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证治准绳·疡医 >查看详情

《证治准绳·疡医》前言·卷之三

明朝 证治准绳 王肯堂 著

痈疽部分

《灵枢》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即足肚。)背三,五藏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王海藏云:脑、须、鬓、颐,亦为痈疽必死之处。

《鬼遗方》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颐接骨处;阴根上毛间、胯与尻骨接处;耳门前后车骨接处;诸因小腹风水所成痈疽;颔骨下近耳后虚处;鼻骨中。并能害人。但以诸法疗之,或有得瘥。唯眼后虚处最险。

背上九处不可病痈:第一人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推为崇骨;第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脾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骨穴。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第五脐下二寸为肠屈间。

侧面三处不可患痈: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膊下一穴,为肩骨,承山上三寸一穴肠。

上焦发痈为阳,是壅塞实候,宜解利温凉汤药,去其积热上外攻,即贴消肿逼毒药。

如已结定,即用发穴药,候穴破出,其脓毒肿平,方贴生肉等药,然后敛合疮口。亦虑外伤风水,勿食发风热酱面毒物等,忌房事。

中焦发痈至腰上一节,前后心不定所在,皆是涩滞候。亦乘虚而作,不拘大小,前起心鸠尾者最要紧。近两腋是虚处,两胁肋下至脐上,及脐下两傍一二寸,发痈填气,伏硬难溃脓,为此等处偏难发穴,穴后难合疮口,并须先用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