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聖宗三
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聖宗四 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聖宗五
遼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聖宗六 遼史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聖宗七
遼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聖宗八 遼史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興宗一
遼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道宗一 遼史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道宗二
遼史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道宗三 遼史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道宗五 遼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遼史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遼史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 遼史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卷三十一 志第一 營衛志上 遼史卷三十二 志第二 營衛志中
遼史卷三十三 志第三 營衛志下 遼史卷三十四 志第四 兵衛志上
遼史卷三十五 志第五 兵衛志中 遼史卷三十六 志第六 兵衛志下
遼史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遼史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遼史卷四十 志第十 地理志四
遼史卷四十一 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遼史卷四十二 志第十二 曆象志上
遼史卷四十三 志第十三 曆象志中 遼史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 曆象志下
遼史卷四十五 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遼史卷四十六 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遼史卷四十八 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
遼史卷四十九 志第十八 禮志一 遼史卷五十 志第十九 禮志二
遼史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三、四 遼史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
遼史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二 禮志六 遼史卷五十四 志第二十三 樂志
遼史卷五十五 志第二十四 儀衛志一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遼史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儀衛志三 遼史卷五十八 志第二十七 儀衛志四
遼史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八 食貨志上 遼史卷六十 志第二十九 食貨志下
遼史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 遼史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遼史卷一百0三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上 遼史卷一百0四 列傳第三十四 文學下
遼史卷一百0五 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遼史卷一百0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
遼史卷一百0七 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 遼史卷一百0八 列傳第三十八 方技
遼史卷一百0九 列傳第三十九 遼史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 姦臣上
遼史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姦臣下 遼史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逆臣上
遼史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逆臣中 遼史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諱隆緒,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長子,母曰睿智皇后蕭氏。帝幼喜書翰,十歲能詩。既長,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乾亨二年,封梁王。
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皇后奉遺詔攝政,詔諭諸道。
冬十月己未朔,帝始臨朝。辛酉,群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大赦。以南院大王勃古哲總領山西諸州事,北院大王、于越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奚王和朔奴副之,同政事門下平章事蕭道寧領本部軍駐南京。乙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