太子以壬戌嗣立在位十二年癸酉崩改元一
永明【十一】
郁林王昭业世祖孙文惠太子子立为太孙以癸酉嗣立元年甲戌西昌侯废弑之改元一
隆昌
海王纪史臣曰郭璞称永昌之名有二日之像而隆昌之号亦同焉案汉中平六年献帝即位便改元为光熹张让珪诛后改元为昭宁董卓辅政改元为永汉一岁四号也晋惠帝太安二年长沙王事败成都王颖改元为永安頴自邺夺驾河间王颙复改元永兴一岁三号也隆昌延兴建武亦三改年号故知防乱之轨迹虽千载而必同矣
海陵恭王昭文郁林王弟以甲戌为西昌侯鸾所立旋废改元一
延兴
髙宗明皇帝鸾太祖从子以甲戌自立在位五年戊寅崩改元二
建武【四】 永泰【一】
东昏侯宝卷髙宗太子以己卯嗣立在位三年辛巳遇弑改元一
永元【三】
和皇帝宝融髙宗子封南康王以辛丑即位于荆州明年禅于梁遇害改元一
中兴
右齐七主二十二年
附考
世祖永明四年富阳民唐寓之反称帝于钱塘禁兵讨平之伪元一
兴平
东昏侯永元二年巴西民雍道晞反自称镇西将军益州兵与郡兵合击平之伪元一
建义
梁【萧氏】
髙祖武皇帝衍南兰陵人与齐同族始举兵攻东昏和帝封梁王以壬午受禅在位四十八年己巳为侯景所幽崩改元七
天监【十八】 普通【七】 大通【二】 中大通【六】大同【十一】 中大同【二】 太清【二】
太清二年临贺王正徳叛侯景立为帝明年废而杀之伪元一
正平
太宗简文皇帝纲髙祖第三子初封晋安王立为太子以己巳嗣立二年辛未侯景废而弑之改元一
大宝
豫章王栋髙祖曾孙昭明太子孙华容公欢子以辛未为侯景所立寻废湘东王使人杀之改元一
天正
武陵王纪髙祖子以壬申即位于蜀癸酉兵败为元帝所杀改元一
天正
南史列传纪僭号于蜀改元曰天正暗与萧栋同名识者尤之按栋以辛未废而纪以次年壬申即位于蜀因仍其号若自以为继统之正者如后汉髙祖自立于晋阳托言未忍忘晋又恶开运之号乃改称天福闰位无纪纷杂乖错诚如欧阳所讥也
世祖孝元皇帝绎髙祖第七子封湘东王以壬申诛景嗣位于江陵三年甲戌西魏入冦遇害改元一
承圣
建安公渊明髙祖从子齐人纳之于梁乙亥王僧辨立之寻复位于敬帝卒改元一
天成
敬皇帝方智世祖第九子封晋安王以甲戌称梁王乙亥嗣立三年丁丑禅于陈遇害改元二
绍泰【一】 太平【二】
永嘉王庄世祖孙以戊寅岁王琳自齐迎立居郢州庚辰伐陈兵败奔齐卒于邺改元一
天啓
右梁四主五十六年
附考
中宗宣皇帝詧髙祖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初封岳阳王以承圣三年甲戌魏人立之于江陵在位八年壬午殂改元一
大定
世宗孝明皇帝岿中宗太子以壬午嗣立在位二十二年乙巳殂改元一
天保【二十二】
莒公琮世宗太子以乙巳嗣立二年丁未入朝于隋被废国亡改元一
广运
北史琮年号广运有识者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其奔走乎
右后梁三主三十三年
附考
髙祖大同元年鄱阳妖贼鲜于琛作乱内使陆襄讨擒之伪元一
上愿
髙祖大同八年安成望族刘敬躬据郡反湘东王遣兵平之伪元一
永汉
髙祖大同十年交阯李贯自称越王至中大同元年讨平之伪元一
大徳
太宗大宝二年侯景自称汉皇帝明年王僧辨等进兵讨之走至吴为其下所杀伪元一
太始
按梁书陈庆之传大通元年沙门僧强自称为帝攻陷北徐州其改元无考时帝方崇信释氏舍身同泰而沙门亦妄窃鸿名盖沴之召也
陈【陈氏】
髙祖武皇帝覇先吴兴长城人梁末进封陈王以丁丑受禅在位三年己夘崩改元一
永定
世祖文皇帝蒨髙祖从子封临川王以己卯嗣立在位六年丙戌崩改元二
天嘉【六】 天康【一】
临海王伯宗世祖太子以丙戌嗣立在位二年己丑为安成王顼所废改元一
光大
髙宗宣皇帝顼髙祖从子封安成王以戊子自立在位十三年壬寅崩改元一
太建
长城炀公叔宝髙宗太子以壬寅嗣立七年己酉降于隋军国亡改元二
至徳【四】 祯明【三】
右陈五主三十一年
歴代建元考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历代建元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六 秀水钟渊映撰北朝
魏【拓跋氏改氏元】
髙祖昭成皇帝什翼犍其先世为鲜卑酋长至穆帝猗卢晋封代王传平文帝炀帝烈帝惠帝臣晋咸康四年戊戌什翼犍嗣立始建年号三十九年丙子为子寔君所弑国破于苻秦拓跋氏中絶
建国【三十九】
太祖道武皇帝珪昭成帝嫡孙世子寔之子以丙戌即代王位改称魏王十三年戊戌取燕即帝位始定国号又十二年己酉为子绍所弑改元四
登国【十】 皇始【二】 天兴【六】 天赐【四】
太宗眀元皇帝嗣太祖子以己酉讨绍嗣立在位十五年癸亥殂改元三
永兴【五】 神瑞【四】 泰常【七】
魏书神瑞元年春正月辛酉以祯瑞频集大赦改元
世祖大武皇帝焘太宗长子以甲子嗣立在位二十九年为宗爱所弑改元六
始光【四】 神防【四】 太延【五】 延和【三】太平真君【十一】正平
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皇孙濬生大赦改元取防谦之神书云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是也
甫安隠王余世祖子壬辰宗爱立之旋为所弑改元一承平
通鉴考异曰宋索虏传焘以乌亦旰用以为太子防焘死使嬖人宗爱立可博真为后宗爱博真恐为亦旴所危矫杀之而自立号承平博真懦弱不为国人所附晃子濬字乌雷真勒素为焘所爱燕王防国人曰博真非正不宜立真勒嫡孙应立耳乃杀博真及宗爱而立濬为主号曰正平与后魏书不同又云在位二十八年皆宋书之误也
髙宗文成皇帝濬世祖嫡孙太子恭宗晃之子以壬辰诛宗爱嗣立在位十四年乙巳殂改元四
兴安【三】 兴光【元】 太安【四】 和平【六】
显祖献文皇帝髙宗太子以乙巳嗣立在位七年辛亥禅于太子自称太上皇又五年殂改元二
太安【二】 皇兴【五】
髙祖孝文皇帝宏显祖太子以辛亥受禅立后迁都洛阳改姓元在位二十九年乙卯崩改元三
延兴【四】 承明【一】 太和【二十二】
世宗宣武皇帝恪髙祖太子以己卯嗣立在位十七年乙未殂改元四
景明【四】 正始【四】 永平【四】 延昌
文景帝愉髙祖子封京兆王以世宗永平元年举兵于信都称帝兵败赐死后子南阳王宝炬立于长安追上谥号改元一
建平
肃宗孝明皇帝诩世宗太子以乙未嗣立在位十四年戊申为母胡太后所酖殂改元五
熙平【二】 神龟【二】 正光【五】 孝昌【二】武泰【一 潘贵嫔生女胡太后诈言皇子大赦改元】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称帝寻奔梁梁以为东魏王改元一
天啓
敬宗孝庄皇帝子攸显祖孙彭城王勰子戊申肃宗殂胡太后立皇女又立髙祖曾孙钊尔朱荣举兵讨乱奉帝嗣立三年庚戌诛荣寻洛阳陷为其从子兆所弑改元二
建义【即武泰元年寻改永安】 永安
北海王颢平王详子嗣父封奔梁永安二年梁兵纳之颢即位于睢阳城南入洛阳为尔朱荣所败走死改元二孝基 建武
汝南文宣王悦髙祖子以永安三年庚戌为梁人所立闻尔朱兆入洛阳还后归国为孝武所害改元一更兴
东海王晔恭宗之后初封长广王以庚戌为尔朱氏所立明年辛亥废之而立节闵帝改元一
建明
节闵帝恭广陵王羽子辛亥尔朱氏入洛迎立之嗣位一年壬子为髙欢所废遇酖殂改元一
普嘉
安定王朗恭宗子章武王之后以辛酉为髙欢所立明年壬子入洛阳与广陵王同废更立平阳王修未几与东海王晔同遇害改元一
中兴
孝武皇帝修髙祖孙广平王懐子封平阳王以壬子为髙欢所立甲寅西奔长安为宇文泰所弑改元二太昌【十二月改永熙】永熙【三】
孝武即位纪元永兴以与太宗同号故改焉
孝静皇帝善见髙祖曾孙清河王怿孙亶世子甲寅岁孝武西奔为髙欢所立徙都邺是为东魏在位十七年庚子禅于齐遇害改元四
天平【四】 元象【一】 兴和【四】 武定【八】魏书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砀郡丁卯大赦改元
文皇帝寳炬髙祖孙京兆王愉子封南阳王甲寅孝武殂于长安宇文泰立之在位十八年辛未殂改元一大统【十八】
沈徳符正闰考曰案苏绰大诰称中兴十一年仍安定王旧号也实则大统九年盖安定虽髙欢所立仍为欢所弑故追用其年若孝武帝凡三改年号且西奔长安依宇文泰乃尽废其年不用则以末年与泰有隙也泰之无君且不学如此愚案宇文以髙氏为伪乌肯奉其所立者之号及苏绰传中兴二十一年即大统之十一年也时有文帝振将坠之绪比之周宣汉光且将行周礼废年号故改中兴耳若云黜正统之孝武而纪未成君之安定非笃论矣况文帝之凭藉宇文大统之元实即泰所改何嫌而并置之乎
废帝钦文帝太子以辛未嗣立壬申称元年三年甲戌为宇文泰所废
恭皇帝廓文帝子以甲戌为宇文泰所立称元年三年丙子禅于周未几遇弑
右魏自太祖称帝传十五主一百六十年东魏一主十七年
附考
太宗神瑞二年河西饥胡推胡人白亚栗斯为单于寻为其下所废伪元一
建平
髙祖延兴元年妖贼司马小君聚众反于平陵武昌王浑讨平之伪元一
圣君
世宗正始三年泰州屠各王法智推主簿吕茍儿为主安西将军陆丽讨降之伪元一
建明
世宗正始三年泾州民陈瞻聚众称王兼太仆卿杨椿讨斩之伪元一
圣明
肃宗正光四年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及至孝昌元年蠕蠕破杀之伪元一
真王
肃宗正光五年泰州民莫折大提称秦王寻卒于念生自称天子孝昌三年为秦州民杜粲所杀念生伪元一天建
肃宗孝昌元年柔镇民杜洛周反于上谷后二年为葛荣所杀并其众洛周伪元一
真王
肃宗孝昌二年五原降户鲜于修礼反于定州之佐城为其党洪业所杀伪元一
普兴
肃宗孝昌二年鲜于修礼党葛荣自称齐帝至永安二年尔朱荣讨擒之伪元一
广安
肃宗孝昌二年陈留郡民刘获郑辩反于西华寻败死伪元一
肃宗孝昌三年萧宝寅称帝于长安明年败奔万俟丑奴永安二年死改元一
隆绪
敬宗永安元年河间邢杲反于青州自称汉王上党王元天穆讨平之伪元一
天统
敬宗永安元年万俟丑奴自称天子永安三年尔朱天光讨擒之伪元一
神兽【波斯国献狮子于魏丑奴留之因以僭号】
肃宗孝昌元年稽胡刘蠡升自称天子东魏时髙欢袭之北部王杀之以降伪元一
案纪年诸书载有孝文时沙门司马惠御圣王伊祁茍应王定州人王金驹应王沙门□庆大乘幽州人王惠定明法宁武时幽州沙门刘僧绍净居国时□王孝明时陈双炽始建又敬宗时刘举皇武考之魏书及北史或以名国或以自号不言改元也去之
孝静皇帝天平三年汾州胡王迢触曹贰龙聚众反署置百官渤海髙欢讨平之伪元一
平都
齐【髙氏】
显祖文宣皇帝洋渤海蓨人太祖神武帝欢之子世宗文襄帝澄之弟嗣封齐王以庚午受魏静帝禅在位十年己卯殂改元一
天保【十】
北齐书帝纪初帝登阼改年为天保士有深识者天保之字为一大人只十帝其不过十乎
废帝济南王殷显祖太子以己卯嗣立元年庚辰为常山王演所废后遇害改元一
干明
肃宗孝昭皇帝演显祖弟封常山王以庚辰自立在位一年殂改元一
皇建
世祖武成皇帝湛肃宗弟封长广王以辛巳嗣立五年禅于太子称太上皇四年殂改元二
太宁【一】 河清【四】
后主温公纬世祖太子以乙酉受内禅立在位十三年丁酉为周师所逼禅于太子恒寻被执后遇害改元三天统【五】 武平【八】 隆化【一】
北史刘逖传武成崩和士开欲改元议者各异逖清为武平私谓士开曰武平反为明辅逖作此以为公士开悦而从之
安徳王延宗世宗子以隆化元年留守晋阳即帝位二日城陷为周师所执改元一
徳昌
北齐书传延宗改元识者以为徳昌之文才得二日果二日而败
幼主恒后主太子以丁酉受内禅立方八岁寻为周所执国亡改元一
承光【二】
范阳王绍义显祖子以丁酉奔突厥即位庚子突厥执送于周徙蜀疾卒改元一
武平
愚案后主年号武平至八年改隆化明年幼主改承光未几国亡范阳盖以二号为亡国时所改仍称武平以系民望如后汉刘氏之天福耳前史俱曰改元非也
右齐五主二十八年
周【宇文氏】
闵帝觉其先鲜卑宇文部人太祖文帝泰之子嗣为周公以丙子受魏禅称天王元年晋公护废而弑之世宗明皇帝毓太祖文帝子封宁都公以丁丑嗣称天皇己卯即皇帝位庚辰殂在位四年改元二
武安【二】 武成【二】
北史崔猷传曰周明帝即位时依周礼称天王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故帝王因以沿革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朝议从之
髙祖武皇帝邕太祖文帝第四子封鲁公以庚辰嗣立丁酉灭齐在位十九年戊戌殂改元四
保定【五】 天和【六】 建徳【六】 宣政【一】
宣皇帝赟髙祖太子以戊戌嗣立己亥传位太子称天元皇帝庚子殂改元一
大成【静帝旋改大象】
静帝阐【一作衍】宣帝太子以己亥受禅立辛丑禅隋遇害改元二
大象 大定
右周五主二十六年
附考
髙祖建徳五年稽胡刘蠡升之孙没铎自称圣武皇帝明年齐王宪讨平之伪元一
石平
隋【杨氏】
髙祖文皇帝坚农人仕周袭爵随公以辛丑受周禅改随作隋九年平陈在位二十四年甲子为太子广所弑改元二
开皇【二十】 仁夀【四 以隋兴以来昼日渐长取其意以纪元】
炀皇帝广髙祖次子初封晋王谋废太子勇立为太子以甲子立在位十四年戊寅为宇文化及弑于江都越王侗立追谥世祖明皇帝改元一
大业【十四】
恭皇帝侑炀帝孙元徳太子之子封代王留守西京以大业十三年丁丑为唐公李渊所立遥尊炀帝为上皇禅于唐封国公明年殂改元一
义宁
秦王浩髙祖孙秦王俊之子宇文化及立之于江都至魏县弑之
恭皇帝侗元徳太子之子代王兄封越王留守东京戊寅炀帝崩为留守官所立明年己卯王世充簒立被废为潞国公遇弑改元一
皇泰
右隋三帝三十八年恭帝侗二年
附考
炀帝大业九年扶风桑门向海明自称皇帝太仆杨义臣讨平之伪元一
白乌
炀帝大业十年延安贼帅刘迦论自称皇王屈突通击平之伪元一
大世
恭帝侑义宁元年十二月桂阳人曹武彻反后事史失载改元一
通圣
恭帝侗皇泰元年【时代王以禅唐故以皇泰纪元】宇文化及弑秦王浩称帝于魏县国号许明年己卯夏王窦建徳讨诛之改元一
天夀
恭帝侗皇泰元年懐戎沙门髙昙诚自称大乘皇帝髙开道袭杀之伪元一
法输
隋末诸国考
案隋末群雄并起离石刘胡自称天子李芝自称唐王下至管崇朱燮并窃鸿名而纪年之号史俱失载譬犹铜为黑山之流俱在所畧若沈氏正闰考则窃盗亦不复遗盖彼意在博考而予则唯重年名耳
魏
邢公李宻周李弼曾孙隋时袭封蒲山公以杨感党亡命大业十三年丁丑据洛口仓即魏公位称元年二年戊寅为王世充所败奔唐寻叛诛【河洛记曰改元永平】
夏
夏王窦建徳漳南人以大业十一年起兵丁丑称长乐王都乐夀戊寅改国号夏二年己卯诛宇文化及四年辛巳以救王世充为唐所杀改元二
丁丑【元】 五凤【四】
燕
燕王髙开道渤海人以大业十一年起兵掠燕地寻据北平戊寅称燕王辛巳降唐寻叛甲申为其下所杀改元一始兴
通鉴考异曰实録唐书皆无开道年号柳璨注正闰位厯六年号天成李昉歴代年号亦如之宋庠纪年通谱武徳元年开道年号始兴云出歴代纪要録此号未知孰是今从纪要
汉东
汉东王刘黑闼漳南人夏王建徳故将汉东公以辛巳为建徳举兵壬午称王癸未为其下执送于唐遇害改元一
天造
梁
梁王萧铣梁中宗宣皇帝曾孙隋末为罗川令以大业十三年丁丑为巴陵校尉董景珍等所推称梁王明年即帝位于江陵辛巳降于唐军至长安遇害改元一凤鸣
凉
凉主李轨武威人隋鹰府司马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称河西大凉王明年称帝二年丁卯为其臣安兴贵执送长安被杀改元一
安乐
梁【梁氏】
梁主梁师都隋鹰郎将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据朔方即皇帝位十二年戊子弟洛仁杀以降唐改元一永隆
永乐
永乐王郭子和蒲城人隋左翊卫坐事徙朔榆林以大业十三年丁丑据郡称王寻降唐赐姓李以功名终改元一
丑平【旧唐书作正平】
秦
武帝薛举汾隂人隋金城校尉以大业十三年丁丑起兵据陇西称西秦覇王寻即帝位二年戊寅卒太子仁杲嗣立为唐秦王所灭改元一
秦兴
定杨
定杨主刘武周马邑人隋鹰府校尉以大业十三年丁丑据马邑戊寅称帝于汾阳宫庚辰为唐所败奔突厥被杀改元一
天兴
吴
吴王李子通东海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起兵淮南己卯称帝于江都三年辛巳为杜伏威执送于唐以叛诛改元一
明政
吴王杜伏威章邱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起兵淮南隋恭帝侗封楚王唐改封吴王入朝薨
梁【沈氏】
梁王沈徳兴武康人隋吴兴太守闻宇文化及弑逆举兵己卯称王都毗陵二年庚辰为李子通所败走死改元一
延康
楚【附操帅乞】
元兴王操帅乞鄱阳人以大业十二年丙子举兵称王寻中流矢卒其将林士代统其众改元一
始兴
楚主林士鄱阳人以大业十二年丙子称帝七年壬午走入安成山洞病卒其众遂散改元一
太平【七 唐髙祖实录作延唐】
楚
楚朱粲城父人以大业十一年乙亥据汉南称帝降唐封楚王复叛归王世充世充平伏诛改元一
昌达
郑
郑主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姓支氏仕隋恭帝侗为太尉郑国公进封王以皇泰二年簒立三年辛巳降于唐军徙蜀为仇家所杀改元一
开明
宋
宋主辅公祏临济人吴王杜伏威长史以癸未举兵称帝于丹阳明年为李靖所杀改元一
天明
愚案宋小説载宋干徳初元有丹阳人掘地获古铜钱文曰大宋干徳通宝识者知为辅公祏所铸今考诸史公祏号天明非干徳也盖小説家因窦仪辨蜀镜事而譌者今不取
唐【李氏】
髙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渊陇西成纪人凉太祖武昭王之后隋时袭祖虎爵唐国公以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戊寅受隋禅在位九年丙戌传位于太子称太上皇又十年乙未崩改元一
武徳【九】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世民髙祖次子初封秦王隠太子建成诛立为皇太子丙戌受内禅在位二十三年己酉崩改元一
贞观【二十三】
愚案宋应麟玉海载唐濮王天夀一号濮王即魏王泰太宗爱子以夺嫡降封无僭号改元之事不知王氏何据姑识于此
髙宗天皇天圣大孝皇帝治太宗第九子初封晋王立为皇太子以己酉嗣立在位三十四年癸未崩改元十五
永徽【六】 显庆【五】 龙朔【三】 麟徳【二 以绛州产麟又含元殿前麟趾见于是改元】 干封【二 以封泰山改元】
总章【二 以将作明堂改元】 咸亨【四】 上元【二】仪凤【二】 调露【一】 永隆【一】 开曜【一】
永淳【二 以皇孙生改元】 道【一】
仪凤三年四月诏改明年为通乾元年十二月罢通干号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显髙宗第七子初封英王名哲立为皇太子以癸未嗣立元年甲申武后废为庐陵王居房州改元一
嗣圣【武后旋改文明】
则天武后髙宗后以甲申废中宗立睿宗为帝临朝称制又五年自称皇帝改国号周乙巳复位于中宗伪立二十一年改元十七
文明【旋改光宅】 光宅【一】 垂拱【四】 永昌【一】
载初【一 以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正月】 天授【二 元年即载初九月是月始自称皇帝】如意【九月即长夀】长夀【二】 延载【一】证圣【一】 天册万岁 万岁通天 神功【一】
圣厯【二】 久视【二 元年始复夏正】 大足【以成州言佛迹见改元旋改长安】 长安【四】
通鉴太后春秋虽髙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以齿落更生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通天
纪异録曰太后既立国号周又欲立武三思为后狄仁杰切谏后曰奈何有武氏临朝万万年之谣对曰陛下改万岁登封又改万岁通天又改大足元年则万万之数足矣后大悟即有归中宗之意
中宗皇帝以己亥自房州还武后立为太子乙巳复立反周为唐庚戌为韦后所弑改元二
神龙【二】 景龙【四】
殇皇帝重茂中宗少子封温王以庚戌为韦后所立逊于相王改元一
唐隆
愚案玉海云或曰唐元唐兴唐安盖开元天宝之间避讳改称者而唐防要唐大诏令皆书唐隆实则明皇践阼之懴犹汉安乐之炎兴也
睿宗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旦髙宗第八子封豫王嗣圣元年为武后所立天授元年废为皇嗣中宗朝封相王韦后弑逆王子临淄王隆基诛之以庚戌迎立帝二年壬子传位太子后四年崩改元三
景云【二】 太极【旋改延和】 延和【宗立改为先天】
景云元年郑愔与张灵均谋立中宗子谯王重复改元中元克复谋觉伏诛
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隆基睿宗第三子初封临淄王举兵讨韦氏进封平王旋立为太子以壬子受禅立乙未安禄山反丙申幸蜀太子即位灵武尊为上皇后还长安壬寅崩在位四十四年改元三
先天【元】 开元【二十九】 天宝【十四 天宝三年始改年为载】嘉话录李丞相泌谓徳宗曰陛下天宝元年生向外言改年之由或以农得宝此乃谬也陛下此年降诞故宗皇帝以天降至宝因改年号天宝也
开元传信录曰唐开元末于农古函谷关得宝符白石赤文止识枽字识者解之曰枽者四十八所以察圣人御厯之数也及帝幸蜀之来岁正四十八年得宝之时天下歌之曰得宝耶农耶农耶得宝耶得宝之年遂改年为天宝
愚案天宝元年春正月丁未朔改元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羣臣上表以函谷灵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如天号字史书如此其不因得宝改年明矣录言妄也
天宝二载春正月丙申朔改年曰载
肃宗文明武徳大圣大宣孝皇帝亨宗第三子封忠王立为太子丙申宗幸蜀即位于灵武克复两都在位六年壬寅崩改元四
至徳【二】 乾元【二 自后复以载为年】 上元【二】宝应【二 以楚州表言天赐宝玉改元】
乾元二年制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数明年建巳月甲子改元宝应复以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豫本名俶肃宗太子初封广平王将兵复两京以壬寅嗣立在位十八年己未崩改元三广徳【三】 永泰【二】 大厯【十四】
广徳二年吐畨入京师立邠王守礼孙承宏为帝改元年号无考置百官冦退放之于华州
徳宗神武孝文皇帝适代宗太子以己未嗣立癸亥泾源兵乱出奔甲子还京师在位二十六年甲申崩改元三建中【四】 兴元【一】 贞元【二十一】
愚案玉海徳宗拟改元元庆复改贞元盖合贞观开元之名从李泌言也
顺宗至徳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诵徳宗太子以甲申嗣立明年传位太子称上皇崩改元一
永贞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纯顺宗太子以丙戌受内禅立在位十五年庚子崩改元一
元和【十四】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恒宪宗第三子以庚子嗣立在位五年甲辰崩改元一
长庆【四】
敬宗睿武昭应孝皇帝湛穆宗长子以甲辰嗣立在位三年为宦官苏佐明等所弑改元一
宝厯【三】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昂穆宗第二子封江王丙午宦官王守澄等立之在位十四年庚申崩改元二
太和【九】 开成【五】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炎穆宗第五子封頴王庚申中尉仇士良等迎立之在位六年丙寅崩改元一
防昌【六】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宪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丙寅宦官迎立之在位十三年己卯崩改元一
大中【十三】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宣宗长子封郓王以己卯嗣立在位十四年癸巳崩改元一
咸通【十四】
苏鹗杜阳杂编曰宣宗制泰边陲曲其词曰海岳宴咸通及上垂拱而年号咸通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儇懿宗子封晋王以癸巳嗣立庚子幸蜀乙巳还长安寻奔凤翔戊申还崩在位十六年改元五
干符【五】 广明【元】 中和【四】 光啓【三】文徳
光啓二年上幸兴元朱玫立襄王煴为帝玫诛煴奔河中为王重荣所杀改元一
建贞
唐无名氏玉泉子贞录广明年号识者以为黄巢日月明年两京没焉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晔懿宗第七子封夀王以戊申嗣立庚申为宦官刘季逑等所幽立太子裕辛酉反正宦官韩全诲等刼幸凤翔癸亥还京甲子迁洛为朱全忠所弑在位十六年改元七
龙纪【二】 大顺【三】 景福【三】 干宁【五】光化【四】 天复【四】 天祐【一】
大唐杂记曰唐昭宗文徳二年正朔御武徳殿有紫气出昭徳殿东隅郁鬰如烟令大内留 司寻其所出得金龙子一枚长五寸许羣臣称贺帝曰朕不以金龙为祥瑞而以偃息干戈为祥瑞卿等各宜尽忠以体朕懐门下奏请改文徳二年为龙纪元年
昭宣光烈孝皇帝祝昭宗第九子封辉王以甲子立三年丁卯为朱全忠所簒明年被弑不改元但称天祐年
右唐二十帝共二百九十年
附考
髙祖武徳六年隽州人王摩沙自称元帅寻讨平之伪元一
进通
宗天宝十五载安禄山陷东京自称大燕皇帝明年为子庆绪所杀伪元一
圣武
肃宗至徳二载安庆绪弑禄山自立后走邺郡为史思明所杀伪元二
载初 天成
通鉴考异曰唐厯曰改元天和蓟门纪乱曰改元至成与实录年号不同纪年通谱两存之今从实录
肃宗乾元二年史思明称大圣燕王寻称帝改元上元二年复改元为子朝义所杀凡伪元二
顺天 应天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熙宁中得大钱三十余千文皆顺天得一当时在廷皆疑古无得一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案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号得一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
肃宗上元二年史朝义弑思明自立代宗广徳元年兵败自缢死伪元一
显圣
肃宗上元二年梓州刺史子璋反据绵州自称梁王冈川兵击斩之伪元一
黄龙
肃宗宝应元年浙东贼袁晁反于台州以建丑为正月尽陷信州温州明州诸郡广徳元年平之伪元一宝胜
通鉴考异曰柳璨正闰位厯宋庠纪元通谱皆改元升国今从新书而沈氏正闰考两存之愚案袁晁草窃名号旋即执诛不应复有改元之事温公所去是也
徳宗建中四年泾原兵乱上奔奉天朱泚称大秦皇帝于长安明年改号汉称汉元天皇兵败西走韩旻斩之伪元二
应天 天皇
徳宗兴元元年淮西李希烈自称大楚皇帝贞元二年其将陈仙竒杀之以降伪元一
武成
懿宗咸通元年浙东贼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观察使王式讨平之伪元一
罗平
懿宗咸通元年黄巢自称衡天大将军僖宗广明元年陷长安自称大齐皇帝中和三年败走四年其甥林言斩之伪元二
王霸 金统
何光逺鉴诫录曰黄巢犯阙尚让为相改干符之号为金统元年
昭宗干宁二年义胜节度使董昌称帝国号大越罗平明年钱镠讨诛之伪元一
顺天【防稽録曰天册一曰天圣】
吴越备史曰年号或曰天册或云天圣皆非也江东罗谏议隠撰吴越行营露布曰罗平者啓国之名顺天者建元之始又曰【阙】 门称天国之楼以防府为定室之地明矣
案唐髙宗元曰睦州女子陈硕贞反自称文佳皇帝文佳系伪号非名年然以一女子倡乱致盗鸿名传之史册与东汉之征例征贰我明之唐赛儿胥人妖矣至宗时安南梅叔鸾自称黑帝肃宗时禅将康楚元称南楚霸王亦盗名字之异者附识之
歴代建元考卷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历代建元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七 秀水钟渊映撰唐末诸国考
后梁【朱氏】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晃本名温单州砀山人弃黄巢降唐赐名全忠进封梁王以天祐四年丁卯簒位于大梁己巳迁洛阳六年壬申为子友珪所弑改元二开平【四】 干化【二】
郢王友珪晃子以壬申弑父自立明年癸酉均王友贞讨诛之伪元一
凤厯
均王瑱原名友贞晃子以癸酉讨逆嗣立于大梁癸未唐兵入汴为其下所杀在位十一年复称干化三年四年改元二
贞明【六】 龙徳【三】
右后梁二世十七年
后唐【李氏】
太祖武皇帝克用本姓朱邪其先沙陀部人赐姓李氏唐末以讨黄巢功为太原节度使封晋王朱氏簒立邻道劝之称帝不从以天祐五年戊辰薨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存勗太祖武帝克用长子以天祐五年戊辰嗣晋王位仍天祐正朔癸未即皇帝位绍唐正统自将灭梁都洛阳四年丙戌兵乱中流矢崩改元一
同光【四】
天祐八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后二年晋王拔幽州执守光以归杀之改元一
应天
明宗圣徳和武钦孝皇帝亶本名嗣源代北人太祖养为子同光三年为邺都乱兵所立丙戌入洛嗣位八年癸巳崩改元二
天成【四 元年即同光四年】 长兴【四】
闵帝从厚明宗第三子封宋王以癸巳嗣立甲午潞王兵入出奔遇弑改元一
应顺
胡三省通鉴注曰取应天顺人为义非继体之君所以纪元也
潞王从珂本姓王氏明宗养为子以甲午废闵帝自立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逼自焚殂改元一
清泰
右后唐四主十四年前奉天祐十七年
后晋【石氏】
髙祖圣文章武明徳孝皇帝敬瑭太原人丙申以北京留守举兵反契丹立为帝都大梁在位七年壬寅殂改元一
天福
齐王重贵敬瑭从子以壬寅嗣立丙午契丹入大梁北迁后卒于黄龙府仍称天福二改元一
开运
右后晋二主共十一年
后汉【刘氏】
髙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暠本名知逺太原人契丹入中国以丁未即位于晋阳入都于大梁二年戊申殂仍称天福二改元一
干祐
汉纪知逺初即位自言未忍改晋又恶开运之号乃改称天福十二年
五代帝纪曰呜呼人君即位称元年常事尔古不以为重也孔子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虽暴君昏主庸妄之史其纪事先后逺近莫不以岁月一二数之乃理之自然也其谓一为元亦未尝有法盖古人之语尔及后世曲学之士始谓孔子书元年为春秋大法遂以改元为重事自汉以后又明年以建元为正伪纷杂称号遂多不胜其纪也五代乱世也其事无法而不合于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其年号乖错以惑后世则不可以不明初梁太祖以干化二年遇弑明年末帝已诛友珪黜其凤厯之号复称干化三年尚为有説至汉髙祖建国黜晋出帝开运四年复称天福十二年者何哉盖以其爱憎之私耳方出帝时汉髙祖居太原常愤愤下视晋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隙及契丹灭晋汉未尝有救难之意出帝北迁方阳以兵声言追之至关而还及其即位改元而黜开运之号则其用心可知矣盖其于出帝无复君臣之义而幸祸以为利者其素志也可胜叹哉夫所谓有诸中必形于外者其见于是乎
隠帝承祐髙祖第三子封周王以戊申嗣立在位二年庚戌郭威犯阙遇弑仍称干祐二年三年不改元
右后汉二主四年
北汉
世祖神武皇帝旻本名崇髙祖弟郭威簒立以辛亥即帝位于晋阳甲寅殂在位四年不改元仍称干祐【自四年至七年】孝和皇帝钧本名承钧世祖长子以干祐七年甲寅嗣立在位十四年戊辰殂仍称干祐二【八年九年】改元一天防
彭城王继元孝和帝养子戊辰孝和殂养子继恩立供奉官侯覇荣弑之继元嗣立在位十一年己卯降于宋太宗仍称天防四【自十三年至十六年】改元一
广运
考异曰刘恕云世宗实录薛史帝纪僭伪传皆云显徳二年十二月刘崇卒大定録云显徳二年春是病死纪年通谱显徳二年崇之干祐八年冬崇死显徳【丙辰】三年承钧改元天防【戊辰】开宝元年承钧之天防十三年死开宝十一年继元改元广运兴国四年继元之广运十一年也河东刘氏有国全无纪録惟其旧臣中书舍人直翰林院王保衡归朝后所纂晋阳伪【阙】见闻要录云甲寅年春南伐败归夏周师攻国都旻积忧劳成心病是冬卒丁巳年正月钧改干祐十年为天防元年又云钧丙戌年二十九承位年四十三卒右谏议大夫阳梦申奉勅撰大汉都统进封定王刘继颙神道碑云天防十二年实皇帝践阼之初年也十七年继颙卒末题广运元年岁次甲戌九月丙午朔今按周广顺元年辛亥旻即帝位称干祐四年显徳元年甲寅旻之干祐七年也旻卒钧改元显徳四年丁巳钧改干祐十年为天防元年宋开宝元年戊辰钧之十二年也钧卒继元立开宝七年甲戌继元改天防十八年为广运元年据厯是岁九月丙午朔兴国四年己卯继元亡广运六年也钧以唐天成元年丙戌生至显徳元年甲寅嗣位乃二十九岁矣钧及继元逾年未改元盖孟蜀二主汉隠帝周世宗之比也诸书皆传闻相因前后相戾惟晋阳见闻録刘继颙碑岁月最可考证故以为据右汉前二主四年后三主二十八年合三十二年
后周【郭氏】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威邢州尧山人辛亥以邺都留守入汴自立为帝三年癸丑殂改元二
广顺【二】 显徳【一】
世宗睿文孝武皇帝荣本姓柴氏太祖后之侄养为子封晋王以甲寅嗣立在位五年己未殂仍称显徳五【自二年至六年】不改元
恭皇帝宗训世宗子封梁王以己未嗣立庚申禅于宋不改元
右后周三世共九年
蜀【王氏 附岐王李茂贞】
髙祖神武圣文孝徳明惠皇帝建许州舞阳人唐末有两川封蜀王以天复七年丁卯【时唐已改元天祐为梁所簒建仍称天复七年】即皇帝位于成都戊寅殂在位十一年改元五
武成【三】 永平【五】 通正【一】 天汉【一 以改国号汉改元】 光天【一 是年复国号蜀】
顺正公衍本名宗衍建少子封郑王立为太子以戊寅嗣立在位七年乙酉降于唐军遇害改元二
干徳【六】 咸康【一】
右前蜀二世三十五年建号十八年
岐秦忠敬王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唐末赐姓名为凤翔节度使进封岐王唐亡建国号制仍奉唐天祐正朔后唐同光二年改王秦薨
吴【杨氏】
太祖武皇帝行宻庐州合肥人唐末有淮南进封吴王以天祐三年薨
烈祖景皇帝渥太祖子以天祐三年丙寅嗣称农王戊辰张颢徐温遣人弑之在位二年仍称天祐二【四年五年】髙祖宣皇帝隆演景帝弟以戊辰嗣称农王庚午进封吴王己卯即吴国王位在位十一年仍称唐天祐九【自六年至十五年】改元一
武义
睿皇帝溥宣帝弟以庚辰嗣吴国王位丁亥称帝在位十六年丁酉禅于南唐尊为让皇帝明年殂改元四顺义【六】 干贞【二】 太和【六】 天祚【三】右吴四世四十六年建号十八年
南唐
烈祖光文肃武孝髙皇帝升本名知诰吴王恪之后生于徐州仕杨氏封齐王以天祚三年丁酉受禅都金陵在位七年癸卯殂改元一
升元【七】
元宗明道崇徳文宣孝皇帝璟初名景通烈祖长子封齐王以癸卯嗣立戊午改称国主去年号奉周正朔在位十九年迁南都殂改元三
保大【十五】 中兴【旋改交泰】 交泰
元宗即位未逾年改元太常博士韩熙载上疏曰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弗可以训时虽可其奏而制书已行竟不能从
吴王煜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封吴王以辛酉嗣立于金陵在位十三年乙亥降于宋后三年殂唐祀始絶
右南唐三主三十九年
南汉【刘氏】
髙祖天皇大帝防本名岩其先上蔡人圣武帝谦之子烈宗襄帝之弟隠唐末为清海节度使隠卒岩嗣立以丁丑岁称帝国号越寻改称汉在位二十三年辛丑殂改元三
干亨【八】 白龙【三 以白龙见改元】 大有【十四以筮易得大有纪元】
五代史干亨九年白龙见南宫三清殿改元白龙又更名龙天门应龙见之祥
殇帝玢本名度髙祖长子封秦王以辛丑嗣立二年癸卯为弟晋王熙所弑改元一
光天
光天元年博罗县妖贼张遇贤自称中天八国王陷循州后入南唐境败死伪元一
永乐
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晟本名熙髙祖封晋王以癸卯弑玢立在位十四年戊午殂改元二
应干【旋改干和】 干和【十四】
南越王鋹本名继兴中宗子封衞王以戊午嗣立在位十四年辛未降于宋后数年殂改元一
大宝
右南汉四主建号五十二年通前烈宗六十七年
闽【王氏】
太祖昭武孝皇帝审知光州固始人唐末其兄潮引兵据福建潮卒审知嗣立梁封闽王以后唐同光三年薨子延翰嗣立称闽国王为审知养子延禀所杀立延钧惠宗齐肃明孝皇帝鏻本名延钧太祖子以丙戌嗣立癸巳称帝三年乙未为子继鹏所弑改元二
龙啓【二】 永和【一】
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孝皇帝昶本名继鹏惠宗子封福王以乙未自立在位五年己亥为审知少子延羲所弑改元一
通文
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徳隆道大孝皇帝曦本名延羲太祖少子以己亥弑昶自立在位六年甲辰为其臣朱文进所弑改元一
永隆
闽景宗即位改元国人相谓曰可谓大昏元年
福恭懿王延政太祖子封富沙王以景宗永隆五年癸卯称帝于建州国号殷明年景宗遇弑乙巳复国号闽寻降南唐迁于金陵改元一
天徳【三】
右闽六主五十五年建号十三年
后蜀【孟氏】
髙祖文武圣徳英烈明孝皇帝知祥邢州龙冈人以唐同光中守西川长兴四年封蜀王甲午称帝殂改元一明徳
楚恭孝王昶本名仁赞髙祖太子以甲午嗣立在位三十一年己丑降于宋至汴殂仍称明徳三改元一广政【二十八】
右后蜀二世四十一年建号三十二年
吴越
武肃王钱镠杭州临安人以唐末有两浙进封越王改王吴梁封吴越王唐进封国王长兴三年壬辰薨改元四后臣于中国始不称年号
天宝 宝大 宝正【宝一作保正一作贞】
广初
通鉴考异曰阎自若唐末泛闻録云同光四年京师乱朝命断絶镠遂僭大号改元保正明年唐明宗使命至乃去号复用唐正朔纪年通谱云镠虽外勤贡奉而隂为僭窃私改年号于其国其后子孙奉中朝正朔惭改元事及钱俶纳土凡其境内有石刻伪号者悉使人凿去之惟西湖落星山塔院中有镠封此山为落星宝石山伪诏勒之于石虽经镵毁其文尚可读后题曰宝正六年岁在辛卯明宗长兴二年也其元年即天成元年也好事者或传曰保正非也余公绰闽王事迹云同光元年梁策钱镠为尚父来年改宝正元年永隆三年吴越世宗文穆王薨林仁志闽王啓运图云同光元年梁封浙东尚父为吴越国王寻改元宝正长兴三年吴越武肃王崩子世皇嗣永隆二年吴越世皇崩子成宗嗣公绰仁志所纪年岁差缪然可见钱氏改元及庙号故兼载焉至今两浙民间犹谓钱镠为钱太祖今参取诸书为据愚案温公通鉴及目录止载宝正一号而玉海载有天宝宝大寳正广初四号薛氏甲子防纪谓天宝改于戊辰唐天祐三年朱梁之开平二年也宝大改于甲申唐同光二年宝正改于丙戌天成元年也广初则不辨何岁所改旧武原志载土中得朱府君墓志末题宝大元年岁次甲申其为钱氏所改无疑天宝改元之岁则唐室初亡诸镇犹称天祐天复余则尽禀梁正朔钱氏即夜郎自大乌得遽有年名正史无征姑书以备考焉
文穆王元瓘镠子以唐长兴三年嗣晋天福六年薨忠献王佐元瓘子以晋天福六年嗣汉天福十二年薨
忠逊王倧佐弟以汉天福十二年嗣寻被废忠懿王俶本名俶倧弟以汉天福十二年嗣宋太平兴国三年以其地归宋后数年而薨
右吴越五世八十四年
楚【附】
武穆王马殷许州人以唐末有湖南梁封楚王唐封楚国王长兴元年薨
王希声殷长子以长兴元年嗣三年薨
文昭王希范希声弟以长兴三年嗣汉天福十二年薨王希广希范弟以汉天福十二年嗣干祐三年为希蕚所杀
王希萼希广庶兄以汉干祐三年立明年为弟希崇所囚崇自立其将彭师暠廖偃共立希萼为衡山王南唐兵至希萼希崇俱降后南唐不能守刘言王逵周行逢及子保权迭镇湖南至宋初归附
右楚四世五十六年
南平【附】
武信王髙季兴本名季昌陜州陜右人以梁初有荆南唐封为南平王后称臣于吴吴封秦王唐天成三年薨文献王从诲季兴子以唐天成三年嗣汉干祐元年薨贞懿王保融从诲子以汉干祐元年嗣宋建隆元年薨弟保朂立三年保朂卒保融子继冲嗣明年降于宋
右南平五世五十七年
案楚吴越南平三镇唯吴越尝有年号余俱奉中朝正朔本不録然前史列于十国之内因附载之
宋【赵氏】
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匡其先涿郡人皇考殷始迁洛阳周显徳庚申以殿前都检防自陈桥驿还兵受禅在位十七年丙子崩改元三
建隆【三】 干徳【五】 开宝【九】
建隆四年十一月甲子郊祀改元干徳初太祖将改元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未有者及蜀平蜀宫人入内见其镜背有识干徳四年铸者学士窦仪曰此必蜀物蜀主王衍曾有此号上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重儒者欧阳修归田録窦仪作陶谷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文武大明广孝皇帝炅初名光义太祖弟丙子以晋王嗣立在位二十二年丁酉崩改元五
太平兴国【八 元年即开宝九年】 雍熙【四】 端拱【二】淳化【五】 至道【二】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恒初名元侃太宗第三子丁酉以皇太子嗣立在位二十五年壬戌崩改元五
咸平【六】 景徳【四】 大中祥符【九 以天书降改元】天禧【五】 干兴【元】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祯初名受益真宗太子以壬戌嗣立在位四十二年癸卯崩改元九
天圣【九】 明道【二】 景祐【四】 宝元【二】康定【一】 庆厯【八】 皇祐【五】 至和【二】嘉祐【八】
欧阳修归田录曰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议者谓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为二人圣者悦太后尔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于文日月并也与二人防同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改曰景祐是时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也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自景祐初慕唐宗羣臣以开元加尊号遂请加景祐于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谥尔明年又改曰庆厯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十八九于是又改元曰皇祐犹景祐也六年日蚀四月朔以为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曰嘉祐自天圣至此凡年号九皆有谓也
又曰国朝百有余年年号无过九年者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为天禧庆厯九年改为皇祐嘉祐九年改为治平惟天圣尽九年而十年改为明道
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曙本名宗实濮安懿王允让子仁宗立为皇子以癸卯嗣立在位四年丁未崩改元一
治平【四】
神宗绍天法古运徳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顼英宗太子以丁未嗣立在位十九年乙丑崩改元二熙宁【十】 元丰【八】
叶梦得石林燕语曰熙宁末年旱诏议改元执政初议大成仁宗曰不可成字于文一人负戈又拟丰亨复曰不可亨字为子不成惟丰字可用改元丰
哲宗体元继道显徳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煦初名佣神宗太子以乙丑嗣立在位十四年庚辰崩改元三
元祐【八】 绍圣【四】 元符【三】
徽宗体仁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佶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以庚辰嗣立在位二十五年传位太子丁未金人执以北去髙宗立遥尊为太上皇复九年乙卯崩于五国城改元六
建中靖国【元】崇宁【五】 大观【四】 政和【七】重和【一】 宣和【七】
宋史王觌传徽宗即位改元诏下觌言建中之名虽取皇极然重袭前代纪号非是宜以徳宗为戒陆游老学庵笔记政和末议改元王黼拟用重和既下诏矣范虚间白上曰此契丹号也故未几复改宣和然重和乃契丹宫殿名犹我之宣徳门也年名则寔曰重熙建中靖国后敌避天祚嫌名追谓重熙曰重和耳不避可也
袁氏枫小牍道君皇帝改元宣和人或离合其字曰一旦宋亡此与萧岿离合周宣政为宇文亡日同
钦宗恭文顺徳仁孝皇帝桓徽宗太子以乙巳受禅立在位二年金人入中原丁未北迁髙宗立遥尊为渊圣皇帝后二十四年庚辰崩于金改元一
靖庸【二】
二帝北狩康王在齐州汪伯彦引天命人心为请谓靖康纪元为十一月立康之兆帝曰当更思之
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构徽宗第九子封康王丁未二帝北狩嗣位于南京后南渡建都临安在位三十六年壬子传位太子又二十六年丁未崩改元二
建炎【四】 绍兴【三十二】
元懿太子旉髙宗子以建炎三年为统制官苗傅刘正彦所立尊髙宗为太上皇寻复位旉后卒改元一明受
孝宗绍统同道冠徳昭功哲文神武明圣仁孝皇帝眘初名瑗太祖子秦王徳芳之后髙宗以为子初封建安郡王立为太子以壬午受禅立在位二十七年己酉传位太子后五年崩改元三
隆兴【二】 乾道【九】 淳熙【十六】
孝宗内禅拟于传位日降赦汪应辰言唐太宗受禅于髙祖明年正月始改元乃从其説又议改元重熙应辰谓契丹尝以纪年遂改隆兴
宋鄱阳张世南游宦纪闻曰改元始于共和纪号倡于汉武后世遵用之我宋年号无过九年者唯天圣尽九年十年十二月改明道熙宁亦尽十年绍兴乃三十二年淳熙亦十六年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曰乾道癸巳岁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后六日甲辰中书门下省言若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几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徳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惇孝宗第三子立为太子以己酉受禅立在位五年甲寅皇太后命嘉王扩即位尊帝为上皇后六年崩改元一绍熙
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扩光宗第二子甲寅以太皇太后吴氏命嗣立在位三十一年甲申崩改元四
庆元【六】 嘉泰【四】 开禧【三】 嘉定【十七】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曰髙宗即位改元建炎以火徳中微故也苗刘之乱以为炎字乃两火故多盗明年还自海上改五年为绍兴久之既与金议和遂不复改三十二年孝宗即位逾年改隆兴其説以为务隆绍兴之政及学士草制则合建隆绍兴之义非初意矣二年王瞻叔为参知政事言赵谂谋逆欲以隆兴改元防太常寺丞曾逮检事实以进上愕然明年正月郊改元乾道乾道尽九年时以为乾元用之九数已极乃改为纯熙又易纯为淳言欲致淳化雍熙之美也十六年光宗即位将绍淳熙之政遂以绍熙纪元犹隆兴意尔学士草制则又合绍兴淳熙为义亦非初意也五年上继统赵子直为相鋭意庆厯元祐故事乃改庆元庆元尽六年而上皇及太后继崩中宫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为嘉泰云赵彦衞云麓漫抄曰名年始于汉武往往皆寓美意或纪一时盛事唐徳宗时思继先烈盖欲法贞观开元也本朝改隆兴欲法建隆绍兴之义或云赵稔曾用之改乾道又改淳熙诗曰时纯熙矣有言纯旁作屯不宜用复改淳熙取淳化雍熙绍熙则法绍兴淳熙庆元法庆厯元祐开禧则取开宝天禧也
昔唐徳宗以贞观开元之盛慨想前烈改元贞元庶几二祖本朝因之如近世隆兴之用建隆绍兴淳熙之用淳化熙宁绍熙之用绍兴淳熙庆元之用庆厯元祐开禧之用开宝天禧皆是也珂按吕陶净徳集记曰元祐之政谓元丰之法不便即复嘉祐文法以救之然不可尽变大率新旧二法并用贵其便于民也议者乃云对钩行法朝士善谑乃云岂独法令为然至于年号亦得对钩矣然诙谑之谈亦有味珂谓人君法祖存古之意最为盛徳陶言近肆不可以训又按光宗升祔循故事将建阁以藏宸章侍从集议欲以大谟名当国者以为不驯又欲名天畴疑近天章且天章不入御矣乃名宝谟珂谓寳文乃仁宗阁名如陶之言亦对钩也方显谟建阁时国论尚绍述哲宗慕丕承之烈以见善继若宝谟则直以禹之书首于三谟而言之歴代宝之以为大训本专指坟典此惟取秘藏之义云【相堂岳珂愧郯录增】
理宗建道修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安孝皇帝昀初名贵诚太祖子魏王徳昭后沂靖惠王子甲申史弥逺废皇子济王竑奉帝嗣立在位四十年甲子崩改元八宝庆【三】 绍定【六】 端平【三】 嘉熙【四】淳祐【十二】 宝祐【六】 开庆【二】 景定【五】王应麟玉海年号颂曰天祐下民艺祖立极繇三而五建隆干徳开宝之九享国十七太宗之元改为兴国八而改之雍熙乃复四而更之端拱乃续麟正二书淳化是易凤纪五颁至道是革至三而终二十二讫章圣续图咸平凡六景徳祥符四九其别天禧干兴五六其毕二纪仍期仁皇嗣服天圣明道九二先及景祐宝元康定庆厯皇祐至和嘉祐之日曰四而三曰一而八曰五而二曰八而足四十一年政事修饬英皇和平四载善述神考之兴聿新制作熙宁十更元丰八阅哲宗绍休元祐凡八绍圣元符四三其列十有五禩徽皇靖国崇观政重宣和岌岌总其厯年五加二十靖康之难髙宗正域建炎绍兴再立宗祏四与三二纪凡三歴孝庙隆兴乾道相袭二九之余淳熙十六二十七春乾坤清谧光宗五稔绍熙骏烈宁考庆元不更岁律泰禧四三嘉定十七三十年间不遑暇逸晋王承统光增燕翼宝庆三改绍定六易端平嘉熙歴载凡七淳祐十二宝祐岁六开庆一禩景定更瑟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禥福王子理宗立为太子以甲子嗣立在位十年甲戌崩改元一
咸淳【十】
少帝防度宗子封建国公以甲戌嗣立二年丙子元人入临安帝北迁降封瀛国公端宗立遥尊为恭孝懿皇帝后殂于元改元一
徳祐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昰少帝兄封益王以徳祐二年丙子奔闽即位于福州三年戊寅浮海至碙州崩改元一
景炎
衞王昺少帝弟戊寅羣臣立之于碙州迁居崖山三年己卯张范兵逼丞相陆秀夫负帝赴海崩国亡改元一
祥兴
右宋自太祖至钦宗九帝一百六十六年南渡九帝一百五十二年共三百十八年【起庚申尽己卯】
附考
太宗淳化五年蜀贼李顺僭号于成都改姓孟国号大蜀内臣王继恩等讨平之伪元一
应运
真宗咸平三年益州戍卒王均作乱僭称大蜀雷有终率兵平之伪元一
化顺
仁宗庆厯七年贝州卒王则据州反自称东平王国号安阳明年文彦博明镐讨平之伪元一
得圣
仁宗皇祐元年广源州蛮侬智髙自称南天国四年陷邕州僭号仁惠皇帝狄青击败之走死改元四
大厯 端懿 景瑞 啓厯
案智髙改元见于宋史可考者景瑞啓厯也前二号沈氏正闰考书之者未知何据
徽宗崇宁年前国子博士赵稔反伏诛伪元一
隆兴
徽宗宣和二年睦州民方腊作乱自称圣公陷浙东西六州因童贯讨平之伪元一
永乐
髙宗建炎四年鼎州民钟相作乱自称楚王孔彦舟执送行在诛之伪元一
天载
髙宗建炎四年金人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以中原地归之都汴改明年为元年在位七年为金人所废以蜀王从临潢府改封伪元一
阜昌
髙宗绍兴三年湖冦杨么自称大圣天王后岳飞讨平之伪元一
庚戌
陈万伪元一
天战
李婆备伪元一
太平
僧王法思伪元一
罗平
李子伪元一
龙兴
李接伪元一
罗平
廖森伪元一
重徳
李合茂伪元一
正法
雷进伪元二
正法 人知
愚按陈万以下数号俱见玉海盖盗贼之妄窃者而正史不书失其年次杂载于此
歴代建元考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八 秀水钟渊映撰辽【耶律氏】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亿小字安巴坚其先契丹部酋长以唐天祐四年辛卯称帝九年建元在位十九年丙戌殂于扶余府改元三
神册【六】 天赞【四】 天显【一】
愚按辽史太祖纪二月改元天显七月上崩而通鉴云契丹改元天显葬其主安巴坚于木叶山五代史徳光立三年改元天显俱传闻之误今从辽史
义宗文献钦义皇帝倍小字托云太祖太子天显元年太祖命守东丹国号人皇王称制行事明年太宗即位庚寅浮海适唐后为唐所杀世宗立追上谥号在东丹时改元一
甘露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徳光太祖次子以天显二年丁亥嗣立丙申立石敬瑭为晋帝丁未灭晋入大梁改国号曰大辽还殂于栾城在位二十二年仍称天显十二【自二年至十三年】改元二
防同【八】 大同【一】
辽史太祖纪天显二年十月壬戌即皇帝位有司请改元不许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阮小字乌裕义宗长子以大同元年丁未即位恒州引兵还国五年辛亥为泰宁王察克所杀改元一
天禄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璟小字舒噜太宗子以天禄五年辛亥嗣位十九年己巳为庖人实库等所弑改元一应厯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贤世宗第二子以应厯十九年己巳嗣在位十四年壬午殂改元二
保宁【十】 干亨【四】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隆绪景宗长子封梁王以干亨四年壬午嗣立复国号曰大契丹在位四十八年改元三
统和【二十】 开泰【九】 太平【十一】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宗真圣宗子以太平十一年辛未嗣立在位二十四年乙未殂改元一
重熙
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洪基兴宗子以重熙二十四年乙未嗣立辛巳殂在位四十七年复国号辽改元五清宁【十 元年即重熙二十四年】 咸雍【十】 太康【十】太安【十】 夀隆
东都事畧载有夀昌而范成大揽辔录又称盛昌六年又玉海载辽国有顺天应顺二号俱不详世次盖南北分隔或语音传讹或传冩错谬兹按辽史悉正之
天祚皇帝延禧道宗太子顺宗濬之子以夀隆七年辛巳嗣立在位二十四年乙巳为金人所执降封海濵王进豫王殂改元三
干统【十 元年即夀隆七年】 天庆【九】 保大【五】
宣宗孝章皇帝淳兴宗孙累封秦晋国王保大二年壬寅天祚入夹山耶律逹实立之于燕京寻卒改元一建福
萧徳妃宣宗淳之后淳卒称制金兵至奔于天祚被杀改元一
徳兴【即建福元年】
梁王雅里天祚第二子以保大三年癸卯耶律迪里等劫之北奔立以为帝后猎察喇山一日射黄羊四十狼二十一致疾卒耶律珠拉继之为其下所杀改元一神厯
右辽九世共二百十年
西辽徳宗皇帝达实太祖八代孙登天庆五年进士累官翰林世号逹实林牙以保大二年单骑宵遁甲辰岁二月五日甲午即位于竒尔玛勒建都呼逊鄂尔多在位十二年丙辰殂改元二
延庆【三】 康国【十】
咸天皇后塔布布延徳宗萧后丙申临朝称制七年壬戌殂改元一
咸清
仁宗皇帝伊立徳宗子以壬戌嗣立在位十三年甲戌殂改元一
绍兴
承天太后竒尔玛勒仁宗妹仁宗殂遗诏权国事称制后与驸马之弟通出驸马为东平王杀之十四年戊子为其父所杀改元一
崇福【正闰考又有重徳一号】
末主珠勒呼仁宗次子以戊子嗣立在位三十四年辛酉以出猎为奈曼王库楚类伏兵所执尊为太上皇朝夕问起居珠勒呼殂辽祀遂絶改元一
天禧
右西辽三主二后建号絶汉之外七十六年【起甲辰讫辛酉】
附考
圣宗太平九年东京锡里军详大延琳僭国号曰兴辽明年讨擒之伪元一
天庆
天祚天庆六年禆将渤海髙永昌据辽阳僭号寻为金人所杀伪元一
隆基
天祚保大三年奚王和勒博僭号后为众所杀伪元一天复
天祚保大三年都统萧干自立于奚王府号神圣皇帝国号大奚郭药师破之为其下所杀伪元一
天嗣
金【完顔氏】
太祖应干兴运昭徳定功睿神章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旻本名阿固达女真部人以辽天庆五年乙未称帝癸卯入燕京还殂于布图泺在位九年改元二
收国 天辅
太宗体元应运世徳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晟本名乌竒迈太祖弟以天辅七年癸卯嗣立在位十三年乙卯殂改元一
天防【十三 元年即天辅七年】
熙宗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亶太祖孙以天防十三年乙卯嗣立在位十四年己巳为平章政事完顔亮所弑仍称天防二【十四年十五年】改元二
天眷【三】 皇统【九】
海陵炀王亮太祖孙以皇统九年己巳弑主自立辛巳伐宋为其下所杀世宗追废之在位十三年改元三天徳【四 元年即皇统九年】 贞元【四】 正隆【六】
世宗光天兴运文徳武功圣明仁孝皇帝雍本名乌防太祖孙以正隆六年辛巳即位于东京海陵被弑入燕在位二十九年己酉殂改元一
大定【二十九 元年即正隆六年】
金史海陵在州闻改元大定拊髀叹曰朕本欲平江南改元大定此非天乎因出其素所书取一戎衣天下大定改元事以示羣臣
宋李心传朝野杂记曰时光守强守谅者言金主已死新君嗣立改元新徳大臣信之辛巳春贺正旦使还言金主不死已授甲造舟必为南冦之计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璟世宗嫡孙以大定二十九年己酉嗣立在位二十年戊辰殂改元三明昌【六】 承安【五】 泰和【八】
衞绍王允济世宗子以戊辰嗣立在位五年癸酉值元兵入冦为呼沙呼所弑改元三
大安【三】 崇庆【元】 至宁【元】
金史衞绍王初即位改元大安四年改曰崇庆既又曰至宁有人语曰三年大崇至矣大崇者大虫也俄而有呼沙呼之变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珣章宗庶兄以至宁元年癸酉嗣立二年迁汴在位十一年癸未殂改元三
贞祐【四 元年即至宁元年】 兴定【五】 元光
南迁录云世宗改元兴庆潍王改元天统章宗改元天定考之金史其世系传次无一是者盖南人伪书为此书以摅靖康之愤而实非金元氏之实录不足存也
哀宗皇帝守绪宣宗太子以元光二年癸未嗣位癸巳自汴奔蔡至明年正月为宋元兵所围传位于宗室承麟自缢而殂末帝亦为乱兵所杀凡在位十年改元三大兴【八】 开兴【旋改天兴】 天兴
右金完顔氏九世一百十八年
附考
熙宗皇统七年蒙古鄂啰贝勒自称太祖元明皇帝国号大蒙古遣兵讨之不克因与连和改元一
天兴
愚按宋孟珙尝有言曰蒙古之先世以慕防为雄故国号曰大蒙古国然则天防皇统间所伐并非却特氏之蒙古也附识于此
世宗大定元年契丹伊喇阿哈称帝明年讨平之伪元一
天正
衞绍王至宁元年癸酉辽人耶律英格据辽东自立为辽王乙亥降于蒙古封辽王改元一
元统
伊实布本耶律英格党封郡王英格朝蒙古遂僭帝号于澄州国号辽立七十余日为其下所杀伪元一天威
宣宗贞祐三年益都贼杨安儿僭号登州遣兵击杀之伪元一
天顺
宣宗贞祐三年宣抚富森鄂诺据辽东称天王国号大真明年降于蒙古寻僭号东夏天兴二年蒙古太宗讨擒之伪元一
天泰
宣宗贞祐二年兖州泗水人郝定反署置百官僭称大汉皇帝州兵讨擒之伪元一
顺天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曰又有郝八者名仪以贞祐二年春【甲戌本朝嘉定七年】据山东叛僭号大齐改元顺天金人遣花帽军擒之磔于开封考之金史本纪及侯挚传有郝定无郝仪则改元顺天者必定也盖金史失记改元而南中误传其名耳
宣宗贞祐三年张鲸弟致据锦州自称汉兴皇帝蒙古穆呼哩遣兵平之伪元一
兴隆
宣宗贞祐四年故辽人金山茂伊实布之党自称大辽收国王引兵侵髙丽据江东城二年为通古所杀自立哈沙复杀之僭号戊寅耶律英格共撃平之伪元一天徳【髙丽国史作天成】
夏【李氏】
景宗武烈皇帝曩霄本名元昊其先拓跋思恭唐末赐国姓镇夏州传思谏思恭昌仁福兴克睿继筠七世至继捧入朝于宋族弟继迁遂有银夏称夏国王是为太祖神武帝传于太宗光圣帝徳明薨元昊立以宋景祐元年甲戌改元戊寅称帝在位十七年戊子殂改元四
开运【一】 广运【二】 天庆【二】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
先是元昊初立尚奉宋明道年号讳其父徳明之名乃改曰显道称于中国甲子防纪作改元显道非也
宋景祐元年元昊改元开运或告以石晋败亡之号乃改广运
毅宗昭英皇帝谅祚景宗长子以戊子嗣立时方期岁在位二十年丁未殂改元五
延嗣寜国【一】天祐垂圣【二】福圣承道【四】都【六】拱化【五】
惠宗匡靖皇帝秉常毅宗长子以丁未嗣立在位二十年丙寅殂改元四
乾道【二】 天赐礼盛国庆【五】 大安【十一】天安礼定【一】
崇宗圣文皇帝干顺惠宗长子以丙寅嗣立在位五十四年己未殂改元八【宋史绍兴九年夏主干顺卒】
天仪治平【四】天祐民安【八】永安【三】 贞观【十三】雍宁【五】 元徳 正徳【八】 大徳
仁宗圣徳皇帝仁孝崇宗长子以己未嗣立在位五十五年癸丑殂改元四
大庆【四】 人庆【五】 天盛【二十】 干祐【二十四】
桓宗昭简皇帝纯祐仁宗长子癸丑嗣立在位十四年丙寅为镇夷郡王安全所废改元一
天庆【十四】
襄宗敬穆皇帝安全崇宗孙越王仁友子以丙寅嗣立在位六年辛未殂改元二
庆天【四】 皇建【二】
神宗英文皇帝遵顼齐国忠武王彦宗子以宗室试进士及第为大郡督府主襄宗殂以辛未嗣立在位十三年癸未自称太上皇传位太子丙戌殂改元一
光定
献宗皇帝徳旺神宗子以癸未嗣立在位四年丙戌元兵累逼以忧殂改元一
干定
南平王睨宗室清平郡王子以丙戌嗣立明年降于元
右夏李氏九主一百九十五年
愚按玉海夏国有广禧清平一号宋史不载唯末主为清平郡王之子亦非年号盖王氏传闻之误也
元却特氏
太祖法天啓运圣武皇帝特穆津蒙古部人其先世为酋长太祖以金泰和六年丙寅即位于鄂诺河十年克金中都二十一年丁亥平夏还殂
太宗英文皇帝谔格徳依太祖第三子以己丑嗣立六年灭金十三年辛丑殂皇后奈曼真氏称制丙午定宗立定宗简平皇帝库裕克太宗长子以丙午嗣立三年戊申殂皇后称制
宪宗桓肃皇帝孟克太祖少子图类之子以辛亥嗣立于鄂诺河九年己未伐宋殂于钓鱼山
宋孟珙蒙古备录蒙人称年号曰兔儿年龙儿年至去年方改曰庚辰年今曰辛巳年南迁录载与金国诏称龙虎九年非也
世祖圣徳神功文武皇帝呼必赉宪宗弟以己未嗣立于燕京以至元八年改国号大元十三年入宋临安十六年灭宋于崖山共在位三十五年甲午殂改元二中统【四】 至元【三十一】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特穆尔世祖太子珍戬之子以甲午嗣立在位十三年丁未殂改元二
元贞【二】 大徳【十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哈尚世祖子逹尔玛巴喇之子封懐宁王以丁未嗣立于上都在位四年辛亥殂改元一至大【四】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阿裕尔巴哩巴特喇武宗弟武宗以为太子以辛亥嗣立在位九年庚申殂改元二
皇庆【二】 延祐【七】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硕迪巴拉仁宗太子以庚申嗣立在位三年癸亥为特克实所弑改元一
至治【三】
农田余话前元英宗年号至治性刚好杀故被弑晋王以藩邸入践大统识者以至治二字拆成晋王二字数或然也时改元泰定二字出道书非正道也
泰定皇帝伊蘓特穆尔太子珍戬嫡孙晋王噶巴拉长子嗣封晋王以癸亥嗣立于龙居河在位五年戊辰殂于上都改元二
泰定【四】 致和【元 文宗天厯元年】
幼主喇实晋巴泰定帝太子以戊辰嗣立于上都文宗遣兵陷上都不知所终改元一
天歴【即致和元年】
明宗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和实拉武宗长子封周王戊辰泰定帝殂帝弟文宗立于大都遣使迎帝以己巳即位和宁之北寻暴崩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圗卜特穆尔明帝弟以戊辰嗣立于大都明宗立为太子明年复即位前后在位五年壬申殂改元二
天厯【二】 至顺【三】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伊埒哲伯明宗第二子封鄜王以壬申嗣位寻殂不改元
顺皇帝托欢特穆尔明宗长子文宗徙之于髙丽移广西静江宁宗殂文宗后遣使迎之以癸酉嗣立戊申明兵至通州奔应昌后二年殂国人谥曰惠宗明太祖追谥顺帝共在位三十七年改元三
元统【二】 至元【六】 至正
至元改元诏曰惟世祖皇帝在位长久天人协和诸福咸至祖述之志良切朕懐今特改元统仍为至元年御史李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不聴
昭宗皇帝阿裕尔实哩达喇惠宗太子以庚戌嗣立于应昌李文忠来伐主以余兵走和哩立十一年而殂改元一
宣光
按蒙古自昭宗后益王特古斯特穆尔立九年为明将蓝玉所破走主音德尔遇弑自后五至衮特穆尔未几而弑永乐初果勒齐立众以非元裔弑之迎顺帝后布尼雅实哩为汗布尼雅实哩弑托克托巴哈立正统十四年其臣卫喇特王额森强盛车驾亲征被留后奉上归至景泰四年遂弑托克托布哈自称大元哈尚汗建元天元寻为部众所杀复求元裔立之称小王子迄今支裔尚存而次无可考矣
右元十四主凡一百六十二年中混一八十九年又顺帝昭宗建号故国十三年
附考
世祖至元二十年广州新防民林桂芳赵良铃作乱自称罗平国王官军讨平之伪元一
延康【一作建康】
顺帝至元三年广州增城民朱光卿自称大金国寻讨平之伪元一
赤符
按元氏平宋之后反者四起如南朝赵王之类不可殚计而元史所载普宁县僧陈庆安汝州棒胡称李老君太子袁州周子旺称周王各立伪元而其号俱失载
元末诸国考
宋
宋主韩林儿颍川人以至正己未刘福通等迎立之自称宋裔国号宋号小明王自亳州移都汴梁后奔安丰十二年殂于建康改元一
龙凤【十二】
朱国祯涌金小品载治间河南府得铜印三百颗俱识年号事闻下礼部上言至顺至元至正俱元文宗以后年号龙凤兴定又元末伪宋主年号愚按兴定乃金宣宗年名小明王建元龙凤未尝复改也一时礼曹诸臣鲜有博雅者遂不及致辨耳
天完
天完主徐寿辉罗田县人以至正癸巳据蕲水后移都汉阳庚子为其臣陈友谅弑于江州改元三
治平【八】 天啓【戊戌一】 天定【己亥一】
陆深俨仙外集一云夀辉既称帝湖江浙三省多陷没开莲台省于蕲春然不能制其下陈友谅既杀倪文俊遂率兵攻金陵谋簒其位乃勒死于采石是年五月改大义元年则天啓天定岂友谅已不用治平矣
汉
汉陈友谅沔阳人为天完将累封汉王以庚子弑夀辉于采石即皇帝位癸卯冦南昌与太祖战于鄱阳中流矢卒改元一
大义
庚申外史曰陈友谅之簒位于徐寿辉也僭号大汉改元天定大义愚考诸书庚子岁友谅改天定二年为大义元年则天定大义实为二号而葛氏误以为一耳又天啓天定改于夀辉末年或疑即友谅所改是未可知
归徳侯理友谅子友谅卒奔还武昌其将张定边等立之明年降于明改元一
徳夀
吴
吴王张士诚泰州人以至正癸巳据髙邮甲午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寻降于元官太尉癸卯复称吴王仍奉元朔丁未明兵克苏州至建康缢死改元一
天祐
夏
先主明玉珍随州人为天完将将兵破蜀闻友谅弑逆自称陇蜀王癸卯即皇帝位丙午殂改元一
天统
归义侯升王珍太子以丙午嗣立辛亥降于明国亡改元一
开熙
歴代建元考卷八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历代建元考>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九 秀水钟渊映撰外国考
柔然【郁久闾氏其先世居北荒元魏号为蠕蠕】
受罗部可汗予成以宋大明八年魏和平五年立改元一
永康
伏名敦可汗豆崘予成子以魏太和九年立改元一太平
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以魏太和十六年立改元一太安
佗汗可汗伏图那盖子以魏正始初立改元一
始平
豆罗伏跋豆伐可汗丑奴伏图子以魏【阙】平初立改元一建昌
朝鲜
檀君降于太白山以唐尧二十五载戊辰立都平壤徙自岳殷髙宗八祀甲子入阿斯达山为神
后朝鲜
箕子殷宗室殷亡率众五千入朝鲜周因封之都平壤传至四十代孙否称王卒子准立为衞满所逼浮海居韩地金马郡更号韩王与辰韩弁韩为三韩后百济王温祚灭之凡传国千余年
衞满燕人因卢绾乱亡命渡浿水诱逐箕凖据平壤仍归朝鲜至孙右渠不奉汉诏武帝遣将灭之
新罗
始祖赫居世王朴氏以汉宣帝五凤元年甲子立都辰韩地在位六十一年薨
南觧王始祖太子以汉平帝元始四年甲子立在位二十一年薨
儒理王南解王子以汉更始二年甲申嗣立在位三十四年薨
脱解王南解王婿姓昔氏以汉世祖中元二年丁巳立在位二十四年薨
婆娑王儒理王子以汉章帝建初五年庚辰立在位三十三年薨
祗原王婆娑王子以汉安帝永初六年壬子嗣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逸圣王儒理王子以汉顺帝阳嘉三年甲戌嗣立在位二十二年薨
阿达罗王逸圣王子以汉桓帝永兴二年甲午嗣立在位三十一年薨
伐休王昔氏脱解王孙以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立在位十五年薨
奈解王伐休王孙以汉献帝建安元年丙子嗣立在位三十五年薨
助贲王伐休王太子骨正之子以汉安乐公建兴五年丁未立在位十八年薨
沾解王助贲王弟以汉安乐公延熙三年庚申立在位十五年薨
味邹王姓金氏助贲王婿以汉安乐公景曜四年辛巳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儒理王昔氏以晋武帝太康五年甲辰立在位十五年薨
基临王助贲王孙以晋惠帝元康八年戊午立在位十三年薨
讫解王昔氏后以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立在位四十七年薨
奈勿王金氏味邹王弟子以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立在位四十七年薨
寔圣王金氏以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立后为讷只王所弑
讷只王奈勿王子在位四十二年薨
慈悲王讷只王子以宋世祖大明二年戊戌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昭智王慈悲王子在位十二年薨
智证王【新罗谥法始此】智大路昭智王再从弟以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立始定国号新罗【前此或称斯卢】在位十五年薨法兴王原宗智证王子以梁天监十一年壬辰嗣立在位二十七年薨王以南北分裂始建年号
建元
真兴王麦兴法兴王弟以梁髙祖大同六年庚申立在位三十七年薨改元一
鸿济
真智王金轮真兴王子以陈宣帝大建八年丙申立在位四年薨
真平王伯净真智王孙太子铜錀之子以陈大建十二年辛丑嗣立在位五十四年薨
善徳女主徳曼真平王女为国人所立号圣祖皇在位十六年薨改元一
仁平
真徳女主胜曼真平王从女为国人所立在位八年薨改元一
太和【后去年号奉唐永徽正朔】
太宗武烈王春秋姓金氏真智王后以唐髙宗永徽四年癸丑为国人所立在位八年薨王与唐兵灭百济新罗始大
文武王法敏太宗太子以唐龙朔元年庚申嗣立与唐兵灭髙句丽始一三韩在位二十年薨
圣明王正明文武王太子以唐髙宗永淳元年壬午嗣立在位十一年薨
孝昭王理洪圣明王太子以唐嗣圣九年壬辰嗣立在位十年薨
圣徳王隆基改名兴先孝昭王弟以唐嗣圣十九年癸卯立在位三十五年薨
按唐自嗣圣元年武后废中宗称制寻改国号周称皇帝改元十七而东史但书嗣圣正朔立义如纲目亦良史矣
孝成王承庆圣徳王太子以唐宗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嗣立在位六年薨
景徳王宪英孝成王弟以唐宗天宝二年癸未嗣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惠恭王干运景徳王太子以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嗣立后伊飡志贞作乱上大等金氏良相以兵讨之王为乱兵所杀
宣徳王良相奈勿王十世孙以举兵讨乱自立在位五年薨
元圣王敬信奈勿王十二世孙以唐徳宗贞元二年丙寅为国人所立在位十三年薨
昭圣王俊邕元圣王孙以唐徳宗贞元十五年己卯嗣立在位二年薨
哀庄王清明改名重熙昭圣王太子以唐徳宗贞元十六年庚辰嗣立在位十年为兵部令彦升所弑
宪徳王彦升昭圣王弟以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自立在位十八年薨
兴徳王景徽宪徳王弟立为太子以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嗣立在位十一年薨堂弟均真自立为金明所害僖康王悌隆元圣王孙以唐文宗开成元年丙辰为金明等所立三年遇弑明自立为王其国臣奉均贞之子祐征讨杀之
神武王祐征元圣王孙均贞子以唐文宗开成四年己未立寻薨
文圣王庆膺神武王太子以唐文宗开成五年庚申嗣立在位十八年薨
宪安王谊靖文圣王弟以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立在位四年薨
景文王膺廉僖康王孙以唐懿宗咸通三年壬午立在位十四年薨
宪康王晸景文王太子以唐僖宗干符三年丙子嗣立在位十二年薨
定康王晃宪康王弟以唐僖宗光啓二年丙寅立二年薨真圣女主曼定康王女弟以唐僖宗文徳元年戊申立在位十二年薨
泰封王弓裔【通鉴作躬乂】宪安王孽子以重午日生于外家长为僧眇一目遂聚众反于北原都松岳郡复移铁圆自立为王后十八年其将王建为众所推裔出走为野人所杀
后百济王甄萱李氏尚州加恩县人自称甄萱叛据完山州自立为王后三十年为其子神劒所幽逃归髙丽国王建讨平之神劒国遂灭
孝恭王峣宪康王庶子真圣立为太子以唐昭宗光化元年戊午嗣立在位十六年薨
神徳王景辉朴氏阿达罗王逺孙以癸酉岁为国人所立六年薨
景明王升英神徳王子以丁丑岁嗣立八年薨
景哀王魏膺景明王弟以后唐同光二年甲申立后甄萱袭陷王都遇弑
敬顺王传姓金氏文圣王后以后唐天成二年丁亥为甄萱所立八年以国降于髙丽王建
右新罗朴氏十主昔氏八主金氏三十七主合五十五主共九百九十二年
髙句丽
始祖东明王朱蒙其母柳花河伯女为日影所照娠而生一卵有男破卵而出名朱蒙扶余王金蛙诸子忌之遁至卒本扶余其王妻一女王薨以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立自称髙辛氏之后国号髙句丽因姓髙王薨太子类利立
琉璃明王类利始祖在东扶余所生子后至卒本立为太子得嗣位至王莽伪天凤五年戊寅薨
太武神王无恤琉璃明王太子以王莽天凤五年戊寅嗣立在位二十八年薨
闵中王解邑朱太武神王幼子以汉世祖建武二十一年乙巳立在位三年薨
慕本王解忧太武神王太子以汉世祖建武二十四年戊申立在位六年为杜鲁所弑
太祖王宫琉璃明王孙以汉世祖建武二十九年癸丑立在位九十三年传位于弟遂成薨
次大王遂成太祖王弟以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立后为临明答天所弑
新大王伯固次大王弟为临丁答夫所立在位十五年薨
故国川王男武新大王太子在位十九年薨
山上王延优故国川王弟为故国川王于后所立在位三十一年薨
东川王优位居山上王太子以汉安乐公建兴五年丁未立在位二十二年薨
中川王然弗东川王太子以汉安乐公延熙十一年戊辰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西川王药卢中川王子以晋世祖泰始六年庚寅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烽上王相夫西川王太子以晋惠帝元康二年壬子立为国相仓卒利所弑
美川王乙弗烽上王弟子以晋惠帝永康元年庚申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故国原王思由美川王太子以晋成帝咸和六年辛卯立改名钊在位四十一年与百济战中流矢薨
小兽林王丘夫故国原王太子以晋太宗咸安元年辛未立在位十五年薨
故国壤王伊连小兽林王弟以晋烈宗大元九年甲申立在位九年薨
广开土王谈徳故国壤王太子以晋烈宗大元十七年壬辰立在位二十二年薨
长夀王巨琏广开土王太子以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立在位七十九年薨魏髙祖册谥为康王【北史止称琏自琏至元与北史无异但封爵及名字不同耳】
文啓王罗云【北史云】长夀王太孙以齐武帝永明元年癸亥立在位二十九年薨
安藏王兴安【北史安】文啓王太子以梁髙祖天监八年己丑立在位十三年薨
安延王宝延【北史延】安藏王弟以梁天监二十年辛丑立在位十五年薨
阳原王平成【北史成】安延王太子以梁天监二十一年壬寅立在位十五年薨
平原王阳成【北史阳】阳原王太子以陈髙祖永定三年己卯立在位二十三年薨
婴阳王元平原王太子以隋髙祖开皇十年庚戌立在位十九年隋炀帝率师来伐不克
营留王建武婴阳王异母弟以唐髙祖武徳元年戊寅立在位二十五年为其臣盖苏文所弑
宝藏王藏营留王之侄以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壬寅立太宗亲帅师来伐不克后至唐髙宗总章元年戊辰唐将李勣拔平壤王浮于京师髙丽亡
右髙句丽髙氏二十八王共七百五年
百济【与北史不同】
始祖温祚髙句丽朱蒙之子朱蒙以类利为太子温祚恐见忌南行至河南慰礼城以汉成帝鸿嘉三年癸卯立为王国号百济氏扶余徙南汉山城又徙南平壤城薨
多娄王始祖太子以汉世祖建武四年戊子嗣立在位四十年薨
巳娄王多娄王太子嗣立二十五年薨
盖娄王巳娄王太子薨子肖古王立
肖古王盖娄王子以汉桓帝延熹九年乙巳立在位四十九年薨
仇首王肖古王子以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立在位二十一年薨
古尔王仇首王弟以汉安乐公建兴十二年癸丑立在位五十五年薨
责稽王古尔王子以晋世祖太康九年戊申立在位十三年为貊兵所害
汾西王责稽王子以晋惠帝元康八年戊午立在位七年为刺客所杀
比流王仇首王子以晋懐帝永嘉九年丁卯为国人所立在位四十一年薨
契王汾西王子以晋康帝建元二年甲辰立在位二年薨
近肖古王比流王子以晋穆帝永和二年丙午立在位三十年薨
近仇首王近肖古王子以晋烈宗宁康三年乙亥立在位十年薨
枕流王近仇首王子以晋烈宗大元九年甲申立在位一年薨
辰斯王枕流王弟以晋烈宗大元十年乙酉立在位八年因猎薨于行营
阿革王以晋烈宗大元十八年癸巳立在位十四年薨腆支王阿萃王太子以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立在位十六年薨
久尔辛王腆支王子以宋髙祖永初元年庚申立在位八年薨
毗有王久尔辛王子以宋太祖元嘉四年丁卯立在位二十九年薨
盖卤王余庆毗有王子嗣立为髙句丽王巨琏所杀文周王盖卤王太子以宋苍梧王元徽三年乙卯立为兵官佐平解仇所杀
三斤王文周王太子以宋顺帝升明元年丁巳立三年薨
东城王牟大文周王之弟子以宋顺帝升明三年己未立为其臣芍加所弑
武宁王余隆东城王太子以齐和帝中兴元年辛巳讨贼嗣立薨子明农立
圣明王农武宁王子嗣位以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率兵侵新罗被杀
威徳王昌圣王子以梁承圣三年甲戌立在位四十五年薨
惠王季明威徳王子嗣位二年薨
法王宣惠王子嗣位二年薨
武王璋法王子嗣位二十四年薨
义慈王武王太子嗣位后唐兵来伐拔都城王诣军门降未几宗室复福信等起兵迎立义慈之子丰为兵败奔髙句丽百济亡
右百济二十八王共七百五年
髙丽【王氏】
太祖神圣王建新罗松岳郡人为弓裔侍中以弓裔十八年丁丑为诸将所立十八年丁未新罗来降丙申平甄氏在位二十六年薨改元一
天授
惠宗义恭王太祖太子以甲辰嗣立在位二年薨定宗文明王尧太祖第二子以丙申嗣立在位四年薨定宗二年始行后汉年号
光宗文成王昭太祖子以辛亥嗣立在位二十六年薨光宗二年始行后周年号
光宗十四年始行宋年号
景宗献和王伯光宗太子以宋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嗣立在位六年薨
成宗文懿王治太祖孙以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壬午嗣立在位十五年薨
成宗十二年始行契丹年号
穆宗宣让王诵景宗太子以宋真宗咸平元年戊戌嗣立在位十二年西北面廵检使废王为让国公寻弑之显宗元文王询太祖孙安宗郁之子初封大梁君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为康兆所立在位二十二年薨
显宗五年复行宋年号
徳宗敬康王钦显宗太子以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嗣立在位三年传位于弟平壤君薨
靖宗容惠王亨徳宗母弟以宋仁宗景祐二年乙亥嗣立在位十二年薨
仁宗文孝王徽显宗子初封乐浪君以宋仁宗庆厯七年丁亥嗣立在位三十七年薨太子顺宗即位薨于丧次宣宗思孝王运顺宗母弟初封国原公以宋仁宗元丰八年乙丑立在位十一年薨
献宗恭殇王昱宣宗元子以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嗣立寻禅位于叔父鸡林公熙
肃宗明孝王显初名熙以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立在位十年薨
睿宗文孝王俣肃宗太子以宋徽宗崇宁五年丙戌嗣立在位十七年薨
仁宗恭孝王楷睿宗太子以癸卯嗣立在位二十四年薨
十三年妖僧妙清柳旵与西京分司侍郎赵匡等反据西京国号大为王命同平章事金富轼等讨平之伪元一
天开
毅宗庄孝王睨仁宗太子以宋髙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嗣立在位二十四年为武臣郑仲夫等所废遇弑明宗光孝王晧毅宗母弟初封翼阳公以宋孝宗乾道七年辛卯立在位二十七年为将军崔忠献所废薨于昌乐公宫
神宗靖孝王旼明宗弟初封平梁公以宋宁宗庆元四年戊午立在位七年传位太子薨
熙宗成孝王韺神宗太子以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嗣立在位五年为崔忠献所废至髙宗二十四年薨康宗元孝王祦明宗故太子熙宗时封汉南公以宋宁宗嘉定五年壬申立在位二年传位太子薨
髙宗安孝王防康宗太子以宋宁宗嘉定七年甲戌嗣立在位四十六年薨
元宗顺孝王植本名倎髙宗太子以宋理宗景定元年庚申嗣立十年为臣林衍所废寻复位十五年薨忠烈王谌改名昛元宗太子以宋少帝防徳祐元年乙亥嗣立二十四年元使王传位世子封逸夀王寻复位三十四年薨
按髙丽自元宗后服属蒙古去庙号贬制度从其命也
忠宣王璋本名谅忠烈王世子以元武宗至大二年己酉嗣立在位五年传位于次子江临君焘称为上王【元流吐蕃后召还大都薨】
忠肃王焘忠宣王次子以元仁宗延祐元年甲寅嗣立十七年元以世子贞为国王称上王后二年复位又八年薨
忠惠王贞忠肃王世子以元文宗至顺二年辛未为元所立明年逊位后元顺帝至元六年庚辰复嗣立在位四年为元流于揭阳道薨
忠穆王昕忠惠王元子以元顺帝至正元年辛巳嗣立在位四年薨
忠定王防忠惠王子以元顺帝至正五年乙酉立在位二年元以江陵大君祺为王王逊于江华一年遇酖薨恭愍王颛本名祺忠惠王母弟封江陵大君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壬辰立在位二十三年为宦者崔万生幸臣洪伦等所弑恭愍王十八年停元至正年号行明洪武年号
辛禑小字牟尼奴本嬖臣辛肫之子恭愍称为己子以明太祖洪武八年乙卯立在位十四年谋冦辽东大臣李成桂放之于江华立其子昌二年昌废与禑同被害辛禑元年始行北元宣光年号
恭让王瑶神宗七世孙封定昌院君以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己巳立在位四年禅位于门下侍中李成桂髙丽亡
右髙丽三十二王共四百七十五年【首唐末戊寅讫明洪武壬申】
今朝鲜【李氏】
太祖康献王旦本名成桂全州人仕髙丽为门下侍郎以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壬申受禅三十一年戊寅传位于世子后薨
太宗恭定王芳逺太祖世子以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嗣立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戌传位于世子薨
庄宪王裪太宗世子以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戌嗣立明代宗景泰元年庚午薨
恭顺王晌庄宪王子以明代宗景泰元年庚午嗣立三年薨
王暐恭顺王子以明代宗景泰三年壬申嗣立七年丙子逊位于其叔瑈
惠庄王瑈恭顺王弟以代宗景泰七年丙子立宪宗成化四年戊子薨
襄悼王晄惠庄王次子以明宪宗成化四年戊子嗣立六年庚寅薨
康靖王娎惠庄王孙故世子懐简王暲之子以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嗣立孝宗治七年甲寅薨
王防康靖王世子以明孝宗治七年甲寅嗣立十六年癸巳逊位于弟怿
恭僖王怿康靖王子初封晋成君以明孝宗治十六年癸亥立世宗嘉靖二十四年乙巳薨
荣靖王恭僖王弟以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乙巳立明年薨
恭宪王峘荣靖王弟以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立穆宗隆庆元年丁卯薨
昭敬王昖恭宪王从子以明穆宗隆庆元年丁卯立神宗万厯二十年壬辰倭人陷王京王出奔后以明兵外援得复国在位四十年以万厯三十六年戊申薨王晖昭敬王次子初封光海君以明万厯三十六年戊申立熹宗天啓三年癸亥所侄倧所弑
王倧昭敬王孙定逺君之子初封陵阳君以明天啓三年癸亥弑其君珲自立
按朝鲜自汉唐以来世奉中朝正朔其改元者惟新罗四王髙丽太祖耳玉海载髙丽延祥正丰二年号未知何代然以其东方礼义之国传次昭然可补史乘之阙因备载之
渤海【大氏】
髙王大祚荣本靺鞨种其先附髙句丽唐灭髙氏祚荣收其遗众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之地称震国王以唐宗开元七年己未卒
武王武艺髙王子以唐宗开元七年己未嗣立改元一
仁安
文王钦茂武王子以唐宗开元二十六年戊寅立天宝末年徙上京又徙东京以唐徳宗贞元时卒改元一大兴
废王亢义文王族弟立一岁国人杀之
成王华屿文王孙为国人所立复还上京卒改元一中兴
康王嵩邻成王少子改元一
正厯
定王元瑜康王子改元一
永徳
僖王言义定王弟嗣立改元一
朱雀
简王明忠僖王弟立一岁卒改元一
太始
宣王仁秀简王从父嗣立至唐文宗太和四年庚戌卒改元一
建兴
王彞震宣王孙嗣立改元一
咸和
王处晃王震弟嗣立卒
王锡嗣立卒
王諲譔嗣立以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为契丹太祖安巴坚所灭
右渤海以唐武后时建国至后唐时亡
吐蕃【在吐谷浑西南唐初始见于中国 王日赞普论姓】
可黎可足赞普立改元一
泰
新唐书长庆元年大理卿刘元鼎为盟防使入吐蕃定盟策署泰七年余无可考
定安【附】
定安国王乌明本马韩遗种宋太祖时建国于西鄙称王入贡改元一
元兴
于阗【在沙州外】
大宝于阗国王李圣天不知其传次改元可考者一同庆
五代史晋天福三年遣供奉官张匡邺判官髙居诲册圣天为大宝于阗王行二岁至于阗其年号同庆二十九年盖中国之天福五年也
歴代建元考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歴代建元考卷十 秀水钟渊映撰外国考
日本
天御中主
天材云尊
天八重云尊
天弥闻尊
天忍胜尊
瞻波尊
万魂尊
利刹魂尊
国狭捶尊
角龚魂尊
汲津舟尊
面垂见尊
国常立尊
天鉴尊
天万尊
珠名杵尊
伊装诺尊
素戋为尊
天照太神尊
正哉吾胜连目天押穗耳尊
天彦尊
天炎尊
彦潋尊
以上凡二十三世并都于筑紫日向宫
神武天皇彦潋尊第四子以周僖王甲寅即位自筑紫入居太和州橿原宫
申叔舟海东诸国纪神武天皇名狭野以周幽王十一年生四十九年戊午入大倭州尽除中洲贼众五十三年辛酉正月庚申始号天皇在位七十六年夀一百二十七岁
绥靖天皇神武天皇第三子在位三十三年
安宁天皇绥靖太子在位三十八年
懿徳天皇安宁第三子在位三十四年
孝昭天皇懿徳太子在位八十三年夀一百十八岁孝安天皇孝昭第二子在位一百有二年夀一百三十七岁
孝灵天皇孝安太子在位七十六年夀一百十五岁七十二年壬午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福至纪伊州居焉崇神中死而为神
孝元天皇孝灵太子在位五十七年夀一百十七岁开化天皇孝元第二子在位六十年夀一百十五岁崇神天皇开化第二子在位六十八年夀一百二十岁垂仁天皇崇神第三子在位九十九年夀一百四十岁景行天皇垂仁第三子在位六十年夀一百有六岁成务天皇景行第四子在位六十一年夀一百十一岁仲哀天皇景行孙在位九年
神功天皇开化天皇五世孙息长宿称女仲哀纳为后仲哀殁遂主国事在位六十九年夀一百岁
应神天皇仲哀第四子母神功在位四十一年夀一百有十岁
仁徳天皇应神第四子应神殁二年无主乃立在位八十七年夀一百有十岁
履中天皇仁徳太子在位六年
返正天皇仁徳次子在位六年
允恭天皇仁徳第三子在位四十三年
安康天皇允恭第二子初允恭立太子以性恶杀之立安康安康立杀仁徳之子大草香王而娶其妻为后其子眉轮王杀之在位三年
雄畧天王名大泊瀬稚武允恭第四子在位二十三年夀一百有四岁
清宁天皇雄畧第三子在位五年
饭丰天皇清宁女弟即位是冬殁国人以小楯迎显宗立之
显宗天皇履中孙在位三年
仁贤天皇名大脚显宗同母兄先是饭丰殁让位显宗至是立在位十一年
武烈天皇仁贤太子在位八年
继体天皇应仁五世孙立十六年始建年号在位二十五年改元三
善化 正和 发口
安间天皇继体第二子继体殁二年无主乃立仍用口纪元在位二年
宣化天皇继体第三子在位四年改元一
僧听
钦明天皇一名天国排开广庭天皇宣化长子以梁髙祖大同八年壬戌立十一年始传佛法于百济在位三十二年改元八
同要 贵乐 结清 兄弟
藏和 师安 和僧 金光
敏达天皇【一作达海】钦明第二子在位十四年改元三贤接【元年仍用金光立五年乃改】 镜当 胜照
用明天皇钦明第四子立隋开皇中仍用胜照纪年在位二年
崇俊天皇钦明第五子在位五年改元一
端政
推古天皇钦明孙女敏达纳为后至是立在位三十六年改元六
从贵 颂转 光元 定居
倭京 仁至
舒明天皇敏达孙名田村在位十三年改元三
圣徳 僧要 命长
皇极天皇敏达曾孙女舒明纳为后以壬寅岁立仍用命长纪年在位三年
孝徳天皇以唐永徽元年庚戌立在位十年元年仍以命长纪年既而改元二
常邑 白雉
齐明天皇即皇极天皇复位仍用白雉纪元在位七年改元一
白凤
天智天皇舒明太子母皇极天皇在位十年仍用白凤纪年
天武天皇舒明第二子名大海人天智欲禅位辞避吉野山大友皇子谋簒将兵讨之遂立在位十五年仍用白凤纪年后改元二
朱雀 朱鸟
持统天皇天智第二女天武纳为后因主国事始更号日本仍用朱鸟纪年在位十年改元一
太和
文武天皇以唐长安元年立改元一
大宝
阿闭天皇文武天皇子
皈依天皇
圣武天皇以唐宗开元中立后自称太上皇传位于太子改元二
白 天平
孝谦天皇【宋史作孝明天皇今从东鉴】圣武之女立为太子以唐宗天宝六年丁亥立改元二
太平胜宝 太平宝字
天炊天皇
髙野姬天皇圣武天皇女
白璧天皇
桓武天皇以唐徳宗建中三年壬戌立改元一
延厯
诺乐天皇
嵯峨天皇
淳和天皇
光仁天皇【宋史作仁明今从东鉴】以唐文宗太和四年甲戌立改元一
宝
文徳天皇
清和天皇立改元二
元庆 天长
阳成天皇
光孝天皇以唐僖宗光啓元年乙巳立
仁和天皇
醍醐天皇立改元二
昌泰 延长
天庆天皇
封上天皇立改元一
康保
冷泉天皇以宋太祖开宝元年戊辰立后传其子自称太上皇改元一
安和
守平天皇冷泉天皇子以宋太宗雍熙初年立改元一【以上凡六十四世】
永延
一条天皇立改元一
长徳【元年丁未】
元正天皇立改元一
养老【元年丁卯】
朱雀院天皇改元三
天庆 长厯 承【阙】
二条院天皇立改元一
长寛
三条院天皇
后朱雀天皇
后冷泉院天皇后朱雀院天皇太子立改元一
广平
后一条院天皇立改元一
寛仁
掘河院天皇立改元一
康和
白河院天皇立改元一
承保
深草院天皇
乌羽院天皇立改元二
元冰【元年戊戌】 保安【元年庚子】
崇徳院天皇立改元一
保延
长和 寛 延久 寛和
天喜 嘉承 久夀 永保
永久 永万 大治 寛治
案日本自御中立至守平天皇宋史所载其国奝然所记者世次最详一条天皇而下先后莫考今但据其见于东鉴者书之长和以下十三号并未详何主所改矣
仁平 应保 天元 永然
天厯
以上玉海所载案玉海又有天庆延厯永延文治寛永厯大宝诸号俱巳见东鉴中
乆安 治象
宋周宻癸辛杂识嘉定乙亥杨和王坟庵中有日本僧定心藏日本度牒其年纪久安保安治象等号唯保安见东鉴余二号未详年代附见于此
髙仓院天皇在位四十年以辛丑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改元七
永厯 正厯 承安 保元
平治 安元 治承
安徳天皇言仁髙仓院第一皇子以治承五年辛丑即位癸卯新主践阼文治三年丙午以平民作乱殁于海改元二
养和 夀永
后鸟羽院天皇尊成髙仓院第四皇子以夀永二年癸卯践阼建九年乙卯脱屣称主元应年乙亥崩改元三元厯 文治【玉海或曰治様】建久
上御门院天皇为人后鸟羽院第一皇子以建久九年乙卯即位承元四年庚午脱屣称上皇至寛喜三年辛卯崩改元五
正治 建仁 元久 建永
承元
顺徳院天皇守城后鸟羽院第四皇子正治二年立为太子以承元四年庚午即位承久三年辛巳脱屣称上皇癸未崩改元三
建厯 建保 承久
后掘河院天皇髙仓院第二守贞亲王御子以承久四年壬午即位去前天照大神尊八十五代醍醐天皇二十四代改元八
贞应 元仁 嘉禄 安贞
寛喜 贞永 天福 文厯
四条院天皇后掘河天皇子以文厯二年乙未即位改元四
嘉贞 厯日 延应 仁治
后嵯峨院天皇邦仁上御门院第二皇子以仁治四年癸卯即位寛元四年丙午脱屣文永九年崩改元一寛元
后深草院天皇久仁后嵯峨院第一皇子寛元元年立为太子四年丙午即位正元元年脱屣称上皇改元四建长 康元 正嘉 正元
山院天皇恒仁后嵯峨院第三王子正嘉二年立为太子正元元年甲戌即位文永十一年脱屣改元三文应 文永
建治【以下未详何主所改】 正应 延庆
安 正安 嘉元 应长
正和 元徳 元 嘉厯
以上东鉴所载自髙仓院治承四年庚子讫文永三年丙寅凡九十四年世次可考其自文永以后可见者唯数号而已又其书所纪多关东国将军之事不详本国未知当中原何代然夀永二年癸卯令大宋国陈和卿铸佛其中又云圣武天皇至安徳天皇时四百余岁考圣武当唐开元中立以意推之盖中朝南渡以后也
续考
乙丑日本国改元永镇【明孝宗治十八年】
正徳七年壬申日本入贡武进陈端甫为南京礼部司务时值宴劳来使问其国号乃是永镇八年
癸酉日本国改元天政【明神宗万厯元年】
壬辰日本国改元文禄【万厯二十年】
乙未日本国改元庆长【见东鉴序】
壬戌日本国改元寛永【见东鉴序】
红夷
红夷在东南海外不知其传次明熹宗天啓五年三月入犯浙江沿海败去其改元可考者一
寛和
大理【蒙氏】
髙祖细奴罗其先世为渠帅以唐太宗贞观三年己丑伐昆弥张氏有国国号南诏唐授魏州刺史卒
世祖罗晟细奴罗子以唐髙宗上元元年甲戌嗣立至唐睿宗末卒
威成王罗晟皮罗晟子以唐宗先天元年壬子嗣立至开元中卒
云南王皮罗阁罗晟皮子以唐开元十六年戊辰嗣立唐封为云南王赐名归义始合南诏为一尽有云南地神武王阁罗凤皮罗阁子以唐天宝八年己丑嗣立始叛唐改国号曰大蒙吐蕃封为东帝改元二
赞普钟 长夀
旧唐书阁罗凤臣吐蕃吐蕃令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结以金印蛮谓弟为钟杨慎滇载记以为改元赞普钟岂即吐蕃之伪称以为纪年之号耶俟博雅者详焉
孝恒王异牟寻阁罗凤之子以唐代宗大厯十四年己未嗣立改国号曰大理自称日东王僭封五岳四渎改元二
见龙 上元
孝文王寻阁劝异牟寻子以唐徳宗贞元十五年己卯嗣立顺帝永贞元年乙酉卒改元一
应道
幽王劝龙晟寻阁劝子以唐顺宗永贞元年乙酉嗣立为其臣嵳颠所杀改元一
龙兴
靖王劝利晟劝龙晟弟以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为嵳颠所立改元一
全义
昭成王晟丰祐劝利晟子以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嗣位以武宗会昌末年卒改元二
保和 天啓
景庄帝世隆晟丰祐子始自称皇帝改号大礼国冦唐安南西川后冦越巂卒于景浄寺改元二
建极【一作建枢】 法尧【见正闰考】
宣武帝隆舜一名法世隆子以唐僖宗干符四年丁酉嗣立为竖臣杨登所弑改元二
贞明承智大同【见通鉴真载记但曰贞明】 嵯耶
孝哀帝舜化真隆舜子以唐昭宗干宁四年丁巳立光化四年为其臣郑买嗣所篡蒙氏遂亡化真改元一中兴
右大理蒙氏十三世二百五十年
长和【郑氏】
徳桓帝买嗣本唐郑回之后世为其国清平官以唐昭宗光化五年壬戌立改国曰大长和卒改元一
安国
肃文帝旻买嗣子以梁开平中嗣立卒改元六
始元 天瑞景星 安和 贞祐
初厯 孝治【见正闰考】
隆亶旻之子旻卒嗣立未几为其臣东川节度使杨千真所弑郑氏遂亡隆亶改元一
天应
右长和郑氏三世二十六年
赵善政其国清平官以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为杨千真所立改国号曰大天兴仅十月复为杨千真所夺改元一
兴源
杨千真既立改国号曰大义宁二年为通海节度使思明所讨走死改元二
尊圣 大明【见正闰考】
大理【氏】
太祖思平其先武威郡人始祖俭魏佐蒙氏为清平官六传至思平官通海节度使以后晋天福二年丁酉讨杨氏得国改国号曰大理改元二
文徳 神武【见正闰考】
思英太祖子嗣立未几卒私谥文经武畧皇帝
思良思英叔以后晋开运三年丙午立改元一
致治
思璁以后周广顺三年癸丑立改元三
明徳 广徳 圣徳【一作兴圣】
应道帝素顺以宋太祖建隆四年癸亥立在位二十一年卒改元一
明正
昭明帝素英以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立在位二十四年卒改元五
广明 明应 明圣 明徳
明治【玉海作明统】
敬明帝素亷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立在位九年避位为僧卒改元一
明通天圣
圣徳帝素贞以宋仁宗天圣四年丙寅立在位十五年卒改元一
正治
素兴以宋仁宗庆厯元年辛巳立以无道为国人所废改元二
圣明 天明
世宗思亷以宋仁宗庆厯四年甲申为国人所立在位三十一年卒改元三
保安 政安 政徳
连义以宋仁宗熙宁八年己卯立为其臣杨义贞所弑改元二
上徳 广安
杨义贞簒立四年段氏臣岳侯髙智升遣子升泰起东方兵讨灭之复立段氏
夀光连义从子为髙智升所立在位二年改元一上明
正明世宗思亷庶孙以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立避位为僧国人遂奉善阐侯髙升泰为主氏中絶正明改元三
保立 建安 天祐
大中国主髙升泰以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为国人所立改国号曰大中临殁戒其子太明复奉氏太明遂求氏余子正淳立之而世相其国升泰改元一上治
中宗正淳氏宗室为髙太明所立是为后理国在位三十年传位于子避位为僧卒改元三
天授 开明 文安
宪宗正严以宋徽宗大观二年己丑嗣立在位四十年避位为僧卒改元四
日新 永嘉 保天 广运
景宗正兴以宋髙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嗣立后避位为僧卒改元四
永真 大宝 龙兴 盛明【一作建徳】宋王应麟玉海又有崇兴大宝盖龙兴大保之讹也今正之
宣宗智兴以宋孝宗朝道八年癸巳嗣立在位二十七年卒改元五
利贞 盛徳 嘉防 元亨
安定
亨大帝智连以宋宁宗庆元六年庚申嗣立在位三年卒改元一
凤厯
神宗智详智连弟以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立在位三十三年卒改元一
天开仁夀
孝义帝祥兴以宋理宗嘉熙三年己亥立在位十二年卒改元一
道隆
兴智以宋理宗淳祐十一年辛亥立壬子岁元宪宗遣其弟呼必赉来伐其臣髙太祥拒战死兴智被俘氏亡后元以兴智为总管传十二世讫元亡乃絶兴智改元一
天定
右大理氏二十二主三百一十五年起丁酉尽壬子
自
自国本西南蛮在广西邕州化外北与大理接宋淳熙三年其王阿谢立改元一【见宋知邕州吴儆劄子】
干贞
交趾【丁氏】
案交趾本中国地唐曰安南都防府五代时服属南汉至丁部领始自建国
大胜王丁部领以讙州刺史讨平管内之乱因自立为大胜王传位于其子琏卒
交趾郡王琏部领子南汉节度使宋初内附为交趾郡王卒
交趾郡王璿琏幼弟嗣立未几为大校黎桓所簒
右交趾丁氏三世十三年
交趾【黎氏】
南越王桓本丁氏大校以宋太平兴国初得国封交趾郡王进封南平以真宗咸平九年卒子龙廷弑兄龙钺自立
交趾郡王至忠本名龙廷以宋真宗咸平九年丙午自立至大中祥符三年庚戌为其将李公蕴所簒
右交趾黎氏二世三十二年【始宋太平兴国元年讫大中祥符三年】案丁氏黎氏前史并云建国改元今无可考但以其安南建国所由始因备载之
安南【李氏】
太祖公蕴本黎氏大校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得国立十九年戊辰卒孙日尊私諡为神武皇帝王徳政公蕴子以宋仁宗天圣戊辰嗣立二十七年乙未卒
王日尊徳政子以宋仁宗至和二年乙未嗣位建国号曰大越自称法天应运崇仁至道庆成龙祥英武睿文尊徳圣武皇帝凡十七年卒改元二
宝象 神武
案玉海又载有天贶宝象一号愚谓日尊既谓宝象必不更益二字以纪年或前史省文删去天贶二字则未可知也
神王干徳日尊子以宋神宗熙宁五年壬子嗣立在位五十六年壬子卒改元二
彰圣嘉庆 泰寜
王阳焕干徳子以宋髙宗绍兴二年壬子嗣立在位六年戊午卒
王天祚阳焕子以宋绍兴八年戊午嗣立在位三十七年卒
案交趾其王初立封交趾郡王进封南平卒赠南越王至是天祚立竟封安南国王遂为故事
王龙天祚子以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嗣立在位三十五年壬申卒
王昊旵龙子以宋宁宗嘉定五年壬申嗣立后卒无子女昭圣主国事绍定二年禅位于夫陈日照李氏遂絶
右安南李氏八世共二百二十余年【始宋大中祥符三年讫宋绍定二年】
安南【陈氏】
太王日照其国愚多乡人或云姓谢福建长乐人尚李氏女以宋绍定二年得国宋封安南国王自称大越皇帝元兵来伐戊子位于子光昺宋封为太王卒圣王光昺一名威晃日照子宋封为安南国王元因而封之在位二十年卒改元一
绍隆
仁王日烜光昺子以丁丑嗣立自称宪天体道大明光孝皇帝传位于子日燇自称太上皇后为僧卒至元十四年光昺卒日烜立
英王日燇日烜子嗣位后元兵两伐之不克而退卒改元一
绍宝
安南国忠懿王益稷本国封昭国王元兵南伐归附俾以王爵居鄂州
明王日套日燇子嗣位后禅其子日旷
宪王日旷日防庶长子嗣位后明王立其弟禄星裕王日煃一名禄星日旷嫡弟嗣立明封安南国王卒恭肃王之子嗣是为昏徳公
昏徳公日熞裕王兄子嗣立无道为明王第三子太师叔明所废幽杀之叔明摄位
案黎澄南翁梦録裕王薨其兄恭肃之子立是为昏徳公为艺王所废而实录及安南传俱云日爌卒子日防立日防卒日煃嗣立日煃卒弟日熞嗣为其兄叔明所杀与所纪不同盖安南别立伪名以通中国或传闻之讹而黎氏世仕其国当不谬也澄即伪大虞上皇子封衞国大王入中朝仕至工部尚书
艺王叔明明王第三子立朞年逊位其弟日煓至顺王七年甲戌卒时中朝洪武二十七年
睿王日煓日熞弟为叔明所立三年伐占城卒叔明复立其子日炜
灵徳公日炜一名睨嗣立后无道为叔明所废
顺王日焜一名颙嗣立为黎季所弑
王晓顺王子黎季立之旋被弑复立其幼子寻又弑之而自立陈氏遂亡日晓改元一
光泰
右安南陈氏十二世一百七十年【始宋绍定二年讫明建文元年】
黎季以明洪武末簒陈氏易姓名胡一元自谓舜裔称大虞太上皇以位授其子苍改名僣称皇帝中朝建文元年立为安南国王永乐五年大兵南讨俱俘于京师凡改元四
天成 圣元 绍成【一作绍圣】 开大【俱见讨安南檄】
简定陈氏故臣以明永乐六年举兵作乱称日南王伪称陈氏裔寻立从子季旷为大越皇帝自为上皇明兵讨擒之定改元一
兴庆
陈季扩简定从子称大越皇帝永乐十二年明兵俘以归诛之季扩改元一
重光【续文献通考作庆元非】
安南【黎氏】
太祖利本清化土官以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戌起兵称平定王宣宗宣徳二年据有安南六年辛亥册为权署国事八年癸丑卒私諡髙皇帝改元一
顺天
太宗麟一名龙以甲寅嗣立正统中卒私諡文皇帝改元二
绍平 大宝
濬一名隆基麟之子以正统中嗣立天顺三年己卯为庶兄琮所弑改元一
太和
琮濬庶兄一名宜民弑濬自立其臣黎夀域等起兵杀之改元一
天兴
圣宗灏一名思诚濬之弟天顺中为国人所立孝宗治十年丁巳卒私諡淳皇帝改元一
光顺
晖一名鏳灏之子以丁巳嗣立甲子卒改元一
景统
肃宗敬晖之子立未逾年而卒改元一
泰贞
厉愍王谊敬之弟以治末嗣立四年为其臣阮种等所弑后譓立追諡为威帝改元一
端庆
灵隠王晭一名滢灏之孙锦江王玿之子嗣立追諡父为徳宗建皇帝以正徳丙子为陈暠所弑后懬立更諡为襄翼帝改元一
洪顺
陈暠一名立孙为其国谅山都将与子昺升攻陷安邦弑主自立国人讨之退据谅山死改元一
天应
案王氏安南志晭为郑绥郑惟铲所杀续通鉴则以为陈暠然其登庸赴于中朝曰前国王黎晭为暠所害郑氏既奉黎宁与莫氏为难登庸不应反为之讳今正之
譓一名掎晭兄灏之子嗣封它阳王为国人所立諡其父为哲宗明皇帝后莫登庸作乱奔清华以嘉靖九年庚寅卒于老挝改元一
光绍【于文定笔尘作光照以为黎宁所改今从续文献通考及王氏安南志】
懬譓之弟譓奔清华以明世宗嘉靖元年壬申为莫登庸所立寻被酖卒伪諡恭皇帝改元一
统元
宁譓之子譓卒国人奉之为世孙嘉靖十三年甲午故臣万胜侯郑惟等共立之居清化之木州漆马江改元一
元和
案黎氏之后朝廷令居漆马江禁莫氏不得侵害后宁卒旧臣郑蕳立其子宠于西都宠无嗣复立晖四世孙维邦传次子维潭起兵攻杀莫茂洽复有安南神宗万厯二十四年丙申诏以为都统使自后维潭卒子维新立维新卒子维祺立其赴于中朝曰安南都统使寔帝其国中自若也
安南【莫氏】
莫登庸安南之荆门人仕黎氏累官太傅仁国公进封兴安王遂弑懬自立为大越皇帝三年自称太上皇明兵讨之降为安南都统使卒登庸改元一
大正
案登庸以嘉靖二十年辛丑降授都统使时方瀛巳先卒传其孙福海浤翼茂洽三世茂洽复为黎维潭所杀明令敬用居髙平如黎氏漆马江故事今尚存附录
蜀纪
万通【蚕丛帝】
愚案改元始于汉武蚕丛开蜀实在洪荒之初乌得遽有年名盖蜀纪之诞也
道经
延康 赤明 龙汉 开皇
上皇 无极 永夀
杂记俳谐文
清宁【集异记】 大亥【杂记俳谐文】大美【杂记】
歴代罢废之号
神爵【宋孝武】 文明【梁简文】 元庆【唐徳宗】 天元【唐徳宗】通干【唐髙祖】 平成【宋神宗】 丰亨【宋神宗】 美成【宋神宗】炎兴【宋髙宗】 纯熙【宋孝宗】 明徳【宋元懿太子】干淳【宋理宗】开兴【宋理宗】 至平【宋理宗】 执中清国【宋徽宗】
庆祐【宋钦宗】
歴代建元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