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症
周女一周零一月庚申六月身热耳冷,隐隐有点,防痘,夏令感温暑而发,先宜辛凉解肌,令其易出,切忌辛温发表,致表虚发痒,溃烂,且助温热。
连翘(三钱)甘草(一钱)苦桔梗(三钱)芦根(三钱)炒银花(三钱)薄荷(八分)
芥穗(八分)
初二日点出未透,仍宜解肌。照前方。
初三日险痘三天,来已出齐,但顶陷色暗,与活血提顶法,再色白皮薄,两太阴素虚之体,此痘如用羌活、防风,必致塌痒,进苦降必致泄泻。
当归(二钱)苦桔梗(一钱)焦白芍(钱半)银花(三钱)白芷(二钱)黄芩炭(钱半)
木通(二钱)紫草(八分)南山楂炭(一钱)连翘(二钱)暹逻犀角(一钱)
初四日气虚则根松顶陷,血郁则色淡盘软,毒重则攒簇,且与消毒活血提顶,扶过七日,能用补托,方可有成。不然,九朝塌痒可虑,况现泄泻。
当归(二钱,土炒)甘草(钱半)白芷(二钱)红花(一钱)暹逻犀角(三钱)皂针(一钱)羚羊角(三钱)连翘(三钱)苦桔梗(二钱)紫草(钱半)炒银花(三钱)公鸡冠血(每大半黄酒杯点三小匙)
初五日痘五天半,气虚不能解毒外出,牵延时日,必致内陷塌痒,今日仍然外感用事,未敢大补,亦须少用托法。
白芷(二钱)连翘(钱半)丹皮(二钱)皂针(钱半)苦桔梗(二钱)白归身(三钱)
甘草(五分)紫草(一钱)燕窝根(五钱)生绵黄(三钱)鸡冠血(三五匙)
浓煎一茶杯,服完,渣再煮浓半杯,明早服。
初六日六天少用补托,业已起胀,颜色颇鲜,但皮薄壳亮。今日须大补,明日须峻补。
生绵黄(五钱)苦桔梗(三钱)鸡冠血(每一酒杯点三滴)炙甘草(钱半)紫草(二钱)
党参(三钱)白归身(三钱)广皮炭(一钱)白芷(二钱)川芎(一钱)燕窝根(一两)
公鸡汤煎药。
初七日两用托补,色鲜而润,陷者复起,但清浆十之二三,亮壳颇多。今到七日,脏腑已周,气血用事,正好施补气载毒之方。
生绵(五钱)广皮(一钱)炙甘草(二钱)白芷(一钱)苦桔梗(三钱)人参(一钱)
广木香(八分)煨肉果(钱半)川芎(四分)燕窝根(一两)
公鸡汤煎药。
八天痘顶圆绽者不过一二,头面行浆,胸背清浆三四,四肢全然空亮,根盘色淡。此气血两虚,急宜峻补,用参、归、鹿茸,合陈氏异功法。
人参(一钱)归身(六钱)煨肉果(二钱)黄毛茸(五钱,水黄酒另煎)苦桔梗(三钱)
白芷(三钱)广木香(一钱)炙甘草(三钱)燕窝(一两)生绵(一两)茯苓块(三钱)广皮炭(三钱)公鸡汤(一中碗)
此药煮成四茶杯,加茸汁半茶杯,鸡汤一中碗,燕窝汤一碗,和匀上火煨浓,小人服一半,乳母服一半。
初九日九天昨用峻补,两臂虽有黄浆,四肢仍然空亮,泄泻之故,用文仲大异功散。
生嫩(一两)人参(一钱)广木香(二钱)当归(五钱,土炒)煨肉果(三钱)广皮炭(二钱)煨诃子(三钱)于白术(五钱,炒)上肉桂(一钱,研细去粗皮)茯苓块(六钱)
炙甘草(三钱)鹿茸尖(六钱,酒煎)
初十日即于前方内,去肉桂、鹿茸尖、归身,减黄四钱,加:泽泻(五钱)
十一日照前方。
十二日即于前方内加:薏米仁(五钱)
十三日浆未十分满足,四肢间有破损,难保无痘毒咳嗽等事,兹用利水以助结痂,驱逐余毒,即在其中,所谓一举两得者也。
洋参(三钱)泽泻(三钱)广皮炭(一钱)茯苓块(五钱)生苡仁(八钱)炙甘草(钱半)焦于术(三钱)广木香(三钱)煨肉果(二钱)煨诃子(二钱)
十四日脚肿胸闷溲短,水不利也。
茯苓块(五钱)炒银花(二钱)冬白术(三钱)泽泻(二钱)生苡仁(五钱)广皮炭(钱半)飞滑石(二钱)连翘(二钱)五谷虫(钱半)
何男四岁九月初三日三天气虚毒重。粘连成片,兼之色滞顶陷,攻毒则碍虚,温托则碍毒,两难措手,和中安表,更不济事,勉议活血摆毒。
苦桔梗(三钱)乌犀角(五钱)连翘(三钱)生甘草(一钱)白芷(一钱)薄荷(一钱)
炙天虫(二钱)紫草(三钱)全归(三钱)南楂(三钱)丹皮(三钱)羚羊角(三钱)
每一酒杯,和猪尾膏三小匙。
初五日四天昨用活血解毒,大有起色,但喉声微哑,面目浮肿太甚,唇色绛红,时疠之火毒太重,今日犹宜解毒。
苦桔梗(六钱)暹罗犀角(六钱)连翘(三钱)人中黄(三钱)桃仁(钱半)古勇黄连(一钱)天虫(三钱)白芷(一钱)全归(二钱)炒楂肉(二钱)紫草(三钱)谷精草(三钱)
丹皮(三钱)羚羊角(三钱)银花(五钱)紫花地丁(五钱)
以银花紫地丁前汤代水。
初六日五天半渐有起色,但险症变幻不一,时刻小心为要,今日仍宜活血提顶,微加托里。
生绵(三钱)紫草(三钱)红花(三分)炙甘草(三钱)归身(三钱,土炒)银花(三钱)
白芷(二钱)谷精草(三钱)皂针(一钱)犀角(三钱)连翘(三钱每一酒杯约加)鸡冠血(三小匙)
初七日六天半时疠已退,气血用事,头面清浆三四,周身亮壳,非重用温托不可。
看守勿懈,不致损破,可望成功。
生黄(八钱)紫草(二钱)燕窝根(五钱)炙甘草(三钱)广木香(钱半)归身(三钱)党参(三钱)白芷(二钱)鸡冠血(每酒杯冲三匙)
初八日七天半浆未及半,切牙寒战,灰白塌陷,非陈文仲大异功散不可。
人参(钱半)广皮(钱半)焦于术(三钱)生绵(八钱)广木香(二钱)茯苓块(二钱)炙甘草(三钱)白芷(三钱)糯米(三钱)上上桂心(钱半)归身(四钱)
公鸡汤煎。
初九日八天半昨用大异功法,切牙寒战,已去大半,但浆犹未足,用异功参归鹿茸法。
绵黄(一两)上上肉桂(二钱,去粗皮)广木香(二钱)人参(三钱)黄毛鹿茸(五钱,生)白芷(二钱)茯苓块(三钱)当归(三钱,土炒)诃子肉(二钱,炒)焦于术(三钱)
煨肉果(二钱)炙甘草(钱半)广皮炭(半钱)
熬浓服。
初十日九天半切牙寒战,已去十分之九,但身上浆清,腿足未灌,泄泻频仍。翁仲仁有泄泻安宁大虚少毒之诊,今日犹宜峻补,如泄泻不止,再加涩肠。
绵黄(一两)广木香(钱半)人参(三钱)生鹿茸(五钱,酒另煎)上肉桂(二钱)
白芷(二钱)炙甘草(二钱)煨肉果(三钱)浓朴(二钱)诃子肉(三钱,煨)
十一日十天半用异功散得效,但泄泻不止,肤痒浆薄,必有余毒,今日仍可托补一天,议于明日用实脾利水收痂法,俾不尽之热毒,从小便而去。
生绵黄(一两)广木香(二钱)煨肉果(三钱)人参(二钱)广皮炭(二钱)炙甘草(三钱)上肉桂(一钱)浓朴(二钱)诃子肉(三钱)
十二日十一天痂虽结而浆薄,泄泻,以实脾利水为法,仍兼涩肠。
人参(八分)煨肉果(三钱)浓朴(二钱)焦于术(三钱)炙甘草(钱半)上肉桂(一钱)
茯苓块(三钱)炙黄(五钱)生苡仁(五钱)广皮炭(二钱)诃子肉(五钱)广木香(二钱)
十三日十二天浆薄微咳,痂痒,便溏,仍当补气,兼与实脾。
人参(八分)煨肉果(钱半)浓朴(二钱)生黄(五钱)诃子肉(二钱)广木香(一钱)茯苓块(五钱)炙甘草(三钱)焦于术(三钱)生苡仁(五钱)广皮炭(一钱)
十四日十三天喉哑咳嗽而渴,肺中余毒未清,便溏溺短,痘后脾虚宜实。
茯苓块(三钱)五谷虫(一钱)冬白术(三钱,炒)浓朴(钱半)生苡仁(五钱)苦桔梗(三钱)诃子肉(二钱,煨)炒银花(二钱)地骨皮(二钱)连翘(钱半)
吴氏五岁辛酉九月二十日险中逆痘三天,繁红扁阔,成片不起,翁仲仁谓重壅遏。其形退缩,且烦躁肢逆,唇焦舌黄,溲短腹痛,痘顶先出者已焦,勉用双解法。
芥穗(三钱)全归(三钱)苦桔梗(三钱)楂肉(三钱)生大黄(五钱)生甘草(一钱)
牛蒡子(三钱)连翘(二钱)银花(三钱)猪尾(三匙,入梅片二分熬膏)桃仁粉(二钱)薄荷(一钱)
二十一日四天艳红扁阔,下后稍见起发,究不肥绽,何能起胀成浆,咳嗽痰多,且与清凉败毒,活血松肌,开提肺气。
犀角(三钱)杏仁(三钱)紫草(二钱,和猪尾膏)羚羊角(三钱)苦桔梗(五钱)银花(三钱)连翘(三钱)甘草(一钱)大力子(三钱)芥穗(三钱)归尾(一钱)楂炭(五钱)
二十二日五天密布不齐,身热未退,扁阔瘪陷,形色滞暗,不能起胀,那得成浆,勉于清毒之中,兼与活血提顶。
犀角(三钱)天虫(三钱)杏仁(三钱)羚羊角(三钱)归须(二钱)银花(三钱)苦桔梗(三钱)牛蒡子(三钱)白芷(二钱)甘草(一钱)皂针(一钱)楂肉(二钱)连翘(三钱)
紫草(二钱)鸡冠血(每杯冲四茶匙)
二十三日六天头面虽有行浆之意,究竟周身平陷,较昨日颜色略润耳。仍与清毒活血提顶,少加托里。
生黄(三钱)天虫(二钱)全归(三钱)皂针(钱半)人中黄(一钱)杏仁(三钱)
白芷(二钱)紫草(三钱)牛蒡子(三钱)银花(三钱)穿山甲(一钱)苦桔梗(五钱)犀角(三钱)鸡冠血(每杯冲四茶匙)
二十四日七天头面行浆,周身平塌空壳,用伍氏内托法。
生绵(八钱)大力子(三钱,炒研)白芷(二钱)全归(三钱)苦桔梗(三钱)川芎(钱半)炙甘草(钱半)洋参(钱半,炒老黄色)紫草(二钱)燕窝根(五钱)公鸡汤(一茶杯)鸡冠血(每杯冲三茶匙)
二十五日八天头面浆足,周身平塌者已起,空壳者亦有行浆之势,翁仲仁谓喉哑声嘶,浆行饱满,亦无妨。切牙在七日以后属气虚,况其食少乎,非阴虚也。
生绵(八钱)炙甘草(一钱)公丁香(四分)白芷(二钱)象贝(二钱)苦桔梗(五钱)天虫(三钱)洋参(钱半,炒老黄)牛蒡子(三钱)鸡汤(一茶杯)
二十六日九天浆已行及大半,但气虚作痒,看守勿懈,毋令损破为要。
生绵(一两一钱)象贝(三钱)白芷(三钱)天虫(三钱)苦桔梗(六钱)牛蒡子(三钱)洋参(二钱)冬白术(二钱)炙甘草(三钱)广木香(一钱)
二十七日十天浆已行及十之七八,惟痰咳微痒,眼中出脓为可虑。
生绵生甘草谷精草苦桔梗焦冬术桑叶生苡仁连翘土贝母二十八日十一天湿重,小便不利,畏寒切牙。
洋参(钱半)广皮炭(钱半)生黄(五钱)炙甘草(三钱)生苡仁(五钱)冬白术(三钱)谷精草(三钱)茯苓块(三钱)
二十九日十二天实脾利水以收痂止嗽,加辛凉败毒以护目疾。
生黄(二钱)地骨皮(二钱)炙甘草(钱半)连翘(二钱)炒冬术(三钱)炒银花(二钱)茯苓块(三钱)谷精草(三钱)生苡仁(五钱)
初一日十三天湿气已行,痂结过半,正气已化,痂落过半,饮甚好,目开无恙,已收全功,惟咳嗽减而未清,仍宜实脾利水,复以辛凉败毒。
炒冬术(三钱)地骨皮(一钱)茯苓块(三钱)炒银花(钱半)生苡仁(三钱)五谷虫(一钱)连翘(钱半)象贝(钱半)
某(七官)痘粒分颗,原属纯正,但壳薄顶平无浆,间有二三陷者,且有灰色,明日七朝,气血用事,非峻补不可。一切辛窜走里者,必不可不用,为其温中而托络也。其走表者断不可用,以其虚表而致塌痒也。再九日以后,须防泄泻咳嗽。
嵩女五个月初十日相火用事,病民病温,防发痘,先宜辛凉达表,切忌发汗。
连翘(二钱)银花(二钱)甘草(一钱)苦桔梗(二钱)杏仁粉(二钱)薄荷(五钱)
芥穗(八分)芦根(三把)牛蒡子(二钱)
十一日险痘一天。
连翘(二钱)银花(二钱)苦桔梗(二钱)甘草(一钱)紫草(一钱)芦根(二两)归须(八分)薄荷(八分)牛蒡子(二钱)芥穗(一钱)煎汤代水。
十二日脾经险痘二天,色重粘连,船小载重,夜间烦躁,先以活血败毒。
楂肉(三钱)大黄(一钱)连翘(二钱)当归(八分,土炒)银花(五钱)桃仁泥(八分)
地丁(三钱)苦桔梗(二钱)红花(三分)人中黄(一钱)丹皮(二钱)犀角(一钱)猪尾膏(三小匙)白茅根(一两)煎汤代水。
十三日险痘三天,色重粘连,间有陷顶,议凉血提顶。
连翘(二钱)细生地(钱半)银花(钱半)归须(八分)苦桔梗(一钱)白茅根(三钱)
甘草(八分)犀角(八分)红花(五分)羚羊角(二钱)丹皮(二钱)芦根(三把)
十四日险痘四天,形色俱有起色,但顶平便溏耳,将就可望有成。
生黄(三钱)茯苓块(三钱)炙甘草(钱半)沙洋参(一钱)白芷(一钱)炒山甲(一钱)白茅根(三钱)皂针(八分)白术炭(二钱)炒银花(二钱)鸡冠血(三小匙)
公鸡汤煎药。
十五日五天即于前方内,去银花、鸡冠血,加:广皮(一钱)
十六日六天虽然行浆,但色灰便溏。
焦于术(钱半)广木香(一钱)诃子肉(一钱)茯苓块(三钱)煨肉果(钱半)炙甘草(二钱)绵黄(三钱)广皮炭(一钱)洋参(二钱,姜汁炒)
水煎浓。
十七日七天业已回浆,十分全功,但便溏湿重,仍有意外之虞,法宜实脾利水。
焦于术(三钱)广木香(一钱)茯苓块(三钱)诃子肉(一钱)生苡仁(三钱)煨肉果(一钱)广皮炭(八分)人参(一钱,姜炒)炙甘草(一钱)
嵩女三岁癸亥十一月初十日芥穗(钱半)藿香叶(八分)防风(钱半)薄荷(八分)连翘(二钱)杏仁(一钱)甘草(一钱)桑叶(一钱)苦桔梗(二钱)芦根(二把)
十一日重险痘一天,热一日而见点,阳明络现,粘连成片,汗多便溏,气虚毒重,九朝塌痒难防,勉与摆毒松肌。
连翘(三钱)银花(五钱)桑叶(三钱)丹皮(二钱)紫花地丁(五钱,先煮代水)归尾(八分)苦桔梗(三钱)牛蒡子(八分,研)甘草(一钱)芦根(五把)猪尾膏(三匙,冰片二厘和入)
十二日二天出不爽快,未三岁之儿,九日限期时刻有违陷之虑。即于前方内加:白茅根(五钱)暹逻犀角(一钱)
十三日重险三天,面貌繁红,壳薄顶陷根松,粘连成片,身上色淡不起,小便清,大便多而稀,头温足冷,应作气虚不能送毒外出看。总之九朝塌痒之症,勉与活血提顶,而补气兼之。
连翘(二钱)白芷(二钱)红花(一钱)穿山甲(一钱)甘草(一钱)皂针(一钱)归尾(钱半)洋参(一钱)犀角(一钱)生绵(三钱)猪尾膏(三匙,冰片二厘拌)
十四日重险四天,较昨日稍好,然不能起胀,焉能成浆。塌痒之证,勉与提顶。
薄荷(八分)生绵(五钱)苦桔梗(二钱)穿山甲(一钱)杏仁(二钱)犀角(二钱)
白芷(二钱)红花(一钱)甘草(一钱)皂针(一钱)银花(二钱)鸡冠血(五钱)
十五日重险五天,较昨日略好,究竟不能起胀,面红身白灰,头温足冷,虚寒之极,勉与辛温而甘者,助其元阳。
生绵(五钱)红花(钱半)穿山甲(二钱)焦于术(钱半)洋参(二钱,姜一片同捣炒枯)半夏(钱半)白芷(二钱)煨肉果(八分)公丁香(五分)广木香(钱半)桑叶(一条,生捣汁冲)炙甘草(钱半)
浓煎如膏。
十六日六天虚寒壳亮,急用峻补,以救万一。
生绵(一两)归身(三钱,土炒)穿山甲(三钱)焦于术(四钱)洋参(六钱)鹿茸(五钱)白芷(三钱)红花(钱半)广木香(三钱)煨肉果(钱半)炙甘草(三钱)茯苓块(三钱)广皮炭(二钱)
老公鸡汤煎如膏。
十七日七天壳薄无浆便溏,气血两虚,用陈文仲法。
生绵(一两)炙甘草(三钱)洋参(三钱,姜炒)煨肉果(二钱)焦于术(二钱)煨诃子(三钱)鹿茸尖(六钱,酒炒)真桂(八分,去粗皮)白芷(二钱)公丁香(八分)煨木香(二钱)广皮炭(钱半)半夏(钱半)
公鸡汤煎如膏。
十八日八天切牙,泄泻,目开,壳薄无浆,皆系虚欲塌痒之象,急用陈文仲大异功散法,惜无力用参耳。
防风(五钱)诃子肉(三钱)肉果霜(三钱)生绵(三钱)洋参(五钱)熟附片(一钱)
于术(四钱)桂(钱半)茯苓块(三钱)公丁香(三钱)白芷(二钱)广木香(三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三钱)
浓煎如膏,分六七次服。
十九日九天昨用文仲大异功,仍然塌陷切牙,水浆不得入口,然根盘未散,断不可弃而不治。议于前方加:煨肉果(二钱)丁香(二钱)
连服二帖。
二十日十天昨日异功散方,连服二帖,头面业已行浆,下体仍然灰白塌陷,再用前方二帖。
二十一日十一天灰白浆不足必陷,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二日十二天头面浆足,四肢空壳尚多,于前方内改肉桂为桂枝,再二帖。
二十三日十三天仍须托理温中,白日服完,夜间再服半帖。
二十四日十四天灰白切牙,泄泻,犹在险途。
生绵(五钱)桂枝(五钱)洋参(五钱)茯苓块(五钱)于术(五钱)白芷(三钱)
诃子肉(三钱)炙甘草(三钱)肉果霜(六钱)生苡仁(五钱)公丁香(六钱)党参(五钱)广木香(五钱)广皮(三钱)
九碗水煎如膏。
徐男六岁癸亥腊月初四日重险痘三天,骨立无肉,血枯而燥,干红色暗,粘连成片,皆隐在皮中,乃枭毒把持之故,勉议两解重法。如照常理立方,恐鞭长莫及。
大黄(四两,半生半用黄酒炒黑)楂肉(三钱,半生半炒)犀角(一两)紫地丁(一两)
桃仁(四两,半生半炒)青皮(二两)银花(一两)红花(三钱)小猪尾血(半酒杯,入梅片三厘)
水八碗,煮成三碗,先服半碗,约二时再进,以舌苔退痘起发为度。
初五日重险痘四天大下后,业已起发,不必再用沉降,议凉血提顶。
犀角(八钱)紫地丁(五钱)白芷(二钱)银花(八钱)苦桔梗(五钱)皂针(二钱)
羚羊角(五钱)人中黄(三钱)白茅根(一两)连翘(五钱)
初六日重险痘五天,大有起色,仍宜凉血活血,兼与败毒。
细生地(八钱)紫地丁(五钱)白芷(三钱)犀角(五钱)羚羊角(五钱)人中黄(二钱)连翘(四钱)银花(八钱)白茅根(一两)苦桔梗(五钱)
分四次服。
初七日生险痘六天,虽然行浆,但火毒太重,不必用补,亦不可泻,犹宜用凉血解毒,以为结痂之地。
元参(五钱)紫地丁(六钱)银花(八钱)细生地(一两)苦桔梗(五钱)连翘(三钱)
犀角(一两)人中黄(二钱)白茅根(一两)粉丹皮(八钱)
初八日七天于前方内减犀角一半,加:麦冬(五钱)
初九日八天浆已满足,色渐苍,胃已旺,议辛凉以助结痂之用。
连翘(三钱)白茅根(五钱)银花(三钱)五谷虫(钱半)生甘草(钱半)
麦冬(五钱,连心)
初十日九天四肢太热,非重用辛凉,其痂不结。
连翘(五钱)黄芩(钱半,酒炒黑)元参(五钱)银花(五钱)生甘草(钱半)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五钱)白茅根(六钱)丹皮(五钱)
十一日十天回浆甚缓,微咳,用辛凉少兼实脾。
连翘(二钱)黄芩(一钱)白茅根(三钱)人中黄(钱半)麦冬(三钱,连心)桑叶(一钱)细生地(三钱)生苡仁(五钱)地骨皮(一钱)丹皮(三钱)
十二日十一天仍服前方一帖。
十三日十二天再服前方一帖。
十五日十四天十分全功,惟败余毒而已。
连翘(二钱)人中黄(钱半)白茅根(三钱)五谷虫(一钱)粉丹皮(三钱)仙人杖皮(二钱)
吕女癸亥腊月十三日重险痘二天色重,粘连成片,攒簇颇多,第一方以达外感活血松肌为法。
芥穗(二钱)苦桔梗(三钱)牛蒡子(三钱)杏仁(三钱)前胡(钱半)薄荷(一钱)
甘草(一钱)半夏(二钱)苏叶(一钱)当归(钱半)南红花(一钱)
十四日早第二方,以摆开枭毒为主,盖攒簇者必攻也,况色重乎。
生大黄(一两,半生半用酒炒黑)桃仁(六钱,半生半炭)南楂(六钱,半生半炭)苦桔梗(四钱)青皮(四钱,半生半炭)人中黄(二钱)猪尾膏(每次冲三小匙,一酒杯研入梅片五厘)
十五日申刻重险痘三天,早用必胜法,现下颜色已退,唇舌色绛,抱鬓蒙头,腰中肾俞太重,弄口咂嘴,心火太重,恣议以凉血败毒。
犀角(六钱)甘草(钱半)羚羊角(三钱)银花(三钱)真山连(一钱)大力子(二钱)
连翘(三钱)广皮(钱半)苦桔梗(三钱)杏仁(三钱)全归(三钱)次生地(三钱)猪尾膏(每次三两匙,研入冰片五厘)
十六日险中逆痘四天,气血既虚,而毒又重,色暗根松,瘪阔壳薄,头温足冷,抱鬓攒腰,下不可,初又不可,此其所以难也,勉与活血提顶。
红花(钱半)人中黄(三钱)犀角(五钱)全归(三钱)紫地丁(五钱)白芷(三钱)
银花(五钱)皂针(三钱)苦桔梗(六钱)穿山甲(二钱,炙)楂肉(六钱)粉丹皮(五钱)夺命丹(三粒)猪尾膏(每次冲三小匙,冰片五厘)
十七日险中逆痘五天,较昨日虽有起色,究竟色滞而重,板着不行,二日不大便,皆系枭毒把持,恐不能行浆,如过此关,则不能再用沉降矣。议必胜法:生大黄(一两,半生半用酒炒黑)青皮(六钱)桃仁(一两,生炒各半)焦楂肉(一两)
红花(钱半)苦桔梗(六钱)甘草(三钱)
十八日险中逆痘六天,昨日复用必胜法,虽有起色,究竟头面不如周身之半,枭毒把持,阳亢可知。
犀角(五钱)大黄(五钱,酒炒黑)红花(二钱)人中黄(三钱)全归(三钱)银花(五钱)紫地丁(五钱)穿山甲(二钱,炙)苦桔梗(五钱)皂针(二钱)南楂炭(三钱)广皮(二钱)白芷(三钱)
十九日险中逆痘七天头面起发,色鲜,周身色淡,逆者已顺,现有行浆之势,一以上浆为主。
于术(三钱)防风(三钱)整绵(一两生咀)炒广皮(二钱)洋参(三钱,姜炒)炙甘草(三钱)白芷(三钱)茯苓块(三钱)党参(五钱)桂枝(五钱)归身(二钱,土炒)
二十日八天照前方仍服一帖。
二十一日九天身上色淡灰,四肢尚空,大便频仍,寒战发痒,皆系虚象,急用陈文仲法,防其内陷。
党参(三钱)肉果霜(五钱)诃子肉(五钱,煨)茯苓块(五钱)于术(五钱,土炒)
炙甘草(三钱)广木香(三钱)官桂(一钱,去粗皮)白芷(三钱)炒广皮(二钱)姜半夏(三钱)熟附子(一钱)洋参(三钱,姜汁炒)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
切牙加:公丁香(三钱)第二帖做细末。
二十二日将昨日第二帖之末药,每服三钱,约二三个时辰服一次。
吕男二岁甲子正月十一日状元痘原不必服药,但现下半生半熟,泄泻唇寒,犹恐遭毒损目,议托温法。
生黄(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一两)茯苓(三钱)炙甘草(三钱)半夏(一钱)
广皮(一钱)诃子肉(二钱)生苡仁(二钱)
服二帖后去黄,再服二帖。
汪男三岁初报痘点,形即繁重,表虚脉滑,心热恣甚,谨防八九朝塌痒,且与辛凉解肌透毒。
苦桔梗(五钱)生甘草(钱半)银花(二钱)牛蒡子(三钱)苏薄荷(三钱)杏仁泥(二钱)全归(一钱)连翘(二钱,连心)丹皮(三钱)
初七日险痘一天,头面粘连,点现瘪阔,足凉,非纯然毒重,亦非纯然气虚,且与活血松肌败毒,大凉大温,皆在难施之例。
镑犀角(五钱)牛蒡子(一钱)青皮(二钱)苦桔梗(三钱)全归(钱半)银花(五钱)
甘草(二钱)南楂炭(三钱)薄荷(八分)连翘(三钱)猪尾膏(三匙冲)
外以胡荽酒洗足。
初八日险痘二天半,但唇肿,右颧肿,心脾之火甚也。足已温,痘苗稍大者即顶陷。
犀角(五钱)全归(二钱)银花(五钱)苦桔梗(三钱)红花(八分)紫地丁(五钱)
甘草(钱半)楂炭(钱半)连翘(三钱)牛蒡子(二钱)广皮(八分)猪尾膏(三匙)白茅根(一两)
按:白茅根秉燥金之体,感风木而花,内异于众草,生发最速,其性喜洁,故能化毒开清。
其味甘凉,故能走肺胃而不伤肺胃之阴。《本草》称其主衄症,盖言其所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也。但此物性平和,不假以重权不为功,凡一切清窍病,用之最良。而痘症中护眼护喉,走清导血分为尤良也。
初九日险痘三天半,两眼两颧肉肿,疮不肿,心脾之火太甚也。血无不活,故今日不加血药。
犀角(五钱)连翘(三钱)元参(五钱)羚羊角(五钱)苦桔梗(六钱)银花(五钱)
紫地丁(五钱)甘草(钱半)细生地(三钱)牛蒡子(五钱)白茅根(一两)谷精草(三钱)白芷(二钱)
初十日重险痘四天半,额滞于颏,颏滞于身,此阳火有余之象,虽不必大下,仍以败毒为主,而提顶次之。
犀角(五钱)银花(五钱)羚羊角(五钱)紫地丁(五钱)黄芩(三钱)苦桔梗(五钱)
次生地(五钱)牛蒡子(二钱)元参(二钱)甘草(二钱)谷精草(三钱)山连(钱半)白茅根(一两)
十二茶杯水,煮成五杯,分十次服。
十一日五天半,已有行浆之势,不必提顶托浆,但喉沙声哑,趁此犹系外感用事之时,仍用昨日方开提肺气败毒,减其蒸腾炼毒之火,使归于平和,即行此等汤火痘之浆法,所谓道无定体者此也。高明以为何如?仍用昨日方一帖,限明日黎明服完。
十二日六天半,面已有浆,四肢腰背皆空,五更大便两次,痛快而溏,今晚已入气血用事之关,须渐进补托,兼与清毒。
炙绵(三钱)犀角(三钱)白芷(二钱)冬白术(二钱)白茅根(六钱)党参(钱半)
苦桔梗(一钱)茯苓块(三钱)银花(三钱)广皮炭(一钱)
日入后服。
十三日七天半,头面浆已七八,腰背不足,四肢尚空。今日正是气血当令,已有痒态,必得扶其不及,多得一分浆,少得一分后患,此身小痘多之定法也。
生绵(五钱)白芷(二钱)广皮炭(钱半)党参(三钱)炙甘草(钱半)红花(一钱)
冬白术(三钱,土炒黄)茯苓块(三钱)广木香(一钱)
十四日浆足九天,于前方内去红花。
十五日十天浆足色苍,情势圆绽,四肢陆续上浆,皮肤扪之平和,不冷亦不过热,脉洪数有力,合观皆情理之正,其不食畏缩,皆痛象也。痘多浆亦多,炼气血而成浆,痛亦情理之正,断非陷症,议补气以胜痛,活络以定痛法,似不歧于路矣。
生绵(三钱)熟(三钱)炙甘草(三钱)人参(五分)乳香(八分)没药(八分)
茯苓块(三钱)冬术(三钱)广木香(一钱)广皮(一钱)老浓朴(六分)白芷(二钱)红花(四分)
十六日十一天,大势已有成功之象,犹须防其泄泻作痒。
防风(二钱)洋参(一钱,炒黄)炒冬术(二钱)茯苓块(三钱)炙甘草(一钱)广皮(一钱半,炒黑)广木香(一钱,煨)焦白芍(二钱)
十七日十二天,小便长,大便滞,暂与宣化肠胃。
茯苓块防风(钱半)谷精草(三钱)五谷虫老浓朴(一钱)
十九日十四天,痘后肺液受伤,渴而咳。
白茅根象贝某男二十六日风温发热三天,耳冷尻冷,已有微点,谨防天花,法宜辛凉解肌,芳香透络,最忌三阳表药,多汗致成塌痒。
苦桔梗牛蒡子(二钱,炒研)桑叶(三钱)甘草芥穗(钱半)连翘(三钱)薄荷银花(三钱)白茅根(三钱)
当日晚大泻水粪,加:黄芩(三钱)。泻止。
二十七日虚寒,痘二朝,甫二日,热退其半,神气安静,大便溏泄,布痘不多,亦属匀称。但痘形遍阔根松,色亦过淡,观其皮色,脾经素有饮食伤损,议异功保元合法。
人参(一钱)生于术(二钱)生绵(三钱)云苓块(三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广木香(钱半)
二十八日仍用前方。
初七日十二朝,痘虽稀少,浆行薄弱,腰下尚未结痂,乘此机会,再用保元以助余浆。
人参(一钱)云苓块(三钱)绵(三钱)苡仁(三钱)炙甘草(钱半)
初八日仍用前方一帖。
补案辛巳年述癸卯初夏,余有涟水之游,长女甫二龄,于四月十一日见点,至二十五日,已半月矣,余适回家,见其情势鼓立者半,顶陷者半,根抱者半,散者半,毫无汁浆。本系谢宝灵兄调治,因请同看。伊芳立一方,余视之曰:此方如上得浆起,甘受重罚,此方如上不起浆,亦受重罚。谢兄愕然曰:足下左右皆受重罚,何故?余曰:今且不必明言,明日来视浆色。伊芳去后,余仍用其方,照方制念帖,加燕窝十二两,(此味原方所无)大公鸡一只,重九斤,紫河车一具,(此二味亦原方所有,但加重耳。)并药共十余斤,先分九锅煎,去渣后并一锅煎,自早至暮,不敢草率,成浓膏得两碗许,令乃母饮半茶杯,小人饮半酒杯。
二鼓时其母因乳胀,谓余曰:药甚灵。余无乳者已数日,今忽蓬蓬,岂非药力乎。余曰:可急令小孩吮之。彼曰:小孩不得寐者已数日,今方熟睡,可惊之乎?余曰:限期已紧,所以令汝服药,为以乳汁上浆也,今乳胀可急与之。因促之醒,痛吮一饱,少时又寐,漏下三鼓,清浆如露矣。未至四鼓,又令母女服药如前,四鼓未罢,浆如蜡色。五鼓以后,又如茶色浓浓,如及时之浆。天明已十七朝矣,又延谢先生至,彼一视曰:奇哉?何因得此?余曰:用君原方。彼比曰:只添得燕窝一味,何神至此?余曰:余作日云此方上得起浆,甘受重罚者,以先生七八朝即用此方,彼时气血方壮,毫无浆汗,今已十五朝,气血消耗,岂能上浆乎?余又谓此方不能上浆,亦受重罚者,以先生之方如错,小女早不活矣。因令伊芳视方之背,伊芳见照方二十帖之文,又令视诸药渣,因谢曰:余实不能。
女二十日十九朝痘后便溏而频,久则脾肾两伤,补涩为稳。
真云苓(五钱)白术(三钱,土炒)肉果霜(三钱)半夏(一钱)诃子肉(三钱)生苡仁(五钱)
二十四日实脾利水之中,兼化清气。
于术(三钱,土炒)五谷虫(三钱)云苓块(五钱)晚蚕砂(三钱)薏仁(五钱)蝉衣(七枚)地骨皮(三钱)
初一日三十一天痘后解毒肿溃,补托之中,加以败毒。
人参(一钱)银花(三钱)云苓(三钱)黄(三钱)苡仁(五钱)于术(三钱)炙甘草(钱半)五谷虫(三钱)
初四日痘后余毒肿溃,稍加银花败毒,大便即溏,议于前方去银花,加肉果霜、诃子肉。
人参(一钱)五谷虫(二钱)肉果霜(钱半)黄(三钱)诃子肉(三钱,炒)白云苓(三钱)炙甘草(钱半)于术(三钱)木香(一钱)薏仁(五钱)
初七日三十六朝,痘毒溃烂,应照溃疡例,即用痘科门中之保元合异功法。
绵(五钱)于术(二钱)广皮(一钱)炙甘草(二钱)苡仁(三钱)人参(一钱)云苓(五钱)
初八日伤食暮热呕吐,痘后太饱之故,与止渴消食,热自止。(夜间不可吃粥。)
地骨皮(三钱)苡仁(三钱)云苓(三钱)炒神曲(钱半)半夏(二钱)炒广皮(一钱)
男二十日风木司天之年,又当风木司令之候,风木内含相火,时有痘疹。无论但受风温,身热而不发痘,或因风温而竟发痘。或发斑疹,皆忌辛温表药,惟与幸凉解肌透络最稳,此时医所不知。盖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内经》之正法也。
苦桔梗(三钱)大力子(钱半)鲜芦根(五钱)甘草(一钱)桑叶(三钱)薄荷(八分汗多不用)连翘(三钱)芥穗(一钱)银花(三钱)
二帖。此方治初痘起,最能化多为少,凉络而易出,见点亦服此。
二十一日申刻,险兼逆痘二天,痘色焰红,唇赤舌赤,见点繁琐,三五成群,毒参阳位,勉与凉血败毒。
苦桔梗(三钱)地龙(三钱)连翘(三钱)人中黄(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八钱,研)银花(五钱)犀尖(五钱)白茅根(三钱)丹皮(三钱)生军(三钱,炒黑)紫地丁(五钱)
此案为钞录者失去十四帖,大意以犀角地黄汤加连翘、银花、茅根、细生地等,一味凉血收功。至十五朝犹用犀角,十六朝以辛凉清余热,一方服至二十一朝。
赵姑十二岁六月二十二日暑伤两太阴,身热而呕,舌白滑。
黄芩炭(二钱)杏仁(三钱)白蔻仁(一钱)半夏(三钱)生苡仁(三钱)云苓皮(四钱)连翘(三钱)藿叶(二钱)银花(三钱)
二十三日痘三天,顶平根松,色暗,夹虚夹毒之痘,与活血提顶败毒,扶到七天,方好补托。
苦桔梗(三钱)红花(二钱)银花(三钱)人中黄(钱半)白芷(三钱)楂炭(二钱)
大力子(二钱)防风(三钱)紫草茸(一钱)全当归(二钱)连翘(三钱)紫地丁(二钱)
二十四日痘四天,顶平根松色暗,便闭不食,昨用活血败毒宣络,今夜已见大便,热退能食,头面已有起胀之势,前后心续出盈千,皆根泛顶平,稍大者顶即陷。应照虚寒例治,与宣气活络提顶,不得过用败毒清里,致令便溏内陷。
当归(二钱,土炒)广皮炭(二钱)穿山甲(一钱,炒)顶红花(二钱)广木香(一钱)
蘑菇(一钱)白芷(三钱)炒银花(三钱)炙甘草(五分)防风(二钱)楂炭(二钱)
二十五日痘五天,顶平带陷,根松色暗,昨日即照虚寒例治,而用温煦芳香,今日口并不渴,而舌苔白浓。盛暑之际,尚兼足太阴之暑湿。痘七日以前,外感用事,必视其何邪在何脏腑而清之,以为七日以后上浆之地。
当归(土炒)广皮炭(二钱)生苡仁(三钱)广木香(一钱)藏红花银花(四钱)白蔻仁(一钱)六一散(三钱)白芷防风茯苓皮(三钱)
煮四小杯,分四次服,头煎五杯水煎两杯,二煎五杯水煎两杯。
二十六日痘六天,顶平多陷,根松色暗,头面之色已华,前后心尚多陷而暗,身痛口不渴,与活血提顶,令其易于上浆。
当归(三钱,土炒)乳香(二钱)银花(五钱)上红花(二钱)没药(二钱)公鸡冠血(每杯点三匙)白芷(三钱)广皮(三钱)生绵(五钱)山甲(三钱)广木香(二钱)炙甘草(三钱)
公鸡汤煎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七天已有行浆之势,平顶陷顶尚多,加补托以助之。
二十八日痘八天,头面行浆已有七成,臂次于手,足次于胸,顺也。胸以下陷顶多,面色灰,仍须温煦以助行浆之势。
绵黄(八钱)高丽参(三钱)炙甘草(钱半)当归(三钱,土炒)广木香(三钱)防风(三钱)上红花(二钱)广皮(三钱)云苓块(三钱)白芷(三钱)
二十九日痘九天,正在行浆之际,便频眼开,即是虚象,粘连之处,颜色即灰,非虚而何。急急补托,而兼温煦为要。
炙绵(一两)广皮(三钱)炙甘草(三钱)人参(三钱)广木香(二钱)云苓块(三钱)白芷(三钱)炒于术(三钱)防风(三钱)肉果霜(三钱)
七月初一日十天虽已结痂,浆未十分满足,尚有正行浆之处,仍用前方,再为补托,明日收痂未迟。
初二日十一天,痘已结痂,浆未十分满足之故,皆因连日便频,受暑积滞而成痢积。
先拟温下其积,今视四肢鼓立,胸前全陷,并非正结,恐一进沉降,并四肢而变陷矣。前方系必不可不用之药,兹且暂停,勉与实脾利水以收痂,少加化积,俟十四日之后,痘势收场,如积滞未化,再与下法。
云苓块(五钱,连皮)黄芩炭(钱半)炒神曲(三钱)生苡仁(五钱)南茶炭(二钱)
黄皮炭(三钱)焦白术(二钱)槟榔(二钱)益智仁(二钱)枯山连(一钱,姜炒)
初三日痘十二天,仍服前原方。
初四日痘十三天,业已结痂,原可妥当收功,不意盛暑流行之际,食物不化,致成欲便先痛,便后痛减,里急后重之痢疾,法当温下,假使畏缩不前,拖延日久,必无好音,莫如乘此邪气初聚之时,急夺其邪,冀邪去正存,方可收拾一切未完也。
白芍(三钱)槟榔(三钱)生大黄(五钱酒炒半黑)炒黄芩(三钱)楂炭(三钱)熟附子(二钱)炒山连(二钱)神曲(四钱)广皮炭(三钱)小枳实(三钱)赤桂(钱半)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候一二时,俟其再便,腹不痛,即勿服,腹仍痛,再服第二杯,三杯亦如之。
初五日痘十四天,四肢结痂,十有其五,昨日服药后,腹痛愈甚,便中粪多积少,日夜共七八次。今用前方减附子一钱,桂心二分,服后巳刻至未刻,便红积二次,腹中仍痛,粪色如赭,后二杯即加赤桂心八分,约服一半杯,腹痛即便,红积仍有,粪色黄。夜半服第三杯,寅时连便二次,粪色仍赭,微有红积,腹仍微痛。
初六日痘十五天,膝下至足趾,痂尚未结全。巳刻便一次,燥粪黄色兼赭色,溏粪微滞红积,腹不痛。午刻服第一杯,至亥刻便一次,粪色黄无积,丑刻便一次,无积,粪黄。
生苡仁(五钱)黄芩炭(钱半)高丽参(三钱)云苓(五钱,连皮)南楂炭(二钱)炒神曲(三钱)炒白芍(二钱)广皮炭(三钱)槟榔(二钱)山连(一钱,姜炒)赤桂心(钱半)炙甘草(一钱)
初七日痘十六天,痂已结齐,痢已痊可,不必服药。目带微肿,谷精草泡茶饮之。
初八日青睛有云翳,速清胆络之热毒。
谷精草(四两)桑叶(三钱)连翘(三钱)茶菊花(三钱)青葙子(三钱)
初九日痘浆未足,毒流胆络,故青睛白翳;又感时令燥气化火,故白睛起太阴睛症。
考古治法,治以六味丸作汤,改茯苓为君,再加清胆络之热毒以退翳。
云苓块(四钱)山药(钱半)青葙子(二钱)泽泻(钱半)谷精草(三钱)萸肉(钱半)
真大生地(二钱)茶菊花(二钱)丹皮(二钱)桑叶(二钱)
初十日仍照前方服,加:生甘草(一钱五分)银花(五钱)连翘(三钱)
目内白翳稍退,烦躁常哭,因痘后血虚化燥故也,与甘麦大枣汤主之。
生甘草(钱半)小麦(七合)大枣(五枚)
煮粥服之。
十一日目内白翳仍有,身上起大小疮数十粒,复生细痘,在旧痂窝内,痘浆未足,流毒成疮故也。仍服初九日方。
十二日目内白翳退,太阴睛疮仍在,疮未见消落,原方再作服。
十三日目内太阴睛疮仍在,续出之疮痘未退,仍服原方,疮贴紫草膏加烂草灰。
十四日药原方。
十五日停药。
十六日目内太阴睛疮稍退,仍有翳,身上疮已落痂者复生,小疮未落之处,复有倒浆欲溃,总之流毒未清之故也,原方再服。目内翳以四退散治之。
十七至二十三日痘已盈月,目内太阴睛疮未尽,翳仍在,仍服原方,又服钱氏蝉蜕散,一日二服。
蝉衣为末,每服一钱,羊肝汤下,日二服。
四退散
主治目睛老翳。
人蜕蛇蜕蝉蜕鸡蜕(即凤凰衣)每药一两,加梅片一分,左眼右鼻闻,右眼左鼻闻,每闻少许,两月后全愈。
赵姑乙酉六月十五日体坚痘少,原可不必服药,但痘愈少,浆更不可不足,舌苔浓,中黄边白,且与清毒一帖,明日再与托浆一帖。
苦桔梗(一钱)人中黄(八分)银花(三钱)荷叶边(一角)牛蒡子(钱半)全归(钱半)连翘(三钱)
明日服保元法,煮两小杯,分二次服。
十六日于前方内加:党参(三钱)生绵(四钱)炙甘草(一钱半)白芷(五钱)
十七日辛凉结痂,古人之正法也。实脾利水,亦有湿者所宜施也。兹当暑月,舌苔浓而白,湿也;身热未尽退,热也。二法可合用。
连翘(三钱)云苓块(三钱,连皮)银花(三钱)生苡仁(三钱)芦根(三钱)
噎
王左尺独大,肾液不充,肾阳不安其位,尺脉以大为虚,经所谓阴衰于下者是也。右手三部俱弦,食入则痛,经所谓阳结于上者是也。有阴衰而累及阳结者,有阳结而累及阴衰者。
此证形体长大,五官俱露,木火通明之象。凡木火太旺者,其阴必素虚,古所谓瘦人多火,又所谓瘦人之病,虑虚其阴。凡噎症治法,必究阴衰阳结,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何者为轻,何者为重?此症既系阴虚为本,阳结为标,何得妄投大黄十剂之多?虽一时暂通阳结,其如阴虚而愈虚,何业医者岂不知数下亡阴乎?且云歧子九法,大半皆攻,喻嘉言痛论其非,医者岂未之见耶?愚谓因怒停食,名之食膈,或可一时暂用,亦不得恃行数用,今议五汁饮果实之甘寒,牛乳血肉之变化,降胃阴以和阳结治其标,大用专翕膏峻补肝肾之阴,以救阴衰治其本,再能痛戒恼怒,善保太和,犹可望愈。
真大生地(四斤)人参(四斤)杭白芍(四斤)清提麦冬(四斤)阿胶(四斤)蔡龟胶(四斤)山萸肉(二斤)鳖甲(四斤)芡实(二斤)沙苑蒺藜(四斤)海参(四斤)鲍鱼(四斤)猪脊髓(一斤)羊腰子(三十二对)鸡子黄(六十四个)云苓块(四斤)乌骨鸡(一对)
牡蛎(四斤)莲子(四斤)桂圆肉(二斤)白蜜(四斤)
取尽汁久火煎炼成膏。
李五十四岁大凡噎症由于半百之年,阴衰阳结,古来纷纷议论,各疏所长,俱未定宗。大抵偏于阳结而阴衰者,宜通阳气,如旋复代赭汤,进退黄连汤之类。偏于阴衰而阳结者,重在阴衰,断不可见一毫香燥,如丹溪之论是也。又有食膈宜下,痰膈宜导,血膈宜通,络气膈宜宣。肝呕吐太过而伤胃液者,宜牛转草复其液。老僧寡妇,强制太过,精气结而成骨,横处幽门,宜鹅血以化之。厨役受秽浊之气伤肺,酒肉胜食而伤胃,宜化清气,不可胜数。
按:此症脉沉数有力而渴,面色苍而兼红,甫过五旬,须发皆白,其为平日用心太过,重伤其阴,而又伏火无疑。用玉女煎法。
真大熟地(六钱)石膏(八钱)牛膝(三钱)炙甘草(三钱)麦冬(六钱)白粳米(一撮)知母(二钱)旋复花(三钱,新绛纱包)
每早服牛乳一茶碗。
张六十三岁老年阳结,又因久饮怒郁,肝旺克土,气上阻咽,致成噎食。按:阳气不虚不结,断非破气可疗,议一面通补胃阳,一面镇守肝阴法。
洋参(二钱)茯苓块(四钱)桂枝(六钱)代赭石(一两二钱,)半夏(一两)旋复花(五钱,包)生姜(六钱)
七帖。
二十日阳脉已起,恐过涸其液,议进阴药,退阳药。
洋参(四钱)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炒)旋复花(六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三钱)代赭石(一两,)半夏(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二十五日前日脉数,因退阳进阴,今日脉缓而痰多,仍须进阳,俾中焦得运,以复其健顺之体。
洋参(二钱)桂枝(六钱)焦白芍(三钱)半夏(一两二钱)茯苓(八钱)代赭石(一两六钱)旋复花(六钱,包)生姜(五大片)
二帖。
傅五十五岁先因酒楼中饮酒,食烧小猪响皮,甫下咽,即有家人报知朋友凶信,随即下楼寻车,车夫不知去向,因步行四五里,寻至其友救难未遇。又步行四里,又未遇。渴急饮冰冻乌梅汤三碗,然后买车返家,心下隐隐微痛,一月后痛有加,延医调治,一年不效。次年五月饮水一口,胃中痛如刀割,干饭不下咽,已月余矣。闰五月初八,计一粒不下已十日,骨瘦如柴,面赤如赭,脉沉洪有力,胃中痛处,高起如桃大,按之更痛。余曰:此食膈也,当下之。因用大承气汤,加牵牛,作三碗,一碗痛至少腹,三碗痛至肛门,大痛不可忍,又不得下。于是又作半剂,服一碗,外加蜜导法,始下如鸭蛋,黑而有毛,坚不可破。次日先吃烂面半碗,又次日饮粥汤,三日食粥,五日吃干饭矣。下后所用者,五汁饮也。
杨四十六岁先因微有痰饮咳嗽,误补于前,误下于后,津液受伤,又因肝郁性急,致成噎食,不食而大便燥,六脉弦数,治在阴衰。
炙甘草(三钱)大生地(六钱)生阿胶(三钱化)丹皮(三钱)麦冬(三钱)麻仁(三钱)郁金(八分)
服七帖而效,又于前方加:鳖甲(四钱)杞子(三钱)服十七八帖而大效,进食如常。惟余痰饮,后以外台茯苓饮散,减广皮、枳实,收全功。
呕吐
金六十八岁癸酉三月二十日旧有痰饮,或发呕吐,仍系痰饮见证,医者不识,乃用苦寒坚阴,无怪乎无可存之物矣。议食入则吐,是无火例。
淡吴萸(五钱)生苡仁(六钱)干姜(五钱)姜汁(每次冲三匙)半夏(八钱)广皮(三钱)
五水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一帖。
二十三日前方业已见效,但脉迟紧,与通养胃阳。
淡吴萸(三钱)生姜(五片)苡仁(三钱)人参(钱半)茯苓(二钱)半夏(三钱)
不拘帖。
恒氏二十七岁初因大惊,肝气厥逆,呕吐频仍。复因误补,大呕不止,呕急避人以剪刀自刎。渐即米粒不下,体瘦如柴,奄奄一息。仍不时干呕,四肢如冰,脉弦如丝而劲,与乌梅丸法。
川椒炭(四钱)黄芩炭(一钱)姜汁(三匙,冲)半夏(四钱)雅连(二钱,姜汁炒)
乌梅肉(五钱)辽参(三钱)吴萸(三钱)云苓块(五钱)
服二帖而进米饮,四帖而食粥,七帖全愈,后以两和肝胃到底而大安。
反胃
周六十五岁甲子十月二十五日老年阳微浊聚,以致胸痹反胃,三焦之阳齐闭,难望有成,议先通胸上清阳。
栝蒌(二钱)薤白(三钱)半夏(五钱)白蜜(半酒杯)桂枝尖(五钱)小枳实(八分)
川朴(一钱)茯苓(二钱)姜汁(三小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三十日老年阳微浊聚,反胃胸痹,用开清阳法,业已见效,但呕痰仍多,议食入则吐为无火例,用茱萸汤合大半夏汤。
淡吴萸(八钱,自泡)洋参(三钱,姜汁炒)生白蜜(一酒杯)半夏(一两二钱)生姜(二两)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半碗服。
初三日即于前方内加:茯苓块(五钱)
初十日即于前方去吴萸,加:薤白(三钱)
哕
王三十岁癸亥六月十五日六脉俱濡,右寸独大,湿淫于中,肺气贲郁,因而作哕,与伤寒阳明足太阴之寒哕有间,以宣肺气之痹为主。
广皮(二钱)生苡仁(三钱)杏泥(二钱)通草(二钱)柿蒂(三钱)竹茹(三钱)飞滑石(三钱)姜汁(二小匙,冲入)
十七日泄泻胸闷,于前方加:茯苓(三钱)藿梗(二钱)
十九日脉之濡者已解,寸之大者已平。惟胃中有饮,隔拒上焦之气,不得下通,故于其旺时而哕甚,今从阳明主治。
半夏(六钱)飞滑石(三钱)茯苓(五钱)生苡仁广皮柿蒂二十二日哕虽止而六脉俱数,右手更大,泄泻色黑,舌黄,气分湿热可知。
茯苓皮(五钱)白通草(二钱)黄芩炭(一钱)泽泻(二钱)滑石(三钱)生苡仁(三钱)白扁豆皮(三钱)川朴(一钱)连翘(二钱)
失音
朱乙丑二月初二日右脉洪数有力,金实无声,麻杏石甘汤证也。奈已为前医发汗,麻黄未便再用,议清音汤加石、杏。
苦桔梗(六钱)生甘草(二钱)半夏(六钱)苇根(五钱)石膏(六钱)杏仁粉(五钱)
水五杯,煮成两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肺脏本热,为外感所搏,实而无声,究系麻杏石甘法为速。
生石膏(一两)麻黄(五钱,去节)炙甘草(三钱)杏泥(六钱)半夏(五钱)
初四日右脉洪数,已减其半,音亦渐开,仍用麻杏石甘加半夏一帖。
麻黄(三钱,去节)炙甘草(三钱)杏仁霜(七钱)生石膏(一两,研末)半夏(七钱)
甘澜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以后病减者减其治。
沈二十岁正月二十九日六脉弦细若丝,阳微极矣。咳嗽便溏,纳食不旺,由上焦损及中焦,所以致损之由,初因遗精,继因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外邪未清,骤然用补,使邪无出路,致咳嗽不已。古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现下喉哑治实,先与提肺气,治虚与诸虚不足之小建中汤。
苦桔梗(四钱)杏泥(二钱)云苓(五钱)生甘草(二钱)生苡仁(五钱)姜半夏(四钱)
煎两杯,分二次服。
二月初六日六脉弦细之极,阴阳俱损,急需用补,以外感未净,喉音未清,暂与理肺二帖,后再诊。
苦桔梗(二钱)甜杏仁(四钱)姜半夏(三钱)生草(二钱)茯苓(四钱)冰糖(四钱)
鲜芦根(四钱)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
朱四十五岁酒客失音,与麻杏石甘汤。
麻黄(五钱)生石膏(四两)炙甘草(三钱)杏仁(四钱)
服一帖无汗,音不出,二帖微汗,音出不甚响,仍用前法。
麻黄(三钱,蜜炙)生石膏(三两)炙甘草(三钱)杏仁(四钱)
服五帖音大出,但脉滑耳,与清音汤。
草桔梗(六钱)炙甘草(二钱)姜半夏(六钱)
服五帖音清,脉滑痰饮不尽,与外台茯苓饮法,减辛药。
茯苓(八钱)半夏(五钱)麦冬(五钱,连心)沙参(三钱)小枳实(钱半)广皮(二钱)甘草(钱半)
七帖而安。
软儿十五岁歌唱劳伤,肺火喉哑。
洋参(一两,切薄片)鲍鱼(四两,切薄片)
早晚各取鲍鱼片二钱,洋参五分,煎汤顿服,歌时取洋参、鲍鱼各一片,贴牙后腮间,咽其津液,以后不复哑矣。
又十六岁因饮酒过度,贪食水果,寒热相搏,湿热内壅。
苦桔梗甘草茯苓苏梗半夏神曲芦根数帖而安。
水气
兰女十四岁脉数,水气由面肿至足心。经谓病始于上而盛于下者,先治其上,后治其下。议腰以上肿当发汗例,越婢加术汤法。
麻黄(五钱,去节)杏泥(五钱)炙甘草(一钱)白术(三钱)石膏(六钱)桂枝(三钱)
水五杯,煮取两杯,先服一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
二十三日麻黄(三钱,去节)生石膏(八钱)杏泥(五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桂枝(八钱)良姜(三钱)老川朴(三钱)广皮(二钱)
水八碗,煮取三碗,再煮一碗,四次服,以小便利为度。
初九日肿胀胸痞,用半夏泻心汤法,俟痞愈再服前方。
半夏干姜山连生姜黄芩二十六日前因中焦停饮咳嗽,转用温药,今虽饮咳见效,小便究未畅行,脉之沉部洪较有力,症本湿中生热,又有酒毒,仍凉利小便之苦辛淡法。
杏仁(四钱)飞滑石(六钱)云苓皮(五钱)白通草(一钱)晚蚕砂(三钱)黄柏炭(二钱)桑皮(三钱)生苡仁(四钱)海金砂(五钱)白蔻仁(钱半)半夏(二钱)
二十八日风水已愈其半,复感风寒,身热头痛虽减,身半以上复肿,口渴,浮脉数,仍与越婢加术法。
麻黄(五钱,去节)杏仁(五钱)生石膏末(二两)桂枝(三钱)炙甘草(二钱)苍术(三钱,炒)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微汗即止。
二十九日风水汗后,脉洪数,渴而停水,肿水全消,尤宜凉开膀胱。
生石膏末(二两)飞滑石(六钱)杏仁(五钱)半夏(三钱)云苓皮(五钱)枳实(四钱)
生苡仁(三钱)晚蚕砂(三钱)广皮(三钱)白通草(一钱)白蔻仁(二钱)益智仁(三钱)
猪苓(三钱)海金砂(五钱)
初一日改前方去石膏。
初三日水肿未全消,脾阳不醒,食不能磨,粪后见红。
灶心土(二两)小枳实(二钱)南苍术(三钱)生苡仁(五钱)熟附子(二钱)杏仁(五钱)海金砂(四钱)白通草(一钱)茯苓炭(一钱)飞滑石(五钱)
初五日小便犹不甚长,胃中得热物微噎,右脉滑数。
杏仁(五钱)小枳实(二钱)云苓皮(五钱)海金砂(五钱)飞滑石(五钱)苡仁(三钱)萆(三钱)广皮炭(二钱)川朴(二钱)木通(一钱)益智仁(一钱)
初七日小便仍未通畅,右脉数大未退,仍宜凉肺以开膀胱。
杏仁(五钱)桑皮(三钱)云苓皮(五钱)晚蚕砂(三钱)苡仁(四钱)川朴(二钱)
飞滑石(六钱)大腹皮(二钱)通草(一钱)海金砂(六钱)白蔻仁(钱半,连皮)
初九日肿未全消,又发痰饮,咳嗽,表通则小便长,右脉洪数,议照溢饮例,与大青龙汤。
麻黄(三钱,蜜炙)桂枝(四钱)云苓(五钱半皮半块)细辛(一钱)杏仁(五钱)生石膏(一两)半夏(五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十一日咳减,小便数而欠,渴思凉饮,鼻衄,肺热之故。
麻黄(三钱,炙)小枳实(三钱)生石膏(四两)炙甘草(三钱)半夏(五钱)桂枝(五钱)杏仁(六钱)生姜(三片)云苓皮(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十三日腰以下肿已消,腰以上肿尚重,兼衄,与治上焦法。
麻黄(三钱,去节)白茅根(三钱)生石膏(四两)杏仁(五钱)半夏(五钱)苡仁(五钱)芦根(五钱)茯苓皮(五钱)通草(钱半)
十五日肿减咳增,脉洪数,衄未止。
麻黄(三钱,炙)芦根(五钱)杏泥(八钱)白通草(一钱)飞滑石(六钱)生石膏(四两)苡仁(三钱)白茅根(三钱)旋复花(三钱)半夏(三钱)
十七日咳虽减,脉仍滑数,肿未全消。
苏叶(三钱,连梗)葶苈(三钱,炒)杏仁(六钱)茯苓皮(三钱)生石膏(四两)半夏(五钱)飞滑石(六钱)海金砂(五钱)
福二十四岁初因爱饮冰冻黄酒,与冰糖冰果,内湿不行,又受外风,从头面肿起,不能卧,昼夜坐被上,头大如斗,六脉洪大,先以越婢汤发汗。肿渐消,继以调理脾胃药,服至一百四十三帖而愈,嘱戒猪肉、黄酒、水果。伊芳虽不饮,而冰冻水果不能戒也,一年后粪后便血如注,与金匮黄土汤,每剂黄土用一斤,附子用八钱,服至三十余剂而血始止。后与温补脾阳至九十帖而始壮。
范十八岁风水肿胀。
麻黄(六钱,去节)生石膏(四两)杏仁(五钱)桂枝(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炙甘草(三钱)
一帖而汗解,头面肿消,次日与宣脾利水,五日全愈,戒其避风不听,后八日复肿如故,仍与前法而愈,后受规戒,方不再发。
周十八岁肿从头面起。
麻黄(六钱,去节)杏仁(五钱)炙甘草(三钱)生石膏(一两)桂枝(三钱)苍术(三钱)
服一帖分三次,汗出不至足,次日又服半剂,肿全消,后以理脾全愈。
寒湿
郭三十二岁六月初二日太阴中湿,病势沉闷,最难速功,非极刚以变脾胃两伤不可。
生茅术(四钱)半夏(六钱)川朴(四钱)生草果(三钱)椒目(三钱)桂枝(五钱)
小枳实(三钱)生苡仁(五钱)广皮(三钱)茯苓皮(五钱)生姜(一两)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帖。
二十九日寒湿为病,误用硝黄,致浊阴蟠踞,坚凝如石,苟非重刚,何以直透重围。
安边桂(二钱)熟附子(五钱)生草果(二钱)川朴(四钱)黑川椒(四钱,炒)茯苓皮(五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通草(二钱)生苡仁(五钱)广皮(三钱)干姜(四钱)
小茴香(三钱)
煮四碗,四次服。共服十三帖而后脉转。
痹
昆氏二十六岁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既以误汗伤表,又以误下伤里,渴思凉饮,面赤舌绛,得饮反停,胁胀胸痛,皆不知病因而妄治之累瘁也。议木防己汤,两开表里之痹。
桂枝(六钱)防己(四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三钱)杏仁(四钱)苍术(五钱)
生香附(三钱)
四次服。
十二日胁胀止而胸痛未愈,于前方加薤白广皮,以通补胸上之清阳。
薤白(三钱)广皮(三钱)
十四日痹症愈后,胃不和,土恶湿也。
半夏(一两)茯苓(五钱)广皮(三钱)秫米(二合)生姜(三钱)
水五碗,煮两碗,渣再煮一碗,三次服。
十六日痹后清阳不伸,右胁瘕痛。
半夏(六钱)广皮(二钱)青皮(钱半)乌药(二钱)薤白(三钱)桂枝(二钱)吴萸(一钱)郁金(二钱)
煮两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吴十一岁行痹。
防己(二钱)桂枝(三钱)炙甘草(一钱)杏泥(三钱)茯苓皮(二钱)生石膏(五钱)
片姜黄(钱半)海桐皮(钱半)牛膝(钱半)生苡仁(三钱)
张二十五岁十一月十五日风湿。
羌活(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苦桔梗(三钱)生姜(三片)
陈皮(二钱)半夏(二钱)苏叶(三钱)
十六日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汗之不解,用麻黄加术法。
麻黄(去节)杏仁(五钱)苍术(五钱)桂枝(三钱)羌活(钱半)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
又于前方内加:熟附子(三钱)
半帖而愈。
胡十八岁四月十九日跗肿,右脉洪数,痰多咳嗽,口渴,茎中痛,与凉利小便法。
生石膏(八钱)甘草梢(钱半)半夏(三钱)滑石(六钱)生仁(五钱)云苓皮(五钱)
海金沙(五钱)
四帖。
五月初六日脉之洪数者减,去石膏二钱,加:广皮(三钱)杏仁(三钱)
十一日湿热伤气,气伤则小便短,汗多必渴,湿聚则跗踵。与猪苓汤去阿胶,加银花以化湿热,湿热化则诸证皆愈。
猪苓(四钱)云苓皮(五钱)银花(三钱)泽泻(三钱)滑石(六钱)
二十日湿热不攘,下注腿肿,小便不利,茎中痛。
萆(五钱)猪苓(三钱)甘草梢(钱半)云苓皮(五钱)泽泻(三钱)飞滑石(六钱)
苡仁(三钱)木通(二钱)晚蚕砂(三钱)
服至小便畅为度。
二十四日脉洪数,小便反黄,加黄柏、滑石,茎痛止,去甘草。
七月初四日小便已长,肿未全消,脉弦滑,咳嗽多痰。
半夏(六钱)生苡仁(五钱)广皮(四钱)云苓皮(五钱)猪苓(三钱)萆(五钱)
泽泻(三钱)
张二十岁七月十九日身热头痛,腰痛,肢痛,无汗,六脉弦细,两目不明,食少,寒湿痹也。
熟附子(三钱)川乌头(二钱)羌活(二钱)桂枝(五钱)泽泻(三钱)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防己(三钱)云苓皮(五钱)杏仁(五钱)
二帖。
五月初三日服前方二帖,头痛止。旋即误服他人补阴之品,便溏腹胀。今日复诊,因头痛愈,用原方去羌活,治药逆,加:浓朴(三钱)
已服三帖。
初八日痹症已愈,颇能健步,便溏泄泻皆止,目已复明,胃口较前加餐。因服一帖,脉稍数,寒湿有化热之象,当与平药,逐其化热之余邪而已。
云苓皮(五钱)防己(二钱)滑石(六钱)桑枝(五钱)泽泻(三钱)晚蚕砂(三钱)
苡仁(五钱)杏仁(二钱)
六月十八日又感受暑湿,泄泻,脉弦,腹胀,与五苓法。
桂枝(五钱)泽泻(三钱)云苓皮(五钱)苍术(三钱炒)大腹皮(三钱)广木香(二钱)猪苓(四钱)广皮(三钱)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赵氏四十七岁六月二十日太阳寒痹,脉弦,背心板着而痛。
桂枝(五钱)云苓皮(五钱)防己(三钱)川椒炭(三钱)川乌头(三钱)白通草(一钱)生苡仁(五钱)
二十五日服前药已效,而背痛难除,加:附子(二钱)
七月初二日脉已回阳,痛未止,每日服半帖,六日三帖。加:木通(三钱)晚蚕砂(四钱)
初九日脉仍小,阳未回,背仍痛,再服三帖,分六帖。
赵三十六岁五月初六日痹症夹伏湿胀痛,且有肥气,湿已化热,故六脉洪滑,本寒标热,先治其标,本当缓治。
生石膏(四两)防己(四钱)半夏(五钱)杏仁(六钱)桂枝(六钱)川朴(五钱)广皮(四钱)
初十日尺脉洪数更甚,加:黄柏(三钱)木通(三钱)云苓皮(六钱)
十二日尺脉仍洪,腹痛欲便,便后肛门热痛,原方再服二帖。
十六日水停心下,漉漉有声,暂与逐水,无暇治痹。
广皮(五钱)半夏(六钱)枳实(六钱)生姜(五钱)
甘澜水八茶杯,煮成三水杯,三次服。
十九日水响退,腹胀甚,仍服前方去黄柏,加大腹皮。
二十三日痹少减,胃不开,其人本有肥气,肥气成于肝郁,暂与两和肝胃。
半夏(六钱)降香末(三钱)广皮(三钱)益智仁(二钱)青皮(二钱)川朴(三钱)
香附(三钱)云苓块(五钱)
六月初三日右脉大而数,加黄芩二钱,去川朴。
初五日诸症向安,脉亦调适,胃口亦开,以调理脾胃立法。
云苓块(五钱)白蔻仁(钱半)苡仁(五钱)黄芩炭(二钱)广皮(二钱)半夏(五钱)
二十日误服西瓜寒冷,未有不发停饮者。
公丁香(八分)半夏(五钱)益智仁(钱半)干姜(三钱)白蔻仁(一钱)广皮(三钱)
云苓(五钱)小枳实(三钱)
钱三十四岁五月二十九日寒痹,脉弦短涩而紧,由腿上连少腹,痛不可忍,甚至欲厥,兼有痰饮胃痛。
桂枝(六钱)广皮(三钱)防己(四钱)川乌头(三钱)川椒炭(三钱)小茴香(三钱,炒)云苓皮(五钱)片姜黄(三钱)生苡仁(五钱)海桐皮(三钱)
六月初一日左脉稍长,仍然紧甚,再服二帖。
丸方寒湿为病。
萆(四两)小茴香(四两,炒)川椒炭(三两)苡仁(八两)苍术(六两,炒)云苓皮(八两)川楝子(三两)熟附子(二两)木通(四两)
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姜汤下。
杨氏二十六岁乙酉正月初七日前曾崩带后得痿痹,病者自疑虚损。询病情寒时轻热时重,正所谓经热则痹,络热则痰者也。再行经有紫有黑,经来时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经亦不调,或多或寡,日数亦然。此不但湿热,且有瘀血。治湿热用汤药,治瘀血用丸药,(左脉浮取弦,沉取宽泛。右脉浮取弦,沉取洪。)汤药用诸痹汤取太阴法,丸药用化回生丹。
生石膏(二两)桂枝(四钱)通草(一钱)杏泥(五钱)云苓皮(五钱)片姜黄(三钱)
防己(四钱)晚蚕砂(三钱)海桐皮(三钱)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岳四十六岁暑湿痹症,误以熟地等柔药滑脾,致令泄泻,卧床不起,两足蜷曲不伸,饮食少进,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广皮、木香止其泄;继以半夏、广皮、良姜、益智、白蔻开其胃;复以丁香、川椒、吴萸、云苓、苡仁、姜黄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枝、乌头、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风在筋也,重用地龙、桂枝,引痛亦止,后补脾胃而愈。
王四十六岁寒湿为痹,背痛不能转侧,昼夜不寐,二十余日。两腿拘挛,手不能握,口眼歪斜,烦躁不宁,畏风自汗,脉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黄,睛黄,大便闭。先以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广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继以前方去川椒、羌活,加白通草、蚕砂、萆,得大便。一连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余剂,身半以上稍轻,背足痛甚,于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姜黄、地龙、海桐皮。又服十数帖,痛渐止;又去附子、地龙,又服十数帖,足渐伸。后用二妙丸,加云苓、苡仁、萆、白术等药收功。
何二十六岁手足拘挛,误服桂、附、人参、熟地等补阳,以致面赤,脉洪数,小便闭,身重不能转侧,手不能上至鬓,足蜷曲,丝毫不能移动。细询病情,因大饮酒食肉而然。所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者也。与极苦通小肠,淡渗利膀胱法。
龙胆草(四钱)芦荟(三钱)胡黄连(三钱)生石膏(八两)地龙(三钱)白通草(二钱)
茯苓皮(六钱)飞滑石(一两)穿山甲(三钱)桑枝(五钱)杏仁(三钱)晚蚕砂(四钱)
防己(五钱)
前方服至七日后,小便红黑而浊,臭不可当。半月后手渐动、足渐伸,一月后下床扶桌椅能行,四十日后走至檐前,不能下阶,又半月始下阶,三月后能行四十里。后因痰饮,用理脾收功。此症始于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药。
周四十二岁两腿紫绛而肿,上起细疮如痱,已三年矣。两腿足酸痛不能立,六脉弦细而紧,窦氏《扁鹊新书》,谓之苏木腿,盖寒湿着痹也。
附子(八钱)乌头(六钱)苡仁(一两)桂枝(一两)云苓皮(一两)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余帖则始策杖能行,后去乌附,用通经活络渗湿而愈。
成五十四岁腰间酸软,两腿无力,不能跪拜,间有腰痛,六脉洪大而滑。前医无非补阴,故日重一日。此湿热痿也,与诸痿独取阳明法。
生石膏(四钱)海桐皮(二钱)晚蚕砂(三钱)白通草(二钱)生苡仁(八钱)云苓皮(五钱)防己(四钱)杏仁(四钱)桑枝(五钱)萆(五钱)飞滑石(一两)
前后共服九十余帖。病重时自加石膏一倍,后用二妙丸收功。
赵四十五岁乙酉正月十五日肝郁挟痰饮,肾水上凌心,心悸短气,腹胀胸痹,六脉反沉洪,水极而似火也,与蠲痰饮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钱)降香末(三钱)小枳实(五钱)桂枝(五钱)茯苓块(一两)苏子霜(三钱)广皮(四钱)川椒炭(三钱)生姜汁(每杯三匙)旋复花(三钱)
甘澜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猪肉咸菜。
四帖。
二十日痰饮夹痹,肾水上凌,心惊悸短气,腰脊痹痛,皆太阳所过之地,小便短而腹胀,肚脐突出,是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无不痹者。且开太阳之痹,脉洪大,与大青龙合木防己汤法。
桂枝(五钱)半夏(五钱)云苓皮(六钱)生石膏(四两)苡仁(五钱)川朴(三钱)
防己(四钱)广皮(三钱)枳实(五钱)杏仁(四钱)滑石(六钱)白通草(钱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于前方内加:晚蚕砂(三钱)飞滑石(四钱)
二十三日外而经络之痹,内而脏腑之痹,行痰开痹,俱不甚应,现下脉洪数,少腹胀,小便短浊而臭。先与开支河,使湿热有出路,再商后法。
川萆(三钱)飞滑石(钱半)海金砂(五钱)云苓皮(五钱)猪苓(四钱)小茴香(三钱)白通草(钱半)泽泻(三钱)
二帖。
二十五日加去陈法。
两头尖(三钱)半夏(五钱)
二帖。
二十九日痹症夹痰饮,六脉洪大,湿已化热,屡利小便不应,非重用石膏宣肺热不可。诸痹独取太阴也。
生石膏(四两)云苓皮(五钱)白通草(一钱)杏仁(五钱)桂枝(五钱)滑石(二两)
羌活(一钱)黄柏(四钱)防己(五钱)苡仁(五钱)晚蚕砂(三钱)
四帖。
二月初四日痹症十年,误补三年,以致层层固结,开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余,脉象方小其半,现下少腹胀甚,而小便不畅,腰痛胸痛,邪无出路,必得小便畅行,方有转机。
老川朴(五钱)木通(六钱)防己(五钱)杏仁(六钱)枳实(五钱)生石膏(四两)
桂枝(六钱)云苓皮(一两)滑石(四钱)小茴香(三钱)
以后脉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大用石膏,六脉已小,经谓脉小则病退。盖脉为病之帅,脉退不患病不退,经又谓脉病患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现下病归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郁,暂退下焦血分。
桂枝(六钱)云苓皮(一两)黄柏(三钱,炒)防己(六钱)木通(四钱)广皮(三钱)
全归(三钱)小茴香(六钱)小枳实(五钱)海桐皮(三钱)川椒炭(三钱)
初六日脉复洪大,加:石膏(三两)滑石(一两)
初七日加:浓朴(三钱)姜夏(五钱)
丸方:痹症夹痰饮疝瘕,六脉洪大,用诸痹独取太阴法,脉洪大者小,《难经》所谓人病脉不病者生。但脉虽平而瘕胀痹痛未除,议以乌药散退瘕痹之所难退者,以久病在络故也。再以丸药缓通脉络法,脉若复大,仍服前方数帖,见小即止。
蜣螂虫(一两)归须(四两)两头尖(二两)穿山甲(三两)降香末(三钱)小茴香(三两,炒)海桐皮(三两)乳香(一两)片姜黄(三两)麝香(三钱)地龙(一两,去泥)川楝子(三两,炒)
共细末,酒水各半为丸,每服二钱,日二三次,从此服蜣螂丸起两月而止。
三月二十四日痹症夹痰饮,脉本洪数,前用辛凉脉减,兼用通络散、瘕丸散亦效,现在六脉中部仍洪,但不数耳。议暂用辛凉宣肺。
生石膏(四两)小枳实(四钱)桂枝(八钱)杏仁(八钱)防己(六钱)广皮(二钱)
云苓块(一两)全归(三钱)半夏(八钱)飞滑石(二两)海桐皮(三钱)
二十六日诊右脉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于前方内加:炒黄柏(三钱)
四月十六日痹痛夹痰饮。
生石膏(八钱)苡仁(五钱)防己(四钱)云苓皮(五钱)杏仁(五钱)蚕砂(三钱)
桂枝(五钱)白通草(钱半)半夏(五钱)广皮(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内而胁痛,外而腰痹痛,是气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钱)归须(二钱)白蔻仁(钱半)杏仁(五钱)云苓皮(三钱)片姜黄(二钱)
旋复花(三钱,包)防己(三钱)生苡仁(三钱)小枳实(四钱)半夏(四钱)郁金(二钱)
广皮(三钱)
二十五日痰饮踞于中焦,痹痛结于太阳,气上冲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钱)姜半夏(五钱)通草(钱半)云苓皮(二两二钱)防己(六钱)杏仁(八钱)枳实(六钱)广皮(三钱)滑石(六钱)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大凡腹胀之疾,不责之太阴,即责之厥阴。此症自正月以来,开太阳之药,未有不泄太阴者,他症虽减其半,则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郁;二者肝主疏泄,误补致壅;三者自正月以来,以右脉洪大之故,痹症甚重。治在肺经,经有诸痹独取太阴之明训。兹右脉平而左脉大,不得着于前议,暂与泄厥阴之络,久病在络故也。
旋复花(五钱,包)黄芩(三钱)归须(三钱)老川朴(五钱)杉皮(三钱)半夏(五钱)
小枳实(五钱)晚蚕砂(三钱)广皮(三钱)郁金(三钱)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左胁痛胀,卧不着席胸亦闷胀,气短,肝脉络胸之故。
新绛纱(三钱)香附(四钱)半夏(五钱)旋复花(三钱,包)归须(三钱)小枳实(四钱)
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郁金(三钱)广皮(三钱)川椒炭(四钱)青皮(三钱)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痰饮肝郁,脉弦细,气上冲胸。
旋复花(四钱)枳实(三钱)公丁香(二钱)苏子霜(三钱)半夏(六钱)片姜黄(三钱)降香末(三钱)郁金(三钱)青皮(三钱)广皮(五钱)桂枝尖(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痰饮上泛,咳嗽稀痰,兼发痹症。
桂枝(六钱)防己(六钱)杏仁(五钱)川乌头(三钱)云苓皮(五钱)枳实(四钱)
广皮(五钱)桂心(二钱)苡仁(三钱)白通草(二钱)滑石(四钱)炒黄柏(三钱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小便不畅,下焦湿聚,于原方加滋肾丸法。
十一日痹症未尽除,痰饮未全消,当盛暑流行之际,逐饮开痹,即所以防暑。
云苓块(六钱)小枳实(二钱)半夏(六钱)防己(三钱)生苡仁(六钱)杏仁(三钱)
广皮(二钱)桂枝(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暑泄,腹胀,舌黄,其人本有痰饮痹症,议五苓加减。
桂枝(三钱)猪苓(四钱)泽泻(四钱)云苓皮(五钱)滑石(六钱)川朴(三钱)杉皮(三钱)木香(钱半)半夏(三钱)藿梗(三钱)白蔻仁(三钱)川椒炭(二钱)真山连(一钱)
十五日脉缓,服前方。
十六日脉缓甚,服前方。
二十一日久病在络,其本病统俟丸药立方,但逐痰饮,宣气化湿,捍时令之暑湿而已。
半夏(六钱)云苓块(五钱)生香附(三钱)川朴(二钱)广皮(三钱)杉皮(三钱)
大腹皮(三钱)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六月二十六日服化回生丹起,每日一丸。
二十七日脉浮,筋骨酸痛,气短,五心烦热,新感暑湿之气,加以辛凉,与三焦。
连翘(三钱)苡仁(五钱)银花(三钱)白蔻仁(二钱)藿香叶(三钱)杏仁(三钱)
广皮(三钱)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七月初二日背痛甚,先与通太阳之痹。
桂枝(六钱)枳实(五钱,打)防己(五钱)云苓皮(八钱)半夏(五钱)杏仁(三钱)
川椒炭(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亥初令完。
初九日近日阴雨连绵,背痛腹胀不减,二便不爽,非嗳则哕,脉小于前,与宣痹开郁,兼去陈。
桂枝(八钱)茯苓(八钱,带皮)白通草(钱半)川朴(五钱)公丁香(三钱)防己(六钱)杏仁(六钱)晚蚕砂(三钱)小茴香(三钱)枳实(五钱)白蔻仁(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
二十一日寒湿发痹,脉缓甚,中有痰饮。
桂枝(六钱)茯苓(六钱)白通草(钱半)防己(五钱)苡仁(四钱)薤白(三钱)枳实(三钱)杏仁(四钱)熟附子(二钱)川乌头(二钱)广皮(五钱)萆(五钱)片姜黄(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已服五帖。
二十八日脉弦紧,痰饮痹症瘕,因燥气而发,脏腑经络俱痹,故肢冷而畏寒也,峻与通阳。
桂枝(一两)广皮(六钱)归须(二钱)防己(五钱)小枳实(四钱)杏仁(五钱)半夏(三钱)穿山甲(一钱)泽泻(三钱)公丁香(三钱)川椒炭(五钱,炒)片姜黄(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
自六月二十六日起,每日空心服化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以后,每日服天台乌药散三分五分一钱二钱不等。至十月十二日,每两乌药散中,加巴霜一分,每晚服三分五分不等,间有服至一钱者,十一月初一日以后,每晚间服奇经丸。
十二月初十日痹痛,饮咳,脉弦细。
桂枝(八钱)苡仁(五钱)滑石(四钱)川乌头(三钱)云苓皮(六钱)枳实(三钱)
川萆(五钱)杏仁(四钱)防己(五钱)川椒炭(三钱)
十二日冲气上动畏寒,脉沉细,与桂枝加桂汤法,直伐冲气。
桂枝尖(一两二钱)紫石英(六钱,研)云苓块(三两)桂心(八钱)小茴香(五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三日大寒节冲气未止,脉反弦紧。于原方内加:当归(五钱)川芎(三钱)
服二帖,脉中阳气生动,冲气平,畏寒止,仍然早服化回生丹一丸,晚服奇经丸三钱。
风淫
陶三十岁乙酉六月初二日风淫末疾,两手发软,不能持物,脚亦有时而软,脉弦数,治以辛凉。
薄荷(钱半)桑叶(三钱)全归(钱半)连翘(三钱)麦冬(三钱,连心)丹皮(三钱)
银花(三钱)菊花(三钱)细生地(四钱)
服八帖。
痰饮
周四十岁壬戌八月二十五日内而暑湿,外而新凉,内外相搏,痰饮斯发。
杏仁粉(三钱)白通草(三钱)广皮(二钱)生苡仁(五钱)飞滑石(三钱)小枳实(二钱)半夏(五钱)川朴(三钱)生姜(三片)桂枝木(三钱)茯苓皮(三钱)
二十八日支饮射肺,眩冒,小青龙去麻辛。
桂枝(四钱)白芍(三钱,炒)焦于术(三钱)干姜(二钱)制五味(一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杏仁粉(五钱)小枳实(二钱)生苡仁(五钱)炙甘草(二钱)
初一日渴为痰饮欲去,不寐为胃仍未和,故以枳实橘皮汤逐不尽之痰饮,以半夏汤和胃令得寐。
半夏(一两)杏仁粉(三钱)广皮(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三片)生苡仁(五钱)
枳实(二钱)秫米(一合)
得寐再诊。
初六日服半夏汤,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议桂枝干姜五味茯苓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逐饮。
桂枝(五钱)茯苓块(六钱)苦葶苈(三钱)半夏(二钱)肥大枣(四钱,去核)干姜(五钱)五味子(三钱)
甘澜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先以葶苈大枣泄肺汤,行业已攻动之饮,令其速去。
苦葶苈(四钱)肥大枣(五枚)
服葶苈汤后,即以半夏汤和胃。
半夏(一两)生姜(五大片)小枳实(四钱)洋参(二钱,生姜块同捣炒老黄)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逐去水后,用《外台》茯苓饮,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块(六钱)半夏(三钱)小枳实(四钱)洋参(二钱,姜汁制黄色)生姜(八钱)
广皮(三钱)于术(六钱,炒)
十五日饮居胁下则肝病,肝病则肝气愈衰,故得后与气则愈。先与行胁下之饮,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胁痛止,再议补脾。
生香附(三钱)广皮(二钱)旋复花(三钱,包)青皮(钱半)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半夏(四钱)枳实(钱半)
二十日行胁络之饮,业已见效,尚有不尽,仍用前法。
生香附(三钱)归须(一钱)半夏(三钱)广皮(一钱)苏子霜(钱半)降香末(钱半)
郁金(二钱)小枳实(一钱)旋复花(三钱,包)
二帖。
二十二日通补中阳,兼行胁下不尽之饮。
代赭石(五钱)焦术(三钱)旋复花(三钱,包)桂枝(三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五钱)生姜(三片)半夏(五钱)
四帖。
十月初二日通降胁下之痰饮,兼与两和肝胃。
旋复花(三钱)小枳实(二钱,杵)干姜(钱半)苏子霜(三钱)桂枝尖(二钱)广皮(二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
金氏二十六岁癸亥二月初十日风寒挟痰饮为病,自汗恶寒,喘满短气,渴不多饮,饮则呕,夜咳甚,倚息不得卧,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行饮而降逆气。
桂枝(六钱)制五味(钱半)炙甘草(三钱)干姜(三钱)白术(四钱,炒)半夏(六钱)小枳实(二钱)广皮(二钱)生姜(三片)茯苓(六钱)
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昨用小青龙,咳虽稍减,仍不得卧,今用葶苈大枣合法。
桂枝(八钱)广皮(三钱)干姜(五钱)五味子(二钱)半夏(六钱)炙甘草(三钱)
白芍(四钱,炒)小枳实(二钱)大枣(去核,五枚)苦葶苈(二钱,炒香研细)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用小青龙逐饮,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
桂枝(五钱)小枳实(二钱)干姜(二钱)白通草(钱半)杏泥(五钱)制五味(钱半)
炙甘草(一钱)白芍(二钱,炒)生苡仁(五钱)半夏(五钱)生姜(三片)
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日脉稍平,病起本渴,大服姜桂,渴反止者。饮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饮为主。微恶寒,兼和营卫。
桂枝(六钱)茯苓(三钱)杏泥(四钱)半夏(六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炒)
炙甘草(钱半)广皮(一钱)生姜(三片)小枳实(钱半)制五味(钱半)大枣(二钱,去核)
煎法如前。
十四日咳则胁痛,不惟支饮射肺,且有悬饮内痛之虞,兼逐胁下悬饮。
桂枝(六钱)青皮(二钱)干姜(四钱)广皮(二钱)杏仁泥(四钱)郁金(三钱)生香附(三钱)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小枳实(钱半)半夏(八钱)苏子霜(二钱)
生姜(五钱)
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咳止大半,惟胁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恼怒,用通肝络法。
半夏苏子(三钱,去油)干姜(三钱)桂枝尖(三钱)降香末归须(二钱)青皮(二钱)旋复花(三钱)郁金生香附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谢氏二十五岁癸亥二月二十二日痰饮哮喘,咳嗽声重,有汗,六脉弦细,有七月之孕,与小青龙去麻辛主之。
桂枝(五钱)半夏(五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小枳实(二钱)炙甘草(一钱)
五味(一钱)广皮(钱半)
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二日其人本渴,服桂姜热药当更渴,今渴反止者,饮也。恶寒未罢,仍用小青龙法,胸痹痛加薤白。按:饮为阴邪,以误服苦寒坚阴,不能速愈。
桂枝(八钱)小枳实(二钱)薤白(三钱)干姜(五钱)制五味(一钱)川朴(三钱)
半夏(六钱)焦白芍(四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
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胃不和则卧不安,亥子属水,故更重。胀也,痛也,皆阴病也,无非受苦寒药之累。
桂枝(八钱)半夏(八钱)炙甘草(一钱)白芍(三钱,炒)干姜(五钱)薤白(三钱)
生苡仁(五钱)川朴(三钱)杏泥(三钱)苦桔梗(三钱)五味子(钱半)茯苓块(五钱)
甘澜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四日寒饮误服苦寒坚阴,大用辛温三帖,今日甫能转热,右脉始大,左脉仍弦细,咳嗽反重者,是温药启其封固也。再用温药兼滑痰,痰出自然松快。
桂枝(五钱)生苡仁(五钱)薤白(三钱)杏泥(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栝蒌(二钱)小枳实(二钱)半夏(八钱)白芍(三钱,炒)川朴(三钱)制五味(钱半)
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五日右脉已退,病势少减,但寒热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则阳愈虚,饮更难愈。
议桂枝加附子,去甘草,以肋胀故也。合栝蒌薤白汤意,通中上之清阳,护表阳为急。
桂枝(六钱)大枣(二枚,去核)川朴(三钱)焦白芍(四钱)熟附子(二钱)小枳实(钱半)生姜(三片)薤白(三钱)
甘澜水五杯,煮取两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热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二十六日昨日用桂枝汤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热已和,但咳甚,议与逐饮。
桂枝(六钱)大枣(五枚,去核)半夏(五钱)茯苓块(六钱)生苡仁(五钱)葶苈子(二钱,炒研细)
甘澜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僧四十二岁脉双弦而紧,寒也;不欲饮水,寒饮也;喉中痒,病从外感来也;痰清不粘,寒饮也;咳而呕,胃阳衰而寒饮乘之,谓之胃咳也。背恶寒时欲浓衣向火,卫外之阳虚,而寒乘太阳经也。面色淡黄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当温中阳而护表阳,未便以吐血之后,而用柔润寒凉,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杏仁、生姜汤主之。服此方十数帖而愈。
徐二十六岁二月初十日酒客脉弦细而沉,喘满短气,胁连腰痛,有汗,舌白滑而浓,恶风寒,倚息不得卧,此系内水招外风为病,小青龙去麻辛证也。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杏泥(五钱)白芍(四钱,炒)生姜(五片)半夏(六钱)
炙甘草(一钱)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
邵四十三岁癸亥七月二十三日右关单弦饮癖,少阴独盛,水脏盛而土气衰也。至吞酸饭后吐痰不止,治在胃肾两关。不能戒酒,不必服药,真武法。
熟附子(五钱)茯苓块(六钱)生苡仁(六钱)细辛(钱半)生姜(五片)真山连(钱半,同吴萸浸炒)吴萸(三钱)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八日内饮用温水脏法,已见大效,但药太阳刚,不可再用,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且议理阳明,以为过峡文本。
半夏(六钱)广皮(一钱)小枳实(钱半)茯苓块(六钱)生苡仁(六钱)白豆蔻(一钱)生姜(六钱)
四帖。
八月初三日用理阳明,亦复见效,惟吐酸仍然未止。按:吞酸究属肝病,议肝胃同治法。
半夏(六钱)桂枝(三钱)吴萸(三钱)茯苓块(六钱)青皮(六钱)生姜(三片)苡仁(五钱)山连(钱半,姜炒)
四帖。
某氏内饮招外风为病,既喘且咳,议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麻黄(一钱,蜜炒)制五味(一钱)白芍(钱半)细辛(八分)半夏(三钱)炙甘草(钱半)茯苓块(三钱)干姜(三钱)生苡仁(五钱)
痰饮喘咳,前用小青龙汤,业已见效,但非常服之品,脉迟缓,议外治脾法。
桂枝(五钱)炙甘草(二钱)生于术(三钱)制茅术(四钱)茯苓(六钱)生苡仁(五钱)益智仁(钱半)半夏(六钱)生姜(五片)
四帖。
皮氏四十八岁甲子十月二十八日痰饮喘咳,左脉浮弦沉紧,自汗,势甚凶危,议小青龙加杏仁、浓朴,去麻、辛。
桂枝(六钱)白芍(四钱)半夏(六钱)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浓朴(三钱)制五味(二钱)杏仁霜(五钱)
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于前方内加:云苓块(五钱)半夏(五钱)
三十日服青龙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时平复。
桂枝(八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杏仁霜(五钱)半夏(一两二钱)干姜(五钱)云苓(八钱)白芍(五钱,炒)生姜(五大片)广皮(三钱)
四帖。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以眩冒甚,于前方内加:于术(六钱)
初四日脉现单弦,喘止咳喊,眩冒未宁,再太阴属土,既重且缓,万不能一时速愈。
且痰饮五年,岂三五日可了。
于术(六钱)半夏(一两)杏仁霜(五钱)桂枝(五钱)干姜(三钱)云苓(六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六钱)
甘澜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三十二岁乙丑二月初三日痰饮胸痹,兼有胁下悬饮。
杏泥(三钱)薤白(三钱)栝蒌(二钱)桂枝(三钱)广皮(钱半)川朴(二钱)小枳实(三钱)旋复花(三钱)生香附(三钱)半夏(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胸痹悬饮已愈,惟肠痹食不甘味,议和肝胃,兼开肠痹。
半夏(三钱)广皮(二钱)小枳实(二钱)白通草(二钱)杏仁(八钱)生苡仁(五钱)
姜汁(三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三十八岁十一月十一日脉弦细而沉,咳嗽,倚息不得卧,胸满口渴,小青龙去麻辛法。
桂枝(六钱)白芍(四钱)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半夏(一两五钱)五味子(二钱)茯苓(一两)小枳实(七钱)广皮(三钱)
四次服。
十三日服小青龙已效,但喉哑知渴,脉见微数,为痰饮欲去,转用辛凉,开提肺气法。
麻黄(三钱,蜜汁)杏仁(五钱)石膏(八钱)生甘草(三钱)苦桔梗(三钱)半夏(三钱)广皮(一钱)
焕氏三十八岁丙寅正月痰饮法当恶水,反喜水者,饮在肺也。喜水法当甘润,今反用温燥者,以其为饮也。既喜水,曷以知其为饮?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气,喘满眩冒,咳嗽多痰,呕恶,诸饮证毕具也。既为饮证,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肾,反来上烁华盖,又格拒肾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嗌干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为反燥。
反燥者,用辛能润法。
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小枳实(八钱)广皮(五钱)杏仁泥(六钱)生姜(一两)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颜四十二岁丙寅正月二十四日嗽不欲饮,倚息不得卧,胁痛,自汗,不寐,脉弦缓,议小青龙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五味子(钱半)炙甘草(钱半)焦白芍(三钱)半夏(一两)
杏泥(六钱)生苡仁(一两)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呕凉水,于前方内加干姜广皮以消痰气。
干姜(二钱)广皮(三钱)
二月初一日《金匮》谓桂枝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今反不渴者饮也。兹证不惟不渴,反呕凉水不止,其为寒饮无疑。既真知其饮,虽重用姜桂何惧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
桂枝(八钱)干姜(七钱)五味子(钱半)半夏(二钱)焦白芍(四钱)带皮苓(四钱)
炙甘草(三钱)生姜(五片)小枳实(三钱)广皮(三钱)
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昆四十二岁正月二十六日饮家眩冒,用白术泽泻汤法,脉洪滑而沉。
白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小枳实(三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于前方内加竹茹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脉沉微数。
于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竹茹(一两)
丸方半夏(八两)天麻(八两)泽泻(八两)白术(六两)云苓(六两)
共为细末,神曲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日再服,重则三服。
陶氏三十六岁二月二十五日痰饮脉洪数,咳嗽,倚息不得卧,有汗,胸痹。
桂枝(五钱)石膏(八钱)杏泥(五钱)炙甘草(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老川朴(三钱)广皮(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某悬饮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诊视,且用轻法。
半夏(一两)苏子霜(三钱)青皮(三钱)降香末(三钱)旋复花(四钱)广皮(三钱)
生香附(五钱)
佟氏七十五岁脉沉细而不调,喘满短气,心悸气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卧,乃中焦痰饮,下焦浊饮为患。年老全赖阳气生活,兹阴气阴邪上僭如此,何以克当。勉与通阳降浊法。
半夏(二两)茯苓(六钱)旋复花(四钱)秫米(一合)小枳实(一两)干姜(六钱)
广皮(六钱)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悬饮内痛肠鸣,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虚,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
半夏(二两)桂枝(五钱)生姜(一两)广皮(五钱)椒目(四钱)薤白(五钱)小枳实(一两)旋复花(三钱)秫米(五钱)
十八日年近八旬,五饮俱备,兼之下焦浊饮,随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满而愦愦然无奈,两用通阳降逆,丝毫不应。盖年老真阳太虚,一刻难生难长,故阴霾一时难退也。于前方内加香开一法。
半夏(一两)生姜(一两)栝蒌(三钱)降香(三钱)小枳实(一两)干姜(五钱)桂枝(六钱)薤白(三钱)沉香(二钱,研细冲)广皮(五钱)茯苓(一两,连皮)
又五饮而兼浊阴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肾邪,大辛以开中阳,虽见小效,大势阴太甚而阳太衰,恐实时难以复解也。勉与齐通三焦之阳法。
桂枝(六钱)茯苓(一两)生姜(一两)老川朴(三钱)公丁香(三钱)肉桂(二钱,研细冲)干姜(五钱)小枳实(六钱)薤白(四钱)黑沉香(三钱)半夏(六钱)广皮(四钱)
二十日仍宗前法而小变之。
桂枝(六钱)干姜(五钱)半夏(八钱)小枳实(五钱)广皮(四钱)老川朴(三钱)
肉桂(三钱)生姜(一两)薤白(三钱)云苓(一两)川椒(五钱,炒)
二十三日膀胱已开,今日可无伐肾邪,心下气阻不能寐,仍然议中焦,降逆法,令得寐。
半夏(二两)广皮(五钱)生姜汁(半杯,冲)秫米(一合)旋复花(五钱)小枳实(八钱)代赭石(八钱)
二十四日昨用降逆和胃,业已见效,但逆气虽降,仍然有时上阻,阴霾太重,肝气厥逆也。
半夏(一两)小枳实(六钱)带皮苓(一两)旋复花(四钱)代赭石(八钱)广皮(四钱)姜汁(半杯,冲)
陈四十三岁正月二十五日病由疟邪伤胃,土虚邪实,六脉俱结,且有块痰,寒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杏仁泥(一两)广皮(三钱)小枳实(四钱)云苓(五钱)姜半夏(六钱)苏子霜(二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二十八日脊痛,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补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脉洪。
生石膏(三两,研末)杏泥(五钱)桂枝(五钱)片姜黄(三钱)姜半夏(五钱)防己(四钱)广皮炭(三钱)茯苓皮(五钱)苡仁(五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后退石膏一两,加赤茯苓一两,再两帖后加生石膏一两。以左乳旁有结核,痛加青橘叶三钱。
二月初九日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者减,病减者减其治。
姜半夏(五钱)桂枝(五钱)小枳实(三钱)茯苓(六钱,连皮)防己(三钱)生苡仁(五钱)青橘叶(三钱)广皮(三钱)
初八日加小枳实(二钱)广皮(二钱)滑石(六钱)
初八日加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血。
旋复花(三钱,包)姜半夏(六钱)广皮炭(二钱)栝蒌霜(二钱)青皮(二钱)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归须(二钱)桃仁泥(二钱)青橘叶(三钱)广皮(三钱)
丸方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姜半夏(十两)益智仁(四两)郁金(一两)广皮(五钱)香附(六两)
生苡仁(八两)泽泻(八两)
共为极细末,神曲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白开水下。
六月初五日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
猪苓(五钱)云苓(四钱)姜半夏(四钱)泽泻(五钱)飞滑石(六钱)益智仁(钱半)
广皮(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钱)云苓(八钱)藿梗(三钱)广皮(三钱)生甘草(二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病减者减其制,减:半夏(四钱)云苓(四钱)
十二日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
猪苓(八钱)泽泻(八钱)滑石(一两二钱)云苓皮(六钱)半夏(六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泽泻(三钱)飞滑石(三钱)加藿香梗(三钱)广皮(三钱)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暑湿病退,小便已去,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
桂枝(三钱)半夏(三钱)白蔻仁(一钱,研)云苓(五钱)茅术炭(二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生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
藿香(三钱,叶半梗半)蔻仁(二钱)半夏(三钱)云苓皮(五钱)广皮(三钱)苡仁(五钱)杏仁(三钱)
十九日小便浊,加: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
藿香叶(三钱)薄荷(一钱)荷叶边(一张,去二十五日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萆(五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云苓皮(五钱)苍术(三钱)益智仁(三钱)
猪苓(三钱)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半夏(五钱)滑石(六钱)猪苓(三钱)木通(三钱)泽泻(三钱)苡仁(五钱)桂枝(三钱)杏仁(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开,与阖阳。
半夏(六钱)益智仁(三钱)广皮(三钱)云苓皮(五钱)苡仁(五钱)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加白蔻仁(三钱)枳实(三钱)
九月二十一日痰饮喘咳,脉双弦,与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杏仁(四钱)小枳实(三钱)白芍(二钱炒)姜半夏(五钱)五味子(二钱)炙甘草(一钱)广皮(三钱)干姜(二钱)
二十四日痰饮胁动而喘渴,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水在肝内者,外风未净也。
姜半夏(六钱)杏仁(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尖(三钱)生姜汁(三小匙,冲)黄芩炭(钱半)香附(三钱)葶苈子(二钱)青蒿(三钱)小枳实(四钱)广皮(二钱)
二十五日身热退,去青蒿、芩炭、葶苈子,加:杏仁(三钱)
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水在肝也,脉弦数。
姜半夏(六钱)香附(三钱)杏仁(三钱)桂枝尖(三钱)广皮(二钱)姜汁(三匙)
旋复花(三钱)苏子霜(三钱)小枳实(三钱)降香末(三钱)
二十九日病减者减其治,去半夏三钱,枳实一钱,降香末一钱,桂枝一钱,连前共服五帖收功。
钱十七岁四月二十七日春初前曾不寐,与胃不和之《灵枢》半夏汤,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兹胃仍不甚和,犹有不寐之弊,纳食不旺,再与和胃。
半夏(六钱)广皮炭(钱半)云苓块(四钱)苡仁(五钱)益智仁(一钱)白蔻仁(一钱,连皮)姜汁(三小匙冲)
煮二杯,二次服。
备用方,胆移热于脑,则成鼻渊,苍耳子散主之。
苍耳子(一两,炒)黄芩炭(二钱)辛夷(一两)桑叶(六钱)连翘(八钱,不去心)
银花(八钱)茶菊(六钱)苦桔梗(五钱)薄荷(二钱)甘草(三钱)
共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雨前茶调,日二次。
胃不和,数与和胃,已得寐进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经谓胃热则虫动,虫动则廉泉开,廉泉开则液自出,与辛凉和胃法。
半夏(六钱)生苡仁(五钱)白蔻皮(钱半)生石膏(八钱)杏仁(三钱)带皮苓(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口水减,牙痛,脉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再服四帖。
十六日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苦桔梗(二钱)连翘(二钱)甘草(一钱)银花(三钱)桑叶(二钱)香豆豉(三钱)
荆芥穗(八分)杏仁(二钱)
煮两杯,分二次服,热退为度,二帖热退。
十八日胃热,夜间口中液自出,与和胃阴法。
生石膏(六钱)麦冬(三钱,连心)半夏(五钱)白蔻仁(钱半)云苓(五钱)
二十二日诸症皆减,去石膏,加:麦冬(二钱)
二十八日胃中向有饮聚,不寐,服半夏汤已愈。后因痰涎自出,与凉阳明亦减,余饮未除,与外台茯苓饮意。
云苓(五钱)枳实(钱半)生姜(三片)洋参(二钱)广皮(钱半)大枣(二钱,去核)
麦冬(四钱,连心)半夏(三钱)
煮二杯,分二次服。
吴五十七岁六脉洪数,右寸独大,酒客痰多,肺热之至。
生石膏防己(三钱)杏仁(五钱)苡仁半夏(五钱)云苓皮(五钱)
五月初十日加广皮三钱,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酒客形体壮盛而阳痿,为湿中生热,非精血之虚,其象显然。与诸痿独取阳明法。
半夏(五钱)黄柏(五钱)生石膏(三两)苡仁(八钱)木通(三钱)云苓皮(八钱)
防己(四钱)
六月十二日去黄柏二钱,木通三钱,以喉呛太久,今可兼清肺气,加:苦梗(三钱)飞滑石(六钱)甘草(一钱)
二十日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痰多,戒油腻。
生石膏(四两)半夏(六钱)苏叶(钱半)苏梗(钱半)苦桔梗(三钱)杏仁(五钱)
炙甘草(一钱)
七月二十一日生石膏(三钱)生甘草(一钱)半夏(六钱)茯苓皮(六钱)杏仁(四钱)苦桔梗(四钱)
八月初四日右寸脉独大,金实无声,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剂。前后共服三十余帖,计石膏三百数十两。
严三十九岁五月初二日六脉弦细短涩,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饮咳嗽,五更出汗。经谓阳络伤则血上溢。要知络之所以伤者,有寒有热,并非人之有络,只许阳火伤之,不许寒水伤之也。今人见血投凉,见血补阴,为医士一大痼疾。医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症阳欲亡矣,已难数治,勉照脉症立方。
半夏(六钱)干姜炭(三钱)五味子(二钱)云苓(五钱)小枳实(二钱)桂枝木(三钱)广皮炭(三钱)焦白芍(三钱)
初六日据云饮食已增,午后五心烦热如故,脉和缓,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无可转。至午后之热,方即甘温除大热法也。因脉稍和缓,去干姜炭。
十三日前后共服过十帖,汗敛食增,血亦不吐,头中发空,得甜食则咳减,中气虚也。加甘草三钱以补中气,再服四帖,以其脉仍紧也。前后共服十四帖,诸症向安。惟脉之弦紧如故,咳甚则欲呕,于原方去五味,减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诸症皆渐减,痰亦渐浓,心悸甚。加:枳实(一钱)
四帖。
二十五日脉弦细如故,咳嗽日减,夜甚阳微,阴盛可知,午后身热已减,惟食后反觉嘈杂,胸中有水状,少时即平,于原方加:干姜(一钱)枳实(二钱)
三十日汗停嗽减,五心烦热亦减,脉弦数,夜间咳甚,服热药反不渴,饮尚重也。病痰饮者,冬夏难治。
桂枝(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白芍(三钱)云苓块(五钱)苡仁(五钱)炙甘草(一钱)干姜(一钱)五味子(钱半)广皮炭(三钱)
六月初四日前方已服四帖,脉弦紧不数,仍不知渴,于前方加:甘草(钱半)干姜(二钱)
再服三帖。
初八日脉弦紧如故,呛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钱,再加干姜二钱。
十二日脉之短涩退而弦细如故,痰饮仍重,再加桂枝二钱,干姜二钱,茯苓三钱,以化饮。
十七日夜咳已止,是其佳处,咳来日减,亦是最好。左脉沉细,右脉弦紧,饮未尽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劳者温之,甘温调营卫而复胃气,气旺进食,久久自愈,病减者减其治。
桂枝(三钱)半夏(五钱)枳实(五钱)炙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广皮(三钱)五味子(钱半)
蠲饮丸,痰饮久骤,未能一时猝去,业已见效,与丸药缓化可也。戒生冷恼怒。
桂枝(半斤)广皮(十二两)益智仁(四两)干姜(六两)小枳实(四两)苍术炭(六两)半夏(一斤)炙甘草(六两)云苓(二十四两)
神曲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钱,饮甚时服小青龙汤。
陈五十一岁五月初十日人尚未老,阳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伤油腻状,饮水多则胃不快,此伏饮眩冒状也。先与白术泽泻汤逐其饮,再以缓治湿热之阳痿。岂有六脉俱弦细,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于术(二两)泽泻(二两)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已效而未尽除,再服原方十数帖而愈。
李四十八岁五月初一日其人向有痰饮,至冬季水旺之时必发,后因伏暑成痢,痢后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热饥饱,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夹湿,况素有痰饮。饮即湿水之所化。医者毫不识病,以致如此,久卧床褥而不得起。议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例,与《灵枢》半夏汤令得寐再商。
姜半夏(二两)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为度。
十一日诸窍不和,六脉纯阴,皆痰阴为腻补药所闭,昨用半夏汤,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续用小青龙去表药,加广皮、枳实,以和其饮。盖现下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脉有阴无阳,饮为阴邪故也。左脉弦甚,经谓单弦,饮也。有一症必有一症之色脉,何医者盲无所知,不知伊芳一生所学何事,宁不愧死。
桂枝(五钱)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炒)五味子(二钱)炙甘草(三钱)小枳实(五钱)干姜(二钱)广皮(三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八日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恶湿而阳困也。昨日纯刚大燥,以复胃阳,今诊脉象较前生动,胃阳已有生动之机,但小便白浊,湿气尚未畅行,胃终不得和也。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半夏(二两)猪苓(六钱)滑石(三钱)秫米(一合)泽泻(六钱)白通草(一钱)广皮(三钱)桂枝(四钱)云苓皮(六钱)
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去滑石、通草,加:川椒(三钱,炒去汗)
高五十二岁乙酉五月十六日脉弦痰饮喘咳,与小青龙去麻辛,加广皮、枳实。
桂枝(五钱)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广皮(三钱)炙甘草(三钱)小枳实(五钱)
干姜(二钱)五味子(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已见小效,汗多,加:净麻黄根(三钱)
又三帖。
病减者减其制,去:桂枝枳实(各二钱)
二十四日服前药汗少,惟喜嚏,周身酸痛,于原方减干姜一钱,加:杏仁防己(各三钱)
董五十四岁五月二十七日脉沉细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饮也。最忌补阴,补阴必死。以饮为阴邪,脉为阴脉也,经曰无实。
桂枝(六钱)广皮(三钱,炒)白芍(四钱)半夏(五钱)炙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三钱)小枳实(二钱)
四帖。
六月初一日加云苓(三钱)小枳实(二钱)
十七日其人本有痰饮喘咳,服小青龙,胃口已开。连日午后颇有寒热,正当暑湿流行之际,恐成疟疾,且与宣通三焦。
杏仁(三钱)半夏(四钱)云苓皮(五钱)白蔻仁(钱半)枳实(三钱)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藿梗(三钱)青蒿(二钱)
二帖。
十九日寒热已止,脉微弱,去蔻仁、青蒿,加桂枝、干姜,以治其咳。
二十二日咳减寒热止,胃开,嗽未尽除,脉尚细小,效不更方,服至不咳为度。
周二十二岁正月初七日六脉弦紧,右脉沉取洪大,先从腰以上肿例。舌白滑喘而咳无汗,从溢饮例之大青龙汤,去甘药,为其重而滞也。
麻黄(六钱,去节)细辛(二钱)生姜(三钱)杏仁(五钱,去皮留尖)生石膏末(一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五钱)大枣(二枚,去核)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后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十一日溢饮,脉紧,无汗,喘咳,浮肿,昨用大青龙汗出,肿消,喘咳减,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半夏(五钱)苍术炭(二钱)桂枝(钱半)广皮(三钱)猪苓(三钱)茯苓块(五钱)
苡仁(五钱)泽泻(三钱)飞滑石(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数帖,后加:益智仁(二钱)莲子(五钱)
陈七十六岁正月初十日悬饮脉弦,左胁不快,为水在肝法,当用十枣汤。近八旬之老人,难任药力,与两和肝胃可也。
半夏(五钱)青皮(三钱)旋复花(三钱,包)广皮(三钱)香附(五钱)小枳实(三钱)淡吴萸(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数帖。
二十三日脉结加:杏泥(六钱)
三帖。
觉罗六十二岁壬戌正月十三酒客痰饮哮喘,脉弦紧数,急与小青龙去麻辛,加枳实橘皮汤不应。右胁痛甚,此悬饮也,故与治支饮之小青龙不应,应与十枣汤。以十枣大峻,降用控涎丹。
甘遂(五钱)大戟(五钱)白芥子(五钱)
神曲糊丸梧子大,先服十三丸不知,渐加至二十一丸,以得快便下黑绿水为度,三服而水下喘止,继以和胃收功。
汪室女伏暑夹痰饮,与三仁汤重加半夏、广皮,屡效而热不退。痰不除,右脉微结,中有块痰,堵塞隧道。因延郏芷谷兄针中泉穴,紫血出后,继咳老痰二口。以后用药无不见效,半月后伏暑痰饮皆愈矣。
钱三十二岁甲子八月初十日咳嗽胃中停水,与小青龙去麻辛,重加枳实、广皮五帖,已愈八九。因回母家为父祝寿,大开酒肉。其父亦时医也,性喜用人参,爱其女,遂用六君子汤,服关东参数十帖。将近一年,胃中积水胀而且痛。又延其父治之,所用之药,大抵不出守补中焦之外。治愈胀而愈痛,以致胸高不可以俯,夜坐不可以卧,已数日不食。其翁见势已急,力辞其父,延余治之。余视其目欲努出,面色青黄,胸大胀痛不可忍,六脉弦急七八至之多,余曰:势急矣,断非缓药所能救。因服巴霜三分,下黑水将近一桶,势稍平,以和脾胃药调之。三四日后渐平,胃大开,于是吃羊肉饺三十二枚,胃中大痛一昼夜。又用巴霜一分五厘,下后痛止。严禁鱼肉,一月而安。
赵四十六岁正月三十日太阳痹则腰脊痛,或左或右,风胜则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流饮,上泛则喘,不泛则不喘也。切戒猪肉生冷,与一切补药,周年可愈。六脉洪大已极,石膏用少,万不见效,命且难保。
生石膏(六两)云苓皮(五钱)白通草(一钱)桂枝(五钱)半夏(五钱)黄柏炭(二钱)杏仁(五钱)小枳实(五钱)生苡仁(五钱)防己(四钱)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二月初二日于前方加:猪苓(三钱)滑石(一两)小枳实(三钱)
四帖。
初七日于前方去黄柏炭,加:半夏(五钱)桑皮(三钱)石膏(四两)
二十七日减石膏止留一两。
二十八日石膏仍用四两,因拜扫停药六天。
二十九日右脉洪大已减,右膏只用一两。
三月一日石膏每日用二两。
十一日石膏每日用一两,因感燥气,停药五天。
十二月十三日石膏每日用二两,共服九帖。
十四日石膏每日用三两,停药十天。
二十二至三十日、四月初一至初五日自淮安复至绍兴,又诊得洪大之脉,较前已减七八,然较之平脉,仍大而有力。现下小便赤浊,阴痿,牙缝臭味复出。痹痛虽止,阳明太阳二经湿热未净,太阴化气未复。
十五日生石膏(四两)杏仁(四钱)云苓皮(五钱)苡仁(五钱)晚蚕砂(三钱)海金砂(五钱)滑石(六钱)木通(三钱)
四帖。
十九日脉渐退,减石膏至二两,加:姜夏(五钱)广皮(三钱)
二十至二十二日每日用石膏一两。
二十三至二十六日每日用石膏二两。
二十七日小便不利。
杏仁(四钱)云苓皮(五钱)生苡仁(五钱)海金砂(五钱)木通(三钱)飞滑石(六钱)姜半夏(五钱)陈皮(三钱)生石膏(四两)
四帖。
五月初一日感风寒,服桂枝汤。
初四日仍服前二十七日方。三帖。
内饮招外风为病。
桂枝(四钱)广皮(三钱)杏仁(三钱)白芍(二钱)枳实(五钱)半夏(五钱)炙甘草(钱半)干姜(一钱)防己(三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热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即解,得汗后余药不必啜粥。四帖。
十一日前因风寒夹饮之故,用小青龙法。现下风寒解而饮未除,脉复洪大,仍与大青龙与木防己汤合法,兼治饮与痹也。
桂枝(六钱)杏仁(四钱)防己(四钱)半夏(六钱)广皮(三钱)飞滑石(六钱)云苓皮(六钱)木通(三钱)小枳实(三钱)生石膏(六钱)
八帖。
十四日其人本有痹症痰饮,现下盛暑发泄,暑湿伤气,故四肢酸软少气,口中胶腻欲呕,与局方消暑丸意。
云苓块(一两,连皮)炙甘草(三钱)姜夏(六钱)鲜荷叶(一张去蒂)姜汁(每杯三匙)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药)
二十四日仍服十一日方,至六月初七日止,共服十一帖。
六月初八日停药。
十八日气急欲喘,新感暑湿之故,于原方加:广皮(二钱)小枳实(二钱)
五帖。
二十二日桂枝(四钱)杏仁(四钱)防己(四钱)半夏(六钱)广皮(三钱)枳实(三钱)滑石(六钱)云苓皮(六钱)木通(三钱)生石膏(六两)
四帖。
二十七日于原方减石膏三两,加滑石六钱,共成一两二钱,木通二钱,共成五钱,蚕砂三钱。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苍术(三钱,炒枯)桂枝(三钱)藿香(三钱)云苓皮(六钱)半夏(五钱)猪苓(四钱)泽泻(四钱)姜汁(每杯三匙)
三帖。
七月初二日饮食有难化之象,于原方去苍术。加:广皮炭(四钱)炒神曲(三钱)益智仁(二钱)小枳实(三钱)
通胃腑,醒脾阳。
二帖。
初七日右脉洪数,六腑不和,食后恶心,二便不爽,暑湿所干之故,议通宣三焦。
生石膏(三两)广皮(三钱)滑石(六钱)黄芩炭(三钱)生姜(三钱)益智仁(三钱)
姜半夏(五钱)白蔻仁(钱半)枳实(三钱)茯苓皮(六钱)生苡仁(五钱)
二帖。
初九日加益智仁、枳实。
服一帖。
中焦停饮,晚食倒饱,是脾阳不伸之故,一以理脾阳立法。
姜半夏(五钱)广皮(三钱)川椒炭(八分)煨草果(五分)云苓皮(五钱)益智仁(钱半)生苡仁(五钱)白蔻仁(钱半)小枳实(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十七日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数日前因食后倒饱,脉不大,石膏已近三十斤之多,转用温醒脾阳方法,丝毫不应,水之蓄聚如故,跗肿不消,胃反不开,右脉复洪大有力,小便短。思天下无肺者无溺,肺寒者溺短,热者溺亦短,仍用石膏凉肺胃。
生石膏(四两)广皮(五钱)杏仁(六钱)半夏(五钱)枳实(五钱)云苓皮(五钱)
桂枝(三钱)防己(四钱)苡仁(五钱)
四帖。
二十一日加云苓皮五钱,共成一两,杉木皮五钱,减石膏二两。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石膏用四两。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石膏用二两。
共服八帖。
二十九日饮聚不行,小便已清,少时即便臭浊,六腑之不退可知,大药已用不少,而犹然如是,病机之顽钝,又可知矣。议暂用重剂,余有原案。
生石膏(四两)枳实(五钱)杏仁(八钱)飞滑石(一两先煎)防己(三钱)半夏(八钱)云苓皮(八钱)广皮(四钱)海金砂(八钱)
八月初一日初二日加石膏二两。
初七日又加石膏二两。
初十日减广皮四钱,枳实二钱。
以上共服七帖。
九月初四日脉之洪大不减,加:石膏(二两)
至二十七日,共服二十帖。
服石膏至五十斤之多,而脉犹浮洪,千古未有如是之顽病。皆误下伤正于前,误补留邪于后之累。今日去补阳明药,盖阳明之脉大也。
生石膏(八两)杏仁(一两)云苓皮(一两)飞滑石(二两)防己(五钱)小枳实(五钱)木通(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专以苦淡行水,服一二帖再商。
初九日生石膏四两,共成十二两。
九帖。
十三日脉洪滑,痰饮未除,晨起微喘,足跗肿未消尽,余有原案。
生石膏(八两)云苓皮(六钱)杏仁(四钱)滑石(一两)葶苈子(三钱)木通(四钱)
生苡仁(六钱)半夏(六钱)
十五日气已不急,去葶苈;右脉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气急者得葶苈而止,右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但仍滑数,加行痰饮。
生石膏(六两)枳实(三钱)杏仁(四钱)云苓皮(五钱)半夏(一两)香附(五钱)
广皮(四钱)旋复花(四钱,包)
二帖。
十八日脉渐小,减:石膏(二两)
二帖。
二十日脉洪数,加石膏八两,成十二两。
二帖。
二十二日脉减,减石膏六两,加:葶苈(一钱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服二帖。
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脉复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生石膏(十二两)枳实(五钱)杏仁(四钱)云苓皮(五钱)半夏(一两)香附(五钱)
广皮(四钱)旋复花(四钱,包)
二十九日小便短,加:滑石(一两)
十月初一日停药三日。
初四日气喘,于原方加石膏四两,共成一斤。杏仁四钱,共成八钱。广皮二钱,共成六钱。加:桂枝(六钱)生姜(四钱)
五帖。
初二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三枚,煎汤下,清晨服后,约二刻先从左胁作响,坠痛至少腹便下绿水胶痰碗许。
初三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二枚,煎汤下,便痰水如前,汤药未服。
妙应丸方,《金匮》谓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此症痰饮兼痹,自正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虽无不见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胁间漉漉有声,不时呕咳,此水在肝也。《金匮》谓水在肝,十枣汤主之;又谓偏弦饮;又谓咳家之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又谓咳家一百日,至一岁不死者,十枣汤主之。合而观之,此症当用十枣无疑。但十枣太峻,南人胆怯,未敢骤用,降用妙应丸续续下之,庶无差忒也。
制甘遂(五钱)白芥子(五钱)制大戟(五钱)
神曲为丸,小梧子大,从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数日水不尽再服,以尽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石膏(一斤)飞滑石(一两)苏子霜(二钱)旋复花(四钱)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小枳实(五钱)半夏(一两)杏仁(八钱)
三帖。
十一日服妙应丸三分。
十二日脉仍洪大有力。
生石膏(八两)杏仁(四钱)半夏(六钱)云苓皮(六钱)广皮(三钱)香附(三钱)
旋复花(四钱)苡仁(六钱)
一帖。
十三日杏仁(八钱)半夏(一两)广皮(四钱)云苓皮(五钱)小枳实(五钱)香附(三钱)旋复花(四钱)滑石(一两)苏子霜(二钱)桂枝(六钱)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去香附,加苏子霜。
五帖。
服妙应丸三分四厘,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右脉洪数,本有饮聚,小便不长。
生石膏(一斤)苡仁(六钱)云苓皮(六钱)小枳实(四钱)半夏(六钱)杏泥(六钱)
飞滑石(一两)白通草(二钱)蚕砂(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于前方加:广皮(三钱)石膏(八两)
十三日加枳实(二钱)旋复花(四钱,绢包)
补十一日于前方加:郁金(三钱)
十四日加苏子霜(四钱)
共服五帖。
十五日服妙应丸六分,自服丸药,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药后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服妙应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痰饮喘咳,右脉洪,左关独浮,与建金制木法。
生石膏(八两)青皮(三钱)杏仁(六钱)旋复花(四钱)苏子霜(三钱)香附(四钱)
半夏(六钱)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洪大之脉已退,惟两关独浮,右大于左而兼实,木陷入土。与两和肝胃,兼开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半夏(六钱)苏子霜(三钱)香附(三钱)白芍(四钱,酒炒)旋复花(三钱)滑石(一两)青皮(二钱)云苓皮(六钱)广皮(三钱)
十二月初一日数日不服石膏,右脉复洪数,左关之独浮者,亦未十厘清净。与金木同治法。
生石膏(六两)半夏(六钱)杏仁(六钱)滑石(一两)香附(四钱)旋复花(四钱)
云苓皮(六钱)枳实(六钱)
以后凡右脉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服妙应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于初一日方内加桂枝五钱,广皮四钱,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服妙应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于前方去桂枝、广皮,脉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服妙应丸一钱。
丙戌正月十四日《金匮》谓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术丸主之。兹虽不坚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脉洪大,洪大甚则喘发,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议用橘半枳术丸,脉小时用开水下,脉大时暂用石膏汤送下,喘发加杏仁,脉复小,不用石膏。
鹅眼小枳实(一斤)茅山苍(一斤,炒半枯)广皮炭(六两)姜半夏(十两)
神曲汤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夏日间服消暑丸亦可。
陈四十六岁病由疟邪伤胃,土虚则水泛,以致喘而肢软,正虚邪实,六脉俱结,且有块痰,塞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杏泥广皮(三钱)枳实(四钱)云苓姜半夏(六钱)苏子霜(二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脊病,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用熟地等补塞隧道之故。脉洪。
生石膏末(一两)杏泥(五钱)桂枝(五钱)防己(四钱)片姜黄(三钱)姜半夏(五钱)广皮炭(三钱)茯苓皮(五钱)苡仁(五钱)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两,加赤苓一两,再二帖后加石膏一两,青橘叶五钱。
二月初二日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大者减,病减者减其制。
姜半夏(五钱)桂枝(五钱)防己(三钱)广皮(三钱)茯苓块(六钱)苡仁(五钱)
小枳实(三钱)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加小枳实(二钱)广皮(二钱)滑石(六钱)
初九日加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
旋复花(三钱)姜半夏(六钱)青皮(二钱)广皮炭(二钱)栝蒌仁(二钱)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归横须(二钱)桃仁泥(二钱)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姜半夏(十两)香附(六两)广郁金(二两)广皮(五两)益智(四两)
生苡仁(八两)泽泻(八两)
共为极细末,神曲水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钱,开水下。
二月初五日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
猪苓(五钱)云苓块(四钱)泽泻(五钱)半夏(四钱)滑石(六钱)广皮(三钱)益智仁(钱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钱)云苓块(八钱)藿梗(二钱)广皮(三钱)生甘草(二钱)生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病减者减其制,减:半夏(四钱)云苓(四钱)
十二日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
猪苓(八钱)泽泻(八钱)飞滑石(一两二钱)云苓皮(六钱)姜半夏(四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泽泻(三钱)滑石(六钱)加藿梗(三钱)
广皮(三钱)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暑湿病退,小便已长,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
桂枝(三钱)姜半夏(三钱)茅术(二钱)白蔻仁(一钱,研)云苓块(五钱)生苡仁(五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
半叶藿梗(三钱)白蔻仁(钱半)姜半夏(三钱)云苓皮(五钱)广皮(三钱)苡仁(五钱)杏仁(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小便浊,加: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
藿香(三钱)薄荷(一钱)鲜荷叶(一张,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川萆(五钱)泽泻(三钱)云苓皮(五钱)桂枝(三钱)苍术(三钱,炒)益智仁(三钱)猪苓(三钱)生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姜半夏(五钱)飞滑石(六钱)猪苓(三钱)木通(三钱)泽泻(三钱)
苡仁(五钱)桂枝(三钱)杏泥(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甚开,与阖阳明。
姜半夏(六钱)益智仁(三钱)广皮(三钱)云苓皮(五钱)苡仁(五钱)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加白蔻仁(三钱)枳实(三钱)
九月二十一日痰饮喘咳脉弦,与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杏仁(四钱)小枳实(三钱)白芍(二钱,炒)姜半夏(五钱)五味子(二钱)炙甘草(一钱)广皮(三钱)干姜(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身热者,外风未净也。
姜半夏(六钱)杏仁(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三钱)香附(三钱)广皮(二钱)
小枳实(一钱)姜汁(二匙)黄芩炭(钱半)青蒿(三钱)苦葶苈(二钱)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身热退,去青蒿、黄芩炭、葶苈,加:杏仁(三钱)
二帖。
二十七日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
姜半夏(六钱)香附(三钱)杏泥(三钱)桂枝尖(三钱)广皮(二钱)姜汁(三匙)
旋复花(三钱)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明。
十九日病减者减其制,去:半夏(三钱)枳实(一钱)苏子霜(一钱)降香(一钱)桂枝(一钱)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痰饮,脉沉弦,有微喘之意,与小青龙去麻辛。
桂枝(四钱)干姜(二钱)云苓块(三钱)白芍(三钱)五味子(钱半)炙甘草(二钱)
广皮(三钱)姜半夏(五钱)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内饮招外风为病,喘咳,脉弦缓,虽头痛恶寒,能大食,只有风而无寒,用小青龙去麻黄,减细辛,兼用桂枝汤啜稀粥令微汗法。
桂枝(一两)白芍(四钱,炒)五味子(二钱)细辛(五分)炙甘草(三钱)干姜(三钱)姜半夏(五钱)加广皮(四钱)枳实(四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后避风要紧。
初十日脉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细,而畏冷,中阳虚也。去细辛。
加桂枝(四钱)干姜(二钱)小枳实(二钱)
十三日于前方加:广皮(二钱)
十三日脉双弦,咳而呕,胃咳也。
姜半夏(八钱)云苓块(一两)生姜(五钱)广皮(三钱)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脉沉弦而缓,饮居右胁,呕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恶寒,由厥阴内犯阳明,外犯太阳也。与逐胁下之饮法。
苏子霜(三钱)香附(三钱)桂枝尖(三钱)旋复花(三钱)广皮(三钱)小枳实(二钱)降香末(三钱)青皮(二钱)生姜(五钱)姜半夏(五钱)干姜(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