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洪氏集验方 >卷第五

《洪氏集验方》·卷第五

南宋朝 洪氏集验方 洪遵 著

妇人小儿

乌金散〔一〕

治妇人产后百病(饶州彭氏传。有歌答十八篇,文多不载)。

表格(烧时切忌妇人鸡犬见,如见,服之无效,切须忌之。用一堑根据此写讫,定四面,各立坯子,作一圈子。其头发、鲤鱼皮各用一藏瓶,去底入药,盛讫,却用瓦子盖,用好纸筋盐泥固济,乘湿放在土字上,用木炭火五斤烧通赤,取藏瓶放冷,打开出药)。

血余(半两,根据前法烧之)鲤鱼皮(一两,根据前法烧之)没药(半两)红花(一分,生用)伏龙肝(一分灶下取烧赤者土是)凌霄花(半两,色鲜者,焙使)好香墨(半两,生用)干柏木(一分,细研入,香好者可使)当归(半两,去梢土,微炒,令香用之)

上件九味,并细为末。产后母子热疾后胎死在腹,难产,生衣不下,血晕起坐不得,如见异花,口干心闷,乍寒乍热,四肢浮肿,言语颠狂,见神见鬼,不语,泻痢,腰膝疼痛,小肠尿血涩痛,崩中、呕逆不安、咳嗽涕唾、喉中如猫作声,面色遍身黑,赤点子生,眼涩腰肿,身发筋急,应是一切产后诸疾皆治。以酒一盏,煎取八分,调药两钱,空心频服之,用无灰酒大妙。

催生如圣散

黄蜀葵花上一味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熟汤放温,调下神妙。或有漏血,胎脏干涩,难产痛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实时产下。如无花,只用黄蜀葵子,烂研小半合,以酒调滤去滓,温饮尤佳。(予家常合以济人,甚验。)

万灵丸

治妇人月水湛浊不通,久无嗣息,血癖气痛,四肢浮肿,呕逆心疼,虚烦劳闷,面色痿黄,崩漏带下,寒热蒸劳,头疼齿痛,血下无度,淋沥诸疾,产前安胎,临产催生,产后胎结痛,伤寒,烦渴,泻痢,血劳,血运,筋挛,痰盛头疼,败血上冲,血刺,泄泻,咳嗽喘急,嗽血,血块起伏,气痞,气膈,血作腰痛,小便不禁,子死腹中,失盖汗不出,血风,脚手痹顽,凡产后诸疾,皆治。

牡丹皮(洗)川本(洗)川当归(切开,裹面赤黑色者佳,洗)白茯苓(去皮)

赤石脂(别研)香白芷官桂(去皮,不见火)白薇(洗)京芎(洗)玄胡索(去皮)白芍药白术(米泔浸一宿,以上各一两)甘草(炙)沉香(不见火)没药(别研,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材,皆用温水洗净,杵罗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粒或半粒,空心温酒化下。凡妊娠临月,服此五六粒,产时无痛。如久无子,服二十粒,当月有子。并治积年血风,半身不遂,种种血疾,不问年深,皆可疗,神效不可具述。

乌金散〔二〕

治血崩漏下。最治产后血崩,并小产血崩漏下。

棕榈皮乌梅干姜(烧灰存性,三味各等分)

上研细。每服二大钱,煎乌梅汤调,温服,不以时。

救生散

治急喉闭。产前产后有此疾,皆可服之。

白僵蚕(半两,去丝,锉,略炒)甘草(生,一钱重)

上二味,各取末,秤,和匀。每服一钱匕,以生姜汁调药,令稠,灌下,便急以温茶清冲下。

治妊娠忽然下血腰痛不可忍

鹿角(一两,锉)当归(一两,锉)

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治妇人产后因惊或怒伤肝

或忧气逆中脘,或坐草风入子脏,遂成颠狂,或成中风不语荆芥穗(瓦上焙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热米饮调下,酒亦得,用之如神。

催生药。

香白芷百草霜上等分为末。用童子小便,却入酒醋少许,沸汤调下,甚有神验。

滑胎易产神效八味散

(一名如意散。以下四方,太平州郭师显驻泊传)。

甘草(二两,炙)黄芩大豆黄卷干姜吴茱萸麻子仁大麦(炒,以上各四两)

桂心(三分)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汤饮亦得,空心食前,须入月方得,服过三十日。

动作宜谨,勿上厕,恐不觉堕地,如此之易也。

治产后虚眩,不能支持,两胁当脐急痛,气上冲,前后相引痛,治之如神,

羊肉汤

精羊肉(切,四两)当归(切,半两)川芎(锉,半两)生姜(切,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三盏,掠上沫,去滓。分四服,空心热服,一日服尽,来日再合,两日滓并一日煎之,当一剂服。

产后防晕方

旧漆器上不以多少,烈火烧烟熏鼻中即醒。

治产后大便不通

缘亡血过多,肠间干燥,甚至旬日以上,腹胀急,痛,闷冒,气喘,神昏力弱。欲攻之,则必致危殆,不攻则无缘得利。郭医云,尝用古方蜜导法,实时得下,且无所损,真活人之法。其方虽见仲景《伤寒论》,而产家不载,最为紧要。

顺经散

治小儿十余岁,因惊之后,心气不行,小腑淋沥,日及三十余次,渐觉黄瘦,宜服此剂主之。(高逢辰制干传)。

韭子(汤浸退,取白仁,干秤,一两)益智子(取仁,盐炒过,半两)琥珀(半两,令研)石苇(去毛土,一钱)白茯苓(三分、狗脊(去毛净,半两)石燕子(火,醋炒,出上七味,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用韭菜白煎汤调下,空心食前各一服,日午一服尤妙。

予表侄十余岁时,尝游慧山,归已昏暮,遇一巨人醉卧寺门,惊悸得疾。自是之后,一日便溺五六十度,医治数月不能效,遂以病证扣高逢辰,即援笔授此方。服药未几,日减一日,初则三二十度,最后十数度,凡服两料而愈。

九宝饮

治小儿因伤寒、邪不曾解利、致成远年嗽、兼治上喘气嗽不得睡。(常州顿助紫苏叶(一两)薄荷叶(一两)麻黄(一两,去节)大腹皮(一两)肉桂(半两)甘草(半两,炙)杏仁(半两,麸炒)桑白皮(半两)陈橘皮(半两,去穣者)

上件为粗末,令将杏仁研极细,将诸药同和匀。每服半钱,水半盏,乌梅半枚,生姜一片,同煎三分半,食后去滓温服,临睡亦得。忌酒腥之物。

治小儿泄泻

金液丹青州白丸子上以二药等分,细研,用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临安节推章谧静之云:渠有小儿,自五月患脏腑至七月不止,遂作慢惊候,以此药投一服,徐用少粥压之即愈,再服六七服,遂无事。(钱氏小儿方亦载此。)

肥儿丸

外舅朱临江传。

川黄连芜荑仁神曲(炒)大麦(炒)

上四味,等分为细末,用猪胆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后熟水吞下。(此方乃李文定丞相家方。海盐祝宰为常宁时,女子失奶,极黄瘦,丞相孙维翰来访,为传此方,自云其家得此药,小方脉未尝登门。女子自服此药,十日间取下疳虫,仅万余,自此日益顽壮。须小儿可服药即与之。孟正云:秦相家尽服此药,但加萝卜子一味。)

神曲豆蔻丸

治小儿疳气,羸弱,脏腑虚怯,及滑泄不止,饮食减少,腹胀寒热,面黄肌瘦,引饮无度。

神曲(半两,炒)肉豆蔻(三枚,面裹煨)麦(半两,炒)宣连(半两,去须)

使君子(十四枚,去壳)芜荑仁(一分)芦荟(一分,合研)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浸,面作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空心服。

木香分气丸

治小儿脾胃虚弱,饮食过伤,积滞内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黄腹急香附子(水浸一宿,捣去黑皮,令净饭上蒸过一次,焙干秤,二两)南木香(一钱,面裹,煨)缩砂(一分,去壳)甘草(半两,炙)京三棱(半两,湿纸裹,煨,乘熟切,焙)姜黄(半两,米泔水浸一宿,切,焙)

上为末,用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温熟水亦得,食后服。

助胃膏

助小儿胃气,思食止渴,常服甚妙。(饶州张采助教传。)

人参白术甘草茴香(各半两)干山药(一两)檀香(一钱)乌梅肉(半两)

白豆蔻仁(半两)缩砂仁(半两)干木瓜(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空心,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嚼服,或温水吞下。治小儿麻豆疮子,已出太盛,发溃,脓水粘衣着席,不能转动,疼痛,湿烂,敷之便干,更不成瘢痕方。

上用牛粪,不以多少,晒干,火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极细。如用蛤粉相似,用绵扑扑有疮处,不以时候。一方用乌牛粪,一方用黄牛粪。(出《幼幼新书》。一名白龙散,此方用之有验。)

辰砂安惊丸

理风热涎盛,身体拘急,睡中不稳,镇心。(以下三方,张采助教传。)

天麻(一分)川芎(二钱)防风(半两,洗,去芦头)甘草(一两,炙)白附子(一分)人参(半两,洗)茯神(半两)朱砂(二钱,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上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每一丸至两丸,用薄荷、荆芥煎汤化下。

羌活膏散风热,化痰安惊。

羌活(半两)荆芥穗(半两)白术(二钱)甘草(半两)白附子(二钱)桔梗(去芦头,洗,半两)白茯苓(二钱)川芎(二钱)防风(二钱,去芦头)朱砂(二钱,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上细末,炼蜜为丸,如皂皂子大。每服一丸至两丸,用薄荷汤化下,如痰盛加腊茶汤下

大天南星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发搐、目睛上视,口眼相引、牙关紧急,背脊强直,精神昏塞,连日不省。

滴乳香(研)龙脑(研)牛黄(研,各半钱)朱砂(研,三钱)麝香(研,一钱半)天麻人参防风(各一分,去芦头)天南星(黄牛胆汁制,半两)干蝎(十四个,汤浸软,去腹内土,微炒)

上细末,炼蜜为丸,如大鸡头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下。

治褓中小儿脐风撮口法

上视小儿上下龈,龈当口中心处,若有白色如红豆大,此病发之候也。急以指爪正当中掐之,自外达内,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处两尽头,亦根据此掐令内外断。(只掐令气脉断,不必破肉,指爪勿令大,恐伤儿甚)。沈存中云:为河北察访使日,到赵郡,有老人来献此法,云笃老,惜此法将不传,愿以济人。询之赵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余儿矣,环数邑之人,皆就此翁,治儿应手而愈。

没石子丸

治小儿吐泻,脏腑不禁。(上官医传)。

黄连(鹰爪者,炒)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炮)木香(炮)没石子(炮)

上各秤一钱,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米饮三十丸。

误吞珠铜铁而哽者方。

烧弩铜牙令赤,内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钱方。

捣火炭末,服方寸匕则出。

误吞钉及箭金针铁等物方。

多食肥羊肉脂及诸肥肉,自裹出。

封囟

天南星(一个,极大者)

上以慢火炮裂,去皮脐,入华阴细辛三钱,同杵为末,入麝香少许,用米醋调,涂绯帛,贴在囟上,以干为度。

治小儿吐。(宗人子与寺丞传。)

赤曲(半两)藿香叶(半两)丁香(一分,不见火。如热吐,即减丁香之半),肉豆蔻(一个,面裹,炮)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大段,小者半钱,煎香楠木汤调下。楠木定惊止吐,神妙不可言。

治小儿误食谷芒。

鹅上将鹅倒沥,盛半蛤蜊,令小儿饮之,谷芒即下。

消风散

治小儿一切口疮,并重舌鹅口。(以下五方,信州蔡敏修助教传。)

硼砂(一钱)朱砂(一字)雄黄(一钱)甘草末(一字)脑子(一字)

上研细和匀,少许敷之,吞咽不妨。屡用如方。

雄朱散

治小儿腮颔里外肿核。

石膏(二钱)雄黄(二钱)牙硝(一钱)天竺黄(二钱)甘草末(一钱)脑子(半字)

上研细和匀敷之,里核吃不妨,外核用薄荷汁调涂。缴口,新水调亦得。

金华散

治小儿一切疮疡。

黄皮(去粗皮,半两,炙焦)黄连(半两)海螵蛸(三钱)五倍子(三钱)轻粉(一分,研入)

上为细末和匀。疮干用油调敷,湿时干敷。

如圣散

治小儿一切头疮。

松脂(半两,研细)轻粉(半两)

上件和匀,油调敷之。

急风散

治小儿喉闭咽痛。

青胆矾(成片,好者)

每用少许,研细,新水调少许咽之,吐痰为妙。大人亦治。

坠涎丸

治咳嗽化痰。(以下二方,张采助教传。皆有神验。)

天南星(去皮脐,生用,半两)白附子(洗,去皮,半两)川乌尖(去皮脐,生用,一分)白僵蚕(洗净,直者,一分)白矾(枯,一分)半夏(洗净,生用,一两)

上为细末,用姜汁糊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用生姜、薄荷,泡汤吞下。

辰砂丸

治咳嗽,安惊化痰。

辰砂(半两,研,一半为衣,一半入药)白矾(枯,半两)天南星(去皮脐,切作片子,再用雪水煮,焙干,一两)大半夏(汤浸七次,用生姜自然汁作饼子,炙,一两半)白附子(去皮,炮,半两)

上为细末,用糯米粉煮糊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用腊茶、薄荷汤吞下。

四君子丸

治脾虚、受食不克化、停积中脘、吐逆恶心,脏腑泄泻。常服消化食滞,进美饮食,浓肠胃,充肌体,悦颜色,退黄。(婺州蒋助教传。以下三方,予家常合,甚效)。

缩砂仁乌梅肉(焙干秤)陈橘皮(去穣,取仁)诃子(纸裹,煨,去核,取皮用)

上各一两,为末。煮好大枣,取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枣汤熟水任下,无时。

肥儿丸

以下二方,张采助教传。

黄连(炒)芜荑仁(炒)神曲(炒)麦(炒)芦荟(细研,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猪胆汁调,面糊为丸,小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饮吞下。

观音散

理脾胃不和,气弱昏倦,多困,不思食。

白术(一分)人参(一分)甘草(一分,炙)干葛(出粉,一分)藿香叶(一分)白扁豆(三钱,炒)茯苓(三钱)樱粟子(三钱,炒)绵黄(一分,炙)木香(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生姜、枣子、紫苏煎汤调下,不计时,日进三服。

后记

上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着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与众共之。

干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阳洪遵书

贤人留意济斯民,学仕之余未舍勤,犹访医方治疾病,岂因富贵堕心身。乃知后世家风远,想见当年德业新,愧我长贫仍懒堕,不能望见属车尘。

洪公当宋盛时为侍从官,兄为宰相,其富贵为何如也,而恳恳不忘救民之事,着成方书,百世行之。

余素不谙医,而喜蓄医书,非真好医书也,好医书之为宋元旧刻者。今兹六月中,有扬州书友来告余云有宋版《太医集业》四册欲售,余属其携来,久而未至,闻已售于他姓,亦不甚惜之;因向来各家书目未载,即旧藏书家亦俱不知,或者书未必真宋版。后阅陆其清《佳趣堂书目》载是书,云文渊阁藏本,有杨南峰、邹臣虎二跋,方悔前此不之买,而已弗可追矣。适余友陶琅轩从都中寄此宋版《洪氏集验方》二本,至乃欣然,以为聊餍我欲。盖此宋版医书亦所罕有,见有季氏图书,随检延令宋版书目,知即系是书。卷后八行墨迹,季氏云鲜于枢诗跋,谅必有本而云然。百世行之以下,定有脱文,想沧苇收藏时必未遗失,故知之详也。至于板刻年月,载之甚详,宋刻固无疑义。而余旧藏《伤寒要旨》与此同出一手,黄宪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证。刊刻之地同是姑孰,刊刻之时同是干道,唯辛卯差后庚寅一年尔。二书之分不知几时,二书之合又在一地,岂非奇之又奇耶。余言详彼书跋语中,兹特志得书之由,并志余所以考证是书者如此。

甲子十一月荛翁黄丕烈识

顷在杨州郡斋,借到《太医集业》,寻览之余,见板口有三因字,遂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互勘,知即割裂其残本为之耳。《太医集业》者,第二卷之一条,并非别有此书也,《佳趣堂书目》所云误。归晤荛翁,出示是跋,举以语之,嘱记于后,他年倘仍收得,必拊掌一笑。

嘉庆乙丑八月涧顾广圻书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