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卷上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卷上

清朝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昂 著

藏象第一

【素】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分布阴阳。主行荣卫。如调元赞化。故曰相傅。

风痹痿之人。心欲动而手足不随者。以肺病而失其治节故也。)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血。故善谋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两乳中间名膻中。为气海。气舒则喜乐。不舒则悲愁。按素问本篇。有膻中而无心包络。灵枢经脉篇。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又名心主。居心之下。代心行事。其所生病。亦与心同。臣使二字。正与君主相对。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居胃之下。受盛糟粕。传入大肠。)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藏精。故多伎巧。)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引导阴阳。开通秘塞。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腔内上中下空处为三焦。马氏乃分割右肾以为三焦。欠是。)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不能化气。则小便不通。)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灵兰秘典论)

【素】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五营运大论多化生气句。)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五营运大论多在气为柔句。)

在脏为肝。(五营运大论多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木曰曲直之变也。是为搐搦。)在窍为目。(解精微论又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酸能收缩。)

辛胜酸。(皆五行相克。)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五营运大论多在气为息句。)在脏为心。五营运大论多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化为茂。其虫羽。

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KT。)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心有余则喜不足则忧。)

在窍为舌。(舌为心苗。素问金匮真言又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昂按。耳为肾窍。然舌无窍。故心亦寄窍于耳。是以夜卧闻声而心知也。)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大喜坠阳。)恐胜喜。热伤气。(即壮火食气之义。)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五营运大论多在气为充。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化为盈。其虫。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新校正云。王注作哕噫。非也。按杨上善云。哕。气忤也。即呃逆也。)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如物之湿。风吹即干。亦木克土之义。)甘伤肉。酸胜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五营运大论多在气为成。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咳嗽。)在窍为鼻。

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太素作燥伤皮毛。热胜燥。)辛伤皮毛。苦胜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五营运大论多在气为坚。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呻吟。)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寒则血凝。)燥胜寒。咸伤血。(咸能渗津。)甘胜咸。(阴阳应象大论。)(五营运大论亦有此段。而文尤详。故加录于注中。)

【素】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王注。殊于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

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即肛门。大肠通肺。故曰魄门。)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别论。)

【素】心藏神。肺藏魄。(并精而出入者为魄。)肝藏魂。(随神而往来者为魂。)脾藏意。(心有所忆谓之意。故思虑过则伤脾。)肾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故淫欲多则损志。)是谓五脏所藏。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是谓五液。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宣明五气论)(灵枢同。)

【素】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疲同。)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筋。筋主运动。故疲劳。)

其华在爪。(爪者。筋之余。)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属春属木。为生发之本。故经文加此句。世医动言伐肝。盖未究内经之旨耳。)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六腑。)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营出中焦。)名曰器。能化糟粕。

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六节藏象论。)

【素】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肺虽为五脏华盖。而其用在右。)心部于表。(心属阳。应南方。居膈上。部署视听言动各事。故曰表。)肾治于里。(肾主封藏。)脾为之使。(营运水谷。溉灌腑脏。)胃为之市。(容受百物。如贸易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心下膈上为肓。心为阳。主血。肺为阴。主气。父母之象。)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旁者。两肾也。中者。命门也。昂按。心者。性之郛。肾者。命之根。两肾中间一点真阳。乃生身之根蒂。义取命门。盖以此也。

中有相火。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杨上善云。脊有二十一节。肾在第七节之旁。吴鹤皋亦主其说。盖心君无为。吾人一日动作云为。皆命门之相火也。马注云。心在五椎之下。心下有包络。属手厥阴。自五椎之下而推之。则心包当垂至第七节而止。故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若根据此解。旁字似无着落。)(刺禁论)

【灵】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一作初。)生之来谓之精。(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两精相搏谓之神。(阴阳合撰。而神生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属阴。肺藏魄。人之运动属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素问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以下数端皆心之用也。非心其孰能任之。)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专在于是则为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图谋以成此志则有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本神。)

【灵】两神相搏。(阴阳夫妇。)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溉灌。)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五癃津液别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约束也。)令无所避。是谓脉。精脱者耳聋。(肾衰。)气脱者目不明。(清阳不升。)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如油如珠者。谓之绝汗。)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筋失所养。)色夭。脑髓消。胫。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脉为血府。)(决气。)

【灵】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圣贤养德养身之要语。)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本藏)

【灵】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胃者水谷之海。其输(穴俞。)上在气街。

(本经穴。即气冲。腹下夹脐。相去四寸。动脉应手。素问曰。乃冲脉所起。灵枢曰。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下至三里。(本经穴。在膝下三寸。骨外。大筋宛宛中。)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血海。)其输上在于大杼。(膀胱经穴。项后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胃经穴、上巨虚一名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下巨虚在上廉下三寸。)膻中者为气之海。(五味篇。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两行营卫。谓行中焦生营行。下焦生卫也。大气。即宗气也。)其输上在柱骨之上下。

(督脉。天柱骨项后发际。颈大筋外廉陷中。)前在于人迎。(结喉旁动脉。属胃经。)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督脉经。顶后百会穴。)下在风府。(一名舌本。督脉经。项后入发一寸五分大筋中。)(海论)

【灵】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胃有五窍。)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廉泉在颔下结喉。上舌本。阴维任脉之会。玉英即玉堂。在紫宫下一寸六分。俱任经。)故五脏六腑者。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