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女科指要 >前言·卷一
  • 目录

    作品目录(3章)

    书签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女科指要》前言·卷一

清朝 女科指要 徐大椿 著

经候门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十四岁而肾气充,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三旬一至者,象月之盈亏也。冲任之脉起于少阴,为经血之宗,脾为主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胃为水谷之海,生血之大源。外无风寒暑湿之侵,内无七情郁结之扰,则经气清和而气振血盈,乃能及时孕子。如经行受邪,则经气错乱,血液凝泣而经闭腹痛、潮热咳嗽,鼻衄吐血,泄泻白淫,渐成劳瘵。若经后受邪,当与产后同论。

经闭

月事不来者,胞之络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或寒闭其经,热壅其络,痰凝子宫,气滞胞脉而血瘀血枯皆能令女子经闭。

脉法

肾脉微涩为不月,肝脉紧涩为经闭,滑数热壅,细涩寒疵。

治法

调经必先去病,血热者,宜清凉以利血脉;血寒者,宜温热以资化源;血瘀者,宜破宜消;血枯者,宜润宜补。

用药

主以四物汤,血滞换赤芍加延胡索,热加山栀、丹皮,寒加炮姜、肉桂,瘀加桃仁、五灵脂,虚加阿胶、黄明胶,风加荆芥、防风,湿加苍术、白芷,暑加香薷、藿香,气滞加木香、香附。

选方

四物汤

治血虚经闭脉虚涩者。

熟地(五钱)白芍(二钱,酒炒)川芎(一钱)当归(三钱)

水煎去渣温服。

经血虚少,冲任欠盈,不能应时而下,故月经不至,是为虚闭焉。熟地补阴滋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养经中之血以资冲任,川芎行血中之气以通经脉也。水煎温服,务使血荣经润,则沟满渠通而月事必应时而下,岂复有虚闭之患乎。

玉烛散

治胃热血枯经闭、便结,脉洪涩者。

生地(五两)当归(三两)白芍(一两半,炒)川芎(一两)大黄(三两)芒硝(一两半)甘草(一两)

制为散,水煎四钱,去渣食前服。

血液干枯,经脉壅闭,故胃气结热而大便燥结,月事不来焉。调胃承气汤力能泻热通肠。四物汤功养血润燥,合之以治燥热经闭。为散水煎,使胃热顿化,则经气清和而经血自生,经脉荣润,何有血枯经闭之患哉。

三和汤

治心火上行,胞脉闭塞,月信不通,脉涩数者。

生地(五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半)川芎(一钱)连翘(一钱半)栀子(一钱半)黄芩(二钱)朴硝(一钱)薄荷(一钱半,泡)甘草(一钱)

水煎去渣温服。

劳心耗血,心火上行,故胞脉闭塞,月事不能下通焉。凉膈散以导热清心,四物汤以养血通闭,调胃承气汤以下热滋干,故曰三和,以和其不和也。水煎温服,使心火下降则肾水上朝而津液得全,胞脉无闭塞之患,月事无不通之虞矣。

二黄散

治经脉不通,脉数涩者。

大黄(三两)生地(六两)

制为散,好酒下三钱。

血热肠枯,津液燥结,故能食肌消,经脉不能通利焉。大黄破瘀结以泻热通经,生地凉血热以滋阴化结,为散酒调,使结化热除,则阴血得滋而经脉无不通之患矣。

二气丸

治经闭脉数涩,左右强弱不调者。

大黄(四两末)当归(一两末)白芍(二两末,酒炒)

先以大黄煎汁去渣熬膏入药末和丸,淡醋细嚼三钱,米饮漱口咽下。

热瘀不清,经血暗耗,故经脉闭遏月事不行焉。当归养既耗之血,白芍敛热伤之阴,大黄净汁熬膏入药丸服,醋以引之入肝,饮以漱之和胃,使热化血荣,则冲任蓄泄有权,何患经闭不通乎。

五补丸

治胞脉虚闭,月事不来,脉虚涩者。

熟地(二两)人参(二两)牛膝(一两)茯苓(一两)地骨皮(一两)

制为末,炼蜜丸,好酒温服三钱。

气虚不能鼓运荣血而胞脉闭遏,血气暗耗,故月事不来焉。人参补心气兼生血脉,熟地补心阴能滋冲任,茯苓清治节以化气,骨皮退肌热以资营,复需牛膝之下行,以通经气之虚闭也。炼蜜以丸之,醇酒以行之,使阳春焕发,则沟满渠通而胞脉无虚闭之患,月事无不通之害矣。

卫生汤

治营卫两虚,经水不至,脉虚软者。

当归(三钱)黄(五钱,蜜炙)白芍(一钱半,酒炒)炙草(一钱)

水煎温服,虚甚加人参。

营卫两虚,血气不足而冲任欠盈,经脉不至,故月事不来焉。黄壮气实卫,当归养血益营,白芍敛阴和血,炙草缓中益胃也。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冲任蓄泄有权而经脉无不至,月事无不来矣。虚甚加人参以扶元益气,俾气能生血而沟满渠通焉,岂有经闭之患乎。

柏子仁丸

治思虑成劳,血耗月经不通,脉濡涩者。

柏子仁(二两,炒)熟地(三两)牛膝(一两)卷柏(一两)泽兰(一两)续断(一两)

咀为末炼蜜丸,米饮下三钱。

思虑伤心,心血虚耗,故心火独旺而月事亏损不来焉。柏子仁养心润燥,熟地黄壮水滋血,泽兰通利血脉,卷柏活血通经,续断补经虚续络绝,牛膝以下行通利经脉也,蜜丸以润之,饮下以和之,俾心气得养,则胃气调和而津血自布,心火自降,经脉自通,可无劳瘵之虞矣。

泽兰汤

治血亏经闭,脉涩者。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半,酒炒)炙草(一钱)泽兰(三钱)

水煎去渣温服。

思虑劳心,干血内结,新血不生,故血失滋荣而经闭不通焉。当归养血荣心,白芍敛阴和血,炙草益胃气以生新血,泽兰利结血以通经脉也。水煎温服,使结化血行,则思郁自解,而新血日渐滋生,何有血涸经闭之患哉。

通经丸

治经闭不月,腹中结块,脉涩实者。

大黄(一两,制)归尾(二两)干漆(一两,烧烟尽)桃仁(一两,去皮尖)三棱(一两,醋炒)蓬术(一两,醋炒)丹皮(一两)肉桂(一两,去皮)牛膝(一两)麝香(一钱)

制为末,皂角一两、芫花一两煎浓汁捣糊丸,米饮下二钱。

血瘀结块,挟蓄水而冲任气闭血脉不流,故月事不行焉。归尾破血以通经脉,桃仁破血以润燥坚,干漆化坚结之血积,肉桂通冲任之经闭,蓬术破坚凝,三棱削结块,牛膝下行通利,丹皮凉血通经,麝香通闭遏之窍,大黄通血结之幽,皂角通关利窍,芫花泻水泄闭也。煎汁糊丸,米饮调下,无不使瘀化气行,则坚积自散而经气鼓运,营血输化,何经闭不月,结块坚凝之不退哉。

痛经

月经之至如潮汐之往来,不愆其期,故谓之月经,亦谓之月信。以通阴阳,以行血气,以荣养于一身,盖血气充满,阴阳和平则经候调而形体盛,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也。若外亏卫气之充捍而邪客于表,内乏营血之灌溉而邪着于里,邪之所凑,留而不去则血气暗伤,经候错乱,将行之际在表则身先疼痛,在里则小腹疼痛,或蓄热或凝寒,寒者色必紫,热者色必鲜,血虚者色必淡,血瘀者多作块,然血为气配,随气而行,块血亦有气滞者,阴从阳化也,至阳极似阴,紫黑亦有血热者,若挟水挟痰,经必异色。

脉法

寒凝紧盛,迟细虚寒,热结于血或洪或数,血少挟热弦数涩芤,水停沉细,滑必痰凝,风冷脉浮,沉则气滞。

经前腹痛,气血之滞。经后刺疼,血室之虚。

治法

血热者,清之凉之,血瘀者,破之利之,寒者宜温宜散,虚者宜补宜培,痰凝搜涤,水停决壅,风宜疏风理血,气宜调理肝脾。

用药

痛经在表主以趁痛散,在里主以八物汤,血滞换赤芍,挟瘀加桃仁,血热加栀丹,血寒加姜桂,血虚四物汤,肝郁逍遥散,肾虚地黄汤。

选方

趁痛散

治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者。

附子(一两,炮)防风(一两)白芍(一两半,酒炒)当归(二两)虎骨(一两)白芷(一两)白术(一两半,炒)茯苓(一两)续断(一两)本(一两)甘草(五钱)

为散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服三钱。

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附子扶阳以御外寒,白芍建中以实卫气,当归养血以通冲脉,白芍敛阴以滋任脉,虎骨追风,续断续筋雄络,本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防风散风于表,甘草缓中于里,茯苓清治节,姜枣和营卫也。为散煎服,使外邪解散,则冲任调和而经行一如常度,何患恶寒身痛之不除哉。

八物汤

治经行脐腹绞痛,脉弦涩者。

熟地(五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半,酒炒)川芎(一钱)槟榔(一钱)木香(一钱)延胡(一钱半,酒炒)苦楝(一钱半,酒炒)

水煎去渣温服。

血亏气滞,挟湿热而内干冲任,故脐腹作痛,然后经行。熟地补血滋肾,当归养血荣肝,白芍敛阴以调冲任,川芎活血以通血海,槟榔破滞气于三阴,木香调诸气于六腑,苦楝泻湿热,延胡行血滞。水煎温服,使血气调和,则湿热自化而天癸自行,何脐腹绞痛之不除哉。

乌药汤

治经行气滞疼痛,脉沉涩者。

乌药(一钱)香附(二钱,炒)木香(一钱)当归(二钱)甘草(五分)

水煎去渣温服。

经气凝滞,经血涩少,不能输化于经,故满腹作痛,然后经行焉。乌药顺九天之气,香附行厥阴之经,木香调中气,甘草缓中州,当归养血脉以濡润于经也。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络调和而经候如常,何气滞痛经之不除哉。

姜黄散

治血冷血凝腹痛经愆脉紧涩者。

姜黄(一两)白芍(一两,酒炒)官桂(一两)川芎(一两)延胡(一两,酒炒)丹皮(一两)红花(六钱)当归(二两)蓬术(六钱)

为散,酒煮三钱温服。

血凝寒结于冲任而滞于胞门,故脐腹紧痛经候不调焉。姜黄散血气之滞,白芍敛阴血之耗,寒凝久则郁热生,既用官桂以温经散寒,既需丹皮以凉血化热,川芎行血海以调经,延胡化血滞以通经,蓬术破气消坚,当归养经荣脉,红花活血以行经水也。为散以散之,酒煮以行之,使凝寒顿散,则血结自消而脐腹紧痛无不退,月候愆期无不调矣。

痛经琥珀散

治月经壅滞,心腹疼痛不可忍,脉牢者。

三棱(一两)蓬术(一两)寄奴(一两)赤芍(一两)地黄(一两)丹皮(一两)当归(二两)蒲黄(一两)官桂(一两)菊花(一两)

棱赤蓬奴五物同黑豆一升,生姜片半,醋四升,煮豆烂,焙干入下五品为散,每服二、三钱,酒煮温下。

血气坚凝,月经壅滞,故经水来时先心腹疼痛不可忍焉。三棱破气中之血,蓬术破血中之气,二味均破气破血为攻实削坚之剂,苟无实结不可轻试。蒲黄破瘀血以通经,赤芍散血滞以泻火,熟地滋暗耗之阴,寄奴破逗留之血,当归养血脉以荣经,丹皮凉血热以散滞,官桂温经化气,菊花散热凉肝,黑豆平补肾脏,生姜温散壅结也。醋以丸之,酒以行之,使血气壅滞顿散,则月经自无闭塞之患,何经水来时先心腹疼痛之不可忍哉。

经验方

治脐腹疼痛,月经不调脉数者。

木通(一钱半)赤芍(一钱半)灵脂(一钱半)

醋一杯,酒三杯煎服。

心气不降,血积于肝,故小水不快而脐腹疼痛,月经不调焉。木通降心火以通利小便,赤芍泻肝火以行散积血,灵脂乃浊秽之物,能破血以降浊阴也。醋以收之,酒以行之,务使积血消散,则腹痛自除而溺窍通利,小便无不快,月经无不调矣。

潮热、蒸热、寒热

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阴虚即血虚不能维阳而潮热有时,阳盛乃邪盛留连经络而发热无已时,邪传胆府则寒热往来,邪陷血室则发热而且必语妄,热传阳明则热盛于中而神昏多汗,外热虽潮,语妄特甚。热传血分则热煽厥阴而潮热虽微语妄一如阳明,是为热入血室,至于血瘀血枯,无论有邪无邪,皆能令女子潮热。

脉法

尺脉洪大阳陷入阴,寸大尺衰阴虚阳盛,血虚脉虚,血枯脉涩,涩大血瘀,洪数热蒸。

治法

血瘀宜决之,血虚宜补之,血热当凉以解之,血枯则润以养之。

用药

虚证主以逍遥散,实证主以龙胆泻肝汤,邪在胆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邪陷血室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热伏阳明白虎汤加柴胡、生地,热甚加栀、丹、川、连,热入血室四物加柴胡、栀、丹。

选方

逍遥散

治血虚潮热月事不调,脉弦虚者。

柴胡(五分)白芍(一钱半,汤炒)甘草(五分)当归(二钱)白术(一钱半,炒)茯苓(一钱半)荷叶(三钱)

水煎去渣温服。

血虚不能维阴而阳郁不伸,故潮热有时,月事涩少不调焉。当归养血脉以荣冲任,白芍敛营阴以和肝脾,柴胡疏腠解郁,甘草和胃缓中,白术健脾土以生血,茯苓清治节以和中,加以荷叶之升阳和胃,水煎温服,务使经血内充,则虚阳退藏而潮热自解,何患经水涩少月事不调乎。

地骨皮散

治血风气虚,寒热经少,脉弦虚浮者。

地骨皮(一两)柴胡(五钱)桑皮(五钱)前胡(三钱)人参(六钱)黄(一两,蜜炙)五茄(一两)白芍(一两,炒)枳壳(一两,炒)炙草(一两)桂心(五钱)茯苓(一两)

为散生姜三片,水煎三钱温服。

血风气虚,营卫不振,故寒热无时,经水涩少不行焉。人参扶元以通血脉,黄补气以益卫阳,前胡散风解表,柴胡疏腠达邪,白芍敛营阴以资冲任,桂心温营血以散外邪,地骨皮清肌退热,桑白皮清肺肃金,炙草缓中和胃,枳壳化滞宽胸,茯苓清治节,五茄理经络,生姜温卫气以散外邪也。煎散温服,俾气充邪解,则营卫调而寒热解,经水可无涩少不行之患矣。

柴胡散

治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脉数弦浮软涩者。

柴胡(五钱)黄(一两,蜜炙)鳖甲(二两,醋炙)白术(一两,炒)麦冬(一两,去心)人参(一两)生地(三两)赤芍(一两)赤苓(一两)桔梗(五钱)枳壳(五钱,炒)甘草(一两,炒)地骨皮(一两)桑皮(一两)

为散生姜一片水煎三钱,去渣服。

邪郁经府,经久不解而气虚邪陷,故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焉。其原始于任劳多郁,伤气滞血而邪得留恋不解耳。人参扶元补气,黄补中托邪,生地滋阴生血,赤芍破血散滞,柴胡疏腠理以达邪,白术健脾土以强胃,鳖甲滋肝阴兼散结气,麦冬润肺燥兼清心火,桑白皮清肺气,地骨皮退肌热,桔梗清咽利膈,赤苓渗湿和营,枳壳泻滞气以宽胸,甘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温卫气而散外邪也。煎三钱温服,使郁散气充,则邪得外解而寒热自除,肢节疼痛无不退,何体瘦经少之足患哉。

鼻衄

鼻为阳明之部,气血俱多之乡,冲任又附于阳明为经血之海,或邪盛于经遏热动血,或血虚于里阳旺迫血,皆能令人血出于鼻而谓之衄,衄久不止,天癸亦致涩少,且鼻为肺窍,火刑金者必兼咳嗽而渐甚。

脉法

浮洪者邪盛于经,涩数者血虚于脏,虚数乃血为热迫,软数是血不归经。

治法

邪盛于经者清之疏之,血虚于脏者滋之止之,血不归经补气摄血以引其归脏,血为热迫清热养血以吸其归经。

用药

主以举轻古拜散,血热犀角地黄汤,血虚四物汤,血虚热上迫滋肝凉八味,经寒血上走白芍理阴煎,伤温黑膏法,分解伤寒建中汤加黄。

选方

加味举轻古拜散

治鼻衄,脉浮数者。

荆芥(一两,炒黑)生地(五两)黄芩(一两)当归(二两)白芍(一两,炒)丹皮(一两)茜草(二两)枳壳(六钱,炒黑)甘草(六钱)

制为散,茅根汤下三钱(古方荆芥一味炒即名举轻古拜散)。

风热伤于营分致蕴热内迫而血动于经,故衄血而身热不解,天癸不调焉。黑荆疏风理血,生地壮水凉血,黄芩清热止血,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养血脉益营,丹皮平相火凉血,枳壳泻滞气以降下,茜草化滞血以止衄,生草泻火以缓其中也。为散以散之,茅根以凉之,俾风热外解,则经气清和而营血自固,鼻衄无不上,身热无不解,何天癸不渐调哉。风动迫血,一味黑荆亦可止。

凉八味丸

治相火鼻红脉虚尺旺者。

生地(五两)萸肉(一两半)泽泻(一两)丹皮(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山药(三两,炒)黄柏(一两半,盐水炒)知母(一两半,盐水炒)

制为末蜜丸,茅花汤下三五钱。

肾水不足相火上炎而血不能藏,故鼻衄淋漓,经血渐少将成损疾焉,生地壮水滋阴,萸肉涩精秘气,黄柏清湿热以坚肾脏,知母清燥火以益肾水,茯苓清肺气,山药壮脾阴,丹皮平相火以凉血热,泽泻利膀胱以降浊阴,蜜丸以润燥,金茅花汤以止衄血也,使肾水充足则相火退藏而阴血宁静,何有鼻衄淋漓经血渐少之患乎。

理阴煎

治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熟地(五钱)当归(三钱,醋炒)炮姜(五分,盐水炒)肉桂(五分,盐水炒)

水煎去渣温服。

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带下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赤白,冲任伤带脉不能收引,伤于气分则为白带,伤于血分则为赤带。良由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久为白淫,白淫即白带之甚者,淫溢不止,常如米泔或如粘胶,以及劳伤元气或肝木乘脾,或湿痰下注,或湿热伤阴,或寒湿伤脏,皆能令女子带下。

脉法

风令脉浮,湿令脉缓,湿热洪涩,滑则痰注,虚衰脉弱,滑脱虚微,大则劳伤,脉脱者不治。

治法

扶元理湿为主,养阴涩脱为佐,疏风清湿热,升阳实脾肾,当随证治法则存乎其人。

用药

主以二陈二术汤,气虚加参,血虚加归地,挟热加牡蛎、黄柏,挟寒加益智、炮姜,赤带加白芍、阿胶,湿热加炒柏、黑荆。冲任两虚地黄汤,肝脾两虚逍遥散,心脾两虚归脾汤,脾肺两虚补中益气汤。

选方

解带汤

治湿热白带,脉缓涩者。

当归(二两)苍术(一两,炒)白芍(一两半,炒)香附(二两,醋炒)茯苓(一两)丹皮(一两)白术(二两,炒)川芎(一两,炒)甘草(五钱)

制为散空心米饮服三钱。

冲任为湿热所伤而带脉不能收引,故带下色白淫溢不已焉。苍术燥湿强脾,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和血脉,茯苓渗湿以清经气,丹皮凉血以清伏热,香附调气解郁,川芎活血调经,甘草缓中以和胃气也。

为散以散之,米饮以和之,使脾胃调和则湿热自化而带脉完固,何带下之淫溢不已哉。

侧柏樗皮丸

治带下脉数涩者。

黄连(五钱)白术(一两,炒)黄柏(五钱,炒)柏叶(一两,炒)白芍(一两,炒)白芷(三钱,烧灰)香附(一两,醋炒)椿皮(二两,炒)

制为末粥丸米饮下三钱。

湿热伤于冲任,带脉不能收引,故带下赤白淫溢不止焉。黄连清热燥湿,白术燥湿健脾,黄柏清下焦之湿热,柏叶燥血分之湿热,白芍敛阴和血,香附调气解郁,白芷燥湿升阳,椿皮涩脱以止带下也,粥以丸之,饮以下之,使脾胃调和则湿热自化而经脉清和带脉完固,带下无不自止矣。

苍柏辛芎散

治白带兼头风鼻涕,脉弦数者。

苍术(一两,炒)辛荑(一两)川芎(五钱)黄柏(一两,酒炒)南星(一两,制)半夏(一两,制)滑石(五钱)黄芩(一两,酒炒)牡蛎(三两,)

制为散,米饮煎下三钱。

风湿袭伤头脑,抑遏清阳之气,带脉不能收引,故头痛涕出,带下淫溢焉。苍术燥湿强脾兼举清阳之气,辛荑轻阳解热兼泄内伏之风,南星散痰于胸膈,半夏燥痰于腹胁,黄芩清上焦之湿热,黄柏清下焦之湿热,滑石利窍以除上甚之湿热,牡蛎涩脱以摄带脉之不收,川芎之辛下行血海上行头角也。为散煎服,使风湿外解则遏热顿化而清阳无抑遏之患,带脉有约束之权,何头痛鼻涕不除,带下淫溢不已哉。

当归泽兰丸

治赤白带下,经愆无子,脉数涩弦者。

香附(一斤童便、醇酒、姜汁、酽醋各浸四两,经宿晒干)熟地(四两)当归(三两)白芍(二两,炒)川芎(一两)生地(四两)白术(二两,炒)泽兰(二两)艾叶(一两,醋炒)黄芩(一两,炒黑)

为末醋丸,白汤煎下三钱。

血亏气滞,天癸愆期而带脉不能收引,故赤白带下,经久不能生子焉。熟地补阴滋血,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营阴以和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艾叶暖子宫之血,泽兰去宿生新,白术健脾燥湿,黄芩清肺气以肃生水之源,香附解郁结以调冲任之气,醋以丸之,汤以下之,使经脉有资则血气调和而天癸无不如度,带脉约束有权,何赤白带之不除哉,自此带愈经调,天下应无不孕之妇矣。

止带丸

治冷热不调,经愆带下,脉软数弦涩者。

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一两,炒)山药(一两,炒)川芎(六钱)杜仲(一两,炒)香附(一两,炒)青黛(六钱)破故纸(一两,炒)牡蛎(一两)续断(一两)椿皮(一两,炒)

制为末炼蜜丸,米饮下三钱,腹痛加延胡、小茴,肥人加姜制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冬月加干姜,夏月加黄柏。

冷热不调,血气不足而冲任少冲和之气,带脉不能约束,故天癸愆期,带下淫溢焉。人参扶元补气,当归养血荣经,白术健脾气以燥湿,山药补脾元以益阴,川芎活血调经脉,香附调气解郁结,青黛解郁清热,故纸补火暖肾,杜仲壮腰膝以强肾,续断续筋络以壮肝,牡蛎涩脱益阴,椿皮涩脱止带也。蜜丸以润之,饮下以和之,使血气内充则冷热自调而天癸无不如度,带下无不自止矣。腹痛加延胡、小茴温经活血,肥人加半夏燥湿化痰,瘦人加黄柏清热存阴,冬月加干姜温中却寒,夏月加黄柏以清下燥湿,此随证救逆法,亦因时从证法。

苁蓉菟丝丸

治赤白带下,脉弦浮数者。

苁蓉(一两,酒洗,蒸)菟丝(二两,焙)覆盆(一两,炒)蛇床(一两,炒)当归(二两,焙)白芍(一两,炒)川芎(一两,焙)牡蛎(一两,)乌贼骨(一两,)黄芩(一两,炒)防风(六钱,炒)五味(五钱,炒)艾叶(五钱,炒)

制为末,炼蜜丸,盐汤下三钱。

血亏湿热,带脉不能收引,故赤白带下,淫溢不止焉。肉苁蓉温肾润燥,菟丝饼补肾填精,覆盆子固溺窍,蛇床子祛湿热,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和血脉,川芎行血中之气,防风疏坎陷之风,牡蛎涩脱益阴,乌贼涩血止带,黄芩清热燥湿,五味敛液收津,艾叶以温胞门也。炼蜜以丸之,盐汤以下之,使润下之性速归肾脏,是补其母而木荣土润,则湿热自化而经脉清和带脉完固,何赤白带之淫溢不已哉。

暖宫妙应丸

治赤白带久不孕,脉虚涩者。

熟地(四两)当归(二两)白芍(一两半,炒)川芎(八钱)龙骨(一两,)丹皮(一两)牡蛎(二两,)茯苓(一两)赤石脂(二两,醋)艾叶(一两,炒黑)

制为末,醋丸,米饮下三钱。

血虚湿热带脉不收,故赤白带下,经久而子宫虚衰不孕焉。熟地补阴滋血,当归养血荣经,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营中之阴,茯苓渗湿以清子室,丹皮凉血以平相火,龙骨、牡蛎收涩精气以止白带,艾灰、石脂止涩赤带以温子宫也。醋丸饮下,使湿热化而血脉充,则子宫雄壮而赤白带下无不止,安有不孕之妇哉。

崩漏

阴虚阳搏谓之崩,血渗气泄谓之漏,或劳伤元气,气不统血,或亏损肝脾,血不归经,或七情郁结血液偏渗,或风热外乘血为邪迫,所谓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渗也。忽然暴下势不可遏谓之崩,经血不住淋漓不断谓之漏。

脉法

崩脉多芤,漏脉必涩,数为血热,软则气虚,风干冲任,脉必浮弦,冷结胞门,脉则沉细,若夹瘀血,涩滞无疑。

治法

崩宜扶元,涩血升举清阳。漏宜调理其经,血清自止,瘀当清补,热当清凉,风则疏之,冷则温之,至随证治法则审病制宜。

用药

主以补阴益气煎加白芍血余灰,挟风加炒黑荆芥,挟热加炒黑丹皮,挟寒加黑姜灰,气虚倍人参加炙黄,血滑加败棕灰、赤石脂,腹痛加广木香、香附,血滞加醋炒延胡灰,真如确有血瘀可加蒲黄灰、五灵脂灰,俱宜醋炒以敛之,此在崩症亦当先理血气为主,若属大虚即漏症,盒饭补涩,慎毋执一法也。

补阴益气煎

治崩漏气血两亏,清阳下陷,脉软弦微数者。

生地(五钱)人参(一钱半)当归(三钱,醋炒)升麻(三分,醋炒)山药(三钱,炒)柴胡(五分,醋炒)炙草(八分)陈皮(一钱半)炒黑荷叶(一张)

水煎去渣,温服。

气血两亏,清阳下陷而血不归经,故崩而且漏不能遽止焉。生地滋阴壮水,力能凉血止血,人参扶元补气又能举陷升阳,山药补脾益阴,当归养血归经,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陈皮利气和中,炙草缓中和胃也。

佐炒黑荷叶者,亦升阳止血之意,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脾胃受荫而血自归经,何致清阳下陷而崩且漏哉。

清热地黄汤

治血崩烦热,脉洪涩者。

生地(五钱)黄连(一钱半,炒黑)白芍(一钱半,醋炒)荆芥(一钱半,炒黑)知母(一钱半,炒黑)黄柏(一钱半,炒黑)当归(三钱,醋炒)丹皮(一钱半,炒黑)地榆(三钱,炒炭)

水煎去渣温服。

血亏伏热迫血妄行,故烦热不止,血崩特甚焉。生地滋阴壮水,黄连降火清心,黄柏清相火之炽,知母润血气之燥,荆芥散火之伏以理血,白芍敛血之走以存阴,丹皮灰凉血止血,醋当归养血吸血,地榆炭涩血以定血也。水煎温服,使伏火化而血气充则烦热自退而血无妄行之患,何血崩之不止哉。

金华散

治暴崩腹痛,脉数涩大者。

当归(三两,醋炒)蒲黄(一两半,炒黑)干姜(六钱,炮黑)桂心(六钱,炒黑)黄连(六钱,炒黑)石膏(六钱,煨过)灵仙(六钱,炒黑)

为散米饮下三钱。

冷热不调,血瘀冲任,故腹痛心烦,暴崩不止焉。姜、桂温冲任之寒,膏、连平肝胃之热,当归醋炒养血归经,蒲黄炒黑破瘀止血,灵仙走经络以调经也。为散以散其瘀,饮下以和其胃,使胃气调和,则冷热无不调而血无瘀逆之患,何烦痛不除,暴崩不止乎。

荆芥散(新制)

治崩漏腹痛,脉弦浮数者。

生地(五钱,炒炭)荆芥(五钱,炒灰)白芍(一钱半,醋炒)白术(一钱半,炒炭)当归(三钱,醋炒)木香(一钱)茯苓(一钱半)血余灰(三钱)败棕灰(三钱)荷叶(三钱,炒灰)

水煎去渣温服,血热加丹皮灰,血滞加延胡灰,血中气滞加香附灰,血气虚脱加赤石脂,咳嗽加桑皮,气虚加人参,阴血虚加阿胶珠、蒲黄灰炒,胃中寒加炮姜炭,淡盐水炒。

任劳伤中,挟风邪而冲任不调,经血失守,故腹痛崩漏不止焉。生地炭凉血滋血兼去血中之湿以止血,荆芥灰和血疏风能去经络之湿以抚血,当归身养血归经,白芍药敛阴和血,白术炭健脾燥湿,广木香调气醒脾,血余灰去瘀生新以除漏,败棕灰涩血固经以定崩,白茯苓渗湿和脾,荷叶灰升阳止血也。水煎温服,血热加丹皮灰以凉血止血,血滞加醋炒香附炭以调血中之气亦兼止血,血气滑脱加醋赤石脂以涩滑脱之血,最能固下,咳嗽加桑皮以肃金气,虚加人参以扶元阴,血虚加阿胶以补任脉之阴,蒲黄灰炒以止冲脉之血,胃中寒加炮姜以暖中宫之冷,淡盐水炒以摄虚阳之动,且能坚肾以固冲任之虚脱也。此乃时下调治腹痛崩漏之法,或夹寒热,或夹头痛,无非一味荆芥可以了事,故不具载加减,法中观其随证调治,无不头头是道。

十灰散

治血崩不止,脉缓涩。

锦片(一两,炒灰)木贼(一两,炒灰)棕灰(一两)柏叶(一两,炒灰)干漆(一两,炒灰)鲫鳞鱼(一两,炒灰)鲤鳞鱼(一两,炒灰)血余(一两,炒灰)当归(二两,炒灰)艾叶(一两,炒灰)

为散,米饮下三钱。

血虚挟瘀经脉不调而经气失守,故经血偏渗血崩不止焉。锦片灰止经血以荣经络,木贼灰舒阳气以举下陷,棕皮灰涩脱止血,柏叶灰凉血止血,干漆灰去瘀血,血余灰生新血,鲫鳞鱼灰理血中之湿以止血,当归、艾叶灰理子宫之血以除崩也。为散米饮下使瘀血顿化则新血自生,而经气完固,血无妄行之患,何血崩之不止哉。

立效散

治血崩不止,脉涩者。

当归(三两)连花蕊(三两)棉花子(二两,炒)红花(一两)茅花(三两)

为散,每服三钱,水煎去渣温服。

久郁伤肝,不能藏血,故血不归经崩下不止焉。棉花子散滞气力能解郁开结,连花蕊凉心气,性善涩血固经,红花生新去宿,当归养血归经,茅花轻扬止血以定崩下也。为散水煎,务使肝郁结散则经脉调和而经气完复,血不妄行,何崩下之不除乎。

阴肿门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厥阴之脉下循阴器,是前阴之部,乃厥阴肝脉所主,少阴肾气所贯也。故肾虚湿热乘注则玉门漫肿名曰阴肿。肝郁湿热相搏则阴肿疼痛名曰阴痛,如燥火下乘但痛不肿亦曰阴痛。湿热生虫则阴中作痒名曰阴痒。湿热伤血则阴内生疮名曰阴疮。元虚下脱则阴挺出名曰阴挺,或湿热下迫,或亏损肝脾亦皆令人挺出。冷结胞门,元阳暗损则阴中常觉冰冷名曰阴冷。下元虚衰膀胱不约则遗尿名曰遗溺。热伤冲任,血渗膀胱则尿血曰溺血。湿热乘脬风冷外遏则阴中留结如菌如茄名曰阴痔。胃实脬虚则阴气下泄气迫声喧名曰阴吹。肾虚肝火凌脾,不能统摄津血而交接出血名曰阴蚀。

脉法

风浮热数湿细紧寒,若轻经气滞郁脉必弦涩,瘀脉涩大,洪涩火灼。

治法

调营化气佐以理湿扶元,郁则疏之,瘀则行之,热则清之,冷则温之,虚甚者补而调之,下陷者举而升之,随证治法则审方酌治。

用药

阴肿四苓汤加青、陈、柴胡稍,阴痛龙胆泻肝汤加知、柏、败龟板,阴痒逍遥散加龟板、栀子、生蛤粉,阴疮二妙散加萆、知母、败龟板,阴挺补中益气汤加龙骨牡蛎粉,阴冷八味丸加小茴、巴戟肉,遗溺八味丸去泽泻加益智、覆盆子,溺血黑逍遥散换生地加地榆炭、荆芥灰,阴痔内服逍遥散,外以铜绿散绢裹纳阴中,阴吹先服猪肤发煎后以归芍地黄汤调理,阴蚀朝以归芍地黄汤,暮以补阴益气煎,日久兼程,庶可奏绩。

选方

加味四苓汤

治前阴漫肿,脉弦者。

茯苓(三钱)白术(一钱半,炒黑)猪苓(一钱半)柴胡稍(五分)泽泻(一钱半)青皮(一钱半,炒)陈皮(一钱半)橘核(三钱,炒)

水煎去渣温服。

脾土虚衰,不能制湿而肝气滞于厥阴,故前阴两拗漫肿焉。白术培脾土以制湿,茯苓渗利湿邪以安中,猪苓利三焦之湿,泽泻利膀胱之湿,青皮破滞气以平肝,陈皮利中气以和胃,柴胡稍达下以升阳散滞,广橘核入肝以散结消肿也。水煎温服,使土强制湿,则湿化气调而肝脾无滞结之患,何阴肿之不退哉。

加味逍遥散

治阴痒脉弦虚数者。

柴胡(六钱,盐水炒)白芍(二两,炒)白术(一两半,制)当归(三两)茯苓(一两)炙草(四钱)山栀(二两炒)丹皮(一两半)蛤壳(三两,生研)

为散,白雷丸三钱,煎汤调下三钱。

肝脾血虚,湿热下注,故阴内生虫而作痒难忍,得溺则暂解片时焉。蛤壳生研利少阴之湿热,柴胡盐制解肝胆之虚阳,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和血,白术培土制湿,茯苓渗湿和脾,丹皮凉血以清相火,山栀降热以清湿火,炙甘草以缓中和胃也。白雷丸汤调下取其清热杀虫使热化虫消,则湿亦得泄而津血四布,肝脾无不皆受其荫,岂有湿热下注以成阴痒之苛哉。

加味二妙散

治阴内生疮,脉细数者。

苍术(一两,炒)黄柏(二两,盐水炒)龟板(二两,盐水炒)萆(二两)知母(二两,盐水炒)

为散,人中白煎汤,调下三钱。

湿热内甚,浸淫不化而下注阴中,故阴内生疮焉。苍术燥湿强脾以治疮,黄柏清热燥湿以存阴,知母清热壮水,萆利湿厘清,龟板滋阴壮水以清湿热下注之源也。人中白汤调下使小便清利则湿热自化而经府清和,何阴内生疮之足患哉。

济阴掺药方

治阴疮湿烂脉缓者。

黄丹(一两)枯矾(三两)蓄(一两,炒灰)本(一两)蛇床子(二两)荆芥(一两)白蛇皮(六钱,烧灰)硫黄(一两)

为末干掺药溶,葱矾汤洗拭再掺之。

湿气内淫,挟风毒而阴疮湿烂,故脓汁淋漓不能自己焉。黄丹生肌燥湿,硫黄燥湿杀虫,本升阳胜湿,枯矾却湿排脓,荆芥疏血分风邪,蛇床泻阴中湿热,蛇皮善脱皮肤,炒黑亦能胜湿,蓄专泻水湿炒灰,亦可排脓,药末以掺之,葱矾汤以洗之,务使湿化风消,则经府清和而阴疮湿烂无不平复,何脓汁淋漓之不已哉。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