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台湾文献丛刊056 闽海赠言 >弁言

《台湾文献丛刊056 闽海赠言》·弁言

台湾文献丛刊056 闽海赠言 佚名 著

本書原藏「東京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編號二二七二九六「文科大學史學研究室XIV,26」,「大正五年八月廿八日」入藏。東京帝大今改名東京大學;所謂「附屬圖書館」、所謂「史學研究室」,或為舊名,今庋於東大東洋史研究室。大正五年即民國五年,是入藏至今已四十四年。學術界初不知有此書,東京大學乃以「閩海通談」書名編目。

  學術界引用此書,殆始於田中克己先生所撰「鄭氏之臺灣地圖」一文(載「和田博士還曆紀念東洋史論叢」,昭和二十六年、即民國四十年冬出版)。田中文末「註四」提及東大東洋史研究室藏有萬曆四十五年丁巳(一六一七年)黃承玄撰「閩海通談」;且述及書中有萬曆三十一年陳第所作「東番記」。民國四十三年秋,余始展轉獲田中教授原著抽印本,有紅鉛筆校改字句,殆田中託人轉贈者。

  始余以民國三十八年春來臺,讀金雲銘著「陳第年譜」,知萬曆三十年十二月初八日(一六○三年一月十九日)沈有容曾來臺剿倭;隨行有陳第者撰「東番記」,實明季親臨本島目擊本島情形者所遺之最早文獻。第友何喬遠撰「閩書」卷一四六「島夷志」記東番文,有『連江陳第曰云云』,疑非全文。四十一年夏,大阪大學桑田六郎教授抄寄京都大學桑原文庫藏康熙三十八年杜臻序撰「粵閩巡視紀略」中陳第所記東番文;以杜臻書較晚出,未多注意。

  及獲見田中先生文,大喜,乃再託桑田先生及東大東洋文化研究所小堀巖先生,設法求得「東番記」之攝影;桑田先生轉託東大東洋史研究室石橋秀榮先生,石橋抄寄全書目錄,乃知書中有關明季閩臺之史料極豐,不僅「東番記」已也。終於四十四年冬,由小堀先生寄來全書攝影,則所有各家序跋及凡例,均稱書名曰「閩海贈言」,目錄及書口則簡作「贈言」。

  四十五年二月,余以其書為研究明季閩浙臺灣史、臺灣原住民族史、中荷交涉史、中日關係史、倭寇史、中國海權史、通商史、漁業史等等之重要文獻,乃以「慎思堂」名義影印行世,撰小序,略述獲得原書攝影經過。

  同年四月,余復撰「陳第東番記考證、附論閩海贈言」長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七期;分「周嬰東番記索隱」、「陳第東番記之提出」、「陳第東番記全文與閩海贈言全書之獲得」、「閩海贈言中平東番倭寇之史料」、「陳第東番記異本源流考」、「閩海贈言、閩書及彭湖臺灣紀略中東番記三異本之校勘」、「明史與東西洋考中東番記引文之校勘」等七節,文長不錄。所可言者,書非黃承玄撰,承玄僅為序;但有年代,故編目者遽以其為撰人。其實乃沈有容自輯,而其季子又於其卒後為之增輯,並梓以行世。讀卷五末林守奎「讀贈言感贈一首」引,可知也。按所收各文,標有年代者,以泰昌庚申年(一六二○年)為最晚,知其書初刻必在天啟間;惟此本有何喬遠祭沈有容文,作於崇禎二年陰曆三月十五日,合西曆一六二九年四月八日,是此本必刻於崇禎二年或二年之後也。此文不見於目,可知其為家人增入。且凡有目無文,或有文無目者,多在卷末,可證其乃隨收隨刻、隨刻隨印者。誠如「凡例」所云:『凡贈即繕寫入集,盡付剞劂』。

  四十六年夏,余赴歐出席東方學會議及漢學會議,經美、日返臺,十一月九日至東大訪此書,書共六冊七卷,前五冊,每冊一卷;第六冊為六、七兩卷(目錄有卷末而無卷七,正文有卷七而無卷末)一函,帙脊依然標題為「閩海通談」,迄未改正。第五冊第十葉重,稱「又十」;第六冊缺第二葉,即魏應時「贈沈寧海大將軍之山東督府五言排律二十韻」,第四句「于今脫」以下即殘。查目錄知尚應有林古度五言排律「贈總鎮東萊」一首。余之影印本雖未註明,但善讀者一見即知有缺葉,且知缺於何處?細心者,更知缺詩幾首。

  然影印本若干處糢糊不清,為其大病,即如卷五葉向高「賦東沙捷」一詩,標題及首二句,因原書紙張有一塊黝黃,攝影紙上文字依稀可讀,影印本則不復能辨認矣。又卷四傅啟祚「東沙獲倭,還歸宛陵贈別」及李時成同題兩詩,皆不全,蓋為印工偶失一葉;幸照相底片尚在,故得補足。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重印此書,囑余校訂,余喜能彌補影印本之遺憾也,欣然從之。文中分段及目錄之改編,胥研究室同人為之;標點方面,亦多所商榷。原書目錄卷五尚有吳國俊「贈破倭海上」、林懋「贈總鎮登萊(有引)」、林古度「讀閩海贈言感贈(四首)」、王承學「贈總戎登萊」、王黌「贈總戎登萊(三首)」俱佚,以是今本並目錄亦刪去。校既竟,為識一言如上。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雙十節杭縣方豪。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