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本草经解 >卷一草部上

《本草经解》·卷一草部上

清朝 本草经解 叶桂 著

【人参】

气微寒。味甘。无毒。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气微寒。禀天秋令少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浓于味。阳也。肺为五胖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

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正气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气。五脏藏阴者也。五脏得甘寒之助。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处也。神安所以心开。开者朗也。肾者精之舍也。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制方:人参同五味子、麦冬。名生脉散。补阴生津液。同辰砂。治惊。同炮姜。则补气温中。

同白术、炮姜、甘草。名理中汤。治胸中寒邪痞塞。同白茯、白术、甘草。名四君子汤。治脾湿不治食入即同苏治血虚发热。同炮姜、北味、白术、甘草、白芍。治中气虚喘。同黄、甘草、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北味、苁蓉。治肾虚水泛成痰。同乳香各一钱。丹砂五分末。鸡蛋清和姜汁调服。

治横生倒产。同归身、麦冬、五味。治闻雷即晕。同赤茯、龙齿、辰砂。治离魂。同陈皮。

治房后困倦。同柴胡、大枣、生姜。治虚劳发热。同赤茯、麦冬。治齿缝出血。同莲肉、川莲。

白芍、甘草。治血虚腹痛。同附子、肉桂、炮姜。治寒厥。同附子、北味。治气脱中寒。同白术、麦冬、五味。治中暑倦怠。同白芍、沉香。治气虚胸满。同升麻。补上焦元气。泻肺中伏火。同白茯。补下焦元气。泻肾中伏火。同沉香、茯神。治心虚邪客作痛。同黄、白芍、北味。治汗多亡阳。同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名人参白虎汤。治气虚伤暑。同附子、白芍、白术、白茯、甘草。治小儿慢惊。同菖蒲、莲肉。治产后不语。同附子、肉桂、麦冬、五味。治下虚寒而上大热。同黄、天冬、北味、牛膝、杞子、菖蒲。治中风不语。同大枣、白芍、甘草、枣仁、圆肉。治脾阴虚。同木瓜、藿香、橘红。治气虚反胃。同姜皮各两许。水煎露服。治气虚疟久不止。

卷一草部上

【黄】

气微温。味甘。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补虚。小儿百病。(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

黄气微温。禀天春升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禀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脾主肌肉。甘能解毒。温能生肌。所以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也。风湿热壅于肌肉筋脉中。则筋坏肉败而成大麻风癞疾矣。脾主湿。胆主风。

三焦主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甘温。补益气血。故治癞疾也。肠为痔。肠者手阳明经也。太阴脾。为阳明行津液者也。甘温益脾。脾健运。则肠行而痔愈也。鼠者瘰也。乃少阳经风热郁毒。黄入胆与三焦。甘能解毒。温能散郁。所以主之。人身之虚。万有不齐。不外乎气血两端。黄气味甘温。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小儿稚阳也。稚阳为少阳。少阳生气条达。小儿何病之有。黄入少阳补生生之元气。所以概主小儿百病也。

制方:黄同桂枝、白芍、甘草、姜、枣、饴。名黄建中汤。治脾阴虚。同桂枝、白芍、甘草、防风。治表虚自汗。同茅术、生地等分。牛膝、黄柏减半。丸。治湿毒疮久不愈。用盐水炒五钱。白茯一两。末。治气虚白浊。同甘草。治虚渴。同麻仁、陈皮、白蜜。治老人虚闭。同川莲。治肠风下血。同川芎、糯米。治胎不安。同生地、熟地、黄柏、黄连、黄芩、归身、枣仁。治阴虚盗汗。同生地、熟地、归身、人参、枣仁、北味。治表虚自汗。同人参、甘草。名保元汤。治阳虚及虚痘症。同白芷、白芨、甘草、金银花、皂刺。排脓止痛。

卷一草部上

【术】

气温。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术性温。禀天阳明之燥气。入足阳明胃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风寒湿三者合成痹。痹者拘挛而麻木也。盖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也。死肌者。湿邪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而筋劲急也。疸者。湿乘脾土肌肉发黄也。皆脾胃湿症。术性甘燥。所以主之。胃土湿。则湿热交蒸而自汗发热。术性燥湿。故止汗除热也。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湿。则失其健运之性而食不消矣。术性温益阳。则脾健而食消也。煎饵久服。则胃气充足。气盛则身轻。气充则不饥。气纳则延年。所以轻身延年不饥也。

制方:术同枳实作汤。治水饮。作丸。名枳术丸。治面黄食不化。同人参。治脾肺俱虚。同白芍、白茯、甘草。治脾虚肌热。同泽泻。治心下有水。同牡蛎、浮麦、石斛。治脾虚盗汗。同姜酒煎。治产后呕逆。同陈皮。治脾虚胀满。同谷芽、猪肚丸。治脾虚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炮姜暑泻。同苦参、牡蛎、猪肚丸。治胃湿热而瘦。同麦冬、石斛、黄柏、白芍、木瓜、苡仁、北味。

治痿。

卷一草部上

【甘草】

气平。味甘。无毒。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

甘草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降味升。阳也。肺主气。脾统血。肺为五脏之长。脾为万物之母。味甘可以解寒。气平可以清热。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热而筋骨。气平入肺。平肝生肾。筋骨自坚矣。脾主肌肉。味甘益脾。肌肉自长。肺主周身之气。

气平益肺。肺益则气力自倍也。金疮热则。气平则清。所以治。味甘缓急。气平清热。

故又解毒。久服肺气清。所以轻身。脾气和。所以延年也。

制方:甘草佐黄、防风。治气虚痘症。同白芍、黄芩。名黄芩汤。治痢。同白芍。名甲己汤。

治泄。同人参、炮姜、肉桂。则温中。同麦冬、枇杷叶、苏子。则下气。同川莲、白芍、升麻、滑石。治热痢。同人参、菖蒲、益智、圆肉、枣仁、远志。治健忘。同桔梗、元参、牛蒡、花粉。利咽喉。同麦冬、石膏、竹叶、知母。名竹叶石膏汤。治烦闷燥渴。同川莲、木通、赤茯、生地。泻心火。同桂枝、人参、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姜、枣、酒。名复脉散。

治心脾血枯。甘草一味。水炙熬膏。治悬痈如神。

卷一草部上

【山药】

气温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炒用)

山药气温平。禀天春升秋降之和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升味和。阳也。脾为中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甘平益血。

故主伤中。脾主肌肉。甘温益脾。则肌肉丰满。故补虚羸。肺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气温益气。味甘益血。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为中州。血为中守。甘平而益脾血。所以补中。脾主四肢。脾血足。则四肢健。肺气充。则气力倍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气温禀春升之阳。所以益肝而强阴也。久服。气温益肝。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明。气平益肺而生肾。肾开窍于耳。耳得血则聪。味甘益脾。脾气充则身轻。脾血旺则不饥。气血调和。故延年也。

制方:山药同生地、杞子、牛膝、甘菊、白蒺藜、五味。治肝肾虚怯。同莲肉、扁豆、人参、白芍、白茯、甘草、陈皮。治脾虚泄泻。同羊肉、肉苁蓉作羹。治虚羸。

卷一草部上

【薏苡仁】

气微寒。味甘。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糯米炒)

苡仁气微寒。禀天秋金之燥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平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经云。湿热不攘。则大筋软短而拘挛。苡仁气微寒。清热利湿。所以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也。久风。长久之风也。风淫则末疾。所以手足麻木而湿痹生焉。苡仁甘寒。其主之者。甘以行之。寒以清之也。微寒。禀秋金之燥气而益肺。肺气治则下行。故主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者。湿行则脾健而身轻。金清则肺实而气益也。

制方:苡仁同木瓜、石斛、萆、黄柏、生地、麦冬。治痿厥。同五加皮、牛膝、石斛、生地、甘草。治筋拘急。专一味多服久服。治湿火伤肺。肺痈肺痿及痿症。

卷一草部上

【何首乌】

气微温。味苦涩。无毒。主瘰。消痈肿。疗头风面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马豆蒸用)

何首乌气微温。禀天春升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苦涩无毒。得地火水之味。入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气味升少降多。阴也。瘰少阳之郁毒。首乌入少阳。

气温则通达。所以主之。痈肿及头面风疮。皆属心火。味苦入心。气温能行。所以主之。肠为痔。痔者湿热伤血之症也。味苦清血。故亦主之。心为君火。火郁则痛。苦能泄。温能行。故主心痛。心主血。肾藏气。味苦益血。味涩益气也。髭发者血之余也。心者生之本。

其华在面。心血通流。则髭发黑而颜色美矣。其黑髭发悦颜色者。苦益血而温能通也。肝主筋。肾主骨。藏精与髓。胆气疏则肝血润。心血充则肾精足。其坚筋骨益精髓者。气温益胆。味苦涩而交心肾也。心肾交。则火降水升。自延年不老矣。治产后及带下诸疾者。以气温能升少阳之生气。味苦涩交心肾之阴阳也。

制方:首乌同牛膝、鳖甲、陈皮、青皮。治疟邪在阴分。如表虚脾弱。加人参三五钱。同金银花、地榆、川莲、白芍、升麻、葛根、甘草、滑石、山豆根、犀角、草石蚕。治痢纯血诸药不效者。首乌日日生嚼。治瘰或破或不破。并用叶捣涂。同牛膝丸。治腰膝软疼。及风痰久疟。

卷一草部上

【百合】

气平。气甘。无毒。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百合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降味和。阴也。肺主气。气逆则腹胀心痛。谓之邪者。盖非其位则为邪也。气平下降。所以主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气化则出。肺主气。而与大肠为合。脾者又为胃行津液者也。百合甘平。平则气降。气化及于州都。则小便利。甘则脾润。脾行胃之津液。则大便利也。脾为中州。补中者味甘益脾也。肺主气。益气者气平肃肺也。

制方:百协议麦冬、白芍、甘草、木通。利大小便。同知母、柴胡、竹叶。治寒热邪气。通身疼痛。同麦冬、五味、白芍、甘草。补中益气。同白芍、白茯、车前、桑皮。治皮毛浮肿。

卷一草部上

【菟丝子】

气平。味辛甘。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酒蒸)

菟丝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其主续绝伤者。肺主津液。脾统血。辛甘能润。

润则绝伤续也。肺主气。脾主血。胃者十二经之本。气平而味辛甘。则气血俱益。故补不足也。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则食进而气力充也。脾胃为土。辛甘能润。则肌肉自肥也。

制方:菟丝子单服。补血。同熟地丸。治阴损。同杜仲丸。治阳虚。同白茯、石莲。治白浊。

同麦冬丸。治心肾不足。口干怔忡。同牛膝。治腰膝痛。

卷一草部上

【淫羊藿】

气寒。味辛。无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羊脂拌炒)

淫羊藿气寒。禀天冬令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阴者宗筋也。水不制火。火热则筋失其刚性而痿矣。淫羊藿入肾而气寒。寒足以制火而痿自愈也。绝伤者。阴绝而精伤也。气寒益水。味辛能润。润则阴精充也。茎。玉茎也。痛者火郁于中也。热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茎中痛也。小便气化乃出。辛寒之品。清肃肺气。故利小便。肺主气。肾统气。寒益肾。辛润肺。故益气力也。气力既益。内养刚大。所以强志。盖肾藏志也。

制方:淫羊藿浸酒。治偏风不遂。水涸腰痛。同五味、覆盆丸。治三焦咳嗽。专为末泡汤漱。

治牙痛。

卷一草部上

【巴戟天】

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酒焙)

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气通肝。巴戟入肝。辛甘发散。主大风邪气。散而泻之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痿而不起。则肝已全无鼓动之阳矣。巴戟气温益阳。所以主之。盖巴戟治阳虚之痿。淫羊藿治阴虚之痿也。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胃者五脏之原。十二经之长。辛甘入胃。温助胃阳。则五脏皆安也。胃为中央土。土温则中自补矣。肾统气而藏志。巴戟气温益肝。肝者敢也。肝气不馁。则不耗肾。而志气增益也。

制方:巴戟天同五味、苁蓉、山茱萸、鹿茸、柏仁、杞子、补骨脂。治阴痿。同鹿角、柏仁、天冬、远志、莲须、覆盆、黄柏。治夜梦鬼交泄精。同熟大黄。治饮酒人脚。

卷一草部上

【肉苁蓉】

气微温。味甘。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洗去甲用)

肉苁蓉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色黑而润。制过味咸。兼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浊。降多于升。阴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命。五劳者。劳伤五脏之真气也。劳者温之。苁蓉气温。所以治劳也。七伤者。食伤。

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之七伤也。七者皆伤真阴。肉苁蓉甘温滑润。能滋元阴之不足。所以主之也。中者阴之守也。甘温益阴。所以补中。茎。玉茎也。寒热痛者。阴虚火动。或寒或热而结痛也。苁蓉滑润。滑以去着。所以主之。五脏藏阴者也。

甘温润阴。故养五脏。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肝得血则强。苁蓉甘温益肝血。所以强阴。

色黑入肾。补益精髓。精足则气充。故益精气。精气足则频御女。所以多子也。妇人症瘕。

皆由血成。苁蓉温滑而咸。咸以软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所以主之也。久服。肝脾肾精充足。所以身轻也。

制方:肉苁蓉同白胶、杜仲、地黄、当归、麦冬。治妇人不孕。同人参、鹿茸、牡狗茎、白胶、杜仲、补骨脂。治阳痿。及老人阳衰。一切肾虚腰痛。兼令人有子。同黄。治肾气虚。同北味丸。治水泛成痰。同鹿茸、山药、白茯丸。治肾虚白浊。同沉香、脂麻丸。治汗多便秘。

同山萸、北味丸。治消中易饥。专用二三两白酒煎服。治老人便闭。同山药、杞子、山萸、北味、黄、归身。治肾燥泄泻。同白芍、甘草、黄芩、红曲。治痢。

卷一草部上

【地黄】

气寒。味甘。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重浊。阴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则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

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

久服气寒益肾。肾气充所以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则华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

元气与谷气俱纳也。

制方:地黄同大蓟、小蓟各半。捣取自然汁。和童便服。治血热吐衄症。同麦冬。治产后烦闷。

同沙蒺藜、苁蓉、鹿茸、山茱萸、北味。治男子精寒。同白茯、丹皮、泽泻、山茱萸、山药。

名六味汤丸。治一切阴虚症。同人参、远志、麦冬、枣仁、柏仁、茯神、甘草。治心虚怔忡悸忘。

同黄、川莲、黄柏、枣仁、五味、麦冬、圆肉、牡蛎。治盗汗不止。同麦冬、五味、牛膝、杞子、车前、阿胶、天冬。治尿血。同麦冬、五味、牛膝。治下部无力。同砂仁。治胎动下血腰痛。同生姜。治产后中风。同醋炒黄。治肠风不止。同肉桂、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白茯。名七味汤丸。治命门火衰。同肉桂、附子、山茱萸、白茯、丹皮、泽泻、山药丸。

名肾气丸。治命门虚寒。

卷一草部上

【天门冬】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去心)

天门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寒凉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暴风湿偏痹者。燥者濡之。热者清之。着者润之也。盖风本阳邪。

风湿偏痹。发之以暴。暴病皆属于火也。骨属肾。肾属水。天冬气平益肺。肺金生水。故骨髓强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三虫伏尸皆去也。久服益肺。肺清则气充。故益气。气足则身轻。气治则延年。气满则不饥也。

制方:天冬同麦冬、五味煎膏。治消渴。同生地、人参。滋养阴血。同生地、麦冬丸。煎逍遥散下。治妇人骨蒸。同生地、麦冬、白芍、鳖甲、牛膝、杜仲、续断、童便。治吐血。

卷一草部上

【麦门冬】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

不老不饥。(去心)

麦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降味和。阴也。心腹者。肺脾之分。结气者。邪热之气结也。其主之者。麦冬甘平。平能清热。甘缓散结也。中者阴也。伤中者阴伤也。甘平益阴。故主伤中。脾为胃行津液者也。

脾血不润。则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伤饱之症生矣。味甘而润。滋养脾血。故主伤饱。脉者血之府。胃与脾合。胃络脉绝者。脾血不统。脉络不与胃相接也。甘润养阴。所以续脉。脾主肌肉。而禀气于胃。脾阴不润。则肌肉不长。而胃气上逆。肺亦能呼不能吸。而气短促矣。

麦冬味甘益脾。故主羸瘦。气平益肺。故主短气也。久服肺气充。所以身轻。脾血润。所以不老不饥也。

制方:麦冬同川连。治消渴饮水。同甘草、粳米、大枣、竹叶。治劳气欲绝。同乌梅。治下利口渴。同人参、北味、杞子。治虚热病暑。同沙参、北味。治心肺虚热。

卷一草部上

【葳蕤】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烂泪出。

葳蕤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湿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甘平之品。则能清能润。故亦主心腹结气也。其主虚热者。甘能补虚。

平可清热也。湿毒腰痛。及茎中寒。目痛烂泪出。皆太阳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经。起于目内。其直者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经。膀胱有湿毒。则湿气走腰中而痛。走膀胱而茎中寒矣。于是膀胱湿火上炎于经络。目痛内烂而泪自出也。其主之者。膀胱之开合。皆由气化。葳蕤气平益肺。肺气降则小便通。湿行火降。而诸症平矣。盖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原。润其原。则膀胱之湿亦行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制方:葳蕤同黄。治老人大便秘。同漆叶。治阴虚。兼令人有子。

卷一草部上

【牛膝】

气平。味苦酸。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牛膝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酸无毒。得地木火之味。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气味俱降。阴也。肺热叶焦。发为痿痹。牛膝苦平清肺。肺气清则通调水道。寒湿下逐。营卫行而痿痹愈矣。湿热不攘。则大筋软短。而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矣。

牛膝苦酸。酸则舒筋。苦除湿热。所以主之也。逐血气者。苦平下泄。能逐气滞血凝也。伤热火烂者。热汤伤。火伤疮也。苦平清热。酸能收。敛则止。而疮愈也。苦味伐生生之气。

酸滑伤厥阴之血。所以堕胎。久服则血脉流通无滞。所以轻身而耐老也。

制方:牛膝同生地。治下元虚。专用五两酒煎。治女人阴痛。同当归、生地。下死胎。用三两同鳖甲三钱。治疟在阴分久不愈。胃虚加人参一两。陈皮去白五钱。同青蒿、生地、麦冬、杞子。治血虚发热。

卷一草部上

【续断】

气微温。味苦。无毒。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酒炒用)

续断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升味降。阳也。肝藏血。心主血。血者营也。中之守也。血虚则中伤。续断气微温入肝。

肝者阳中之少阳。以生气血者也。所以主伤中。补不足者。补肝经之不足也。金疮痈疡。

皆伤血之症。气温益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折跌续筋骨者。气微温能活血。血活则断者续也。女人血不足则乳难。气温行血。血充乳自多也。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之脏也。气微温。达少阳之气。所以益气力也。

制方:续断一味。治产后诸症。同杜仲、枣肉丸。治胎不安。同北味、木瓜、炮姜、牛膝、丹皮、生地。治产后火升。

卷一草部上

【五味子】

气温。味酸。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升味降。阴也。胆者担也。生气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五味气温益胆。

味酸益肝。所以益气。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所不胜。病咳逆上气矣。五味酸以收之。

温以行之。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气不足。则不胜作劳。劳则伤其真气。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气温治劳。所以主劳伤羸瘦也。肝胆者。东方生生之脏腑。万物荣发之经也。肝胆生发。则余脏从之宣化。五味益胆气而滋肝血。所以补不足也。阴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阴强也。酸温之品。收敛元阳。敛则阴生。精者阴气之英华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制方:五味子同黄、麦冬、黄柏。治夏月困乏无力。同炮姜炭。敛浮游之火归于下焦。同干葛、扁豆。治酒疸。同苦茶、甘草。治久咳。同白矾末。猪肺蘸服。治痰嗽并喘。专为末。治肝虚泄精。及阳事不起。同生地、丹皮、山萸、山药、泽泻、茯芩。名都气汤。治水虚火炎。同淫羊藿丸。治阴虚阳痿。临房不举。易泄易软。

卷一草部上

【沙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沙参气微寒。禀天初冬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宁则血结而易惊矣。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沙参味苦能散。气寒能平也。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苦寒之味能清心火。故除寒热。阴者所以守中者也。气寒益阴。所以补中。肺为金藏。其性畏火。沙参入心。苦寒清火。所以益肺气也。

制方: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为末。酒服方寸匕。治卒疝。少腹及阴中相引绞痛。自汗出欲死者。用米饮下二钱。治白带。

卷一草部上

【芍药】

气平。味苦。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赤者破血)

芍药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腹者足太阴行之地。邪气者。肝木之邪气乘脾土作痛也。芍药入肺。气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涩不行而麻木也。芍药入心。苦以散结。故主之也。坚积。坚硬之积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积也。寒热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热也。芍药能破之者。味苦散结。气平伐肝也。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气。壮火则食气。芍药气平益肺。肺清故益气也。赤者入心与小肠。心主血。小肠主变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制方:芍药醋炒则入肝。同白术补脾。同川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归身补血。同甘草止痛。

同黄连止泻。同姜枣温经散湿。同甘草。夏加黄芩。冬加桂枝。治腹中虚痛。同甘草。治消渴引饮。同犀角。治衄血咯血。同香附、熟艾。治经水不止。同香附末。盐汤调服。治血崩带下。

同川连、滑石、甘草、升麻、人参、莲心、扁豆、红曲、干葛。治痢。同荆芥、防风、生地、甘草。治肠风。同归身、生地、牛膝、炮姜、续断、麦冬、五味。治产后虚热。同黄、防风。治表虚自汗。同陈皮、藿香、木瓜、甘草。治中恶腹痛。同白术、白茯、猪苓、陈皮。

治脾湿腹痛。

卷一草部上

【当归】

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当归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升味浓。阳也。其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为风。心为火。风火为阳。但热不寒者为温疟。风火乘肺。肺主皮毛。寒热洗洗在皮毛中。肺受风火之邪。不能固皮毛也。当归入心入肝。肝血足则风定。心血足则火息。而皮毛中寒热自愈也。妇人以血为主。漏下绝子。

血枯故也。当归补血。所以主之。诸恶疮疡。皆属心火。心血足则心火息。金疮失血之症。

味苦清心。气温养血。所以皆主之。用煮汁饮者。取汤液之功近而速也。

制方:当归同黄。名补血汤。治血虚发热象白虎症。同川芎。名佛手散。治失血眩晕。本味酒煮。治血虚头痛。同知母。治衄血不止。同牛膝、甘草梢。治小便血。为末酒服。治心下刺痛。酒浸。治臂痛。用一两水煎露服。治温疟。用二两。吴萸一两同炒。去萸为末蜜丸。治久痢。同白芷。治大便不通。同生地。治妇人血虚。同川芎、砂仁。治胎动及胎死腹中。同炮姜。治产后血胀。同白蜜。治产后腹痛。同黄、白芍。治产后自汗。同白术。治面黄色枯。

同白芍、川芎等分。香附加三倍丸。名调经丸。治经水不调。同麦冬、甘草。治热病郑语神昏。同苁蓉、山药、小麦。治肾燥泄泻。同桂枝、白术、甘菊、牛膝。治痹。同牛膝、鳖甲、陈皮、生姜。治疟在阴分久不止。同枣仁、远志、茯神、人参。治心虚不眠。同人参、川芎。治产难倒生。同白胶、地黄、白芍、续断、杜仲。治女人血闭无子。同地榆、金银花、红曲、滑石。治利下纯血。

卷一草部上

【紫菀】

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安五脏。(蜜蒸)

紫菀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手厥阴心包络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阴也。心为君火。火刑肺金则咳逆上气矣。紫菀入心。味苦清火。所以主之也。心包络手厥阴脉。起于胸中。手厥阴之筋。其支者入腋散胸中。厥阴主散寒热结气者。

厥阴有或寒或热之气结也。结而不散。厥阴病矣。紫菀气温。可以散寒。味苦可以散热也。

蛊毒者。湿热之毒。化虫成蛊也。味苦无毒。泄而杀虫。所以主之也。痿者。肺受湿热熏蒸。不能行清肃之令。心气热下脉厥而上。上实下虚。枢折挈胫纵不任地。而生痿也。味苦入心。清热降气。故主痿也。心为君。主十二官之宰。五脏之主也。味苦益心。心安则五脏皆安也。

制方:紫菀五钱煎。治肺伤咳嗽。紫菀、款冬各一两。百部五钱末。姜、乌梅煎汤。调服三钱。

治久咳嗽。同杏仁等分蜜丸。五味汤化服。治小儿咳嗽。同五味丸含化。治吐血痰咳。为末水服三撮。治女人卒不小便。及小便血。

卷一草部上

【知母】

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去毛盐水炒)

知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肾属水。心属火。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消渴。火熏五内。则病热中。其苦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肾水也。除邪气者。苦寒之味。能除燥火之邪气也。热胜则浮。火胜则肿。苦能清火。寒能退热。故主肢体浮肿也。肾者水藏。其性恶燥。燥则开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也。补不足者。苦寒补寒水之不足也。益气者。苦寒益五脏之阴气也。

制方:知母同麦冬、石膏、贝母、陈皮、鳖甲、青蒿、牛膝。治久疟烦渴。同桂枝、白芍、甘草、饴糖。治脾虚胃热。多食而烦。同牛膝、生地、白芍、甘草、桂枝、桑枝。治手足牵引。夜卧不安。同白芍、花粉、甘草、桂枝。治柔痉。惊呼不安卧。同黄柏、车前、木通、天冬、甘草。治强阳不痿。

卷一草部上

【秦艽】

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皮毛属肺。外感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

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制方:秦艽酒煎。治黄胆。专一两。治小便难腹满。同柴胡、甘草。治急劳烦热。同干葛、茵陈、五味、川莲、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黄柏、苍术、牛膝。治下部湿热作痛。及湿疮。

卷一草部上

【石斛】

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肠胃。(酒浸晒)

石斛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甘平为金土之气味。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气降味和。阴也。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伤中。甘平益阴。故主伤中。痹者闭也。血枯而涩。则麻木而痹。甘平益血。故又除痹。肺主气。肺热则气上。气平清肺。所以下气。五脏藏阴者也。阴虚则五藏俱虚。而不胜作劳。

劳则愈伤其真气矣。五脏之阴。脾为之原。脾主肌肉。故五藏虚劳。则肌肉消瘦也。甘平益阴。所以主虚劳而生肌肉也。阴者宗筋也。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强阴。精者阴气之英华也。甘平滋阴。所以益精。肠者手阳明大肠也。胃者足阳明胃也。手足阳明属燥金。燥则肠胃薄矣。久服甘平清润。则阳明不燥。而肠胃浓矣。

制方:石斛同麦冬、五味、人参、白芍、甘草、杞子、牛膝、杜仲。理伤中。补虚劳。强阴益精。

同麦冬、白茯、陈皮、甘草。治胃热四肢软弱。专一味。夏月代茶。健足力。

卷一草部上

【延胡索】

气温。味辛。无毒。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症。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延胡索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辛能散结。温能行血。肝藏血。故入肝而破血。肝属木。木性条达。郁则肝血不藏。月经不调矣。辛温畅肝。所以调经。腹为阴。腹中结块。血结成块也。辛能散结。温能行血。所以主之。崩中肝血不藏而下崩也。淋露下之淋沥不止也。辛温气味上升条达主之。血晕。血闭而晕也。其主之者。藉其辛散之功也。暴血冲上。血挟邪气而上冲也。其主之者。辛温破血之力。然必佐他药以成功也。因损下血。血伤而下也。辛温活血。故佐酒则血归经也。

制方:延胡索为末酒服。治胃脘痛。及下利腹痛。同归身、生地、牛膝、益母草、童便。治产后血晕。同芎、归、芍、地、白胶、牛膝、香附。治女人经阻少腹痛。同朴硝。治蓄血。专为末。

猪胰蘸服。治气块痛。同当归、陈皮丸。治经水不调腹痛。同归身、桂心末。治冷气腰痛。

卷一草部上

【细辛】

气温。味辛。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细辛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肺属金而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降。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细辛辛入肺。温能散寒。所以主之。风为阳邪而伤于上。风气入脑则头痛。脑动风性动也。其主之者。风气通肝。入肝辛散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百节拘挛。湿伤筋骨也。风湿痹痛。湿伤肉也。死肌。湿伤皮也。细辛辛温。散湿活血。则皮肉筋骨之邪散而愈也。久服辛温畅肝。肝开窍于目。五脏精液上奉。故目明。辛温开发。故利九窍。肝木条畅。

以生气血。所以轻身长年也。

制方:细辛同石膏。治阳明火热齿痛。同芎、归、芍、丹皮、本、甘草、白薇。治女子子宫冷不孕。同甘草。治伤寒少阴咽痛。同五味、白芍、甘草、肉桂、炮姜、黄、苏梗。治咳逆上气。及筋骨疼痛。同白芍、甘草、桂枝、木通、归身。治风湿痛。专为末吹鼻。治卒倒不省人事。

卷一草部上

【小茴香】

气温。味辛。无毒。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小茴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皆肝气有余。肝滞则气胀。小茴辛温益肝。兼通三焦之真气。所以主胀也。肺为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肺寒则清浊乱于胸中。挥霍变乱而呕逆矣。小茴辛入肺。温散寒。故主霍乱呕逆也。腹属太阴脾经。冷则火不生土。不能化腐水谷。而食不下矣。小茴辛温益肺。肺亦太阴。芳香温暖。而脾亦暖。食自下也。肋属厥阴肝经。痞满者。肝寒而气滞也。小茴辛可散痞。温可祛寒。所以主两肋痞满也。

制方:小茴同生地、北味、白芍、甘草、归身、山药。治膈症。同山药、白芍、甘草、白茯、焦米。治食不下。同磁石、白芍、木瓜。治气胀。同荔枝核。治疝。

卷一草部上

【远志】

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去心甘草汤浸晒干用)

远志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温味苦。入手厥阴心包络。气升味降。阳也。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阳气伤也。远志味苦下气。气温益阳。气下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阳不足也。除邪气者。苦温之气味。能除心肝包络三经郁结之邪气也。气温益阳。阳主开发。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所以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故力倍。久服轻身不老者。心安则坎离交济。十二官皆安。阳平阴秘。血旺气充也。

制方:远志同茯神、人参、生地、枣仁、丹砂。镇心定惊。同木香、归身、枣仁、人参、白术、茯神、甘草、圆肉。名归脾汤。治脾虚健忘。同人参、枣仁、柏仁、麦冬、五味、归身、茯神、茯苓、益智、生地、甘草、沉香。治心虚神不守舍。专酒煎。治郁症痈疽。

卷一草部上

【菖蒲】

气温。味辛。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蒸)

菖蒲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手入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气血俱闭。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气。气温能行。味辛能润。所以主之也。辛润肺。肺润则气降。而咳逆上气自平。辛温为阳。

阳主开发。故开心窍。辛润肺。肺主气。温和肝。肝藏血。血气和调。五脏俱补矣。通九窍者。辛温开发也。辛温为阳。阳气出上窍。故明耳目。肺主音声。味辛润肺。故出音声。主耳聋。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痈疮者。辛能散结也。肠胃属手足阳明经。辛温为阳。阳充则肠胃温也。膀胱寒。则小便不禁。菖蒲辛温。温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久服轻身。肝条畅也。不忘不迷惑。阳气充而神明也。延年。阳盛则多寿也。益心智高志。辛温为阳。阳主高明也。不老。温能活血。血充面华也。

制方:菖蒲同熟地、黄柏丸。治肾虚耳聋。同白术、苍术、木瓜、苡仁、石斛、萆、黄柏。

治湿痿及湿疮。同人参、麦冬、枣仁、茯神、远志、生地。治心虚气郁。专为水。搽湿疮。

卷一草部上

【肉豆蔻】

气温。味辛。无毒。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面包煨)

肉蔻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胃者中州也。辛温温胃。所以温中。胃温则食易化。故主消食。大肠寒则溏。辛温温肠。所以止泄。日积月累。积冷于肠。冬日重感于寒。

则大肠病胀。胃亦妨于食而胃胀。胀则腹满而心胃痛矣。肉蔻温肠胃。胃阳充而胀平也。霍乱。胃有湿热也。辛温燥胃。霍乱自止。胃者阳气之原也。胃阳衰则阴邪乘之。而患中恶冷疰矣。肉蔻温胃。胃阳充则阴邪消。而中恶冷疰愈也。肝寒而阴气上升。则呕沫而冷气出矣。肉蔻温肝。肝平呕逆定也。小儿乳霍。胃寒不纳也。辛温散寒。所以亦主之也。

制方:肉蔻同人参、补骨、吴茱萸、五味、砂仁。治冷泄。同砂仁、陈皮、人参、红曲、查肉、藿香、麦芽。治泄消食。同木香、枣肉丸。治久泻。同川附米糊丸。治寒泄。

卷一草部上

【附子】

气温大热。味辛。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便浸水煮去皮脐用)

附子气温大热。温则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大热则禀天纯阳炎烈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助真阳。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寒湿之气。地气也。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软短。小筋舒长。

拘挛痿之症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湿。热可祛寒。寒湿散。而拘挛痿之症愈矣。膝痛不能行步者。肝肾阳虚。而湿流关节也。温热益阳。辛毒行湿。所以主之。症坚积聚血瘕者。凡物阳则轻松。阴则坚实。坚者皆寒凝而血滞之症也。附子热可软坚。辛可散结。

温可行滞也。金疮寒则不合。附子温肺。肺主皮毛。皮毛暖。则疮口合也。

制方附子佐人参、肉桂、五味。补肾真阳。佐白术。除寒湿。同人参、白芍、甘草、砂仁、陈皮。治慢惊。同白术、肉桂、牛膝、木瓜、青皮。治寒疝。同人参、陈皮。治久病呕哕。同人参、白芍、甘草、桂枝、北味。治伤寒误汗下。真阳虚脱症。

卷一草部上

【补骨脂】

气大温。味辛。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盐水炒)

补骨脂气大温。禀天阳明之火气。入足阳明胃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色黑而形如肾。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五劳七伤者。五脏之劳。食忧饮房室饥劳经络营卫七者之伤。莫不伤损先天后天真气而成也。补骨入肾。补真阳以生土。先天与后天相接。腐水谷而化精微。则劳者可温。而伤者可益。风虚冷者。邪风乘虚而入。以致患冷也。其主之者。辛温可以散风祛冷也。肾主骨。骨髓伤败。肾虚寒也。肾既虚寒。则气不足摄精。精自流矣。补骨温益阳气。辛能润髓。所以主之。妇人血气。妇人血冷气寒也。补骨温肺。肺主气。而为津液之化源。所以治血冷气寒也。胎者大气举之也。补骨辛温。

温能活血。辛能散气。气血活散。所以堕胎也。

制方补骨脂四两。菟丝子四两。核桃肉一两。沉香、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丸。治下元虚败。

同黑芝麻丸。治五劳七伤。同杜仲、核桃肉。名青娥丸。治腰痛。同白茯、没药、酒丸。名返精丸。治心肾不交。同青盐末。治精气不固。同小茴香酒丸。治小便无度。同韭子末。治玉茎不痿。同肉蔻丸。名二神丸。治虚泄。同粟壳。治久痢不止。

卷一草部上

【益智子】

气温。味辛。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盐水炒)

益智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其主遗精虚漏者。气温益肝。肝气固。则不遗泄也。其主小便余沥者。味辛益肺。肺主气。气能收摄。膀胱禀气化而行。所以膀胱亦固也。辛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足则神安。故又安神。补不足者。辛温之品。补肝肺阳气之不足也。三焦者。相火之腑。辛温益阳。故利三焦。肺主气。味辛润肺。所以调诸气。小便气化乃出。益智固气。所以小便多者。煎服有效。

制方:益智同乌药、山药丸。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同白茯、白术末。治赤白浊。同远智、茯神、甘草丸。治赤浊。同人参、白茯、半夏、陈皮、车前。治湿痰上泛。同藿香、苏子、陈皮、木瓜、枇杷叶。治气上逆。同五味、山茱萸、人参。治淋沥。同人参、炮姜、藿香、陈皮。

治胃寒呕吐。

卷一草部上

【木香】

气温。味辛。无毒。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木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香燥。得地燥金之正味。入足阳明胃经。气味俱升。阳也。辛温益胃。胃阳所至。阴邪恶毒鬼气皆消。所以主邪气毒疫温鬼也。辛温之品。能益阳明。阳明之气。能强志气。淋露者。小便淋沥不止。膀胱气化。津液乃出。淋露不止。阳气虚下陷也。阳者胃脘之阳也。辛温益胃。胃阳充而淋露止也。久服则阳胜。阳不归于阴。故不梦寤。阳气清明。阴气伏藏。故不魇寐也。

制方:木香同延胡索。治女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同牵牛、雷丸、槟榔。治虫积。佐川莲、白芍。

治痢。同陈皮、砂仁、白蔻、苏叶。治气不通顺。

卷一草部上

【半夏】

气平。味辛。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

止汗。(汤浸去涎净姜汁拌焙)

半夏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平味升。阳也。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者。心下脾肺之区。太阴经行之地也。病伤寒寒热而心下坚硬。湿痰在太阴也。半夏辛平。消痰去湿。所以主之。胸者肺之部也。胀者气逆也。半夏辛平。辛则能开。平则能降。所以主之也。咳逆头眩者。痰在肺。则气不下降。气逆而头眩晕也。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半夏辛平消痰。所以主之。咽喉太阴经行之地。火结则肿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结。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肠鸣者。

大肠受湿。则肠中切痛。而鸣濯濯也。辛平燥湿。故主肠鸣。下气者。半夏入肺。肺平则气下也。阳明之气本下行。上逆则汗自出矣。平能降气。所以止汗也。

制方:半夏同黄连、栝蒌实。名小陷胸汤。治心下坚。同甘草、防风、生姜。治痰厥中风。同神曲、南星、白术、枳实、姜汁。治风痰湿痰。同甘草。治风痰喘急。同黄芩、姜汁。治上焦热痰。同白芍、甘草、黄芩。治身热吐泻。同瓜仁。治肺热咳。同陈皮。治痰饮。同白茯。治水饮。同人参。治反胃。同白茯、甘草丸。名消暑丸。治伏暑。同人参、白茯、白术、甘草、陈皮。名六君子汤。治脾湿生痰。不思饮食。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