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集验方 >集验方
  • 目录

    作品目录(1章)

    书签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集验方》·集验方

宋朝 集验方 洪氏 著

集验方 洪氏

  卷第一

  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伤寒中风方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

  桂枝汤方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 荆芥 本 干葛 麻黄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节) 生姜(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卷第一

  治伤寒胸闷、腹满方

  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 猪胆(一枚)

  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 半夏(汤洗各八两) 生姜(四两) 知母 芍药 大黄 葳蕤 黄芩(各二两)甘草(一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

  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 大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洗) 生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

  治伤寒后,干呕不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医心方》卷十四)

  栀子豉汤,治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 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内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卷治伤寒吐,虚羸欲死方。

  鸡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内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一

  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柏(二两) 栝蒌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 乌梅(十枚碎)

  二物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一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两) 甘草(炙二两) 阿胶(炙珠二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内胶令溶,分温三服,欲尽更作,当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

  治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

  猪胆(三合) 鸡子(一枚) 苦酒(三合)

  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为两服,取汁出为效。(《外台》卷一)

  卷第一

  治伤寒鼻衄、喉痛、疮方

  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蛎(十分左顾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外台》卷二)

  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内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又升麻汤方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外台》卷二)

  治伤寒兼 疮,王叔和云: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上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 痛,如此则此虫在上,乃食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食下部方。

  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熟和,令调如漆,还内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食入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 虫杀人。(《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阴阳毒方

  阴毒者,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甘草(二分炙) 升麻(二分)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 鳖甲(四分)

  凡五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复服,温覆,中毒当汗,汗则愈。若不汗,病不除,重服。(《医心方》卷十四)

  阳毒者,或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斑斑如锦,喉咽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治,宜服升麻汤方。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炙)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去目) 雄黄(二分) 桂心(一分)

  凡六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顷复服,温覆手足,中毒则汗,汗

  卷第一

  治伤寒手足疼痛欲脱方

  治毒热攻手足,肿疼欲脱方。

  浓煮虎杖根,适寒温以渍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外台》卷二)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之。(《外台》卷二)

  又方取常思草绞取汁,以渍之,一名苍耳。(《外台》卷二)

  治热病手足肿欲脱者方。兼治天行。

  以稻穣灰汁渍之佳。(《外台》卷二)

  治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煮马粪若羊粪汁渍之。(《外台》卷二)

  又方猪膏和羊粪涂之,亦佳。(《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伤寒手足热疼欲脱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治时疾阴囊及茎肿,亦可煮黄柏洗之。(《外台》卷二)

  卷第一

  治天行诸病方

  治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生姜(三两,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饧半斤和,微煎令烂,每日无问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时咽之。(《外台》卷三)

  治天行后,气膈,呕逆不下食,生芦根汤方。

  灯心(一分) 生麦门冬(十二分去心) 人参(四分切) 生芦根(一大握切)

  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温三服。(《外台》卷三)

  治天行热病口疮,升麻汤方。

  升麻(二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外台》卷三)

  治天行热病,口苦,下气除热,喉中鸣,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 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内蜜复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枣核许,尽更含(《外台》卷三)

  治天行病,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滑石汤方。

  滑石(十四分研) 葶苈子(一合,纸上熬令紫色捣) 大黄(二分切)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顿服,兼捣葱敷小腹,干即易之,效。(《外台》卷三)

  治天行病 ,下部生疮方浓煮桃皮,煎如糖,以绵导下部中。若口中生疮含之。(《外台》卷三)

  治天行 疮方。

  烧(马)蹄灰,以猪脂和敷,日五、六用。(《证类本草》卷十七)

  卷第一

  治伤寒、温病劳复食复方

  治大病已瘥,劳复者,枳实栀子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 擘)

  上二味,以酢浆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药取三升,内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内大黄如棋子一枚。(《外台》卷二)

  治劳复大青汤方。

  大青(四两) 甘草(二两,炙) 阿胶(二两,炙) 香豉(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五、六,欲尽复作,常使有汤,渴止下痢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去滓,内胶豉,胶消尽便漉去,勿令豉坏,当预渍胶令释也,忌菘菜、海藻。(《外台》卷二)

  治伤寒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散及丸方。

  左顾牡蛎(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外台》卷二)

  治重病新瘥早起劳,及饮食多,致复欲死方。

  烧鳖甲末,服方寸匕,忌苋菜。(《外台》卷四)

  治伤寒瘥后,更头痛、壮热、烦闷方。

  服黄龙汤五合,日三。(《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一

  伤寒、温病瘥后禁忌

  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医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 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

  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兔雉鹿肉,慎不可食猪犬肉也。

  新瘥后,当静卧,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华 视脉, 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舌出数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气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也。

  盖正疾愈后六十日,己能行射猎,以房事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故以房室,则

  卷第一

  伤寒、温病用药大体及辟温方

  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

  又曰:今诸治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

  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治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外台》卷三)

  断温方。

  二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医心方》卷十四)

  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法。

  断汲水绠,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医心方》卷十四)

  辟温病粉身方。

  芎 、白芷、 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肘后方》卷八)

  疾疫流行预备之,名为柏枝散方:南向社中柏,东向枝,取曝干,末,服方寸匕,神验(《肘后方》卷八)

  卷第二

  治卒死方

  黄帝问于岐伯:有卒死者,何邪使然?答曰:得三虚者,暴疾而死。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也。黄帝曰:愿闻三虚。答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贼风所伤也。愿闻三实。答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伤也。有卒死不知人,有复生,何气使然?阴气先竭,阳气未入,故卒死而不知人,气复则生。(《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扑,奄忽而绝,皆是中恶之类治方。

  取葱刺鼻,令入数寸,须使目中血出乃佳。一云耳中血出佳。此扁鹊法同,后云吹耳中,葛氏吹鼻,别为一法。(《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以葱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勿怪,无血难治之,有血者,是活候也,其欲苏时,当捧两手莫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男刺左鼻,女刺右鼻孔,令入七寸余,无苦又方以小便灌其面,数过即能活。扁鹊法也。(《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死方湿牛、马粪绞取汁,以灌其口中,令入喉,若口已噤者,以物强发,若不可强发者,扣折又方揭薤若韭取汁,以灌口、鼻中。(《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猪膏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死而目闭者方。

  骑牛临其面,捣薤汁灌耳中,末皂荚,吹鼻中。(《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方。

  牵牛临鼻上二百息。又炙熨斗以熨两胁下。针两间使各百余息。灸人中。(《外传》卷二十治卒死而有脉形候,阴气先尽,阳气后竭故也方。

  嚼薤哺灌之。(《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死方。

  取灶中墨如弹丸,浆水和饮之,须臾三、四服之。(《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取梁上尘如大豆粒着竹筒中,吹鼻中,与俱一时吹之。(《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灸膻中穴。(《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取竹筒吹两耳,不过三。(《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二

  治尸厥方

  治厥死如尸,不知人,心下余气。扁鹊灸法。

  以绳围病患臂腕,男左女右,申绳从大椎上度下之,灸绳下头脊上五十壮。(《医心方》卷又方灸阴囊下去大孔一寸百壮。若妇人者,灸两乳之中间。(《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以昌蒲屑着鼻孔中吹之令入以桂屑着舌下。云:扁鹊治楚王法也。(《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二

  治卒魇方

  治卒魇寐不寤方。

  以笔毛刺两鼻孔,男左女右,展转进之,取起也。(《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捣薤取汁,吹两鼻孔。冬日取韭,绞汁灌口。(《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魇方。

  以盐汤饮之,多少在意。并啮其足大趾爪际,痛啮之即起也。(《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以其人置地,取利刀画从肩起,男左女右,画地令周遍讫,以刀锋刺病患鼻下人中,令入一分,急持勿动,其人当鬼语求去,乃具问阿谁,以何故来,自当乞去,乃以指灭向所画地当肩头数寸,令得去。(《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愿也。(《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雄黄细筛,管吹两鼻孔中佳。(《外台》卷二十八)

  治卒魇欲死方。

  捣生韭汁灌鼻孔中,剧者并灌两耳。(《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二

  治中尸方

  治飞尸,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各一分) 雄黄(二分研)

  上三味,捣下细筛,一服五分匕,稍增至半钱匕,以酪服药。(《外台》卷十三)

  治遁尸,心腹刺痛不可忍方。

  桂心(一尺准一两) 干姜(三分)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上三味,合捣下筛,以好苦酒和之如泥,以涂痛处,燥即易之。忌野猪肉、芦、笋。(《外台》卷十三)

  治尸疰方烧发灰 杏仁(熬令紫色等分)

  上二味,捣如脂,以猪膏和,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神良。(《外台》卷十三)

  卷第二

  治尸疰鬼疰方

  尸疰鬼疰者,葛氏云:即是五尸之中,尸疰又挟诸鬼邪为害也。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沉顿滞,獭肝(一具)

  上一味,阴干捣末,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神良。(《外台》卷十三)

  治江南疰病,凡有九十九种,寒热尸疰,此病随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脉,走入皮中,或左或右,或里或表,如刀锥所刺,乍寒乍热,喉咽如鲠,食如噎,胸中痛,绕脐苦痛,食不知味,腰中难以俯仰,两膝屈伸,面或黄、或青、或白、或黑,至死更相注易方。

  取桑根白皮切三升,曝燥烧作灰,汤淋取汁,浸小豆二升,如此取汁尽,蒸豆熟,作羊鹿肉羹,啖此豆。(《外台》卷十三)

  金牙散,主邪魅,心腹刺痛,病状与前方同。

  金牙(别研) 雄黄(研) 丹砂(研) 矾石(泥裹烧半日) 寒水石 芜青(熬) 巴豆(去心皮熬) 朴硝 桔梗 茯苓 人参 贯众 附子(炮) 蜀椒(去汗目) 露蜂房(炙) 龙骨 干姜 牡桂 乌头(炮) 石膏(研) 莽草(炙) 苁蓉 大戟 芫花(熬) 防风 骨(炙) 商陆根 大黄 细辛 蛇蜕(炙) 玉支(一作玉泉) 贝母(一作牙子,即野狼牙也)

  上三十二味,等分,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忌猪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芦笋。(《外台》卷十三)

  卷第二

  治鬼魅邪魅方

  治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见惊怖欲走,时有休止,皆邪气所为,不能自饱,九物牛黄丸方。

  荆实(人精也) 曾青(苍龙精也,研) 玉屑(白虎精也,研) 牛黄(土精也,研)

  雄黄(地精也,研) 空青(天精也,研) 赤石脂(朱雀精也) 玄参(真武精也) 龙骨(水精也,各一两)

  凡九物,名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

  上捣下筛,蜜和丸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稍加,以知为度。忌羊血。(《外台》卷十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之方。

  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壮,不止至十四壮便愈。(《外台》卷十三)

  治卒中邪魔方雄黄末吹鼻中。(《本草纲目》卷九)

  卷第二

  治中恶方

  华佗治中恶,短气欲绝方。

  灸两足大拇趾上甲后聚毛中,各灸二七壮,即愈。又法三七壮。(《外台》卷二十八)

  取艾叶按碎着痛上浓寸余,铛中煮汤和灰作泥,令热薄艾上,冷辄易之,不过再着则愈。

  (治中恶,心痛胸肋 痛,喘急汤方。

  桃东行枝白皮(一握) 真珠(一两) 栀子仁(十四枚) 生姜(二两) 当归 桂心(各三两) 附子(一两 炮) 香豉(五合) 吴茱萸(五合)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真珠,分二服。忌如常法。(《外台》卷二十又方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傍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人即噫噫,勿复吹也。(《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捣皂荚,细辛屑,吹两鼻孔中。单用皂荚末亦佳。(《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恶方。

  大豆(二七枚) 以鸡子中黄,白酒半升合和,顿服之。(《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用釜底墨、盐三指撮和,水服之。(《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以度度其两乳中央屈之,从乳头向后肋间灸度头,随年壮。(《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灸胃管五十壮。(《医心方》卷十四)

  卷第二

  治心痛方

  治心痛方。

  桂心,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干姜根据上法服之亦佳,忌生葱。(《外台》卷七)

  卒心痛,桂心汤方。

  桂心(八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忌生葱。(《外台》卷七)

  冶卒暴心痛,或中恶气毒痛,不可忍方。

  大黄(四两) 芍药(四两) 升麻(三两) 黄芩(三两) 鬼箭(三两) 鬼臼(二两) 桂心(二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先分朱砂作三分,一服内一分,搅朱砂调服之,此汤快利,若痛不止,宜服后方。忌猪肉、生葱、生血物。(《外台》卷七)

  治卒暴心痛,或中恶气毒痛方。

  大黄汤亦用鬼箭,皆大方也。(《证类本草》卷十三)

  又方赤芍药(六两) 桔梗(五两) 杏仁(五两去皮尖)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忌猪肉。(《外台》卷七)

  治心痛,唾多似虫者方。

  取六畜心,随得生切作四脔,刀纵横各割破之,内少真朱砂着中,平旦吞之,虫死愈矣。无真朱砂,可用雄黄、麝香也。(《外台》卷七)

  卷第二

  治胸腹胀满方

  治胸满有气,心腹胀,中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桂心(四两) 生姜(八两切)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绞去滓,适寒温,饮七合。忌羊肉、饧,生葱等。

  (《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一两) 生姜(八两) 小麦(一升) 甘草(一两) 桂心(一两) 半夏(凡八物, 咀,以清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饮一升,日三。(《医心治腹中寒气胀,雷鸣切痛,胸胁逆满,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干姜(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米取熟,去米内药,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饮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猪、羊肉、饧。(《外台》卷七)

  半夏茯苓汤,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烦,或水鸣多唾,口清水自出,胁肋急半夏(五两洗) 生姜(五两) 茯苓(三两) 旋复花(一两) 陈橘皮 人参 桔梗芍药 甘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欲得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病有先时喜水下者加白术三两,除旋复花;若大便不调,宜加大黄及干地黄,并用三两。忌羊肉、饧、酢物、生葱、猪肉、海藻、菘菜。(《外台》卷七)

  卷第二

  治腹疼、寒疝诸方

  治卒腹痛,葛氏方。

  桂末三匕,酒服,人参上好,干姜亦佳。忌生葱。(《外台》卷七)

  又方食盐一大把,多饮水送,取吐。(《外台》卷七)

  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汤方。

  桂心(四两) 生姜(三两) 吴茱萸(二两)

  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

  (治寒疝,下牵少腹痛,附子丸方。

  附子(二两炮) 桃仁(三两去皮尖) 蒺藜子(一升去角尖熬)

  上三味,捣筛末,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下十丸,渐加至十五丸,及二十丸,日再服。

  忌生治积年腹内宿结疝冷气,及诸癖症等,香豉丸方。

  香美烂豉(曝干微令香即止) 小芥子(去土石微熬令赤即止各一升)

  上二味,捣筛,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二服,被服半剂以来,腹中微绞痛,勿怪之。是此药攻痛之候。(《外台》卷七)

  治疝瘕冷气方。

  采鼠李子日干,九蒸九曝,酒浸服三合,日两服,渐加至三服,能下血及碎肉积滞物。

  (《外台》卷七)

  治疝气,桃仁汤方。

  桃仁(去皮尖) 吴茱萸 橘皮 海藻(各三两) 生姜 茯苓 羌活 蒺藜子(去角各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九合,分为三服,空心服。忌酢物。(《外台》卷七)

  治寒疝不能食方。

  取马蔺子一升,每日取胡桃许,以面拌,熟煮吞之,然后根据常饭,日再服,服尽必愈。

  亦除腹内一切诸疾,消食肥肌。仍时烧砖热,以 羊毛作毡裹,却毡上熨之,日一度尤佳。

  (《治肾冷及疼疝气滞后灌方。

  盐花(一大合) 浆水(半大升)

  上二味,和暖灌下部,少间即下脓,日一度,再灌之,即止。(《外台》卷七)

  治卒疝暴痛方。

  灸大敦,男左女右,三壮立已。穴在灸经图上。(《外台》卷七)

  卷第二

  治中风诸急及风热方

  治中风口 不正方。

  取空青如枣者,着口中含咽之,即愈。(《医心方》卷三)

  治卒不得语方。

  煮大豆取汁,稍含咽之。(《医心方》卷三)

  又方取桂一尺,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医心方》卷三)

  治卒暴风,口面僻,半身不随不转,竹沥汤方。

  竹沥(三升) 防风 防己 升麻 桂心 芎 羚羊角(屑 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常用。忌生葱。

  (《西州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自收,口不能语,冒昧不识人,不知痛处,但拘急,中外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四两,碎,绵裹) 桂心 当归 甘草(炙 各二两)

  芎 干姜 黄芩(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黄再沸,吹去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稍能自觉者,勿熟眠也,可卧浓覆,小小汗出已,渐渐减衣,勿复大覆,不可复服,瘥。

  前服不汗者,更服一升,汗出即愈。汗后稍稍五合一服,饮食如常,唯忌生葱、海藻、菘菜。(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兼治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方。

  甘草(炙)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碎,绵裹) 干姜(各二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芎 (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洪肿。忌海藻、菘菜、生葱。

  范汪方主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两味。(《外台》卷十四)

  小黄 洒,大治风虚痰 ,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疼痹,饮食恶冷,涩涩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药皆主之。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者方。

  黄 附子 蜀椒 防风 牛膝 细辛 桂心 独活 白术 芎 甘草 薯蓣(各三两)秦艽 大黄 葛根 干姜 山茱萸(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上十八味, 咀,少壮人无所熬炼,虚老人微熬之,以绢袋中盛,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药攻痹甚佳,亦不令人吐闷,小热宜冷冻饮料食也。大虚加苁蓉二两;下痢加女葳三两;多志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两;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参各二两,薯蓣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服之不尔,可曝滓捣,下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治诸风冷神良。

  (《千金方》卷七)

  风癫论曰:风癫病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如狂及遗粪者难治,无方。(《外台》卷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龙脑甘露丸。

  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拥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

  卷第二

  治头风、头痛及风痒诸方

  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防风枳实汤方。

  防风(三两) 枳实(三两,炙) 茯神(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细辛(二两)

  芎(三两)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半夏(四两 洗) 杏仁(三两) 竹沥(三升)

  上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沥,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频服两三剂尤良。(《医心方治头风头痛方。

  取荆沥不限多少。(《证类本草》卷十二)

  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证类本草》卷十一)

  治头风方。

  甘菊花 独活 茵芋 防风 细辛 蜀椒 皂夹 桂心 杜蘅 莽草上十味,分等,水煮以沐头,必效。(《外台》卷三十二)

  主风头沐汤方。

  猪椒根(三两) 麻黄根 茵芋 防风(各一两) 细辛(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沐头,甚妙。(《外台》卷三十二)

  主头风,搔之白屑起,鸡子沐汤方。

  新生乌鸡子(三枚)

  上一味,以五升沸汤扬之,使温温,破鸡子内中,搅令匀。分为三度沐,令发生去白屑,风治头风痒,多白屑方。

  大麻子仁(三升,研) 秦艽(二升)

  上并置于泔汁中一宿,明旦温之,去滓,用已沐发。(《医心方》卷四)

  冶头风痒白屑,风头长发膏方。

  蔓荆子 附子(炮) 细辛 石南草 续断 皂荚 泽兰 防风 杏仁(去皮) 白芷 零陵香上十七味, 咀,以苦酒渍一宿,明旦以猪膏等煎,微微火,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用以涂头中,甚妙。(《外台》卷三十二)

  治头风痒,白屑,生发膏方。

  鸟喙 莽草 石南草 细辛 皂荚 续断 泽兰 白术 辛夷 白芷 防风(各二两)

  柏叶上十四味,以苦酒浸一宿,以脂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滤收,沐发了以涂之,妙。(《外台》卷三十二)

  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

  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二、三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又方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卷第三

  治膈噎诸方

  凡忧膈、气隔、食膈、寒膈、饮膈,五病同药,常以忧愁思虑食饮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发。其病苦心满不得气息,引脊痛如刺之状,食则心下坚,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则瘥。饮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气咳逆,喘息气短,治以九物五膈丸方。

  麦门冬(志心) 蜀椒(汗各三两) 远志(三两去心) 甘草(五两炙) 附子(一两炮) 干姜(上药捣筛,蜜和,微使淖,置有盖器中,先食服大如弹子丸一丸,置喉中稍咽之,喉中、胸中当热,药力稍尽,复含一丸,日三、四,夜一、二服,服药七日愈,二十日平复。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尽服之。唯夏月合乃益麦门冬、甘草、人参耳,其余不异,神良。

  椒当以铜器熬于火上,使极热,下置地,内椒器中熟搅之,须臾汗出,便捣协议处,椒力有热,亦去其毒,非令有热也。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外台》卷八)

  治噎塞不通方。

  营实根(十二分)

  上一味,捣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

  治诸噎方。

  炭末细罗,蜜丸如弹子大,含少细细咽津即下。(《外台》卷八)

  治噎方取头垢如枣大,以粥若浆水和服之。(《外台》卷八)

  治气噎煎方。

  蜜 酥 姜汁(各一升)

  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枣二枚,内酒中饮之,直炒服之亦好。(《外台通气噎汤方。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生姜(八两) 羚羊角(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葱、饧。(《外台》卷治气噎不下食,兼呕吐方。

  半夏(四两洗) 生姜(三两切)

  上二味,以东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饧。(《外台》卷八)

  治卒食噎方。

  舂杵头糠置手巾角以拭齿,立下。(《外台》卷八)

  治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则下。(《外台》卷八)

  半夏汤,主饮食辄噎方。

  干姜 石膏(各四两) 桔梗 人参 桂心(各二两) 半夏(一升) 吴茱萸(二升)

  小麦(一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治醋噎方。

  羌活五两,捣,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温服五合,瘥。(《外台》卷八)

  卷第三

  治胃反方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大半夏汤方。

  半夏(三升) 人参(二两) 白蜜(一升) 白术(一升) 生姜(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煎取一升半,分三服。(《外台》卷八)

  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青竹茹(五两) 大黄(六两) 橘皮 干姜(各三两)

  泽泻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黄。用泉水、东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外台》卷八)

  治胃反,吐而渴者,茯苓小泽泻汤方。

  茯苓 泽泻 半夏(各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等。(《外台》卷八)

  橘皮(一两) 白术 人参(各二两) 蜀椒(一百二十粒汗) 桂心(一两) 薤白(一握去青)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渍一宿,内猪肚中缝合,三升水煮,水令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葱。(《外台》卷八)

  治胃反大验方。

  前胡 生姜(各四两) 阿胶(一两) 大麻子仁(熬) 吴茱萸(各五合) 桂心(三寸) 甘草(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

  (《治胃反吐食者方。

  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烂煮内酢中,细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外台》卷八)

  又方好曲十斤,粗地黄二斤,二味捣,日干,酒服,若饮三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

  治胃反,食则吐出,上气者方。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外台》卷八)

  又方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外台》卷八)

  又方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即瘥。(《外台》卷八)

  又方芦根 茅根(各二两)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得下食。(《外台》卷八)

  华佗治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真珠 雄黄 丹砂(以上研各一两) 朴硝(二两) 干姜(十累)

  上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外台》卷八)

  卷第三

  治呕哕吐逆及噫醋方

  治病患干呕方。

  取羊乳汁饮一杯。(《外台》卷六)

  治干呕,或哕,手足逆冷方。

  橘皮(四两) 生姜(六两切)

  上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医心方》卷九)

  治吐逆干呕,生姜汤方。

  生姜(四两) 泽泻(三两) 桂心(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忌海藻,菘菜、醋物、生葱。(《外台治食后喜呕吐者方。

  烧鹿角灰二两,人参一两,捣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卷四)

  治卒哕方。

  枳实三枚炙,去核, 咀之,以三家乳一升,以羊脂五两,煎枳实令沸,复内乳令沸,去滓,含咽之。(《外台》卷六)

  治吐逆不止,碧霞丹方。

  用北黄丹四两,米醋半升,煎干,炭火三秤,就铫内 红,冷定为末,粟米饭丸梧子大,每治食讫醋咽多噫,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五合)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取二升,绞去滓,分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外台》卷六)

  卷第三

  治赤白脓血痢及冷痢方

  治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 (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台》卷二十五)

  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 薤白(一把)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一)

  治下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如臂,取沥服五、六合,即得瘥。(《证类本草》卷十二)

  治赤白痢方。

  鼠尾草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证类本草》卷十治血痢神妙方。

  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证类本草》卷八)

  治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 灶突中尘(各半两)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治卒注下,并痢血,一日夕数十行方。

  黄连(末) 蜡 阿胶(各一两)

  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蜡合烊,乃内黄连末,顿服之。(《外台》卷二十五)

  乌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熟令可捣) 附子(四两炮) 黄连(十二两) 干姜(四两)

  凡四物,捣下筛,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日再。(《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水谷痢及杂痢方

  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利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 久风,亦为溏泄也。

  (《治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 阿胶(炙各二两) 栀子(三十枚) 乌梅(二十枚) 黄柏(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外台》卷二十五)

  又方黄连(一升金色者) 陈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台》卷二十五)

  蜀沙门传水痢方。

  以诃黎勒三颗,面裹炮赤去面,取诃黎勒皮捣末,饭和为丸,米饭空腹下三七丸、已百人见效。(《证类本草》卷十四)

  治杂下,乌梅丸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如舍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去,十八下但欲饮水,十九重下,二十下杂,错不可铭字。合二十种下,江夏下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熟艾(一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一两) 干姜(二两) 乌梅(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三。(《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泄痢不禁及痢后谷道疼方

  结肠丸,治热毒下不断,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芍药 干姜 黄柏 甘草(炙) 鬼臼(各四分)

  上九味,捣筛,蜜与胶共烊以和丸,并手捻作丸如梧子,曝燥,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此方亦治诸疰下,及卒下悉效。(《外台》卷二十五)

  裨脾丸,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方。

  附子(炮一两) 蜀椒(汗一两) 桂心(二两) 赤石脂 黄连 人参 干姜 茯苓 大麦 陈面(炒) 石斛 当归(各二两) 钟乳(三两研)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以酒服十丸如梧子,日三。稍稍加之。(《外台》卷二十五)

  治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皆完出,猪肝丸方。

  猪肝(一斤煮焙干) 黄连 阿胶(炙) 乌梅肉(各二两) 胡粉(七棋子)

  上五味,捣下筛,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亦可散服。(《外台》卷二十五)

  治赤白带下久不断,谷道疼痛不可忍,宜服温药,熬盐熨之。(《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霍乱吐利上筑腹疼诸方

  呕而吐利,此为霍乱也。(《医心方》卷十一)

  治霍乱而渴者,理中汤主之。(《医心方》卷十一)

  理中汤,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方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绞去滓,温分三服,不瘥频进两、三剂。远行防霍乱,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亦得,若转筋者加石膏三两。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六)

  霍乱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先治气,理中汤去术加桂。凡方加术者,以内虚也,加桂者,恐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炮)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心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若下多者,复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若先时渴,喜得水者,加术,合前成四两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若恶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两半;若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汤后一食顷,饮热粥一升许,汗微出自温,勿发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六)

  治霍乱蛊毒,宿食,心腹痛,冷气鬼气方。

  极咸盐汤三升,一味,霍乱心腹暴痛。宿食不消,积冷烦满者,热饮一升,以指刺口,令吐宿食使尽,不尽更刺,吐讫复饮,三吐住静止。此法大胜诸药,俗人以为田舍浅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疾,即先用之。(《外台》卷六)

  卷第三

  治霍乱转筋及杂治方

  治两臂,脚及胸胁转筋者方。

  煮苦酒三沸,浸毡裹转筋上,合少粉尤佳。又以绵缠膝下至足。(《外台》卷六)

  若转筋入腹中转者方。

  取鸡屎白一方寸匕,水六合,煮三沸,温顿服,勿令病者知。(《外台》卷六)

  霍乱转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极咸作盐汤,于槽中暖渍之,则瘥。(《外台》卷六)

  又方以醋煮青布 脚膝,冷复易之。(《外台》卷六)

  治卒道中得霍乱,无有方药,气息危急,医视舍去,皆云必死,治之方。

  芦蓬 一大把,煮令味浓,顿服二升则瘥,已用有效。食中鱼蟹毒者,服之尤良。(《外台

  卷第三

  治黄胆、黑疸、谷疸诸方

  治天行毒热,通贯脏腑,沉鼓骨髓之间,或为黄胆、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疾,喘息须臾而绝,瓜蒂散方。

  瓜蒂(二七枚) 赤小豆(三七枚) 秫米(二七粒)

  上三味,捣筛为散,取如大豆粒,吹于两鼻之中,甚良,不瘥间日复服之。(《外台》卷四治黄胆百药不瘥者方。

  驴头一枚煮熟,以姜齑啖之,并随多少饮汁。(《外台》卷四)

  治黄胆方。

  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苗, 麦苗亦得。范汪云:用小麦胜也。(《外台》卷四)

  治黄胆,身体面目皆黄,大黄散方。

  大黄(四两) 黄连(四两) 黄芩(四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为丸服。(《外台》卷四)

  治黄胆变成黑疸者多死,急治之方。

  取土瓜根汁服一小升,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去则愈,不忌。先须量病患气力,不得多服,力衰则起不得。(《外台》卷四)

  治劳疸、谷疸丸方。

  苦参(三两) 龙胆草(一两)

  上二味,下筛,牛胆汁和丸,先食以麦粥饮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外台》卷四)

  卷第四

  治痰饮久癖方

  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则瘥方。

  但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瘥。(《外台》卷八)

  治胸中淡饮,腹中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槟榔(三十口全子碎) 半夏(八两洗) 生姜(四两) 杏仁(四两) 白术(四两) 茯苓(五上七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九)

  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生姜(五两)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吴茱萸(三两) 人参(一两) 大枣(三十枚) 甘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内白蜜五合,分三服。(《医心方》卷九)

  治痰 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 柴胡 赤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 枳实(炙) 生姜 白术(各六分) 槟榔(七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内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八)

  治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治宿食结实,及痰 癖实,瓜蒂散方。

  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

  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三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炙) 白术(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散。忌桃李、雀肉等物。(《外台》卷八)

  治冷热久癖,实不能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枳实(三两炙) 半夏(四两洗)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甘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十二)

  卷第四

  治咳喘上气方

  治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三两) 紫菀(三两) 柴胡(四两) 橘皮(四两)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外台》卷九)

  治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腥脓血,四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碎研) 白 石(炼) 款冬花 桂心(各一分)

  上四味,捣合下筛,以筒吸之,如大豆许,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数试有验。当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外台》卷九)

  补肺汤,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 白石英(研绵裹) 钟乳(同上) 桂心 橘皮 桑根白皮(各三两) 粳米(二合) 茯苓 竹叶 款冬花 紫菀(各二两) 大枣(五十枚) 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尖皮) 苏子(一升)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熟,去滓,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三服,日再夜一。忌大酢、生葱。(《外台》卷十)

  治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 芍药 生姜(五两) 细辛 桂心(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石膏(四两) 五味子(半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羊肉、饧、生菜。(《外台》卷十)

  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去节)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桂心 干姜(各一两) 半夏(八枚洗去滑一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则卧,一名投杯麻黄汤。令人汗出不得卧,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稍增,日再,凡煮麻黄先煎二沸,去上沫,又内余药。忌生葱、生菜、羊肉、饧。(《外台》卷十)

  治大走马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竹叶(三两) 橘皮(三两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良。(《外台》卷十)

  治咳嗽冷气,结胀方。

  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服。兼治头旋眼眩,立效。(《证类本草》卷八)

  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悸,客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

  用桃皮、芫花各一升,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以故布手巾内汁中,薄胸,温四肢,不盈数刻即歇。(《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卷第四

  治肺痿、肺痈及肠痈方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十)

  治肺痿,咳嗽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一方干姜三两代生姜。忌海藻、菘菜。

  (《治肺痿,时时寒热,两颊赤气急方。

  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节,男左女右,长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内小便中,置于闲净处露一宿,器上横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外台》卷治肺痿咳嗽,鬼气疰病方。

  停久臭溺,日日温服之。(《本草纲目》卷五十二)

  桔梗(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外台》卷十)

  治肠痈汤方。

  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三两) 桃仁(三两) 冬瓜仁(一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医心方》卷十五)

  卷第四

  治贲豚气方

  贲豚茯苓汤,治短气,五脏不足,寒气厥逆,腹胀满,气贲走冲胸膈,发作气欲绝,不识人,气力羸瘦,少腹起腾踊如豚子,走上走下,驰往驰来,寒热,拘引阴器,手足逆冷,或烦茯苓(四两) 生葛(八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五两) 半夏(一升汤洗) 人参(三两) 当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酢物等。(《外台》卷十二)

  治贲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贲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 (二两) 当归(二两) 半夏(四两汤洗) 黄芩(三两) 生葛(五两) 芍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等。(《外台》卷十二)

  治贲豚气从下上者汤方。

  生葛(五两) 半夏(五两洗) 黄芩(二两) 桂心(二两) 芍药(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生

  卷第四

  治症瘕积聚方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外台》卷十二)

  治宿食不消,大便难,练中丸方。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四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外台》卷十二)

  治症坚,心下大如杯,食则腹满,心腹绞痛方。

  葶苈(二两) 大黄(二两) 泽漆(四两洗)

  上三味,捣筛,蜜和,捣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外台》卷十二)

  治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取雄鸡一头,饲之令肥,肥后饿二日,以好赤朱泄饭,极令朱多以饲鸡,安鸡着板上取粪燥末,温清酒服五分匕,可至方寸匕,日三,若病困急者,昼夜可五、六服。一鸡少,更饲余鸡取足。(《外台》卷十二)

  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 咀曝令极干)

  上一味,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举着热灰中温之,令味出,先食服五、六合至一升,以又方用蒴 根,亦准此大良。(《外台》卷十二)

  又方商陆根捣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布上,以衣覆,冷即易,取瘥止,数日之中,晨夕勿息。(《外台》卷十二)

  又方牛膝酒神验也。(《肘后方》卷四)

  治鳖症,伏在心下,手揣见头足,时时转者,并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白雌鸡一双,绝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饭饲之,取其屎,无问多少,以小便和之,于铜器中火上熬令燥,捣筛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尽乃止。常饲鸡取屎,瘥毕,杀鸡单食之。

  (《外台》卷十二)

  熨症法。

  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熟,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之,候消乃止

  卷第四

  治诸水肿方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彭彭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变;鼓胀者,腹身皆肿大,大与肤胀拟也,其色苍黄,腹脉起;肠覃者,寒气客于少腹,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瘦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时下;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医心方》卷十)

  治水肿方。

  黄犍牛尿一饮三升,若不觉,更加服之,以得下为度,治老小者宁从少起,饮半,亦可用后方。(《外台》卷二十)

  又方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胁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

  (《外台》卷二十)

  治大水肿,腹如鼓,坚如石方。

  葶苈(一升,熬) 椒目(一升) 芒硝(六两) 水银(十二两)

  上四味,以水煮练水银三日三夜,数益水,要当令黄白以合,捣药六万杵,自令相合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日增一丸至十丸,不知,更从一丸始,病当从小便利,当饮好牛、羊二十)

  周大候正大将军平公于礼患气兼水,身面肿,垂死,长寿公姚僧垣处二方,应手即瘥,先服汤方。

  桑根白皮(四两) 橘皮(二两) 海藻(三两,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两) 赤小豆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古今录验》治气水身肿胀满。

  姚大夫治燕公雍州录事于志光送云:从来知不能服汤,事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汤若微觉为益,频服三、两剂,勿不服。此药甚易,必无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迟不应急耳。

  又方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苈(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

  上八味,捣下筛,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黄煮饮,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为度。渴者饮此方。老蒋公处与张大夫家效。忌酢物。(《外台》卷二十)

  治但两足肿者方。

  锉葱叶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良也。(《外台》卷二十)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两)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术(四两) 泽漆叶(切,三升) 射干(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内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外台》卷二十)

  治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灸法。

  灸关元。(《外台》卷二十)

  又灸石水法。

  灸章门、然谷。(《外台》卷二十)

  治暴患遍身肿满方。

  大豆上一味,捣筛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验。(《外台》卷二十)

  治身体暴肿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绵内汁中以拭肿上,随手减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阴。(《外台》卷二十)

  治男女心上胀满,胸背痛,食进少,面微似肿,小便如涩方。

  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苏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苈(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细切桑根白皮煮为饮,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外台》卷二十)

  治水腹大脐平者法。

  灸脐中,腹无文理者不可治。(《外台》卷二十)

  治水腹胀皮肿法。

  灸三里,风水灸解溪。(《外台》卷二十)

  卷第四

  治诸淋方

  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石淋之为病,小便茎中痛,尿不得卒出,时自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气淋之为病,小便难,常有余沥。膏淋之为病,尿似膏白出,少腹膀胱里急。劳淋之为病,倦即发,痛引气冲,小便不利。热淋之为病,热即发,其尿血后如豆汁状,蓄作有时。五淋各异,治方用杂,故不载也。(《外台》卷二十七)

  治淋方。

  以比轮钱三百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之神效。(《外台》卷二十七)

  又方取牛耳中毛烧灰,服半钱匕,立愈。(《外台》卷二十七)

  又方取牛尾烧灰,水服半钱匕,瘥。(《证类本草》卷十七)

  又方烧头发灰服之良。(《外台》卷二十七)

  治五淋方。

  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证类本草》卷十三)

  治石淋方鲤鱼齿一升 贝齿一升,捣筛,以三岁苦酒和,分为三服,宿不食,旦服一分,日中服一分,暮服一分。(《外台》卷二十七)

  卷第四

  治腰痛方

  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不可以仰息。诊其尺脉沉,主腰背痛。寸口脉弱,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疆痛。

  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 腰,坠堕伤损腰,是以腰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腰痛。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云:饮食了勿即卧,久作气病,令人腰疼痛。又曰:大便勿疆努,令人腰疼日涩。又云:笑过多,即肾转动,令人腰痛。

  又云:人汗出次,勿企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痛。《导引法》云: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趾相对,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趾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内坐相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风,膝冷足疼,上气腰疼,尽自消适。(《外台》卷十七)

  治风湿客于腰,令人腰痛,独活汤方。

  独活(三两) 生姜(六两) 干地黄(五两) 芍药(四两) 防风(三两) 桂心(三两) 栝蒌(三两) 甘草(二两炙) 麻黄(二两去节) 干葛(三两)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酒二升,煎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作。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外台》卷十七)

  治腰痛熨法。

  菊花(二升) 芫花(二升) 羊踯躅(二升)

  上三味,以醋拌令湿润,分为两剂,内二布囊中蒸之,如炊一斗米许顷,适寒温,隔衣熨之,冷即易熨,痛处定即瘥。(《外台》卷十七)

  治腰卒然痛,杜仲酒方。

  杜仲(半斤) 丹参(半斤) 芎 (五两) 桂心(四两) 细辛(二两)

  上五味,切,以酒一斗,浸五宿,随多少饮之,延年。忌生葱、生菜。(《外台》卷十七)

  秦艽散,治风冷虚劳,腰脚疼痛诸病,悉主之方。

  秦艽(四分) 白术(十四分) 桔梗(四分) 干姜(五分) 附子(三分炮) 牡蛎(熬) 防风(六分) 人参(四分) 茯苓(四分) 椒子(二分汗) 黄芩(三分) 桂心(五分) 细辛(三分) 甘上十五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一方加钟乳粉一两,亦好。忌桃李、雀肉、生葱、猪肉、冷水。(《外台》卷十七)

  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所以如水洗状,又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是其证也,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之故得也。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肾着汤主之。

  甘草(一两) 干姜(二两) 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腰中即温。(《医心方》卷六)

  治腰痛不可忍方。

  橘子仁炒研为末,每服一钱,酒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空心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治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方。

  威灵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温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浓胶,即是风毒积滞也。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吃粥药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证类本草》卷十一)

  治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益气力方。

  牛蒡子一升切,生地黄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服二、三盏,日二服。(《本草纲目》卷十五)

  卷第五

  治诸疟疾方

  黄帝曰:夫 疟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 疟。问曰:疟先寒而后热何也?对曰: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名曰瘅疟。(《医心方》卷十四)

  治诸疟方。

  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渍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麻黄汤,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四两去节) 大黄(四两) 栝蒌(四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服,临发更服,服后皆覆取汗治疟或间日发,或夜发者方。

  秫米(百粒) 石膏(八两碎) 恒山(三两) 竹叶(三两)

  凡四物,切,以水六升,渍药,覆一宿,明旦煮取二升,分三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一服,取临欲发第二服,当一日勿洗手足及漱口,勿进食饮。取过时不发乃洗澡进食也。并用余药汁涂五心及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此方从来旧用神验。(《医心方》卷十四)

  夫疟必从四肢始,治方。

  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绳紧束其手足十指,过发时乃解之。(《外台》卷五)

  又方取大蜘蛛一枚,内芦管中,密塞管口,绳系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桃叶二七枚,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先作羊肉 饼,饱食之,其进少酒随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气,入一密室,里燃炭火,浓覆,治一切疟,劳疟,无问年月深远,阿魏散及丸方。

  阿魏 安息香 萝卜子(各二两) 芜荑(一合)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暖水服半钱,如不能散服,蜜丸熟水下三十丸,须臾吐,忌冷水。

  如治温疟、劳疟、乌梅饮子方。

  乌梅(七颗) 桃、柳心(各七茎) 葱白(七茎) 豆豉(一合)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 知母(四分) 大黄(三分)

  上八味,各细锉,以童子小便两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两沸,去滓,顿服瘥,未瘥更作,服治温疟、痰疟,久不瘥,黄连散方。

  宣州黄连(二两)

  上一味,捣筛未,以浓酒一盏,调三钱,空心顿服,相次更服三钱,更饮三、两盏酒,任意醉,却睡,候过时方得食,如渴枳实煎汤,并三日服瘥。忌猪肉、冷水。(《外台》卷五)

  治劳疟,积时不断,众治无效,此方治之。

  生长大牛膝一大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二服取临发。(《医心方》卷十四)

  蜀漆丸,主岭南瘴气发,乍热乍寒,积劳似疟,皆主之。

  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各五分) 乌梅肉 鳖甲(炙) 葳蕤(各四分)

  上十三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无不瘥。加光明砂一两,神良。忌海藻、菘菜、人苋、生葱、生菜。(《外台》卷五)

  卷第五

  治消渴方

  治肾消渴,小便数,宣补丸方。

  黄 (三两) 栝蒌(三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茯神(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 知母(三两) 干地黄(六两) 石膏(六两研) 菟丝(三两) 肉苁蓉(四两)

  上十二味,末之,以牛胆汁三合,共蜜和丸梧子大,以茅根汁服三十丸,日渐加至五十丸,一名茯神丸。(《外台》卷十一)

  治肾气不足,虚损消渴,小便数,腰痛,宜服肾沥汤方。

  羊肾一具(去脂膜切) 远志(二两去心) 人参(二两) 泽泻(二两) 干地黄(二两) 桂心(二两) 当归(二两) 龙骨(二两) 甘草(二两炙)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茯苓(一两) 芎 (二两) 黄芩(一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肾取一斗二升,内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黄连(一斤去毛) 生地黄(十斤)

  上二味,捣绞地黄取汁渍黄连,出曝之燥,复内之,令汁尽,干捣之下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服。亦可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瘥止。忌猪肉芜荑。

  (《外台》卷十一)

  治渴日饮一斛者方。

  入地三尺取桑根白皮,炙令黄黑,细切,以水令相淹煮之,以味浓为度,热饮之,勿与盐治消渴引饮方。

  用人参、栝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玉壶丸。忌酒面炙爆。(《本草纲目》卷十二)

  卷第五

  治诸出血方

  治卒下血不止方。

  龙胆草(一握)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瘥,更服。(《外台》卷十五)

  治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

  上一味,捣碎,水三升和,绞取汁饮之,立止。(《外台》卷二十五)

  治下血如刺诸方。

  灶中黄土(半升绵裹)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 阿胶(三两炙) 芎 (三两) 熟艾(三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十二)

  治吐血、下血、并妇人漏下方。

  取鸡苏绞取汁,多少任意服之,愈。(《医心方》卷十二)

  治小便出血方。

  末龙骨二方寸匕,水调温服之,日二服,瘥。(《证类本草》卷十六)

  人有九窍四肢指歧间出血,乃暴惊所为,治之方。

  取新生犊子未食草者脐屎,日干烧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顿,瘥。人云,口鼻出血亦良。(《证类本草》卷十七)

  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方。

  烧乱发灰:水服方寸匕,日三。亦治小便出血。(《千金方》卷十二)

  治吐血不止方。

  蚕蜕纸烧存性,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本草纲目》卷三十九)

  治卒呕血,腹内绞急,胸中隐然而痛,面色紫黑,或从溺出方。

  灸脐左右各五分四壮。(《医心方》卷五)

  卷第五

  治大便难及大小便并不通方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方。

  大黄 芍药 浓朴(炙各二两) 枳实(六枚) 麻子(别研五合)

  上五味,捣筛,入麻子,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为度,可常将之。(《外台》卷二十七)

  治不得大便十日,或一月,烦满欲死方。

  葵子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二)

  治大便牢难,腹热连日,欲死方。

  白蜜三升,于微火上煎之,使如强 ,以投冷水中,须臾当凝出丸,丸如手指大,长六寸、七寸,内谷道中,即得通。(《医心方》卷十二)

  治七、八日奔气伤心欲死者,须臾便通方。

  猪胆一枚,内下部中,良。(《外台》卷二十七)

  治大、小便不通,三阳实,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两) 桂心(二两) 滑石(六两)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二十七)

  治关格之病,肠中转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两,纸三重裹,于炭火内烧令沸,安一升水中尽服之,当先饮温汤一、二升以来,吐风寒冷气入肠,忽痛坚急如吹状,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名为关格病。又治大、小便不利病。

  苦参 滑石 贝齿(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每服饮下一匕。(《外台》卷二十七)

  又方煮葵根汁服之,弥佳。(《外台》卷二十七)

  治久不得大、小便方。

  猪脂如鸡子,着一杯酒中,煮之令沸,顿服。(《医心方》卷十二)

  治大、小便卒关格不通方。

  吴茱萸南行枝,取之断度如手第二指中节,含之立下。(《证类本草》卷十三)

  治大小便闭方。

  乱发末三指撮,投半升水中,一服。(《证类本草》卷十五)

  卷第五

  治小便难及遗尿、尿频方

  治小便不通方。

  猪胆大如鸡子者,内热酒中服。亦治大便不通。(《证类本草》卷十八)

  治小便难,淋沥汤方。

  滑石(八两) 石苇(三两去毛) 榆皮(一升) 葵子(一升) 通草(四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加黄芩三两(《外台》卷二十七)

  治淋,小便不利,阴痛,石苇散方。

  石苇(二两去毛) 瞿麦(一两) 滑石(五两) 车前子(三两) 葵子(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二十七)

  治遗尿方。

  取雄鸡肠,烧灰为末,用三指一撮服之,朝暮服当愈。(《外台》卷二十七)

  治尿床方。

  用鸡 一具,并肠烧存性,服之,男雌女雄。(《证类本草》卷十九)

  治小便数而多方。

  羊肺羹内少许羊肉合作之,调和盐,如常食之法,多少任意,不过三具效。(《外台》卷二十七)

  卷第五

  治虚劳里急骨热羸瘦诸不足方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健中汤方。

  黄 (三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饴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饴糖,令消,适寒温服一升,间日可作。呕者倍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忌生葱、海藻、菘菜。(《外台》卷十七)

  枸杞汤,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小麦(二升洗)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分服一升,瘥止。(《外台》卷十七)

  淮南五柔丸,治虚劳不足,饮食不生肌肤,三焦不调,大便秘涩,此药和肠脏并治癖饮百病方。

  大黄(一斤) 前胡(二两) 茯苓(一两) 细辛(一两) 苁蓉(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 当归上九味,捣筛蜜和,捣万杵,丸如梧子,食前以汤饮下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丸。忌生菜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呼吸少气,行动喘 ,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甘草(二两) 桂(三两) 芍药(四两) 生姜(五两,无者亦可用干姜) 大枣(二七枚) 饴(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分三服。间日复作一剂。复可将诸丸散耳。

  黄 加二两、人参二两为佳。若患痰满及溏泄,可除饴耳。(《肘后方》卷四)

  又方乌雌鸡一头,治如食法,以生地黄一斤,切,饴糖二升,内腹内,急缚,铜器贮甑中蒸五升米久,须臾,取出食肉,饮汁,勿啖盐。三月三度作之。神良。并止盗汗。(《肘后方》卷治心虚惊悸不定,羸瘦方。

  荆沥二升,以火煎至一升六合,分服四合,日三夜一。(《证类本草》卷十二)

  肾气丸,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心 附子(各二上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千金方》卷十九)

  卷第五

  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

  治虚烦闷不得眠,千里流水汤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四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酸枣仁(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三两) 黄芩(二两) 萆 (二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秫米(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遍,澄清一斗,煮诸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酢、生葱。(《外台》卷十七)

  治烦闷不得眠方。

  生地黄(五两) 香豉(五合绵裹) 人参(二两) 粟米(三合) 茯苓(四两) 知母(四两) 麦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四服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外台》卷十七)

  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

  生姜(四两) 半夏(二两洗) 橘皮(三两) 竹茹(二两) 枳实(二枚炙) 甘草(一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外台》卷十七)

  治止汗粉药方。

  牡蛎(二两熬) 附子(半两炮) 麻黄根(二两)

  上三味,捣筛,以白粉一升和合粉汗,汗止。忌猪肉。(《外台》卷二十三)

  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方。

  大枣(十三枚) 附子(一枚炮)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外台》卷二十三)

  卷第五

  治虚劳遗精及益智方

  治梦失精方。

  韭子(一升熬)

  上一物,捣筛,酒服方寸匕,日再。神效。(《医心方》卷十三)

  灸丈夫梦泄法。

  灸足内踝上一寸,一名三阴交,二七壮,两脚皆灸,内踝踝上大脉并四指是。(《外台》卷十六)

  治人心孔 塞,多忘,喜误方。

  七月七日取蜘蛛网着领中,勿令人知,则永不忘也。(《肘后方》卷六又方丁酉日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还,末服之,勿令人知。(《肘后方》卷六)

  孔子枕中神效方。

  龟甲、龙骨、远志、石上菖蒲分等,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大圣。(《医心方》卷二十六)

  开心散,令人不忘方。

  菖蒲 茯苓(各三两) 人参(二两) 远志(四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恒服之佳。(《医心方》卷二十六)

  治人嗜眠喜睡方。

  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捣末,服一方寸匕,日三,令人不忘。(《肘后方》卷六)

  卷第五

  治服石虚热水肿方

  葱豆洗汤,治虚热及服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阻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升,茎肿生疮,臭如死鼠,此皆虚损,肾中有热,强取风冷,湿痹故也。内宜根据方服诸利水药,外宜以此汤洗四肢,讫,以葱豆膏敷之。别以猪蹄汤洗疮烂处及卵肿也方。

  赤小豆(一升) 葱(合青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碎)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 巴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肿处。(《外台》卷二十)

  猪蹄洗汤,治丈夫服石有虚,因劳损热盛当风卧,伤于风湿,身变成热,风水肿病,腹满气急,四肢欲肿,小便不利,阴卵坚肿,茎肿生疮,赤烂臭如死鼠,名水疽,以汤洗之方。

  猪蹄(一双) 黄柏(五两锉) 蒴 根(切三升) 葶苈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外台》卷二十)

  葱白膏方,治与前葱豆汤同。

  葱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苈子(半升破) 蒴 (切半升) 青木香(二两切) 莽草上九味,以猪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气竭,去滓,敷痛处。(《外台》卷二十)

  卷第六

  治诸虫方

  夫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寸;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形;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伏虫,群虫之主也。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隔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者。此诸虫根据肠胃之间,若腑脏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而变成诸患也。(《外台》卷二十六)

  贯众丸,主治九虫动作诸病方。

  贯众(熬) 石蚕(熬五分) 野狼牙(四分) 芦(二分) 蜀漆(六分炙) 僵蚕(三分熬) 雷上十味,捣筛,蜜丸,空心暖浆水服三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之。白虫用榧子汤服。(《外台》卷二十六)

  治长虫,鸡子丸方。

  鸡子白(三枚) 干漆(四两熬一本无) 腊(三两) 粳米粉(半斤)

  上四味,内铜器中,于微火上煎,搅令调,内粉,令凝可丸,置土上温,乃内鸡子,搅令相得,又煎令可丸,宿勿食,以饮下小豆许大一百二十丸,小儿五十丸。效验。(《外台》卷又方取楝实,以淳苦酒中渍再宿,以绵裹,内下部中,令入三寸许,一日易之。(《外台》卷二十治蛔虫攻心腹痛方。

  取薏苡根二斤锉,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尽取之,虫死尽出。(《外台》卷二十六)

  治蛔虫,或攻心痛如刺,口中吐清水方。

  以鸡子一枚,开头去黄,以好漆少许,内中相和,仰头吞之,虫悉出矣。(《外台》卷二十六)

  治蛲虫在胃中,渐渐羸人方。

  淳酒 白蜜 好漆(各一升)

  上三味,合铜器中,微火上煎之,令可丸,丸如桃核大一枚,宿勿食,空腹温酒下,虫不下,再服之(《外台》卷二十六)

  治三虫方。

  真珠(一两研)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上二味,内苦酒中,旦空腹顿服之,令尽。(《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捣桃叶,绞取汁,饮一升。(《外台》卷二十六)

  治寸白虫方。

  取茱萸根洗去土,切一升,渍一宿,平旦分再服。取树北阴地根。(《医心方》卷七)

  又方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无食,一顿服之。(《医心方》卷七)

  卷第六

  治中蛊毒方

  人有养畜,蛊毒以病患,凡诊法:中蛊状,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齿,或吐下血,不即治之,食人五脏,尽即死矣。欲知是蛊与非,当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也。(《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方。

  以猪胆导下部至良。(《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

  茜草根 荷根(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顿服,即愈。又自当呼蛊主姓名。

  茜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熬) 豉(三粒) 釜底墨(方寸匕)

  上三味,捣,分作三丸,饮下一丸,须臾当下蛊毒,不下,更服一丸。(《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吐血方。

  羊皮(方三寸败鼓皮亦佳) 苦参(二两) 荷根(三两) 黄连(二两) 当归(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羚羊皮(方寸匕) 荷根(四两) 苦参 黄连(各二两) 当归 犀角 升麻(各三两)

  上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蛊即出。(《肘后方》卷七)

  又方取桑木心锉一斛,于釜中以水淹之,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取清,又微火煎得五升,宿治饮食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色变无常方。

  雄黄 丹砂 藜芦(各一分)

  上三味,捣筛,旦以井华水服一刀圭,有蛊当吐,不吐非蛊。(《医心方》卷十八)

  治下部若蛊食入,从后孔见肠方。

  虾蟆青背长身者,乌鸡骨各烧作屑,分等,令之以吹下部孔中,大良。(《医心方》卷十八)

  治卒中蛊,下血如鸡肝者,昼夜去石余血,四脏悉坏,唯心未毁,或乃鼻破待死者方。

  桔梗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十八)

  又方。

  隐忍根捣汁二升,分三服。桔梗苗也。(《医心方》卷十八)

  治鬼泣、蛊泣、毒瓦斯变化无常,鲛鱼皮散方。

  鲛鱼皮(鹊鱼斑皮是) 犀角 麝香(研) 龙骨 丹砂(研) 雄黄(研) 荷叶 鹿角(炙各一分) 蜈蚣(一枚炙) 椒(一分汗) 干姜(一分) 贝子(十枚) 鸡舌香(一分)

  上十三味,捣筛为散,空心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八)

  治蛊似蛔方。

  雄黄(研) 麝香(研)

  上二味,各如大豆许,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开,取雄黄等末,以肺裹吞之。(《外台》卷

  卷第六

  治中射工毒方

  治射工中人,疮有三种。一种疮正黑如 子,皮周遍悉赤,或衣犯之如有刺痛;一种作疮,疮久则穿,或晡间寒热;一种如火灼 起,此者最急,数日杀人,此病令人寒热方。

  乌 根(二两) 升麻(二两)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适寒温顿服之,滓薄疮上。(《外台》卷四十)

  治射工毒中人,寒热发疮,偏在一处,有异于常方。

  犀角 升麻 乌 根(各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相去一炊久,尽更作。(《外台》卷四十)

  又方取赤苋合茎叶捣,绞取汁,服一升,日再、三服。(《外台》卷四十)

  又方取生茱萸茎叶一虎口,断去前后,取握中者,熟捣,以水二升,煎取八合,顿服之。(《外台》卷四十)

  卷第六

  治中水毒方

  中水病,手足指冷即是,若暖非也。其冷或一寸,极或竟指。未过肘膝一寸浅,至于肘膝为剧。(《肘后方》卷七)

  治中水毒秘方。

  取水萍曝干,以酒服方寸匕,瘥止。(《肘后方》卷七)

  又方取梅若桃叶捣,绞取汁三升许,为二服,或干以水绞取汁极佳。小儿不能饮,以汁敷乳头与之。(《外台》卷四十)

  卷第六

  治诸物哽咽喉方

  治哽方。

  凡书曰:天有门,地有根,诸家入口者,皆当得吞。(《外台》卷八)

  又方取鹿筋渍之濡,索之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候至哽处,徐徐引之,哽着筋出。(《外台》卷八)

  又方末虎骨若狸骨,服方寸匕。(《外台》卷八)

  又方服瞿麦末方寸匕。(《外台》卷八)

  治诸哽方。

  鸬 屎末,服方寸匕。(《外台》卷八)

  又方传呼:鸬鸬、 即下。(《医心方》卷二十九)

  治食诸鱼骨哽方。

  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央,持绳一端,吞薤到哽处引,哽当随出。(《外台》卷八)

  治鱼骨哽在喉中,众法不能去者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又吞。此用得效也。(《外台》卷八)

  治食中吞发,哽不去,绕喉者方。

  取梳头发烧灰,饮服一钱匕。(《外台》卷八)

  治误吞钱方。

  捣火炭末,服方寸匕,则出。(《外台》卷八)

  治误吞银环及钗者方。

  取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环及钗更出。(《外台》卷八)

  治误咽针方。

  取真吸针磁石末,酒白饮服一方寸匕。解曰:磁石特能吸针。难云:今吞针哽在喉中,而服磁石未入腹耶,若含磁石口中者,或吸针出耳。二理详取其义焉。(《外台》卷八)

  卷第六

  治缢死、溺死、中、冻死方

  治自缢死方。

  以 衣若氍毹浓毡物,覆其口鼻抑之,令两人极力吹其两耳,一炊倾可活也。(《外台》卷治自经死方。

  捣皂荚、细辛屑,取如胡豆,吹两鼻孔中。单用皂荚亦好。(《医心方》卷十四)

  治溺死方。

  屈死人两脚着人肩上,以死人背向生人,背负持走,吐出水便活。(《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熬沙以覆死人,使上下有沙,但出鼻口,沙中温,温须易之。(《医心方》卷十四)

  治溺死一宿者尚可活方。

  倒悬解衣,挑去脐中垢,极吹两耳,即活。(《外台》卷二十八)

  夏月中热 死,凡中 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治之方。

  以屈革带绕 人脐,使三、四人尿其中,令温,亦可用泥土屈草;亦可扣瓦碗底若脱车,以着 人脐上,取令尿不得流去而已。此谓道路穷急无汤,当令人尿其中。仲景云:欲使多人尿,取令温。若有汤便可与之。仲景又云:不用泥及车 ,恐此物冷。 即在夏月,得热土泥暖车 ,亦可用也。(《外台》卷二十八)

  治冬天堕水冻,四肢直,口噤,裁有微气出方。

  以大器中多熬灰,使暖,囊盛,以薄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目则得转,口乃开,可温尿粥清,稍稍含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便持火炙其身,冷气与火相搏则死。(《外台》卷二十八)

  卷第六

  解中诸毒方

  治中诸毒药及葛未死,但闻腹中烦冤剥裂作声,如肠胃破断状,目视一人成两人,或五色光起,须臾不救方。

  取新小便和清边久屎一升,绞取汁一升顿服,气已绝,但绞口与之,入腹便活也。已死万一冀活,但数与屎汁也。(《外台》卷三十一)

  治中药毒方。

  取灶中当釜月下土末,服方寸匕。(《外台》卷三十一)

  治服药过剂烦闷方。

  研粳米取汁,五升服之。(《医心方》卷一)

  治食漏脯毒方。

  捣生韭汁,服之多少以意,冬月无韭,捣根取汁。(《医心方》卷二十九)

  治食郁肉漏脯,此并有毒方。

  烧屎灰,酒服方寸匕。(《证类本草》卷十五)

  治食诸饼 百味毒,若急者方。

  单饮土浆。(《医心方》卷二十九)

  又方单服犀角末方寸匕。(《医心方》卷二十九)

  治食鱼中毒方。

  煮芦根取汁饮之。(《医心方》卷二十九)

  治食蟹中毒方。

  干蒜煮汁饮之。(《本草纲目》卷二十六)

  治人大醉,欲死,恐烂肠胃方。

  作温汤着大器中渍之,冷则易。(《医心方》卷二十九)

  治服金屑,死未绝者,知是金毒方。

  以水银一两,写口中,摇动令下咽喉入腹,金则消灭成泥,即出,可三与服则活。(《外台》卷三十一)

  卷第七

  治痈疽方

  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肌肤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黄帝曰:何谓疽?岐伯答曰:热气绝盛,下陷肌肤筋髓骨肉,内连五脏,血气竭尽,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其上皮夭瘀以坚,亦如牛领之皮。痈者其上皮簿以泽。此其候。帝曰:善。

  (《外台》卷二十四)

  治痈肿,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即复者有脓,若当上破者,脓出不尽,不尽稍深蚀骨,骨碎出,当以鱼导侧际,从下头破令脓出尽,出尽则骨取白荻灰水淋之,煎令如膏,此不宜预作,作之十日则歇。并可以去黑子,黑子药注便即拭去,不时拭则伤肤。又一方以桑白灰亦妙。(《外台》卷二十四)

  凡破诸病肉浓处,当先广封四面,不尔,疮破裂气泄便死,不可救也。有久痈余疮为败痈深疽,有胫间喜生疮,中外恶疮,霜寒冻不瘥经年,或骨疽亦名胫疮,深烂青黑,四边坚强,中央脓血恶汁出,百药治不瘥,汁渍好肉处皆肿,亦有碎骨从中出者,可温赤龙皮汤洗之,夏月日日洗之,冬月三日、四日一洗。溃肉多者,可时敷白 茹散食去之,可一日之中,三取猪矢烧作灰,下绢筛,以粉疽败疮中令满,汁出脱去便敷之,长敷须瘥也。若更生青肉,复着白 茹微如前法也。(《外台》卷十四)

  治痈、一切肿,未成肿,拔毒方。

  牡蛎白者为细末,水调涂,干更涂。(《证类本草》卷二十)

  治痈疽不溃方。

  薏苡仁一枚,吞之。(《本草纲目》卷二十二)

  治痈已有脓,当使坏方。

  取白鸡两翅羽肢各一枚,烧服之,即穿。(《肘后方》卷五)

  治痈疮,脓血不止,疮中空虚,疼痛,排脓内补散方。

  防风(一两) 远志(一两) 当归(二两) 黄 (一两) 白芷(一两) 甘草(一两) 桔梗(一两)通草(一两) 浓朴(二两) 人参(一两)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 赤小豆(五合熬) 芎凡十五物,冶,合筛,未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医心方》卷十五)

  治痈及疖如结实赤热者方。

  以水磨半夏涂之,燥复更涂,得流便消也。山草中,可自掘生半夏乃佳。此治神验,勿不信也。(《外台》卷二十四)

  卷第七

  治瘭疽、缓疽及发背方

  胸中痛,少气,急入暗中,以手掩左眼,竟视右眼见光者,胸中结痈也。若不见光,瘭疽内发。若吐脓血,此不治之疾,宜以灰掩脓血上,不尔,着傍人也。又齿间臭,热血出,是瘭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宜以灰掩地血。瘭疽喜着指,与代指相似,人不别者,亦呼作代指,不急治,其毒逐脉上,入脏杀人也。南方人得此疾,皆斩去指,恐其毒上攻脏。故瘭疽着指头者;其先作黯 ,然后肿赤黑黯, 痛入心是也。(《外台》卷二十四)

  瘭疽者,肉中忽生一 子,如豆粟,剧者如梅李大,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 有核,核有深着浓肉处皆割之,亦烧铁令赤烙 上,令焦如炭,亦灸黯 上百壮为佳,早春酸摹叶薄其四面,防其长也。饮葵根汁,犀角汁、升麻汁折其热,内外治根据丹毒法也。(《肘后方》卷五)

  有缓疽者,初结肿形似痈,回回无头尾,其色不异,但痛,深有根核,又与皮肉相亲着外耳,一名内痈。其有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状,积日不消,喜变紫色黯黑,久即皮肉具烂,如初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以小豆薄涂之,其间数针 去血,又薄之,取消也;若不消,色未变青黯者,以炼石薄之;若失时不得治,已烂者,犹服五香连翘汤及漏芦汤下之,随青肉去尽便停也,好肉即生,但敷升麻膏良,不生,单敷一物黄 散也;若敷白 茹散,积日青恶肉不尽者,可以漆头赤皮 茹取半钱匕,和三大钱匕白 茹散中,合和敷之,恶肉去尽,还以淳用白 茹散也,视好肉欲生,可敷黄 散也。黄 散方、白 茹散方、漆头 茹散方,并一味单行,随多少捣筛为散。(《外台》卷二十四)

  治发背方。

  以蜗牛一百个活者,以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雏翎扫之疮上,日可十余度,其热痛止,疮便愈。(《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卷第七

  治石痈及疔疮杂治方

  治痈坚如石,核复大,色不变,或作石痈,治之炼石散方。

  鹿角(八两一作白灰) 白蔹(三两) 粗理黄石(一斤,酢五升先烧石令赤内酢中复烧内之酢尽半止)

  上三味,捣筛作细末,以余醋拌和如泥,浓涂之,干即涂,取消止,尽更合。诸漏瘰疠,其又方单磨鹿角、半夏涂,不如上方佳也(《外台》卷二十四)

  治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也方。

  灸肿三百壮,当石子破碎出,如不出,益壮,乃出。其痈疽、石痈、结筋、瘰疠,皆不可针角,针角杀人。(《外台》卷二十四)

  又痈未溃方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浓,粘贴,燥复易,得痛自瘥。(《肘后方》卷五)

  疔毒为疮,肉中突起如鱼眼状,赤黑 痛,是寒毒之结,变作此疾,始作服汤,及如治丹法便瘥。(《外台》卷三十)

  治毒瓦斯攻疰足胫,久疮不瘥方。

  白术为细末,盐浆水洗疮干贴,二日一换,可以负重涉险,凶年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之米脯。(《证类本草》卷六)

  治脚痛方。

  以水蓼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疮,干自安。(《证类本草》卷十一)

  卷第七

  治恶气肿痛诸方

  有气肿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觉痛,此由体热当风,复被暴冷凉折之,结成气肿也。宜服五香连翘汤,白针气泻之,敷蒺藜薄,亦用小豆薄,并得消也。

  蒺藜薄方:蒺藜子二升,下筛,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涂细故熟布上,剪如肿大,勿小豆薄方:无蒺藜可舂小豆下筛,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复涂之,并得消也。(《医心方》卷十六)

  有气痛病,身中忽有一处,痛如打棵之状,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发作有时,痛发时则小热,痛静时便觉其处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时受温风,至春夏暴寒凉来折之,不成温病,乃变作气痛也。

  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数剂及竹沥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煮杨柳树皮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见处,宜 去血也,其间将白薇散。(《医心方》卷十六)

  小竹沥汤,治气痛方。

  淡竹沥(二升) 夜干(二两) 杏仁(二两) 茵芋(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二两) 木防己(二两) 防风(二两) 秦艽(二两) 茯苓(三两) 麻黄(一两) 独活(二两) 枳实(二两)

  凡十五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折半,乃可内竹沥,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服白薇散,治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核起者,积服汤,余热未平复,宜此白薇散,以消余热方。

  白薇(六分) 葳蕤(四分) 当归(四分) 麻黄(三分) 秦艽(五分) 天门冬(四分) 蜀椒(二分) 木防己(四分) 紫胡(三分) 草(二分) 独活(四分) 枳实(四分) 乌头(二分) 术(六分) 人参(四分) 夜干(六分) 山茱萸(四分) 青木香(四分) 防风(六分) 白芷(凡二十物,捣下绢筛,以酢浆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随长少减服之,毒微者可用酒也。(《医心方》卷十六)

  治风热毒肿结赤,夜干膏方。

  夜干(二两) 常陆(切一升) 防己(四两) 升麻(三两)

  上四物,切,以猪膏三升。微火煎常陆小焦黄,绞去滓,以摩病上。(《医心方》卷十六)

  五香汤,主恶气毒肿方。

  沉香 青木香 薰陆香 鸡舌香(各一两) 麝香(半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外台》卷二十四)

  大 渍肿毒,升麻汤方。

  升麻(一两) 黄芩(三两) 栀子(二十枚) 漏芦(二两) 蒴 根(五两) 芒硝(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候冷。分用渍 肿,常令湿润即消。(《外台》卷三十)

  治肿方。

  柳枝如脚趾大,长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极热,以故布裹肿处,取汤热洗之,即瘥。(《证类本草》卷十四)

  卷第七

  治恶脉、恶核、恶肉诸病方

  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此由春冬恶风入络脉之中,其血瘀所作。

  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敷丹参膏,积日乃瘥。余度山岭即患,常服五香汤,敷小豆得消。(《肘后方》卷五)

  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如梅李,小者如豆粒,皮中惨痛,左右走身中,壮热 恶寒是也。

  此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敷之,立消。若余核,亦得服丹参膏。(《肘后方》卷五)

  恶肉病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

  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肘后方》卷五)

  五香连翘汤,治恶肉、恶脉、恶核、瘰 、风结肿气痛方。

  木香 沉香 鸡舌香(各二两) 麝香(半两) 薰陆香(一两) 夜干 紫葛 升麻 独活寄生 甘草(炙) 连翘(各二两) 大黄(三两) 淡竹沥(三升)

  上十四物,以水九升,煮减半,内竹沥,取三升,分三服,大良。(《肘后方》卷五)

  漏芦汤,治痈疽、丹疹、毒肿、恶肉方。

  漏芦 白蔹 黄芩 白薇 枳实(炙) 升麻 甘草(炙) 芍药 麻黄(去节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若无药用大黄下之佳。其丹毒须针 去血。(《肘后方》卷丹参膏,治恶肉、恶核、瘰 、风结、诸脉肿方。

  丹参 蒴 (各二两) 秦艽 独活 乌头 白芨 牛膝 菊花 防风(各一两) 莽草叶 踯上十二物,切,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猪膏四斤俱煎之,令酒竭,勿过焦,去滓,以涂诸疾上,日五度,涂故布上贴之,此膏亦可服,得大行即须少少服。(《肘后方》卷五)

  卷第七

  治丹毒及赤白疹方

  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大者如手掌,甚者竟身痒,微肿。

  有白丹者,肉中起痒痛,微虚肿如吹瘾疹起者,治之亦如赤丹法;有鸡冠丹者,赤色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麦豆粒,肉上粟粟如鸡冠肌理也,方说一名为茱萸火丹,治之如天火法;有水丹,由体热过水湿搏之结丹,晃晃黄赤色,如有水在其中,喜着腹及阴处,治之亦如火丹法。其水丹着人足趺及 胫间者,作黄色如火丹状,经久变紫色,不治皆成骨疮也,无毒,非杀人疾,若成骨疮,即难瘥也。经言: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气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风瘙疾,皆由于此有赤疹者,忽起如蚊蚤吮,烦痒,剧者连连重沓垄肿起,搔之逐手起。有白疹者亦如此证也升麻膏,治丹毒肿热疮方。

  升麻 白蔹 漏芦 芒硝(各二两) 黄芩 枳实 连翘 蛇衔(各三两) 栀子(二十枚) 蒴上十物,切,舂令细,纳器中,以水三升渍半日,以猪脂五升,煎令水竭,去滓敷之,日五度。若急合即水煎,极验方。(《肘后方》卷五)

  夫丹者,恶毒之气,五色无常,无即治之,痛不可堪,又待坏则去脓血数升,或发于节解,多断人四肢,盖疽之类,治之方。

  煮粟 有刺者洗之。(《外台》卷三十)

  治丹发足踝方。

  捣蒜如泥,以浓涂,干即易之。(《外台》卷三十一)

  治人面目身体卒赤黑丹起如疥状,不治日剧,遍身即杀人也。

  煎羊脂以摩之,青羊脂最良(《外台》卷三十)

  又方以猪槽下土泥涂之。(《外台》卷三十)

  治丹若走皮中,侵广者名为火丹,入腹杀人,治之方。

  取蛴螬末以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治若通身赤者方。

  取妇人月布薄之,又取汁以浴小儿。(《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捣大黄水和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捣栀子水解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水和芒硝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治丹毒,单用一物舂以薄之方。

  生蛇衔 生地黄 生蒴 叶 生慎火叶 生菘菜叶 生五叶藤 豆豉 浮萍上八物,一一别捣,别涂之。

  大黄 黄芩 栀子 芒硝上四物,各舂水和,各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治白丹方。

  捣白瓷器屑,猪膏和涂之。(《外台》卷三十)

  又方烧猪矢灰,和鸡子白涂之。(《外台》卷三十)

  凡赤疹,热时发,冷即止,白疹天阴冷即发方。

  白疹以水煮白矾汁拭之;又煮蒴 着少酒以浴;又以酒煮石南拭之;又以水煮鸡屎汁拭之赤疹者,由令湿折于肌中,甚即为热,热成赤疹也。得天热则剧,取冷则减,治之方。

  取生蛇衔草捣极烂,以涂之,最验。(《外台》卷三十)

  白疹者,由风气折于肌中之热,热与风搏,遂为白疹也。得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暖晴则减,着衣身暖亦瘥,治之方。

  水煮枳实拭之佳,又捣末熬之,青布裹熨之。(《外台》卷三十)

  治一切疹方。

  用煮蒴 汤和少酒涂,无不瘥。(《证类本草》卷十一)

  卷第七

  治疥及疠疡风方

  治 疮方苦酒一升,温令沸,以生韭一把内中,以薄疮上,即瘥。(《外台》卷三十)

  又方雄黄(一两) 黄芩(二两) 松脂(二两) 发灰(如弹丸大)

  上四味,以白膏与松脂合捣,以敷疮上。(《外台》卷三十)

  又方乱发、头垢等分,螺壳二十枚,烧,以腊月猪脂和如泥,以敷之。(《外台》卷三十)

  又方单踯蝎花三升,以水渍之半月,去滓,汁洗疮。一方炙 以疮敷上,虫当出也。(《外台》卷三十)

  又方桃花、盐等分,熟捣,以醋和敷之。(《外台》卷三十)

  又方皂荚十枚,苦酒四升煮之,去滓,煎如饴,以敷疮上。(《外台》卷三十)

  又方新瓦罐一口,安鸡屎一合,酒煎成膏涂之。(《外台》卷三十)

  又方木白汁(一合) 苦酒(二合) 小蒜(半合) 釜月下土(一合)

  上四味,和如泥涂之,干复涂。(《外台》卷三十)

  治诸 疮经年,根据手拂疽,痒引日生不瘥,疮久则有疽虫,藜芦膏方。

  藜芦(六分) 黄连(八分) 矾石(熬汁尽) 松脂 雄黄(研各八分) 苦参(六分)

  上六味,捣,以浓绢筛之,用猪脂二升煎之,候膏成去滓,入雄黄、矾石末,搅令和调,待凝以敷之。诸疮经年,或搔之汁出不生痂,百药治不瘥,悉主之。 疥痒头疮亦效。热疮者,起疮便生白脓是也。黄烂疮者,起疮浅,但出黄汁若肥疮是也。侵淫疮者,浅疮黄汁出,兼搔之,漫延长不止是也。 疮者,喜着手足相对,痛痒折裂,春夏随瘥。(《外台》卷三治疥方。

  捣羊蹄根,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外台》卷三十)

  治疥及风瘙疮,苦痒方。

  丹参(四两) 苦参(四两) 蛇床子(一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煎之,以洗疥疮,以粉粉身,日再为之,即瘥。(《外台》卷三十)

  治疥汤方。

  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令温冼疥。(《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大麻子一升,捣令破,煮如粥,以曲一斤着中,涂之。治马疥最良。(《医心方》卷十七)

  治疠疡方。

  苦酒于瓦瓯底磨硫黄,令如泥,又取附子截一头,又磨硫黄上使热,将卧先以布拭疡上数过,乃以药敷之,即愈。(《外台》卷十五)

  又方硫黄(研) 矾石(研) 水银(别研入) 灶墨上四味,等分,捣下筛,内碗子中以葱叶中涕和研之,临卧以敷病上。(《外台》卷十五)

  卷第七

  治诸癞、恶疮及侵淫疮方

  治癞方。

  取 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渍洗疮,不过三、五度瘥。(《外台》卷三十)

  治乌癞、白癞方。

  皮(炙) 魁蛤 蝮蛇头(炙) 木虻(四枚去翅足熬) 虻虫(去翅足熬) 蛴螬(各一枚炙) 陵鲤甲(去头足炙) 葛上亭长(七枚炙) 斑猫(去翅足七枚炙) 蜈蚣(去头足炙) 附子(各三枚炮去皮) 蜘蛛(五枚炙) 水蛭(一枚) 雷丸(三十枚) 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熬) 水银(研) 大黄 真丹 桂心 射罔(各一两) 黄连(一分) 石膏(研二两) 蜀椒(汗三分) 芒硝(一分研) 龙骨(三分) 甘遂(熬) 石(烧)

  滑石(各一分)

  上二十八味,捣筛,蜜和丸如胡豆,服二丸,日三,加之,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此方分量多不同,为是古方传写瘥错,若临用时,即以意量之,(《外台》卷三十)

  治白癞酿酒方。

  苦参(二斤) 露蜂房(五两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斗,法曲二斤,和药渍,经三宿,绞去滓,炊黍米二斗,酿准常法作酒,候酒熟压取,先食一饮一鸡子,日三,稍稍增之,以瘥为度。(《外台》卷三十)

  治白癞方。

  干艾叶浓煮,以渍曲作酒如常法,饮之令醺醺。(《外台》卷三十)

  又方大蝮蛇一枚,勿令伤,以酒渍之,大者一斗,小者五升,以 火温令酒尽,取蛇一寸许,以腊月猪膏和,敷疮,瘥。亦治鼠 诸恶疮。(《肘后方》卷五)

  治恶疮身体面目皆烂有汁方。

  取生鱼三寸者,并少豉合捣,令熟,以涂之,燥复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治恶疮方。

  楝子(一升) 地榆(五两) 桃仁(五两) 苦参(五两)

  上四味,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洗之。(《医心方》卷十七)

  治恶疮人不能名者方。

  取头垢、猪脂和涂疮中。(《医心方》卷十七)

  治恶疮粉方。

  水银 黄连 胡粉(熬令黄,各二两)

  上三味,下筛,粉疮。疮无汁者,唾和之。(《肘后方》卷五)

  治卒毒瓦斯攻身,或肿、或赤痛、或痒,并分散上下同匝,烦毒欲死方。

  取生鲫鱼切之如 ,以盐和捣,遍涂疮上,干复易之,此为侵淫疮也。(《外台》卷二十九)

  卷第七

  治诸疮中风寒水露方

  治因疮肿,剧者数日死,或中风寒,或中水,或中狐尿棘刺方。

  烧穣草及牛马屎、生桑条,取得多烟者熏之,令汁出则愈。(《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以桑灰汁温之,以渍疮大良、神验。(《外台》卷二十九)

  卷第八

  治瘿病方

  瘿病者,始作与瘿核相似,其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乃不急 然,则是瘿也。中国人息气结瘿者,但垂 无核也。长安及襄阳蛮人其饮沙水喜瘿,有核瘰瘰耳,无根,浮动在皮中,其地妇人患之,肾气实,沙石性合于肾,则令肾实,故病瘿也。北方妇人饮沙水者,产乳其于难,非针不出,是以比家有不救者,良由此也。

  小麦一升醇苦酒一升,渍小麦令释,漉出曝燥,复渍,使苦酒尽,曝麦燥捣筛,以海藻三两别捣,以和麦末令调,酒服方寸匕,日三。禁盐、生鱼、生菜、猪肉。(《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小麦(三升)

  上以三年米酢三升,渍麦曝干,干更浸,使酢尽,又曝干,捣筛为散,别捣昆布为散,每服取麦散二匕,昆布散一匕,旦饱食讫,清酒和服之,若不能饮酒者,以水和服亦得,服尽即瘥,多服弥善,无所禁,但不用举重及悲啼、烦恼等事。(《外台》卷二十三)

  治瘿酒方。

  是水雨经露出柳根(三十斤)

  上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外台》卷二十三)

  杨树酒,治瘤瘿方。

  河边水所注杨树根三十斤,熟洗细锉,以水一石,煮取五斗,用米三斗,面三斤,酿之,酒成服一升。(《医心方》卷十六)

  卷第八

  治瘰方

  治寒热瘰 散方。

  白曾青(半两) 当归 防风 栝蒌根 芎 黄 狸骨(炙) 甘草(炙,各二两)

  细辛 干姜 露蜂房(各一两,炙) 石(烧半日) 大附子(炮) 荏子(各半两) 斑蝥(去首足羽上十六味,捣下筛为散,以酒服一钱匕,日再,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连翘 土瓜根 龙胆草 苦参 黄连 栝蒌 芍药 常山皮(各一两) 头骨(一枚,炙)

  上九味,捣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忌猪肉、冷水。(《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连翘(六分) 土瓜根(四分) 龙胆草(五分) 黄连(四分) 苦参(六分) 栝蒌(四分) 芍药上七味,为散,食后温酒下五分匕,日三。(《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鲮鲤甲二十一枚,烧捣末,敷疮上,效。(《外台》卷二十三)

  卷第八

  治诸方

  凡有九种 ,一曰野狼 ,始发于颈,头肿有根,起于缺盆,上转连耳本肿大,此得之因忧恚气上不得下,其根在肺,空青主之,商陆为佐;二曰鼠 ,始发于颈,无头尾,如鼷鼠核,时上时下,使人寒热脱肉,此得之由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狸骨主之,知母为佐;三曰蝼蛄 ,始发于颈项,状如蝼蛄,肿溃连生疮,其汁赤黄,得之食瓜蝼蛄余毒及果实不去核,其根在大肠,荏子主之,桔梗为佐;四曰蜂 ,始发于颈,瘰 三、四处,俱肿起,相连溃溃移,此得之多饮流水,水有蜂余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黄主之,黄芩为佐;五曰蚍蜉 ,始发于颈,初得之如伤寒,此得之因饮食中有蚍蜉毒不去,其根在肾, 石主之,防风为佐;六曰蛴螬 ,始发于颈,上下无头尾,如枣核块块,多在皮中,使人寒热心痛满,此因喜怒哭泣得之,其根在心, 石主之,白术为佐;七曰浮疽瘿,始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此得之因思虑忧忆,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八曰瘰 ,始发于颈,有根,初苦痛,瘰 觉之使人寒热,得之新沐头湿结发,汗流入于颈所致,其根在肾,雌黄主之,芍药为佐;九曰转脉 ,始发于颈,如大豆浮在脉中,濯濯脉转,苦惊惕,身如振寒热,始得之时,惊卧失枕,其根在小肠,斑蝥主之,白芷为佐。

  治 九种方:空青(研,炼之) 商陆根 狸骨(炙) 知母 荏子 桔梗 雄黄 黄芩 石(烧)

  防风 矾石(烧汁尽) 地胆(熬) 白术 甘草(炙) 雌黄 芍药 斑蝥(去足羽,熬)

  白芷(各二上十八味,捣,其论病者特加其分,余种令分等,细筛末,空青最在后内之,苦酒服一刀圭,日三服,三十日知,五十日愈,七十日平复,病者百日禁食鱼、肉。忌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犬肉、生血物。余二大豆为一刀圭,小儿服之半,大人全服,八岁以下,宁从治鼠 及瘰 膏方。

  白马、牛、羊、猪、鸡等矢屑(各一斤) 漏芦 本(各一斤)

  上七味,并于石上烧作灰研,绢筛之,以猪脂一升三合,煎乱发一两半,令沸,发尽乃内诸药屑,微火上煎五、六沸,药成,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犹须汤洗,日再,若着膏,当以帛覆,无令风冷,神验。瘰 以膏敷上,亦日再。(《外台治鼠 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 乱发(如鸡子一枚)

  上二物,以腊月猪膏令淹鼠、发煎之,令其鼠、发都尽消,膏成分作二分,一分稍稍涂疮,又方蛇腹中鼠、虾蟆烧末,酒服方寸匕,甚效。(《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以槲叶捣末,敷肿上,热炒盐熨之,即消,良效。(《外台》卷二十三)

  凡有肿,皆有相主,患者宜检本方,多发头两边,累累有核。

  鼠 肿核痛未成脓方。

  以柏叶敷着肿上,熬盐着叶上,熨令热气下即消。(《肘后方》卷五)

  治蝼蛄 方。

  取蝼蛄脂二七枚,酒和敷疮上。(《医心方》卷十六)

  治蚁 方。

  半夏一果,捣作屑,以鸭膏和,敷疮上。(《医心方》卷十六)

  治 有头出,脓水不止方。

  以啄木一只烧灰,酒下二钱匕。(《证类本草》卷十九)

  卷第八

  治痔疮及谷道痒痛方

  凡治病有五,若肛边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时时脓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边肿痛生疮者,名酒痔也;若肛边有核痛及寒热者,名肠痔也;若大便辄清血出者,名血痔也;若大便难,肛良久不肯入者,名气痔也。此皆坐中寒湿,或房室失节,或醉饱过度所得,当时不为患,久久不瘥,终能困人,别有大方,今单行亦要便宜,根据按用之。(《外台》卷二十六)

  治五痔,有气痔,温寒湿劳即发,蛇蜕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见外,妨于更衣,鳖甲主之;牝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 皮主之;肠痔,更衣挺出,久上所主药,皆下筛,等分,随病倍其所主药为三分,旦早以井华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药内下部,有疮内中,无疮又方野葛(末)

  上一味,以刀圭内药中服,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煮槐根洗之。(《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煮桃根洗之。(《外台》卷二十六)

  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方。

  枳实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饮下二十丸。(《证类本草》卷十三)

  五痔散,主酒客劳及损伤,治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纵横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黄 (三分) 附子(包) 白蔹 桂心(各一分) 芍药 黄芩(各二分)

  上七味,捣分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验。(《外台》卷二十六)

  治五痔,大便肛边清血出,紫参丸,治不瘥,服之无不瘥方。

  紫参 秦艽 乱发灰 紫菀 浓朴(炙以上各一两) 本(二两) 雷丸(半升) 白芷(一两) 虫(半两熬) 贯众(三两去毛) 猪后悬蹄甲(十四枚炙) 虻虫(半两去翅足熬) 石南(半上十三味捣筛,以羊脊骨中髓合猪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饮下,剧者夜一服。四日肛边痒止,八日脓血尽,鼠乳悉愈,满六十日,终身不复发,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长三寸,服此方即愈,亦治脱肛。有人热可除羊髓,以赤蜜代。(《外台》卷二十六)

  治痔, 皮丸方。

  槐子(三两) 附子(炮二两) 当归(二两) 连翘(二两) 干地黄(五两) 干姜(二两) 矾石(二两烧令汁尽) 续断 黄 (各一两) 皮(一具,细切,熬令上十味,捣筛,蜜丸,饮服十五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亦可主痔。常用大验。

  (《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以生槐皮十两削去黑皮,熟捣,丸如弹子,绵裹内下部中,大效。(《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以槐赤鸡一斤为散,饮服方寸匕。(《外台》卷二十六)

  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方。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入乳香半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瘥。砂即兔子粪是也。(《证类本草》卷十七)

  洗痔方以连翘煎汤洗,讫,刀上飞绿矾入麝香贴之。(《证类本草》卷十一)

  治谷道中痒痛、痔疮,槐皮膏方。

  槐皮(五两) 甘草 当归 白芷(各二两) 陈豉 桃仁(各五十粒去皮) 赤小豆上七味,锉,以猪脂二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以涂之,日三度。(《外台》卷二十六)

  治谷道赤痛方。

  菟丝子熬令黄黑,和以鸡子黄,以涂之,日三。(《医心方》卷七)

  又方取杏仁熬令黄,捣作脂涂之。(《医心方》卷七)

  治虫食下部方。

  胡粉、雄黄分等,末,着谷道中。(《医心方》卷七)

  治 虫杏仁汤方。

  杏仁五十枚,苦酒三升,盐一合,煮取五合,顿服之。(《医心方》卷七)

  卷第八

  治脱肛方

  治脱肛熏方。

  以女萎一升,以器中烧,坐上熏肛门即愈。(《外台》卷二十六)

  治卒大便脱肛方。

  灸鸠尾骨上七壮。(《外台》卷二十六)

  治脱肛历年不愈方。

  以生铁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洗之,日再。(《外台》卷二十六)

  卷第八

  治阴肿痛、阴疮、阴痒方

  治男子阴肿大如斗,核痛,人所不能治者方。

  以雄黄一两研碎绵裹,甘草一尺,生用切,水一斗,煮取二升以洗之。忌海藻、菘菜。

  (《又方取苋菜根捣薄之。(《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取蔓荆根捣薄之。(《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捣马鞭草薄之。(《外台》卷二十六)

  治男子阴卒肿痛方。

  灸足大趾本三炷。(《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鸡翮(六枚烧) 蛇床子(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饮服少许,随卵左右取鸡羽。(《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桃核中仁熬,末,酒服如弹丸,不过三。(《肘后方》卷五)

  治卒阴痛如刺,汗如雨出方。

  小蒜(一斤) 韭根(一斤一方无) 杨柳根(一斤)

  上三味,合烧,以酒灌之,及热气熏之,即愈。(《外台》卷二十六)

  治阴恶疮方。

  以蜜煎甘草末涂之,良。(《医心方》卷七)

  治阴头生疮如安石榴花,大者如卷方。

  虎牙、犀角,刀刮末,以猪膏煎令变色,去滓,日三涂。(《医心方》卷七)

  又方以乌贼鱼骨末粉之,良。(《医心方》卷七)

  又方鳖甲烧末,以鸡子白和敷之。(《医心方》卷七)

  治阴痒生疮方。

  嚼胡麻涂之。(《肘后方》卷五)

  治大人小儿阴茎痒汁出方。

  取生大豆刮去皮,熟嚼涂之。(《医心方》卷七)

  卷第八

  治病方

  治 方。

  取杨柳如脚大趾,长三尺,二十枚,以水煮令极熟,以故布干掩肿处,取柳枝更互拄之,如此取瘥止。(《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以桃仁捣敷之,亦治妇人阴肿,干即易。(《外台》卷二十六)

  灸卒 方。

  以蒲横度口折之一倍增之,以布着小腹大横理,令度中央上当脐,勿使偏僻,灸度头及中央合二处,随年壮,好自养,勿举重、大语怒言、大笑呼唤。(《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牵阴头正上向,灸茎头所极;又牵下向谷道,又灸所极;又牵向左右髀直下行,灸所极。

  皆又法灸足厥阴,左右各三壮,穴在足大趾间是也。(《外台》卷二十六)

  卷第八

  治月蚀疮方

  治大人小儿,卒得月蚀疮方。

  五月五日虾蟆灰,以猪膏和涂之,瘥止。(《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于月望夕取兔矢,仍内虾蟆腹中,合烧为灰末,以敷疮上,瘥止。(《外台》卷二十九)

  治月饴疮方。

  救月蚀鼓皮如手许大一片,以苦酒三升渍一宿,以涂疮上。或云烧作灰,脂和敷之。(《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虎头骨(二两碎) 浮萍(屑一两)

  上二味,以猪脂一斤煎,取骨黄成膏,以涂疮上。(《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茱萸根 地榆根 蔷薇根上三味,各等分,为散,作汤洗疮,取药涂疮上,日三。(《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燃烛照疮,使烛热气相及疮,即愈。(《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煮枯鲍鱼以洒之。(《医心方》卷十七)

  卷第八

  治手足皲裂及代指方

  治手足皲裂血出痛,若涉冰霜冻面及手足皲裂瘃坏方。

  取麦窠浓煮汁,及热以浸洗之,即瘥。(《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取葱叶萎黄及箨煮,以渍洗之。(《外台》卷二十九)

  治人脚无冬夏常拆裂,名曰尸脚,此因履踏洗尸水及恶物故也,方。

  取鸡屎一升,以水二升,煮数沸,待小冷,以渍脚半日,不过三、四度瘥。(《外台》卷二治手足皴裂,血出疼痛方。

  猪KT 着热酒中,以洗之,即瘥。无酒用汤亦佳。(《外台》卷二十九)

  治手足瘃坏方。

  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洗渍之。(《医心方》卷八)

  治冻疮方。

  以蜡洋灌之。(《医心方》卷八)

  治代指方。

  单煮甘草渍之。(《医心方》卷八)

  又方以指刺炊上热饭中七遍。(《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用芒硝汗渍之。(《医心方》卷八)

  卷第九

  治跌打损伤方

  治忽落马堕车,及坠屋坑崖腕伤,身体头面四肢内外切痛,烦躁叫唤不得卧方。

  急觅鼠矢,无问多少,烧捣末,以猪膏和,涂封痛处,急裹之。仍取好大黄如鸡子大,以乱发裹上,如鸭子大,以人所裁白越布衫领巾间余布以裹发外,乃令火烧,烟断捣末,屑薄,以酒服,日再三。无越布,余布可强用,常当预备此物为要。(《外台》卷二十九)

  治从高堕下,若为重物所顿笮得瘀血方。

  豆豉三升,沸汤二升渍之,食顷,绞去滓,内蒲黄三合,搅调,顿服之,不过三、四服,神良。(《外台》卷二十九)

  打伤肿痛,无名异为末,酒服,赶下四肢之末,血皆散矣。(《本草纲目》卷九)

  卷第九

  治刀箭金疮方

  毒箭有三种,交、广夷州用焦铜作箭镞,岭北诸处以蛇毒螫物汁着筒中渍箭镞,此二种才伤若中之,便饮屎汁并以敷之亦可治,惟此最妙。又一种用射罔以涂箭镞,人中之亦困,若着实处不死,近腹亦宜急治之。今葛氏方是射罔者耳。(《证类本草》卷十五)

  治卒被毒箭方。

  但多食生葛根自愈,或捣生葛绞取汁饮之,干者,煮饮之。(《外台》卷二十九)

  治被毒箭伤方。

  雄黄末敷之愈。(《外台》卷二十九)

  治毒箭方。

  以盐满疮中,灸盐上三十壮。(《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煮芦根汁,饮一、二升。(《外台》卷二十九)

  治刀箭疮,有血不止方。

  以小儿矢涂封之,三日即瘥,并不伤人。(《外台》卷二十九)

  治兵创,医不能治方。

  剥桑白皮,去上黑者,以裹之,桑白汁入创,冬月用桑根皮汁。(《医心方》卷十八)

  治箭金在喉咽胸背膈中,及在诸处不出方。

  取妇人月经衣已污者,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立出。(《医心方》卷十八)

  金创肠胃脱出,欲令入法。

  取人粪干末,以粉肠上即入。(《医心方》卷十八)

  卷第九

  治汤煎火烧及灸疮方

  凡被火烧者,初慎勿以冷水冷物并井下泥,火疮得冷,即热气更深转入至骨,烂坏人筋挛缩者,良由此也。(《外台》卷二十九)

  治卒被火烧,苦剧闷绝不识人方。

  取新热小便饮一升,及冷水和蜜饮之,口噤不开者,可拗开灌之,其闷瘥,然后治外乃善。(《外台》卷二十九)

  治火烂疮膏方。

  柏白皮 生地黄(研各四两) 苦竹叶 甘草(各四两)

  上四味,切,以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药成滤去滓,以摩疮上,日再摩。

  被汤火热膏所烧,不问大小、栀子膏方。

  栀子(三十枚) 白蔹 黄芩(各五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麻油一升煎,令水气竭,去滓冷之,以淋疮令溜去火热毒,肌乃得完也。作二日,任用膏涂汤散治之。(《外台》卷二十九)

  治为沸汤煎膏所烧,火烂疮方。

  丹参细切,以羊脂煎成膏,敷疮上。(《外台》卷二十九)

  治汤火烧疮方。

  熟鸡子一十个,取黄炒取油,入十文腻粉,搅匀,用鸡翎扫疮上,永除瘢痕。(《证类本草治汤火烧灼疮方。

  单敷湿屎,立痛止,常日用良。(《证类本草》卷十七)

  治汤火伤神妙方。

  蛤蜊壳灰,火烧,研为末,油调涂之。(《证类本草》卷二十二)

  治灸疮、痛肿急方。

  捣灶中黄土末之,以水和煮令热,以渍之。(《外台》卷二十九)

  治灸疮薤白膏,生肌肉止痛方。

  薤白 当归(各二两) 白芷(一两) 羊髓(一斤)

  上四味, 咀,以羊髓煎,白芷色黄药成,去滓,以敷疮上,日二。(《外台》卷二十九)

  卷第九

  治漆疮方

  治卒得漆疮方。

  煮柳叶汤,适寒温洗之,柳皮尤妙。(《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浓煮鼠查茎叶洗之,亦可捣取汁以涂之。(《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贯众捣末以涂之良,干以油和涂之。(《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宜啖肥肉。(《外台》卷二十九)

  治漆疮洗汤方。

  莲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得五升,洗漆上,日二。(《医心方》卷十七)

  又方取猪膏涂之。(《医心方》卷十七)

  卷第九

  治竹木刺不出方

  治竹木刺不出方。

  鹿角烧灰末,以水和涂之,立出。久者不过一夕。(《外台》卷二十九)

  治竹木刺不出方。

  取羊粪燥者烧灰,和脂涂之。刺若未出,重敷之。(《外台》卷二十九)

  治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方。

  捣白梅水和涂上,立出。(《医心方》卷十八又方王不留行末服之,并敷上,即出。(《外台》卷二十九)

  治刺藏在肉中不出方。

  用牛膝根茎合捣以敷之,即出。纵疮合,其刺犹自出。(《外台》卷二十九)

  治狐刺方。

  热鱼汁灌疮中。(《外台》卷二十九)

  卷第九

  治熊虎伤人疮方

  治熊虎爪牙所伤毒痛方。

  烧青布以熏疮口,毒即出。仍煮葛根汁令浓,以洗疮,日十度。并捣葛根为散,煮葛汁以服方寸匕,日五,甚者夜二。(《外台》卷四十)

  又方嚼粟涂之。(《外台》卷四十)

  又方煮生铁令有味,以洗疮。(《外台》卷四十)

  治熊虎伤人疮方。

  取蒴 一大把,锉碎,以水一升渍,须臾,取汁饮之,余泞以敷疮上。(《外台》卷四十)

  入山辟虎法。

  烧牛角、羊角,虎不敢近人。(《外台》卷四十)

  卷第九

  治众蛇螫人方

  蛇螫人,疮已合,而余毒在肉中,淫淫痛痒方。

  取大、小蒜各一升,合捣,以热汤淋取汁,灌疮中。(《外台》卷四十)

  治众蛇螫人方。

  取紫苋菜捣,饮汁一升,滓以少水和涂疮上。又捣冬瓜根以敷之。(《外台》卷四十)

  又方取常思叶捣取汁,饮一升,以滓敷疮上。又以鬼目叶薄之,止痛。(《外台》卷四十)

  治众蛇螫方。

  嚼干姜薄疮上,不过三、四瘥。(《外台》卷四十)

  又方煮吴茱萸汤以渍疮上,立瘥。(《外台》卷四十)

  又方捣大蒜涂之,以少盐、豉合捣尤佳。(《外台》卷四十)

  治毒蛇螫人方。

  牛耳垢敷之佳。(《证类本草》卷十七)

  治蝮蛇螫人方。

  令妇人溺所螫上。(《医心方》卷十八)

  又方令妇人坐上。(《医心方》卷十八)

  治蛇虺诸毒螫方。

  火消蜡以着疮中。(《医心方》卷十八)

  治蛇骨刺人毒痛方。

  以铁精如大豆者,以管吹疮内。(《肘后方》卷七)

  治蛇绕人不解方。

  以热汤淋之,即解。若无汤者,令人就溺之亦解。(《医心方》卷十八)

  入山草辟众蛇方。

  干姜 生麝香 雄黄上三味,等分,捣,以小绛囊盛,男左女右带佩,则蛇逆者辟。人为蛇所中,便以治之,如无麝香,以射罔和带之,治诸毒良。(《外台》卷四十)

  仙人入山草法。

  辟蛇之药虽多,唯以武都雄黄为上,带一块,古称五两于肘间,则诸蛇毒物莫之敢犯,他人中者,便摩以治之。又带五蛄黄丸良,以丸有蜈蚣故也。人入山伐船,有大赤足蜈蚣置管,然皆须受而后行。不尔,到山东口住立,存五蛇,一头乃闭气以物屈刺之,因左回两步,思作蜈蚣数千以衣身,便行无所畏也。(《外台》卷四十)

  卷第九

  治蝎螫人方

  治蝎虫螫人方。

  余身经遭此毒,手指痛苦不可忍,诸法治皆无效,有人见令以冷水渍指,亦渍手,即不痛。水微暖便痛,即以冷水渍,小暖即易之。余处冷水浸故布以拓之,此实大验。(《外台》卷又方蝎有雄雌,雄者止痛在一处,雌者痛牵诸处。若是雄者,用井底泥敷之,温则易。雌者用当屋及沟下泥涂之。若不值天雨,可用新汲水从屋上淋下,于下取泥敷之。(《外台》卷四十)

  又方画地作十字,取上土,水服五分匕。(《外台》卷四十)

  卷第九

  治蠼尿疮方

  治蠼 尿疮方。

  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敷之。已有汁者,烧道边弊蒲席灰以敷之。(《外台》卷四十)

  又方槐白皮(半斤,切) 苦酒(二升)

  上二味,渍半日,刮去疮处以洗,日五、六遍,末赤小豆和苦酒敷之,燥即易之。小儿以水和敷之,甚良。(《外台》卷四十)

  又方嚼大麦以敷之,日三。(《外台》卷四十)

  又方以猪脂、燕巢中土,苦酒和以敷之。(《医心方》卷十七)

  卷第九

  治狂犬咬人方

  治凡犬咬人方。

  以苦酒和灰涂之,良。(《外台》卷四十)

  又方以火炙腊灌创中。(《医心方》卷十八)

  又方取灶中热灰粉创中,裹敷立愈。(《医心方》卷十八)

  以头垢少少内疮中,以热牛屎涂之佳。(《肘后方》卷七)

  治 犬咬人方。

  先嗍却恶血,灸疮中十壮,明日以去,日灸一壮,满百乃止。忌酒。(《肘后方》卷七)

  又方刮虎牙若虎骨,服一匕。已发如 犬者,服此药即瘥。(《肘后方》卷七)

  又方头发、 皮。

  上二物,烧末,等分,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肘后方》卷七)

  众治不瘥,毒攻人烦乱, 已作犬声者方。

  髑髅骨烧灰末,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以活止。

  凡狂犬咋人,七日辄应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免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每至七日,辄当捣薤汁饮二、三升。又当终身禁食犬肉蚕蛹,若食此,发则不可救之。疮未瘥之间,亦忌食生鱼,诸肥腻肉及诸冷食,但于饭下蒸生鱼,及就腻器中食便发,不宜饮酒,能过一年乃佳。若重发者治之方。

  生食蟾蜍脍绝良。亦可烧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啮便为此,则不发。(《外台》卷四

  卷第九

  治马咋踏及诸马物伤人方

  治马咋及踏人,作疮有毒,肿热疼痛方。

  割鸡冠血点所啮疮中,日三。若父马用雌鸡,母马用雄鸡。(《外台》卷四十)

  又方取妇人月经敷之,最良。(《外台》卷四十)

  又方取马鞭稍三尺,鼠屎二七枚,烧末,以猪膏和涂之,立愈。(《外台》卷四十)

  治剥死马,马骨伤人手,毒攻欲死方。

  取死马腹中屎以涂之,即瘥。(《外台》卷四十)

  又方绞饮其矢汁,烧末服方寸匕。(《外台》卷四十)

  治马骨所刺,及马血入旧疮中,毒痛欲死方。

  以热桑灰汁,更番渍之,常日为之。冷即易,数日乃愈。若痛止而肿不消,煮炙石令热,以熨之。炙疮上亦佳。(《外台》卷四十)

  治马血入人疮中方。

  以人粪敷疮中。(《医心方》卷十八)

  治马汗、马毛入人疮中,肿痛欲死方。

  以水渍疮,数易水便愈。(《医心方》卷十八)

  治人先有疮而乘马,马汗若马毛入疮,及拂略着致令肿痛方。

  大饮醇酒,取醉即愈。(《外台》卷四十)

  治马汗入人疮方。

  烧鸡毛末,以酒服方寸匕。(《外台》卷四十)

  治人体上先有疮而乘马、马汗及马毛入疮中,或但为马气所蒸,皆致肿痛烦热,入腹则杀人方。

  烧马鞭皮,以猪膏和敷之。(《外台》卷四十)

  治马啮人阴卵脱出方。

  推内之,以桑皮细作线缝之,取乌鸡肝细锉涂之,且忍勿即小便,便愈。(《医心方》卷十八)

  卷第十

  妊娠随月养胎及服药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方。

  乌雌鸡一只(治如食法) 茯苓(一两) 吴茱萸(一升) 芍药 白术(各三两) 麦门冬(五合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煮取三升,内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补胎汤方。

  细辛(一两) 防风(二两) 乌梅(一升) 吴茱萸(五合) 干地黄 白术(各一两) 大麦(五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若寒多者,倍细辛、茱萸;若热多渴者,去细辛、茱萸,加栝蒌根二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忌生菜、芜荑、桃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臊,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谓胎始结。

  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阳内属于胆,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辛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汤主之方。

  丹参(三两) 当归 人参 麻黄(去节) 艾叶 阿胶(炙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上九味,切,以酒三升,水一斗,内药煮减半,去滓内胶,煎取三升,分温三服。忌海藻、菘菜。

  若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方。

  黄连 人参(各一两) 吴茱萸(五合) 生地黄(五两) 生姜(三两)

  上五味,切,以醋浆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十日一作。若颇觉不安,加乌梅一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耳。忌猪肉、冷水、芜荑。一方用当归半两。(《外台》卷三十三)

  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无思虑惊动。

  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恚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腰背痛,卒有所下,雄鸡汤方。

  雄鸡(一只治如法食)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阿胶 (各二两) 黄芩 白术(各一两) 麦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内药煮取半,内清酒三升并胶再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尽之,当温卧。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用当归、芎 二两,不用黄芩、生姜。

  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茯神汤方。

  茯神 丹参 龙骨(各一两) 阿胶 当归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赤小豆(二十一粒)

  上九味,切,酢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七日后服一剂,腰痛者加桑寄生二两。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三十三)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宜食稻粳,羹宜鱼雁,是谓成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

  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

  妊娠四月,为离经。有寒心下温温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方。

  菊花(如鸡子大一枚) 麦门冬(去心一升) 麻黄(三两去节) 阿胶(三两炙) 甘草(二两炙) 当归(二两) 人参(一两半) 生姜(五两) 半夏(二两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调中汤方。

  芍药(四两) 甘草(炙) 芎 续断(各一两) 生李根白皮 柴胡 白术(各三两) 乌梅(一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复服一剂。一方用半夏二两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浓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

  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炙热,无大劳倦。

  妊娠五月,毛发初生,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顿欲仆,卒有所下,阿胶汤方。

  阿胶(四两炙) 人参(一两) 麦门冬(一升去心) 生姜(六两) 吴茱萸 旋复花当归 芍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并胶,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服夜一,先食。再服便愈,不瘥更服,忌海藻、菘菜。

  若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安中汤方。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当归 人参 干地黄 芎 (各二两) 五味子(五合)

  麦门冬(上十二味,切,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复服一剂。

  忌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

  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

  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一升) 甘草(炙) 人参(各一两) 干地黄(三两) 黄芩(二两) 阿胶(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减半,内清酒二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每服如人行三、四里,中间进糜粥。忌海藻、菘菜、芜荑。

  若曾伤六月胎,当预服柴胡汤方。

  柴胡(四两) 芍药(一方作紫葳)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苁蓉(一两) 芎 (二两) 干地黄(五两) 生姜(六两) 大枣(三十枚擘)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糜粥,勿食生冷及坚强之物,七日更服一剂。忌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等。一方有黄芩二两。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自此后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粳稻,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

  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于肺,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

  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腰背强,葱白汤方。

  葱白(长三四寸十四枚) 半夏(洗) 麦门冬(去心各一升) 生姜(八两) 甘草(炙) 当归 黄 (各三两) 阿胶(四两)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 旋复花(一把)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并胶,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黄二两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强责汗。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

  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杏仁汤方。

  杏仁(去双仁皮尖) 甘草(炙) 钟乳(研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吴茱萸(各一两) 干姜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食,七日服一剂,忌海藻妊娠八月,始常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光泽颜色。

  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阳明内属于大肠,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

  妊娠八月,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使寒栗,腰背苦冷痛,而目视茫茫,芍药汤方。

  芍药(四分) 人参 当归 甘草(炙各三两) 白术(一两) 浓朴(二两炙) 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葵子汤方。(《外台》卷三十三)

  甘草(炙三两) 芍药(二两一方四两) 柴胡(三两) 葵子(一升) 白术(三两) 生姜(六两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服一剂。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 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多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着炙衣。

  妊娠九月,若卒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半夏汤方。

  半夏(洗) 麦门冬(去心各五合) 干姜(一两) 当归 吴茱萸 阿胶(炙各三两)

  大枣(十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白蜜八合,微火上温,分四服,痢即止。

  忌血物、饧等。

  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猪肾汤方。

  猪肾(一具) 茯苓 桑寄生 干姜 干地黄 芎 (各三两) 白术(四两) 麦门冬(一升去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肾令熟,去肾内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忌猪肉、冷冰、芜荑、桃李、雀肉、酢物等。(《外台》卷三十三)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俟时而生.(《外台》卷三十三)

  变女为男法。

  取弓弦一枚,绛囊盛,带妇左臂。(《医心方》卷二十四)

  卷第十

  治妊娠胎动及胎不长方

  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葱白汤方。

  葱白(切一升) 阿胶(炙) 当归 续断 芎 (各三两) 银(随多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银,取七升去银,内余药煎,取二升半,内胶令烊,分三服,不瘥更作。(《外台》卷三十三)

  治任身胎动,昼夜叫呼,口噤唇寒,及下利不息方。

  已治艾叶一 ,以好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更煎取一升一服,口闭者开口灌之,药下即安。(《医心方》卷二十二)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腹痛已有所见方。

  艾叶 阿胶(炙) 芎 当归(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烊,分三服,日三。(《外台》卷三十三)

  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常处,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一两) 浓朴(炙) 白术 枳实(炙) 黄芩 茯苓(各三两) 半夏(洗十遍) 芍药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先食,分五服,日三夜二。忌羊肉、饧、醋、桃李、雀肉等。(《外台》卷三十三)

  治妊娠动胎去血,腰腹痛方。

  芎 阿胶 当归 青竹茹(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半,煮银二斤,取六升,去银内药煎,取二升半,分三服,日再夜一,不瘥更作一剂。(《卷三十三》)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顿仆失踞,胎动不安,伤损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见,及当归 芎 甘草(炙) 阿胶(炙) 芍药(各二两) 艾叶(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好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更上火令胶烊,分三服,日三,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芜荑。(《外台》卷三十三)

  治妇人怀孕,数伤胎方。

  鲤鱼(二斤) 粳米(一升)

  上二味,如法作 ,少着盐,勿着葱、豉、醋,食之甚良。一月中顿三过作效,安稳无忌。(《外台》卷三十三)

  治卒腹疼安胎方。

  乌鸡肝(一具) 切过,酒五合,服令尽,肝勿令入水中(《证类本草》卷十九)

  治妇人怀胎不长方。

  鲤鱼长一尺者,水渍没,内盐如枣,煮令熟,取汁稍稍饮之,当胎所腹上当汗如鼻状。

  虽有所见,胎虽不安者,十余日辄一作此,令胎长大,甚平安。(《外台》卷三十三)

  卷第十

  治妊娠恶阻及子烦方

  治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汤方。

  青竹茹 橘皮(各五两) 生姜 茯苓(各四两) 半夏(五两汤洗)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忌羊肉、饧、酢物等。(《外台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橘皮汤方。

  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各三两) 生姜(四两) 浓朴(炙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忌桃李、雀肉等。(《外台》卷三十三)

  任身恒苦烦闷者,此子烦也,治之方。

  时时服竹沥,随多少良。(《医心方》卷二十二)

  卷第十

  治妊娠水肿、腹痛、下痢方

  治妇人妊娠,手脚皆水肿挛急方。

  赤豆(五升) 商陆根(一斤切) 一方加泽漆一斤。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常稍稍饮之,尽更作。(《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小豆五升,好豉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医心方》卷二十二)

  治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汤方。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旋复花(二两) 杏仁(去皮尖) 黄芩(各三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饮之。忌桃李、雀肉、酢物等。(《外台》卷三十三)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生鱼汤方。

  生鲤鱼(二斤) 生姜(五两) 白术(三两) 芍药 当归(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鱼熟,澄清,取八升,内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等。(《外台》卷三十三)

  治孕妇腹疼方。

  赤小豆,东向户中,吞二七枚良。(《医心方》卷二十二)

  治妊娠注下,利不止,或水,或脓血方。

  熟艾(二两) 石榴皮 阿胶(炙各三两)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医心方》卷二十二)

  卷第十

  治妊娠伤寒及疟疾方

  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方。

  前胡 知母(各三两) 石膏(五两) 大青 黄芩 栀子(各一两) 葱白(切一升)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绞去滓,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再服不利,忌热面、羊肉。(《外台》卷三十三)

  治妊娠患疟汤方。

  常山(二两) 甘草(一两炙) 黄芩(三两) 乌梅(十四枚擘) 石膏(八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合渍药一宿,煮三、四沸,去滓,初服六合,次服四合,后服两合,凡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常山 竹叶(各三两) 石膏(八两碎) 糯米(一百粒)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第一服未发前一食久服之,第二服取临欲发,余一服用涂头额及胸前五心,药滓置头边,当日勿进水及进食,发过后乃进饮粥。

  忌

  卷第十

  治妊娠漏胞及胎堕下血方

  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胞,血尽子死方。

  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生地黄汁一升,酒四合,合煮三、四沸,顿服之,不止频服。(《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干地黄捣末,以三指撮,酒服,不过再三服。(《医心方》卷二十二)

  又方生地黄半斤, 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绞去滓,服之无时,能多服佳。又加黄雌鸡一头,治妊娠漏胞方。

  干地黄(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捣筛,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外台》卷三十三)

  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方。

  丹参(十二两)

  上一味,切,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三十三)

  卷第十

  产难死生候及治产难方

  产难死生候:若母面赤舌青者,儿死母活。唇口青,口两边沫出者,子母俱死。面赤舌青沫出者,母死儿活。(《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产难方。

  令夫从外含水,着妇口中二七过,立出。(《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难产,二、三日不出方。

  槐子十四枚,蒲黄一合,内酒中温服,须臾不生,更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吞生鸡子黄三枚,并少苦酒。(《外台》卷三十三)

  治产难日久气乏方。

  用赤小豆一升,以水九升,煮取汁,入炙过黄明胶一两,同煎少时,一服五合,不过三、四服,即产。(《本草纲目》卷二十四)

  若日月未至而欲产者方。

  末知母,蜜和兔屎大,服一丸,痛不止,更一丸。(《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夫衣带五寸烧作灰,酒服立下。(《外台》卷三十三)

  治产难,或半生,或胎不下,或子死腹中,或着脊及在草数日不产,血气上荡心,女面无色,气欲绝方。

  煎成猪膏(一升) 白蜜(一升) 淳酒(二升)

  上三味,合煎,取三升,分五服,极验。(《医心方》卷二十三)

  卷第十

  治横产方

  治横生方。

  取梁上尘三指撮,酒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菟丝子,酒若米汁服方寸匕,即出。(《医心方》卷二十三)

  又方车前子服之如上法。(《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横产及侧或手足先出方。

  可持粗针刺儿手足,入二分许,儿得痛,惊转即缩,自当回顺。(《外台》卷三十三)

  卷第十

  治逆产方

  治逆产方。

  烧钱令赤,内酒中饮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夫阴毛二七枚烧,以猪膏和丸如大豆,吞,儿手持丸出,神验。(《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生不出,手足先见,烧蛇脱皮末,服刀圭,亦云三指撮,面向东酒服,即顺。(《外台》卷又方弹丸二枚,捣末三指撮,温酒服。(《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以手中指取釜底黑煤,交画儿足下,顺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车肚中膏,画腋下及掌心。(《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朱书左足下作千字,右足下作黑字。(《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真丹刀圭涂儿腋下。(《外台》卷三十三)

  逆生、横生不出,手足先见方。

  其父名书儿足下,即顺。(《医心方》卷二十三)

  又方以盐涂儿足底,又可急搔爪之。(《医心方》卷二十三)

  卷第十

  治胎死欲令出方

  治子死腹中方。

  真珠二两,酒服尽,立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灶下黄土三指撮,酒服之立出。当着儿头上。(《外台》卷三十三)

  治胎死在腹方。

  取三家鸡卵各一枚,三家盐各一撮,三家水各一升,合煮,令产妇面东饮之,立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瞿麦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出更服。(《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葵子一升,阿胶五两,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出。间日又服。(《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服水银三两,立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饮之。(《外台》卷三十三)

  治子死母中不出方。

  榆皮(切一两) 珍珠(一两)

  上二味,以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死儿立出。(《外台》卷三十三)

  治子胎在腹内已死方。

  甘草(一尺炙) 蒲黄(一合) 筒桂(四寸) 香豉(二升) 鸡子(一枚)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顿服,胎胞秽恶尽去,大良。(《外台》卷三十三)

  治子死腹中,又妊两儿,一儿活,一儿死,令腹中死者出,生者安。此方神验,万不失一。

  蟹爪(一升) 甘草(二尺炙切) 阿胶(三两炙)

  上三味,以东流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三升,去滓,内胶令烊,顿服。不能顿服,分再服。若人困, 口下药,入即活。煎药宜东向灶,以茅苇薪煮之。(《外台》卷三十三)

  卷第十

  治胞衣不下方

  治胞衣不出方。

  取苦酒服赤米一两。(《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鸡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饮之,即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男吞小豆七枚,女吞十四枚。(《医心方》卷十四)

  又方末灶突中土三指撮,以水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炊箪当户前烧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取夫单衣盖井上,立出。(《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牛膝半斤、葵子三升,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胞衣不出,令胞烂牛膝汤方。

  牛膝(四两) 滑石(八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葵子(一升) 瞿麦(四两)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牛、狗肉。(《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服蒲黄如枣大,良。(《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泽兰叶(三两) 滑石(五两屑) 生麻油(二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泽兰,取七合,去滓,内滑石,生麻油,顿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又方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暖服之,不能顿服,再服之。(《外台》卷三十三)

  治胞衣不出,并儿横倒死腹中,母气欲绝方。

  半夏(二两洗) 白蔹(二两)

  上二味,捣筛,服方寸匕。小难一服,横生二服,倒生三服,儿死四服。亦可加代赭、瞿麦各二两。(《外台》卷三十三)

  卷第十一

  治产后烦闷及渴方

  治产后血气烦闷方。

  取生地黄汁一升,酒三合相和,微温顿服之。(《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心闷,眼不得开方。

  即当头顶上取发如两指大,强人牵之,眼即开。(《医心方》卷二十三)

  治产后渴,栝蒌汤方。

  栝蒌(四两)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三两) 干地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干枣(二十枚)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良。(《外台》卷三十四)

  卷第十一

  治产后咳嗽、中风及心腹痛方

  治产后风,伤寒咳嗽,多疾唾粘。

  甘草 桔梗(各六分) 款冬花(四分) 生麦门冬 生地黄(各十二分) 葱白(一握) 豉(二上水二升,煎取八合,食后良久,两服。(《产宝》卷下)

  治产后中风,眼反折,四肢搐搦,下药可立待,应效如圣散。

  荆芥穗子为末,酒服二钱,必效。(《证类本草》卷二十八)

  大岩蜜汤,治产后心痛方。

  干地黄 当归 独活 甘草 芍药 桂心 小草 细辛(各一两) 吴茱萸(一升) 干姜(三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良。(《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腹痛方。

  当归一斤切,酒一斗,煮取七升,以大豆四升熬,酒洗热豆,去滓,随多少服,日二。

  (《医心方》卷二十三)

  卷第十一

  治产后二便不通及失禁方

  治产后津液竭燥,大小便不通方。

  芍药 大黄 枳壳 麻仁(研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熟水下二十丸,渐加之,以利为度。(《产宝》卷下)

  治产后秘塞,大小便不通方。

  用桃花、葵子 滑石 槟榔等分,为末,每空心葱白汤服二钱,即利。(《本草纲目》卷二十九)

  治产后遗粪,不知出时方。

  白蔹 芍药(各二分)

  上二味,捣为散,以酒服方寸匕。(《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遗粪方。

  取矾石烧,牡蛎熬,各等下筛,酒服方寸,日三。亦治男子。(《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遗尿方。

  矾石二两烧令沸汗尽,牡蛎肉二两,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一)

  卷第十一

  治产后患淋及小便数方

  治产后卒患淋,石苇汤方。

  榆白皮(五两) 石苇(去毛) 黄芩 通草(各三两) 大枣(三十枚) 葵子(一升) 白术(一两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四服。(《外台》卷三十四)

  治产后患淋,小便痛方。

  石苇(炙去毛) 黄芩(各二两) 通草 芍药 甘草 冬葵子(各三两) 榆白皮(五合)

  上水二升,煎取一升,空心温温服。(《产宝》卷中)

  治产后淋沥不通方。

  用葵子一合,朴硝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硝服之。(《本草纲目》卷十六)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栝蒌汤方。

  桑螵蛸(炙二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二两) 生姜(二两) 栝蒌(三两) 人参(三两) 干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外台》卷三十四)

  卷第十一

  治产后无乳及阴道不闭方

  治乳无汁方。

  取栝蒌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服半升,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三)

  下乳汁方。

  栝蒌子淘洗控干,炒令香熟,瓦上 令白色,为末,酒调下一匕,合面卧少时。(《证类本治妇人产后冷,玉门开不闭,硫黄洗方。

  石硫黄(研) 蛇床子(各四分) 菟丝子(五分) 吴茱萸(六分)

  上四味,捣散,以汤一升,投方寸匕,以洗玉门,瘥止。(《外台》卷三十四)

  卷第十一

  治妇人带下、漏下及症瘕方

  治妇人带下赤白色方。

  益母草花开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汤调下。(《证类本草》卷六)

  治妇人女子忽暴崩中,血不断,或如鹅鸭肝者方。

  小蓟根(六两) 阿胶(炙) 当归 芎 续断 青竹茹(各三两) 灶中黄土 地榆根(各四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合马通汁,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未全止,服三、四剂后,服此丸方。

  续断 甘草(炙) 鹿茸(炙) 小蓟根 丹参(各五分) 干地黄(十分) 芎 阿胶(炙) 赤石脂 当归(各六分) 地榆(六分) 柏叶(四分熬) 秦牛角 (炙黄) 龟甲(各十二分炙令黑上十四味,捣筛,蜜丸如桐子,以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漏下不止散方。

  鹿茸(三两) 当归(二两) 蒲黄(一两) 阿胶(三两) 乌贼骨(二两去甲)

  上五味,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漏下病不断,积年困笃方。

  取鹊重巢柴合烧末,服方寸匕,日三。鹊重巢者,去年在巢中产,今岁更在其上复作巢是也。(《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还通,寒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症气,不可治。未生症者可治方。

  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干漆(一斤熬)

  上二味,捣漆为散,内生地黄汁中微火煎,令可丸,酒服桐子大三丸,至七、八丸,即止。(《外台》卷三十四)

  卷第十一

  治妇人阴脱及阴疮、阴痒方

  治妇人阴下脱散方。

  当归 黄芩 牡蛎(熬各二两) 芍药(一两半) 皮(一两切熬)

  上五味,捣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禁举重,良。(《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产后阴下脱方。

  取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阴中痛。(《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阴下挺出方。

  蜀椒 乌头 白芨(各二分)

  上三味,捣筛,以方寸匕绵裹内阴中,入三寸,腹中热,明旦更着,瘥止。(《外台》卷三治妇人阴中痒,脱下方。

  取车 膏敷之,即瘥。(《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阴中痛生疮方。

  羊脂(一斤) 当归 杏仁(去皮尖) 白芷 芎 (各一两)

  上五味,细切,羊脂和,置甑中蒸之,药成,取如大豆一枚,绵裹药内阴中,日一度。

  (《外台》卷三十四)

  治女子阴疮方。

  末硫黄敷上。(《肘后方》卷五)

  又方末雄黄、矾石各二分,麝香半分,捣敷。(《肘后方》卷五)

  治男女阴蚀略尽方。

  虾蟆 兔矢上二味,分等,捣筛,以敷疮上。(《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妇人阴中痒,如虫行状方。

  矾石(三分熬) 芎 (四分) 真丹砂(少许)

  上三物,下筛,以绵裹,内阴中,虫自死。(《医心方》卷二十一)

  卷第十一

  治妇人妒乳疮痛方

  治妇人妒乳、乳痈。诸产生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不去便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坚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方。

  始妒乳,急灸两手鱼际各二七壮,断痈脉也。便可令小儿手助捋之,则乳汁大出,皆如脓治产后不自饮儿,及失儿无儿饮乳,乳蓄喜结痈。不饮儿令乳上肿者方。

  以鸡子白和小豆散敷乳房令消结也,若饮儿不泄者,数捻去之,亦可令大者子含水,使漱口中冷,为嗍取乳汁吐去之,不含水漱,令乳头作疮,乳孔寒也。(《外台》卷三十四)

  治妒乳、乳痈,连翘汤方。

  连翘 升麻 杏仁 射干 防己 黄芩 大黄 芒硝 柴胡(各三两)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三十四)

  又方取葵茎烧灰捣散,服方寸匕,日三即愈。(《外台》卷三十四)

  治妒乳生疮方。

  蜂房 猪甲中土 车辙中土等分上三味,末,苦酒和涂之,良。(《外台》卷三十四)

  治妇人女子乳头生小热疮,搔之黄汁出,侵淫为长,百治不瘥者,动经年月,名为妒乳病。妇人饮儿者,乳皆欲断,世论苟抄乳是也。宜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敷二物飞鸟膏及飞鸟散佳,始作者可敷以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并佳,方如下:赤龙皮汤方槲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秋冬温之,分以洗乳,亦洗诸深败烂久疮,天麻草汤方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随寒温分洗乳,以杀痒也。此草叶如麻叶,冬生夏着花,赤如鼠尾花,亦以洗侵淫黄烂热疮、痒疽湿阴蚀疮,小儿头疮,洗毕敷膏散。(《外台》卷三十四)

  飞鸟膏散方用烧朱砂作水银上黑烟(一名细粉者三两) 矾石(三两烧粉)

  上二味,以绢筛了,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疮,日三。作散者不须和,有汁自着可用散,亦敷诸热疮、黄烂侵淫疮、蜜疮、丈夫阴蚀痒湿、诸小儿头疮疳蚀、口边肥疮、蜗疮等,并以此敷之。(《外台》卷三十四)

  黄连胡粉膏散方黄连(二两) 胡粉(十分) 水银(一两同研令消散)

  上三味,捣黄连为末,三物相和,合皮裹熟 之自和合也。纵不成一家,且得水银细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疮,诸湿痒黄烂肥疮,若着甲煎为膏。(《外台》卷三十四)

  治妒乳方。

  黄芩 白蔹 夕药上三物,分等,下筛,以浆服一钱五匕日五服。(《医心方》卷二十一)

  又方左乳结者去右乳汁,右乳结者可去左乳汁。(《医心方》卷二十一)

  又方捣生地黄薄之,热则易。(《医心方》卷二十一)

  卷第十一

  治妇人乳痈方

  治乳痈方。

  大黄(二两) 莽草(二分) 伏龙肝(十二分) 干姜(二分)

  上四味,捣末,以酢和涂乳上,即效止。一方生姜极验,可用也。(《外台》卷三十四)

  又方取鹿角下筛散,以猪颔下清汁服方寸匕,不过再服,亦以醋浆服之良。(《外台》卷三十四)

  治乳痈,四物胶薄贴方。

  胶(炙) 大黄 莽草 细辛上各等分,捣末,以鸡子白和涂纸上,贴肿,频易,昼夜贴之,割纸穿如钱大,出肿头。

  (《外台》卷三十四)

  治乳痈,三物桂心贴方。

  桂心(三分) 乌头(二分) 甘草(二分)

  上捣散,以苦酒和,涂肿上,以小纸覆濡其上,将乳居其中,以干布置乳下,须臾布当濡,有脓水也佳。(《外台》卷三十四)

  乳痈二、三百日,众治不瘥,但坚紫色方。

  柳根削上皮,捣熬令温,盛囊熨乳上,一宿则愈。(《医心方》卷二十一)

  治乳痈方。

  大黄 鼠粪(湿者) 黄连(各一分)

  上二物,为末,鼠矢更捣,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边,痛即止愈。无黍米用粳米并得。

  (《肘后方》卷五)

  又方牛、马矢敷,并佳,此并消去。(《肘后方》卷五)

  治妇女乳痈妒肿方。

  取研米槌煮令沸,絮中覆乳,以熨上,当用二枚,牙熨之,数十回止。(《肘后方》卷五)

  卷第十一

  治妇人伤于丈夫及交接出血方

  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方。

  生地黄(八两) 芍药(五两) 香豉(一升) 葱白(切一升)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得重作,慎房事。(《外台》卷三十四)

  治童女始交接阳道违理,及他物所伤犯,血出流离不止方。

  取釜底墨,断葫芦以涂之。(《外台》卷三十四)

  又方烧发并青布,末为粉,涂之。(《外台》卷三十四)

  又方以麻油涂之。(《医心方》卷二十八)

  又方割鸡冠取血涂之。(《外台》卷三十四)

  卷第十一

  治小儿夜啼、盗汗方

  治小儿夜啼方。

  取空井中草悬户上,勿令母知。(《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盗汗方。

  麻黄根三分,故扇烧作屑一分,治,合乳汁饮三分匕,大人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二十五)

  卷第十一

  治小儿惊风、疳气及疟疾方

  治急惊风,灵神膏方。

  赤茯神 朱砂(各一两) 麦门冬(五钱) 麝香(二钱半)

  上为末,蜜和作小饼子,每一饼临睡以薄荷汤下,神效。一老医乃三世小儿科家传,只有四、五药愈病无数。如小儿惊搐多是热证,不宜便用惊风药,只以导赤散加防风、竹叶同煎,用二、三帖,导去心惊邪热,其搐便止,次服灵神膏。(《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

  治小儿疳气不可治,神效丹。

  绿矾用 ,通赤取出,用酽醋淬过,复 ,如此三度,细研,用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温水下,日进两三服。(《证类本草》卷三)

  治小儿疟病方。

  桃叶二七枚,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医心方》卷二十五)

  卷第十一

  治小儿癣及恶疮方

  治小儿癣方。

  以蛇床子末,以白膏和敷之。(《外台》卷三十六)

  又方以水银合胡粉敷之。(《医心方》卷二十五)

  卷第十一

  治小儿恶疮久不瘥方

  浣其父 取汁,以浴儿,勿令儿及父知,大良。(《医心方》卷二十五)

  卷第十一

  治小儿头面疮及耳疮方

  治小儿头疮、月蚀、口边肥疮、蜗疮悉瘥,黄连胡粉膏散方。

  黄连(二两) 胡粉 水银(研入各一两)

  上三味,捣为散,相和水银研令相得,以敷疮上,纵黄汁引成疮,亦以粉之,即瘥。一方有白矾一两烧,蛇床子一两末,入用亦甚妙,至耳边到项上并用。(《外台》卷三十六)

  治小儿面疮方。

  丹茱萸叶,以东流水煮,以浴良。(《医心方》卷二十五)

  治小儿耳疮方。

  烧马骨灰粉敷之。(《外台》卷三十六)

  又方敷鸡屎白佳。(《外台》卷三十六)

  治小儿 耳方。

  桃核中仁,熟治末,热或以裹塞耳,常用良。(《医心方》卷二十五)

  卷第十二

  治眼病方

  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二七片) 乌梅(四两碎) 大钱(三文)

  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渍药半日,早向东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卧以注目 。

  (《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赤痛,洗眼方。

  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叶(一把) 细辛(半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痛三十年方。

  取虫螺一枚,以水洗之,内燥杯中,使螺口开,以黄连一枚,内螺口中,螺饮黄连,黄连苦,螺吐汁,以绵注 中。(《医心方》卷五)

  治目卒痒且痛方。

  削干姜令圆滑,内 中,有汁,拭姜复内之,味尽易之。(《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中肿痛方。

  捣枸杞汁洗之,日六、七度。(《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中风肿,弄眼方。

  矾石(二钱,熬末)

  上一味,以枣膏和如弹丸,以磨目上下,食顷止,日三。(《外台》卷二十一)

  补肝芜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芜菁子一升,水三升,煮令熟,曝干末,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三匕。(《医心方》卷五)

  治目不明若泪出方。

  用乌鸡胆,临眠敷之良。(《医心方》卷五)

  又方摘小酸模茎,汁注四 ,数为之。(《医心方》卷五)

  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内新罂中,封口三十日,洗去皮。初服一枚,再服二枚,至十日服十枚,满十日却从一起。(《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中风寒,泪出, 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三分) 蕤仁(二分) 干姜(四分)

  上三味,捣筛,以乳汁一升,渍药一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得三合,绵绞去滓,取如米,内中。(《外台》卷二十一)

  治毒病后,目赤痛有翳方。

  冷水渍青布,以掩目。(《医心方》卷十四)

  又若生翳者。

  烧豉二七枚,末,内管中以吹之。(《医心方》卷十四)

  治白翳覆瞳子黑精,龙骨散方。

  龙骨(一分) 贝齿(三枚烧) 矾石(一分烧)

  凡三物,治下筛,着 头,日二。(《医心方》卷五)

  治眼暗,热病后失明方。

  以羊胆敷,旦暮各一。(《外台》卷二十一)

  治热病后,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方。

  鲫鱼作 熏之。(《证类本草》卷二十)

  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治风眼烂 者方。

  竹叶(四分) 柏白皮(六分) 黄连(四分)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煎取五合,稍稍滴两 ,日三度,忌猪肉。(《外台》卷二十一)

  治目中眯方。

  旦起封户门,再拜已言:户门狭小,不足宿客,便愈。(《医心方》卷五)

  卷第十二

  治耳病方

  治耳聋方。

  杏仁(去皮尖熬) 葶苈子(熬) 盐末(各等分)

  上三味,捣研,以少许猪脂和合煎,以绵裹塞耳。(《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

  上三味,捣,以绵裹,塞耳中。(《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巴豆十四枚,捣。鹅脂半两,火熔,内巴豆和,取如小豆,绵裹内耳中,瘥,日一易。

  瘥三治 耳出脓水散方。

  矾石(三两) 乌贼鱼骨(一两) 黄连(一两) 龙骨(一两)

  上四味,捣末,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日再。(《外台》卷二十二)

  治耳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赤黑,捣如膏,以绵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肘后方》卷六)

  治蜈蚣入耳方。

  炙猪肉掩耳,即出。(《外台》卷二十二)

  卷第十二

  治鼻病方

  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熬) 真朱(一铢) 细辛(三分)

  凡四物,合冶下筛,展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内鼻中,日再。(《医心方》卷五)

  卷第十二

  治口舌病方

  治口中臭散方。

  甘草(五两) 芎 (四两) 白芷(三两)

  凡三物,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五)

  治口疮方。

  升麻 黄柏 大青上三味,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芦根(四两) 黄柏 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极冷吐,却更含之。(《外台》卷二十二)

  治口中生疮方。

  取黄柏削去皮,作如鸭舌含之,咽汁弥好,蜜渍含亦佳。(《医心方》卷五)

  治重舌方。

  以铍针刺舌下肿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脉也。(《医心方》卷五)

  卷第十二

  治唇病方

  治沈唇紧唇方。

  以青布卷烧炷着斧上,取汁涂之良。(《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取乱发、蜂房、六畜毛烧作灰,以猪脂和如膏,敷。(《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鳖甲及头垢,烧灰敷之。(《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矾石烧末,和胡粉敷之,瘥。(《外台》卷二十二)

  卷第十二

  治牙齿病方

  治齿痛方。

  鸡屎白烧灰末,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瘥。(《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芎 细辛 防风 矾石(烧令汁尽) 附子(炮) 藜芦 莽草上七味,等分,捣筛为末,以绵裹弹丸大,酒渍烫所患处,含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又方独活(三分) 黄芩 芎 当归 荜茇(各二两) 丁香(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却更含。(《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茎叶皆可用之,神良,不过二剂,肿痛即愈。

  (《证类本草》卷二十四)

  治牙齿疼痛方。

  取枯竹,烧竹一头,以注钱上,得汁,多着齿上,即瘥。(《外台》卷二十二)

  治龋齿方。

  取松脂锐如锥,注龋孔内,须臾龋虫缘松脂出。(《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煮鸡舌香汁含之,瘥。(《外台》卷二十二)

  治风齿疼肿闷方。

  莽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二)

  又方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细辛 菖蒲 牛膝(各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细细含之,以瘥为度,未瘥,更作取瘥。(《外台》卷二十二)

  治齿楚痛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以含嚼,咽汁无妨。(《外台》卷二十二)

  消齿壅法。

  朴硝为末,敷之,消。(《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

  卷第十二

  治喉病方

  治喉痹方。

  咬咀常陆根,苦酒熬令热,以薄喉上,冷复易。(《医心方》卷五)

  治缠喉风及喉痹、牙宣、牙痛、口疮,并小儿走马疳方。

  蚕蜕纸不计多少,烧成灰存性。

  上炼蜜和丸如鸡头大,含化咽津。牙宣、牙痛,揩龈上。口疮干敷患处。小儿走马疳入麝香少许。贴患处佳。(《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卷第十二

  治面、粉刺、面诸方

  治面上暴生 方。

  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如煎饼面,入夜洗面,干涂之,经宿拭去,立愈。(《肘后方》卷六)

  治 方。

  茯芩末、白蜜,和涂上,满七日即愈。(《肘后方》卷六)

  治黑面方。

  牯羊胆、牛胆、淳酒三升,合煮三沸,以涂面,良。(《肘后方》卷六)

  治人面体黎黑,肤色粗陋,皮浓状丑方。

  猪胰五具,淳酒和,夜敷之,寒月以为手面膏,神验。(《肘后方》卷六)

  服药取白方。

  取三树桃花,阴干末之,食前服方寸,日三。并细腰身。(《肘后方》卷六)

  治卒病余,面如米粉,敷者方。

  熬矾石,酒和涂之,不过三度。(《肘后方》卷六)

  治面胡粉刺方。

  捣生菟丝,绞取汁,涂之。不过三、五上。(《肘后方》卷六)

  治面上 方蒺藜子 栀子仁 豉(各一升)

  上三味,捣合如泥,以 浆和如泥,临卧以涂面上,日未出便洗,瘥。(《外台》卷三十二)

  木兰散方木兰皮(一斤)

  上一味,以三年酢浆渍之,百日出,于日中曝之,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三十二)

  治年少气充面生 疮方。

  胡粉半两、水银一两、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晓拭去,勿水洗,至

  卷第十二

  治颈项头面白驳及白秃方

  治颈项及头面上白驳,侵淫渐长似有癣,但无疮,可治之方。

  干鳗鲡鱼脂以涂之,先洗拭驳上,外把刮之,使碜痛拭燥,然后以鱼脂涂之,一涂便愈,难者不过三涂之。(《外台》卷十五)

  又方取蛇脱皮熟摩之数百过,弃皮置草中。(《外台》卷十五)

  治身体白驳方。

  取木空中水洗之,捣桂屑唾和敷驳上,日三。(《外台》卷十五)

  治白秃方。

  以羊肉如作脯,炙令香,及热以拓上,不过三、五度即瘥。(《外台》卷三十二)

  又方先以皂荚汤热洗,拭干,以少油麻涂,再三,即瘥。(《肘后方》卷五)

  又方以大豆、髑髅骨二味,各烧末等分,以腊月猪脂和如泥涂之,立瘥。(《外台》卷三十二)

  卷第十二

  治疣目及黑子方

  治去疣目方。

  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过迄,使病疣目人种豆,着南向屋东头第二 中,豆生四叶,以热汤沃杀,疣目便去矣。(《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取松柏合和涂其上,一宿即不知处。(《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作艾炷着疣目上灸之,三炷即除。(《外台》卷二十九)

  又方以石硫黄突疣目六、七过,除。(《外台》卷二十九)

  去黑子及赘方。

  生藜芦灰(五升) 生姜灰(五升) 锻石(二升半)

  上三味,合和令调,蒸令气溜,取甑下汤一斗从上淋之,尽汤取汁,于铁器中煎减半,更闹火煎以鸡羽摇中即然断药成,欲去黑子疣赘,先小伤其上皮令才破,以药点之,此名三灰煎

  卷第十二

  治漏液胡臭方

  治人体及腋下状如狐 气,世谓之胡臭方。

  烧好矾石末,绢囊盛之,常以粉腋下,不过十度。(《外台》卷二十三)

  治胡臭漏腋。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瘥,然须三年敷白矾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止可敷药时,暂得一度瘥耳。

  凡胡臭人,通忌食芸苔、五辛,治之终身不瘥,胡臭方。

  辛夷 芎 细辛 杜蘅 本(各三分)

  上五味, 咀,以苦酒渍之一宿,煎三日,取汁敷之,以瘥为度。(《外台》卷二十三)

  治胡臭方。

  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外台》卷二十三)

  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致臭,六物胡粉敷方。

  干枸杞根(半两) 胡粉(一两) 干商陆根(一两) 滑石(一两) 干蔷薇根(半两) 甘草(半上药捣下筛,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着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之,不可多敷,伤人腋,余处亦涂之。(《外台》卷二十三)

  治身体及腋下狐臭方。

  正旦以小便洗腋下,即不臭,大神验。(《肘后方》卷六)

  又方青木香(二两) 附子(一两) 锻石(一两) 矾石(半两烧)

  上四味,细末,着粉腋中,汁出即粉之。(《肘后方》卷六)

  治胡臭方。

  辛夷 细辛 芎 青木香上四物分等,捣筛为散粉之。(《医心方》卷四)

  又方甘草 松树根及皮 大枣 甜瓜子上四物,分等,末,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觉,五十日身体并香,百日衣服床帏皆香。

  附:姚僧垣传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十一年,转领太医正,盖文德主帅、直 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

  时商略今古,则为学人所称。

  及侯景围建业,僧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呈兴,谒郡守张(嵘)〔嵊〕。嵊见僧垣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候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垣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僧垣又随至江北。

  梁元帝平侯景,召僧垣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谘议。其时虽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僧垣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情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

  及大军克荆州,僧垣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获使人求僧垣。僧垣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征僧垣,谨(故)

  〔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金州刺史伊芳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垣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伸。僧垣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僧垣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瘥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死。”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僧垣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僧垣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骑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敕曰:“公年过县军,可停朝谒。若非别敕,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情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僧垣赴行在所。内史柳( )〔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 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

  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藩外域,咸请 之。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长子察在江南。(按:姚察《南史》有传)

  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着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隆浓。宣帝嗣位,宪以嫌疑被诛。隋文帝作相,追复官爵。最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录宪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最幼在江左,迄于入关,未习医术。天和中,齐王宪奏高祖,遣最习之。宪又谓最曰:“尔博学高才,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两国,吾视之蔑如。接待资给,非尔家比也。

  尔宜深识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弥须勉励。”最于是始受家业。十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秀后阴有异谋,隋文帝令公卿穷治其事。开府庆整、郝伟等并推过于秀。最独曰:“凡有不法,皆最所为,王实不知也。”榜讯数百,卒无异辞。最竟坐诛。时年六十七。论者义之。撰《梁后略》十卷,行于世。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