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是斋百一选方 >[卷之二十七] 第二十七门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十七] 第二十七门

南宋朝 是斋百一选方 王璆 著

小儿诸疾脾胃急慢惊风伤风吐泻痢走马疳痰嗽疮疹疮疖杂证

真方木香散

治小儿脾胃虚弱泄泻,气滞,饮食不进,钱都厢二方。

木香藿香叶青皮(去白)甘松丁皮香附子益智仁(各半两)甘草(炙)缩砂仁(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姜汤调下,食前,大人增至三钱。

双金饮,治小儿吐泻,实脾进饮食。

丁香人参甘草(各一钱)白术白茯苓(各半两)半夏(半钱,姜制)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七分盏,姜二片,枣二个,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藿香叶

治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调,时作身热,或吐或泻不定藿香散。藿香叶人参白茯苓(各一分)丁香(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伤风热,入生姜一片;作惊,加羌活、防风各半寸;有痰逆,加汤洗半夏一片,生姜三片,煎如前。

褐丸子

治小儿伤食腹胀褐丸子。

萝卜子(炒)蓬莪术(各一两)胡椒(半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不拘时候,萝卜汤下,每服十五至二十丸。

浓朴散

治小儿脾胃浓朴散。浓朴姜(汁制)白术(各一两)神曲(炒)麦(炒,各半两)藿香甘草(各一分)上为细末,枣汤调下一,二钱。

银白散

治小儿诸疾银白散,慢惊搐搦,麝香饭饮调下,日进六服。急惊定后,陈米饮调下;惊吐不止,陈米饮调下;天柱倒脚软,浓米饮调下;夹惊伤寒发搐,薄荷葱白汤调下;疳气胀急,多渴百合汤调下;发热面赤,浑身壮热,忽然惊叫,金银薄荷汤下;赤白痢,不思乳食,生姜下;暴泻,紫苏、木瓜汤调下;形神脱改,语言不正,及大人吐泻,藿香汤调下二钱。《海上名方》,甚妙。白术(细锉,以绿豆一合炒香,去绿豆)黄(拍开,微炙,勿令焦)人参干山药白扁豆(微炒黄香勿焦,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白附子(文武火炒微黄地上出火毒)天麻(锉,如棋子大,麸炒黄色)真糯米(炒黄)藿香(去土生用,各半两)白僵蚕(洗去灰,微炒勿焦)木香(湿纸裹煨)川升麻(水浸过,生用)甘草(锉,炙勿令焦,各一两)上为细末,患,根据汤使服,常服米饮调下,小儿半钱,或一字,妇人产后亦可服。

温脾丹

治小儿涎多,留在两口角,此由脾胃有冷,流出渍于颐下,乃名滞颐之疾,温脾丹方,俗谓之惶破涎儿者,葛丞相云,此方甚奇,张涣三方。

丁香木香半夏(各一两,用生姜六两同捣细,炒黄)青皮白术干姜(微炒,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量大小加减服之。

又方温胃散。

丁香(一两)肉豆蔻半夏(白矾水浸,炒黄)白术干姜甘草人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

又有涎多,乳食不下,涎流不退场门者,乃名脾热金朱丹方。

金箔(十片,研)朱砂(细研,飞)牛胆天南星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石膏(研飞)上为细末,拌匀,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下,乳后服。

肥儿丸

马敏叔传。

川黄连芜苡仁(各一两)麦(炒)神曲(炒,各半两)上为细末,生猪胆汁,煮面糊为丸,如麻豆大,每服五丸,米饮吞下,食前服。

百粒丸

钱季华方。

川黄连浓朴吴茱萸(各一两,用生姜一两,擦碎,同淹一宿,炒令香熟)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陈米饮下百粒,粟米饮尤妙。小儿即小丸,如黍米大。

如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个,没石子两个。

沉香豆蔻丸

治小儿乳哺失宜,冷热不调,热冲上膈,冷归下焦,致虚实不等,水谷不化,胃气虚则呕吐,脾气虚则泄利,夹积则变为下痢脓血。盖居常脾胃最在调适也。

当归木香白术(各半两)沉香白芍药人参蓬莪术缩砂仁(各二钱半)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饮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当归丸

治小儿积滞,肠胀食伤等疾当归丸,滁州丁医。芫花未开者,及时采取眼晒干,摘去枝梗用,和淡米醋或糖醋浸药面上,醋高一指,隔宿取不住手搅拌,水脉断,即以碗器盖之,候冷倾出,着焙干为细末,却以先浸药醋打硬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时许再进,脏腑必动,不过利一、两行即止,甚快而无所损。若去脾胃停滞见效欲速,即用砂糖水或紫苏汤下。打糊醋须澄清者用,或少,却添别醋不妨。丸时更作一等如绿豆大者,治大人酒食所伤,丸数斟量所患,随虚实服之。庐州郭医云芫花、海藻、甘遂、大戟四者皆反甘草,服此药了,须忌它药一日,脏腑既动,当以白粥补之。

治小儿白浊

都下医者孙琳尝以此医一贵人,不数服而愈!淡豆豉不以多少,研细,入剥净大蒜逐旋同研可丸为度,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汤下。

八味丸

治小儿骨弱,至七、八岁不能行立者,只服八味丸一料自愈,功在泽泻耳。

治小儿初生不饮乳及不小便

葱白一寸,四破之,以奶汁二合,于银石器内煎,取一合灌之立愈。吴内翰曾氏外孙,初生移时不饮乳及不小便,皆惊以为恶证,亟取《外台秘要》检之,得两证,用此一方遂愈!

夺命散

治急慢惊风。

全蝎(二、七个)蛇含石(醋淬七遍)铁孕粉丁头大赭石(各一两)上为细末,薄荷汤调下,如身热入朱砂末少许。

治小儿急慢惊风

白矾(生用)雄黄(等分)上研细,蜡柜丸如绿豆或粟米大,以麝香、朱砂养之,量儿大小,取青绿物自大便出即愈。

韶州医者刘从周,论小儿吐泻发搐,觉有痰者,但服五苓散,入生姜,半夏煎服,吐了痰,泻亦止,惊自退。林谦之祭酒云。

青金丸

治小儿慢惊青金丸。青州白丸子、金液丹等分同研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汤又方,正坐大附子,去皮脐,生,为细末,以白顶蚯蚓令于药末内滚,候定,刮蚯蚓上附子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温米饮下。

治小儿因吐泻胃虚生风

作惊痫状,曾用极妙。

白术二分,蜜煮至焦,须木炭火,取出,水净洗,切片,焙之,入蝎梢三、七个,天麻、附

治小儿慢惊

百药不致者,葛丞相方。

大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全蝎(等分)上咀,每服半两,水两大碗,生姜五十片,煎至三、四分去滓,逐旋,以药注灌之。

辰砂蝎梢膏

辰砂(研)青黛(研)天竺黄(研,各一钱)全蝎(五枚)天麻(一分)麝香(一字,研)上研匀,以生姜蜜和成膏,每服一皂子,或两皂子大,量儿大小加减,用生姜或薄荷汤研化下。

保生丸

治小儿胎中惊积,盘肠内吊,伛身返视,啼哭不止,或潮热风痰,骤成急惊,吐泻变成慢惊,手脚搐搦,哭如鸦声,脾胃虚极,不进乳食,如能常服,令小儿永无惊眠睡安稳,乳食增进,虽是伤风疮痘之候,服之亦能解利寒邪,透肌消毒,大人手足顽麻,运动疼痛,睡中惊悸,心神不宁,以两粒根据方于临睡时化下。刘尉传,平江邹宰秘方。

天南星(炮)白附子(炮,各半两)朱砂麝香(各一分)蛇含石(四个大者,于地上根据方下,临时入药)上为细末,于重午日修合,用三、五家粽子尖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

治小儿夜啼

钱文子传。钱氏小儿方有之,谓之灯花膏,但只用一味,此方加下二味。

灯花(七个)硼砂(一字)朱砂(少许)上同研,令极细,以蜜调成膏,俟儿睡时,以少许抹口唇上,立验!

抱龙丸

庐州陈法师家方,小儿惊药。

人参雄黄(飞,各一两)郁金白茯苓藿香叶甘草(各二两)山药(四两)朱砂(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成剂,每一两分作六丸,朱砂为衣,十丸用金箔一片,小儿一丸分作四

万金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

朱砂(一钱)轻粉(一小)全蝎(一个,微去梢)雀儿饭瓮(三个具状如雀卵,树刺上有上为细末,以男儿乳汁丸如鸡头大,半周半丸,一周一丸,一岁加一丸至三丸,只用金银薄荷汤化下,服药后必昏睡,虽终日亦不可惊,觉自醒即无事,其惊涎随大便出,然药性微又方,螳螂(一个,全者,炙黄,碾为细末)朱砂麝香(各半钱)上为细末,如一两岁儿,分作四服;四、五岁儿分作两服;六、七岁作一服,以金银薄荷汤调下。慢惊加生硫黄一豆大,同为末,急惊则不用硫黄。前二方世所未有,医者所不知,乃贵家珍秘不传之方,甚妙。

和解汤

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邪,壮热烦躁,鼻塞多涕,惊悸自汗,肢节疼痛,及麸未发者皆可服。翁主薄之传,婺州医人方,甚奇!羌活防风川芎人参(各一两)干葛川升麻(轻者)甘草(微炙,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岁儿一钱,水三分盏,生姜半片,枣子少许,同煎至二分,去滓服,不拘时候,量大小加减。

白龙丸

治小儿泻清水不止白龙丸。

白石脂(一分,只白好者亦得)白龙骨(一分)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至五十丸,紫苏、木瓜汤下,日进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泄泻不止

用鸡子一个打破,入铫子内,同黄蜡一块小指头大,炒熟,如常啖之即止。项文学从龙,在

治小儿吐逆

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上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李正字常传,以治疗多效(原版

治小儿泻

郑丞相方。

黄连(去须)南木香(各一两)上各半生半炒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治走马疳

史仲华方。

用蛇吞虾蟆,逐蛇而取之,以藏瓶一枚盛,黄泥固济,烟尽存性取出,研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于患处贴之即止!又方,沈司理张运干方同。

五倍子陈者,敲开,只取虫蛀末,入麝香同和匀,先以浆水洗疮,沪干敷药。干者油调涂,新者和皮用亦得。

治疳苦楝丸

芜荑(三两)川黄连(一两半)苦楝子(三两,去尖皮并核)上为细末叶裹,粟米煨成饭,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日进三服。

除疳散

治小儿走马疳,蚀透唇鼻损骨者,用之大效。川本史氏小儿方。

大天南星一个,当心剜作碗子,安透明雄黄一块在内,用大麦面裹,火煨,候雄黄溶作汁,以物合定,出火毒一宿,去面,将天南星、雄黄研细,入麝香少许,擦在疮处立验。

芦荟丸

治小儿五疳,烦热,烦躁,烦渴,泄泻,腹急胀满,面黄羸瘦,一切虫痛芦荟丸。

龙胆草(去芦)黄连(各半两)雷丸(一分,并生用)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此方费省而功效博。苏韬光家中外小儿常服,极佳,不可一日无也。

治小儿走马疳,甚验

取大蜘蛛一枚,以湿纸裹,外用荷叶包,火中,令焦存性,细研,入少麝香敷之。

又方,芭蕉杆或叶,无即用根,烧存性灰,入麝香、轻粉敷之。

治小儿走马牙疳

郑判院名擢传。

上用干叶不以多少,裹软饧一块,同烧成黑灰,用轻粉相和敷,干者油调。

治走马疳并疳疮等疾

以人中白火通红,地上去火毒,研细,入麝香少许敷之,及治一切疳疮、恶疮赤烂等疾,不过三两次必效!

治诸疳

走马疳。

蛆不以多少,用河水浸三日,新瓦盆内顿,外以火干,入麝香少许在内,用贴患处,吃亦不妨。

治小儿走马疳

蟹壳十个,白矾五文,枣子三个,一处炭火过,为细末,入麝香少许,同研干揩牙。

又方,五倍子全者,不以多少,炭火中烧,候烟欲住取出,置地上以碗覆之,存性去灰,碾又方,用白矾、上色坯子各少许,研细敷牙。

治小儿壅嗽

钱文子说,任和卿方甚妙。

白僵蚕(半两,直者,水洗,刷尽灰,焙干)皂角子(不蛀者,五十个)上将水一碗浸皂角子一夜,次日于砂铫内慢火熬取浓汁半盏,去皂角子,以僵蚕蘸炙,汁尽为度,碾为细末,炼蜜调成膏,候小儿睡着,以抹唇上,自咽下即效。

治小儿咳嗽

贝母拣甘草(生用)上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下。牙儿以一字乳上饮。吴乐外孙子服之立效!

治疮疹不透

干黑危困神妙。

柿楂子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紫草酒调下,小儿量大小加减徐徐进,三、两服即红活。苏韬光云,其家累世用此甚佳。柿楂子《图经本草》名糖球儿,第二十三卷云,惟滁州者入药。

治襁褓小儿面上生奶癣

张仲宝方极验。

白胶香碾为极细末,酸浆水调敷,不过一、两上。

治小儿头疮

以多年篱竹入土烂者,烧存性灰,入轻粉少许,湿者干掺,干者油调涂之。

治小儿头上有疮

因入汤入水成毒,浓水出不止。唐仲举安孙亲用之验!红曲不以多少,口烂嚼罨之立效。

又方曾用立效。

肥皂烧存性灰,麻油腻粉调涂。

治小儿头疮

庐州知录彭大辩仲讷传,亲曾试之果验。《海上名方》治久不瘥疮,猪筒骨中粉和为剂,复纳骨中,火煨香熟取出,先以温盐水浴疮,乃敷之,本出《良方》。

以猪筒子骨髓调轻粉,涂疮上立效。早涂至晚即干而愈,神妙不可具述。肥疮、疳疮皆可用。

又方,汉阳章教授传。

树上干桃烧存性,碾为细末,入轻粉麻油调敷。

治小儿秃疮

亨老传。

鼠粪不以多少,新瓦上存性,入轻粉麻油调涂。

治小儿眉间生练银疮

郑判院擢传。

用曾金银坩埚子捶碎,碾细重研如粉,用生麻油腻粉调敷。

治小儿脐湿将烂

不早治即成脐风。沈仁父。

当归为细末干掺。

治小儿风热,阴下赤痛

蜕皮壳方。

滁州赵史君曰,渠长子数岁时,忽连夕夜啼,莫晓所谓,继而觉外肾下一处赤,不数日阴囊蜕皮,宛如鸡子壳然,如此三、五次愈而复作,作即夜啼,蜕皮如前,忽见一道人说用杉木麸炭末、腻粉、生油调涂,一敷遂止。

小便不通

赵史君云,其子年十余岁,因小遗为犬所惊,当时虽无它,后旬日忽小便不通,大便初觉自利,后复如常,率半月余方一小遗,饮食起居间皆无所苦,亦无腹涨、肢体肿满之患,凡防风半两,甘草一分为细末,煎麦门冬汤调下,不四、五日即通,服之不已即三日一通,终剂已两日一通矣。再服第二方用青皮、陈皮、通草之类,不能尽记,数服即平愈,第三方不曾用也。

治小儿坐地,为风或虫蚊吹着,阴肿不下

蒋签判传。

以种葱地内蚯蚓粪水调涂,立效!

守胃散

理小儿守胃散,治阴阳不和,吐泻不止,预防风证,常服调脾胃,进乳食。华宫使方。

续添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山药白扁豆(炒)干葛天南星(炮)甘草(微炙)藿香叶防风天麻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冬瓜子二十粒,生姜一小片,同煎至四分,温服。

如大泻不止危急,每服入沉香、肉豆蔻各少许。

百枝膏

治小儿禀赋怯弱,易感惊邪,心神恍惚,眠睡不安,常服安心神,镇惊悸同。

人参(去芦)防风(去芦,并钗股者)天麻(各一两)麦门冬(汤浸,去心)白附子(炮)别研)麝香(一钱上除朱砂、麝香外,同为细末,却入二味研匀,炼蜜丸,每一两分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煎荆芥汤放温化下。

掌骨膏

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白豆蔻(去壳)陈皮(香草豆蔻(去皮)木香藿香叶缩砂仁服一丸,空心食前米汤化下,日进二服。

治小儿滑肠不止

神功散同。

五倍子百药(煎)干姜(炮)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大人煮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