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橘录 >橘录
  • 目录

    作品目录(2章)

    书签

    没有书签
  • 手机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橘录》·橘录

宋朝 橘录 韩彦直 著

橘录序[1]

  橘出温郡[2]。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也出苏州[3]、台州[4],西出荆州[5]。而南出闽、广[6]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7]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8]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烝。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9]。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10]、丹丘[11]与七闽[12]、两广[13]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14]、司马迁[15]、李衡[16]、潘岳[17]、王羲之[18]、谢惠连[19]、韦应物[20]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繇晋唐[21]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子[22]。荔子今由谱。得与牡丹[23]、芍药花谱[24]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子爱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25]、蔡公[26]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淳熙五年[27]十月。延安[28]韩彦直[29]序。  --------------------------------------------------------------------------------

  橘录卷上

  按开宝[30]中陈藏器[31]补神农本草书[32]。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实具数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异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难。灌溉锄治少失时。或岁寒霜雪频作。柑之枝头殆无生意。橘则犹故也。得非琼杯玉[33]自昔易阙邪[34]。永嘉宰勾君焘[35]有诗声。其诗曰。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则黄柑位在陆吉上。不待辨[36]而知。  真柑[37]  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木[38]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肤理如泽蜡。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39]之则香雾噀[40]人。北人未之识者。一见而知其为真柑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乳酪。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41]围[42]。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43]。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太守[44]燕赏为秋日盛事。前太守参政李公赏柑之诗曰。忘机白鸟冲船过。堆案黄柑噀手香。侍郎曾公[45]之词曰。满树叶繁枝重。缀青黄百千。皆佳句也。

  生枝柑

  生枝柑似真柑。色青而肤粗。形不圆。味似石榴[46]微酸。崔豹古今注[47]曰。甘[48]实形似石榴者为壶柑。疑此类是。乡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间。俟其味变甘。带叶而折。堆之盘俎。新美可爱。故命名生枝。  海红柑[49]  海红柑颗极大。有及尺[50]以上围者。皮厚而色红。藏之久而味愈甘。木高二三[51]尺。有生数十颗者。枝重委地亦可爱。是柑可以致远。今都下堆积道旁者。多此种。初因近海。故以海红得名。

  洞庭柑[52]

  洞庭柑皮细而味美。比之他柑。韵稍不及。熟最早。藏之至来岁之春。其色如丹。乡人谓其种自洞庭山[53]来。故以得名。东坡洞庭春色赋[54]有曰。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物固唯所用。酝酿得宜。真足以佐骚人之清兴耳。  朱柑[55]

  朱柑类洞庭而大过之。色绝嫣红。味多酸。以刀破之。渍以盐。始可实。园丁云。他柑必接。唯[56]朱柑不用接而成。然乡人不甚珍宠之。宾祭斥不用。

  金柑[57]  金柑在他柑特小。其大者如钱。小者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玩。啖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渍蜜[58]尤佳。欧阳文忠公[59],《归田录》[60]载其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珍果也。都人初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

  木柑  木柑,类洞庭,少不慧耳。肤理坚顽,瓣大而乏膏液[61],外强中干,故得名以木。

  甜柑

  甜柑,类洞庭,高大过之,每颗必八瓣,不待霜而黄,比之他柑加甜。柑林未熟之日,是柑最先摘,置之席间,青黄照人,长者先尝之,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62]。然是种不多见,治圃者植一株二株焉,故以少为贵。

  橙子[63]  橙子,木有刺,似朱栾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64]始竞有之。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芼鲜[65],可以渍蜜,真嘉实也。若真柑则无是二三者。人自珍之,得非瞭然在人耳目者,盖真柑之细耶[66]!  --------------------------------------------------------------------------------

  卷中

  牛僧孺[67]《幽怪录》[68]:有生异橘者,摘剖之,有四老人[69]焉,其一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70],恨不能深根固蒂耳。”由是有“橘隐”名。楚屈原[71]作《离骚》[72],其《橘颂》[73]一章有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宋谢惠连[74]《橘赋》[75]亦曰:“园有嘉树,橘柚煌煌。”是以知橘实佳物,昔人所爱慕若此。孔安国[76]曰:“小曰橘,大曰柚。”郭璞[77]亦云:“柚似[78]橙而大于橘。”温无柚而种橙者少,非土所宜也。《本草》[79]载,橘柚味辛,温,无毒。主去胸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久服通神,轻身长年。陶隐居[80]云:“此言橘皮之功效若此,其实之味甘酸,食之多痰无益。”其说为是。隐居[81]不敢轻注《本草》,盖此类也。陈藏器[82]《补本草》谓;“橘之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今类见之。

  黄橘[83]

  黄橘,状比之柑差扁[84]小,而香雾多于柑。岁雨旸以时。则肌充而味甘。其围四寸。色方青黄时。风味尤胜。过是则香气少减。惟遇黄柑则避舍。置之海红、生枝柑间。未知其孰后[85]先。名之曰千奴[86]。真屈称也。  塌橘[87]

  塌橘状大而褊[88]。其南枝之向阳者。外绿而心甚红。经春味极甘美。瓣大而多液。其种不常有。特橘之次也。

  包橘

  包橘取其累累然若包聚之义。是橘外薄内盈。隔皮脉瓣可数。有一枝而生五、六颗者。悬之极可爱。然土膏而树壮者多有之。不称[奇][89]也。

  绵橘

  绵橘微小。极软美可爱。故以名。圃中间见一、二树。结子复稀。物以罕见为奇。此橘是也。

  沙橘

  沙橘取细而甘美之称。或曰种之沙洲之上。地虚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90]方言耳。

  荔枝橘

  荔枝橘多出于横阳[91]。肤理皱密[92]类荔子。故以取名。横阳与闽接轸。荔子[93]称奇于闽。黄橘擅美于温。故慕而名之。有言橘逾淮为枳[94]。植物岂能变哉。疑似之乱名多此类。  软条穿橘

  软条穿橘。其干弱而条远。结实颇大。皮色光泽。滋味有余。其心虚有瓣。如莲子穿其中。盖接橘之始。以枝之杪者为之。其体性终弱。不可以犯霜。不可以耐久。又名为女儿橘。

  油橘

  油橘皮似以[95]油饰之。中坚而外黑。盖橘之若若柚者。擘之而不闻其香。食之而不可于口。是橘之仆奴也。  绿橘

  绿橘比他柑[96]微小。色绀碧可爱。不待霜。食之味已珍。留之枝间。色不尽变。隆冬采之。生意如新。横阳人家时有之。不常见也。

  乳橘[97]

  乳橘状似乳柑。且极甘芳得名[98]。又名[99]漳橘。其种自漳浦来。皮坚多。味绝酸。不与常橘齿。乡人以其颇魁梧。时置之客间。堪与座梨相值耳。他日有以乳橘为真柑者。特[100]之似玉也。

  金橘[101]

  金橘生山径间。比金柑更小。形色颇类。木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取者多至数升。肉瓣不可分。止一核。味不可食。惟宜植之栏槛中。园丁种之以鬻于市。亦名山金柑。周美成[102]词有。露叶烟梢寒色重。攒星低映小珠帘。为是橘作。

  自然橘[103]

  自然橘谓以橘子下种。待其长。历十年始作花结实。味甚美。由其本性自然。不杂之人为。故其味全。盖他柑与橘必以柑淡子著土。俟其婆娑作树。以枝接之。为柑为橘为多种。俱非天也。故是橘以自然名之。然十年之计。种之以木。今之辟圃者。多不年岁间。爬其肤以验其枯荣。粪其本[104]以计其久近。谁能迟十年之久以收效耶。是橘名之曰自然。当矣。接木之详。见于下篇。

  早黄橘

  早黄橘著花结子比其类独早。秋始半。其心已丹。千头方酸。而早黄橘之微甘已回齿颊矣。王右军帖[105]有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岂是类邪[106]。  冻橘  冻橘。其颗如常橘之半。岁八月。人目[107]为小春。枝头时作细白花。既而橘已黄。千林已尽。乃始傲然冰雪中。著子甚繁。春二、三月始采之。亦可爱。前辈诗有曰。梅柳搀先桃李晚。东风元是一般春。此诗不独咏桃李。物理皆然。  朱栾[108]

  朱栾颗圆实。皮粗瓣坚。味酸恶。不可食。其大有至尺三、四寸[109]围者。摘之置几案间。久则其臭如兰。是品虽不足珍。然作花绝香。乡人拾其英烝[110]香。取其核为种。析[111]其皮入药。最有补于时。其详具见下篇。  香栾[112]

  香栾大于朱栾。形圆色红。芳馨可玩。

  香圆[113]

  香圆木似朱栾。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长如瓜[114]。有及一尺四五寸[115]者。清香袭人。横阳[116]多有之。土人[117]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酒阑[118]并刀破之。盖不减新橙也。叶可以药病。

  枸橘

  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119]。大者似枳壳。能治逆气、心胸痹痛[120]、中风[121]便血。医家多用之。

  --------------------------------------------------------------------------------  橘录卷下

  种治[122]

  柑橘宜斥卤之地。四邑皆距江海不十里。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名曰涂柑。贩而远适者。遇涂柑则争售。方种时。高者畦垄。沟而泄水。每株相去七、八尺[123]。岁四锄之。[124]尽草。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时更溉以粪壤。其叶沃而实繁者。斯为园丁之良。

  始栽[125]

  始取朱栾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名曰柑淡。其根[126]簇簇然。明年移而疏之。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橘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贴。去地尺余。细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拨掬土实其中以防水。护其外。麻束之。缓急高下俱得所。以候地气之应。接树之法。载之四时纂要[127]中。是盖老圃者能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气质随异。无不活者。过时而不接。则花实复为朱栾。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

  培植

  树高及二、三尺许。剪其最下命根。以瓦片抵之。安于土。杂以肥泥实筑之。始发生。命根不断。则根迸于上[128]。中枝叶乃不茂盛。

  去病

  木之病有二。藓与蠹[129]是也。树稍[130]久。则枝干之上苔藓生焉。一不去。则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荫藓而不及木。故枝干老而枯。善圃者用铁器时刮去之。删其繁枝之不能华实者。以通风日。以长新枝。木间时有蛀屑流出。则有虫蠹之。相视其穴。以物钩索之。则虫无所容。仍以真杉木作钉窒其处。不然则木心受病。日以[131]枝叶自凋。异时作实。瓣间亦有虫食。柑橘每先时而黄者。皆其受病于中。治之以早乃可。

  浇灌  圃中贵雨[132]以时。旱则坚苦而不长。雨则暴长而皮多圻[133]。或瓣不实而味淡。园丁沟以泄水。俾无浸其根。方亢阳[134]时。抱瓮以润之。粪壤[135]以培之。则无枯瘁之患。

  采摘[136]  岁当重阳[137]。色未黄。有采之者。名曰摘青。舟载之江浙间。青柑固人所乐得。然采之不待其熟。巧于商者间或然尔。及经霜之二、三夕。才尽剪。遇天气晴霁[138]。数十辈为群。以小剪就枝间平蒂断之。轻置筐中。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雾之所渐者亦然。尤不便酒香。凡采者竟日不敢饮。

  收藏

  采藏之日。先净扫一室。密糊之。勿使风入。布稻蒿其间。堆柑橘于地上。屏远酒气。旬日一翻拣之。遇微损谓之点柑。即拣出。否则侵损附近者。屡汰去之。存而待贾者十之五六。人有掘地作坎。攀枝条之垂者。覆之以土。至明年盛夏时开取之。色味犹新。但伤动枝苗。次年不生耳。

  制治

  朱栾作花。比柑橘绝大而香。就树采之。用笺香细作片。以锡为小甑。每入花一重。则实香一重。使花多于香。窍花甑[139]之旁以溜汗液。用器盛之。炊毕撤甑去花。以液浸香。明日再蒸。凡三换花。始暴干。入瓷器密盛之。他时焚之。如在柑林中。柑橘并金柑皆可切瓣勿离之。压去核。渍之以蜜[140]。金柑著蜜尤胜他品。乡人有用糖熬橘者。谓之药橘。入箬[141]之灰于鼎间。色乃黑。可以将远。又橘微损。则去皮以肉瓣安灶间。用火熏之。曰熏柑。置之糖蜜中。味亦佳。

  入药  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142]则为橘红。青橘则为青皮[143]。皆药之所须者。大抵橘皮性温平下气[144]。止蕴热[145]。攻[146][147]。服久轻身。至橘子尤理腰膝。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之和药。味与商州[148]之枳几逼真矣。枸橘又未易多得。取朱栾之小者。半破之。日暴以为枳。异方医者不能辨。用以治疾亦愈。药贵于愈疾而已。孰辨其为真伪耶。

  --------------------------------------------------------------------------------  校注后记  《百川学海》丛书名。宋咸淳(1261~1265)中左圭辑。凡十集,一百种。所收多唐宋人野史杂说。流传较广,当时即经雕版,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说郛》笔记丛书。元末陶宗仪编。一百卷。原本已佚。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系选辑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编而成。于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也有收入。采用之书达六百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又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清陶珽所增订,收书达一千多种,但错误较多。  --------------------------------------------------------------------------------

  「注释」

  [1]缺序之版本有《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温郡:即温州府。唐置州,宋废。今浙江永嘉县,其旧治也。

  [3]苏州:今江苏吴县治,宋为平江府。

  [4]台州:唐置。今浙江临海市,其旧治也。  [5]荆州:今湖北松滋至石首间的长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荆门、当阳等县。

  [6]闽广:今福建及广东、广西等省区。

  [7]泥山:宋置镇,属平阳县。今为浙江苍南县宜山镇。

  [8]平阳:即今浙江平阳县。

  [9]斥卤:《说文》‘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斥卤,谓碱地可煮盐而不能耕种者也。(辞源)

  [10]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或泛指旧苏州府全境。

  [11]丹丘:“楚辞”仍羽人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注丹丘。海外神仙地。昼夜长明。(辞源)

  [12]七闽:古指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后亦泛指福建省。

  [13]两广:地区名。广东和广西的合称。宋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亦通称“两广”。(辞海)

  [14]屈原:东周战国楚人(约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别号灵均,又自云名正则。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乃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橘颂大约作于公元前3世纪80年代前后。于5月5日自沉汩罗江而死。(辞源等)

  [15]司马迁:汉人(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生于龙门。尝南游江淮,北涉汶泗。父谈为太史公。迁继父业。…。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述橘之章有《苏秦传》、《货殖列传》,有“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

  [16]李衡:字叔平,吴襄阳人。《襄阳耆旧传》(东晋习凿齿撰4世纪)有传。

  [17]潘岳:晋中牟人(?--300年)。字安仁。美姿仪。为文词藻绝丽。有述橘赋等数篇传世。《闲居赋》:“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橘赋并序》:“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笙赋》等。

  [18]王羲之:晋人(321-379年)。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草隶为古今之冠。其《杂帖》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句。

  [19]谢惠连:南北朝宋阳夏人(394-430年)。有《橘赋》、《甘赋》传世。

  [20]韦应物:宋长安京兆人。贞元初,为苏州刺史。有《答郑骑曹求橘诗》:“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21]晋唐:朝代名。晋朝(265-420年),唐朝(618-907年)。

  [22]荔子:荔枝(Litchichinensis)之果实。无患子科。宋蔡襄撰有《荔枝谱》,论述福建荔枝的品种、产地及栽培、加工、贮藏等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书。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年)。在此之前,有宋初郑熊的《广中荔枝谱》,但书已失传。韩所指荔枝谱为蔡襄之所作。  [23]牡丹:指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计三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

  [24]芍药花谱:我国古代有关芍药的专著,现存的有四种,(1)宋刘颁撰,也叫《维扬芍药谱》,(2)宋王观撰,也叫《扬州芍药谱》,(3)宋孔武仲撰,(4)明高濂撰。

  [25]欧阳公:即欧阳修。宋庐陵人。字永叔。撰有新唐书及新五代史。

  [26]蔡公:指蔡襄。宋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字君谟。精于史事,文章精萃。小楷草书为当时第一。撰有《荔枝谱》。

  [27]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淳熙为宋孝宗年号(1174-1189)。

  [28]延安:今陕西延安市。

  [29]韩彦直:字子温,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人(1131-1204?)。父世忠为宋著名抗金将领。《橘录》三卷系知温州任内所撰,另著有《水心镜》167卷。

  [30]开宝: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之一,公元968-976年间。

  [31]陈藏器:

  [32]补神农本草书:一名《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撰于8世纪上。原书佚。下列资料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23引:“橘柚本功。外中实冷。酸者聚痰。子非宜人。其类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橘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  [33]:(jia)古代酒器。圆口平底,三足,有把手。

  [34]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35]宰勾君焘:勾焘,宋人,永嘉县令。宋史卷382有《勾涛传》,勾焘与勾涛不知有何关系。

  [36]辨: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问”字。

  [37]真柑:乳柑,别称柑(浙江温州)、瓯柑(温州府志),学名CitrussuavissimaTanaka(陈嵘,1959)。也有认为即今之乳橘,黄岩俗称时橘,杭州塘栖名为蜜橘,或名金钱蜜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38]木: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误作“本”字。

  [39]擘:(bo)掰开。  [40]噀:(xun)含在口中喷出去。

  [41]不七寸: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六七寸”。

  [42]七寸围:周长约21。5cm。

  [43]此句源自南北朝刘峻(461-521)《送橘启》:“南中橙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芼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耶。”

  [44]太守:官名。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始称州郡长官为太守,宋代改设知州,而习惯上仍以太守为别称。

  [45]曾公:指曾逮,字仲躬,为诗人曾几(陆游之师)之次子,隆兴二年(1164)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知温州。其事迹附见于其父“曾几传”下,亦见宋史卷382。

  [46]石榴:石榴科果树,学名Punicagranatum。

  [47]古今注:西晋崔豹撰(约公元三世纪末或稍后)。“卷下草木第六”有“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柑。”

  [48]甘: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甘”字。

  [49]海红柑:即今之瓯柑,主产于温州,又名春橘,或称温州柑(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其中对性状的描述,除皮色红与瓯柑有不符外,其余完全与瓯柑相吻合。

  [50]及尺:宋代1尺=30。72cm。

  [51]二三尺:61。4~92。2cm[52]洞庭柑:此品种性状与光橘甚为一致,[53]洞庭山:在江苏省吴县西南,有东山、西山,产红橘等。

  [54]洞庭春色赋:北宋苏轼(1036-1101)作,中有“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

  [55]朱柑:即朱红,又名大红袍,古名朱柑,朱砂橘,主产于黄岩,与衢县之衢橘,温州之迟红,为异名同物,同属一个古老的柑橘种。栽培历史与乳橘栽培起源相差不远,亦有一千年以上,目前在黄岩、临海等地仍有栽培。(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56]唯: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惟”字。

  [57]金柑:即金橘,或称酸橘,古称金柑,为金柑类与宽皮橘的属间杂交种。(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别称金弹(黄岩县志,温州志)、宁波金柑(日本)、Meiwakumquat(英)、学名Fortunellacrassifolia,Swingle。(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66)

  [58]蜜: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误作“密”字。  [59]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60]《归田录》:宋欧阳修撰,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61]液:校注。《说郛》本作“在”字,疑误。

  [62]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典出西晋。陈寿撰(二世纪下)《三国志》:“吴书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63]橙子:古名橙或橙子,或名黄柑,在开宝本草中有记之。(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64]比年:近年,连年。  [65]熏袖。芼鲜:源出南北朝齐梁间人刘峻(461-521)《送橘启》:“南中橙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芼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耶。”

  [66]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67]牛僧孺: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

  [68]《幽怪录》:传奇集。唐牛僧孺作。原为十卷,或作十一卷,今存三十一篇。所作多怪异之事,是较早的传奇小说专集。对后世影响较大。载:“有巴丘人,不知姓,家有橘园,生有两大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皆相对象戏。”

  [69]四老人:指秦末隐居于商山的东园公、角里先生(角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70]商山:又名商阪,地肺山、楚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71]屈原:参见《橘录》序注。

  [72]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73]《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通篇用四言与三言形式,与《九章》各篇句式不同。本篇以对橘的歌颂,自况坚贞,为托物寄兴之作。近人都以为是屈原早期作品。  [74]谢惠连:将“序”注。  [75]橘赋:南北朝宋阳夏人谢惠连(394~430年)作。赋中有:“园有嘉树。橘柚煌煌。圆丹可玩。清气芬芳。受以玉盘。升君子堂。味既滋而事美。实厥包之最良。”

  [76]孔安国:汉之大儒。孔子十二世孙。为“禹贡”作传,中有:“小曰橘。大曰柚”句。

  [77]郭璞:郭璞注《山海经》:“柚似橘而大也。皮厚味酸。”

  [78]似:校注。《说郛》本作“以”字。

  [79]《本草》:书名。相传为神农所作。又名神农本草经。载药三百六十五味,分上中下三品,其书实始于后汉。中“上经橘柚”,有橘录节引句。  [80]陶隐居:即陶弘景。南北朝时秣陵人。字通明。著有《名医别录》。

  [81]隐居:即陶隐居。

  [82]陈藏器《补本草》:参见《橘录》卷上注。

  [83]黄橘:即今之瓯橘,一称温州土橘,古称黄橘(橘绿),主产于温州,为该橘区栽培最多的品种,在一千数百年的唐宋时代已有栽培,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古老品种,后因栽培既广成为大宗土产,更因栽培最多,因地而名,故称温州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85)《图经本草》(北宋。苏颂,1061)中有记载。  [84]扁: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匾”字。  [85]后:校注。《说郛》本缺“后”字。

  [86]千奴: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为“千奴千奴”。

  [87]塌橘:史料始见于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8世纪上),中有:“橘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

  [88]褊: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匾”字。

  [89][奇]: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奇”字。

  [90]特: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缺“特”字。

  [91]横阳:晋置始阳县。复更名横阳。隋省入永嘉。唐复置。吴越改名平阳。故城在今浙江平阳县北。

  [92]密:校注。《说郛》本为“蜜”字。

  [93]荔子:见《橘录序》注。

  [94]橘逾淮为枳:语源出《周礼。卷十一冬官考工记上》:“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95]以: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缺“以”字。

  [96]柑: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橘”字。

  [97]乳橘:见《本草拾遗》(唐。陈藏器。八世纪上)(叶,P20~21);《新唐书》(北宋。欧阳修等撰,1060):“台州土贡乳橘。洪州土贡乳橘。”(叶,P185)。

  [98]得名: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故名”。  [99]又名: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又曰”。

  [100]:石之似玉者,亦作,又作武夫。

  [101]金橘:别称山金柑、金豆(本草纲目)、Hongkongkumquat(英),学名FortunellahindsiiSwingle(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67)。金橘,即金豆,一称山金豆或山金柑,本省野生于黄岩、温州一带的山区。(黄岩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料——柑桔p。108)。《列仙传》(约三世纪):“穆天子会王母于瑶池。食白橘、金橘。”(叶,p。71)

  [102]周美成:即周邦彦,字子美,宋钱塘(杭州)人,为北宋大词人。其词集名《清真集》,未收此残句。唐圭玮编《全宋词》,即据此补。

  [103]自然橘:韩彦直将此误认为一个品种,实则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柑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桔p。110)

  [104]本: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木”字。

  [105]王右军帖:王羲之(321~379年),有《杂帖》云:“奉橘三百枚,霜末降,未可多得,”句。  [106]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107]目:校注。《说郛》本作“曰”字。

  [108]朱栾:别称酸栾(浙江温州),学名Citrusaurantiumvar。decumanaBonav。(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73)。

  [109]尺三四寸围:约40~43厘米。

  [110]烝: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蒸”字。

  [111]析: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折”字。  [112]香栾:即今之扁果朱栾、或称无刺朱栾、简称朱栾(黄岩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桔p。54)。

  [113]香圆:别称香橼(广东),即枸橼(图经本草),Turunj。(梵),学名CitrusmedicaLinn(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70)。《浙江果树资源—柑桔》一书也持此说。

  [114]瓜:校注。《说郛》本作“爪”字。

  [115]一尺四五寸:约合43~46厘米。  [116]横阳:晋置始阳县。复更名横阳。隋省入永嘉。唐复置。吴越改名平阳。故城在今浙江平阳县北。

  [117]土人:校注。《说郛》本为“士人”。

  [118]酒阑:洒后。

  [119]枳实:中药名。芸香普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未成熟果实。

  [120]痹痛:中医中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引起的多种疾病。  [121]中风:(1)人体为病邪所中,出现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感冒症状。(2)又称“卒中”。

  [122]种治:平原地区的园地选择,“橘录”总结了当时温州橘农的经验,记述于种治一节内,说明过去已有经验用海涂或江边冲积地栽培柑橘,品质良好,又耐贮藏运输。(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14)。

  [123]七八尺:约2。15~2。46米。宋代一尺合30。72厘米。  [124]:除草。

  [125]始栽:嫁接繁殖,是本省柑橘的大宗繁殖方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橘录所载之法,目前,温州的枝接方法尚类同于此亦是我省柑橘嫁接繁殖的技术基础。(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11)。  [126]根:根系。

  [127]四时纂要:书名。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一作韩谔)撰。逐目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技术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

  [128]上: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土”字。  [129]蠹:此指天牛,本省自古已有捉虫经验。(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26)

  [130]稍:校注。《说郛》本作“梢”字。

  [131]以: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久”字。

  [132]: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晴”字。  [133]圻: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坼”字。

  [134]亢阳:阳极盛的意思。也指久晴不雨,阳光炽盛。

  [135]粪壤:可作肥料的灰土。  [136]采摘:此节记载采摘时的注意事项目前多包括,惟对于禁饮(酒)一则在例外。(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23)

  [137]重阳:节令名。农历九月九日。

  [138]晴霁:天气放晴。

  [139]甑: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空格,置于鬲或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也有无底另外加箅的。

  [140]蜜:校注。《说郛》本作“密”字。

  [141]箬:笋皮。

  [142]脉:指橘络。

  [143]青皮:中药名。柑橘等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性温,味苦辛,功能破气、疏肝,主治肝气郁结、胸肋胀痛,乳痈、疝气等症。

  [144]下气:即降气,“放屁”之雅称。理气法之一。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适用于咳嗽、呃逆等症。

  [145]蕴结:郁结。

  [146]: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痰”字。

  [147]:病症名。即疟疾。  [148]商州:州名。今陕西省商县。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