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1
  • 目录

    作品目录(20章)

    书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1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佚名 著

御制歴代通鉴辑览序

  编年之书莫备于

  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盖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

  皇祖虽尝抉精微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即如前编之中总论史论音释辨疑考证纷不一家正编之中凡例发明书法考异集览考证正误质实滥觞益甚至于续编之作成于有明诸臣其时周礼沿尹起莘例作发明而广义则出于张时泰效刘友益书法而为之者夫发明书法其于歴朝兴革正统偏安之际已不能得执中之论而况效而为之者哉且以本朝之臣而纪其开国之事自不能不右本朝而左胜国此亦理之常也况三编中嬗代崛起之际称太祖而系以我者不一而足亦非体例也故命儒臣纂歴代通鉴辑览一书尽去歴朝臣各私其君之习而归之正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事实编为一部全书于凡正统偏安天命人心系属存亡必公必平惟严惟谨而无所容心曲徇于其间观是书者凛天命之无常知统系之应守则所以教万世之为君者即所以教万世之为臣者也书中批论一依

  皇祖之例自述所见据事以书者十之三儒臣拟批者十之七而经笔削涂乙者七之五即用其语弗防窜者亦七之二云

  乾隆丁亥秋月御笔

  御制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輙效

  其体拟作

  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草茅承顾托寜当惜残躯忍视夷姜汚曲从政君诬国是太宗创臣忝召奭徒叩首愿还笏忤防罪奚逋潭州被薄谴敢曰非其辜回首望金门无言以嗟吁

  御制书通鉴辑览明崇祯甲申纪年事

  通鉴辑览将成司事者举通鉴纲目三编之例扵甲申嵗大书顺治元年分注崇祯十七年于下且凡胜朝事皆别书明而扵李自成陷京师即系以明亾余曰不可夫三编之例非续编之例乎续续扵元顺帝二十七年即分注明年元主北奔而系以元亾去至正二十八年为洪武元年且自顺帝十五年眀祖起兵之后扵凡元政即别书元以示异虽臣各私其君之义也而朕实鄙之盖以理责人者必光以理自处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居今之时贬亡明而尊本朝如眀之元其谁曰不可然朕不为也也通鉴辑览之书非一时之书乃万世之书扵正统偏安之系必公必平天命人心之向必严必谨且正编续编既一正其自视尊大之陋习而頋扵本朝嬗代之际有所偏向是不有恧于心而贻来世之讥乎兹扵甲申嵗仍命大书崇祯十七年分书顺治元年以别之即李自成陷京师亦不遽书明亡而福王光元年亦令分注扵下必俟次年福王于江寜被执而后书眀亡夫福王设于江南能自立未尝不可为南北朝如宋髙宗之例也而奈其日即慆淫以致天命去而人心失是非开创者欲究我兵威而实守成者自失其神器也若夫唐王桂王穷窜邉隅苟延旦夕此正与宋之帝昺帝昰同例不可仍以正统属之用以示万世守成之主思天命人心之难谌凛凛乎惴惴乎保祖宗所贻留为臣民所系属而不敢谬恃书法之可有髙下焉庶防朕纂通鉴辑览之本意或不失春秋大一统之义乎

  命通鉴辑览附纪明唐桂二王事迹谕

  甲申嵗我国家既定鼎京师而明福王朱由崧为南京诸臣迎立改元首尾一载其后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相继称号者又十有余年当时以其事渉本朝开创之初凡所纪年号例从芟削即朱璘之明纪辑畧亦以附三王纪年为浙江抚臣等所奏燬兹以搜访遗籍外省奏进此书阅其体例非不尊崇本朝且无犯讳字迹徒以附纪明末三王自不宜在概禁之列前命编纂通鉴辑览馆臣请不録福王事寔因念厯朝嬗代之际进退予夺系乎万世公论若前代偏私徇之陋习以曲笔妄为髙下朕寔鄙之即如福王承其遗绪江山半壁疆域可慿使能立国自强未甞不足比于宋髙宗之建炎南渡乃孱弱荒滛自贻顚覆而偏安之规模未失不可遽以亡国法絶之特命于崇祯末附纪福王年号仍用双行分注而提纲则书明以为别至芜湖被执始大书明亡葢所以折至是务合乎人情天理之公也至于唐王桂王遁迹闽滇茍延残喘不复成其为国正与宋末昰昺二王之流离海岛者相类本不得等于福王之例是以辑览内未经载入今思二王究为明室宗支与异姓僣窃者不同非伪托也且其始末虽无足道而奔窜事迹亦多有可攷与其聴不知者私相传述或致失实无稽转不若为之约举大凡俾知二王穷蹙情形不如此更可以正传闻之譌舛又其下诸臣以旅拒王师者向多以伪官目之然其间如白文选李定国等本献贼义子反侧无常彼在明已合称贼称伪自当凖春秋书盗之例又如金堡等之五虎横行把持国是者亦无足齿録若其他各为其主始终不屈以至陨首捐躯者不一而足较宋末之文天祥陆秀夫寔相彷佛虽混一之初兵威迅扫不得不行抗命之诛而诸人琐尾间闗有死无贰洵无愧人臣忠于所事之义迄今日乆将遂冺没朕甚悯之亦宜略为纪緑使之有传于后设以为载笔有体则凡事涉二王者不妨直以彼字称之用存偏正之别而其臣则竟书为某王之某官某槩不必斥之为伪也明纪辑畧已命有司弛其禁而通鉴辑览校刋将竣其令四库全书馆总裁诠叙唐桂二王本末别为附録卷尾凡彼时仗节死义之人考订事迹悉与备书朕将亲为裁定宣付刋行俾读者咸知朕大中至正未甞有一毫私意偏倚其间而崇奨忠贞亦足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书成即以此谕同御制辑览原序并冠卷端庻将来有所考喻朕意焉

  凡例

  一厯代通鉴纂要本明正德间所辑其书仿宋司马光举要之例上自伏羲下迄元代凡九十有二卷我

  皇上几余省览以编内采録尚未精审

  特勅重加订正并增入明代事迹厘为一百十六卷发

  凡起例皆经

  睿裁鉴定尽善尽美集史学之大成实足表里六经准

  式万世

  一朱子纲目及前编续编我

  圣祖仁皇帝御批刋布昭如星日我

  皇上圣学髙深缉熙绳

  武凡数千百年史防得失靡不条贯兼综折衷美备【臣】等

  以次属稿进

  呈仰防

  亲御丹毫详加

  论定其间析疑考异洞悉毫芒而大义所昭

  防言特掲谨次第敬録简端用垂

  至教

  一年经事纬提纲分目一依朱子纲目书法一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此纲目旧例也今提纲缀目皆酌用大书取便观览其有事非一时而牵连并及或语非至要而采摭堪资者则用小字附书至注内有更须诠释者空格以别本文务使眉目朗然无淆覩记

  一表嵗首年纲目第一要义髙辛以前无甲子可纪帝尧甲辰以后谨遵

  圣祖仁皇帝御批纲目前编用邵子皇极经世书例编次干支标于每年之上歴代仿此至唐虞称载夏称嵗商称祀周以后称年皆随其代而书之

  一刘恕陈桱通鉴外纪胡宏皇王大纪皆始于盘古其说荒远难稽金履祥通鉴前编始自唐尧于上古事又多阙畧今以孔子系易为断肇始庖羲不更逺溯邃古

  一我

  国家诞膺

  符命朱果发祥瑞贶屡臻昭烁今古

  太祖髙皇帝肇兴大业

  太宗文皇帝嗣炳鸿谟凡伟烈丰功事闗明纪者自宜登

  诸简防用昭

  兴运之隆今并防依

  实録敬谨纂辑

  一尚书备称祀载春秋首纪春王统事表年实史家大法是书于厯代纪年之际大书分注进退攸闗皆仰禀

  圣谟权衡允协其有未改嵗而事渉两朝者则并用一年两系之例以存其统至附庸小国嵗首不书年号惟嗣位改元乃一书

  一正统偏安之辨其界最严前史毎以兴代而纪载前朝因多偏徇若续纲目于宋元明之际更属不公瀛国既执而犹以宋纪年顺帝未亡而即标明国号任意低昂适足贻识者者今自景炎而后至正以前皆恪奉

  宸裁统归元纪至于明之崇祯十七年明统尚存亦用

  大书纪嵗而福王事迹并遵

  防采辑附书明纪大公至正旷古无伦谨于卷内恭録御制文冠诸卷首以昭定论

  一凡立纲书法褒贬攸闗仰防

  睿鉴精详折至当大义炳然如贾充禇渊等之书死狄仁杰之书周唐肃宗之书太子徐夀辉之书害并以变文示义

  特笔所垂发千古未发之隠洵足微显阐幽永彰法戒一纲目始于周威烈王之二十三年前编亦止于是年二书起讫之际自当区分明晰今于初命晋

  晋大夫一条另标卷首以还二书之旧

  一史法固宜简要而纪载实贵详明今自三代以前皆上本六经旁稽诸子秦汉而后事迹滋繁从本史以迄外乗稗官无不博采彚叅以衷至是其或异同互见之处并加案语考定弗蹈两岐

  一纲目凡例凡命官惟宰相皆书余官非有故不书今酌用其例凡宰臣之拜免及卒皆书其非有事迹显然者则于他条互见若非宰相而用舍有关国是者则以特书例书之

  一前史措词类多失实而南北区分之防则彼此互相指斥尤舛至公如五代晋之于辽南宋之于金于元皆尝称臣称侄而交兵搆衅犹以入宼书之于情义实为未协今并恪遵

  指示酌量改定书法悉去偏私以归至正

  一纲目一书乃朱子门人纂集纪年系月舛误尚多至续纲目所载尤为疎畧失当如分防离不萧干为二人之类踳驳叠见考证难资今依据正史博稽羣籍悉正抵牾之旧以臻完善之观

  一凡舆地名目悉按现在郡邑沿革注其大畧其有谬误相沿之处仍行核正不使异义少滋至于

  本朝声教四讫遐方絶域尽入版图如河有重源足证都实传闻之误实为得诸目覩一破羣盲今并详加按语用以垂信方来

  一凡卷内所见人名字里并依本传详注其有本史未立传者则为旁采诸书俾无渗漏至或有一人而异名及数人而同名者亦悉分晰证明以资考核

  一金元二史出自后代儒臣之手大抵音译失宜乖舛滋甚厯

  指示以国语及防古语证合本音本义无不确合近又命喀尔喀亲王成衮札布

  进所藏蒙古源流一书堪以互为考证今并遵

  防详加译改仍于初见处注明旧作某某字様俾开卷

  了然足资考据

  一唐宋而后野史渐伙增饰流传殊难依据若宋太祖之斧声烛影明惠宗之逊国出亡等事异说滋多尤当剖晰是非以昭定论今并随文驳正勿使滋惑传闻致乖大义

  一凡一事而首尾相距颇逺者纲目于前后皆为立纲虽起讫自明而检寻未易今皆量其事之本末酌行总叙或于初见一条备言其终或于最后一条追叙其始仍用先是至是及初字寻字等文分别纪録眉清目朗庶觉贯串非难

  一纲目定例书月不书日今仍其旧惟日食则仍系日其或有事迹纷冗必须详载干支次序方能明了者则亦于目内书日以别之

  一先儒论断其醇正可取者间加甄録具载姓名其采于本史者则曰史臣或称某史赞以别之

  一史家音注如司马贞之于史记顔师古之于汉书胡三省之于资治通鉴并称详赡今于奥义竒文间采诸家之说为之笺释至如贺善之赞尹起莘之发明以及周礼张时泰等所述皆摭拾空谈文芜义浅并加刋削以省繁文

  一杜预解左传及胡三省解通鉴多有注某事始此某人始此等例今于事之有闗系者并仿其例酌加标注以便检寻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告成进

  呈表

  大学士公【臣】傅恒等奉

  勅编纂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告成谨奉

  表上

  进者【臣】恒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上言钦惟我

  皇上

  法古绥猷

  右文成化

  稽帝尧而稽帝舜考礼乐以等百世之王

  监有夏而监有殷秉权衡以定一中之统刋厯代廿二家之史文订差讹纪胜国三百载之书编沿正续广修明于旧典取鉴无遗阐义例于防言折衷有待惟

  作者之谓圣体则史而义则经洵

  焕乎其有文指以千而言以万成编既定

  至教斯垂原夫在昔有邦若时稽古因文见义用布训于丹青比事属辞咸取裁于笔削葢史使其记必明取舍之宜而鉴监于前实具是非之迹至编年以定体尤提要而徴文涑水之表嵗系时裒辑实原于汉纪紫阳之列纲分目指归悉本于鲁书洎递嬗夫元明亦间沿为著述然而年芟益部不同习氏之存刘系黜房陵莫问昭公之在晋合书地书人以表例枘凿恒多繋嵗阳嵗隂以表名盾矛不免虽纠唐有作文人之习相沿而讥郐无庸史法之传渐失乃在前明中叶复有纂要一书畧具规模倍多踳驳鲁鱼错见沿故牍之乖譌臧否失宜任詹言之芜漏当发函于

  几暇欲订毫厘因付馆以编摩载陈圭臬纂排数载防

  萃羣书授青简而

  肇锡嘉名

  御丹毫而时抒精义溯自分编以论次逮兹削藁而观

  成凡条目之攸纷幸

  睿裁之悉禀

  阐特标之论觉管窥蠡测而无由

  垂删定之文实壤薄流涓之莫助承素王而缵彛典说

  明则道自可行仰

  圣祖而绍前闻揆一则心无不合昭其经法大防备而悉奉指南示以变通旧例繁而不皆从朔大用防而小用牍若网在纲国为纬而年为经咸指诸掌审是非而绳悬悉准具首尾而囊括无余纪载之例綦严宜事增而文省见闻之辞各异故逺畧而近详或分注以备言特书与附书并列或后经以终义事本与事末兼该披月竁之舆图悉河判重源之实考星经之次舍知躔同五纬之诬国语则遥证金源按出之传譌始剖世牒则逺徴防古却特

  之受姓咸稽以至正字审音三苍并协旁及释名辨物五雅兼资凡质实而辨疑尽部居而州次譬校讐于扫叶作述之义昭如擥体要于挈裘兴替之端备矣且夫正统偏安之辨尤属人心天命所关即良史未协于大公钦

  宸断独衷于至是盖自缇油失职恒縁讳饰为文迨至光岳分区浸以诋諆成习名互称夫岛索徒相嘲出聘之车号已贬于孙臣尚欲侈横磨之劒总偏私之曲徇致名义之都乖况如丙子防成宋祚随江潮并歇庚申史就元基与塞草同荒乃或续景炎于南渡之余更且摈至正于北迁之始皆妄加其予夺遂尽悖乎公平惟

  至圣之制义因心故定案必循名责实削纪年于闰位凛乎大命之难谌改书宼于旧条截然内词之莫假实从古未发之义于此心适得所同属胜朝改玉之时当

  圣代膺图之防欣际

  六龙乗御大一统已悉受周疆

  特念五马仓皇小朝廷尚仅留夏肄殉黄巾于冀北既大书春月之三擅白版于江东遂并纪福王之一运分甲乙存残局而国号斯加事削闽滇溯遗封而藩称非伪是皆扩

  天地为公之量覆载同符因之冠

  星云有倬之章典谟并灿春秋之防在居正奉正义以无私帝王之事集大成勒成书于有永允矣无偏而无党粲然是训而是行至

  特笔之所垂统全书而咸贯劒南之册未至肃皇不改储称上都之号犹存怀邸难逃簒字循莽大夫之例望石城而冷笑褚公冠周平章之名对髙庙而多惭狄相莫不约羣纷以炳义本

  彛训以敷言立纲常名教之大防极防显婉彰而一致信读书之贵得间不啻引锥而画沙审观人之必

  于防乃如铸鼎以象物盖王鈇以治万世非

  天子莫操其权而防民极以执两端独

  圣人能见其大昔者兰陵通史繁华徒侈千篇贞观晋书论断只存四赞咨忠臣而録袁粲宁本亲裁侈盛事而补陈桥何闗正体从未有定书法则

  轩镜心悬着史评则

  尧文手勒善者劝而恶者惧知衮钺之非空言参于天而验于人在方防以明大道书成一百十六卷尽善尽美而蔑以加事纪四千五百年举要举凡而得其当【臣】等学惭闳览才谢淹通识故籍而有愧五难论先民而粗闻十例时政记言起居记事愿依左右史之班伯恭知古君举知今难参大小贤之列属操觚于虎观滥厠分排承执简于麟编幸邀

  鉴定惟子夏得其书矣讵能赞夫一词若臯陶见而知之实叨荣于千载从此名山藏副定百家作史之模更欣

  秘殿刋成阐奕禩传心之要【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恭

  进以

  闻

  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大学士公【臣】傅 恒

  大 学 士 【臣】 尹继善

  大 学 士 【臣】 刘统勲

  协办大学士尚书公【臣】阿里衮

  协办大学士尚书【臣】刘 纶

  户部尚书【臣】于敏中

  刑部尚书【臣】舒赫德等谨

  上表

  监理

  武英殿管理事务多罗履郡王   【臣】永 珹经筵讲官武英殿管理事务戸部左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臣】英 廉

  武英殿管理事务正红旗汉军副都统      【臣】和尔经额

  校刋

  经筵讲官武英殿总裁礼部尚书        【臣】王际华

  【臣】觉罗奉寛

  监造

  内务府管理六库事务郎中加十级纪録五次【臣】六十九内务府营造司郎中加一级纪録七次【臣】诚 意南 苑 员 外 郎 兼 佐 领【臣】刘 淳武备院主事加一级纪録 七次【臣】永 善

  内      管     领【臣】扎 钦

  副      管      领【臣】六 格监   造  加  三   级【臣】吉兰泰监   造  加  三   级【臣】文殊保

  库            掌【臣】六达塞

  库            掌【臣】伊灵阿

  校对

  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提调左春坊左赞善【臣】彭绍观武英殿提调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 淦翰  林  院  修  撰【臣】张书勲翰  林  院  编  修【臣】姚 頥翰  林  院  编   修【臣】陆费墀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昌图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桂森翰  林  院  编  修【臣】黄良栋翰  林  院  编  修【臣】徐天柱翰  林  院  编  修【臣】秦 泉翰  林  院  编  修【臣】刘锡嘏翰  林  院  编  修【臣】杨夀楠翰  林  院  检  讨【臣】张运暹翰  林  院  检  讨【臣】季学锦

  举            人【臣】顾天骏

  举            人【臣】锡衡

  举            人【臣】毛 圻

  副   榜   贡    生【臣】戚健中

  副   榜   贡    生【臣】杨有源

  嵗      贡     生【臣】王炳文

  正总裁

  【臣】傅 恒

  【臣】来 保

  【臣】尹继善

  【臣】刘统勲

  副总裁

  【臣】兆 惠

  【臣】阿里衮

  【臣】舒赫德

  【臣】阿 桂

  【臣】刘 纶

  【臣】于敏中

  经筵讲官刑部尚书今任工部尚书   【臣】裘曰修

  提调官

  礼科掌印给事中今任河南布政使【臣】觉罗巴延三原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续任刑部侍郎【臣】额尔景额原任戸部员外郎续任工部侍郎【臣】珠鲁讷戸部员外郎续任理藩院侍郎【臣】庆 桂

  原任戸部郎中续任漕运总督【臣】傅 显

  戸部员外郎今任内阁学士【臣】博清额

  原任内阁侍读学士续任戸部侍郎世袭云骑尉【臣】伊克坦布吏部文选司郎中今任吏部侍郎【臣】袁守侗陜西道监察御史今任湖南沅州府知府【臣】晆朝栋原 任 江 西 道 监 察 御 史【臣】毛永爕原 任 吏 部 员 外 郎 【臣】 顾 云原任戸部郎中续任云南盐驿道【臣】冯光熊吏科给事中今任戸部仓侍郎【臣】刘秉恬原任刑部郎中今授吏部主事【臣】王 昶

  戸部员外郎今任贵州道监察御史【臣】张 霁

  收掌官

  刑 部 员 外 郎 今 任 郎 中【臣】保 成中书科笔帖式今任山西归化城同知【臣】勒 保原任内阁中书续任湖南辰州府元陵县知县【臣】毛应藻宗人 府 主 事 今任礼部郎中【臣】郑歩云内 阁 中 书 今任宗人府主事【臣】冯应榴

  纂修官

  原任翰林院侍读四 品 职 衔【臣】杨述曾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 【臣】 朱 筠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 【臣】 韦谦恒翰林院编修今任詹事府少詹事【臣】彭元瑞翰林院编修今任贵州贵西道【臣】赵 翼

  翰林院庶吉士今任刑部郎中【臣】曹锡寳

  内阁中书今任刑部员外郎【臣】陆锡熊

  内 阁 中 书 今 候 补 主 事【臣】阮葵生原任内阁中书续任吏部主事【臣】汪孟鋗

  内   阁   中    书 【臣】 赵文哲

  内   阁   中    书 【臣】 严长明内阁中书今任吏部主事【臣】程晋芳

  校对官

  翰林院庶吉士今任礼部主事【臣】沈世炜

  内 阁 侍 读 今 任起居注主事【臣】孙士毅内阁中书今任起居注主事【臣】王嵩柱

  内   阁    中   书 【臣】 方 炜内 阁 中 书 今 任 侍 读【臣】郭元漋内阁中书今任刑部主事【臣】刘鳯翔

  内阁中书今任刑部员外郎【臣】禇寅亮

  内阁中书今任福建汀州府同知【臣】呉 寛内阁中书今任山西宁武府同知【臣】吴 烺原 任  内  阁 中 书 【臣】 周发春

  总校官

  翰林院侍读学士今任工部侍郎【臣】刘星炜詹事府少詹事今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汪廷璵右春坊右庶子今任陜西布政使【臣】毕 沅原任翰林院编修续任浙江宁波府知府【臣】王绍曾右春坊右中允 今 任 庶子【臣】曹文埴翰  林  院   侍   读【臣】吴省钦翰林院编修今任四川道监察御史【臣】李孔阳翰林 院编修今 任 赞 善【臣】王燕绪翰林院编修今任刑部 主 事【臣】陈兰森原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今任编修【臣】纪 昀翰  林  院   编  修【臣】嵇承谦原任司经局洗马续任湖南衡州府知府【臣】宋 铣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目録  编年类

  第一卷

  伏羲氏至髙辛氏只载传世年代

  起甲辰陶唐氏帝尧元载【始书纪元甲子】讫乙亥有虞氏帝舜五十载 卷凡一百五十二年

  第二卷

  起丙子夏后禹元嵗讫己卯商王受辛三十三祀【即周武王十三年】 卷凡一千八十三年有竒

  第三卷

  起己卯周武王十三年讫庚午周幽王十一年卷凡三百五十二年

  第四卷

  起辛未周平王元年讫戊寅周襄王九年 卷凡一百二十八年

  第五卷

  起己夘周襄王十年讫乙亥周定王二十一年卷凡五十七年

  第六卷

  起丙子周简王元年讫丁夘周景王十一年卷凡五十二年

  第七卷

  起戊辰周景王十二年讫辛亥周敬王三十年卷凡四十四年

  第八卷

  起壬子周敬王三十一年讫丁丑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卷凡八十六年

  第九卷

  起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讫辛巳周赧王三十五年 卷凡一百二十四年

  第十卷

  起壬午周赧王三十六年讫己卯秦王政二十五年 卷凡五十八年

  第十一卷

  起庚辰秦始皇二十六年讫甲午秦二世三年卷凡十五年

  第十二卷

  起乙未楚义帝元年讫己亥【西楚霸王五年即汉髙帝五年】卷凡四年有竒

  第十三卷

  起己亥汉髙帝六年讫辛酉汉吕后八年 卷凡二十二年有竒

  第十四卷

  起壬戍汉文帝元年讫庚子汉景帝后三年卷凡三十九年

  第十五卷

  起辛丑汉武帝建元元年讫甲子汉武帝元狩六年 卷凡二十四年

  第十六卷

  起乙丑汉武帝元鼎元年讫庚子汉昭帝始元六年 卷凡三十六年

  第十七卷

  起辛丑汉昭帝元鳯元年讫壬申汉宣帝黄龙元年 卷凡三十二年

  第十八卷

  起癸酉汉元帝初元元年讫戊申汉成帝永始四年 卷凡三十六年

  第十九卷

  起己酉汉成帝元延元年讫乙丑汉平帝元始五年 卷凡十七年

  第二十卷

  起丙寅汉孺子婴居摄元年讫乙酉五月汉淮阳王三年 卷凡十九年有竒

  第二十一卷

  起乙酉六月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元年讫壬寅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卷凡十七年有竒

  第二十二卷

  起癸卯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十九年讫癸未后汉章帝建初八年 卷凡四十一年

  第二十三卷

  起甲申后汉章帝元和元年讫辛酉后汉安帝建光元年 卷凡三十八年

  第二十四卷

  起壬戍后汉安帝建光元年讫己亥后汉桓帝延熹二年 卷凡三十八年

  第二十五卷

  起庚子后汉桓帝延熹三年讫丁卯后汉灵帝中平四年 卷凡二十八年

  第二十六卷

  起戊辰后汉灵帝中平五年讫己卯后汉献帝建安四年 卷凡十二年

  第二十七卷

  起庚辰后汉献帝建安五年讫庚子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二十八卷

  起辛丑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讫戊辰蜀汉帝禅延熙十一年 卷凡二十八年

  第二十九卷

  起己巳蜀汉帝禅延熙十二年讫己亥晋武帝咸宁五年 卷凡三十一年

  第三十卷

  起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讫甲子晋惠帝永兴元年 卷凡二十五年

  第三十一卷

  起乙丑晋惠帝永兴二年讫戊寅晋元帝太兴元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三十二卷

  起己夘晋元帝太兴二年讫丁未晋穆帝永和三年 卷凡二十九年

  第三十三卷

  起戊申晋穆帝永和四年讫己卯晋孝武帝太元四年 卷凡三十二年

  第三十四卷

  起庚辰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讫戊戍晋安帝隆安二年 卷凡十九年

  第三十五卷

  起己亥晋安帝隆安三年讫庚戍晋安帝义熙六年 卷凡十二年

  第三十六卷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讫丁卯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四年 卷凡十七年

  第三十七卷

  起戊辰宋文帝元嘉五年魏太武帝神防元年讫庚寅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三十八卷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讫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三十九卷

  起丁未宋明帝泰始三年魏献文帝皇兴元年讫丙寅齐武帝永明四年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卷凡二十年

  第四十卷

  起丁卯齐武帝永明五年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讫庚辰齐主寳卷永元二年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卷凡十四年

  第四十一卷

  起辛巳齐和帝中兴元年魏宣武帝景明二年讫己亥梁武帝天监十八年魏孝明帝神龟二年 卷凡十九年

  第四十二卷

  起庚子梁武帝普通元年魏孝明帝正光元年讫庚戍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孝庄帝永安三年 卷凡十一年

  第四十三卷

  起辛亥梁武帝中大通三年魏节闵帝普泰元年讫丙寅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四十四卷

  起丁卯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讫壬申梁元帝承圣元年魏废帝钦元年齐文宣帝天保三年 卷凡六年

  第四十五卷

  起癸酉梁元帝承圣二年魏废帝钦二年齐文宣帝天保四年讫戊子陈主伯宗光大二年齐天统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四十六卷

  起己丑陈宣帝太建元年讫戊申隋文帝开皇八年 卷凡二十年

  第四十七卷

  起己酉隋文帝开皇九年讫丙寅隋焬帝大业二年 卷凡十八年

  第四十八卷

  起丁卯隋焬帝大业三年讫丁丑隋焬帝大业十三年 卷凡十一年

  第四十九卷

  起戊寅隋焬帝大业十四年讫癸未唐髙祖武德六年 卷凡六年

  第五十卷

  起甲申唐髙祖武德七年讫丙申唐太宗贞观十年 卷凡十三年

  第五十一卷

  起丁酉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讫乙卯唐髙宗永徽六年 卷凡十九年

  第五十二卷

  起丙辰唐髙宗显庆元年讫己丑唐中宗嗣圣六年 卷凡三十四年

  第五十三卷

  起庚寅唐中宗嗣圣七年讫庚戍唐睿宗景云元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五十四卷

  起辛亥唐睿宗景云二年讫丁丑唐元宗开元二十五年 卷凡二十七年

  第五十五卷

  起戊寅唐元宗开元二十六年讫丙申唐元宗天寳十五载是嵗即肃宗至德元载 卷凡十九年

  第五十六卷

  起丁酉唐肃宗至德二载讫戊申唐代宗大厯三年 卷凡十二年

  第五十七卷

  起己酉唐代宗大厯四年讫癸亥唐徳宗建中四年 卷凡十五年

  第五十八卷

  起甲子唐德宗兴元元年讫癸酉唐德宗贞元九年 卷凡十年

  第五十九卷

  起甲戌唐德宗贞元十年讫壬辰唐宪宗元和七年 卷凡十九年

  第六十卷

  起癸巳唐宪宗元和八年讫丙午唐敬宗寳厯二年 卷凡十四年

  第六十一卷

  起丁未唐文宗太和元年讫丙寅唐武宗防昌六年 卷凡二十年

  第六十二卷

  起丁卯唐宣宗大中元年讫戊戌唐僖宗干符五年 卷凡三十二年

  第六十三卷

  起己亥唐僖宗干符六年讫己酉唐昭宗龙纪元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四卷

  起庚戌唐昭宗大顺元年讫辛酉唐昭宗天复元年 卷凡十二年

  第六十五卷

  起壬戌唐昭宗天复二年讫壬申唐昭宗天祐九年后梁太祖干化二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六卷

  起癸酉后梁主瑱干化三年讫癸未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七卷

  起甲申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辽太祖天赞四年】讫辛卯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辽太宗天显七年】 卷凡八年

  第六十八卷

  起壬辰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辽太宗天显八年】讫辛丑后晋髙祖天福六年【辽太宗防同五年】 卷凡十年

  第六十九卷

  起壬寅后晋髙祖天福七年【辽太宗防同六年】讫戊申后汉隐帝干祐元年【辽世宗天禄三年】 卷凡七年

  第七十卷

  起己酉后汉隐帝干祐二年【辽世宗天禄四年】讫戊午后周世宗显德五年【辽穆宗应歴九年】 卷凡十年

  第七十一卷

  起己未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辽穆宗应厯十年】讫甲戌宋太祖开寳七年【辽景宗保寜七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七十二卷

  起乙亥宋太祖开寳八年【辽景宗保寜八年】讫甲午宋太宗淳化五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卷凡二十年

  第七十三卷

  起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讫己未宋真宗天禧三年【辽圣宗太平元年】 卷凡二十五年

  第七十四卷

  起庚申宋真宗天禧四年【辽圣宗太平二年】讫辛巳宋仁宗庆歴元年【辽兴宗重熙十二年】 卷凡二十二年

  第七十五卷

  起壬午宋仁宗庆歴二年【辽兴宗重熙十三年】讫己未宋仁宗至和二年【辽道宗清寜三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七十六卷

  起丙申宋仁宗嘉祐元年【辽道宗清寜四年】讫己酉宋神宗熙宁二年【辽道宗咸雍七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七十七卷

  起庚戌宋神宗熙宁三年【辽道宗咸雍八年】讫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辽道宗太康三年】 卷凡六年

  第七十八卷

  起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辽道宗大康四年】讫辛未宋哲宗元祐六年【辽道宗太安九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七十九卷

  起壬申宋哲宗元祐七年【辽道宗太安十年】讫癸未宋徽宗崇寜二年【辽天祚帝干统五年】 卷凡十二年

  第八十卷

  起甲申宋徽宗崇宁三年【辽天祚帝干统六年】讫戊戌宋徽宗重和元年【辽天祚帝天庆十年】 卷凡十五年

  第八十一卷

  起己亥宋徽宗宣和元年【辽天祚帝保大元年】讫乙巳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防三年】 卷凡七年

  第八十二卷

  起丙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太宗天防四年】讫丁未五月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太宗天防五年】 卷凡一年有竒

  第八十三卷

  起丁未五月宋髙宗建炎元年讫戊申宋髙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防六年】 卷凡一年有竒

  第八十四卷

  起己酉宋髙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防七年】讫辛亥宋髙宗绍兴元年【金太宗天防九年】 卷凡三年

  第八十五卷

  起壬子宋髙宗绍兴二年【金太宗天防十年】讫丁巳宋髙宗绍兴七年【金太宗天防十五年】 卷凡六年

  第八十六卷

  起戊午宋髙宗绍兴八年【金熙宗天眷元年】讫乙丑宋髙宗绍兴十五年【金熙宗皇统元年】 卷凡八年

  第八十七卷

  起丙寅宋髙宗绍兴十六年【金熙宗皇统六年】讫壬午宋髙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 卷凡十七年

  第八十八卷

  起癸未宋孝宗隆兴元年【金世宗大定三年】讫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卷凡二十七年

  第八十九卷

  起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金章宗明昌元年】讫乙丑宋宁宗开禧元年【金章宗泰和五年】 卷凡十六年

  第九十卷

  起丙寅宋宁宗开禧二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元太祖元年】讫庚辰宋宁宗嘉定十三年【金宣宗兴定四年元太祖十五年】 卷凡十五年

  第九十一卷

  起辛巳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宣宗兴定五年元太祖十六年】讫壬辰宋理宗绍定五年【金哀宗天兴元年元太宗四年】 卷凡十二年

  第九十二卷

  起癸巳宋理宗绍定六年【金哀宗天兴二年元太宗五年】讫庚戌宋理宗淳祐十年【元定宗五年】 卷凡十八年

  第九十三卷

  起辛亥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元宪宗元年】讫戊辰宋度宗咸淳四年【元世祖至元五年】 卷凡十八年

  第九十四卷

  起己巳宋度宗咸淳五年【元世祖至元六年】讫丙子三月宋帝防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卷凡七年有竒

  第九十五卷

  起丙子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宋益王昰景炎元年】讫丁亥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卷凡十二年

  第九十六卷

  起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讫丁未元成宗大徳十一年 卷凡二十年

  第九十七卷

  起戊申元武宗至大元年讫戊辰元泰定帝致和元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九十八卷

  起己巳元明宗元年讫壬辰元顺帝至正十二年 卷凡二十四年

  第九十九卷

  起癸巳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讫戊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卷凡十五年有竒

  第一百卷

  起戊申明太祖洪武元年讫丙寅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卷凡十九年

  第一百一卷

  起丁卯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讫壬午明惠帝建文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一百二卷

  起癸未明成祖永乐元年讫乙巳明仁宗洪熙元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一百三卷

  起丙午明宣宗宣德元年讫丙寅明英宗正统十一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一百四卷

  起丁卯明英宗正统十二年讫丙子明景帝景泰七年 卷凡十年

  第一百五卷

  起丁丑明景帝景泰八年英宗复辟天顺元年讫癸巳明宪宗成化九年 卷凡十七年

  第一百六卷

  起甲午明宪宗成化十年讫丙辰明孝宗治九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一百七卷

  起丁巳明孝宗治十年讫戊寅明武宗正徳十三年 卷凡二十二年

  第一百八卷

  起己卯明武宗正德十四年讫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一百九卷

  起乙未明世宗嘉靖十四年讫庚申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卷凡二十六年

  第一百十卷

  起辛酉明世宗嘉靖四十年讫辛巳明神宗万厯九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一百十一卷

  起壬午明神宗万厯十年讫辛丑明神宗万厯二十九年 卷凡二十年

  第一百十二卷

  起壬寅明神宗万厯三十年讫庚申明光宗泰昌元年 卷凡十九年

  第一百十三卷

  起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讫丁卯明熹宗天启七年 卷凡七年

  第一百十四卷

  起戊辰明庄烈帝崇祯元年讫丙子明庄烈帝崇祯九年 卷凡九年

  第一百十五卷

  起丁丑明庄烈帝崇祯十年讫癸未庄烈帝崇祯十六年 卷凡七年

  第一百十六卷

  起甲申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是年五月明福王由崧自立讫乙酉五月明亡】 卷凡一年五月

  第一百十七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唐王】

  第一百十八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一】

  第一百十九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二】

  第一百二十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三】

  【臣】等谨案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

  本末四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勅撰是书排辑歴朝事迹起自黄帝讫于明代编年纪载纲目相从目所不该者则别为分注于其下而音切训诂典故事实有闗考证者亦详列焉葢

  内府旧藏明正徳中李东阳等所撰通鉴纂要一书

  皇上几暇披寻以其褒贬失宜纪载芜漏不足以

  备

  乙览因

  命重加编订发凡起例咸禀

  睿裁每一卷成即缮稿进

  御

  指示书法悉准麟经又

  亲洒丹毫详加评断

  微言大义灿若日星凡

  特笔昭垂皆天理人情之极则不独词臣载笔不

  能窥见

  髙深即涑水紫阳亦莫能鑚仰于万一所谓原始要终推见至隠者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不可一一缕陈而尤于系统年表着

  笔削之大防

  予夺进退悉准至公故大业冠号则义等于存陈至正书年则防同于在郓知景炎祥兴之不成为宋而后遯荒弃国者始不能以滥窃虚名知泰定天顺之相继为君而后乗衅夺宗者不得以冒干大统凡向来怀铅握椠聚讼而不决者一经

  烛照无不得所折衷用以斥彼偏私着为明训仰

  见

  圣人之心体如鉴空衡平

  圣人之制作如天施地设惟循自然之理而千古

  定案遂无复能低昂髙下于其间诚

  圣训所谓此非一时之书而万世之书也至明季北都沦覆大命已倾福王窃号江东仅及一载

  皇上如天圣度谓犹有疆域可凭

  特命分注其年从建炎南渡之例又唐桂二王迹

  同昰昺虽黜其伪号犹

  轸念其遗臣亦

  诏别考始终附缀书后俾不至湮没无传大哉王言量同天地尤非【臣】等所能仰賛一辞矣乾隆

  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

  伏羲氏【在位一百十五年传十五世】

  太昊伏羲氏

  帝生于成纪【帝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华胥古国寰宇记蓝田县有华胥氏陵成纪故城在今甘肃秦州秦安县】以木徳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徳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都陈【左传陈太昊之墟郑樵通志伏羲都陈宛邱城是也 宛邱今河南陈州府治是】

  始画八卦

  帝徳洽上下有龙马【説文龙鳞防之长玉篇马武兽也此马身而龙鳞故曰龙马】负圗出于河【孔安国书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朱子河图论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乃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徳而卜筮自此生焉【刘恕通鉴外纪伏羲徳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作易説本礼纬舍文嘉罗泌路史郑樵通志皆因之考易大传河出图洛出书汉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俱以河图授羲洛书锡禹宋邵子朱子并同今依书传朱子为据余説皆不取】

  敎民佃渔畜牧

  民处草野逐捕禽兽茹毛饮血帝始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伏羲养牺牲以充庖防故又曰庖牺

  以龙纪官

  因龙马之瑞故以龙名官号曰龙师春官为青龙【又曰苍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黒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伪三墤伏羲以共工为上相栢黄为下相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沌为降龙氏隂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命官之名与后十五世帝号多同今不取】

  作书契

  上古结绳以纪事帝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作甲厯

  帝始立周天厯度【以定日月列星分度见晋书天文志】乃作甲厯日月嵗时【日主昼月主夜日月相逐积三百六十昼夜为一嵗説见周髀算经】自此而生焉【外纪伏羲有甲厯五运通志甲厯起于甲寅王应麟曰甲寅之説葢本通厯考大挠始作甲子若伏羲时已干支相配黄帝又何必命官重作乎今不取】

  制嫁娶

  民男女无别帝制嫁娶以俪【音丽偶数】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凟

  造琴瑟

  斲桐为琴绳丝为二十有七絙【古登切】桑为三十六弦之瑟而乐音自是兴焉【伏羲乐曰立基亦曰扶来载孝经钩命诀今不取】

  帝崩塟于陈【太昊陵在今陈州府懐宁县西北】

  帝神灵首出开物成务立极万世在位一百一十有五年而崩传十五帝曰女娲氏【佐太昊正婚姻以重万民之判是为神媒太昊没共工氏作乱女娲诛之以治天下命臣随作笙簧以通殊风娥陵制都良筦以一天下之音破五十弦之瑟为二十五弦而乐以和】栢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具膺录也三辰増辉五鳯异色都于曲阜故鲁有大庭氏之库亦曰朱顔氏】栗陆氏骊连氏【亦曰昆连】浑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其时之民鼔腹而防舎哺而嬉昼动夕息渇饮饥食莫知作善而作恶也】尊卢氏昊英氏【又曰子英】有巢氏【上古圣人敎民巢居及其久也木处而颠有圣人教之编槿而庐缉雚而扉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氏】朱襄氏【又曰子襄】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其作乐也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是谓广乐】隂康氏无懐氏【其民廿食而乐居懐土而重生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命之曰无懐氏之民】凡一千二百六十年而神农氏作

  神农氏【在位一百四十年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年】

  炎帝神农氏

  帝起于烈山【帝母曰安登有神龙之感而生帝于烈山 烈山一名厉山在湖北徳安府随州北荆州记厉郷县有石穴昔神农生此世谓之神农穴】故亦曰烈山氏长于姜水【在今陜西凤翔府岐山县东水经注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徳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

  都陈迁曲阜【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都于陈又徙鲁元和志曲阜古炎帝之墟曲阜今县属山东兖州府】

  以火纪官

  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初艺五谷

  民茹草木食禽兽不知耕稼帝因天时相地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

  始制医药

  民有疾病未知药石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趋避由是民无夭札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立市防

  列防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夙沙氏【英贤传炎帝时侯国】来归

  诸侯夙沙氏叛煑海为盐【説文古者夙沙煑海始谓之盐】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而被杀帝益修厥徳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

  帝崩于长沙【今湖南长沙府】之茶乡【今长沙府茶陵州】塟茶陵【炎帝陵在今湖南衡州府酃县西】

  帝兴万世生养之利法省而不烦威厉而不试其俗朴重端慤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従在位一百四十年而崩传八世【谯周曰自神农至榆防相承八代】曰帝临魁【炎帝子在位八十年】帝承【帝临魁子在位六十年】帝明【帝承子在位四十九年】帝宜【帝明子在位四十五年】帝来【帝宜子在位四十八年】帝里【帝来子又曰帝居在位四十三年】帝榆防【帝里曾孙神农氏之政至帝始衰诸侯携贰帝居位之五十五年诸侯尊轩辕为天子降封帝于潞神农氏遂亾 炎帝有别子曰柱佐帝播种五谷后世祀以为稷帝里有孙曰戯其后有勾龙为类顼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后世祀之以配社】凡五百二十年而黄帝氏作

  轩辕氏【在位一百年】

  黄帝轩辕氏

  少典氏【神农时诸侯】之子【母曰附寳见电光绕斗感而有孕】生帝于轩辕之邱【在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故曰轩辕氏姓公孙【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国于有熊【即新郑杜佑通典新郑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也】故亦曰有熊氏

  诛蚩尤【史记索隠古诸侯号】于涿鹿【山名在今直隷宣化府保安州南】

  蚩尤好兵喜乱作刀防大弩以暴虐天下兼并诸侯攻炎帝榆防榆防逊居涿鹿帝乃徴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军士昬迷帝为指南车以示四方【陈殷曰车上用子午盘针以定四方是为指南】遂擒蚩尤而戮之【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乃修徳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説本大戴礼五帝徳篇考左传晋文公将勤王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然不言其与炎帝战也若如戴徳史迁所云则放伐之事轩辕已先行之成汤何必更有慙徳且三战得志其文尤不雅驯今不取】

  诸侯尊帝为天子

  帝自涿鹿还诸侯咸尊帝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徳之瑞色尚黄故号曰黄帝

  以云纪官

  帝初受命适有云瑞乃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黒云中官为黄云

  立六相暨史官

  帝举风后【太昊之裔】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史记封禅书鬼臾蓲号大鸿 臾蓲音容邱】以治民命苍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

  制六书

  苍颉观鸟兽蹄迒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字有六义一曰象形【谓日月之类象形体而为之也】二曰指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指其事以为之也】三曰防意【谓武信之类止戈为武人言为信防合人意也】四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左右相转以为言也】五曰谐声【谓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六曰假借【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循蜚纪以苍颉为史皇又言剏成文字天为两粟鬼为夜哭其説迂怪今不取】

  制陈法

  帝衍握竒【亦作机】之法【太平御览风后为黄帝衍握竒图】设五旗【军中所建具五方之色】五麾【牙旗也以牙为饰亦具五色见出军诀】六毒【与纛同军中大旗也】而制其陈熊【山兽春出冬蛰】罴【似熊多力】貔【豹属出貉国】貅【猛兽貔类】以为前行【路史注此言勇鋭之士】雕【鸷鸟似鹰而大】鹖【毅鸟似雉】鴈【随阳之鸟】鹯【鹞属即晨风】以为左右【路史注此言旗之所绘】又命岐伯作镯【形如小钟以节鼓】铙【似铃无舌以止鼓】鼓【革音之器为羣音长】角【形如筒军中所吹】灵鞞【骑上鼓】神钲【今之铜锣】以徳而建武

  立占天官

  帝设灵台立五官【天地神民物类之官】以叙五事命鬼臾蓲占星羲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

  作甲子

  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柄【即斗柄东北第七星也】所建【史记天官书摄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始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子丑寅夘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

  作盖天【即浑天仪】及调厯【黄帝厯名】

  命容成作葢天以象周天之形因五量【起于黄钟之龠合龠为合以十乗之为升斗斛是为嘉量】定五气【五行之气】起消息【皇侃曰阳生为息隂死为消】察发敛【孟康曰春夏为发秋冬为敛】以作调厯嵗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是嵗己酉朔旦日南至而获神防【神蓍也】乃迎日推防【推算以逆知时日】造十六神厯积斜【音余】分以置闰配甲子而设蔀【至朔同在日首谓之蔀】于是时恵而辰従

  定算数【即九章算法】

  命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防而律【即律吕数因律起律以数成】度【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长短】量【注见上】衡【所以任权而平铢两斤石钧之轻重】由是成焉

  造律吕作咸池之乐

  帝命伶伦取竹嶰谿之谷【昆仑之北谷】防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制十二筩以聴凤【灵鸟五采而文其雌凰】凰之鸣其雄鸣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损益相生【下生者三分损一上生者三分益一】为六律【黄钟太簇姑洗防宾夷则无射阳管为律】六吕【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隂管为吕】又命荣猨铸十二钟【金音之器】以协月筩于是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徴羽】播之以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命大容作云门大卷之乐中春之月乙卯之辰日在奎【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库】始奏之命曰咸池

  作冕旒【冠有旒曰冕垂玉曰旒】正衣裳

  帝作冕垂旒充纩【细绵也】为元衣黄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观翚翟草木之华乃染五采为文章以表贵贱

  作器用

  命甯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挥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下又命共鼓化狐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邑夷作车以行四方服牛乗马备物致用而天下利矣

  作合宫

  帝广宫室之制遂作合宫【又曰明庭】以祀上帝享百神而敷政焉

  作货币

  范金【五色之金】为货制金刀【钱名也】立五币【金刀泉布帛】以制国用

  作内经

  帝察五气【燥湿寒温凉】立五运【甲巳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洞性命纪隂阳咨于歧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敎民蚕

  西陵氏之女嫘【力追切】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音逡祝寒疡也】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画野分州经土设井

  帝方行天下【史记帝拔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以师兵为营卫】东至海西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肃州髙台县西南】南至江【注详后】北逐荤粥【史记匈奴传唐虞以前有山戎荤粥猃狁居于北蛮】合符釡山【在今直隷宣化府保安州西南】而邑于涿鹿之阿【括地志妫州有涿鹿故城本黄帝所都 唐妫州今保安州是】于是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命匠营国邑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以和遂经土设井【言其经界如井字也】以塞争端立步【六尺为步】制亩【步百为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分之于井而计于州故地着【犹言土著】而数详

  屈轶生于庭凤凰巢于阁麒麟【仁兽毛虫之长牡曰麒牝曰麟】逰于囿帝顺天地之纪风雨时若人无夭札物无疵疠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则指之名曰屈轶凤凰巢于阿阁麒麟逰于苑囿

  帝崩于荆山之阳塟桥山【在今陜西鄜州中部县西北亦曰子午山接甘肃庆阳府真宁县界黄帝陵在山上】

  帝采首山【在今河南许州襄城县南】之铜铸三鼎于荆山【在今河南陜州阌乡县南】之阳八月既望鼎成崩焉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帅诸侯羣臣嵗时朝焉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疾也】齐【速也】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徳配天地宰制羣动故民安乐不使而成不禁而止在位百年而崩年一百十有一嵗有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有四人【曰祁已滕箴任旬嬉姞嬛衣二姬二酉别为十二姓】元妃之子摰嗣位为少昊氏

  金天氏【在位八十四年】

  少昊金天氏

  名挚【亦曰元嚣又曰清阳】已姓黄帝之子【母即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而生帝】自穷桑【在曲阜县北】登帝位以金徳王天下故曰金天氏【史记黄帝之子曰元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不得立汉书少昊帝考徳曰清凊者黄帝之子清阳也考少昊之立见于左传故汉书因之史记之説非是】

  都曲阜【左传伯禽封于少昊之墟帝王世纪少昊自穷桑徙曲阜】

  以鸟纪官

  帝之立也凤鸟适至因以鸟纪官凤鸟【杜预左传注鳯知天时】氏为厯正元鸟【燕也春分来秋分去】氏司分伯赵【伯劳也夏至鸣冬至止】氏司至青鸟【鸧鷃也立春鸣立夏止】氏司唘丹鸟【鷩雉也立秋来立冬去】氏司闭是为厯正之四属祝鸠【鹪鸠孝鸟】氏为司徒雎鸠【王鸠鸷而有别】氏为司马鸤鸠【鴶鵴性均平】氏为司空爽鸠【鹰也性鸷】氏为司冦鹘鸠【鹘雕春来冬去】氏为司事是为鸠【聚也】民之官又立五雉【雉有五种】为五工正【贾逵曰西鷷雉主攻木东鶅雉主塼埴南翟雉主攻金北鵗雉主攻皮伊洛之南为翚雉主饰五色】利器用正度量以夷【平也】民立九扈【扈有九种】为九农正【贾逵曰春扈趣民耕夏扈趣民耘秋扈趣民敛冬扈趣民盖蔵棘扈为果敺鸟行扈昼为民敺鸟宵扈夜为农敺兽桑扈为蚕敺雀老扈趣民收麦今不得晏起】以扈【止也】民无淫

  作大渊之乐

  帝之御世诸福之物毕至爰书鸾【似鳯多青】凤【韦续字源少昊作鸾鳯书】立建鼓【大鼔也】制浮磬【林之竒曰磬石取至轻者故谓之浮】以通山川之气合乐以谐人神和上下是曰大渊

  帝崩塟于曲阜【少昊陵在今曲阜县东北】

  帝能脩太昊之法象日月之明故曰少昊在位八十四年而崩年百嵗嗣位为髙阳氏

  髙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颛顼髙阳氏

  姬姓黄帝之孙黄帝元妃西陵氏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即泸水今名打冲河源出西畨迳四川寜逺府之西昌诸县与金沙江合】娶蜀山氏女【是为女枢感瑶光贯月之祥】生帝帝年十嵗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初国髙阳【今河南开封府杞县髙阳城是】故号髙阳氏以水徳王色尚赤

  都于帝邱【今直隷大名府开州有濮阳故城汉书地理志濮阳古帝邱颛顼墟】

  始以民事纪官

  以少昊之子重为木正曰勾芒该为金正曰蓐收脩熈相代为水正曰元冥又以炎帝之后勾龙为后土而帝之孙黎为火正曰祝融分治五方是为五官

  命重黎治神人

  少昊之衰九黎【尚书正义黎氏九人当时诸侯之为乱者】乱徳民神杂揉家为巫史民凟齐盟灾祸荐臻帝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轻凟民用安生

  以建寅月为厯元

  帝作厯以孟春之月为元是嵗正月朔旦立春五星防于营室【北方营室二星一曰元宫一曰清庙】冰冻始泮蛰虫始振鸡始三号天地万物莫不应和故后世称帝为厯宗【晋书律厯志黄帝作调厯后颛帝以孟春月为元遂为厯宗】

  制九州【马端临文献通考颛帝创制九州】

  帝始建九州【兖冀青徐豫荆雍梁】统领万国北至幽陵【即幽州】南至交趾【即南交】西至流沙【在今安西府敦煌县西南地理今释即古居延泽也其沙随风流行故名】东至蟠木【东海中山】日月所照莫不砥【平也】属【四逺皆平而来服属】

  作承云之乐

  命飞龙氏防八风【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阎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是为八风】之音为圭水之曲以召气而生物浮金効珍铸之为钟作五基六英之乐以享上帝朝羣侯名曰承云

  帝崩塟于濮阳【濮阳注见上颛帝陵在今河南卫辉府滑县东北】

  帝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在位七十八年崩年九十一嵗少昊之孙帝喾嗣位是为髙辛氏

  髙辛氏【在位七十年】

  帝喾髙辛氏

  姬姓名夋【七伦切】少昊之孙父曰桥极帝生而神异自言其名年十五佐帝顼受封于辛【今河南归徳府商邱县南有髙辛里元和志帝喾初封此】年三十代髙阳氏为天子以肇基于辛故曰髙辛氏以木徳王色尚黑

  都于亳【今河南河南府偃师县西有亳城帝王世纪契父帝喾都此】

  作六英之乐

  命咸黒典乐为声歌名曰六英

  帝崩塟于顿丘【顿丘故城在今直隷大名府清丰县西南帝喾陵在今河南卫辉府滑县东北】帝聪以知逺明以察防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恵而信执中而徧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従服在位七十年崩年百有五嵗帝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出祀郊禖见大人之迹履之震动有娠】生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春分元鸟降简狄祈于郊禖遗卵简狄吞之而孕】生契三妃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感孕十四月】生尧四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挚帝崩挚嗣位【帝王世纪挚母于四妃之中班最下而挚子兄弟年最长故登帝位】九年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尊尧为天子是为陶唐氏

  陶唐氏【在位一百嵗】

  帝尧陶唐氏

  姬姓髙辛氏次子曰放勲育于母家伊侯之国【今河南汝州伊阳县】后徙耆【亦曰黎今山西潞安府黎城县】故曰伊耆氏【身长十尺龙顔日角眉有八彩】年十三佐帝挚封植受封于陶【今山东曹州府定陶县是】又封于唐【今直隷保定府唐县是】故为陶唐氏年十六诸侯废帝挚而尊为天子以火徳王色尚白

  【甲辰】元载帝即位

  都平阳【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应劭曰尧都也平阳故城在今山西平阳府临汾县】

  命羲和治厯象

  羲氏和氏重黎之后帝命治厯象授人时羲仲居嵎夷【东表之地胡渭禹贡锥指今朝鲜地】理东作以仲春羲叔居南交【交迹之地地理今释今安南国】理南讹【化也】以正夏至和仲居西【西极之地地理今释流沙以西皆是】理西成以仲秋和叔居朔方【北荒之地地理今释大漠以北山川攸逺故称朔方以为大界】理朔易【朔犹言苏易改也】以正冬至

  【乙巳】二载置闰法

  帝既命羲和治厯象四时推候皆合积一朞而天有余度嵗有余日于是又置闰法【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嵗之常数日与天会而多五日有竒为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日有竒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日月气候始参防后世章法【三嵗一闰五嵗再闰十有九嵗七闰为一章】昉于此【金氏履祥曰章法虽云气朔齐然犹有分秒之余至二十七章为会三会为统三统为元积四千六百一十七年日月皆无余分却得十一月甲子朔子时半冬至又为厯元矣】

  置谏鼓立谤木

  置敢谏之鼔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

  作戒

  戒曰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戊申】五载越裳氏【在交阯南明史外国传占城国古越裳地秦为林邑县汉曰象林晋以后为林邑国后更号占城】来朝

  越裳氏重译来朝献大盖千嵗方三尺余背有科斗文记开辟以来帝命录之时有草生于庭曰蓂荚十五之前日生一叶十五之后日落一叶小余则一叶厌而不落观之可以知旬朔

  【庚戌】七载麒麟逰于郊薮

  帝在位七年民不作忒鸱久【山海经苍梧之野有鸱久注即鸺鹠李时珍曰鸱同鸱恶鸟也久前编误作又今改正】逃于絶域麒麟逰于郊薮

  【乙夘】十有二载巡狩方岳

  帝临民以十二【十二载巡狩也】一周流五岳存鳏寡赈荒札一民饥则曰我饥之一民寒则曰我寒之一民罹辜则曰我陷之故民戴之如日月爱之如父母

  【甲申】四十有一载虞舜生

  舜之先国于虞【括地志故虞城在河北县虞山之上郦道元云尧以女嫔于虞之地也河北故城在今山西解州平陆县】系出虞幕【史记以舜为颛顼五世孙路史以五帝中舜独不出于黄帝而仍依史记以敬康而下为舜之祖考左传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不言世数及名今故于幕之下瞍之上皆阙之】父瞽瞍盲母握登【有大虹之感】生舜于姚墟【在今山西蒲州府永济县】后居沩汭【二水名在永济县首阳山下南曰沩北曰汭】

  【癸巳】五十载帝逰于康衢

  帝逰康衢有童歌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又观于华华封人祝曰使圣人富夀多男子帝曰多男多惧富则多事夀则多辱封人曰天生蒸民必授之以职多男而授之职何惧之有冨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修徳就闲千嵗厌世去而上仙乗彼白云归于帝乡何辱之有 华华山在今陜西同州府华隂县南】

  【癸夘】六十载虞舜以孝闻

  舜母早丧瞽瞍更娶妻生象象傲瞍惑后妻爱少子尝欲杀舜舜尽孝悌之道日以笃谨年二十以孝闻耕于厯山【即雷首山今曰中条跨蒲州府永济诸县界】人皆让畔渔于雷泽【在雷首山下亦曰雷水】人皆让居陶于河滨【今永济县北有陶城寰宇记舜陶河滨即此】器不苦窳作什器【犹言什物】于夀邱【在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东】就时【谓逐时以贩】于负夏【郑康成曰衞城】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甲辰】六十有一载洪水命鲧【颛帝长子骆明之子】治之功弗成时龙门【山名在今陜西同州府韩城县东北】未开吕梁【亦山名在今山西汾州府永寜州东北】未凿河出孟门【亦山名在今山西吉州西南】之上江淮流通【河江淮注俱详后】无有平原髙阜帝求能治水者四岳【掌方岳之官】举鲧帝乃封鲧为崇伯使治之鲧乃大兴徒役作九仞之城讫无成功

  【癸丑】七十载举舜登庸

  帝在位七十载以子朱嚚讼不可授乃询四岳求逊位四岳羣臣咸举舜帝亦闻之于是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内行弥笃二女执妇道九男皆益笃帝以舜为贤乃命以位【金氏履祥曰书称帝尧克明峻徳以亲九族若如史记世系则尧之于舜为同髙祖之族而直妻以二女岂得谓之克明峻徳故知尧舜不同出于黄帝也】

  舜举八恺八元和五典叙百揆

  髙阳氏有才子八人【曰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厐降庭坚仲容叔达 敳音皑梼音稠戭音演】天下谓之八恺髙辛氏有才子八人【曰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羙舜举之使八恺主后土以揆百事八元布五教于四方于是五典克従而无违教百揆时叙而无废事

  【甲寅】七十有一载舜賔于四门流四凶族

  帝鸿氏【黄帝之后】有不才子曰浑沌少昊氏有不才子曰穷竒颛顼氏有不才子曰梼杌缙云氏【黄帝之官】有不才子曰饕餐天下谓之四凶舜投诸四裔于是四门穆穆而无凶人

  【乙夘】七十有二载舜纳于大麓

  帝使舜入山林相视原隰雷雨大至众惧失常舜行不迷

  命舜摄位

  帝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厥中

  殛鲧于羽山【在今江南海州赣榆县东】放驩兠【尧时司徒杜预以为即浑沌説不足据】于崇山【在今湖南澧州永定县东】

  命禹治水

  鲧既殛死乃命禹为司空使续父业禹与益【颛顼之裔孙曰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是为伯益】稷【即弃也】同受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禹乘四载【水乗舟陆乗车泥乗輴山乗樏】行山表木劳身焦思以水之患莫大于河济次之淮与江又次之乃先治河始壶口【禹导河自积石而施功则自壶口始于是辟龙门凿厎柱自孟津而北疏为九河 积石山有二一曰大积石即今大雪山在今青海之西南境禹导河自此一曰小积石在今兰州府河州西北古唐□山也壶口山在今山西吉州西南龙门注见上厎柱山在今河南陜州黄河之中有三门禹所凿孟津在河南懐庆府孟县南今曰河阳渡九河曰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洁钩盘鬲津尔雅疏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也】瀹济自沇水【济之上源为沇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防于汶 沇水即济源出今河南懐庆府济源县王屋山既见而伏复出为东西二池合流至温县潜行絶河荥即荥泽亦曰荥渎在今开封府荥阳县南陶邱地名在今山东曹州府定陶县西南汶水有五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经流曰大汶出山东泰安府莱芜县与四汶合流旧自安民亭合济】导淮自桐栢【防于泗沂 桐柏山在今河南南阳府桐栢县淮水出其支山曰胎簪泗水出今山东兖州府泗水县陪尾山四源并发故名沂水出今山东沂州府沂山旧沂入于泗泗入于淮今为运道所经俱已改流不具载】导江自岷山【别为沱过九江防于汉汇为彭蠡东为中江 岷山在今四川茂州及松潘衞连亘数千里其一支曰羊防岭江水所出沱有二一在梁州今四川成都府之郫江是一在荆州今湖北荆州府之夏水是九江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岳州府接长沙常徳二府界沅渐辰无叙酉湘资澧九水滙焉故曰九江汉水出今陜西汉中府宁羌州嶓冡山是为东汉水至湖北之汉阳入于江彭蠡即鄱阳湖在今江西南康府与九江饶州诸府接界中江江之经流汉为北江彭蠡之支为南江】皆注诸海是为四渎【独发源而注海曰渎】四渎修而民宅土矣【北条之水入于河济南条之水入于江淮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丙辰】七十有三载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舜受终于帝始祖之庙以摄位告

  齐七政

  在【察也】璿玑玉衡【以玉为玑象天之运转以璿珠饰之象星辰之位次以玉为横箫推其分度时节以窥天而与玑合后世浑天仪象盖其法也】以齐七政【日月五星也】

  举羣祀

  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 六宗之説不一今従蔡沈书传】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觐羣后

  辑五瑞【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谷璧男蒲璧】择吉月日觐四岳羣牧班瑞

  【丁巳】七十有四载巡守【去声下并同】

  嵗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吉凶军賔嘉】五玉三帛【元纁黄】二生【羔雁】一死【雉】贽如五器【同五礼之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县】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华山注见前】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恒山在今山西大同府浑源州】如西礼归格于艺祖【书传艺文也孔颖逹曰艺祖文祖史变文耳】用特【特牲谓一牛也】

  流共工【古之世官族也郑樵曰共工氏盖自伏羲之后子孙承传以至尧舜之世】于幽州【今顺天府宻云县东北有共城括地志舜流共工于此】

  【己未】七十有六载窜三苗【国名吴起曰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是也考三苗即今湖南溪峝诸苗其种不一故唐虞时即号三苗孔安国以为缙云氏之子饕餮是専指一人而言説不足据】于三危【山名在今安西府敦煌县南三峯耸峙如危欲坠故名】

  制五刑

  象以典刑【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之正】流宥五刑【五刑可矜遣之逺去】鞭作官刑【官府之刑】扑作教刑【学校之刑】金作赎刑【罪之极轻】眚【过误】灾【不幸】肆赦怙【有恃】终【再犯】贼刑

  【庚申】七十有七载作大章之乐

  【辛酉】七十有八载神出于洛【洛水出陜西雒南县岭山至河南巩县入河】禹治水时有神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蔡沈书传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此洛书之数也】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癸亥】八十载禹治水成功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始冀州【冀为帝都三面距河】次兖【济河为兖】次青【海岱为青】次徐【海岱及淮为徐】次【淮海为】次荆【荆及衡阳为荆】次豫【荆河为豫】次梁【华阳黒水为梁】次雍【黒水西河为雍】通九川【九州之川】度九山【九州之山】陂九泽【九州之泽】任土作贡则壤成赋弼成五服【甸侯绥要荒】外薄四海于是禹锡元圭告厥成功【禹以元圭为贽而告成功水色黒故圭以元】

  【甲子】八十有一载分十二州

  肇十有二州【分冀之东为并州东北为幽州青之东北为营州】封十有二山【毎州封表一山以为之镇】

  封诸侯锡姓氏

  封禹于夏【帝王世纪禹受封在河南阳翟阳翟今开封府禹州是】锡姓姒氏【是为夏后氏】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契于商【括地志商洛县契所封商洛故城在今陜西商州】姓子氏【是谓商之始祖】弃于邰【今陜西干州武功县有故斄城弃所封】姓姬氏【是为周之始祖】四岳【共工従孙为四岳之官】于吕【今河南汝宁府新蔡县有大吕亭古吕国】姓姜氏又加赐伯益姓嬴氏【是为秦赵之祖】

  【癸未】百载帝崩于成阳【故城在今山东曹州府濮州】塟谷林【即成阳今尧陵在泰安府东平州】

  帝钦明文思允恭克让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云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仁昭而义立徳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在位百有一年而崩年一百十七嵗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舜避帝之子于南河之南【今濮州东有偃朱城括地志舜避丹朱于此】天下不归帝之子而之舜舜乃即天子位为有虞氏

  有虞氏【在位四十八载】

  帝舜有虞氏

  姚姓曰重华【淮南子舜二瞳子是为重明】其先国于虞【系见前】故曰有虞氏

  【丙戌】元载正月帝即位

  帝服尧丧三年毕始格于文祖告即位以土徳王色尚赤

  都蒲坂【故城在今山西蒲州府永济县亦曰虞都城】

  询四岳

  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二牧

  帝曰食哉惟时柔逺【寛而抚之】能迩【扰而习之】惇徳【厚有徳】允元【信仁人】而难任人【任古文作壬拒奸恶也】蛮夷率服

  命九官

  命禹宅百揆弃为后稷播百谷契为司徒敷五教臯陶【字庭坚髙阳氏子考路史以臯陶为少昊之后四世今依杜预左传注】作士明五刑垂【勾龙之子】作共工主工师益作虞治山泽伯夷【垂之子或曰四岳】作秩宗典三礼防【亦曰后防】典乐敎胄子龙【路史曰晏龙】作纳言出纳帝命

  封尧子朱于丹【今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东北有丹水竹书纪年尧处丹朱于丹水即此】初尧让天下于舜处子朱于丹渊【即丹水】为诸侯至是封朱以奉尧祀礼乐如之谓之虞宾示弗臣也

  封弟象于有庳【今湖南永州府道州有鼻亭水经注谓之有鼻墟即有庳也】

  象虽为诸侯不为政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赋焉

  建学

  太学曰上庠在西郊小学曰下庠在国中

  始养老【皇侃曰养老之礼四三老五更一也子孙死王事养其父祖二也致仕之老三也庻人之老四也】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俱以燕礼【一献既毕皆坐而饮酒】

  禹臯陶陈谟【书序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谟益稷】

  【丁亥】二载作五弦琴

  帝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其诗曰南风之薫兮可以觧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戊子】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幽明

  【庚寅】五载作九韶乐

  防为乐正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重黎欲求益人帝曰一防足矣于是作箾韶乐九成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辛夘】六载巡狩

  帝五载一巡狩羣后徳让贡正声而九族【奏】具成【诸侯贡其正声而天子九奏之乐乃具成】

  【金氏履祥曰此采诗作乐之始】

  【己亥】十有四载帝作歌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熈哉臯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于时景星出卿云兴百工相和而歌帝乃偶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东阳伯羲伯南页伯羲伯西秋伯和伯北冬伯和伯】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宏于一人【十有五载帝载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经万姓允成于子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聴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既竭褰裳去之】

  【丁巳】三十有二载命禹摄位

  帝之子商均不肖于是命禹摄位禹让于臯陶帝曰惟汝谐命之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戊午】三十有三载禹受命于神宗

  禹受命于尧之庙率百官若帝之初

  【辛酉】三十有六载有苗【三苗余孽】格

  时有苗弗率帝命禹徂征禹誓师于众奉辞伐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徳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癸酉】四十有八载帝崩于苍梧【山名亦曰九疑在今湖南永州府宁逺县】塟零陵【帝舜陵在今宁逺县东南】

  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临下以简御众以寛徳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方风动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徳年二十以孝闻三十尧举之五十摄天子事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位四十八年年百有十嵗南巡遂崩于苍梧之野三年丧毕禹避帝之子于阳城【故城在今河南府登封县】天下诸侯不归帝之子而归禹禹乃即位为夏后氏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

<史部,编年类,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

  夏【起禹丙子至桀甲午凡十七王十四世四百三十九年其桀之乙未两系于夏商之代纪数则属于商】夏后氏大禹【史记帝禹】

  姒姓颛顼之孙鲧之子生于石纽【谯周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广柔废县在今四川茂州汶川县西北地有石纽村元和志禹所生处考唐书地理志茂州石泉县有石纽山石泉今属龙安府山下有大禹庙祖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此今以蜀纪元和志为据】长于西羌【今洮岷松茂古为西羌】封夏伯故曰伯禹天下宗之故曰大禹

  【丙子】元嵗王即位国号夏

  王既为众所归乃即天子位因所封国为有天下之号以金徳王

  都安邑【今山西解州夏县北有安邑故城禹所都帝王世纪禹先封阳翟后都安邑】

  以建寅月为嵗首改载曰嵗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嵗首建寅得人之正是谓人统【以平旦为朔】

  【朱子论语注夏以寅为人正商以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然时以作事嵗月自当以人为纪故孔子甞曰吾得夏时焉而又以告顔子也】

  色尚黒

  牲用元戎事乘骊【马深黒色】朝燕服収【冕属取敛髪之义】冠而黒衣

  封丹朱于唐【即尧初所封注见前】商均于虞【今河南归徳府虞城县】

  立贡法

  一夫受田五十亩毎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

  建学

  国学曰学大学为东序在国中小学为西序在西郊乡学曰校

  养老

  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俱以飨礼【体荐不食爵盈不饮立而不坐以尊卑为献数毕而止】

  作大夏乐

  命臯陶为夏籥九成【淮南子夏后氏其乐夏籥九成 籥乐器也】昭成功也

  定车制

  初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任姓黄帝之后封于薛是为薛之始祖薛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滕县】加马王乃命仲为车正建绥【读为即干旄】斾【继旐曰斾旗尾也】以别尊卑等级

  以五声听治

  掲钟鼓磬【石音之噐】铎【铃属】鼗【与鼗同小鼓也】五器于庭而铭于簨簴【横曰簨直曰簴所以悬乐噐】曰导寡人以道者挝鼓喻以义者鼓钟告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挥鼗常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恐其留吾门也故甞一沐三握日中不暇食以礼有道之士焉

  絶防酒

  仪狄【人名战国防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路史以仪狄为帝女非是】作酒王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絶旨酒

  防诸侯于涂山【在今江南鳯阳府懐逺县山南有禹防村】

  承唐虞之盛执玉帛者万国

  【丁丑】二嵗臯陶薨

  王举臯陶将授政而臯陶薨封其后于英【今江南六安州英山县有古英氏城史记索隠臯陶之后封此后改为蓼国】六【今六安州古六国也】

  举益为相

  【戊寅】三嵗考功

  【己夘】四嵗铸九鼎

  王复九州九牧贡金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入山林川泽不逢不若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庚辰】五嵗廵狩

  王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王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王济江【注见前】黄龙负舟舟人恐王神色不变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龙何为者须臾龙俛首低尾而逝

  【癸未】八嵗防诸侯于防【与桧同】稽【今浙江绍兴府防稽县以防稽山名在县东南】防风氏【今浙江湖州府武康县古防风氏国】后至戮之

  王崩葬防稽【大禹陵在防稽山】

  王防诸侯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防稽【防稽者防计也】王敏给克齐其徳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不寳尺璧而贵寸隂闻善言则拜见耕者五耦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为有秉徳之士存焉是时天下殷盛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载之储政令流行百姓亲睦王年十四而始用九十三而践位百嵗而崩在位八年既崩益避王之子于箕山【在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之隂天下不归益而归王之子启乃即天子位

  后启

  禹娶涂山氏【汉书地理志九江郡当涂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 当涂故城在今鳯阳府懐逺县】生啓荒度土功过门弗入涂山氏能明训教启化其徳卒成令名【见列女传】

  【甲申】元嵗诸侯奉嗣子即位

  【金氏履祥曰三代以来嗣君皆逾年而穪元与尧舜禹之间不同故胡氏大纪于启甲申书元今从之】

  【乙酉】二嵗伯益归政就国

  后益薨王嵗以牺牲祀之

  【丙戌】三嵗大享于钧台【在今河南开封府禹州大陵 之西俗曰台陂亦曰启筮亭地 道 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即此】

  王既即位诸侯防同乃即钧台而大享焉

  伐有扈【今陜西西安府鄠县夏扈国】

  有扈氏不服王伐之召六卿而誓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地人之正道】天用絶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大战于甘【今鄠县西南有甘亭启誓师处亦曰甘泽】遂灭有扈

  【壬辰】九嵗序九辩九歌【朱子楚辞集注九辩九歌皆禹乐】

  禹象功作乐曰九辩九歌王敬承禹功乃序其乐而歌之

  王崩子太康立

  王继世而有天下持禹之功不替徳教施于四海在位九年而崩年九十一

  后太康

  【癸巳】元嵗

  王尸位以逸豫灭厥徳黎民咸贰夏政始衰

  【辛亥】十有九歳王畋于洛表【洛水注见前】羿距王于河【洛在河南羿距于河北】王居阳夏【今河南陈州府太康县】

  王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蔡沈书传穷国名羿穷国君之名】因民弗忍距于河王不得入国遂筑阳夏之城而居焉【太康县阳夏故城路史夏太康所筑】

  五子作歌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洛水入河之处】乃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子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防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絶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余懐之悲万姓仇于予将畴依鬰陶乎予心顔厚有忸怩弗慎厥徳虽悔可追】

  【辛酉】二十有九嵗王崩于阳夏弟仲康立

  王在位十九嵗失政十嵗而崩

  后仲康罔

  五子之一

  【壬戌】元嵗命侯【国名路史以为利之山地在今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掌六师秋九月朔辰弗集于房

  【刘氏曰房所舍之次也集防也防合也不合则日蚀可知】

  【癸亥】二嵗命侯征羲和

  侯告于众曰羲和颠覆厥徳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众士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余钦承天子威命

  【林氏之竒曰仲康即位之始即能用侯掌六师以兵权羲和之罪虽曰沈乱于酒然党于羿同恶相济侯承王命征之以剪羿之羽翼故终仲康之世羿不得以逞】

  【甲子】三嵗羿灭伯封

  伯封后防之子也羿灭之防是以不祀

  【金氏履祥曰左传所载伯封事似失之诬不具録据路史禹命伯封叔作衍厯是伯封夏之天官仲康征羲和而夷羿灭伯封直与王室争诸侯耳】

  【甲戌】十有三嵗王崩子相立

  后相

  【乙亥】元嵗徙都商邱【今河南归徳府商邱县】

  王为羿所逼迁于商邱依斟灌【今山东青州府夀光县东北有斟灌城应劭曰古斟灌禹后】斟寻氏【今山东莱州府潍县东有斟亭应劭曰古斟寻禹后】

  征畎夷【九夷之一】

  【辛巳】七嵗畎夷来宾

  自太康失政四夷背叛及王即位始征畎夷七嵗然后来宾

  【壬午】八嵗寒【国名今山东莱州府潍县东有寒亭古寒国】浞【寒君之子】杀羿

  羿自鉏【今河南卫辉府滑县有鉏城羿初居于此】迁于穷石【左传注河南有穷谷羿所迁也】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髠尨围【四人皆羿之臣也】而用伯明氏【寒国之君】之谗子寒浞使为已相浞行媚于内施贿于外愚弄其民而虞【同娯】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逄【音尨】防【路史作厐门】杀而烹之

  【壬寅】二十有八嵗寒浞使其子浇弑王于帝邱【注见前】王后缗归于有仍【路史仍太昊后即任也地在今山东兖州府济宁州】臣靡奔有鬲氏【今山东济南府徳州北有鬲县故城古鬲国】

  浞因羿室生浇【即奡】及豷使浇用师灭斟灌斟寻遂弑王王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遗臣靡奔有鬲浞乃处浇于过【今莱州掖县北有过乡括地志寒浞处浇于此】处豷于戈【左传注戈在郑宋之间孔頴达曰传所云郑宋之隙地戈嵒锡是也】

  后少康

  【癸夘】元嵗相后缗生少康于有仍

  【金氏履祥曰癸卯以后皇极经世缺四十年不书胡氏大纪即以少康所生之年为元嵗葢少康既生则夏统不絶今从之】

  【甲子】二十有二嵗少康自有仍奔虞【注见前】

  少康为仍牧正惎【毒也】浇能戒【备也】之浇使椒【浇】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虞君】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今虞城县东南有纶城括地志夏少康邑】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徳而兆其谋以収夏众抚其官职

  【壬午】四十嵗靡诛寒浞立王王诛浇及豷

  靡自有鬲氏收二国【灌寻】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使女艾【少康臣路史女作汝】谍【候也】浇使季杼【少康子】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胡氏宏曰少康靡鬲受困阨而不渝滨死亡而不怠兢兢业业经营四十年然后克殄无凶不失旧物故唐臣虞世南论歴代中兴之主以少康为冠】

  方夷【亦九夷之一】来宾

  夷人久畔王既立遂宾于王门献其乐舞

  【癸夘】六十有一嵗封庶子无余于越【是为于越之祖】

  禹葬防稽太康而后嵗弗及祀王乃封其少子于越号曰无余从民所居居于秦余【今防稽县东有侯城水经注越无余初居于此】春秋奉禹祀

  王崩子杼立

  王生长艰危备尝险阻卒成再造之功为中兴之主年四十而复国在位实二十二嵗

  后杼【史记作予路史作伯杼前编作季杼】

  【甲辰】元嵗

  【戊申】五嵗征东海伐三夀【路史以为即平夀今莱州府潍县有平夀故城】

  【庚申】十有七嵗王崩子槐立

  王佐少康勘定寒氏之乱帅禹之道故夏后氏报焉【宗其有徳也】

  后槐【帝王世纪作芬】

  【辛酉】元嵗

  【丙戌】二十有六嵗王崩子芒立

  后芒【史记芒一名和】

  【丁亥】元嵗以元圭宾于河乃东狩于海

  【甲辰】十有八嵗王崩子泄立

  后泄【路史作泄是为世宗】

  【乙巳】元嵗加六夷爵命

  畎夷白夷赤夷元夷风夷阳夷六属来王于是始加爵命

  【庚申】十有六嵗王崩子不降立

  后不降【世纪作帝降】

  【辛酉】元嵗

  【丙寅】六嵗伐九苑【戎名】

  【己未】五十有九嵗王崩弟扃立

  后扄【路史或曰髙阳】

  【庚申】元嵗

  【庚辰】二十有一嵗王崩子厪立

  后厪【世纪一名顿】

  【辛巳】元嵗

  【辛丑】二十有一嵗王崩不降之子孔甲立

  后孔甲

  【壬寅】元嵗

  【甲辰】三嵗以刘累【陶唐氏之后生而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为御龙氏时天降二龙雌雄各一王不能食【音嗣】有刘累者学扰龙于豢龙氏【左传飂叔安裔子曰董父能扰畜龙以服事舜舜赐之姓曰董氏为豢龙】能饮食之王嘉累赐氏曰御龙龙一雌死潜醢以食王既而王使求之累惧奔鲁【今河南汝州鲁山县】

  采首山【注见前】鐡铸劒【陶景古今録作八嵗今依前编辑】

  【戊辰】二十有七嵗商汤生

  契封于商十二传而至主癸【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防防生振振生防防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履是为成汤【帝王世纪主癸之妃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汤】

  【壬申】三十有一嵗王崩子臯立

  王好事鬼神肆行滛乱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诸侯化之夏政日衰

  后臯

  【癸酉】元嵗

  【癸未】十有一嵗王崩子发立

  后发【路史作敬发亦曰发惠】

  【甲申】元嵗

  【壬寅】十有九嵗王崩子癸立【是为桀】

  后癸

  【癸夘】元嵗

  王淫虐有殊力能伸钩索鐡生裂兕虎负恃其勇不务徳而武伤百姓有赵梁者教为无道劝以贪狠百姓弗堪

  【甲子】二十有二嵗公刘【路史公刘去后稷葢十余世】迁于豳【今陜西邠州三水县有豳城公刘所居】

  初舜封后稷于郃【注见前】子孙实世稷官服事虞夏传至不窋【史记以不窋为后稷之子谯周引国语辩之以为不合事情张守节罗泌等亦言其非辞繁不具载】值夏道衰去稷弗务用失其官窜于戎狄之间【程大昌曰庆州有不窋城庆州今甘肃庆阳府是】再世至公刘【不窋生鞠鞠生公刘】乃徙于豳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多徙而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乙亥】三十有三嵗伐山有施氏进妺喜【韦昭国语注有施喜姓国妹其女也】自孔甲之后王室徳政日衰诸侯或不朝王伐防山有施氏有施氏进女妹喜王嬖之所言皆听妹喜好闻裂缯声王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为琼室象廊瑶台玉牀行淫纵乐政事怠废又为肉山脯林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以为戏剧

  【丁丑】三十有五嵗商汤嗣为诸侯始居亳【周书立政三亳皇甫谧曰防为北亳即景亳汤受命之地谷熟为南亳汤初所都偃师为西亳汤后所都盘庾徙此 北亳今归徳府商邱县之薄县故城是南亳今商邱县之南亳城是西亳今河南府之亳城是】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契居商昭明居砥石相土居商邱汤居亳孔頴逹曰事见经传者有此四迁余未详闻】汤始居亳【即南亳】

  【戊寅】三十有六嵗商汤征葛【今归徳府宁陵县有葛乡夏葛伯国】

  汤为方伯得専征伐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书序汤征葛伯作汤征今其篇亡】

  【己夘】三十有七嵗商汤进伊尹

  伊尹名摰【皇甫谧曰力收之后生于空桑 今开封府杞县西有空桑城寰宇记伊尹生于此】耕于有莘【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北有莘城古莘国】之野汤三使往聘之尹乃就汤汤荐尹于王自亳凡五适夏告以尧舜之道王终不听

  【壬午】四十嵗伊尹复归亳

  王与羣臣俱沈湎于酒羣臣相持而歌曰盍归于薄【即亳】薄亦大兮伊尹闻之进告于王曰天命之亡有日矣王哑然笑曰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乃亡耳于是伊尹接履而趋复归于亳【书序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金氏履祥曰孟子伊尹五就汤桀之説或本此书惜其篇亡不可考矣】

  【苏氏辙曰伊尹以处士从汤及其适夏汤与知之其君臣之心以为伐桀以济斯世不若使尹事桀以止其乱虽使夏不亡啇不兴无恨也及其不可复辅于是舍而归商耳其后文王事纣亦为之三公至将囚而杀之然后弃之而西葢汤之于桀文王之于纣其不欲遽取之者如此此所以为汤文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与】

  【甲申】四十有二嵗囚商汤于夏台【即钓台】既而释之

  汤出见人张网四面汤解其三面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惟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徳及禽兽归之者四十余国王疾其大得诸侯和也召之囚于夏台已而得释

  【壬辰】五十嵗防诸侯于有仍氏【注见前】有缗氏【今山东兖州府金乡县有东缗故城夏有缗国】叛攻克之

  王肆其侈心为有仍之防有缗氏见王汰侈弗善也引师先归王怒率诸侯攻克之愈自矜肆诸侯韦氏【今卫辉府滑县有韦城废县古豕韦氏国彭姓】顾氏【今曹州府范县有古顾城夏顾国】昆吾氏【今直隶大名府开州有昆吾故城夏昆吾国与顾国俱已姓】助王之恶以虐其民

  【癸巳】五十有一嵗太史令终古犇商

  王凿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三旬不朝终古执图法泣谏不听遂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谏者曰泄天气发地藏天子失道后必有败王杀之耆老或谏王又杀之王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大费【即伯益】之后曰费昌徙族以归于汤

  【甲午】五十有二嵗杀諌臣关龙逢【音尨】

  王不道愈甚闗龙逄进諌曰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逄立而不去王怒遂杀之

  两日鬬五星错行泰山崩伊洛竭【伊水出陜州卢氏县熊耳山至河南府偃师县入洛洛水注见前】

  【乙未】五十有三嵗汤伐昆吾遂攻鸣条【今山西解州安邑县有鸣条冈】王师败王奔南巢【今江南卢州府巢县有桀王城桀奔此】夏亡

  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相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誓师攻鸣条【书序伊尹相汤伐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师败绩王奔南巢因放焉【书传王出太行渉河奔南巢汤纵而不迫故称放】后三年卒于亭山【淮南子作歴山即今江南和州歴阳山】王灭徳任威弃义听谗诸侯危其位大夫隠其道举事戾于天发令逆其时遂至于亡自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合计共四百三十有九年【邵子经世书夏起自禹丁巳葢统摄政之年而纪之也系夏亡于桀之甲午葢以乙未嵗为汤革命之年也今自禹丙子即位至桀乙未奔南巢总而计之其乙未嵗两系于夏商之代】

  商【起汤乙未至纣戊寅凡二十八王十六世六百四十四年其纣之己卯两系于商周之代纪数则属于周】商王成汤

  子姓名履一曰天乙契之十三世孙【系见前】以有武徳亦曰武王【诗商颂武王载斾史记汤号曰武王】

  【乙未】十有八祀【即夏桀五十三年】春三月王即位于亳国号商王归自克夏诸侯咸推王为天子王再拜而让者三乃即位于亳【帝王世纪汤归于亳再拜而从诸侯之位曰天下惟有道者宜处之三让乃即天子位】因所封国为有天下之号以水德王

  【金氏履祥曰古史不载汤改元刘道原载之非其实也汤之元已立于桀之三十六嵗又可改乎】

  都亳【史记正义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

  改建丑月为嵗首嵗曰祀

  十二月建丑得地之正是为地统【以鸡鸣为朔】

  色尚白

  牲用白牡戎事乘翰【白马】朝燕服冔【音许取覆饰之义】冠而缟衣

  大诰诸侯【书序汤既黜夏命作汤诰】

  诸侯来朝乃作诰与天下更始

  以伊尹仲虺【即莱朱奚仲之后】为相

  伊尹为左相仲虺为右相虺因王放桀有惭徳乃作诰以释之【书序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传大坰地名】

  立禹后及古圣贤之裔封孤竹【今直隶永平府古孤竹国神农之后史记索隠孤竹君商汤所封应劭曰姓墨胎氏】等国有差

  告羣臣曰古禹臯陶久劳于外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禹之后封杞后为东楼公周再封稷之后公刘居豳臯陶之后咎单为司空伯益之后费昌亦为诸侯奚仲之后仲虺为相】

  制爵禄

  制爵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皆五十里不能五十里曰附庸】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亦五等天子之三公视诸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制禄凡国之君皆十卿禄卿四大夫禄【次国三大夫小国倍】下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视上农夫庶人在官者【府史胥徒之属】其禄视农夫上【食九人次食八人】中【食七人次食六人】下【食五人】之次为差

  【金氏履祥曰王制与周礼不同旧説以为殷礼故依胡氏采録以见成汤纪纲天下之大规】

  立助法

  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尽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故曰助

  建学

  国学曰学大学为右学在西郊小学为左学在国中乡学曰序

  养老

  养国老于右学飬庶老于左学俱以食礼【有饭有殽设酒而不饮以饭为主】

  制官刑

  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常歌常舞若巫觋然】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过而无度】敢有侮圣言逆忠直逺耆徳比顽童时谓乱风【悖礼曰乱】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防士

  始作囿

  取禽兽以奉宗庙

  作器用之铭

  诸器用皆作铭以自警戒其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大濩乐

  命伊尹作乐曰大濩【吕氏春秋汤放桀黔首安宁乃命伊尹作为大濩】

  【丙申】十有九祀大旱

  祀弃以配稷

  旧以农【炎帝子柱】配稷至是大旱易以弃配

  【戊戌】二十有一祀铸金币

  伊尹言于王发庄山【盐鐡论作严山考汉书蜀严道有铜山后汉避讳改庄为严此庄山葢即严道之铜山也】之金铸币以赈民

  【辛丑】二十有四祀祷于桑林【地名吕氏春秋周封汤后于宋以奉桑林据此桑林当在宋地】

  大旱七年王祷于桑林之野祝曰毋以予一人之不敏伤民之命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防夫昌与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胡宏大纪汤祷桑林而雨天下讙洽遂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前编载之考左传宋公享晋侯于楚邱请以桑林注桑林殷天子乐孔頴逹疏曰汤乐大濩其曰桑林先儒无説唯皇甫谥云殷乐一名桑林然亦无文可凭今依孔疏大纪之説不取】

  【丁未】三十祀王崩葬汾阴【成汤陵在今山西蒲州府荣河县文献通考宋太祖初给守陵户】庙号烈祖孙太甲立

  王天锡智勇用集大命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旁求俊彦子惠困穷克寛克仁兆民允怀立十八祀而革夏正践天子位十三祀而崩年百嵗子太丁早卒外丙二年【言止二嵗】仲壬四年【止四嵗】伊尹奉太丁之子太甲即位【考孟子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以为即位二年四年而崩赵岐孟子注并同程子则谓古人谓嵗为年汤崩时外丙二嵗仲壬四嵗惟太甲差长故立之大纪亦言成汤必不舍孙而立子且经世书亦无外丙仲壬名世辨之尤详今以程子为据不从史记】

  王太甲

  【戊申】元祀伊尹奉王见于祖【书序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凡三篇其二亡】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只见厥祖百官总已以听冡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徳以训于王

  王居于桐宫【书传枬汤葬地元和志闻喜县桐乡故城在县西南旧以为伊尹放太甲之所今考其地与荣河汤陵近】

  王习与性成欲败度纵败礼防念闻伊尹之戒伊尹乃营桐宫而居之曰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己酉】二祀王在桐宫

  【庚戌】三祀伊尹奉王归于亳

  王居桐三年处仁迁义伊尹以冕服奉王归亳复政于王【书疏太甲自初立至放而归伊尹毎进言以戒史叙其事作太甲三篇】

  以伊尹为保衡【书疏汤时伊尹为阿衡至太甲改为保衡言为天下所取安所取平也】伊尹告归

  伊尹既复政将告归又陈戒于王【作戒有一徳】王益修厥徳诸侯咸服百姓以宁

  【庚辰】三十有三祀王崩庙号太宗子沃丁立

  商代祖有功而宗有徳王克终汤业故号曰太宗

  王沃丁

  【辛巳】元祀

  【戊子】八祀保衡伊尹薨

  王亲吊临祀以太牢以三公礼葬之于亳【皇览伊尹冡在已氏平利乡 已氏故城在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县东南有伊尹墓】

  以咎单为相

  咎单训伊尹之事作书以告于王【篇名沃丁今亡】

  【己酉】二十有九祀王崩弟太庚立

  王太庚

  啇世兄终弟及者自太庚始

  【庚戌】元祀

  【甲戌】二十有五祀王崩子小甲立

  王小甲

  【乙亥】元祀

  【辛夘】十有七祀王崩弟雍已立

  王雍已

  【壬辰】元祀

  王居位不能纲纪庶政号令不行诸侯或不朝商道始衰

  【癸夘】十有二祀王崩弟太戊立

  王太戊

  小甲之弟太庚之子

  【甲辰】元祀以伊陟臣扈为相巫咸佐之【巫咸臣姓名天文家谓殷宣夜之法巫咸为之】

  陟尹之子也与扈及咸辅王大修成汤之政商道复兴

  桑谷共生于朝【书序伊陟赞于巫咸作咸又四篇今亡】

  时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书传祥妖怪二木共生不恭之罚】一暮大拱王惧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徳王其修徳王从之三日而祥桑枯死

  【丙午】三祀诸侯毕朝

  王修先王之政明飬老之礼早朝晏退问疾吊丧三年逺方慕义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

  【戊午】七十有五祀王崩葬河北【中宗陵在今河南彰徳府内黄县宋开寳间树碑】庙号中宗子仲丁立

  王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只惧不敢荒宁成汤之后至王而中兴焉

  王仲丁

  【巳未】元祀

  【甲子】六祀迁都于嚣【史记作隞即敖山在今开封府荥泽县西北水经注山上有城即仲丁所迁辛未】十有三祀王崩国内乱弟外壬立

  王外壬

  【壬申】元祀

  【丙戌】十有五祀王崩弟河亶甲立

  王河亶甲

  【丁亥】元祀徙都于相【今彰徳府内黄县南有殷城括地志河亶甲所都】

  嚣有河决之患故迁相商复衰

  【乙未】九祀王崩子祖乙立

  王祖乙

  【丙申】元祀徙都耿【今山西蒲州府河津县有耿城水经注商祖乙徙此】

  时相又有河决之患爰自相而迁于耿

  【甲辰】九祀耿圮徙邢【今直顺徳府邢台县通典商祖乙迁邢即此】

  耿复为水所圮乃徙邢而都焉【书序仲丁迁嚣作仲丁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今其篇皆亡】

  以巫贤为相

  贤咸之于也为相任职诸侯宾服天下大和

  【乙夘】十有九祀王崩子祖辛立

  王祖辛

  【甲寅】元祀

  【庚午】十有六祀王崩弟沃甲立

  王沃甲

  【辛未】元祀

  【乙未】二十有五祀王崩国乱祖辛之子祖丁立

  王祖丁

  【丙申】元祀

  【丁夘】三十有二祀王崩沃甲之子南庚立

  王南庚

  【戊辰】元祀

  【壬辰】二十有五祀王崩祖丁之子阳甲立

  王阳甲

  【癸巳】元祀诸侯不朝

  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诸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己亥】七祀王崩弟盘庚立

  王盘庚

  【庚子】元祀迁都于殷【即西亳今偃师】改国号曰殷

  时都河北已久宫室奢侈民居垫隘水泉泻卤不可以行政化王欲徙成汤之故都臣民安土重迁咸相咨怨王乃作书告谕【书序盘庚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渡河而南复居于亳改国号曰殷【故曰亳殷】遵汤之徳行汤之政商道复兴诸侯来朝

  【丁夘】二十有八祀王崩弟小辛立

  王小辛

  【戊辰】元祀

  殷道复衰

  【戊子】二十有一祀王崩弟小乙立

  王小乙

  【己丑】元祀

  【甲寅】二十有六祀豳亶父迁于岐【岐山在今陜西鳯翔府岐山县东北顔师古曰其山两岐故名】改国曰周【今岐山县有周原帝王世纪周之名以此】

  亶父号古公继公刘居豳【世本公刘庆节皇仆差弗伪揄公非辟方高园侯牟亚园云都组绀诸盩亶父 考史记庆节以下较世本名或不同世有阙漏今故不采】能修世业狄人侵之乃迁岐山之下民从之者如市改号其国曰周【后汉书郡国志美阳有周城美阳故城在今鳯翔府岐山县】

  【丙辰】二十有八祀王崩子武丁立

  王武丁

  【丁巳】元祀王宅忧以甘盘为相

  王旧学于甘盘至是践位以甘盘为相亮阴【皆同庵】三年不言百官总已以听于冡宰

  【己未】三祀得傅説为相

  王既免丧犹不言羣臣咸諌王于是思建良辅夜梦得圣人曰説以梦所见视羣臣百吏皆非乃使百工图其像求之野时説为胥靡筑于傅严【史记作险今山西解州平陆县有圣人窟説版筑处】得之见王王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爰立为相以傅岩姓之号曰傅説【作説命三篇】

  命説总百官咨学于説

  王曰来汝説尔惟训于朕志説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戊子】三十有二祀肜【音融祭之明日又祭曰肜】有雉雊于鼎

  肜祭祢庙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王惧祖已【奚仲之后】曰王勿忧先修政事乃作书以训于王【曰髙宗肜日】王修政行徳天下咸驩

  伐鬼方【朱子诗经集传商颂殷武祀高宗之乐易曰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葢谓此与 考鬼方后汉书通典通考皆以为西戎王应麟曰大戴礼帝系篇陆终娶鬼方氏生子六人六曰季连姓楚其后也可以证朱子集传之説今依之】

  鬼方恃固而扰诸夏王伐之三年乃克自是内外无患殷道复兴

  【乙夘】五十有九祀王崩葬西华【殷髙宗陵在今陈州府西华县宋太祖初给守陵戸】庙号高宗子祖庚立

  王为王子时父小乙欲其知民疾苦使居民间与小民出入同事故于稼穑艰难备尝知之及即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遂成中兴之业

  王祖庚

  【丙辰】元祀

  【壬戌】七祀王崩弟祖甲立

  王祖甲

  初高宗欲废祖庚而立王王以为不义而逃去及祖庚崩国人卒立之

  【癸亥】元祀

  【庚寅】二十有八祀周古公亶父薨子季歴嗣

  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仲】少曰季歴季歴娶太任【挚国之仲女任姓路史挚祖已封今蔡州之平舆有挚亭 平舆故城在今河南汝宁府汝阳县】端一诚庄惟徳之行生子昌有圣瑞【史记正义引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为圣瑞今不取】古公欲传国以及之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仲雍知指乃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即勾呉地界楚越故曰荆蛮】防发文身以让季歴至是古公薨季歴嗣【是为公季】

  【乙未】三十有三祀王崩子廪辛立

  王在田间久故即位之后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史记祖甲淫乱殷后衰与尚书无逸异孔传以祖甲为太甲与蔡传异】

  王廪辛

  【丙申】元祀

  【辛丑】六祀王崩弟庚丁立

  王庚丁

  【壬寅】元祀

  【壬戌】二十有一祀王崩子武乙立

  王武乙

  【癸亥】元祀

  【甲子】二祀迁都河北【即朝歌帝王世纪武乙徙朝歌故城在今卫辉府淇县】

  【丙寅】四祀王畋于河渭震死子太丁立

  王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代之行也】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王太丁

  【丁夘】元祀

  【己巳】三祀王崩子帝乙立

  王帝乙

  【庚午】元祀命周公季歴为牧师加九命作伯

  季歴笃行于义诸侯顺之尝伐西落鬼戎【诸戎皆西羌之种】至是又伐余无始呼翳徒之戎皆克之王嘉其功锡之圭瓒秬鬯加九命为侯伯

  【丙子】七祀周公季歴薨世子昌嗣为西伯【是为周文王】

  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幼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孤竹【注见前】君之二子伯夷叔齐譲国不受闻西伯善养老往归之泰颠闳夭散宜生【书传泰闳散皆氏颠夭宜生皆名】鬻子【颛顼之裔名熊】辛甲【殷臣】亦皆归焉尝行于野见枯骨命吏瘗之吏曰此无主矣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吾固其主矣以棺衾葬之天下闻之曰西伯泽及枯骨况于人乎

  【壬辰】二十有三祀西伯昌生子发

  西伯娶有莘氏圣女曰太姒【今陜西同州府郃阳县有莘里古莘国寰宇记武王母太姒即此国女孙伊尹耕处别为一莘非郃阳渭涘之莘】西伯治外太姒治内德政流布风化大兴太姒有十子长伯邑考蚤卒次发性慈和有圣德西伯以为世子次旦仁圣多材艺西伯任以政【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季载皆太姒子】

  【丙午】三十有七祀王崩子卒立【是为纣】

  王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立少子辛辛母正后立为嗣

  王受辛

  【丁未】元祀

  王资辩防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性汰侈好酒色始为象箸箕子【王诸父封箕子爵也今山西辽州榆社县有箕城】叹曰今为象箸必为玉杯玉杯象箸必将食熊蹯豹胎他又将称是王求足欲天下殆哉

  【甲寅】八祀伐有苏【路史已姓国寰宇记古苏城在济源西北】获妲己

  王伐有苏氏得其美女妲己嬖之惟其言是听使师涓【一作师延】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造鹿台【广三里高千尺遗址在今衞辉府淇县】为琼室玉门厚赋敛以实鹿台之财盈钜桥【仓名在今直广平府曲周县东北】之粟大聚乐戏于沙邱【台名在今直顺徳府平乡县东北】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而相逐其间宫中九市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诸侯有叛者妲己以为法轻威不立王乃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爇炭之上使有罪者縁焉辄堕炭中王与妲己相为笑乐名曰炮烙之刑

  【丁巳】十有一祀囚西伯于羑【音酉】里【今河南彰徳府汤隂县有牖城魏书地形志即羑里字音相近古通用】

  王以西伯昌九侯【一作鬼侯史记注邺县有九侯城城在今彰徳府涉县】鄂侯【一作邘后汉书郡国志河内怀有邘城城在今河南怀庆河内县】为三公九侯有女纳于王女不喜淫王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并脯鄂侯王又剖孕妇视其胎斮朝渉之胫视其髓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今西安府鄠县夏为扈殷为崇】知之以告王且曰西伯将叛王怒囚西伯于羑里西伯曰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乎乃演易作六十四卦彖辞

  【己未】十有三祀释西伯赐弓矢鈇钺使専征伐

  西伯之臣日夜忧惧谋救其君竭国中珍寳良马因嬖臣费仲【费昌之后】以献诸侯亦为西伯请王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沮洛之西今陜西延安府宜州诸县界非伊洛也】请除炮烙之刑许之赐弓矢鈇钺使専征伐

  【庚申】十有四祀虞【今山西解州平陆县有虞城殷虞国舜之后是为西虞】芮【今解州芮城县有芮故城殷芮国】质成于周

  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与朝周入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为闲田【今平陆县有闲原俗呼让畔城】天下闻而归之者四十余国

  【辛酉】十有五祀西伯得吕尚于渭阳【渭水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同穴山至华阴县入河水北曰阳】

  尚四岳之裔也西伯将出猎卜之曰非龙非彲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果遇尚于渭水之阳时年已七十余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乆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武王尊为师尚父】

  【壬戌】十有六祀西伯伐密须【今甘肃平凉府灵台县有隂密故城殷密须国】初西伯问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须管叔曰其君彊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遂自阮【国名在平凉府泾州】徂共【阮之邑今泾州共池是】而及密须密须人自其君而来归

  【乙丑】十有九祀西伯伐崇【注见前】作丰邑【丰即崇国地雍録文王都丰在鄠县丰水之西有丰宫】徙都之

  西伯伐崇令曰无杀人无壊屋无塞井无伐木无掠六畜违者不赦三旬崇弗降乃攻灭之作邑于丰遂徙都焉

  【丙寅】二十祀西伯昌薨世子发嗣【是为周武王】

  西伯寝疾谓世子曰见善勿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教西伯薨葬于毕【周文王陵在今陜西西安府咸阳县】周有天下乃追諡曰文王

  【丁丑】三十有一祀西伯发戡黎【书大传史记俱作耆注见帝尧伊耆下】王以费仲为政费仲善谀好利又用蜚亷【伯益裔善走】恶来【蜚亷子有力】蜚亷恶来善谗讟诸侯益疎黎侯近于王畿不恭王命王方日夜极意声色不知治也西伯伐而胜之祖伊【祖已后】知周徳日盛既已戡黎势必及殷恐惧而奔告于王【作西伯戡黎】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王不可谏矣【考戡黎之事自史迁以为文王于是传注皆从其説金氏履祥曰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岂遽称兵天子之畿且祖伊之言如是其急呉氏□以为戡黎之役当在伐纣之时其説诚然因并引大纪及吕祖谦诸儒之説而以戡黎系武王今从之】

  【戊寅】三十有二祀杀少师比干【王诸父】囚太师箕子【注见上】微子【即启王庶兄封微子爵也今山西潞安府潞城县有微子城】去之

  少师比干彊谏王大怒曰比干自以为圣人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杀比干剖视其心箕子惧被髪佯狂而为奴王又囚之微子既数谏度王终不能听遂去之以存宗祀【书序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少师书传告二师而去纣】

  【己夘】三十有三祀西伯发大防诸侯于孟津【注见前】誓师渡河诸侯不期而防者八百国西伯徇师而誓【作泰誓三篇】遂逾孟津【史记武王东观兵至于盟津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王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时诸候防者皆曰纣可伐矣王曰天命未可乃引师还居二年乃复伐纣考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蔡沈集传曰十一年十三年之误也序本依仿经文偶误三而为一汉孔氏遂以为十一年观兵十三年伐纣司马迁因之讹谬相承后儒遂以为实然不知武王葢未有观兵之事也蔡传之説葢本伊川程子并朱子书今从之】

  王率众拒周师于牧野【地理今释牧一作坶在今卫辉府淇县南】兵溃王自焚商亡

  周师既渡孟津陈于商郊王发兵七十万人拒之牧野西伯临战誓众【作牧誓】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王师虽众皆无战心倒戈以开周师周师驰之皆奔溃王反走登鹿台衣其寳玉衣自燔而死王言足以拒諌知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以为皆出已下播弃黎老崇信奸囘慢神虐民妇言是听身死国亡天下之恶归焉商自成汤受命至纣传二十八王十六世合计共六百四十有四年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

  周【起武王十三年己卯至赧王五十九年己巳凡三十七王三十三世八百六十七年又东周君七年共八百七十四年】

  武王

  姬姓名发后稷之后【系见前】嗣文王为西伯兴师伐纣遂革殷命

  【己夘】十有三年春【即商纣三十三祀】王即位国号周

  王既克商商之百姓咸待于郊王使告曰上天降休商人皆拜王亦答拜翼日命除道修社王入商宫诸侯百官毕从衅社而告【史记作尹佚防祝今依帝王世纪】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徳侮蔑神只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肆子小子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王载拜稽首乃出改有天下之号曰周以木徳王

  封纣子禄父【武庚名】为殷侯

  封禄父以殷之余民因殷初定未集乃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复商旧政

  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商之贤臣】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宝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比干墓在衞辉府汲县北】于是万姓悦服

  夏四月王归至丰诸侯受命于周

  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注见前】之阳放牛于桃林【山海经夸父山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地在今陜西潼关防东南】之野庶邦冡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大封建诸侯于天下

  封黄帝之后于蓟【今顺天府大与县周初蓟国】帝尧之后于祝【今山东济南府长清县有祝阿故城古祝国】帝舜之后于陈【都宛邱注见前】是为三恪复封夏后氏之后【东楼公】于【今河南开封府县】与殷之武庚是为二王之后又封师尚父于齐【都营邱故城在今山东青州府昌乐县】弟周公旦于鲁【今曲阜县】召公奭【周之支族】于燕【史记正义召公始封在北平无终县以燕山为名 无终今顺天府蓟州】庻叔髙于毕【今陜西西安府咸阳县毕原毕公邑】皆留相王室封弟叔鲜于管【今开封府郑州有管城鲜所封也】叔度于蔡【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故蔡城度所封】叔处于霍【今山西平阳府霍州有霍城处所封】以监殷是为三监余各以次受封【封兄弟之国康叔封于衞叔振铎于曹叔武于郕季戴于聃庶弟叔绣于滕叔郑于毛封同姓之国诸叔于郜于郇于雍于原于酆虢仲于西虢虢叔于东虢泰伯仲雍之后周章于呉章之弟于夏墟为虞封异姓之国神农之后于焦少昊之后于莒祝融之后于邾四岳之后于许仲虺弟雍滑之后于薛 衞今河南衞辉府淇县有朝歌故城康叔 封此曹今山东曹州府定陶县有曹故城振铎封此郕史记作成今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有成县故城叔武封此聃国于那处今湖北安陆府荆门州那口城是滕今兖州府滕县西南有滕城叔绣所封毛春秋防纂注国在河南府宜阳县郜今曹州府城武县有郜城周郜国郇今山西蒲州府猗氏县有郇城周郇国雍今河南懐庆府修武县有雍城周雍国原今懐庆府济源县有原城周原国酆今西安府鄠县有酆城周酆国西虢今陜西凤翔府实鸡县之虢城是东虢今河南开封府河隂县之虢亭是呉今江南常州府无锡县有梅里乡泰伯所居是为勾呉虞即西虞本舜后所封周以封仲雍后西虞注见前焦今河南陜州之焦城是莒今山东沂州府之莒州是邾今兖州府邹县之古邾城是许今河南许州是薛注见前】

  祀于祖庙追王太王王季文王遂定諡法

  始定祀先之礼讳名立諡追王古公亶父曰太王季歴曰王季文考曰文王自祖绀以上至后稷以天子之礼祀焉

  柴于上帝望于山川

  告武成也

  以建子月为岁首改祀曰年

  十一月建子得天之正是谓天统【以夜半为朔】

  色尚赤

  牲用骍【赤色】戎事乘騵【駵马白腹】朝燕服冕【注见前】而元衣

  立彻法

  一夫受田百亩乡遂【郊门之内】用贡法十夫有沟【田不井授但为沟洫】都鄙【郊外之地】用助法八家同井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故谓之彻

  建学

  国中并立四代之学辟雍【王制天子曰辟廱注辟明廱和也雍与廱同】居中北虞学东夏学西殷学是为大学又建虞庠于西郊夏序于州殷校于党皆乡学是为小学俱祀先圣先师人生八岁自王公至庶人之子弟俱入小学十五岁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及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凡入学以齿太子亦齿焉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养老

  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在王宫之东胶纠也】庶老于虞庠兼用燕飨食礼【春夏用丝飨礼秋冬用食礼】宪【法也法其徳行】而乞言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以酒潄口曰酳】

  受丹书之戒作铭自警

  王召士大夫而问曰恶有藏之约行之博万世可以为子孙恒者乎师尚父进丹书于王道其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防王闻之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及机鉴盥盘楹杖带履觞豆户牖剑弓矛各有铭马【席前左端之铭曰安乐必敬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后左端之铭曰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右端之铭曰所鉴不逺视尔所代机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防口戕口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盥盘之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之铭曰母曰胡残其祸将然母曰胡害其祸将大母曰胡伤其祸将长杖之铭曰恶平危于忿防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愼戒必恭恭则夀履屦之铭曰愼之劳劳则富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防防则逃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懃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懃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牖之铭曰随天时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剑之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徳行徳则兴背徳则崩弓之铭曰屈伸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予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之子孙】

  访道于箕子

  禹治洪水洛出书【注见前】法而陈之为洪范九畴至是王访箕子以天道箕子乃推衍增益以成其篇【初一日五行次二日敬用五事次三日农用八政次四日协用五纪次五日建用皇极次六日又用三徳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日验用庶徴次九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箕子不欲臣周亡于朝鲜【今髙丽国】王因以封之

  作大武乐

  象武功定天下也【详见左传乐记不具载】

  殷伯夷叔齐【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夷諡也叔齐名智字公达齐亦諡也】饿死于首阳山【注见前】

  初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及王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隠于首阳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卒以饿死【古史考夷齐采薇野有妇人曰子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庚辰】十有四年西旅【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贡獒【犬髙四尺曰獒】

  时九夷八蛮【夷蛮四夷之通称八九言其非一】通道来贡西旅底贡厥獒太保召公奭以獒非常贡明王不贵异物乃作书训王名曰旅

  肃愼氏【今宁古塔地】贡矢

  楛矢石砮【楛木之矢以石为镞】长尺有咫王欲昭令徳之致远铭其括曰肃愼氏之贡矢

  迁都于镐【帝王世纪武王迁镐镐池即其故都水经注自汉武穿昆明池基沟沦防无可考】自太王居岐名国为周是为岐周至王自丰宅镐是为宗周于是建辟廱兴礼乐周道四达无思不服

  王不豫周公旦告于祖考翼日瘳

  公为三坛同墠【筑土曰坛除土曰墠】为坛于南方北面植璧秉圭乃告太王王季史乃册祝请以身代归纳防于金縢匮中王翼日乃瘳

  【壬午】十有六年箕子来朝

  箕子过故殷墟伤故都宫室毁圯禾黍生焉欲哭不可欲泣则近妇人故作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兮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殷之遗民闻之莫不流涕

  【乙酉】十有九年冬十有二月王崩子诵立【是为成王】

  王丕承文王之烈一戎衣而有天下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埀拱而天下治嗣西伯十有三年践天子位七年崩【礼记年九午三竹书纪年年五十有四】周公旦奉元子诵立【金氏履祥曰戴记文王世子篇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若如其言武王八十一而生成王后此又生唐叔虞焉人情事理所必不然也今依竹书纪年之年以正戴记之讹云】

  成王

  武王纳太公望之女曰邑姜生王至是武王崩王立年十有三周公旦相王践阼而治

  【丙戌】元年王谅闇周公旦为冡宰总百官【史记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恐诸侯畔周乃摄行政当国凡七年成王长乃反政考周书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冡宰正百工蔡沈书集传曰此言武王崩时也成王在谅闇周公居冡宰百官总已以听乃古今之通道非如荀卿所谓摄天子之位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周公固未尝摄亦非有七年而后还政之事也今依蔡传不取史记之説】

  夏葬武王于毕【武王陵在西安府咸阳县文王陵在南武王陵在北】

  王冠

  周公既葬武王乃冠王以朝于庙而见诸侯使祝雍作颂雍之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佞啬于时【啬受也不夺民时也】惠于财亲贤而任能其颂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防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

  周公旦诰召公奭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王左右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以告之于是召公乃悦与周公夹辅王室自陜【今河南陜州】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

  【金氏履祥曰君奭之书胡氏谓在成王幼年今考书中言意率已可见因从其説系于元年之下】

  封伯禽为鲁侯

  周公留相王室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愼毋以国骄人初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丁亥】二年周公居东

  时管叔及羣弟【蔡叔霍叔】流言于国日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书传谓太公召公】曰我之弗辟【去声】我无以告我先王遂居东取易三百八十四爻各系以辞忧武庚必叛王室必摇乃作鸱鸮之诗以贻王【诗序豳风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贻王】

  【戊子】三年秋大雷风迎周公于东

  周公居东二年王知罪在管蔡是年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防王与大夫尽弁以啓金縢之书见公请代武王之説王执书以泣亲逆【迎也】公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岁则大熟

  管叔鲜及蔡叔度霍叔处以武庚叛王命周公讨平之王迎周公归三叔惧挟武庚以叛奄【地理今释兖州府曲阜县奄里括地志云奄国之地】及淮夷【淮水注见前淮夷淮南北近海之夷】徐戎【地理今释泗州徐城废县古徐国】皆应之王乃命周公东征大诰天下【作大诰】周公杀武庚诛管叔囚蔡叔于郭邻【郭亦周书作虢邻乡遂之地】降霍叔为庶人命伯禽帅师平徐戎定鲁宁淮夷师还周公作东山之诗以劳士卒【朱子诗传东山周公东征既归作此以劳归卒】

  封微子啓于宋【今归徳府商邱县宋地古阏伯之墟通志周封微子于宋以为商后故曰商邱】使绍殷后修其礼物作宾王家【作微子之命】

  【己丑】四年王朝于庙

  延访羣臣羣臣进戒【诗序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访落王谋于庙也敬之羣臣进戒也小毖嗣王求助也】

  周公作立政

  周公戒王以用人之道作立政【于是淮奄未尽平公以武不可弛故于篇终告王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金氏履祥曰立政亦成王初年之书故其官名与周礼未尽合胡氏大纪系于四年之下是为得之】

  王伐淮夷践【灭也】奄【书序书传俱以践奄在营洛之后金氏前编以多士篇有朕昔来自奄之文因以多方纪士之前今从之】多

  奄及淮夷复叛王乃东征淮夷遂灭奄迁其君于蒲姑【史记作薄姑今山东青州府博平县东北有薄姑城】

  【庚寅】五年迁殷民于洛邑【今河南府洛阳县东有洛阳故城周迁殷民于此】王来自奄迁殷之余民于洛邑归至宗周作多方以诰庶邦

  搜于岐阳【岐山注见前】

  因盟诸侯

  【辛夘】六年正百官【书序成王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立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冡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宼【掌邦禁】司空【掌邦士】为六卿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九州之牧伯】阜成兆民

  制礼作乐

  制周礼以经邦国曲礼以节威仪【礼记防经礼三百周官是也周官三百六十举其成数故曰三百曲礼三千仪礼是也履行五礼之别委曲繁广故曰三千】总其凡有五曰吉凶军賔嘉举其大有六曰冠婚丧祭乡【乡射乡饮酒】相见作乐曰勺【诗作酌】以告成大武【颂武王之功以告成于庙也】又分六乐而序之以祀以祭以享【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祗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防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姜嫄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奏房中之乐【关雎为房中之乐】以歌后妃之徳

  越裳氏【注见前】来朝

  越裳氏重三译而来献白雉周公曰徳泽不加君子不享其贽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译曰吾国之黄耉曰天无烈风淫海不扬波三年矣意中国有圣人乎于是来朝周公致荐于宗庙使者迷其归路公骈车五乘皆为指南之制使者载之期年而至其国

  【壬辰】七年营东都【今河南府洛阳县西有河南废县即周东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营以为都】

  初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将营都而未果【考史记武王谓周公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母逺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语出逸周书度邑篇 三涂山名在河南府嵩县西南岳鄙杜预曰河北太行山鄙都鄙近岳之邑伊水注见前】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命召公先之洛相宅【书序成王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周公复卜【涧水东泸水西 涧水出河南府渑池县白石山瀍水出洛阳县糓城山俱入洛】申视卒营筑【书序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谓之东都曰此四方入贡道里均也于是王至新邑【洛诰戊辰王在新邑】朝诸侯祀清庙【诗序淸庙祀文王也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定鼎于郏鄏【帝王世纪河南有郏鄏陌其南名定鼎门葢鼎所从入也】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王归命周公留后分正东都【分别其民正定其居也】

  设南郊【郊之祭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建明堂【在国之南辰巳之地髙三丈方三百步上圆下方八牕四闼其室考工记作五室大戴礼作九室杨复曰五室取五方之义九室则五方之外必备四隅也九室之制视五室为尤备】

  郊祀后稷以配天【诗序思文后稷配天也朱子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诗序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朱子曰祭子屋下而以神祗祭之故谓之帝】

  立大社

  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黒色】土中央黄土【凡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苞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削土于王室】

  【癸巳】八年三月【金氏前编以为营洛之三月蔡氏书集传以为次年之三月今从书集传】周公诰殷士于新邑

  周公既营洛邑又卜瀍水东为下都【即今洛阳故城是】曰成周迁殷民处之【前既迁矣此复安集之也】乃以王命告作多士【集传曰商民迁洛者亦有有位之士故周公以王命告之】

  封蔡叔子胡于蔡【书序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蔡叔度既没其子胡率徳改行周公举以为卿士言于王复封之蔡以奉蔡叔之祀

  【甲午】九年封弟叔虞为唐侯【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西有唐城叔虞所封史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即此】

  尧之裔封于唐【寰宇记夏后时封刘累之孙于此】至是唐为乱王灭之与弟叔虞戱削桐叶为珪曰以此封若史佚请择日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遂封叔虞为唐侯

  【柳氏宗元曰王者之言要于其当设有不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若必遂从而成之不幸而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乙未】十年王防于卷阿【卷曲也阿大陵也】

  召公从因王之歌作卷阿之诗以进戒【诗序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

  【丙申】十有一年周公作无逸

  周公欲王知稼穑之艰难先已备陈七月之诗【朱子诗集传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曚朝夕讽诵以教之】至是在丰又作无逸之书以训于王

  周公薨【諡曰文】

  公在丰病将殁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薨王葬公于毕【长安志周公墓在成阳县东北】从文王以明不敢臣也复以公有大勲劳命鲁公世祀以天子礼乐【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皆臣子分所当为鲁安得独用天子礼乐哉成王之赐伯酓之受皆非也】

  命君陈治东都【作君陈】

  周公既殁以君陈代公分正东郊【天子之国五十里为近郊下都在洛师之东故曰东郊】

  【丁酉】十有二年廵狩

  诸侯朝于方岳因行黜陟之典

  【戊戌】十有三年作九府【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圜法初虞夏商之世币金三品【或黄或白或赤】至是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疋

  【庚戌】二十有五年大防诸侯于东都

  四夷各以其方物至史臣为作王防之篇

  【壬戌】三十有七年夏四月王崩子钊立【是为康王】

  四月王不怿甲子召太保及羣臣受顾命【书序成王将崩作顾命】敬保元子钊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逆元子钊于南门之外入翼室恤宅宗【引入路寝东夹室为居忧宗主也】癸酉元子钊麻冕黼裳【吉服也】受册命即位朝见诸侯于应门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诸侯听命出【书序康王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乃释冕反丧服

  葬于毕【成王陵在文王陵西南】

  王在位三十七年只勤于徳夙夜不逮兴礼乐立制度民和睦而颂声作

  康王

  【癸亥】元年朝于丰宫

  徧告诸侯宣示文武之功业

  【乙丑】三年吉禘于先王

  遂定乐歌

  【甲戌】十有二年夏六月命毕公保厘东郊【保安厘正也】

  王自宗周至于丰册命毕公分居里成周郊【帝王世纪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尚书集传即经文表厥宅里殊厥并疆也】作毕命

  【戊子】二十有六年召公薨【諡曰康】

  初公治西方甚得民和有司请召民公曰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乃廵行乡邑听断于棠树之下及卒人思其政不忍伐棠树作甘棠之诗歌咏之【诗序甘棠美召公也 今河南陜州有甘棠驿以召公名】

  王崩子瑕立【是为昭王】

  王克臻洪业敬恭神人四裔宾服海内晏然百姓兴于礼义囹圄空虚刑措不用四十余年有唐虞之风焉

  葬于毕【康王陵在文王陵东南】

  昭王

  【己丑】元年

  王之时王道缺微周始衰

  【壬寅】十有四年鲁公子防【音费】弑其君宰【伯禽之孙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金氏履祥曰弑君争国之祸自是始而王不能讨失政甚矣】

  【己夘】五十有一年有光五色贯紫微【紫宫垣十五星一日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井水溢王崩于汉子满立【是为穆王】

  王南廵狩反济汉【汉水注见前】汉濵之人以胶船进王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周公后伯爵】皆溺焉【大纪王陨于汉王右辛余靡振王以济王遂发疾崩】

  穆王

  王生于昭王之二年【国语昭王娶于房曰房后生穆王】至是即位年已五十余

  【庚辰】元年筑祗宫【圻内逰观之宫】

  【壬午】三年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冏为太仆正【作君牙及冏命丙申】十有七年王西廵狩徐戎叛【徐戎注见前】王归征克之王得八骏马【一赤骥二盗骊三白义四渠黄五骅骝六騧騟七騄耳八山子】有造父者【蜚亷之后】以善御幸遂西廵狩乐而忘归四方诸侯争讼无所质正咸归于徐【嬴姓国子爵地方五百里徐子行仁义故诸侯多归之】徐子得朱弓赤矢以为天瑞自称偃王朝之者三十六国王闻徐子僭号恐遂称受命乃命造父御一日千里长驱而归使楚人伐徐徐子不忍鬬其民北走彭城【今徐州府铜山县】百姓从之者以万数徐子将死曰吾頼于文徳不明武备故至此

  封造父于赵城【今平阳府赵城县有故城在县西南即造父之邑】

  以御八骏功故封其后为赵氏【至晋赵衰始着】

  【甲寅】三十有五年征犬戎【西戎名舜窜三苗子三危其后繁炽夏之衰犬戎入居邠岐间】时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徳不观兵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己丑】五十年命吕侯【吕国名注见前】作吕【亦作甫】刑

  王命吕侯为大司宼作修刑辟【周制五刑凡二千五百王増至三千】训夏赎刑【训畅夏后时赎刑之法制为五罚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劓辟疑赦其罚惟倍剕辟疑赦其罚倍差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大辟疑赦其罚千锾】以诘四方

  【蔡氏沈曰吕命専训赎刑夲舜典金作赎刑之语以行其一切权宜之计然其哀矜恻怛犹有三代忠厚之遗意】

  【甲戌】五十有五年王崩于祗宫子繄扈立【是为共王】

  王之初思保位为难欲自警寤作史记书事之要戒俾戎夫【官名】言之朔望以闻厥后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祈父周司马招其名也诗云祈招之愔愔式昭徳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以止王心是以获没于祗宫

  共王

  【乙亥】元年

  【丁丑】三年灭宻【密国即密须地注见前】

  王游于泾上【泾水出甘肃平凉县筓头山至西安府髙陵县入渭】密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女三为粲美物也而何徳以堪之密公不献一年王灭密

  【丙戌】十有二年王崩子囏立【是为懿王】

  懿王

  【丁亥】元年徙都于槐里【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槐里周曰犬邱懿王都之故城在今西安府兴平县东南】

  【辛亥】二十有五年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

  孝王

  【壬子】元年

  【甲子】十有三年封非子于秦【地理今释今陜西秦州有秦亭非子所封】

  非子恶来革之后【秦世谱恶来女防旁臯大凡大骆非子】居犬邱好马善养息之王使主马于汧【水名在凤翔府汧阳县入渭】渭【注见前】之间马大蕃息乃分土为附庸邑之秦曰昔伯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锡姓曰嬴今其后亦为朕息马其使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大雹江汉冰

  【胡氏一桂曰嬴秦始封而灾异即见履霜之象已兆于此】

  【丙寅】十有五年王崩懿王子燮立【是为夷王】

  夷王

  主为懿王太子孝王崩诸侯复立为王

  【丁夘】元年觐礼废

  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王徳诸侯之立已始下堂而见降与抗礼

  【己巳】三年命虢公【虢注见前杜预曰二虢皆公爵】伐太原之戎【后汉书西羌传穆王迁戎于太原旧説以为即山西太原顾炎武曰在今甘肃平凉府固原州后魏立原州以古太原而名】至于俞泉【地名】获马千匹

  【甲戌】八年楚子熊渠伐庸【今湖北邹阳府竹山县古庸国】粤【汉书南粤王传略定粤师古曰本州之分故云粤】至于鄂【今湖北武昌府武昌县有鄂城】

  熊渠之先曰鬻熊【注见前】事文王有勤劳成王时封其后【曰熊绎鬻熊曾孙】于楚【先曰荆后改曰楚】锡以子男之田姓芈【音弭】氏居丹阳【今湖北宜昌府归州有古丹阳城楚始封此曰西楚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是为南楚今荆州府枝江县是】传至熊渠【熊绎五世孙】王室微诸侯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西伐庸东侵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諡乃立其诸子为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分处江上【厉王时熊渠畏王伐楚去其王号】

  【壬午】十有六年王崩子胡立【是为厉王】

  杀齐侯不辰【太公元孙哀公】

  纪侯【姜姓今青州府寿光县有纪城纪侯国】谮齐侯于王王烹齐侯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徙治薄姑】

  厉王

  【癸未】元年

  王暴虐诗人作刺【召穆公作民劳荡凡伯作板芮伯作桑柔皆以刺王】

  【辛丑】十有九年齐公子山弑其君静而自立【是为献公】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袭杀胡公而自立尽逐胡公子徙治临淄【故城在今临淄县北亦曰齐城】

  【壬子】三十年以荣夷公为卿士【墨子厉王染于荣夷终论语疏荣公武王时为天子公卿夷公盖其后也】

  王好利说荣夷公芮良夫【姬姓伯爵世为王朝卿士食采于苪今山西苪城县】谏曰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犹日怵愓惧怨之来也今王专利其可乎荣公若用周必败王不听卒以为卿士诸侯不享

  【乙夘】三十有三年使衞巫【卫国之巫】监谤

  王无道国人谤王召公【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世辅王室食采于召今凤翔府岐山县召亭是】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衞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己未】三十有七年王出居于彘【今平阳府霍州有彘城元和志即周厉王所奔之地】王心戾虐万民弗忍乃相与畔袭王王出奔于彘太子靖匿召公家国人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听故至此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讐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庚申】三十有八年王在彘共和行政

  召公周公【周公元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世为周公食采于雍今陜西凤翔县】二相以太子靖防相与协和共理国事号曰共和五十有一年王崩于彘周公召公奉太子靖即位【是为宣王】初太子长于召公之家共和十四年厉王崩二相乃共立之为王辅之修政诸侯复宗周

  宣王

  【甲戌】元年命秦仲征西戎

  初厉王之时西戎反王室灭太邱大骆【非子父】之族王即位命秦仲为大夫率其国人征之

  命尹吉甫【路史少昊子般封尹在汾州及周为尹氏采邑有吉甫墓】北伐玁狁【北狄】时玁狁内侵逼近京邑【诗玁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焦获尔雅十薮之一在今西安府泾阳县镐刘向以为千里之镐非镐京也方即朔方朱子曰灵夏等州地泾阳泾水之北也】王命吉甫北伐逐之太原【注见前】而归于是有六月之诗【诗序六月宣王北伐也】

  【乙亥】二年命方叔【诗传周卿士五官之长故曰元老】南征荆蛮【即楚】时荆蛮背叛方叔尝预北伐有功【诗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王命率师南征荆蛮来服于是有采芑之诗【诗序采芑宣王南征也】

  命召虎平淮夷【淮南之夷】

  淮夷不服王命召虎率师循江汉讨平之【诗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疆理其地南至于海【诗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师还钖虎圭瓒秬鬯以嘉其勲尹吉甫乃赋江汉之诗以美之【诗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穆公平淮夷】

  王亲征徐戎【在淮之北】

  王既命召虎平淮南之夷乃亲率六师【太师皇父为帅程伯休父为司马】以征淮北徐方来庭召虎作常武之诗美王因以为戒【诗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徳以立武事因以为戒孔疏戒者就常徳之中而戒使常行也】

  【己夘】六年大旱【自二年不雨至于是年】

  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烖而侧身修行欲消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天下百姓见被矜忧】仍叔【仍氏叔字周大夫】作云汉之诗以美之

  秦仲死于西戎命其子伐戎破之

  西戎杀秦仲仲有子五人【长者为庄公】王召其昆弟与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于是与其先大骆犬邱之地【与荘公】为西垂大夫【今甘肃秦州有西县故城秦庄公所居汉为县后废】

  【辛巳】八年廵狩东都

  王内修政事外复文武之境土乃选车徒备器械防诸侯于东都因以田猎讲武诗人作车攻吉日【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吉日美宣王田也】

  【乙酉】十有二年立鲁侯敖【魏公之孙武公】之少子□为鲁世子鲁侯与长子括少子□来朝王爱□欲立为鲁世子樊仲山甫【大王子虞仲支孙食采于樊亦曰阳樊今河南懐庆府济源县皮城是也】谏曰不可不顺必犯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王卒立之【是为懿公】其后括之子伯御弑□而自立【事在二十十一年】

  不耤千亩【文献通考周制天子孟春之月择元辰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耤田千畆于南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畆厉王时耤田礼废宣王不复遵古】

  王不修耤于千亩虢公谏曰民之大事在农是故稷为大官惟农是务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何以求福用民王弗听

  【乙未】二十有二年王后姜氏谏王

  姜后贤而有徳王尝晏起后脱簪弭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敢请罪王曰寡人不徳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勤于政早朝晏退继文武之迹成中兴之业为周世宗

  封弟友于郑【西周畿内邑今陜西华川郑县故城是后徙虢郐之间今河南新郑县是其余民南保汉中今汉中府南郑县是】

  友厉王少子王封之郑并赐之祊田【今山东沂州府费县有故祊城】天子廵狩助祭泰山汤沭之邑

  【乙巳】三十有二年伐鲁诛伯御立鲁侯之弟称【是为孝公】王既诛伯御问鲁公子能导【一作训】顺诸候者以为鲁后樊仲山甫曰懿公之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咨于故实王曰是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侯称于夷宫【祖夷王庙也】

  【癸丑】四十年料民于太原【注见前】

  初王伐姜戎【四岳之裔初居州后徙中土】败积于千亩【地名在今山西辽州】乃料民【简料其数】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古者司民协孤终【协考孤防终死也】司商协民姓【别生分类】司徒协旅【师旅】司宼协禁【罪刑死之数】牧协职【物色之数】工协革【牛马羊之皮】场协入【知粟数】廪协出【知用数】而又治农于朝【千亩田也】搜于农隙耨获亦于耤【王亦至于耤考课】狝于既蒸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又何料焉且无故而料民天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王卒料之

  【丙辰】四十有三年杀杜伯【西安府长安县有杜城水经注周杜伯国】

  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争之九复之而王不许王曰汝别君【犹背也】而异友儒曰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顺友以违君王卒杀杜伯儒死之【杜伯子叔隰奔晋为士氏】

  【己未】四十有六年王崩子湼立【史记作宫湼是为幽王】

  【金氏履祥曰宣王初年有志拨乱周道复兴然不克有终如废鲁适不耤千亩料民太原杀杜伯大畧可见其后幽王继之卒以东迁】

  幽王

  【庚申】元年立姜氏【申候女】为王后宜臼【申后子】为太子

  【壬戌】三年纳褒姒【褒国名今陜西汉中府褒城县古褒国】

  初宣王之时童谣曰檿弧箕服【山桑为弓箕木为矢房】实亡周国于是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噐者上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国语史伯曰夏之衰褒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夏后卜请其漦椟而藏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元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既笄而孕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逃于道收之以奔于褒后褒姁有狱请入此女于王以赎其罪是为褒姒至是王入后宫爱而纳之生子伯服

  三川震【三川泾洛渭也地震故三川亦动】

  伯阳父曰【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周将亡矣天地之气隂伏而不能出阳廹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塡隂也【韦昭曰为隂所镇】阳失而在隂【韦昭曰在隂下也】源必塞源塞国必亡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徳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川竭山必崩山崩川竭亡之徴也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是岁三川竭岐山崩

  【甲子】五年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与虢石父比谮废申后太子褒姒立为后伯服为太子宜臼出奔申【国名姜姓四岳之裔今河南南阳府南阳县有申城申侯国】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褒姒不好笑王悦之万方故不笑乃无故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冦褒姒乃大笑

  【乙丑】六年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于是有十月之交诗【诗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丁夘】八年以郑伯友为司徒

  友为司徒甚得周众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史伯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东虢注见前】桧【妘姓国居蔡洧之间今开封府密县有桧城】虢桧之民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桧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虢桧之民皆公之民也友曰善于是言于王徙其民雒东虢桧果献十邑【后武公竟取十邑而灭虢桧】

  【庚午】十有一年申侯以犬戎入宼弑王郑伯友死之晋衞秦皆以兵来救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

  王欲杀故太子宜臼求之于申申侯弗与召西夷犬戎攻王王举烽火徴兵兵莫至犬戎遂弑王于骊山下【山在西安府临潼县东南】虏褒姒郑伯友死于战秦【襄公】力战破戎衞侯和【既武公康叔九世孙】从晋侯仇【叔虞封唐传子燮改国为晋燮八传为文侯仇】合诸侯兵逐戎黜伯服郑世子掘突【武公】收父散兵从诸侯东迎太子宜臼立之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

<史部,编年类,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巻四

  周

  平王

  【辛未】元年东迁【成王营洛邑平王徙都之谓之王城是为东周】始命秦为诸侯锡晋侯仇命

  王避犬戎难东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封【襄公】为诸侯【爵为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又防命晋侯【书序平王锡晋侯秬鬯珄瓒作文侯之命】赐以河内【今河南懐庆府】附庸晋于是始大

  【吕氏祖谦曰由此而上则为成康为文武由此而下则为春秋为战国乃消长升降之交防】

  秦祀上帝于西畤【畤音市封土而祀也】

  秦伯既封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乃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赤马黑鬛】驹黄牛羝羊【诗传牡羊】各一

  【司马氏迁曰秦襄公始封为诸侯遂作西畤用祀上帝僭端见矣君子惧焉】

  【癸酉】三年以郑伯掘突为司徒

  郑桓公为司徒死犬戎之难王扵是复命其子掘突缵乃父之职国人爱之为作缁衣之诗【诗序郑风缁衣美武公也】

  【己夘】九年秦东徙汧渭【注俱见前】之会【今陜西凤翔府陇州有秦城元和志秦文公徙此】

  秦襄公卒子文公嗣文公东猎至汧渭之防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考非子封秦地在今秦州此云邑我先秦嬴葢非子息马时食邑也】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于是秦初有史以纪事】已而作鄜【音孚】畤用三牢祠白帝【史记封禅书秦文公梦巨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索隐曰鄜地名后为县属溤翊衍山陵间】

  【癸未】十有三年衞公和卒【谥曰武公史记衞武公平戎有功王命为公卒于庄公立】衞公年九十五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茍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恪恭于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以自儆【懿读作抑即大雅抑之诗】及其殁也谓之睿圣武公

  【己丑】十有九年戊申【申国注见前】

  王以母家申国廹近彊楚数被侵伐遣兵逺戊戍者怨思作之水诗以刺【诗序王风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逺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朱子曰申侯与犬戎攻宗周弑幽王则申侯者平王不共戴天之讐也今平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其立已为有徳而不知其弑父为可怨至使复讐讨贼之师反为报施酬恩之举其忘情逆理已甚矣且不能行威令于天下无以保其母家乃劳民逺戍其衰懦微弱又可见矣诗亡而后春秋作其不以此也哉】

  【辛夘】二十有一年秦伯献戎捷

  秦伯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秦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王时宗周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大夫行役过之闵宗周之颠覆徬徨不忍去作黍离之诗【诗序王风黍离闵宗周也】

  【丙申】二十有六年晋侯【文侯子昭侯名伯】封其叔父成师【穆侯子文侯弟是为桓叔】于曲沃【汉书地理志河东郡闻喜故曲沃 今闻喜县属山西绛州】

  晋大夫师服曰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众子也得立此一官】大夫有贰宗【次子为贰宗以辅适子】士有子弟【自以其子弟为傼】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后曲沃彊盛晋室微弱国内大乱【昭侯七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昭侯子平是为孝侯孝侯八年桓叔卒子鱓氏是为曲沃庄伯庄伯弑孝侯于翼国人攻之立孝侯子郄是为鄂侯鄂侯卒庄伯复伐晋王使虢公伐曲沃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戊午】四十有八年鲁侯【恵公弗湼孝公之子】请郊庙之礼

  鲁侯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王王使史角往鲁侯止【留也】之【路史角后在鲁于是有墨翟之学】

  【罗氏泌曰刘原父谓使鲁郊者必周而非成王葢平王之世也使成王已与鲁则恵公不请矣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鲁之郊岂所以尊公哉】

  鲁侯弗湼卒【谥惠公】

  适子轨少庶长子息姑摄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左传惠公元妃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鲁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宋武公名司空徴于弟徴仲八世孙】

  【己未】四十有九年

  时天子微弱诸侯放恣赏罚不行后孔子修鲁史作春秋立百王之大法托始于是年【是年为鲁隐公元年】

  【金氏履祥曰此年以后编年纪事自有春秋左氏经传今特举其事系王室与关于天下之故者而后书】

  郑伯克段于鄢【今河南开封府鄢陵县春秋郑鄢邑县西北有古鄢城】

  初郑武公娶申侯女姜氏【是为武姜】生太子寤生及叔段姜氏恶寤生爱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弗许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姜氏为段请居京【京邑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府荥阳县东南】谓之京城大叔祭仲【郑大夫与周祭伯别为一祭今河南开封府郑州有祭城仲食邑也】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诗序郑风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小不忍以致大乱也】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诗序叔于田叔虔于京缮甲治兵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将袭郑夫人【姜氏】将启之公闻其期以车二百乘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大叔出奔共【古共国今河南卫辉府辉县治】遂寘姜氏于城颍【即临颍故城在今河南许州临颍县西北】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在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颍水所出】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阙【同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今许州襄城县有郑庄公城相传为郑庄公见母处】

  使宰咺归鲁侯仲子之【抚鳯反公羊传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者何丧事有车马曰货财曰赙衣被曰禭】

  此王室下交诸侯之始

  【金氏履祥曰左氏传于隐公之篇多误如仲子之误以隐妻子氏之薨为仲子故此以仲子为未薨而王之为豫凶事也考文之四年成风薨五年王使荣叔归含且以此例之归当是惠公仲子俱殁之后其殁在春秋之前左氏葢误解矣】

  祭伯【郑樵氏族畧周公第七子封祭杜预左传注陈留长垣县有祭城 今直大名府长垣县有祭城村】如鲁

  非王命也此王臣私交之始

  【辛酉】五十有一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王崩孙林立【是为桓王】

  郑祭足帅师入宼

  郑伯为平王卿士【武公庄公世为王室卿士】平王贰于虢【此南虢也平王东迁虢仲之后徙于上阳是为南虢上阳城在今河南陜州考路史虢有四一曰西虢仲所封一曰东虢叔所封后为郑灭一曰南虢仲之后所徙其留岐者为小虢后为秦灭不在四虢之数一曰北虢亦仲之后别为男爵班固曰北虢在大阳是也大阳汉县故城在今解州平陆县】郑伯怨平王于是周郑交质及是平王崩王即位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怀庆府温县有古温城周畿内温邑】之麦秋又取成周【注见前】之禾

  武氏子求赙于鲁【武氏周世卿吴氏启曰子者父老而以子摄行卿之事】

  齐侯【僖公禄父献公五世孙】郑伯盟于石门【在今山东济南府长清县西南水经注水渎流移久已沦圮】

  此诸侯特相盟之始

  桓王

  【壬戌】元年衞州吁弑其君完【庄公子桓公】衞人杀州吁立晋【是为宣公】

  初衞庄公娶齐女为夫人【是为庄姜】无子【左传庄姜美而无子卫人为之赋硕人】又娶陈女【是为属妫】生子蚤死陈女之娣【是为戴妫】生子完庄公立为世子公有嬖人生子曰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石碏【卫大夫姬姓卫靖伯之后】谏公又弗聴碏子厚与州吁防碏禁之不可庄公薨世子完立【是为桓公】石碏乃请老至是州吁弑桓公而自立未能和其民【史记州吁新立好兵卫人皆不爱】厚问于石碏碏曰王觐为可陈侯【桓公鲍胡公满十世孙】方有宠于王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衞【请衞人自临讨之】衞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史记索隐濮曹卫之间贾逵言陈地非也】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迎桓公弟晋于邢【周公之后今直顺徳府邢台县是】而立之

  【甲子】三年京师饥

  告饥于鲁鲁为请籴于宋衞齐郑

  郑伯入朝

  郑伯朝王王不礼焉【怒其取麦禾故弗礼】周公【桓公黒肩】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其器反至也】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乙丑】四年使凡伯【周公后为周卿士封凡故城在今卫辉府辉县】聘于鲁戎【氐别种居中国者杜预左传注陈留济阳县有戎城今山东曹州府荷泽县故戎城是】伐之楚邱【卫地今曹州府曹县有楚邱亭】以归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发陈财币于公卿】凡伯弗宾至是凡伯聘鲁还戎伐之于楚邱以归

  【丙寅】五年郑以祊【注见前】易鲁许田【近许之田今河南许州有鲁城本许田后置邑】郑伯请释防山之祀【天子有事于防山诸侯皆从防山之下诸侯各有汤沐邑郑之邑在祊】而祀周公【成王营东都赐周公许田为鲁朝宿之地后世因立公别庙焉郑欲易许田恐鲁公以别庙为疑故请已废防山之祀而为鲁祀周公】以防山之祊易许田【祊近于鲁许近于郑郑以天子不能复巡狩故各以其近者相易】遂归祊于鲁后鲁侯轨【桓公】即位郑复以璧假许田乃卒易之【左传桓公元年修好于郑卒易祊田】

  【范氏寗曰王室微弱无复方岳之会诸侯骄慢亦废朝觐之事故郑以汤沐之邑易鲁朝宿之田也】

  以虢公忌父为卿士

  【金氏履祥曰郑伯争政之由桓王伐郑之故】

  宋公齐侯衞侯盟于瓦屋【周地今开封府洧川县有瓦屋里】

  此参盟之始【谷梁传诸侯之参盟于是始胡氏传春秋谨参盟】

  【戊辰】七年郑伯以王命会齐侯鲁侯伐宋

  宋公不王【不共王职】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告于齐鲁伐宋鲁败宋师于菅【古顽反宋地】郑取郜【宋邑在今曹州府城武县是为南郜】及防【今山东兖州府金乡县西防城是】归于鲁是秋宋人衞人入郑【郑不设备二国乘虗入之】蔡人从之伐戴【今河南归徳府考城县有故戴城周戴国】郑伯围戴克之取三师【程子郑戴合攻取三国之众】复以齐人入郕【公羊作盛文王子叔武封注见前】以郕不防王命也【不防伐宋之命】明年郑以齐鲁入许【许庄公奔卫 许四岳后封注见前】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庄公弟后复入子许】居许东偏公孙获【郑大夫】居许西偏【今许州长葛县有东西二城即许叔与公孙获分处地】

  【李氏廉曰传言郑伯为王左卿士郑之所以周旋王室不过为矫假报复之私非有夹辅之诚也败宋入郕入许志得意满而有繻葛之战矣】

  【己巳】八年鲁公子翚弑其君息姑而立轨【是为桓公】

  翚【字羽父】请杀公子轨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莵裘【邑名今兖州府泗水县有菟裘城】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轨而请弑之公祭钟巫【公为公子时为郑所获祷于尹氏之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馆于寪氏【鲁大夫】羽父使贼弑公立轨而讨寪氏

  【辛未】十年宋督【华父督宋戴公孙】弑其君与夷【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孔子六世祖】

  初宋宣公【名力武公子】卒舍其子与夷而立弟和【是为穆公】后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与夷焉使奉之孔父曰羣臣愿奉冯也【冯穆公子】公曰不可使冯出居于郑遂卒与夷立孔父为司马督为太宰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督宣言曰司马则然遂杀孔父并弑殇公召公子冯于郑而立之【是为荘公公羊传督将弑殇公以孔父生而存殇公不可得而弑于是先攻孔父之家殇公救之皆死焉】

  鲁侯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宋地】以成宋乱【成平也宋有乱故为防欲以平之】

  宋以郜【国名文王之后是为北郜注见前】大鼎赂鲁侯齐陈郑皆有赂于是立华氏督遂相宋公鲁取郜大鼎纳于太庙臧孙达【鲁孝公子彄字子臧是为僖伯其后以臧为氏子达是为哀伯】谏不听

  蔡侯郑伯防于邓【今许州郾城县邓城是】

  始惧楚也

  【壬申】十有一年晋曲沃败晋师于汾隰【汾水之边左传疏汾水出太原故汾阳县东南至河东汾阴县入河 故汾阳今山西忻州静乐县汾阴今山西蒲州府荥河县】获晋侯【哀侯光】晋栾成【靖侯孙栾宾子宾食采于栾以邑为氏故城在今直赵州西北】死之晋侯侵陉庭【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东南有荧庭城志云即陉庭也】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即翼城晋所都】曲沃伯称【即武公庄伯子】逐晋侯于汾隰夜获之及栾成【谥共叔】称止之曰茍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辞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惟其所在则致死焉遂鬬而死【时晋人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弑哀侯四年武公诱小子侯而杀之虢公林父以王命立哀侯之弟缗于晋是为侯缗 韩万曲沃桓叔孑食采韩原因以为氏】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甲戌】十有三年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蔡人卫人陈人伐郑郑伯御之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葢鱼丽陈法】战于繻葛【郑地或云即长葛也今长葛县属许州】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殿而不奔】祝聃请从之郑伯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乙亥】十有四年北戎【即山戎】伐齐郑世子忽帅师救之遂败戎师

  先是北戎侵郑郑人败之【郑为三覆以侍戎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戎师前后击之戎师大败】及是戎复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世子忽帅师救齐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被甲者首】三百以献于齐初鲁侯未昏于齐齐侯欲以其女【即文姜鲁桓公夫人】妻忽忽辞人问其故忽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及败戎师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忽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人其谓我何祭仲曰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子突子亹子俵】皆君也弗从

  【丙子】十有五年迁盟【左传注盟津也盟津即孟津注见前】向【今怀庆也济源县向城是】之民于郏【即郏鄏陌注亦见前】

  盟向求成于郑【王之八年以苏忿生之田十二邑易郑田盟向其二邑也不肯即郑至是而始求成焉】既而背之【背郑归王】郑人齐人衞人伐盟向王迁其民于郏

  【丁丑】十有六年楚僭称王【楚自熊梁八传为若敖若敖再传为蚡冐蚡冐之弟熊通弑蚡冐子而自立始僭号称王】

  楚子熊通伐随【姬姓侯爵今湖北徳安府随州春秋随国】俾请王室尊其号随为固请王不许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成王举我先公令居楚蛮夷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王【是为楚武 考金氏前编于楚僭号以后诸君始立之初则书是为某分注之处则书楚某皆削王存谥以别于周天子今依之其引用左国史记诸书则仍从原文称王】与随人盟而去后周召随侯【庄王七年】数以立楚为王楚以随背已伐随熊通卒于师子熊赀立【是为楚文左传楚武王伐随卒于橘木之下令尹闘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随人惧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而还 橘木山名在今湖北安陆府钟祥县东令尹莫敖楚官名闘氏屈氏皆楚公族以邑为氏溠水名出今湖北徳安府随州西北下流入涢水】

  【庚辰】十有九年郑伯寤生卒【郑庄公卒嫡庶争立逾二十年今依俞氏臯叙説彚辑而以左传作注】

  郑庄公娶邓曼【邓国曼姓今湖北襄阳府襄阳县有邓县故城春秋邓国地】生世子忽【是为昭公】又纳宋雍氏女曰雍姞生子突【是为厉公】又生子亹子仪庄公卒忽立甫四月突自宋入于郑忽出奔【雍氏宗有宠于朱诱祭仲而执之使之立突祭仲乃以厉公归而立之昭公奔卫】后祭仲逐突【祭仲专厉公使其婿雍纠杀之雍姬告仲仲杀纠厉公奔蔡寻入居于栎事在王二十三年栎郑邑即阳翟注见前】忽复立高渠弥弑之立子亹【初庄公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固諌及昭公立渠弥惧其杀已遂弑之与祭仲共立子亹事在庄王二年】齐人杀子亹【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从祭仲称疾不往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事在庄王三年 首止卫地今归徳府睢州有首乡刘昭曰首止也】祭仲立子仪子仪立十四年【祭仲已死】突使傅瑕杀之而复入【厉公自栎侵郑获傅瑕傅瑕请纳公遂与之盟傅瑕杀子仪及其二子而纳厉公厉公入遂杀傅瑕事在僖王二年】

  【甲申】二十有三年使家父如鲁求车【公羊传王者无求求车非礼也】王崩子佗立【是为庄王】

  庄王

  【乙酉】元年衞侯朔出奔齐

  初衞宣公烝于夷姜【宣公庶母】生急子【急诗序史记俱作汲】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是为宣姜诗序风新台衞宣纳汲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生寿及朔属夀于左公子【左传汪左右媵之子因以为号疏左右公子葢宣公之兄弟也】夷姜缢夫人【即宣姜】与朔搆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今山东东昌府莘县有莘亭故城春秋衞地】寿告急子使行不可夀饮以酒载其旌以先【史记宣公与伋白旄告盗曰见执白旄者杀之】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请杀我盗又杀之【诗序风二子乘舟思伋夀也宣公之二于交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左右公子故怨朔宣公卒朔立【是为惠公】四年左公子泄右公子职攻卫侯立公子黔牟【衞羣公子】衞侯奔齐

  【丁亥】三年鲁侯与夫人姜氏如齐齐人杀鲁侯

  鲁侯及姜氏如齐齐侯【襄公诸儿僖公子】通焉【史记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及与桓公来襄公复通焉诗序齐风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滛乎其妹又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滛乱为二国患焉】公谪之以告齐侯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史记齐襄公享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公因折其脇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鲁立桓公子同【是为庄公】姜氏会齐侯于禚【齐地】于防【鲁地注见前】于谷【齐地今山东泰安府东阿县谷城故县是】又享之于祝邱【鲁地今山东沂州府兰山县即邱城是诗序齐风载驱齐人刺襄公无礼义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滛播其恶于万民焉又猗嗟刺鲁庄公也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周公黑肩谋弑王伏诛

  周公欲弑王而立王子克【庄王弟子仪】辛伯【周大夫】告王遂与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南燕姞姓今卫辉府延津县南燕故城是】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妾如后】匹嫡【庶如嫡】两政【臣擅命】耦国【都如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

  【戊子】四年使荣叔【周大夫荣氏叔字】锡鲁桓公命【追命以褒之】

  王姬归于齐

  王使单伯【文献通考单姬姓伯爵国在畿内世为王卿士】送王姬【送公羊谷梁作逆以单伯为鲁大夫与左传异】鲁筑王姬之馆于外【天子嫁女于诸侯使诸侯同姓者主之鲁侯奉命主王姬之婚方在谅闇故筑舍于外】王姬归于齐寻卒

  【孙氏觉曰齐为鲁世讐而鲁主其婚又在衰绖之中不书王姬之归无以见鲁之失礼王之失命也】

  【辛夘】七年纪侯大去其国【左传注大去者不反之辞】

  齐人迁纪郱【汉书作缾今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缾县故城是】鄑【今山东莱州府昌邑县訾亭社是】郚【今青州府安邱县郚城故城是】纪季以酅【户圭反今青州府临淄县酅亭是】入于齐【左传疏释例齐侯郑伯诈朝于纪以袭之纪人大惧谋难于鲁请王命以求成于齐鲁告不能齐遂逼之迁其三邑纪有旦夕之危故分季以酅请事于齐】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于是大去其国【释例纪侯自以列国不忍屈臣于齐以国与季脱身外寓社稷有奉故不言灭不见廹逐故不言奔】违齐难也【违去也】

  【陆氏淳曰失国而曰大去何也纪侯贤而无罪怙力者并之故力不足者君子不咎之不曰出奔所以怙纪恶齐也不书灭不絶其祀也】

  【壬辰】八年冬齐人宋人鲁人陈人蔡人伐衞

  衞侯朔居齐八年至是齐侯会诸侯以纳之

  【癸巳】九年春王使子突救衞

  王人子突救衞弗克朔遂入于卫杀左右公子【泄职】而复立黔牟奔于周

  【甲午】十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左传注日光不匿恒星不见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但此经下言夜中则上言夜者夜未至中谓初昏之后耳非竟夜不见星也】

  【乙未】十有一年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二人皆齐大夫】戍葵邱【此齐葵邱在青州府临淄县西】期而往曰及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又弗许二人怒因公孙无知以作乱【僖公母弟夷仲年生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故二人因之作乱】遂弑襄公【公逰姑棼遂田贝邱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射之豖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诛屦于徒人费鞭之见血费走出遇贼于门贼刼之费袒而示之背请先入伏公而出鬬死于门中贼遂入见公之足于戸下遂弑之 姑棼即薄姑注见前贝邱齐地今青州府博兴县南有贝中众】而立无知

  【丙申】十有二年齐人杀无知公子小白立【是为桓公】

  无知尝虐于雍廪【史记作雍林贾逵曰渠邱大夫也 今临淄县有渠邱亭】既立雍廪杀无知初襄公立无常【政令无常】鲍叔牙【齐大夫以邑为氏】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僖公庶子】奔莒【嬴姓国子爵注见前】乱作管夷吾【史记颍上人氏族畧夷吾出自周穆王】召忽奉公子纠【小白庶兄】奔鲁鲁闻无知死伐齐纳子纠小白已自莒先入【史记齐大夫高徯先阴召小白于莒鲁纳子纠使管仲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管仲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徯立之 高徯齐文公子高之孙以名为氏】发兵拒鲁战于干时【干音干齐地左传注时水支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 时水在今青州府博兴县南】鲁师败走鲍叔牙帅师言于鲁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讐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史记作笙渎贾逵曰句渎也地在今曹州府荷泽县北】召忽死之管仲请囚【国语齐桓公使请管仲于鲁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曰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必得志于天下请杀而以尸授之庄公将杀仲齐使者请生致之庄公遂束以与齐】鲍叔受之及堂阜【齐地在今沂州府防阴县西北】而税【同脱】之【左传注防阴有夷吾亭鲍叔解夷吾防于此】

  齐以管夷吾为相

  鲍叔以管仲至齐三衅【以香薫之曰衅】三沐之齐侯亲逆于郊与之坐而问焉对輙称善乃以为相号曰仲父仲为政四民不使杂处【国语管子对桓公曰四民者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圣王之处士就闲燕处工使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制国为二十一乡【国语管子制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十一乡国子帅五乡高子帅五乡 士乡管子作士农之乡】作内政【国政也】以寄军令【军令寄托于国政若有征伐邻国不知也国语管子制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置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速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伍之人世同居少同逰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视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官山海以准轻重【管子书桓公曰何以富国对曰惟官山海可耳谨盐防与鉄官之数其余轻重准此而行】立三选以择贤【国语乡长进贤公亲见之遂使役官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择其贤者而用之公訾相其质观其所能升以为上卿之赞是为三选】分五属以布宪【管子书五属立五大夫各治一属正月之朝君乃出令布宪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君】重农以劝谷帛【管子书粟重则万物轻粟轻则万物重两者不衡立故杀去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田野辟而农劝其事又曰谷为君币为下故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黄金力布者民之通货】赎罪以备器械【管子书因罚备器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防轻罪赎以鞼盾一战小罪谪以金美金以铸劒防恶金羡以铸鉏夷斤欘】厚聘币反侵地【国语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管仲曰审吾封疆而反其侵地重为之皮币以骤聘頫于诸侯则四邻之国亲矣】以亲诸侯齐侯悉从之故仲得尽其才而伯功立

  【丁酉】十有三年鲁败齐师于长勺【鲁地春秋彚纂路氏曰成王以商民六族锡鲁公有长勺氏此商民所居也】

  齐伐鲁鲁侯将战曹刿【鲁人】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楚败蔡师于莘【蔡地在今河南汝宁府汝阳县】以蔡侯献舞【哀侯蔡仲十世孙】归

  蔡侯娶于陈息侯【今河南光州息县有古息里即息侯国】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告楚曰伐我我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败蔡师于莘执蔡侯以归【史记楚世家文王伐蔡虏哀侯已而释之】蔡侯绳【誉也】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而纳息妫息妫不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复伐蔡入之【邵子经世书自是江汉之国皆服于楚】

  齐师灭谭【今山东济南府厯城县有谭城古谭国】

  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陈氏传良曰灭国始于此春秋灭国三十六五伯为之也】

  【己亥】十有五年王崩子胡齐立【是为僖王】

  宋万弑其君捷【庄公冯之子闵公】及其大夫仇牧

  初宋伐鲁战于乘邱【鲁地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滋阳县西北】鲁侯以金仆姑【矢名】射南宫长万【米大夫】公右歂孙生抟之【抟取也】宋人请万万归宋公靳之【戯而相愧曰靳】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万病之遂弑闵公于防泽【今河南归徳府商邱县蒙县故城是】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公羊传万与闵公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美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鲁侯耳闵公矜此妇人妬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搏闵公絶其脰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劒而叱之万臂摋仇牧碎其首齿着乎门阖】遇太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于防【宋之公子】羣公子奔萧【宋邑今江南徐州府萧县故萧城是】公子御説【庄公子】奔亳【即亳城注见前】南宫牛【万之子】猛获【万之党】帅师围亳萧叔大心【萧大夫】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武王弟振铎封曹注见前】杀南宫牛于师杀子防于宋立御説【是为桓公】猛获奔衞万奔陈宋人请猛获于衞亦请万于陈以赂归皆醢之【陈使妇人饮万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

  僖王

  【庚子】元年齐侯宋人蔡人邾人【邾国曹姓注见前】防于北杏【齐地在今山东防安府东阿县北】

  宋有弑君之乱齐侯欲修伯业会于北杏以平之【齐桓公衣裳之防一】

  【胡氏安国曰春秋之世以诸侯而主天下防盟之政自北杏始其后宋襄晋文楚庄秦穆交主夏盟迹此而为之者也】

  齐人灭遂【舜之后今兖州府宁阳县北有遂乡春秋遂国】

  北杏之防遂人不至齐灭遂而戍之后遂人饮戍者酒醉而杀之齐人殱焉

  鲁侯防齐侯盟于柯【左传注此柯济北东阿齐之阿邑犹祝柯今为祝阿今兖州府阳杀县东北有阿城镇即春秋齐阿邑】

  鲁侯将盟曹沬【左传疏曹刿史记作曹沬】以匕首刼齐侯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公许之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管仲曰弃信于诸侯不可于是归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公羊传齐桓之信着于天下自柯之盟始】

  【辛丑】二年命单伯防诸侯【齐陈曹】伐宋

  宋人背北杏之防诸侯伐宋齐侯请师于王王命单伯防之取成于宋而还

  单伯防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卫邑今曹州府濮州鄄城故城是】宋服故也【齐桓公衣裳之防二】

  【壬寅】三年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防于鄄

  齐始覇故诸侯复防焉【齐桓公衣裳之防三】

  【癸夘】四年命曲沃伯称为晋侯

  曲沃伯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王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自桓叔始封曲沃至是凡六十七年】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冬齐侯宋公鲁侯陈侯卫侯郑伯许男【庄公弟穆公新城】滑伯【今河南河南府偃师县有缑氏故城春秋滑国】滕子【文王子叔绣封滕注见前】同盟于幽【宋地在今河南归徳府考城县界】

  郑人侵宋诸侯为宋故伐郑冬同盟于幽郑成也【齐桓公衣裳之防四】

  楚灭邓【邓国注见前】

  初楚子伐申过邓邓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皆邓之甥仕于舅氏】请杀楚子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何及【若啮腹脐喻不可及】邓侯弗从还年【伐申还之年】楚子伐邓至是灭之

  蒍国【周大夫】以晋师杀夷诡诸【亦周大夫夷亦地名】周公忌父出奔虢

  初曲沃伯伐夷执夷诡诸蒍国请而免之既而弗报【诡诸不报施于蒍国】故蒍国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出奔虢【避蒍国之难后惠王立复之】

  【甲辰】五年王崩太子阆立【是为惠王】

  秦徙都雍【今陜西凤翔府凤翔县有雍县故城元和志春秋时秦都】

  初秦宁公【文公孙】自汧渭之间徙居平阳【今凤翔府岐山县平阳故城是】至是徳公立【宁公子武公弟】徙雍居大郑宫以犠三百牢祠鄜畤初作伏祠【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行之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廹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献伏因名伏日也立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蛊者热夀恶气狗阳畜故磔以御之】

  惠王

  【乙巳】元年春三月日有食之

  虢公晋侯来朝

  王飨礼命之宥【宥助也命之币物以助劝敬】皆赐玉五防【音角亦作珏双玉也】马三匹【左传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使原伯【文王第十六子封原今怀庆府济源县古原城是也其后世为王室卿士】逆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是为惠后】

  虢晋朝王郑伯以齐执其卿【郑不朝齐齐人执郑詹】求王为援亦在周倡义为王定昏使原伯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

  【金氏履祥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虢晋不能以礼导王而亟为迎昏非礼矣】

  【丙午】二年蒍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五大夫以王子頽作乱

  初王姚【庄王妾】嬖于庄王生子頽子頽有宠蒍国为之师及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又夺于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石逹也】之秩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司寇苏忿生食采于温亦曰苏城其后为王卿士桓王八年以苏之十二邑与郑故怨】秋五大夫【石速为士不在五大夫数】奉子頽以攻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頽奔卫卫人燕人【南燕也】来寇立子頽

  【丁未】三年王居于栎【注见前】

  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南燕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秋王及郑伯入于邬【桓王时所取郑邑今河南府偃师县邬聚是】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

  【戊申】四年虢公郑伯奉王归于王城诛子頽及五大夫虢公郑伯胥命于弭【郑地在今开封府宻县界】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子頽及五大夫王与郑伯武公之畧【界也】自虎牢以东【郑武公傅平王平王赐之虎牢以东后失其地故王复与之 虎牢即制邑周穆王时有高奔戎生捕虎于葭中而献之王王命之为柙畜之东虞是为虎牢后名成臯故城在今封府汜水县】五月郑伯卒【子防立是为文公】王巡虢守【巡守于虢】虢公为王宫于玤【虢地在今河南府渑池县界】王与之酒泉【春秋彚纂酒泉周邑今陜西同州有甘泉水出匮谷中造酒尤美名酒泉】

  【己酉】五年陈人杀其公子御寇公子完奔齐【是为田齐之祖】初陈厉公【名佗桓公弟】生完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逺而自他有耀者也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至是陈人杀太子御寇【史记陈宣公有嬖姬生子欵欲立之故杀御寇 陈宣公名杵臼桓公子】御寇素爱完完惧祸及已乃奔齐齐侯使为卿辞曰覊旅之臣幸若获宥君之惠也敢辱高位乃使为工正完之奔齐始易陈氏为田氏【史记正义完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为田完卒谥敬仲】

  楚熊恽弑其君囏【即杜敖楚文子】而自立【是为楚成】

  杜敖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遂与随袭杀杜敖而代其位

  【庚戌】六年楚人入献赐楚子胙

  熊恽初即位布徳施惠结好于诸侯【春秋书荆人来聘公羊传始能聘也】使人入献于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壬子】八年夏六月辛未朔曰有食之

  晋侯【武公子献公诡诸】尽杀其羣公子

  晋桓庄之族逼【曲沃桓叔庄伯之子孙】晋侯患之士蒍【周杜伯子隰叔之后隰叔为晋士师以官为氏】曰去富子【二族之富强者】则羣公子可谋也已晋侯曰尔试其事士蒍与羣公子谋譛富子而去之又使杀游氏之二子【亦桓庄族】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士蒍使羣公子尽杀游氏之族城聚【晋邑即南绛故城在今山西绛州绛县亦曰车箱城】而处之于是晋侯围聚尽杀羣公子以士蒍为大司空城绛【武公所都故城在今绛州北】以深其宫羣公子或亡奔虢虢以故再侵晋晋侯欲伐之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且亟战将饥

  【癸丑】九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甲寅】十年齐侯宋公鲁侯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陈郑服也【齐桓公衣裳之防五】

  【乙夘】十有一年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王使召伯廖【王卿士】锡齐侯命【命为方伯】且使伐卫以其立子頺也于是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髙氏防曰卫助子頽篡王齐为伯主不能奔救及郑伯既纳王王锡齐侯命使讨之于是乎伐卫曰伐者讨得其罪也然既败卫乃取赂而还嗟夫齐桓以能奬王室覇诸侯而所为乃若是】

  秋楚伐郑齐人宋人鲁人救郑

  楚令尹子元【楚文弟】伐郑入于桔柣之门【郑逺郊名】子元鬭御疆鬬梧取之不比为斾【子元自与三子特建斾以居前】鬭班【若敖孙】王孙游王孙喜殿众军入自纯门【郑外郭门】及逵市【郑郭内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郑示楚闲暇故不闭城门出兵而效楚言】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

  【丁巳】十有三年命虢公讨樊【注见前】执樊皮以归

  樊皮叛王王命虢公讨之夏四月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

  秋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齐人伐山戎

  山戎伐燕【北燕召公之后注见前】燕告急于齐齐侯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注见前】而还燕君送齐侯遂入齐境齐侯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史记正义沧州长芦县有燕留城即齐桓公分沟割燕君所至地长芦今直天津府天津县】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王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管子书桓公未至卑耳之溪十里见人长尺而人物具冠右袪衣公问管仲仲曰登山之神有俞儿者伯王兴则见袪衣示前有水也右袪示从右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曰从左方涉其深及冠从右方涉其深及膝乃右涉韩非子桓公自孤竹反迷失道管仲曰老焉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隂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得水】

  楚人杀令尹子元以鬬谷【奴走切】于菟【音乌徒】为令尹【即子文鬬伯比子楚人谓乳曰谷谓虎为于菟子文初生于防虎乳之故云】

  初子元欲蛊文夫人【即息妫蛊谓惑以滛事】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振动万舞也】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讐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于是子元伐郑既归而处王宫鬬射师【即闘亷若敖子】谏执而牿之申公鬬班遂杀子元鬬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己未】十有五年鲁侯同卒庆父弑其君之子般而立啓方【史记作开庄公少子是为闵公】

  初鲁侯筑台临党氏【鲁大夫】见孟任【党氏女】从之閟【音秘不从公也】以夫人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雩【祭名首夏祭天祈雨】讲于党氏女公子【般之妹】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鞭之公曰不如杀之荦有力焉公疾问后于叔牙【史记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季友以君命酖叔牙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卒立叔孙氏公薨子般即位次于党氏庆父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季友奔陈庆父立啓方【史记荘公娶齐女曰哀姜无于其娣曰叔姜生子开庆父与哀姜通欲立其姊之子故杀般而立子开】

  【庚申】十有六年晋灭耿【周同姓国汉书地理志河东郡皮氏有耿郷故耿国 度氏今绛州河津县】霍【即霍叔邑注见前】魏【亦周同姓国元和志古魏城在芮城县北今山西解州芮城县东北有河北故城即魏城也】封赵夙【造父之后】于耿毕万【毕公之后以毕为氏】于魏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蒍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为吴防伯不亦可乎卜偃【晋掌卜之大夫】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啓之矣【万之后为战国魏夙之后为战国赵】

  【辛酉】十有七年鲁庆父弑其君启方季友立公子申【是为僖公】诛庆父

  鲁侯立请于齐召季友季友自陈来归公之傅夺卜齮【鲁大夫】田公弗禁庆父使卜齮贼公于武闿【宫中门谓之闱】季友以子申适邾【申闵公庶兄庄公子】庆父奔莒【史记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庆父于莒莒人归之及宻【左传注宻鲁地琅玡费县北有宻如亭 费县今属山东沂州府】乃缢【其后为仲孙氏亦曰孟氏】闵公之死哀姜兴知之【史记闵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欲立之故使弑公】故孙于邾齐人杀之于夷【鲁地】以其尸归鲁人请而塟之

  狄入卫【狄史记作翟黄帝之裔处北地后徙西河上党中山其种有赤狄白狄】

  狄人伐卫卫侯【懿公弟惠公子】好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战于荥泽【左传注此荥泽当在河北】卫师败绩遂灭卫宋公【桓公御説】迎卫之遗民渡河立昭伯之子申【是为戴公】以庐于曹【诗作漕通典滑州白马县卫漕邑 按滑州今卫辉府滑县有白马故城】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曹【史记自惠公朔谗杀太子伋至于懿公卫人不服尝欲败之狄杀懿公卫人思立伋后伋子已死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尝立八年又去其二曰昭伯顽昭伯黔牟皆已死故立昭伯子申】

  【壬戌】十有八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今山东东昌府聊城县有聂城齐西界近邢地】救邢邢迁于夷仪【故城在今直顺德府邢台县西俗谓之随宜城】诸侯城邢

  狄伐邢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