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属热之症。脉必洪数而实。色赤作渴。烦躁饮冷。声音雄壮。二便秘结。然其中有属虚经实热。宜泻心散以清心火。若色微赤。困卧惊悸。热渴饮汤。则属心经虚热。宜秘旨安神丸以生心血肝热。则左脸青赤。项强顿闷。目札螈。此属肝经风热。宜柴胡清肝散主之若色微赤。倏热切牙。则属肝经虚热。宜地黄丸主之。肺热。则右脸赤。或主风邪。气粗咳便不利。乃脾肺燥热。不能化生肾水。宜黄芩清肺饮主之。若哽气出气。唇白气短。则属肺经虚热。宜五味异功散主之。脾热。则鼻赤身热。饮水。乳食如常。属脾胃实热。宜泻黄散热理脾。若色微赤。身凉饮汤。乳食少思。则属脾经虚热。宜五味异功散补中健脾。肾热。则颏间色赤。足不欲覆。若肾与膀胱。气滞热结而小便不通者。宜五苓散主之。若色微赤。则属膀胱阳虚。阴无所化。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至若吐泻二症。间有因于热者。亦宜详辨。
假如吐乳色黄。不能受纳。此属胃经有热。宜先用泻黄散。次用人参安胃散。然当验其手指热。则属胃热。若手指冷。则属胃寒矣。宜兼详寒论。至如因热而泻者。则必大便。黄赤有沫。小便赤少。口干烦躁。宜四苓散主之。如更兼右腮色赤。饮冷者。属胃经实热。宜泻黄散主之。若右腮微赤。喜热恶冷。则属胃经虚热矣。宜白术散主之。若右腮及额间俱赤。属心脾翕热。宜泻黄散加炒黑黄连。若左颊右腮俱赤。属肝火乘脾。宜四君子汤加柴胡。大抵泻症最伤元气。若热泻过甚。必变虚寒。宜兼参寒论。盖始病而热者。邪气胜则实也。终变为寒者。真气夺则虚也。久病而热者。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久泻元气虚寒。急宜温补。不得误执热论。再如阳虚发躁。内实真寒。而外似热症者。如目赤作渴。身热恶衣。扬手掷足。欲投于水。但诊其脉。洪数无伦。重按无力。是为假热。宜急投参附之剂。引火归元。若误进清凉。入口必死。症之疑似。有如此者。医者可不慎欤。此外。如胎毒火丹。口疮重舌。衄血便血。以及疳热等症。虽亦云属热。然皆各有虚实之不同。是亦不可不明察之也。
【附方】
泻心散治心经实热。
黄连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调下。
秘旨安神丸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人参半夏(制)酸枣仁(炒)茯神(各一钱)当归(酒洗)橘红赤芍药(炒各七分)五味子(杵五粒)甘草(炙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
柴胡清肝散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往来寒热发热。或头发疮毒等症。
柴胡(一钱半)黄芩(炒一钱)人参(一钱)川芎(一钱)山栀(炒一钱半)连翘(五分)甘草(五分)桔梗(八分)
上水煎服。
地黄丸治肾肝血虚。燥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上壅。或风客淫气。患瘰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动。或咳嗽吐血。头目眩晕。或咽喉燥痛。口舌疮裂。或自汗盗汗。便血诸血。或禀赋不足。肢体瘦弱。解颅失音。或畏明下窜。五迟五软。肾疳肝疳。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凡属肾肝诸虚不足之症。宜用此以滋化源。其功不可尽述。
熟地黄(八钱杵膏)山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入地黄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数钱。量儿大小。温水空心化下。行迟鹤膝。加鹿茸牛膝五加皮。
参苏饮治感冒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伤寒呕吐。胸膈不快。痰饮凝结。
紫苏前胡陈皮制半夏干葛茯苓枳壳(炒)桔梗人参(各三分)甘草(一分)
上为末。每用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
黄芩清肺饮治肺热。小便不利。宜用此清之。
栀子黄芩(减半)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如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五味异功散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咳嗽。虚浮气逆。腹满等症。
人参白术(炒)茯苓(各等分)甘草(炙)陈皮(减半)
上加姜枣。水煎服。
泻黄散治脾热吐舌。
藿香叶甘草(各七分半)山栀(一钱)石膏(五分)防风(二钱)
上用蜜酒微炒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苓散治暑热烦躁。霍乱泄泻。小便不利而渴。淋涩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猪苓茯苓(各七分半)肉桂(五分)泽泻(一钱二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人参安胃散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黄(二钱)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药(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陈皮(三分)黄连(炒二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四苓散(即前五苓散去肉桂)
白术散治脾胃气虚。作渴饮汤。或因吐泻。津液亏损。烦渴引饮。或脾胃虚弱。腹胀泻渴。弄舌流涎。手足指冷。宜服之。和胃气。生津液。
人参白术(炒)藿香叶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两)干葛(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
人参白术(炒)茯苓(各二钱)甘草(炙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惺惺散(方见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