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劳喘嗽门
○虚劳证阳亢阴亏
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病因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证候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有时,觉心为热迫怔忡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诊断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此时阳虽偏盛,当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地黄(八钱)天冬(八钱)甘草(二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杭芍(五钱)野台参(三钱)赭石(六钱轧细)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共煎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方解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
用鸡内金者,欲其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效果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虚劳兼劳碌过度
天津宁氏妇,年近四旬,素病虚劳,偶因劳碌过甚益增剧。
病因处境不顺,家务劳心,饮食减少,浸成虚劳,已病倒卧懒起床矣。又因讼事,强令公堂对质,劳苦半日,归家病大加剧。
证候卧床闭目,昏昏似睡,呼之眼微开不发言语,有若能言而甚懒于言者。其面色似有浮热,体温·℃,问其心中发热乎?觉怔忡乎?皆颔之。其左脉浮而弦硬,右脉浮而芤,皆不任重按,一息六至。两日之间,惟少饮米汤,大便数日未行,小便亦甚短少。
诊断即其脉之左弦右芤,且又浮数无根,知系气血亏极有阴阳不相维系之象。是以阳气上浮而面热,阳气外越而身热,此乃虚劳中极危险之证也。所幸气息似稍促而不至于喘,虽有咳嗽亦不甚剧,知尤可治。斯当培养其气血,更以收敛气血之药佐之,俾其阴阳互相维系,即可安然无虞矣。
处方野台参(四钱)生怀山药(八钱)净萸肉(八钱)生龙骨(八钱捣碎)大甘枸杞(六钱)甘草(二钱)生怀地黄(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生赭石(五钱轧细)生杭芍(四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饮下。
复诊将药连服三剂,已能言语,可进饮食,浮越之热已敛,体温度下降至.℃,心中已不发热,有时微觉怔忡,大便通下一次,小便亦利,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野台参(四钱)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净萸肉(六钱)
生怀地黄(五钱)甘草(二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加鸡内金者,因虚劳之证,脉络多瘀,《金匮》所谓血痹虚劳也。用鸡内金以化其血痹,虚劳可以除根,且与台参并用,又能运化参之补力不使作胀满也。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新得之病全愈,其素日虚劳未能尽愈。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少加白糖当点心服之。每服时送服生鸡内金细末少许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劳咳嗽由于伏气化热所伤证
沈阳高××,三十二岁。因伏气化热伤肺,致成肺劳咳嗽证。
病因腊底感受寒凉,未即成病,而从此身不见汗。继则心中渐觉发热,至仲春其热加甚,饮食懒进,发生咳嗽,浸成肺劳病。
证候其咳嗽昼轻夜重,时或咳而兼喘,身体羸弱,筋骨酸疼,精神时昏愦,腹中觉饥而饮食恒不欲下咽。从前惟心中发热,今则日时身恒觉热。大便燥,小便短赤,脉左右皆弦长,右部重按有力,一息五至。
诊断此病之原因,实由伏气化热久留不去。不但伤肺而兼伤及诸脏腑也。按此证自述,因腊底受寒,若当时即病,则为伤寒矣。乃因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即病,惟伏于半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流通,是以从此身不见汗,而心渐发热。迨时至仲春,阳气萌动,原当随春阳而化热以成温病(《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乃其所化之热又非如温病之大热暴发能自里达表,而惟缘三焦脂膜散漫于诸脏腑,是以胃受其热而懒于饮食,心受其热而精神昏愦,肾受其热而阴虚潮热,肝受其热而筋骨酸疼,至肺受其热而咳嗽吐痰,则又其显然者也。治此证者,当以清其伏气之热为主,而以滋养津液药辅之。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碎)党参(三钱)天花粉(八钱)玄参(八钱)生杭芍(五钱)甘草(钱半)连翘(三钱)滑石(三钱)鲜茅根(三钱)射干(三钱)生远志(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若无鲜茅根,可以鲜芦根代之。
方解方中之义,用石膏以清伏气之热,而助之以连翘、茅根,其热可由毛孔透出;更辅之以滑石、杭芍,其热可由水道泻出;加花粉、玄参者,因石膏但能清实热,而花粉、玄参兼能清虚热也;用射干、远志者,因石膏能清肺宁嗽,而佐以射干、远志,更能利痰定喘也;用甘草者,所以缓诸凉药之下趋,不欲其寒凉侵下焦也;至加党参者,实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因身体虚弱者,必石膏与人参并用,始能逐久匿之热邪外出也。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热退三分之二,咳嗽吐痰亦愈强半,饮食加多,脉象亦见缓和。知其伏气之热已消,所余者惟阴虚之热也,当再投以育阴之方,俾多服数剂自能全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玄参(五钱)生怀地黄(五钱)沙参(五钱)生杭芍(三钱)生远志(二钱)川贝母(二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加鸡内金者,不但欲其助胃消食,兼欲借之以化诸药之滞泥也。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病遂全愈。而夜间犹偶有咳嗽之时,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粥,调以白糖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
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
病因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
证候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屡服清热宁嗽之药,即稍效病仍反复,其脉象弦数,右部尤弦而兼硬。
诊断其脉象弦数者,热久涸阴血液亏损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从前外感之余热,犹留滞于阳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热久伤肺之现象也。欲治此证,当以清其阳明余热为初步,热清之后,再用药滋养其真阴,病根自不难除矣。
处方生石膏(两半捣细)大潞参(三钱)玄参(五钱)生怀山药(五钱)鲜茅根(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饮下。若无鲜茅根时,可用鲜芦根代之。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盖阳明久郁之邪热,非白虎加人参汤不能清之,为其病久阴亏,故又将原方少为变通,使之兼能滋阴也。加鲜茅根者,取其具有升发透达之性,与石膏并用,能清热兼能散热也。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身心之热大减,咳嗽吐痰已愈强半,脉象亦较前和平。知外邪之热已清,宜再用药专滋其阴分,俾阴分充足自能尽消其余热也。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五钱)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生杭芍(三钱)生远志(二钱)白术(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饮食加多,诸病皆愈。
方解陆九芝谓:“凡外感实热之证,最忌但用甘寒滞泥之药治之。其病纵治愈,亦恒稽留余热;永锢闭于脏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热久耗阴,浸成虚劳,不能救药者多矣。”此诚见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证,其虚劳不至过甚,且脉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复略为变通,使之退实热兼能退虚热,约皆可随手奏效也。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劳热咳嗽
邻村许姓学生,年十八岁,于季春得劳热咳嗽证。
病因秉性刚强,劳心过度;又当新婚之余,或年少失保养,迨至春阳发动,渐成劳热咳嗽证。
证候日晡潮热,通夜作灼,至黎明得微汗其灼乃退。白昼咳嗽不甚剧,夜则咳嗽不能安枕。
饮食减少,身体羸瘦,略有动作即气息迫促。左右脉皆细弱,重按无根,数逾七至。夫脉一息七至,即难挽回,况复逾七至乎?犹幸食量犹佳,大便干燥(此等证忌滑泻),知犹可治。拟治以峻补真阴之剂,而佐以收敛气化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玄参(六钱)生怀地黄(六钱)沙参(六钱)
甘草(三钱)生龙骨(六钱捣碎)净萸肉(六钱)生杭芍(三钱)五味子(三钱捣碎)牛蒡子(三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五味入汤剂,药局照例不捣。然其皮味酸,核味辛,若囫囵入煎则其味过酸,服之恒有满闷之弊。故徐灵胎谓宜与干姜之味辛者同服。若捣碎入煎,正可惜其核味之辛以济皮味之酸,无事伍以干姜而亦不发满闷。是以欲重用五味以治嗽者,当注意令其捣碎,或说给病家自检点。至于甘草多用至三钱者,诚以此方中不但五味酸,萸肉亦味酸,若用甘草之至甘者与之化合,可增加其补益之力(如酸能齿,得甘则不齿是明征),是以多用至三钱。
复诊将药连服三剂,灼热似见退,不复出汗,咳嗽亦稍减,而脉仍七至强。因恍悟此脉之数,不但因阴虚,实亦兼因气虚,犹若力小而强任重者其体发颤也。拟仍峻补其真阴,再辅以补气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野台参(三钱)大甘枸杞(六钱)玄参(六钱)生怀地黄(六钱)甘草(三钱)净萸肉(五钱)天花粉(五钱)五味子(三钱捣碎)生杭芍(三钱)射干(二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为方中加台参恐服之作闷,是以又加鸡内金以运化之。且凡虚劳之甚者,其脉络间恒多瘀滞,鸡内金又善化经络之瘀滞也。
三诊将药连服四剂,灼热咳嗽已愈十之七八,脉已缓至六至,此足征补气有效也。爰即原方略为加减,多服数剂,病自除根。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野台参(三钱)大甘枸杞(六钱)玄参(五钱)生怀地黄(五钱)甘草(二钱)天冬(五钱)净萸肉(五钱)生杭芍(三钱)川贝母(三钱)
生远志(二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灼热咳嗽全愈,脉已复常,遂停服汤剂。
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茶汤,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劳喘嗽遗传性证
天津陈××,年十八岁。自幼得肺劳喘嗽证。
病因因其母素有肺劳病,再上推之,其外祖母亦有斯病。是以自幼时,因有遗传性亦患此病。
证候其证,初时犹轻,至热时即可如常人,惟略有感冒即作喘嗽。治之即愈,不治则两三日亦可自愈。至过十岁则渐加重,热时亦作喘嗽,冷时则甚于热时,服药亦可见轻,旋即反复。至十六七岁时,病又加剧,屡次服药亦无效,然犹可支持也。迨愚为诊视,在一九三○年仲冬,其时病剧已难支持,昼夜伏几,喘而且嗽,咳吐痰涎,连连不竭,无论服何中药,皆分毫无效。惟日延西医注射药针一次,虽不能止咳喘而可保当日无虞。诊其脉左右皆弦细,关前微浮,两尺重按无根。
诊断此等证原因,肺脏气化不能通畅,其中诸细管即易为痰涎滞塞,热时肺胞松缓,故病犹轻,至冷时肺胞紧缩,是以其病加剧。治之者当培养其肺中气化,使之辟有力,更疏瀹其肺中诸细管,使之宣通无滞,原为治此病之正则也。而此证两尺之脉无根,不但其肺中有病,其肝肾实亦有病,且病因又为遗传性,原非一蹴所能治愈,当分作数步治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天花粉(三钱)天冬(三钱)生杭芍(三钱)
细辛(一钱)射干(三钱)杏仁(二钱去皮)五味子(二钱捣碎)葶苈子(二钱微炒)广三七(二钱捣细)
药共十一味,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
方解方中用三七者,恐肺中之气窒塞,肺中之血亦随之凝滞,三七为止血妄行之圣药,更为流通瘀血之圣药,故于初步药中加之。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咳喘皆愈三分之二,能卧睡两三点钟。其脉关前不浮,至数少减,而两尺似无根,拟再治以纳气归肾之方。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野党参(三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生怀地黄(六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净萸肉(四钱)天花粉(四钱)天冬(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射干(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参之性补而微升,惟与赭石并用,其补益之力直达涌泉。况咳喘之剧者,其冲胃之气恒因之上逆,赭石实又为降胃镇冲之要药也。至方中用鸡内金者,因其含有稀盐酸,原善化肺管中之瘀滞以开其闭塞,又兼能运化人参之补力不使作满闷也。
三诊将药连服五剂,咳喘皆愈,惟其脉仍逾五至,行动时犹觉气息微喘,此乃下焦阴分犹未充足,不能与阳分相维系也。此当峻补其真阴,俾阴分充足自能维系其阳分,气息自不上奔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四钱)
玄参(四钱)生远志(钱半)北沙参(四钱)怀牛膝(三钱)
大云苓片(二钱)苏子(二钱炒捣)牛蒡子(二钱捣碎)生鸡内金(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八剂,行走动作皆不作喘,其脉至数已复常。从此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水调煮作茶汤,少调以生梨自然汁,当点心用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劳痰喘
天津徐××,年三十四岁,得肺劳痰喘证。
病因因弱冠时游戏竞走,努力过度伤肺,致有喘病,入冬以来又兼咳嗽。
证候平素虽有喘证,然安养时则不犯,入冬以来,寒风陡至,出外为风所袭,忽发咳嗽。咳嗽不已,喘病亦发,咳喘相助为虐,屡次延医,服药不愈,夜不能卧。其脉左部弦细而硬,右部濡而兼沉,至数如常。
诊断此乃气血两亏,并有停饮之证,是以其左脉弦细者,气虚也。弦细兼硬者,肝血虚津液短也。其右脉濡者,湿痰留饮也。濡而兼沉者,中焦气化亦有所不足也。其所以喘而且嗽者,亦痰饮上溢之所迫致也。拟用小青龙汤,再加滋补之药治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当归身(四钱)天冬(四钱)寸麦冬(四钱)
生杭芍(三钱)清半夏(三钱)桂枝尖(二钱五分)五味子(二钱捣碎)
杏仁(二钱去皮)干姜(钱半)细辛(一钱)甘草(钱半)生姜(三片)
共煎一大盅温饮下。
方解凡用小青龙汤,喘者去麻黄加杏仁,此定例也。若有外感之热者,更宜加生石膏,此证无外感之热,故但加二冬以解姜桂诸药之热。
复诊将药煎服一剂,其喘即愈,又继服两剂,咳嗽亦愈强半,右脉已不沉,似稍有力,左脉仍近弦硬,拟再以健胃养肺滋生血脉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百合(五钱)大枸杞子(五钱)天冬(五钱)当归身(三钱)苏子(钱半炒捣)川贝母(三钱)白术(三钱炒)生薏米(三钱捣碎)生远志(二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咳嗽全愈,脉亦调和如常矣。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劳喘咳
天津罗××,年三十四岁,得肺劳喘嗽病。
病因数年之前,曾受肺风发咳嗽,治失其宜,病虽暂愈,风邪锢闭肺中未去,致成肺劳喘嗽证。
证候其病在暖燠之时甚轻,偶发喘嗽一半日即愈,至冬令则喘嗽连连,必至天气暖和时始渐愈。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濡滑,两尺皆重按无根。
诊断此风邪锢闭肺中,久而伤肺,致肺中气管滞塞,暖时肌肉松缓,气管亦随之松缓,其呼吸犹可自如;冷时肌肉紧缩,气管亦随之紧缩,遂至吸难呼易而喘作,更因痰涎壅滞而嗽作矣。其脉左部弦硬者,肝肾之阴液不足也。右部濡滑者,肺胃中痰涎充溢也。两尺不任重按者,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则上焦之喘嗽益甚也。欲治此证,当先宣通其肺,俾气管之郁者皆开后,再投以滋阴培气,肺肾双补之剂以祓除其病根。
处方麻黄(钱半)天冬(三钱)天花粉(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杏仁(二钱去皮捣碎)甘草(钱半)苏子(二钱炒捣)生远志(二钱去心)
生麦芽(二钱)生杭芍(二钱)细辛(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喘嗽皆愈,而劳动时仍微喘。其脉左部仍似弦硬,右部仍濡,不若从前之滑,两尺犹虚,此病已去而正未复也。宜再为谋根本之治法,而投以培养之剂。
处方野台参(三钱)生赭石(八钱轧细)生怀山药(一两)熟怀地黄(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大云苓片(二钱)大甘枸杞(六钱)天冬(六钱)净萸肉(五钱)
苏子(三钱炒捣)牛蒡子(三钱捣碎)
共煎一大盅温服。
方解人参为补气主药,实兼具上升之力。喻嘉言谓。“气虚欲上脱者专用之转气高不返。”是以凡喘逆之证,皆不可轻用人参,惟重用赭石以引之下行,转能纳气归肾,而下焦之气化,遂因之壮旺而固摄。此方中人参、赭石并用,不但欲导引肺气归肾,实又因其两尺脉虚,即借以培补下焦之气化也。
效果将药连服十余剂,虽劳动亦不作喘。再诊其脉,左右皆调和无病,两尺重按不虚,遂将赭石减去二钱,俾多服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劳喘嗽兼不寐证
天津于姓媪,年近五旬,咳嗽有痰微喘,且苦不寐。
病因夜间因不能寐,心中常觉发热,久之,则肺脏受伤,咳嗽多痰,且微作喘。
证候素本夜间不寐,至黎明时始能少睡。后因咳嗽不止,痰涎壅盛,且复作喘,不能安卧,恒至黎明亦不能睡。因之心中发热益甚,懒于饮食,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两旬之间大形困顿,屡次服药无效。其脉左部弦而无力,右部滑而无力,数逾五至。
诊断此真阴亏损,心肾不能相济,是以不眠。久则心血耗散,心火更易妄动以上铄肺金,是以咳嗽有痰作喘。治此证者,当以大滋真阴为主,真阴足则心肾自然相交,以水济火而火不妄动;真阴足则自能纳气归根,气息下达,而呼吸自顺。且肺肾为子母之脏,原相连属,子虚有损于母,子实即有益于母,果能使真阴充足,则肺金既不受心火之铄耗,更可得肾阴之津润,自能复其清肃下行之常,其痰涎咳嗽不治自愈也。若更辅以清火润肺化痰宁嗽之品,则奏效当更捷矣。
处方沙参(一两)大枸杞(一两)玄参(六钱)天冬(六钱)
生赭石(五钱轧细)甘草(二钱)生杭芍(三钱)川贝母(三钱)牛蒡子(一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枣仁(三钱炒捣)射干(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六剂,咳喘痰涎愈十分之八,心中已不发热,食欲已振,夜能睡数时,大便亦不甚燥。诊其脉至数复常,惟六部重按仍皆欠实,左脉仍有弦意。拟再峻补其真阴以除病根,所谓上病取诸下也。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枸杞(一两)辽沙参(八钱)生怀地黄(六钱)
熟怀地黄(六钱)甘草(二钱)生赭石(六钱轧细)净萸肉(四钱)
生杭芍(三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针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二剂,诸病皆愈,俾用珠玉二宝粥常常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或问两方中所用之药,若滋阴、润肺、清火、理痰、止嗽诸品,原为人所共知,而两方之中皆用赭石、麦芽,且又皆生用者其义何居?答曰:胃居中焦,原以传送饮食为专职,是以胃中之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果其气能息息下行,则冲气可阻其上冲,胆火可因之下降,大便亦可按时下通,至于痰涎之壅滞,咳嗽喘逆诸证,亦可因之降序,而降胃之药,固莫赭石若也。至于麦芽,炒用之善于消食,生用之则善于升达肝气。人身之气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其重坠下行之力或有碍于肝气之上升,是以方中用赭石降胃,即用麦芽升肝,此所以顺气化之自然,而还其左升右降之常也。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病咳嗽吐血
天津张××,年二十六岁,得肺病咳嗽吐血。
病因经商劳心,又兼新婚,失于调摄,遂患劳嗽。继延推拿者为推拿两日,咳嗽分毫未减,转添吐血之证。
证候连声咳嗽不已,即继以吐血。或痰中带血,或纯血无痰,或有咳嗽兼喘。夜不能卧,心中发热,懒食,大便干燥,小便赤涩。脉搏五至强,其左部弦而无力,右部浮取似有力,而尺部重按豁然。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潞参(三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生怀地黄(六钱)
玄参(六钱)天冬(五钱)净萸肉(五钱)生杭芍(四钱)射干(二钱)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复诊此药服两剂后,血已不吐,又服两剂,咳嗽亦大见愈,大小便已顺利,脉已有根,不若从前之浮弦。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潞参(三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生怀地黄(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甘草(二钱)净萸肉(五钱)沙参(五钱)
生杭芍(二钱)射干(二钱)广三七(钱半轧细)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愈,脉已复常,而尺部重按仍欠实。遂于方中加熟怀地黄五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病咳吐脓血
天津叶××,年三十二岁,得肺病咳吐脓血。
病因其未病之前数月,心中时常发热,由此浸成肺病。
证候初觉发热时,屡服凉药,热不减退,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后则渐生咳嗽,继则痰中带血,继则痰血相杂,又继则脓血相杂。诊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长,皆重按颇实。
疹断此乃伏气化热,窜入阳明之腑。医者不知病因,见其心中发热,而多用甘寒滞腻之品,稽留其热,俾无出路。久之,上熏肺部,至肺中结核因生咳嗽,溃烂遂吐脓血,斯必先清其胃腑之热,使不复上升熏肺而后肺病可愈。特是,此热为伏气之热所化,原非轻剂所能消除,当先投以治外感实热之剂。
处方生石膏(两半捣细)大潞参(三钱)生怀山药(六钱)天花粉(六钱)金银花(四钱)鲜芦根(四钱)川贝母(三钱)连翘(二钱)甘草(二钱)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
方解此方实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而为之变通也。方中以天花粉代知母,以生山药代粳米,仍与白虎加人参汤无异,故用之以清胃腑积久之实热。而又加金银花、三七以解毒,芦根、连翘以引之上行,此肺胃双理之剂也。
复诊将药连服三剂,脓血已不复吐,咳嗽少愈,大便之干燥,小便之短赤亦见愈。惟心中仍觉发热,脉象仍然有力,拟再投以清肺泻热之剂。
处方天花粉(八钱)北沙参(五钱)玄参(五钱)鲜芦根(四钱)川贝母(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五味子(二钱捣细)射干(三钱)甘草(二钱轧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甘草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方中五味子,必须捣碎入煎,不然则服之恒多发闷;方中甘草,无论红者黄者,皆可用至轧之不细时,切忌锅炮,若炮则其性即变,非此方中用甘草之意矣。用此药者,宜自监视轧之,或但罗取其头次所轧之末亦可。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愈,惟心中犹间有发热之时,脉象较常脉似仍有力。为善后计,俾用生怀山药轧细,每用七八钱或两许,煮作茶汤,送服离中丹钱许或至钱半(多少宜自酌),当点心用之。后此方服阅两月,脉始复常,心中亦不复发热矣。离中丹为愚自制之方,即益元散方以生石膏代滑石也。盖滑石宜于湿热,石膏宜于燥热,北方多热而兼燥者,故将其方变通之,凡上焦有实热者,用之皆有捷效。
或问伏气化热,原可成温,即无新受之外感,而忽然咸温病者是也。此证伏气所化之热,何以不成温病而成肺病?答曰:伏气之侵人,伏于三焦脂膜之中,有多有少,多者化热重,少者化热轻,化热重者当时即成温病,化热轻者恒循三焦脂膜而窜入各脏腑。愚临证五十年,细心体验,知有窜入肝胆病目者,窜入肠中病下痢者,有窜入肾中病虚劳者,窜入肺中病咳嗽久而成肺病者,有窜入胃中病吐衄而其热上熏亦可成肺病者,如此证是也。是以此证心中初发热时,医者不知其有伏气化热入胃,而泛以凉药治之,是以不效,而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即随手奏效。至于不但用白虎汤而必用白虎加人参汤者,诚以此证已阅数月,病久气化虚损,非人参与石膏并用,不能托深陷之热外出也。
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肺病咳吐痰血
天津乔××,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
病因前因偶受肺风,服药失宜,遂息咳嗽,咳嗽日久,继患咳血。
证候咳嗽已近一年,服药转浸加剧,继则痰中带血,又继则间有呕血之时,然犹不至于倾吐。
其心中时常发热,大便时常燥结,幸食欲犹佳,身形不至羸弱,其脉左部近和平,右部寸关俱有滑实之象。
诊断证脉合参,知系从前外感之热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热久而肺金受伤,是以咳嗽;至于胃腑久为热铄,致胃壁之膜腐烂连及血管,是以呕血;至其大便恒燥结者,因其热下输肠中,且因胃气因热上逆失其传送之职也。治此证者,当以清肺胃之热为主,而以养肺降胃之药辅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细末)粉甘草(六钱细末)镜面朱砂(二钱细末)
共和匀每服一钱五分。
又方生怀山药(一两)生赭石(八钱轧细)天冬(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天花粉(五钱)生杭芍(四钱)川贝母(三钱)射干(二钱)儿茶(二钱)甘草(钱半)广三七(二钱轧细)
共药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送服三七一钱,至煎渣再服时再送服一钱。每日午前十点钟服散药一次,临睡时再服一次,汤药则晚服头煎,翌晨服次煎。
效果服药三日,咳血吐血皆愈。仍然咳嗽,遂即原方去沙参加生百合五钱、米壳钱半,又服四剂,咳嗽亦愈,已不发热,大便已不燥结。俾将散药惟头午服一次,又将汤药中赭石减半,再服数剂以善后。
五、医案(二)气病门
○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
天津陈××,三十五岁,于孟冬得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证。
病因禀赋素弱,恒觉呼吸之气不能上达,屡次来社求诊,投以拙拟升陷汤,即愈。后以出外劳碌过度,又兼受凉,陡然反复甚剧,不但大气下陷,且又小便不禁。
证候自觉胸中之气息息下坠,努力呼之犹难上达,其下坠之气行至少腹,小便即不能禁,且觉下焦凉甚,肢体无力,其脉左右皆沉濡,而右部寸关之沉濡尤甚。
诊断此胸中大气下陷之剧者也。此证因大气虚陷,心血之循环无力,是以脉象沉濡而迟,肺气之呼吸将停,是以努力呼气外出而犹难上达。不但此也,大气虽在膈上,实能斡旋全身统摄三焦,今因下陷而失位无权,是以全身失其斡旋,肢体遂酸软无力,三焦失其统摄,小便遂泄泻不禁。
其下焦凉甚者,外受之寒凉随大气下陷至下焦也。此证之危已至极点,当用重剂升举其下陷之大气,使复本位,更兼用温暖下焦之药,祛其寒凉庶能治愈。
处方野台参(五钱)乌附子(四钱)生怀山药(一两)
煎汤一盅温服,此为第一方。
又方生箭(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白术(四钱炒)净萸肉(四钱)
萆(二钱)升麻(钱半)柴胡(钱半)
共煎药一大盅,温服。此为第二方。先服第一方,后迟一点半钟即服第二方。
效果将药如法各服两剂,下焦之凉与小便之不禁皆愈,惟呼吸犹觉气分不足,肢体虽不酸软,仍觉无力。遂但用第二方,将方中柴胡减去,加桂枝尖钱半,连服数剂,气息已顺。又将方中升麻、桂枝,皆改用一钱,服至五剂,身体健康如常,遂停药勿服。
或问此二方前后相继服之,中间原为时无多,何妨将二方并为一方?答曰:凡欲温暖下焦之药,宜速其下行,不可用升药提之。若将二方并为一方,附子与升、柴并用,其上焦必生烦躁,而下焦之寒凉转不能去。惟先服第一方,附子得人参之助,其热力之敷布最速,是以为时虽无多,下焦之寒凉已化其强半;且参附与山药并用,大能保合下焦之气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摄,此时下焦受参附山药之培养,已有一阳来复,徐徐上升之机。已陷之大气虽不能因之上升,实已有上升之根基。遂继服第二方,黄与升柴并用,升提之力甚大,借之以升提下陷之大气,如人欲登高山则或推之,或挽之,纵肢体软弱,亦不难登峰造极也。且此一点余钟,附子之热力已融化于下焦,虽遇升柴之升提,必不至上升作烦躁,审斯则二方不可相并之理由,及二方前后继服之利益不昭然乎。
五、医案(二)气病门
○大气下陷
天津李××,年三十二岁,拉洋车为业,得大气下陷证。
病因腹中觉饥,未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
证候呼吸短气,心中发热,懒食,肢体酸懒无力,略有动作,即觉气短不足以息。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则寸关皆沉而无力。
诊断此胸中大气下陷,其肝胆又蕴有郁热也。盖胸中大气,原为后天宗气,能代先天元气主持全身,然必赖水谷之气以养之。此证因忍饥劳力过度,是以大气下陷,右寸关之沉而无力其明征也。其举家数口生活皆赖一人劳力,因气陷不能劳力继将断炊,肝胆之中遂多起急火,其左脉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治之者当用拙拟之升陷汤,升补其胸中大气,而辅以凉润之品以清肝胆之热。
处方生箭(八钱)知母(五钱)桔梗(二钱)柴胡(二钱)
升麻(钱半)生杭芍(五钱)龙胆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诸病脱然全愈。
五、医案(二)气病门
○大气下陷身冷
天津宋氏妇,年四旬,于仲夏得大气下陷,周身发冷证。
病因禀赋素弱,居恒自觉气分不足,偶因努力搬运重物,遂觉呼吸短气,周身发冷。
证候呼吸之间,恒觉气息不能上达,时当暑热,着夹衣犹觉寒凉,头午病稍轻,午后则渐剧,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氅犹或寒战,饮食少许,犹不消化。其脉关前沉细欲无,关后差胜亦在沉分,一息不足四至。
诊断此上焦心肺之阳虚损,又兼胸中大气下陷也。为其心肺阳虚,是以周身恶寒而饮食不化,为其胸中大气下陷,是以呼吸短气,头午气化上升之时是以病轻,过午气化下降之时所以增剧也。拟治以回阳升陷汤加党参之大力者以补助之。
处方生箭(八钱)野台党参(四钱)干姜(四钱)当归身(四钱)
桂枝尖(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气息已顺,而兼有短气之时,周身已不发冷,惟晚间睡时仍须浓复,饮食能消化,脉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党参,将干姜、桂枝皆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八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帮助心为君火,全身热力之司命,肺与心同居膈上,一系相连,血脉之循环又息息相通,是以与心相助为理,同主上焦之阳气。然此气虽在上焦,实如日丽中天,照临下土,是以其热力透至中焦,胃中之饮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门之相火因之生旺,内温脏腑,外暖周身,实赖此阳气为布护宣通也。特是,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又赖于大气。此证心肺之阳本虚,向赖大气为之保护,故犹可支持,迨大气陷而失其保护,遂致虚寒之象顿呈。此方以升补胸中大气为主,以培养心肺之阳为辅,病药针芥相投,是以服之辄能奏效也。
五、医案(二)气病门
○大气陷兼消食
李××,年二十六岁,得大气下陷兼消食证。
病因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觉呼吸短气,初未注意。继因校中功课劳心短气益剧,且觉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证。
证候呼吸之间,觉吸气稍易而呼气费力,夜睡一点钟许,即觉气不上达,须得披衣起坐,迟移时,气息稍顺,始能再睡。一日之间,进食四次犹饥,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且心中常觉发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脉浮分无力,沉分稍实,至数略迟。
诊断此乃胸中大气下陷,兼有伏气化热因之成消食也。为其大气下陷,是以脉象浮分无力,为其有伏气化热,是以其沉分犹实,既有伏气化热矣,而脉象转稍迟者,因大气下陷之脉原多迟也。盖胃中有热者,恒多化食,而大气下陷其胃气因之下降甚速者,亦恒能多食。今既病大气下陷,又兼伏气化热,侵入胃中,是以日食四次犹饥也。此宜升补其胸中大气,再兼用寒凉之品以清其伏气所化之热,则短气与消食原不难并愈也。
处方生箭(六钱)生石膏(一两捣细)天花粉(五钱)知母(五钱)玄参(四钱)升麻(钱半)柴胡(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短气已愈强半,发热与消食亦大见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箭(六钱)天花粉(六钱)知母(六钱)玄参(六钱)
净萸肉(三钱)升麻(钱半)柴胡(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气所化之热所余无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将花粉、知母诸凉药加重者,因花粉诸药原用以调剂黄之温补生热,而今则兼用之以清伏气所化之余热,是以又加重也。至于前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敛大气之涣散,俾大气之已升者不至复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气最浓,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虽伏气之热犹未尽消,而亦不妨用之也。
效果将药又连服四剂,病遂全愈。俾停服汤药,再用生箭、天花粉等分轧为细末,每服三钱,日服两次以善其后。
或问脉之迟数,恒关于人身之热力,热力过盛则脉数,热力微弱则脉迟,此定理也。今此证虽有伏气化热,因大气下陷而脉仍迟,何以脉之迟数与大气若斯有关系乎?答曰:胸中大气亦名宗气,为其实用能斡旋全身,故曰大气,为其为后天生命之宗主,故又曰宗气。《内经》谓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深思《内经》之言,知肺叶之辟,固为大气所司,而心机之跳动,亦为大气所司也。今因大气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机之跳动亦受其病而脉遂迟也。
五、医案(二)气病门
○大气陷兼疝气
天津陈××,年三十八岁,得大气下陷兼疝气证。
病因初因劳心过度,浸觉气分不舒,后又因出外办事劳碌过甚,遂觉呼吸短气,犹不以为意也。继又患疝气下坠作疼,始来寓求为延医。
证候呼吸之际,常觉气短似难上达,劳动时则益甚。夜间卧睡一点钟许,即觉气分不舒,披衣起坐移时将气调匀,然后能再睡。至其疝气之坠疼,恒觉与气分有关,每当呼吸不利时,则疝气之坠疼必益甚。其脉关前沉而无力,右部尤甚,至数稍迟。
诊断即此证脉参之,其呼吸之短气,疝气之下坠,实皆因胸中大气下陷也。此气一陷则肺脏之辟失其斡旋,是以呼吸短气,三焦之气化失其统摄,是以疝气下坠。斯当升补其下陷之大气,俾仍还其本位,则呼吸之短气,疝气之坠疼自皆不难愈矣。
处方生箭(六钱)天花粉(六钱)当归(三钱)荔枝核(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生五灵脂(三钱)柴胡(钱半)升麻(钱半)小茴香(一钱炒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饮下。
复诊将药连服三剂,短气之病已大见愈,惟与人谈话多时,仍觉短气。其疝气已上升,有时下坠亦不作疼,脉象亦大有起色。此药已对证,而服药之功候未到也。爰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箭(六钱)天花粉(六钱)净萸肉(四钱)当归(三钱)荔枝核(三钱)生明没药(三钱)生五灵脂(三钱)柴胡(钱半)升麻(钱半)广砂仁(一钱捣碎)
共煎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呼吸已不短气,然仍自觉气分不足,疝气亦大轻减,犹未全消。遂即原方去萸肉,将柴胡、升麻皆改用一钱,又加党参、天冬各三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二)气病门
○冲气上冲兼奔豚
天津张××,年四十五岁,得冲气上冲兼奔豚证。
病因初秋之时,患赤白痢证,医者两次用大黄下之,其痢愈而变为此证。
证候每夜间当丑寅之交,有气起自下焦挟热上冲,行至中焦觉闷而且热,心中烦乱,迟十数分钟其气上出为呃,热即随之消矣。其脉大致近和平,惟两尺稍浮,按之不实。
诊断此因病痢时,连服大黄下之,伤其下焦气化,而下焦之冲遂挟肾中之相火上冲也。其在丑寅之交者,阳气上升之时也。宜用仲师桂枝加桂汤加减治之。
处方桂枝尖(四钱)生怀山药(一两)生芡实(六钱捣碎)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
生杭芍(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碎)生牡蛎(四钱捣碎)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病愈强半,遂即原方将桂枝改用三钱,又加净萸肉、甘枸杞各四钱,连服三剂全愈。
帮助凡气之逆者可降,郁者可升,惟此证冲气挟相火上冲,则升降皆无所施。桂枝一药而升降之性皆备,凡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此诚天生使独而为不可思议之妙药也。山药、芡实,皆能补肾,又皆能敛戢下焦气化;龙骨、牡蛎,亦收敛之品,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用于此证初无收敛过甚之虞,此四药并用,诚能于下焦之气化培养而镇安之也。用芍药、黄柏者,一泻肾中之相火,一泻肝中之相火,且桂枝性热,二药性凉,凉热相济,方能奏效。用麦芽、鸡内金者,所以运化诸药之力也。用甘草者,欲以缓肝之急,不使肝木助气冲相火上升也。至于服药后病愈强半,遂减轻桂枝加萸肉、枸杞者,俾肝肾壮旺自能扫除病根。
五、医案(二)气病门
○胃气不降
大城王××妻,年近四旬,时常呕吐,大便迟下,数年不愈。
病因其人禀性暴烈,处境又多不顺,浸成此证。
证候饭后每觉食停胃中,似有气上冲阻其下行,因此大便恒至旬日始下。至大便多日不下时,则恒作呕吐,即屡服止呕通便之药,下次仍然如故。求为延医,其脉左右皆弦,右脉弦而且长,重诊颇实,至数照常。
诊断弦为肝脉,弦而且长则冲脉也。弦长之脉,见于右部,尤按之颇实,此又为胃气上逆之脉。肝胃冲三经之气化皆有升无降,宜其下焦便秘而上焦呕吐也。此当治以泻肝、降胃、镇冲之剂,其大便自顺,呕吐自止矣。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生杭芍(六钱)柏子仁(六钱)生怀山药(六钱)
天冬(六钱)怀牛膝(五钱)当归(四钱)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服药一剂,大便即通下,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数剂,大便每日一次,食后胃中已不觉停滞,从此病遂除根。
或问麦芽生用能升肝气,茵陈为青蒿之嫩者亦具有升发之力,此证即因脏腑之气有升无降,何以方中复用此二药乎?答曰: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其性最刚烈,若强制之,恒激发其反动之力;麦芽、茵陈,善舒肝气而不至过于升提,是将顺肝木之性使之柔和,不至起反动力也。
五、医案(二)气病门
○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天津姚××,年五十二岁,得肝郁胃逆证。
病因劳心太过,因得斯证。
证候腹中有气,自下上冲,致胃脘满闷,胸中烦热,胁下胀疼,时常呃逆,间作呕吐。大便燥结,其脉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
诊断此乃肝气郁结,冲气上冲,更迫胃气不降也。为肝气郁结,是以左脉沉细,为冲气上冲,是以右脉弦长,冲脉上隶阳明,其气上冲不已,易致阳明胃气不下降。此证之呕吐呃逆,胃脘满闷,胸间烦热,皆冲胃之气相并冲逆之明征也。其胁下胀疼,肝气郁结之明征也。其大便燥结者,因胃气原宜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下为二便,今其胃气既不下降,是以大便燥结也。拟治以舒肝降胃安冲之剂。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山药(一两)天冬(一两)寸麦冬(六钱去心)
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碎竹茹(三钱)生麦芽(三钱)茵陈(二钱)
川续断(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肝主左而宜升,胃主右而宜降,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此证之病根,正因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也。故方中以生麦芽、茵陈以升肝;生赭石、半夏、竹茹以降胃,即以安冲;用续断者,因其能补肝,可助肝气上升也;用生山药二冬者,取其能润胃补胃,可助胃气下降也,用鸡内金者,取其能化瘀止疼,以营运诸药之力也。
复诊上方随时加减,连服二十余剂,肝气已升,胃气已降,左右脉均已平安,诸病皆愈。惟肢体乏力,饮食不甚消化,拟再治以补气健胃之剂。
处方野台参(四钱)生怀山药(一两)生赭石(六钱轧细)天冬(六钱)
寸麦冬(六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生麦芽(三钱)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三剂,饮食加多,体力渐复。于方中加枸杞五钱,白术三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帮助身之气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不知用麦芽升肝,久之,肝气将有郁遏之弊,况此证之肝气原郁结乎?此所以方中用赭石,即用麦芽,赭石生用而麦芽亦生用也。
且诸家本草谓麦芽炒用者为丸散计也,若入汤剂何须炒用,盖用生者煮汁饮之,则消食之力愈大也。
或问升肝之药,柴胡最效,今方中不用柴胡而用生麦芽者,将毋别有所取乎?答曰:柴胡升提肝气之力甚大,用之失宜,恒并将胃气之下行者提之上逆。曾有患阳明厥逆吐血者,初不甚剧。医者误用柴胡数钱即大吐不止,须臾盈一痰盂,有危在顷刻之惧,取药无及,适备有生赭石细末若干,俾急用温开水送下,约尽两半,其血始止,此柴胡并能提胃气上逆之明征也。况此证之胃气原不降乎?至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胃气之下降,盖其萌芽发生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非若柴胡之纯于升提也。
五、医案(二)气病门
○胃气不降
掖县任××妻,年五旬,得胃气不降证。
原因举家人口众多,因其夫在外,家务皆自操劳,恒动肝火,遂得此证。
证候食后停滞胃中,艰于下行,且时觉有气挟火上冲,口苦舌胀,目眩耳鸣,恒有呃欲呕逆或恶心,胸膈烦闷,大便六七日始行一次,或至服通利药始通,小便亦不顺利。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弦硬而长,一息搏近五至,受病四年,屡次服药无效。
诊断此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腑之气不能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久之,胃气不但不能下行,且更转而上逆,是以有种种诸病也。宜治以降胃理冲之品,而以滋阴清火之药辅之。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玄参(六钱)
生麦芽(三钱)茵陈(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每日服药一剂,三日后大便日行一次,小便亦顺利。上焦诸病亦皆轻减,再诊其脉,颇见柔和。遂将赭石减去五钱,又加柏子仁五钱,连服数剂,霍然全愈。
五、医案(三)血病门
○吐血证
天津张××,年三十五岁,得吐血证,年余不愈。
病因禀性褊急,劳心之余又兼有拂意之事,遂得斯证。
证候初次所吐甚多,屡经医治,所吐较少,然终不能除根。每日或一次或两次,觉心中有热上冲,即吐血一两口。因病久身羸弱,卧床不起,亦偶有扶起少坐之时,偶或微喘,幸食欲犹佳,大便微溏,日行两三次,其脉左部弦长,重按无力,右部大而芤,一息五至。
诊断凡吐血久不愈者,多系胃气不降,致胃壁破裂,出血之处不能长肉生肌也。再即此脉论之,其左脉之弦,右脉之大,原现有肝火浮动挟胃气上冲之象,是以其吐血时,觉有热上逆,至其脉之弦而无力者,病久而气化虚也。大而兼芤者,失血过多也。至其呼吸有时或喘,大便日行数次,亦皆气化虚而不摄之故。治此证者,当投以清肝、降胃、培养气血、固摄气化之剂。
处方赤石脂(两半)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八钱)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生杭芍(六钱)大生地黄(四钱)甘草(二钱)广三七(二钱)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送服三七末。
方解降胃之药莫如赭石,此愚治吐衄恒用之药也。此方中独重用赤石脂者,因赭石为铁养化合其重坠之力甚大,用之虽善降胃,而其力达于下焦,又善通大便,此证大便不实,赭石似不宜用;赤石脂之性,重用之亦能使胃气下降,至行至下焦,其粘滞之力又能固涩大便,且其性能生肌,更可使肠壁破裂出血之处早愈,诚为此证最宜之药也。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血即不吐,喘息已平,大便亦不若从前之勤,脉象亦较前和平,惟心中仍有觉热之时。遂即原方将生地黄改用一两,又加熟地黄一两,连服三剂,诸病皆愈。
五、医案(三)血病门
○咳血兼吐血证
堂侄女××,适邻村王氏,年三十岁。于乙酉仲春,得吐血证。
病因因家务自理,劳心过度,且禀赋素弱,当此春阳发动之时,遂病吐血。
证候先则咳嗽痰中带血,继则大口吐血,其吐时觉心中有热上冲,一日夜吐两三次,剧时可吐半碗。两日之后,觉精神气力皆不能支持,遂急迎愚延医。自言心中摇摇似将上脱,两颧发红,面上发热,其脉左部浮而动,右部浮而濡,两尺无根,数逾五至。
诊断此肝肾虚极,阴分阳分不相维系,而有危在顷刻之势。遂急为出方取药以防虚脱。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一两)生赭石(一两轧细)
急火煎药取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甫煎成未服,又吐血一次,吐后忽停息闭目然罔觉。诊其脉跳动仍旧,知能苏醒,约四分钟呼吸始续,两次将药服下,其血从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剂,至第三剂即原方加潞党参三钱、天冬四钱,连服数剂,身形亦渐撤消。继用生怀山药为细面,每用八钱煮作茶汤,少调以白糖,送服生赭石细末五分,作点心用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三)血病门
○吐血兼咳嗽
天津王××,年二十四岁,得咳嗽吐血证。
病因禀赋素弱,略有外感,即发咳嗽,偶因咳嗽未愈,继又劳心过度,心中发热,遂至吐血。
证候先时咳嗽犹轻,失血之后则嗽益加剧。初则痰中带血,继则大口吐血,心中发热,气息微喘,胁下作疼,大便干燥。其脉关前浮弦,两尺重按不实,左右皆然,数逾五至。
诊断此证乃肺金伤损,肝木横恣,又兼胃气不降,肾气不摄也。为其肺金受伤,是以咳嗽痰中带血;为胃气不降,是以血随气升,致胃中血管破裂而大口吐血;至胁下作疼,乃肝木横恣之明证;其脉上盛下虚,气息微喘,又肾气不摄之明征也。治之者,宜平肝、降胃、润肺、补肾,以培养调剂其脏腑,则病自愈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赭石(六钱轧细)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五钱)
天冬(五钱)大甘枸杞(五钱)川贝母(四钱)生麦芽(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碎)射干(二钱)广三七(三钱细末)粉甘草(二钱细末)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甘草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服药一剂,吐血即愈,诸病亦轻减。后即原方随时为之加减,连服三十余剂,其嗽始除根,身体亦渐壮健。
五、医案(三)血病门
○吐血兼咳嗽
天津孙××,年二十八岁,得吐血兼咳嗽证。
病因因事心中着急起火,遂致吐血咳嗽。
证候其吐血之始,至今已二年矣。经医治愈,屡次反复,少有操劳,心中发热即复吐血。又频作咳嗽,嗽时吐痰亦恒带血。肋下恒作刺疼,嗽时其疼益甚,口中发干,身中亦间有灼热,大便干燥。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弦长,皆重按不实,一息搏近五至。
诊断此证左脉弦硬者,阴分亏损而肝胆有热也,右部弦长者,因冲气上冲并致胃气上逆也。为其冲冲胃逆,是以胃壁血管破裂以至于吐血咳血也。其脉重按不实者,血亏而气亦亏也。至于口无津液,身或灼热,大便干燥,无非血少阴亏之现象。拟治以清肝、降胃、滋阴、化瘀之剂。
处方生赭石(八钱轧细)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
玄参(五钱)川楝子(四钱捣碎)生麦芽(三钱)川贝母(三钱)甘草(钱半)广三七(二钱细末)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黄,必用三七辅之,因生地黄最善凉血,以治血热妄行,犹恐妄行之血因凉而凝,瘀塞于经络中也。三七善化瘀血,与生地黄并用,血止后自无他虞;且此证肋下作疼,原有瘀血,则三七尤在所必需也。
复诊将药连服三剂,吐血全愈,咳嗽吐痰亦不见血,肋疼亦愈强半,灼热已无,惟口中仍发干,脉仍有弦象。知其真阴犹亏也,拟再治以滋补真阴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六钱)大甘枸杞(六钱)生杭芍(四钱)
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生麦芽(二钱)甘草(二钱)广三七(二钱细末)
服法如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病全愈,脉亦复常,遂去三七,以熟地黄易生地黄,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三)血病门
○吐血证
天津冯××,年三十二岁,得吐血证久不愈。
病因因劳心劳力过度,遂得此证。
证候吐血已逾二年,治愈,屡次反复。病将发时,觉胃中气化不通,满闷发热,大便滞塞,旋即吐血,兼咳嗽多吐痰涎。其脉左部弦长,右部长而兼硬,一息五至。
诊断此证当系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血亦随之上逆,又兼失血久而阴分亏也。为其肝火炽盛,是以左脉弦长;为其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是以右脉长而兼硬;为其失血久而真阴亏损,是以其脉既弦硬(弦硬即有阴亏之象)而又兼数也。此宜治以泻肝降胃之剂,而以大滋真阴之药佐之。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玄参(八钱)大生地(八钱)生怀山药(六钱)
栝蒌仁(六钱炒捣)生杭芍(四钱)龙胆草(三钱)川贝母(三钱)
甘草(钱半)广三七(二钱细末)
药共十味,先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每日煎服一剂,初服后血即不吐,服至三剂咳嗽亦愈,大便顺利。再诊其脉,左右皆有和柔之象,问其心中闷热全无。遂去蒌仁、龙胆草,生山药改用一两,俾多服数剂,吐血之病可从此永远除根矣。
五、医案(三)血病门
○吐血证
天津张姓,年过三旬,偶患吐血证。
病因其人性嗜酒,每日必饮,且不知节。初则饮酒过量即觉胸间烦热,后则不饮酒时亦觉烦热,遂至吐血。
证候其初吐血之时,原不甚剧,始则痰血相杂,因咳吐出。即或纯吐鲜血,亦不过一日数口,继复因延医服药,方中有柴胡三钱,服药半点钟后,遂大吐不止,仓猝迎愚往视。及至,则所吐之血已盈痰盂,又复连连呕吐,若不立为止住,实有危在目前之惧。幸所携药囊中有生赭石细末一包,俾先用温水送下五钱,其吐少缓须臾,又再送下五钱遂止住不吐。诊其脉弦而芤,数逾五至,其左寸摇摇有动意,问其心中觉怔忡乎?答曰:怔忡殊甚,几若不能支持。
诊断此证初伤于酒,继伤于药,脏腑之血几于倾囊而出。犹幸速为立止,宜急服汤药以养其血,降其胃气保其心气,育其真阴,连服数剂,庶其血不至再吐。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赭石(六钱轧细)玄参(六钱)生地黄(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生杭芍(五钱)酸枣仁(四钱炒捣)
柏子仁(四钱)甘草(钱半)广三七(三钱细末)
此方将前十味煎汤,三七分两次用,头煎及二煎之汤送服。
效果每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血已不吐,心中不复怔忡。再诊其脉芤动皆无,至数仍略数,遂将生地黄易作熟地黄,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三)血病门
○大便下血
天津袁××,年三十二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先因劳心过度,心中时觉发热,继又因朋友宴会,饮酒过度遂得斯证。
证候自孟夏下血,历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觉疼即须入厕,心中时或发热,懒于饮食。其脉浮而不实有似芤脉,而不若芤脉之硬,两尺沉分尤虚,至数微数。
诊断此证临便时腹疼者,肠中有溃烂处也。心中时或发热者,阴虚之热上浮也。其脉近芤者,失血过多也。其两尺尤虚者,下血久而阴亏,更兼下焦气化不固摄也。此宜用化腐生肌之药治其肠中溃烂,滋阴固气之药固其下焦气化,则大便下血可愈矣。
处方生怀山药(两半)熟地黄(一两)龙眼肉(一两)净萸肉(六钱)
樗白皮(五钱)金银花(四钱)赤石脂(四钱研细)甘草(二钱)
鸦胆子仁(八十粒成实者)生硫黄(八分细末)
药共十味,将前八味煎汤,送服鸦胆子、硫黄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至于硫黄生用之理,详于敦复汤下。
方解方中鸦胆子、硫黄并用者,因鸦胆子善治下血,而此证之脉两尺过弱,又恐单用之失于寒凉,故少加硫黄辅之,况其肠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至腐败酿毒,二药之性皆善消除毒菌也。又其腹疼下血,已历半载不愈,有似东人×××所谓阿米巴赤痢,硫黄实又为治阿米巴赤痢之要药也。
复诊前药连服三剂,下血已愈,心中亦不发热,脉不若从前之浮,至数如常。而其大便犹一日溏泻四五次,此宜投以健胃固肠之剂。
处方炙箭(三钱)炒白术(三钱)生怀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
生麦芽(三钱)建神曲(三钱)大云苓片(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大便已不溏泻,日下一次,遂停服汤药。
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粥,调以白糖,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三)血病门
○大便下血
高××,年三十六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冷时出外办事,寝于寒凉屋中,床衾又甚寒凉遂得斯证。
证候每日下血数次,或全是血,或兼有大便,或多或少,其下时多在夜间,每觉腹中作疼,即须入厕,夜间恒苦不寐,其脉迟而芤,两尺尤不堪重按,病已二年余,服温补下元药则稍轻,然终不能除根,久之,则身体渐觉羸弱。
诊断此下焦虚寒太甚,其气化不能固摄而血下陷也。视其从前所服诸方,皆系草木之品,其质轻浮,温暖之力究难下达,当以矿质之品温暖兼收涩者投之。
处方生硫黄(半斤色纯黄者)赤石脂(半斤纯系粉末者)
将二味共轧细过罗,先空心服七八分,日服两次,品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腹中温暖为度。
效果后服至每次二钱,腹中始觉温暖,血下亦渐少。服至旬余,身体渐壮,夜睡安然,可无入厕。服至月余,则病根祓除矣。
方解按硫黄之性,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而生用之尤佳,惟其性能润大便(本草谓其能使大便润、小便长,西医以为轻泻药药),于大便滑泻者不宜,故辅以赤石脂之粘腻收涩,自有益而无弊矣。
五、医案(三)血病门
○大便下血
崔童,年十三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仲夏天热,赛球竞走,劳力过度,又兼受热,遂患大便下血。
证候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时腹中作疼,或轻或剧,若疼剧时,则血之下者必多,已年余矣。饮食减少,身体羸弱,面目黄白无血色,脉搏六至,左部弦而微硬,右部濡而无力。
诊断此证当因脾虚不能统血,是以其血下陷至其腹,所以作疼,其肠中必有损伤溃烂处也。当用药健补其脾胃,兼调养其肠中溃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金银花(四钱)甘草(三钱)广三七(二钱半轧细末)鸦胆子(八十粒去皮拣其仁之成实者)
共药六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三七、鸦胆子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如法服两次,下血病即除根矣。
五、医案(三)血病门
○大便下血
阜城杜××,年四十五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因劳心过度,每大便时下血,服药治愈。因有事还籍,值夏季暑热过甚,又复劳心过度,旧证复发,屡治不愈。遂来津入西医院治疗,西医为其血在便后,谓系内痔,服药血仍不止,因转而求治于愚。
证候血随便下,且所下甚多,然不觉疼坠,心中发热懒食,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滑。
诊断此因劳心生内热而牵动肝经所寄相火,致肝不藏血而兼与溽暑之热相并,所以血妄行也。
宜治以清心凉肝兼消暑热之剂,而少以培补脾胃之药佐之。
处方生怀地黄(一两)白头翁(五钱)龙眼肉(五钱)生怀山药(五钱)
知母(四钱)秦皮(三钱)黄柏(二钱)龙胆草(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上方煎服一剂,血已不见,服至两剂,少腹觉微凉。再诊其脉,弦长与洪滑之象皆减退,遂为开半清半补之方以善其后。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熟怀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龙眼肉(五钱)
白头翁(五钱)秦皮(三钱)生杭芍(三钱)地骨皮(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后,食欲顿开,腹已不疼,俾即原方多服数剂,下血病当可除根。
五、医案(三)血病门
○瘀血短气
盐山刘××,年二十五岁,得瘀血短气证。
病因因出外修工,努力抬重物,当时觉胁下作疼,数日疼愈,仍觉胁下有物妨碍呼吸。
证候身形素强壮,自受病之后,迟延半载,渐渐羸弱,常觉右胁之下有物阻碍呼吸之气,与人言时恒半句而止,候至气上达再言,若偶忿怒则益甚,脉象近和平,惟稍弱不能条畅。
诊断此因努力太过,致肝经有不归经之血瘀经络之间,阻塞气息升降之道路也。喜其脉虽稍弱,犹能支持,可但用化瘀血之药,徐徐化其瘀结,气息自能调顺。
处方广三七(四两)
轧为细末,每服钱半,用生麦芽三钱煎汤送下,日再服。
方解三七为止血妄行之圣药,又为化瘀血之圣药,且又化瘀血不伤新血,单服久服无碍,此乃药中特异之品,其妙处直不可令人思议。愚恒用以消积久之瘀血,皆能奏效。至麦芽原为消食之品,生煮服之则善舒肝气,且亦能化瘀者也。是以用之煎汤,以送服三七也。
效果服药四日后,自鼻孔中出紫血一条,呼吸较顺,继又服至药尽,遂脱然全愈。
或问人之呼吸在于肺,今谓肝经积有瘀血,即可妨碍呼吸,其义何居?答曰:按生理之学,人之呼吸可达于冲任,方书又谓呼出心肺,吸入肝肾,若谓呼吸皆在于肺,是以上两说皆可废也。盖心、肺、肝,原一系相连,下又连于冲任,而心肺相连之系,其中原有两管,一为血脉管,一为回血管,血脉管下行,回血管上行。肺为发动呼吸之机关,非呼吸即限于肺也,是以吸入之气可由血脉管下达,呼出之气可由回血管上达,无论气之上达下达,皆从肝经过,是以血瘀肝经,即有妨于升降之气息也。据斯以论呼吸之关于肺者固多,而心肺相连之系亦司呼吸之分支也。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头疼
京都谈××,年五十二岁,得脑充血头疼证。
病因因劳心过度,遂得脑充血头疼证。
证候脏腑之间恒觉有气上冲,头即作疼,甚或至于眩晕,其夜间头疼益甚,恒至疼不能寐。医治二年无效,浸至言语謇涩,肢体渐觉不利,饮食停滞胃口不下行,心中时常发热,大便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硬,关前有力,两尺重按不实。
诊断弦为肝脉,至弦硬有力无论见于何部,皆系有肝火过升之弊。因肝火过升,恒引动冲气胃气相并上升,是以其脏腑之间恒觉有气上冲也。人之血随气行,气上升不已,血即随之上升不已,以致脑中血管充血过甚,是以作疼。其夜间疼益剧者,因其脉上盛下虚,阴分原不充足,是以夜则加剧,其偶作眩晕亦职此也。至其心常发热,肝火炽其心火亦炽也。
其饮食不下行,大便多干燥者,又皆因其冲气挟胃气上升,胃即不能传送饮食以速达于大肠也。其言语肢体蹇涩不利者,因脑中血管充血过甚,有妨碍于司运动之神经也。此宜治以镇肝、降胃、安冲之剂,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热滋阴之药辅之。又须知肝为将军之官,中藏相火,强镇之恒起其反动力,又宜兼用舒肝之药,将顺其性之作引也。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地黄(一两)怀牛膝(六钱)大甘枸杞(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净萸肉(五钱)生杭芍(五钱)
茵陈(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头疼已愈强半,夜间可睡四五点钟,诸病亦皆见愈,脉象之弦硬已减,两尺重诊有根,拟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八钱)怀牛膝(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净萸肉(五钱)生杭芍(五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茵陈(钱半)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五剂,头已不疼,能彻夜安睡,诸病皆愈。惟办事,略觉操劳过度,头仍作疼,脉象犹微有弦硬之意,其心中仍间有觉热之时,拟再治以滋阴清热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八钱)玄参(四钱)北沙参(四钱)生杭芍(四钱)净萸肉(四钱)生珍珠母(四钱捣碎)生石决明(四钱捣碎)生赭石(四钱轧细)怀牛膝(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饮下。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至经理事务时,头亦不疼,脉象已和平如常。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山药细末,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适口,送服生赭石细末钱许,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头疼
天津李氏妇,年过三旬,得脑充血头疼证。
病因禀性褊急,家务劳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证。
证候其头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剧时至作呻吟。心中常常发热,时或烦躁,间有眩晕之时,其大便燥结非服通下药不行。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诊甚实,经中西医延医二年,毫无功效。
诊断其左脉弦硬而长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脉弦硬而长者,胃气不降而逆行,又兼冲气上冲也。究之,左右脉皆弦硬,实亦阴分有亏损也。因其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排挤其脑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厥证也。亦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也。其大便燥结不行者,因胃气不降,失其传送之职也。其心中发烦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头部间或眩晕者,因脑部充血过甚,有碍于神经也。此宜清其脏腑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愈。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山药(六钱)生怀地黄(六钱)
天冬(六钱)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生龙齿(五钱捣碎)生石决明(五钱捣碎)茵陈(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方中重用两半者,因此证大便燥结过甚,非服药不能通下也。盖大便不通,是以胃气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冲气之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是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牛膝为治腿疾要药,以其能引气血下行也。而《名医别录》及《千金翼方》,皆谓其除脑中痛,盖以其能引气血下行,即可轻减脑中之充血也。
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用玄参、天冬、芍药者,取其既善退热兼能滋阴也。
用龙齿、石决明者,以其皆为肝家之药,其性皆能敛戢肝火,镇熄肝风,以缓其上升之势也。用山药、甘草者,以二药皆善和胃,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犹白虎汤用甘草粳米之义,而山药且善滋阴,甘草亦善缓肝也。用茵陈者,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药平之镇之,恒至起反动之力,茵陈最能将顺肝木之性,且又善泻肝热,李氏《本草纲目》谓善治头痛,是不但将顺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动,且又为清凉脑部之要药也。诸药汇集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复诊将药连服二十余剂(其中随时略有加减),头已不疼,惟夜失眠时则仍疼,心中发热、烦躁皆无,亦不复作眩晕,大便届时自行,无须再服通药,脉象较前和平而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阴以除病根。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八钱)生怀山药(八钱)生怀地黄(八钱)
玄参(六钱)大甘枸杞(六钱)净萸肉(五钱)生杭芍(四钱)
柏子仁(四钱)生麦芽(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用麦芽者,借以宣通诸药之滞腻也。且麦芽生用原善调和肝气,亦犹前方用茵陈之义也。
效果将药又连服二十余剂(亦随时略有加减),病遂全愈,脉象亦和平如常矣。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头疼
天津于氏妇,年二十二岁,得脑充血头疼证。
病因其月信素日短少,不调,大便燥结,非服降药不下行,浸至脏腑气化有升无降,因成斯证。
证候头疼甚剧,恒至夜不能眠,心中常觉发热,偶动肝火即发眩晕,胃中饮食恒停滞不消,大便六七日不行,必须服通下药始行。其脉弦细有力而长,左右皆然,每分钟八十至,延医延医历久无效。
诊断此因阴分亏损,下焦气化不能固摄,冲气遂挟胃气上逆,而肝脏亦因阴分亏损水不滋木,致所寄之相火妄动,恒助肝气上冲。由斯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而自心注脑之血为上升之气化所迫,遂至充塞于脑中血管而作疼作晕也。其饮食不消大便不行者,因冲胃之气皆逆也;其月信不调且短少者,因冲为血海,肝为冲任行气,脾胃又为生血之源,诸经皆失其常司,是以月信不调且少也;《内经》谓:“血菀(同郁)于上,使人薄厥”,言为上升之气血逼薄而厥也。此证不急治则薄厥将成,宜急治以降胃、镇冲、平肝之剂,再以滋补真阴之药辅之,庶可转上升之气血下行不成薄厥也。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大甘枸杞(八钱)
生怀山药(六钱)生杭芍(五钱)生龙齿(五钱捣碎)生石决明(五钱捣碎)
天冬(五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苏子(二钱炒捣)茵陈(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诸病皆见轻,脉象亦稍见柔和。惟大便六日仍未通行,因思此证必先使其大便如常,则病始可愈,拟将赭石加重,再将余药略为加减以通其大便。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怀牛膝(一两)天冬(一两)黑芝麻(八钱炒捣)
大甘枸杞(八钱)生杭芍(五钱)生龙齿(五钱捣碎)生石决明(五钱捣碎)
苏子(三钱炒捣)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甘草(钱半)净柿霜(五钱)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一大盅,入柿霜融化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五剂,大便间日一行,诸证皆愈十之八九,月信适来,仍不甚多,脉象仍有弦硬之意,知其真阴犹未充足也。当即原方略为加减,再加滋阴生血之品。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八钱)大甘枸杞(八钱)龙眼肉(六钱)
生怀地黄(六钱)当归(五钱)玄参(四钱)沙参(四钱)
生怀山药(四钱)生杭芍(四钱)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掰开)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后,心中已分毫不觉热,脉象亦大见和平,大便日行一次,遂去方中玄参、沙参,生赭石改用八钱,生怀山药改用六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兼腿痿弱
天津崔××,年三十八岁,得脑充血兼两腿痿弱证。
病因出门采买木料,数日始归,劳心劳力过度,遂得斯证。
证候其初常觉头疼,时或眩晕,心中发热,饮食停滞,大便燥结,延医治疗无效。一日早起下床,觉痿弱无力,痿坐于地,人扶起坐床沿休息移时,自扶杖起立,犹可徐步,然时恐颠仆。其脉左部弦而甚硬,右部弦硬且长。
诊断其左脉弦硬者,肝气挟火上升也。右脉弦硬且长者,胃气上逆更兼冲气上冲也。因其脏腑间之气化有升无降,是以血随气升充塞于脑部作疼作眩晕。其脑部充血过甚,或自微细血管溢血于外,或隔血管之壁,些些渗血于外,其所出之血,若着于司运动之神经,其重者可使肢体痿废,其轻者亦可使肢体软弱无力。若此证之忽然痿坐于地者是也。至其心中之发热,饮食之停滞,大便之燥结,亦皆其气化有升无降之故,此宜平肝、清热、降胃、安冲,不使脏腑之气化过升,且导引其脑中过充之血使之下行,则诸证自愈矣。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珍珠母(六钱捣碎)
生石决明(六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当归(四钱)龙胆草(二钱)
茵陈(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七剂,诸病皆大见愈,脉象亦大见缓和,惟其步履之间仍须用杖,未能复常,心中仍间有发热之时。拟即原方略为加减,再佐以通活血脉之品。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五钱)
生珍珠母(四钱捣碎)生石决明(四钱捣碎)丹参(四钱)生麦芽(三钱)
土鳖虫(五个)甘草(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八剂,步履复常,病遂全愈。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兼痰厥
天津骆××,年四十九岁,得脑充血兼痰厥证。
病因平素常患头晕,间有疼时,久则精神渐似短少,言语渐形謇涩,一日外出会友,饮食过度,归家因事有拂意,怒动肝火,陡然昏厥。
证候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喉间痰涎杜塞,气息微通。诊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按有力,知其证不但痰厥实素有脑充血病也。
诊断其平素头晕作疼,即脑充血之现证也。其司知觉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精神短少。其司运动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言语謇涩。又凡脑充血之人,其脏腑之气多上逆,胃气逆则饮食停积不能下行,肝气逆则痰火相并易于上干,此所以因饱食动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险即在目前,取药无及当先以手术治之。
手术治痰厥之手术,当以手指点其天突穴处(详见“治痰点天突穴法”),近八分钟许,即咳嗽呕吐。约吐出痰涎饮食三碗许,豁然顿醒,自言心中发热,头目胀疼,此当继治其脑部充血以求全愈。拟用建瓴汤方治之,因病脉之所宜而略为加减。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天花粉(六钱)
生杭芍(六钱)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生麦芽(三钱)
茵陈(钱半)甘草(钱半)
磨取生铁锈浓水,以之煎药,煎汤一盅,温服下。
复诊将药服三剂,心中已不发热,头疼目胀皆愈,惟步履之时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其脉象较前和缓似有上盛下虚之象,爰即原方略为加减,再添滋补之品。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大甘枸杞(八钱)
生杭芍(六钱)净萸肉(六钱)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
柏子仁(五钱炒捣)茵陈(钱半)甘草(钱半)
磨取生铁锈浓水以之煎药,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病遂脱然全愈。将赭石、牛膝、地黄皆改用八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脑充血兼偏枯
天津孙××,年四十六岁,得脑充血证遂至偏枯。
病因禀性褊急,又兼处境不顺,恒触动肝火致得斯证。
证候未病之先恒觉头疼,时常眩晕。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时醒后,左手足皆不能动,并其半身皆麻木,言语謇涩。延医服药十个月,手略能动,其五指则握而不伸,足可任地而不能行步,言语仍然謇涩,又服药数月病仍如故。诊其脉左右皆弦硬,右部似尤甚,知虽服药年余,脑充血之病犹未除也。问其心中发热乎?脑中有时觉疼乎?答曰:心中有时觉有热上冲胃口,其热再上升则脑中可作疼,然不若病初得时脑疼之剧也。问其大便两三日一行,证脉相参,其脑中犹病充血无疑。
诊断按此证初得,不但脑充血实兼脑溢血也。其溢出之血,着于左边司运动之神经,则右半身痿废,着于右边司运动之神经,则左半身痿废,此乃交叉神经以互司其身之左右也。想其得病之初,脉象之弦硬,此时尤剧,是以头疼眩晕由充血之极而至于溢血,因溢血而至于残废也。即现时之证脉详参,其脑中溢血之病想早就愈,而脑充血之病根确未除也。宜注意治其脑充血,而以通活经络之药辅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赭石(八钱研细)怀牛膝(八钱)
生杭芍(六钱)柏子仁(四钱炒捣)白术(三钱炒)滴乳香(三钱)
明没药(三钱)土鳖虫(四大个捣)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茵陈(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七剂,脑中已不作疼,心中间有微热之时,其左半身自觉肌肉松活,不若从前之麻木,言语之謇涩稍愈,大便较前通顺,脉之弦硬已愈十之七八,拟再注意治其左手足之痿废。
处方生箭(五钱)天花粉(八钱)生赭石(六钱轧细)怀牛膝(五钱)
滴乳香(四钱)明没药(四钱)当归(三钱)丝瓜络(三钱)
土鳖虫(四大个捣)地龙(二钱去土)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三十余剂(随时略有加喊),其左手之不伸者已能伸,左足之不能迈步者今已举足能行矣。病患问从此再多多服药可能撤消否?答曰:此病若初得即治,服药四十余剂即能脱然,今已迟延年余,虽服数百剂亦不能保全愈,因关节经络之间瘀滞已久也。然再多服数十剂,仍可见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再设法以动其神经补助其神经当更有效。
处方生箭(六钱)天花粉(八钱)生赭石(六钱轧细)怀牛膝(五钱)
滴乳香(四钱)明没药(四钱)当归(三钱)土鳖虫(四大个捣)
地龙(二钱去土)真鹿角胶(二钱轧细)广三七(二钱轧细)制马钱子末(三分)
药共十二味,先将前九味共煎汤一大盅,送服后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用鹿角胶者,因其可为左半身引经,且其角为督脉所生,是以其性善补益脑髓以滋养脑髓神经也,用三七者,关节经络间积久之瘀滞,三七能融化之也。用制马钱子者,以其能动神经使灵活也。
效果将药又连服三十余剂,手足之举动皆较前便利,言语之謇涩亦大见愈,可勉强出门作事矣。遂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适口,送服黄色生鸡内金细末三分许。当点心用之以善其后。此欲用山药以补益气血,少加鸡内金以化瘀滞也。
帮助按脑充血证,最忌用黄,因黄之性补而兼升,气升则血必随之上升,致脑中之血充而益充,排挤脑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药者多矣。至将其脑充血之病治愈,而肢体之痿废仍不愈者,皆因其经络瘀塞血脉不能流通也。此时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脉,正不妨以黄辅之,特是其脑中素有充血之病,终嫌黄升补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监制黄也。又虑黄性温,温而且补即能生热,故又重用花粉以调剂之也。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噎膈
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证。
病因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
证候得病之初期,觉饮食有不顺时,后则常常如此,始延医为调治,服药半年,更医十余人皆无效验。转觉病势增剧,自以为病在不治,已停药不服矣。适其友人何××劝其求愚为之延医,其六脉细微无力,强食饼干少许,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时偶觉龃龉即作呕吐,带出痰涎若干。惟饮粳米所煮稠汤尚无阻碍,其大便燥结如羊矢,不易下行。
诊断杨素园谓:“此病与失血异证同源,血之来也暴,将胃壁之膜冲开则为吐血;其来也缓,不能冲开胃膜,遂瘀于上脘之处,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与杨氏之说正相符合,其为瘀血致病无疑也。其脉象甚弱者,为其进食甚少气血两亏也。至其便结如羊矢,亦因其饮食甚少,兼胃气虚弱不输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辅以培养气血之品。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野台参(五钱)生怀山药(六钱)天花粉(六钱)
天冬(四钱)桃仁(三钱去皮捣)红花(二钱)土鳖虫(五枚捣碎)广三七(二钱捣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之义,桃仁、红花、土鳖虫、三七诸药,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两,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台参、山药者,所以培养胃中之气化,不使因服开破之药而有伤损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将益干结,故借其凉润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台参之因补生热也。
效果将药服至两剂后,即可进食,服至五剂,大便如常。因将赭石改用八钱,又服数剂,饮食加多,仍觉胃口似有阻碍不能脱然。俾将三七加倍为四钱,仍分两次服下,连进四剂,自大便泻下脓血若干,病遂全愈。
帮助按噎膈之证,有因痰饮而成者,其胃口之间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谓窠囊),本方去土鳖虫、三七,加清半夏四钱,数剂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缩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鳖虫、三七,将赭石改为八钱,再加当归、龙眼肉、枸杞子各五钱,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赘以致成噎膈者(“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详论),然此证甚少,较他种噎膈亦甚难治,盖瘤赘之生,恒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于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则百中无一二也。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反胃吐食
天津陈××,年五十六岁,得反胃吐食证,半年不愈。
病因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伤脾胃,廉于饮食,后又因处境不顺心多抑郁,致成反胃之证。
证候食后消化力甚弱,停滞胃中不下行,渐觉恶心,久之,则觉有气自下上冲,即将饮食吐出。屡经医诊视,服暖胃降气之药稍愈,仍然反复,迁延已年余矣。身体羸弱,脉弦长,按之不实,左右皆然。
诊断此证之饮食不能消化,固由于脾胃虚寒,然脾胃虚寒者,食后恒易作泄泻,此则食不下行而作呕吐者,因其有冲气上冲,并迫其胃气上逆也。当以温补脾胃之药为主,而以降胃镇冲之药辅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白术(三钱炒)干姜(三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生赭石(六钱轧细)炙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后,觉饮食下行不复呕吐,翌日头午,大便下两次,再诊其脉不若从前之弦长,知其下元气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镇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钱(用头煎和次煎之汤,分两次送服)、苏子二钱,日煎服一剂,连服十剂霍然全愈。盖赤石脂为末送服,可代赭石以降胃镇冲,而又有固涩下焦之力,故服后不复滑泻也。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胃脘疼闷
天津徐氏妇,年近三旬,得胃脘疼闷证。
病因本南方人,久居北方,远怀乡里,归宁不得,常起忧思,因得斯证。
证候中焦气化凝郁,饮食停滞艰于下行,时欲呃逆,又苦不能上达,甚则蓄极绵绵作疼。
其初病时,惟觉气分不舒,服药治疗三年,病益加剧,且身形亦渐羸弱,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时常作渴,大便时常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细,右脉又兼有牢意。
诊断《内经》谓脾主思,此证乃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为其脾气不上升,是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为其胃气不降,是以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之者当调养其脾胃,俾还其脾升胃降之常,则中焦气化舒畅,疼胀自愈,饮食加多而诸病自除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生麦芽(三钱)玄参(三钱)天花粉(三钱)
天冬(三钱)生杭芍(二钱)桂枝尖(钱半)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掰开)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此方以山药、枸杞、黄、姜、枣培养中焦气化,以麦芽升脾(麦芽生用善升),以鸡内金降胃(鸡内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又用玄参,花粉诸药,以调剂姜、桂、黄之温热,则药性归于和平,可以久服无弊。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大轻减,而胃疼仍未脱然,右脉仍有牢意。度其疼处当有瘀血凝滞,拟再于升降气化药中加消瘀血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玄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杭芍(二钱)桃仁(二钱去皮炒捣)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安然不疼,诸病皆愈,身形渐强壮。脉象已如常人,将原方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冷积腹疼
大城王××,年五十岁,少腹冷疼,久服药不愈。
病因自幼在家惯睡火炕,后在津栖处寒凉,饮食又多不慎,遂得此证。
证候其少腹时觉下坠,眠时须以暖水袋熨脐下,不然则疼不能寐。若屡服热药,上焦即觉烦躁,已历二年不愈。脉象沉弦,左右皆然,至数稍迟。
诊断即其两尺沉弦凉而且坠论之,知其肠中当有冷积,此宜用温通之药下之。
处方与以自制通彻丸(系用牵牛头末和水为丸如秫米粒大)三钱,俾于清晨空心服下。
效果阅三点钟,腹中疼似加剧,须臾下如绿豆糊所熬凉粉者若干。疼坠脱然全愈,亦不觉凉。
继为开温通化滞之方,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肠结腹疼
天津李××,年二十五岁,于仲春得腹结作疼证。
病因偶因恼怒触动肝气,遂即饮食停肠中,结而不下作疼。
证候食结肠中,时时切疼,二十余日大便不通。始犹少进饮食,继则食不能进,饮水一口亦吐出。延医服药,无论何药下咽亦皆吐出,其脉左右皆微弱,犹幸至数照常,按之犹有根柢,知犹可救。
疗法治此等证,必止呕之药与开结之药并用,方能直达病所,又必须内外兼治,则久停之结庶可下行。
处方用硝菔通结汤,送服生赭石细末,汤分三次服下(每五十分钟服一次),共送服赭石末两半,外又用葱白四斤切丝,醋炒至极热,将热布包熨患处,凉则易之。又俾用净萸肉二两,煮汤一盅,结开下后饮之,以防虚脱。
效果自晚八点钟服,至夜半时将药服完,炒葱外熨,至翌日早八点钟下燥粪二十枚,后继以溏便。知其下净,遂将萸肉汤饮下,安然全愈。若虚甚者,结开欲大便时,宜先将萸肉汤服下。
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肠结腹疼兼外感实热
沈阳张姓媪,年过六旬,肠结腹疼,兼心中发热。
病因素有肝气病,因怒肝气发动,恒至大便不通,必服泻药始通下。此次旧病复发而呕吐不能受药,是以病久不愈。
证候胃下脐上似有实积,常常作疼,按之则疼益甚,表里俱觉发热,恶心呕吐。连次延医服药,下咽须臾即吐出,大便不行已过旬日,水浆不入者七八日矣。脉搏五至,左右脉象皆弱,独右关重按似有力,舌有黄苔,中心近黑,因问其得病之初曾发冷否?答云:旬日前曾发冷两日,至三日即变为热矣。
诊断即此证脉论之,其阳明胃腑当蕴有外感实热,是以表里俱热,因其肠结不通,胃气不能下行,遂转而上行与热相并作呕吐。治此证之法,当用镇降之药止其呕,咸润之药开其结,又当辅以补益之品,俾其呕止、结开,而正气无伤始克有济。
处方生石膏(一两轧细)生赭石(一两轧细)玄参(一两)潞参(四钱)
芒硝(四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煎服一剂,呕止结开,大便通下燥粪若干,表里热皆轻减,可进饮食。诊其脉仍有余热未净,再为开滋阴清热之方,俾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头疼
天津李姓,得头疼证,日久不愈。
病因其人素羸弱,因商务操劳遇事又多不顺,心肝之火常常妄动,遂致头疼。
证候头疼不起床者已逾两月,每日头午犹轻,过午则浸加重,夜间疼不能寐,鸡鸣后疼又渐轻可以少睡,心中时或觉热,饮食懒进。脉搏五至,左部弦长,关脉犹弦而兼硬,右脉则稍和平。
诊断即此脉象论之,显系肝胆之热上冲脑部作疼也。宜用药清肝火、养肝阴、镇肝逆,且兼用升清降浊之药理其脑部。
处方生杭芍(八钱)柏子仁(六钱)玄参(六钱)生龟板(六钱轧细)
龙胆草(三钱)川芎(钱半)甘菊花(一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服药一剂,病愈十之七八,脉象亦较前和平,遂将龙胆草减去一钱,又服两剂全愈。
或问川芎为升提气分之品,今其头疼既因肝胆之热上冲,复用川芎以升提之,其热不益上冲乎?何以服之有效也?答曰:川芎升清气者也,清气即轻气也。按化学之理,无论何种气,若在轻气之中必然下降,人之脏腑原有轻气,川芎能升轻气上至脑中,则脑中热浊之气自然下降,是以其疼可愈也。
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目病干疼
天津崔××,年三十四岁,患眼干,间有时作疼。
病因向因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服药多甘寒之品,致外感之邪未净,痼闭胃中永不消散,其热上冲遂发为眼疾。
证候两目干涩,有时目睛胀疼,渐至视物昏花,心中时常发热,二便皆不通顺,其脉左右皆有力,而右关重按有洪实之象,屡次服药已近二年,仍不少愈。
诊断凡外感之热传里,最忌但用甘寒滞泥之药,痼闭其外感之邪不能尽去,是以陆九芝谓如此治法,其病当时虽愈,后恒变成痨瘵。此证因其禀赋强壮,是以未变痨瘵而发为眼疾,医者不知清其外感之余热,而泛以治眼疾之药治之,是以历久不愈也。愚有自制离中丹,再佐以清热托表之品,以引久蕴之邪热外出,眼疾当愈。
处方离中丹(一两)鲜芦根(五钱)鲜茅根(五钱)
药共三味,将后二味煎汤三杯,分三次温服,每次服离中丹三钱强,为一日之量,若二种鲜根但有一种者,可倍作一两用之。
效果将药如法服之,至第三日因心中不发热,将离中丹减半,又服数日眼之干涩疼胀皆愈,二便亦顺利。
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牙疼
天津王姓,年三十余,得牙疼病。
病因商务劳心,又兼连日与友宴饮,遂得斯证。
证候其牙疼甚剧,有碍饮食,夜不能寐,服一切治牙疼之药不效,已迁延二十余日矣。
其脉左部如常,而右部弦长,按之有力。
诊断此阳明胃气不降也。上牙龈属足阳明胃,下牙龈属手阳明大肠。究之,胃气不降肠中之气亦必不降,火随气升,血亦因之随气上升并于牙龈而作疼,是以牙疼者牙龈之肉多肿热也。宜降其胃气兼引其上逆之血下行,更以清热之药辅之。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怀牛膝(一两)滑石(六钱)甘草(一钱)
煎汤服。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牙疼立愈,俾按原方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帮助方书治牙疼未见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药治愈,后凡遇胃气不降致牙疼者,方中必用此二药。其阳明胃腑有实热者,又恒加生石膏数钱。
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胁疼
天津陈××,年六旬,得胁下作疼证。
病因因操劳过度,遂得胁下作疼病。
证候其疼或在左胁或在右胁或有时两胁皆疼,医者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皆不效。迁延年余,病势浸增,疼剧之时。觉精神昏愦。其脉左部微细,按之即无,右脉似近和平,其搏动之力略失于弱。
诊断人之肝居胁下,其性属木,原喜条达,此因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故郁于胁下作疼也。其疼或在左或在右者,《难经》云,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着于胃之第九椎(《医宗金鉴》刺灸篇曾引此数语,今本《难经》不知被何人删去)。所谓脏者,肝脏所居之地也,谓治者肝气所行之地也。是知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其疼在左者,肝气郁于所行之地也;其疼在右者,肝气郁于所居之地也;其疼剧时精神昏愦者,因肝经之病原与神经有涉也(肝主筋,脑髓神经为灰白色之筋,是以肝经之病与神经有涉)。治此证者,当以补助肝气为主。而以升肝化郁之药辅之。
处方生箭(五钱)生杭芍(四钱)玄参(四钱)滴乳香(三钱炒)
明没药(三钱不炒)生麦芽(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书有谓肝虚无补法者,此非见道之言也。黄为补肝之主药,何则?黄之性温而能升,而脏腑之中秉温升之性者肝木也,是以各脏腑气虚,黄皆能补之。而以补肝经之气虚,实更有同气相求之妙,是以方中用之为主药。然因其性颇温,重用之虽善补肝气,恐并能助肝火,故以芍药、玄参之滋阴凉润者济之。用乳香、没药者以之融化肝气之郁也。用麦芽、芎者以之升达肝气之郁也。
究之,无论融化升达,皆通行其经络使之通则不痛也。用当归者以肝为藏血之脏,既补其气,又欲补其血也。且当归味甘多液,固善生血,而性温味又兼辛,实又能调和气分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肝之急,而甘草与芍药并用,原又善治腹疼,当亦可善治胁疼也。
再诊将药连服四剂,胁疼已愈强半,偶有疼时亦不甚剧。脉象左部重按有根,右部亦较前有力,惟从前因胁疼食量减少,至此仍未增加,拟即原方再加健胃消食之品。
处方生箭(四钱)生杭芍(四钱)玄参(四钱)于白术(三钱)
滴乳香(三钱炒)明没药(三钱不炒)生麦芽(三钱)当归(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川芎(二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四剂,胁下已不作疼,饮食亦较前增加,脉象左右皆调和无病,惟自觉两腿筋骨软弱,此因病久使然也。拟再治以舒肝、健胃、强壮筋骨之剂。
处方生箭(四钱)生怀山药(四钱)天花粉(四钱)胡桃仁(四钱)
于白术(三钱)生明没药(三钱)当归(三钱)生麦芽(三钱)
寸麦冬(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真鹿角胶(三钱)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再将鹿角胶另用水炖化和匀,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十剂,身体浸觉健壮,遂停服汤药,俾用生怀山药细末七八钱,或至一两,凉水调和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其适口,当点心服之。服后再嚼服熟胡桃仁二三钱,如此调养,宿病可以永愈。
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胁下疼兼胃口疼
天津齐××,年五旬,得胁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素有肝气不顺病,继因设买卖赔累,激动肝气,遂致胁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证候其初次觉疼恒在申酉时,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觉疼,又浸至无时不疼。屡次延医服药,过用开破之品伤及脾胃,饮食不能消化,至疼剧时恒连胃中亦疼。其脉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则弦而无力,一息近五至。
诊断其左脉弦硬而沉者,肝经血虚火盛而肝气又郁结也。其右脉弦而无力者,土为木伤,脾胃失其蠕动健运也。其胁疼之起点在申酉时者,因肝属木申酉属金,木遇金时其气化益遏抑不舒也。《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夫厥阴为肝,阳明为胃,遵《内经》之微旨以治此证,果能健补脾胃,俾中焦之气化营运无滞,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则胃疼可愈,而胁下之疼亦即随之而愈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五钱)寸麦冬(四钱带心)
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生麦芽(三钱)桂枝尖(二钱)
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浓朴(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已不作疼,胁下之疼亦大轻减,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时亦须臾自愈。脉象亦见和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四钱)寸麦冬(四钱带心)
于白术(三钱)生杭芍(三钱)当归(三钱)桂枝尖(二钱)龙胆草(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醋香附(钱半)甘草(钱半)生姜(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胁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脉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水调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分许,以善其后。
或问理肝之药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气之郁结也。今治胁疼两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将毋另有取义?答曰:桂枝与柴胡虽皆善理肝,而其性实有不同之处。如此证之疼肇于胁下,是肝气郁结而不舒畅也,继之因胁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横恣而其所能胜也。柴胡能舒肝气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横恣,桂枝其气温升(温升为木气),能舒肝气之郁结则胁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为金味),更能平肝木横恣则胃疼亦可愈也。
惟其性偏于温,与肝血虚损有热者不宜,故特加龙胆草以调剂之,俾其性归和平而后用之,有益无损也。不但此也,拙拟两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为升肝要药,实又为降胃要药。《金匮》桂枝加桂汤,治肾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为主药,是其能降胃之明征也。再上溯《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及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谓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气,然必胃气息息下行,肺气始能下达无碍。细绎经旨,则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气咳逆吐吸而益显也。盖肝升胃降,原人身气化升降之常,顺人身自然之气化而调养之,则有病者自然无病,此两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胁疼
邻村李姓妇,年近四旬,得胁下疼证。
病因平素肝气不舒,继因暴怒,胁下陡然作疼。
证候两胁下掀疼甚剧,呻吟不止,其左胁之疼尤甚,倩人以手按之则其疼稍愈,心中时觉发热,恶心欲作呕吐,脉左右两部皆弦硬。
诊断此肝气胆火相助横恣,欲上升而不能透膈,郁于胁下而作疼也。当平其肝气泻其胆火,其疼自愈。
处方川楝子(八钱捣碎)生杭芍(四钱)生明没药(四钱)生麦芽(三钱)
三棱(三钱)莪术(三钱)茵陈(二钱)龙胆草(二钱)连翘(三钱)
磨取生铁锈浓水,煎药取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川楝、芍药、龙胆,引气火下降者也。茵陈、生麦芽,引气火上散者也。三棱、莪术,开气火之凝结,连翘、没药,消气火之弥漫,用铁锈水煎药者,借金之余气,以镇肝胆之木也。
效果煎服一剂后其疼顿止,而仍觉气分不舒,遂将川楝、三棱、莪术各减半,再加柴胡二钱,一剂全愈。
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腰疼
天津李××,年三十四岁,得腰疼证。
病因劳心过度,数日懒食,又勉强远出操办要务,因得斯证。
证候其疼剧时不能动转,轻时则似疼非疼绵绵不已,亦恒数日不疼,或动气或劳力时则疼剧。心中非常发闷,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牢,一息四至强。观其从前所服之方,虽不一致,大抵不外补肝肾强筋骨诸药,间有杂似祛风药者,自谓得病之初,至今已三年,服药数百剂,其疼卒未轻减。
诊断《内经》谓通则不痛,此证乃痛则不通也。肝肾果系虚弱,其脉必细数,今左部沉弦,右部沉牢,其为腰际关节经络有瘀而不通之气无疑,拟治以利关节通经络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当归(四钱)丹参(四钱)生明没药(四钱)生五灵脂(四钱)穿山甲(二钱炒捣)桃仁(二钱去皮捣碎)红花(钱半)土鳖虫(五枚捣碎)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一味,先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腰已不疼,心中亦不发闷,脉象虽有起色,仍未复常,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续断、生杭芍各三钱,连服数剂,脉已复常,自此病遂除根。
帮助医者治病不可预有成见,临证时不复细审病因。方书谓腰者肾之府,腰疼则肾脏衰惫,又谓肝主筋肾主骨,腰疼为筋骨之病,是以肝肾主之。治腰疼者因先有此等说存于胸中,恒多用补肝肾之品。究之,此在由于肝肾虚者甚少,由于气血瘀者颇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者尤多瘀证。曾治一人因担重物后腰疼,为用三七、土鳖虫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日两次,服三日全愈。又一人因抬物用力过度,腰疼半年不愈,忽于疼处发出一疮,在脊梁之旁,微似红肿,状若复盂,大径七寸。疡医以为腰疼半年始发现此疮,其根蒂必深,不敢保好,转求愚为治疗,调治两旬始愈(详案载内托生肌散后)。然使当腰初觉疼之时,亦服三七、土鳖以开其瘀,又何至有后时之危险乎。又尝治一妇,每当行经之时腰疼殊甚,诊其脉气分甚虚,于四物汤中加黄八钱,服数剂而疼愈,又一妇腰疼绵绵不止,亦不甚剧,诊其脉知其下焦虚寒,治以温补下焦之药,又于服汤药之外,俾服生硫黄细末一钱,日两次,硫黄服尽四两,其疼除根。是知同是腰疼而其致病之因各异,治之者安可胶柱鼓瑟哉。
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腿疼
邻村窦××,年过三旬,于孟冬得腿疼证。
病因禀赋素弱,下焦常畏寒凉,一日因出门寝于寒凉屋中,且铺盖甚薄,晨起遂病腿疼。
证候初疼时犹不甚剧,数延医服药无效,后因食猪头肉其疼陡然加剧,两腿不能任地,夜则疼不能寐,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两尺尤甚,至数稍迟。
诊断此证因下焦相火虚衰,是以易为寒侵,而细审其脉,实更兼气虚不能充体,即不能达于四肢以运化药力,是以所服之药纵对证亦不易见效也。此当助其相火祛其外寒,而更加补益气分之药,使气分壮旺自能营运药力以胜病也。
处方野党参(六钱)当归(五钱)怀牛膝(五钱)胡桃仁(五钱)
乌附子(四钱)补骨脂(三钱炒捣)滴乳香(三钱炒)明没药(三钱不炒)威灵仙(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腿之疼稍觉轻而仍不能任地,脉象较前似稍有力。问其心中服此热药多剂后仍不觉热,因思其疼在于两腿,当用性热质重之品,方能引诸药之力下行以达病所。
处方野党参(五钱)怀牛膝(五钱)胡桃仁(五钱)乌附子(四钱)
白术(三钱炒)补骨脂(三钱炒捣)滴乳香(三钱炒)明没药(三钱不炒)生硫黄(一钱研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硫黄末五分,至煎渣再服时,又送服所余五分。
效果将药连服八剂,腿疼大见轻减,可扶杖行步,脉象已调和无病,心中微觉发热,俾停服汤药,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七八钱许,煮作茶汤,送服青娥丸三钱,或一次或两次皆可,后服至月余,两腿分毫不疼,步履如常人矣。
或问猪肉原为寻常服食之物,何以因食猪头肉而腿疼加剧乎?答曰:猪肉原有苦寒有毒之说,曾见于各家本草。究之,其肉非苦寒,亦非有毒,而猪头之肉实具有咸寒开破之性,是以善通大便燥结,其咸寒与开破皆与腿之虚寒作疼者不宜也,此所以食猪头肉后而腿之疼加剧也。
五、医案(八)肿胀门
○受风水肿
邑北境刘氏妇,年过三旬,因受风得水肿证。
病因时当孟夏,农家忙甚,将饭炊熟,复自田间,因作饭时受热出汗,出门时途间受风,此后即得水肿证。
证候腹中胀甚,头面周身皆肿,两目之肿不能开视,心中发热,周身汗闭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两腕肿甚不能诊脉,按之移时,水气四开,始能见脉。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颇实,一息近五至。
诊断《金匮》辨水证之脉,谓风水脉浮,此证脉之部位肿甚,原无从辨其脉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谓于有汗受风之后,其为风水无疑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胆有郁热也,其右脉滑而实者,外为风束胃中亦浸生热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热之所致也。当用《金匮》越婢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滑石(四钱)生杭芍(四钱)麻黄(三钱)
甘草(二钱)大枣(四枚掰开)生姜(二钱)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中药七味,共煎汤一大盅,当煎汤将成之时,先用白糖水将西药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将所煎之汤药温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盒饭利,肿即可消矣。
复诊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发热,小便遂利,腹胀身肿皆愈强半,脉象已近和平,拟再治以滋阴利水之剂以消其余肿。
处方生杭芍(六钱)生薏米(六钱捣碎)鲜白茅根(一两)
药共三味,先将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十剂,其肿全消,俾每日但用鲜白茅根一两,煎数沸当茶饮之以善其后。
或问前方中用麻黄三钱原可发汗,何必先用西药阿斯匹林先发其汗乎?答曰:麻黄用至三钱虽能发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药以监制之,则其发汗之力顿减,况肌肤肿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拟复多加麻黄,而其性热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药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既善发汗又善清热,以之为麻黄之前驱,则麻黄自易奏功也。
或问风袭人之皮肤,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也。
袭入之风由经传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黄能祛太阳在腑之风,佐以石膏、滑石,更能清太阳在腑之热,是以服药汗出而小便自利也。况此证肝中亦有蕴热,《内经》谓“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是肝与小便亦大有关系也。方中兼用芍药以清肝热,则小便之利者当益利。至于薏米、茅根,亦皆为利小便之辅佐品,汇集诸药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五、医案(八)肿胀门
○阴虚水肿
邻村霍氏妇,年二十余,因阴虚得水肿证。
病因因阴分虚损,常作灼热,浸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
证候头面周身皆肿,以手按其肿处成凹,移时始能撤消。日晡潮热,心中亦恒觉发热。小便赤涩,一日夜间不过通下一次。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弦而微硬,其数六至。
诊断此证因阴分虚损,肾脏为虚热所伤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脉弦细,则肝之疏泄力减。可致小便不利,右脉弦硬,胃之蕴热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积成水肿也。宜治以大滋真阴之品,俾其阴足自能退热,则肾炎可愈,胃热可清。肝木得肾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足,再辅以利小便之品作向导,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积之水肿亦不难徐消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六钱)玄参(五钱)
大甘枸杞(五钱)沙参(四钱)滑石(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小便已利,头面周身之肿已消弱半,日晡之热已无,心中仍有发热之时,惟其脉仍数逾五至,知其阴分犹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补其真阴而少辅以利水之品。
处方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六钱)生怀山药(五钱)大甘枸杞(五钱)
柏子仁(四钱)玄参(四钱)沙参(三钱)生车前子(三钱装袋)
大云苓片(二钱)鲜白茅根(五钱)
药共十味,先将前九味水煎十余沸,再入鲜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若无鲜白茅根,可代以鲜芦根。至两方皆重用芍药者,因芍药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原为阴虚小便不利者之主药也。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肿遂尽消,脉已复常,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熬作粥,少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八)肿胀门
○风水有痰
辽宁马××,年五旬,得受风水肿兼有痰证。
病因因秋末远出,劳碌受风遂得斯证。
证候腹胀,周身漫肿,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间时有痰涎杜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涩短少,大便间日一行,脉象无火而微浮,拟是风水,当遵《金匮》治风水之方治之。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麻黄(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钱)
大枣(四枚掰开)西药阿斯匹林(三分)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冲化阿斯匹林,温服被复取汗。
方解此方即越婢汤原方加西药阿斯匹林也。当时冬初,北方天气寒凉汗不易出,恐但服越婢汤不能得汗,故以西药之最善发汗兼能解热者之阿斯匹林佐之。
复诊将药服后,汗出遍体,喘息顿愈,他证如故,又添心中热渴不思饮食。诊其脉仍无火象,盖因痰饮多而湿胜故也。斯当舍脉从证,而治以清热之重剂。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天花粉(八钱)薄荷叶(钱半)
共煎汤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
三诊将药服后,热渴痰涎皆愈强半,小便亦见多,可进饮食,而漫肿腹胀不甚见轻。斯宜注重利其小便以消漫肿,再少加理气之品以消其腹胀。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滑石(一两)地肤子(三钱)丈菊子(三钱捣碎)
海金沙(三钱)槟榔(三钱)鲜茅根(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丈菊,俗名向日葵。究之,向日葵之名当属之卫足花,不可以名丈菊也。丈菊子,《本草纲目》未收,因其善治淋疼利小便,故方中用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小便大利,肿胀皆见消,因将方中石膏、滑石、槟榔皆减半,连服三剂病全愈。
五、医案(九)黄胆门
○黄胆兼外感
天津苏媪,年六十六岁,于仲春得黄胆证。
病因事有拂意,怒动肝火,继又薄受外感,遂遍身发黄成疸证。
证候周身黄色如橘,目睛黄尤甚,小便黄可染衣,大便色白而干,心中发热作渴,不思饮食。其脉左部弦长有力且甚硬,右部脉亦有力而微浮,舌苔薄而白无津液。
诊断此乃肝中先有蕴热,又为外感所束,其热益甚,致胆管肿胀,不能输其胆汁于小肠,而溢于血中随血运遍周身,是以周身无处不黄。迨至随血营运之余,又随水饮渗出归于膀胱,是以小便亦黄。至于大便色白者,因胆汁不入小肠以化食,大便中既无胆汁之色也。《金匮》有硝石矾石散,原为治女劳疸之专方,愚恒借之以概治疸证皆效,而煎汤送服之药须随证更改。其原方原用大麦粥送服,而此证肝胆之脉太盛,当用泻肝胆之药煎汤送之。
处方净火硝(一两研细)皂矾(一两研细)大麦面(二两焙热,如无可代以小麦面)
水和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日两次。此即硝石矾石散而变散为丸也。
汤药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八钱)连翘(三钱)滑石(三钱)
栀子(二钱)茵陈(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送服丸药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药时,仍煎此汤药之渣送之。再者此证舌苔犹白,右脉犹浮,当于初次服药后迟一点钟,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俾周身得微汗以解其未罢之表证。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阿斯匹林服一次已周身得汗,其心中已不若从前之渴热,能进饮食,大便已变黑色,小便黄色稍淡,周身之黄亦见退,脉象亦较前和缓。俾每日仍服丸药两次,每次服一钱五分,所送服之汤药方则稍为加减。
汤药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鲜茅根(三钱,茅根无鲜者可代以鲜芦根)龙胆草(二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送服丸药如前。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周身之黄已减三分之二,小便之黄亦日见清减,脉象已和平如常。遂俾停药勿服,日用生怀山药、生薏米等分轧细,煮作茶汤,调入鲜梨、鲜荸荠自然汁,当点心服之,阅两旬病遂全愈。
或问黄胆之证,中法谓病发于脾,西法谓病发于胆。今此案全从病发于胆论治,将勿中法谓病发于脾者不可信欤?答曰:黄胆之证有发于脾者有发于胆者,为黄胆之原因不同,是以仲圣治黄胆之方各异,即如硝石矾石散,原治病发于胆者也。其矾石若用皂矾,固为平肝胆要药,至硝石确系火硝,其味甚辛,辛者金味,与矾石并用更可相助为理也。且西人谓有因胆石成黄胆者,而硝石矾石散,又善消胆石。有因钩虫成黄胆者,而硝石矾石散,并善除钩虫,制方之妙诚不可令人思议也。不但此也,仲圣对于各种疸证多用茵陈,因最善入少阳之府以清热、舒郁、消肿、透窍,原为少阳之主药。仲圣若不知黄胆之证兼发于胆,何以若斯喜用少阳之药乎?是以至明季南昌喻氏出,深窥仲圣用药之奥旨,于治钱小鲁酒疸一案,直谓胆之热汁溢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周身俱黄云云,不已显然揭明黄胆有发于胆经者乎?
五、医案(九)黄胆门
○黄胆
王××,年三十二岁,于季秋得黄胆证。
病因出外行军,夜宿帐中,勤苦兼受寒凉,如此月余,遂得黄胆证。
证候周身黄色甚暗似兼灰色,饮食减少,肢体酸懒无力,大便一日恒两次似完谷不化,脉象沉细,左部更沉细欲无。
诊断此脾胃肝胆两伤之病也,为勤苦寒凉过度,以致伤其脾胃,是以饮食减少完谷不化;伤其肝胆,是以胆汁凝结于胆管之中,不能输肠以化食,转由胆囊渗出,随血流行于周身而发黄。此宜用《金匮》硝石矾石散以化其胆管之凝结,而以健脾胃补肝胆之药煎汤送服。
处方用硝石矾石散所制丸药,每服二钱,一日服两次,用后汤药送服。
汤药生箭(六钱)白术(四钱炒)桂枝尖(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送服丸药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药时,仍煎此汤药之渣送之。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饮食增加,消化亦颇佳良,体力稍振,周身黄退弱半,脉象亦大有起色。俾仍服丸药一次服一钱五分,日两次,所送服之汤药宜略有加减。
汤药生箭(六钱)白术(三钱炒)当归(三钱)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送服丸药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药时,仍煎此汤药之渣送服。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周身之黄已退十分之七,身形亦渐强壮,脉象已复其常。俾将丸药减去一次,将汤药中去白术加生怀山药五钱,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九)黄胆门
○黄胆
天津范××,年三十二岁,得黄胆证。
病因连日朋友饮宴,饮酒过量,遂得斯证。
证候周身面目俱黄,饮食懒进,时作呕吐,心中恒觉发热,小便黄甚,大便白而干涩,脉象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滑而有力。
诊断此因脾中蕴有湿热,不能助胃消食,转输其湿热于胃,以致胃气上逆(是以呕吐),胆火亦因之上逆(黄坤载谓,非胃气下降,则胆火不降),致胆管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遂溢于血中而成黄胆矣。治此证者,宜降胃气,除脾湿,兼清肝胆之热则黄胆自愈。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生薏米(八钱捣细)茵陈(三钱)栀子(三钱)
生麦芽(三钱)竹茹(三钱)木通(二钱)槟榔(二钱)甘草(二钱)
煎汤服。
效果服药一剂,呕吐即止,可以进食,又服两剂,饮食如常,遂停药,静养旬日间黄胆皆退净。
五、医案(十)痢疾门
○痢疾转肠溃疡
沧县杨××,年三十五岁,于季秋因下痢成肠溃疡证。
病因因业商赔累歇业,心中懊,暗生内热,其肝胆之热,下迫致成痢疾。痢久不愈,又转为肠溃疡。
证候其初下痢时,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七八次,所下者赤痢多带鲜血,间有白痢。延医治疗阅两月,病益加剧。所下者渐变为血水,杂以脂膜,其色腐败,其气腥臭,每腹中一觉疼即须入厕,一昼夜二十余次,身体羸弱,口中发干,心中怔忡,其脉左右皆弦细,其左部则弦而兼硬,一分钟九十二至。
诊断此乃因痢久不愈,肠中脂膜腐败,由腐败而至于溃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西人所谓肠溃疡也。其脉象弦细者,气血两亏也。其左脉细而硬者,肝肾之阴亏甚也。其口干心中怔忡者,皆下血过多之所致也。此宜培养其气血而以解毒化瘀生新之药佐之。
处方龙眼肉(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熟地黄(一两)金银花(四钱)
甘草(三钱)广三七(三钱轧细)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龙眼肉为补益脾胃之药,而又善生心血以愈怔忡,更善治肠风下血,治此证当为主药。
山药亦善补脾胃,而又能上益肺气下固肾气,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质,尤善滋阴养血,凡气血两虚者,洵为当用之药。熟地黄不但补肾阴也,冯楚瞻谓能大补肾中元气,要亦气血双补之品也。此三味并用,久亏之气血自能渐复,气血壮旺自能长肌肉排腐烂。又佐以金银花甘草以解毒,三七以化瘀生新,庶能挽回此垂危之证也。
复诊将药煎服三剂,病大见愈,一昼夜大便三四次,间见好粪,心中已不怔忡,脉象犹弦而左部不若从前之硬。因所服之药有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数剂,其大便仍一日数次,血粪相杂,因思此证下痢甚久,或有阿米巴毒菌伏藏于内,拟方中加消除此毒菌之药治之。
处方龙眼肉(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熟地黄(一两)甘草(三钱)
生硫黄(八分研细)鸦胆子(成实者六十粒去皮)
药共六味,将前四味煎汤一大盅,送服鸦胆子硫黄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方中用鸦胆子、硫黄者,因鸦胆子为治血痢要药,并善治二便下血;硫黄为除阿米巴痢之毒菌要药,二药并用,则凉热相济,性归和平奏效当速也。
三诊将药煎服两剂,其大便仍血粪相杂一日数行。因思鸦胆子与硫黄并用虽能消除痢中毒菌,然鸦胆子化瘀之力甚大,硫黄又为润大便之药(本草谓其能使大便润、小便长,西人以硫黄为轻下药),二药虽能消除痢中毒菌,究难使此病完全除根,拟去此二药,于方中加保护脂膜固涩大便之品。
处方龙眼肉(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大熟地黄(一两)赤石脂(一两捣细)
甘草(三钱)广三七(三钱轧细)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下血之证全愈,口中已不发干,犹日下溏粪两三次,然便时腹中分毫不疼矣。俾用生怀山药轧细末,每用两许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适口,当点心服之,其大便久自能固。
五、医案(十)痢疾门
○痢疾
天津张姓幼女,年五岁,于孟秋得痢证。
病因暑日恣食瓜果,脾胃有伤,入秋以来则先泻后痢。
证候前因泄泻旬日,身体已羸弱,继又变泻为痢,日下十余次,赤白参半,下坠腹疼。屡次服药不愈,身益羸弱,其脉象亦弱,而左脉之力似略胜于右。
诊断按其左右脉皆弱者,气血两虚也。而左脉之力似略胜于右脉者,知其肝胆虚而挟热,是以痢久不愈。然此热非纯系实热,不可用过凉之药,因其虚而挟热,其虚又不受补,是必所用之补品兼能泻热,俾肝胆之虚热皆愈而痢自愈矣。
处方鸭肝一具,调以食料,烹熟服之,日服二次。
效果如法将鸭肝烹食两日全愈,此方愚在辽宁得之友人齐××。尝阅李氏《本草纲目》,鸭肉性凉善治痢,鸭蛋之腌咸者亦善治痢,而未尝言及鸭肝。然痢之为病,多系肝火下迫肠中,鸭肉凉想鸭肝亦凉,此证先泻后痢,身体羸弱,其肝经热而且虚可知,以鸭肝泻肝之热,即以鸭肝补肝之虚,此所谓脏器疗法,是以奏效甚速也。且又香美适口,以治孺子之苦于服药者为尤宜也。
五、医案(十)痢疾门
○痢疾
天津郑××,年五旬,于孟秋得下痢证。
病因连日劳心过度,心中有热,多食瓜果,遂至病痢。
证候腹疼后重,下痢赤白参半,一日夜七八次,其脉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浮而濡重按不实,病已八日,饮食减少,肢体酸软。
诊断证脉合参,当系肝胆因劳心生热,脾胃因生冷有伤,冷热相搏,遂致成痢。当清其肝胆之热,兼顾其脾胃之虚。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当归(六钱)炒薏米(六钱)
金银花(四钱)竹茹(三钱碎者)甘草(三钱)生姜(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服药两剂,腹疼后重皆除,下痢次数亦减,且纯变为白痢。再诊脉左部已和平如常,而右部之脉仍如从前,斯再投以温补脾胃之剂当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炒薏米(五钱)龙眼肉(五钱)山楂片(三钱)
干姜(二钱)生杭芍(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汤服两剂痢遂全愈。
帮助按欲温补其脾胃而复用芍药者,防其肝胆因温补复生热也。用山楂片者,以其能化白痢之滞,且与甘草同用则酸甘化合,实有健运脾胃之功效也。
五、医案(十)痢疾门
○噤口痢
天津施××,五十六岁,得噤口痢证。
病因举家数口,寄食友家不能还乡,后友家助以资斧令还乡,道路又复不通,日夜焦思,频动肝火,时当孟秋,心热贪凉,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证候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带鲜血,后重甚剧,腹偶觉疼即须入厕,便后移时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进食,唯一日之间强饮米汤数口。其脉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心中发热常觉恶心。
诊断此肝火炽盛,肝血虚损,又兼胃气挟热上逆,是以下痢甚剧,而又噤口不食也。当治以滋阴、清热、平肝、降胃之品。
处方生杭芍(一两)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七钱)白头翁(五钱)
秦皮(三钱)碎竹茹(三钱)甘草(三钱)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
先用白糖水囫囵送服鸭胆子仁,再将余药煎汤一大盅,温服下。
复诊将药如法服两剂,痢中已不见鲜血,次数减去三分之二。其脉左部较前和平,右部则仍有浮弦之象,仍然不能饮食,心中仍然发热,然不若从前之恶心,此宜用药再清其胃腑必然能食矣。
处方生怀山药(两半)生石膏(两半捣细)生杭芍(六钱)白头翁(四钱)
秦皮(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即能进食,痢已不见,变作泄泻,日四五次,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粥,少调以白糖服之,三日全愈。
或问石膏为治外感实热之药,今此证未夹杂外感,何以方中亦用之?答曰:石膏为治阳明胃腑有实热者之圣药,初不论其为外感非外感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若有热则其气多不下行而上逆,因其胃气挟热上逆,所以多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若但知清其热而不知降其气,治之恒不易见效。
惟石膏性凉质重(虽煎为汤,仍有沉重之力),其凉也能清实热,其重也能镇气逆,是以凡胃气挟实热上逆令人不思饮食者,服之可须臾奏效。若必谓石膏专治外感实热,不可用治内伤实热,则近代名医徐氏、吴氏医案中皆有重用石膏治愈内伤实热之案,何妨取以参观乎?
五、医案(十一)大小便病门
○泄泻兼发灼
天津胡××,年四十二岁,于孟秋得泄泻兼灼热病。
病因其兄因痢病故,铺中之事及为其兄殡葬之事,皆其一人经理,哀痛之余,又兼心力俱瘁,遂致大便泄泻周身发热。
证候一日夜泻十四五次,将泻时先腹疼,泻后疼益甚,移时始愈,每过午一点钟,即觉周身发热,然不甚剧,夜间三点钟后,又渐愈,其脉六部皆弱,两尺尤甚。
诊断按此证系下焦虚寒及胸中大气虚损也。盖下焦寒甚者,能迫下焦之元阳上浮,胸中大气虚甚者,恒不能收摄,致卫气外浮,则元阳之上浮与卫气之外浮相并,即可使周身发热。
其发在过午者,因过午则下焦之阴寒益盛,而胸中大气益虚也(胸中大气乃上焦之阳气,过午阴盛,是以大气益虚)。此本虚寒泄泻之证,原不难治,而医者因其过午身热,皆不敢投以温补,是以屡治不愈。拟治以大剂温补之药,并收敛其元阳归其本源,则泄泻止而灼热亦愈矣。
处方白术(五钱炒)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
干姜(三钱)乌附子(三钱)生杭芍(三钱)云苓片(二钱)炙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服药一剂,身热即愈,服至三剂,泄泻已愈强半,脉象亦较前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白术(六钱炒)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
龙眼肉(五钱)干姜(四钱)乌附子(四钱)云苓片(二钱)炙甘草(三钱)
效果将药连服十余剂,病遂全愈。
帮助大队温补药中复用芍药者,取其与附子并用,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且能分利小便则泄泻易愈也。至后方去芍药者,因身已不热元阳已归其宅,且泄泻已就愈,仍有茯苓以利其小便,无须再用芍药也。
五、医案(十一)大小便病门
○小便白浊
天津李××,年二十六岁,得小便白浊证。
病因于季秋乘大车还家,中途遇雨,衣服尽湿,夜宿店中,又披衣至庭中小便,为寒风所袭,遂得白浊之证。
证候尿道中恒发刺痒,每小便完时有类精髓流出数滴。今已三阅月,屡次服药无效,颇觉身体衰弱,精神短少,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微浮重按无力。
诊断《内经》谓肾主蛰藏,肝主疏泄,又谓风气通于肝,又谓肝行肾之气。此证因风寒内袭入肝,肝得风助,其疏泄之力愈大,故当小便时,肝为肾行气过于疏泄,遂致肾脏失其蛰藏之用,尿出而精亦随之出矣。其左脉弦硬者,肝脉挟风之象,其右脉浮而无力者,因病久而气血虚弱也。其尿道恒发刺痒者,尤显为风袭之明征也。此宜散其肝风,固其肾气,而更辅以培补气血之品。
处方生箭(五钱)净萸肉(五钱)生怀山药(五钱)生龙骨(五钱捣碎)
生牡蛎(五钱捣碎)生杭芍(四钱)桂枝尖(三钱)生怀地黄(三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以黄为主者,因《神农本草经》原谓黄主大风,是以风之入脏者,黄能逐之外出,且其性善补气,气盛自无滑脱之病也。桂枝亦逐风要药,因其性善平肝,故尤善逐肝家之风,与黄相助为理则逐风之力愈大也。用萸肉、龙骨、牡蛎者,以其皆为收敛之品,又皆善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能助肾脏之蛰藏而无碍肝风之消散,药物解中论之详矣。用山药者,以其能固摄下焦气化,与萸肉同为肾气丸中要品,自能保合肾气不使虚泻也。用芍药、地黄者,欲以调剂黄、桂枝之热,而芍药又善平肝,地黄又善补肾,古方肾气丸以干地黄为主药,即今之生地黄也。用甘草者,取其能缓肝之急,即能缓其过于疏泄之力也。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病即全愈,因即原方去桂枝以熟地易生地,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一)大小便病门
○小便因寒闭塞
辽宁石××,年三十二岁,于仲冬得小便不通证。
病因晚饭之后,食梨一颗,至夜站岗又受寒过甚,遂致小便不通。
证候病初得时,先入西医院治疗。西医治以引溺管小便通出,有顷小便复存蓄若干,西医又纳以橡皮引溺管,使久在其中有尿即通出。乃初虽稍利,继则小便仍不出,遂求为延医。其脉弦细沉微,不足四至,自言下焦疼甚且凉甚,知其小便因受寒而凝滞也,斯当以温热之药通之。
处方野党参(五钱)椒目(五钱炒捣)怀牛膝(五钱)乌附子(三钱)
广肉桂(三钱)当归(三钱)干姜(二钱)小茴香(二钱)
生明没药(二钱)威灵仙(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之义,人参、灵仙并用,可治气虚小便不通。椒目与桂、附、干姜并用,可治因寒小便不通。又佐以当归、牛膝、茴香、没药、甘草诸药,或润而滑之,或引而下之,或辛香以透窍,或温通以开瘀,或和中以止疼,众药相济为功,自当随手奏效也。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小便通下,服至三剂,腹疼觉凉全愈,脉已复常。俾停服汤药,日用生硫黄钱许研细,分作两次服,以善其后。
帮助诸家本草,皆谓硫黄之性能使大便润小便长,用于此证,其暖而能通之性适与此证相宜也。
五、医案(十二)不寐病门
○心虚不寐
天津徐××,年六十六岁,于季春得不寐证。
病因因性嗜吟咏,暗耗心血,遂致不寐。
证候自冬令间有不寐之时,未尝介意,至春日阳生病浸加剧,迨至季春恒数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药皆不效。精神大为衰惫,心中时常发热,懒于饮食,勉强加餐,恒觉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恒服药始下。其脉左部浮弦,右脉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
诊断其左脉浮弦者,肝血虚损,兼肝火上升也,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其右脉弦而兼硬者,胃中酸汁短少更兼胃气上逆也。酸汁少则不能化食,气上逆则不能息息下行传送饮食,是以食后恒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结,亦即由胃腑气化不能下达所致。治此证者,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汁,如此以调养肝胃,则夜间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滞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玄参(五钱)
北沙参(五钱)生杭芍(五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茵陈(钱半)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夜间可睡两三点钟,心中已不发热,食量亦少加增,大便仍滞,脉象不若从前之弦硬,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玄参(五钱)
北沙参(五钱)酸枣仁(四钱炒捣)龙眼肉(三钱)生杭芍(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生远志(钱半)茵陈(一钱)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夜间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惟脉象仍有弦硬之意,遂将方中龙眼肉改用八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帮助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是以上焦之气化为阳,下焦之气化为阴。当白昼时,终日言语动作,阴阳之气化皆有消耗,实赖向晦燕息以补助之。诚以人当睡时,上焦之阳气下降潜藏与下焦之阴气会合,则阴阳自能互根,心肾自然相交。是以当熟睡之时,其相火恒炽盛暗动(得心阳之助),此心有益于肾也。至睡足之时,精神自清爽异常(得肾阴之助),此肾有益于心也。由斯知人能寐者,由于阳气之潜藏,其不能寐者,即由于阳气之浮越,究其所以浮越者,实因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也。是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镇肝,即以治大便燥结,且其色赤质重,能入心中引心阳下降以成寐,若更佐以龙骨、牡蛎诸收敛之品以镇安精神,则更可稳睡。而方中未加入者,因其收涩之性与大便燥结者不宜也。又《内经》治目不得瞑,有半夏秫米汤原甚效验,诚以胃居中焦,胃中之气化若能息息下行,上焦之气化皆可因之下行。半夏善于降胃,秫米善于和胃,半夏与秫米并用,俾胃气调和顺适不失下行之常,是以能令人瞑目安睡。方中赭石与山药并用,其和胃降胃之力实优于半夏秫米,此乃取古方之义而通变化裁,虽未显用古方而不啻用古方也。
五、医案(十二)不寐病门
○不寐兼惊悸
表兄赵××之妻,年近三旬,得不寐证,兼心中恒惊悸。
病因因家中诸事皆其自理,劳心过度,因得不寐兼惊悸病。
证候初苦不寐时,不过数日偶然,其过半夜犹能睡,继则常常如此,又继则彻夜不寐。一连七八日困顿已极,仿佛若睡,陡觉心中怦怦而动,即暮然惊醒,醒后心犹怔忡,移时始定。
心常发热,呼吸似觉短气,懒于饮食,大便燥结,四五日始一行。其脉左部弦硬,右部近滑,重诊不实,一息数近六至。
诊断此因用心过度,心热耗血,更因热生痰之证也。为其血液因热暗耗,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痰停心下,火畏水刑(心属火痰属水),是以惊悸。其呼吸觉短气者,上焦凝滞之痰碍气之升降也。其大便燥结者,火盛血虚,肠中津液短也。此宜治以利痰、滋阴、降胃、柔肝之剂,再以养心安神之品辅之。
处方生赭石(八钱轧细)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六钱)
栝蒌仁(六钱炒捣)天冬(六钱)生杭芍(五钱)清半夏(四钱)
枣仁(四钱炒捣)生远志(二钱)茵陈(钱半)甘草(钱半)朱砂(二分研细)
药共十三味,将前十二味煎汤一大盅,送服朱砂末。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心中已不觉热,夜间可睡两点钟,惊悸已愈十之七八,气息亦较前调顺,大便之燥结亦见愈,脉象左部稍见柔和,右部仍有滑象,至数稍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赭石(八钱轧细)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六钱)
龙眼肉(五钱)栝蒌仁(五钱炒捣)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
枣仁(四钱炒捣)生远志(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彻夜安睡,诸病皆愈。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痫风兼脑充血
天津陈××,年三十八岁,得痫风兼脑充血证。
病因因肝火素盛,又在校中任讲英文,每日登堂演说,时间过长。劳心劳力皆过度,遂得斯证。
证候其来社求诊时,但言患痫风,或数日一发,或旬余一发,其发必以夜,亦不自觉,惟睡醒后其舌边觉疼,有咬破之处,即知其睡时已发痫风,其日必精神昏愦,身体酸懒。诊其脉左右皆弦硬异常,因问其脑中发热或作疼,或兼有眩晕之时乎?答曰:此三种病脑中皆有,余以为系痫风之连带病,故未言及耳。愚曰:非也,是子患痫风兼患脑充血也。
诊断按痫风之证,皆因脑髓神经失其所司,而有非常之变动,其脑部若充血过甚者,恒至排挤脑髓神经,使失其常司也。此证既患痫风,又兼脑部充血,则治之者自当以先治其脑部充血为急务。
处方治以拙拟镇肝熄风汤,为其兼患痫风加全蜈蚣大者三条,盖镇肝熄风汤原为拙拟治脑充血之主方,而蜈蚣又善治痫风之要药也。
复诊前方连服十剂,脑部热疼眩晕皆除。惟脉仍有力,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十剂则脉象和平如常矣。继再治其痫风。
处方治以拙拟愈痫丹,日服两次,每次用生怀山药五钱煎汤送下。
效果服药逾两月旧病未发,遂停药勿服,痫风从此愈矣。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受风螈
天津董姓幼女,年三岁,患螈病。
病因暮春气暖着衣过浓,在院中戏,出汗受风,至夜间遂发螈。
证候剧时闭目昏昏,身躯后挺,两手紧握,轻时亦能明了,而舌肿不能吮乳,惟饮茶汤及代乳粉。大便每日溏泻两三次,如此三昼夜不愈,精神渐似不支,皮肤发热,诊其脉亦有热象。
诊断此因春暖衣浓,肝有郁热,因外感激发其热上冲脑部,排挤脑髓神经失其运动之常度,是以发搐。法当清其肝热,散其外感,兼治以镇安神经之药其病自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滑石(八钱)生杭芍(六钱)连翘(三钱)
甘草(三钱)全蜈蚣(两条大者)朱砂(二分细末)
药共七味,将前六味煎汤一盅,分数次将朱砂徐徐温送下。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螈已愈,其头仍向后仰,左手仍拳曲不舒,舌肿已消强半,可以吮乳,大便之溏已愈。遂即原方减滑石之半,加玄参六钱,煎服后左手已不拳曲,其头有后仰之意,遂减去方中滑石,加全蝎三个,服一剂全愈。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慢脾风
辽宁侯姓幼子,年七岁,于季秋得慢脾风证。
病因秋初病疟月余方愈,愈后觉左胁下痞硬,又屡服消瘀之品,致脾胃虚寒不能化食,浸至吐泻交作,兼发抽掣。
证候日潮热,两颧发红,昏睡露晴,手足时作抽掣,剧时督脉紧而头向后仰(俗名角弓反张),无论饮食药物服后半点钟即吐出,且带出痰涎若干,时作泄泻,其脉象细数无力。
诊断疟为肝胆所受之邪,木病侮土,是以久病疟者多伤脾胃。此证从前之左胁下痞硬,脾因受伤作胀也。而又多次服消导开破之品,则中焦气化愈伤,以致寒痰留饮积满上溢,迫激其心肺之阳上浮,则面红外越而身热,而其病本实则凉也。其不受饮食者,为寒痰所阻也;其兼泄泻者,下焦之气化不固也;其手足抽掣者,血虚不能荣筋养肝,则肝风内动而筋紧缩也;抽掣剧时头向后仰者,不但督脉因寒紧缩,且以督脉与神经相连,督脉病而脑髓神经亦病,是以改其常度而妄行也。拟先用《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开其寒痰,俾其能进饮食斯为要务。
处方胡椒(一钱)干姜(一钱)肉桂(一钱)丁香(十粒,四味共捣成粗渣)高丽参(一钱)甘草(一钱)
先用灶心土三两煮汤澄清,以之代水,先煎人参、甘草七八沸,再入前四味同煎三四沸,取清汤八分杯,徐徐灌之。
此方即逐寒荡惊汤原方加人参、甘草也。原方干姜原系炮用,然炮之则其气轻浮,辣变为苦,其开通下达之力顿减,是以不如生者。特是生用之则苛辣过甚,故加甘草和之,且能逗留干姜之力使绵长也。又加人参者,欲以补助胸中大气以运化诸药之力,仲师所谓大气一转,其结(即痰饮)乃散也。
又此方原以胡椒为主,若遇寒痰过甚者,可用至钱半。又此物在药局中原系背药,陈久则力减,宜向食料铺中买之。
复诊将药服后呕吐即止,抽掣亦愈,而潮热泄泻亦似轻减,拟继用《福幼编》中加味理中地黄汤,略为加减俾服之。
处方熟怀地黄(五钱)生怀山药(五钱)焦白术(三钱)大甘枸杞(三钱)
野党参(二钱)炙箭(二钱)干姜(二钱)生杭芍(二钱)
净萸肉(二钱)肉桂(一钱后入)红枣(三枚掰开)炙甘草(一钱)胡桃(一个用仁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服下。
方解此方之药为温热并用之剂,热以补阳,温以滋阴,病本寒凉是以药宜温热,而独杂以性凉之芍药者,因此证凉在脾胃,不在肝胆,若但知暖其脾胃,不知凉其肝胆,则肝胆因服热药而生火,或更激动其所寄之相火,以致小便因之不利,其大便必益泄泻,芍药能凉肝胆,尤善利小便,且尤善敛阳气之浮越以退潮热,是以方中特加之也。
《福幼编》此方干姜亦系炮用,前方中之干姜变炮为生,以生者善止呕吐也。今呕吐已止,而干姜复生用者,诚以方中药多滞腻,犹恐因之生痰,以干姜生用之苛辣者开通之,则滞腻可化,而干姜苛辣过甚之性,即可因与滞腻之药并用而变为缓和,此药性之相合而化亦即相得益彰也。
此方原亦用灶心土煎汤以之代水煎药,而此时呕吐已止,故可不用。然须知灶心土含碱质甚多,凡柴中有碱质者烧余其碱多归灶心土,是以其所煮之汤苦咸,甚难下咽,愚即用时恒以灶圹红土代之。且灶心土一名伏龙肝,而雷谓用此土勿误用灶下土,宜用灶额中赤土,此与灶圹中红土无异,愚从前原未见其说,后得见之,自喜拙见与古暗合也。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潮热与泄泻皆愈,脉象亦较前有力。遂去白术,将干姜改用一钱,又服两剂全愈。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慢脾风
辽宁张××幼孙,年四岁,得慢脾风证。
病因秋初恣食瓜果,久则损伤脾胃,消化力减犹不知戒,中秋节后遂成慢脾风证。
证候食欲大减,强食少许犹不能消化,医者犹投以消食开瘀之剂,脾胃益弱,浸至吐泻交作,间发抽掣,始求愚为诊视,周身肌肤灼热,其脉则微细欲无,昏睡露睛,神气虚弱。
诊断此证因脾胃虚寒,不能熟腐水谷消化饮食,所以作吐泻。且所食之物不能融化精微以生气血,惟多成寒饮,积于胃中溢于膈上,排挤心肺之阳外出,是以周身灼热而脉转微细,此里有真寒外作假热也。其昏睡露睛者,因眼胞属脾胃,其脾胃如此虚寒,眼胞必然紧缩,是以虽睡时而眼犹微睁也。其肢体抽掣者,因气血亏损,不能上达于脑以濡润斡旋其脑髓神经(《内经》谓上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盖血随气升,气之上升者少,血之上升亦少。可知观囟门未合之小儿,患此证者,其囟门必然下陷,此实脑为不满之明证,亦即气血不能上达之明征也),是以神经失其常司而肢体有时抽掣也。此当投以温暖之剂,健补脾胃以消其寒饮,诸病当自愈。
处方赤石脂(一两研细)生怀山药(六钱)熟怀地黄(六钱)焦白术(三钱)
乌附子(二钱)广肉桂(二钱去粗皮后入)干姜(钱半)大云苓片(钱半)
炙甘草(二钱)高丽参(钱半捣为粗末)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服,每次皆送服参末少许。
方解方中重用赤石脂者,为其在上能镇呕吐,在下能止泄泻也。人参为末送服者,因以治吐泻丸散优于汤剂,盖因丸散之渣滓能留恋于肠胃也。
效果将药服完一剂,呕吐已止,泻愈强半,抽掣不复作,灼热亦大轻减,遂将干姜减去,白术改用四钱,再服一剂,其泻亦止。又即原方将附子减半,再加大甘枸杞五钱,服两剂病遂全愈。
帮助按此证若呕吐过甚者,当先用《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开其寒饮,然后能受他药,而此证呕吐原不甚剧,是以未用。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将成慢脾风
邻村赵姓幼男,年八岁,脾胃受伤,将成慢脾风证。
病因本系农家,田园种瓜看守其间,至秋日瓜熟,饥恒食瓜当饭,因之脾胃受伤,显露慢脾风朕兆。
证候食后,饮食不化恒有吐时,其大便一日三四次,多带完谷,其腿有时不能行步,恒当行走之时委坐于地,其周身偶有灼热之时,其脉左部弦细,右部虚濡,且至数兼迟。
诊断此证之吐而且泻及偶痿废不能行步,皆慢脾风朕兆也。况其周身偶或灼热,而脉转弦细虚濡,至数且迟,此显系内有真寒外有假热之象。宜治以大剂温补脾胃之药,俾脾胃健旺自能消化饮食,不复作吐作泻,久之则中焦气化舒畅,周身血脉贯通,余病自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白术(四钱炒)熟怀地黄(四钱)龙眼肉(四钱)
干姜(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杭芍(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吐泻灼热皆愈,惟行走时犹偶觉腿有不利,因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多服数剂当全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熟怀地黄(四钱)龙眼肉(四钱)胡桃仁(四钱)
白术(三钱炒)川续断(三钱)干姜(二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杭芍(钱半)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病遂全愈,因切戒其勿再食生冷之物,以防病之反复。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癫狂失心
都××,年三旬,得癫狂失心证。
病因心郁生热,因热生痰,遂至癫狂失心。
证候言语错乱,精神昏瞀,时或忿怒,时或狂歌,其心中犹似烦躁,夜不能寐,恒以手自挠其胸,盖自觉发闷也。问之亦不能答,观其身形似颇强壮,六脉滑实,两寸尤甚,一息五至。
诊断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生理学家谓心有四支血管通脑,此即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也。此证之脉其关前之滑实太过,系有热痰上壅将其心脑相通之路杜塞,遂至神明有所隔碍,失其常性,此癫狂失心之所由来也。治之者当投以开通重坠之剂,引其痰火下行,其四支血管为痰所瘀者,复其流通之旧,则神明之往来自无所隔碍,而复湛然长醒之旧矣。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川大黄(八钱)清半夏(五钱)芒硝(四钱)
药共四味,先将赭石半夏煎十余沸,加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温服。
方解方中重用赭石者,其重坠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
复诊三日服药一次(凡降下之药不可连服,须俟其正气稍缓再服),共服三次,每次服药后通下大便两三次,似有痰涎随下,其精神较前稍明了,诊其脉仍有滑实之象,身体未见衰弱,拟再投以较重之剂,盖凡癫狂之甚者,非重剂治之不能愈也。
处方生赭石(二两轧细)川大黄(一两)芒硝(四钱)甘遂(钱半细末)
药共四味,先煎赭石十余沸,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将服时再调入甘遂末。
三诊将药如法煎服一剂,下大便五六次,带有痰涎若干,中隔两日又服药一次(药中有甘遂,必须三日服一次,不然必作呕吐),又下大便五六次,中多兼痰块挑之不开,此所谓顽痰也。从此精神大见明了,脉象亦不复滑实矣,拟改用平和之剂调治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清半夏(四钱)石菖蒲(三钱)
生远志(二钱)清竹沥(三钱)镜面砂(三分研细)
药共七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调入竹沥送服朱砂细末。
效果将药如法煎服数剂,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神经锗乱
天津黄××,年二十岁,得神经错乱病。
病因因心中忿郁,久之遂致神经错乱。
证候心中满闷发热,不思饮食,有时下焦有气上冲,并觉胃脘之气亦随之上冲,遂致精神昏瞀,言语支离,移时觉气消稍顺,或吐痰数口,精神遂复旧。其左脉弦而硬,右脉弦而长,两尺皆重按不实,一息五至。
诊断此乃肝火屡动,牵引冲气胃气相并上冲,更挟痰涎上冲以滞塞于喉间并冲激其脑部,是以其神经错乱而精神言语皆失其常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血虚而火炽盛也。右脉弦长者,冲气挟胃气上冲之现象也。方书论脉有直上直下冲脉昭昭之语,所谓直上直下者,即脉弦且长之形状也。其两尺不实者,下焦之气化不固也,因下焦有虚脱之象,是以冲气易挟胃气上冲也。此当治以降胃、敛冲、镇肝之剂,更兼用凉润滋阴之品,以养肝血,清肝热,庶能治愈。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灵磁石(五钱轧细)生怀山药(八钱)生龙骨(八钱捣碎)
生杭芍(六钱)玄参(五钱)柏子仁(五钱)云苓片(三钱)
清半夏(三钱)石菖蒲(三钱)生远志(二钱)镜面砂(三分研细)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一大盅,送服朱砂细末。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满闷发热皆大见愈,能进饮食,有时气复上冲而不复上干神经至于错乱,左右之脉皆较前平和,而尺部仍然欠实,拟兼用培补下元之品以除病根。
处方生赭石(一两轧细)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八钱)大甘枸杞(六钱)
净萸肉(五钱)生杭芍(四钱)玄参(四钱)云苓片(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诸病皆愈,脉亦复常。
或问地黄之性粘腻生痰,胃脘胀满,有痰者多不敢用,今重用之何以能诸病皆愈?答曰:用药如用兵,此医界之恒言也,如宋八字军最弱,刘将之即为劲卒,遂能大败金人奏顺昌之捷,以斯知兵无强弱,在用之者何如耳。至用药亦何独不然,忆曾治一李姓媪,胃口满闷有痰,其脉上盛下虚,投以肾气丸作汤服,为加生赭石八钱,服后觉药有推荡之力,须臾胸次豁然,肾气丸非重用地黄者乎?然如此用药非前无师承而能有然也。《金匮》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夫饮即痰也,气短亦近于满闷,而仲师竟谓可治以肾气丸,愚为于《金匮》曾熟读深思,故临证偶有会心耳。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伤寒兼脑膜炎
盐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伤寒兼脑膜生炎。
病因素有头昏证,每逢上焦有热,精神即不清爽,腊底偶冒风寒病传阳明,邪热内炽,则脑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觉。
证候从前医者治不如法,初得时未能解表,遂致伤寒传里,阳明腑实,舌苔黄而带黑,其干如错,不能外伸,谵语不休,分毫不省人事,两目直视不瞬。诊其脉两手筋惕不安,脉象似有力而不实,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则溺时不知。
诊断此乃病实脉虚之证,其气血亏损难抗外邪,是以有种种危险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阳明热实津液不上潮也;其两目直视不瞬者,肝火上冲而目发胀也;其两手筋惕不安者,肝热血耗而内风将动也;其谵语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热过盛,昏其神明,实亦由外感之邪热上蒸,致脑膜生炎,累及脑髓神经也。拟用白虎加人参汤,更辅以滋补真阴之品,庶可治愈。
处方生石膏(五两捣细)生怀地黄(二两)野台参(八钱)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知母(六钱)生杭芍(六钱)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四钱)荷叶边(一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盅调入生鸡子黄两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药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鸡子黄者,以其善熄肝风之内动也;用荷叶者,以善引诸凉药之力直达脑中以清脑膜之炎也。
再诊将药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较愈,而仍无津液,精神较前明了而仍有谵语之时,其目已不直视而能瞬,诊其脉筋惕已愈强半,至数较前稍缓,其浮分不若从前有力,而重按却比从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拟即前方略为加减,清其余热即以复其真阴,庶可全愈。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生怀地黄(二钱)野台参(八钱)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天花粉(八钱)北沙参(八钱)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甘草(四钱)
共煎汤三盅。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大口。
效果阅十点钟将药服完,精神清爽,诸病皆愈。
帮助按治脑膜炎证,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头脑下可熄肝风之萌动也。然此药价太昂,僻处药局又鲜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证虽兼有脑膜炎病,实因脏腑之邪热上蒸,清其邪热则脑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于清脑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伤寒脉闭
天津张××,年三十八岁,于季冬得伤寒证,且无脉。
病因旬日前曾感冒风寒,经医治愈,继出门作事,又感风寒遂得斯病。
证候内外俱觉寒凉,头疼,气息微喘,身体微形寒战,六脉皆无。
诊断盖其身体素弱,又在重感之余,风寒深入阻塞经络,是以脉闭。拟治以麻黄汤,再重加补气之药,补其正气以逐邪外出,当可奏效。
处方麻黄(三钱)生箭(一两)桂枝尖(二钱)杏仁(二钱去皮)甘草(二钱)
先煎麻黄数沸,吹去浮沫,再入余药同煎汤一大盅,温服,被复取微汗。
效果服药后周身得汗,其脉即出,诸病皆愈。
帮助按此证或疑系少阴伤寒,因少阴伤寒脉原微细,微细之至可至于无也。而愚从太阳治者,因其头疼、微喘、寒战,皆为太阳经之现象,而无少阴证蜷卧、但欲寐之现象也。是以于麻黄汤中,重加生黄一两,以助麻、桂成功,此扶正即以逐邪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伤寒脉闭
天津李姓童子,年十四岁,得伤寒脉闭证。
病因其左肋下素有郁气,发动时辄作疼,一日发动疼剧,头上汗出,其汗未解,出冒风寒,遂得斯证。
证候头疼、身冷、恶寒、无汗、心中发热,六脉皆闭。
诊断因其素有肋下作疼之病,身形羸弱;又当汗出之时感冒风寒,则风寒之入者必深,是以脉闭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气,其肝胆之火必然郁滞,因外感所束激动其素郁之火,所以心中觉热。法当以发表之药为主,而以清热理郁兼补正之药佐之。
处方麻黄(二钱)玄参(六钱)生怀山药(六钱)野台参(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天花粉(五钱)甘草(钱半)
先煎麻黄数沸,吹去浮沫,再入诸药同煎一大盅,温服取汗,若不出汗时,宜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效果服药两点钟,周身微发热,汗欲出不出,遂将阿斯匹林服下,须臾汗出遍体,翌日复诊,其脉已出,五至无力,已不恶寒,心中仍觉发热,遂去麻黄,将玄参、山药皆改用一两,服至三剂后;心中已不发热,遂将玄参、天花粉各减半,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少阴伤寒
天津李××,年三十二岁,于夏季得伤寒证。
病因午间恣食瓜果,因夜间失眠,遂食余酣睡,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因而冻醒,其未醒之时又复梦中遗精,醒后遂觉周身寒凉抖战,腹中又复隐隐作疼,惧甚,遂急延为诊视。
证候迨愚至为诊视时,其寒战腹疼益甚,其脉六部皆微细欲无,知其已成直中少阴之伤寒也。
诊断按直中少阴伤寒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因在梦遗之后,腹中作疼,则寒凉之内侵者益深入也,是宜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再加温暖补益之品。
处方麻黄(二钱)乌附子(三钱)细辛(一钱)熟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五钱)净萸肉(五钱)干姜(三钱)公丁香(十粒)
煎汤一大盅,温服,温复取汗,勿令过度。
效果将药服后,过一点钟,周身微汗,寒战与腹疼皆愈。
或问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始得发热脉沉也,今斯证寒战脉沉细,夫寒战与发热迥异矣,何以亦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乎?答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由太阳传少阴也,为其病传少阴是以脉沉,为其自太阳传少阴是以太阳有响应之力而发热。此证昼眠冻醒,是自太阳传少阴,又因恣食寒凉继而昼寝梦遗,其寒凉又直中少阴,内外寒凉夹攻,是以外寒战而内腹疼,太阳虽为表阳亦无响应之力也。方中用麻黄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里寒,用细辛以通融表里,使表里之寒尽化;又因其少阴新虚,加熟地黄、萸肉、山药以补之,养正即以除邪也,又因其腹疼知寒侵太深,又加干姜、丁香助附子、细辛以除之,寒邪自无遁藏也。方中用意周匝,是以服之即效。至于麻黄发汗止二钱者,因当夏令也,若当冬令则此证必须用四钱方能出汗,此用药因时令而有异也。至若在南方虽当冬令用麻黄二钱亦能发汗,且南方又有麻黄不过钱之说,此又用药因地点而有异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伤寒兼有伏热证
辽宁马××,年五十一岁,得伤寒兼有伏热证。
病因因买卖赔钱,家计顿窘,懊悔不已,致生内热;孟冬时因受风,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周身漫肿。愚为治愈,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证。
证候表里大热,烦躁不安,脑中胀疼,大便数日一行甚干燥,舌苔白浓,中心微黄,脉极洪实,左右皆然,此乃阳明腑实之证。凡阳明腑实之脉,多偏见于右手,此脉左右皆洪实者,因其时常懊悔,心肝积有内热也,其脑中胀疼者,因心与肝胆之热挟阳明之热上攻也。当用大剂寒凉微带表散,清其阳明胃腑之热,兼以清其心肝之热。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知母(一两)甘草(四钱)粳米(六钱)青连翘(三钱)
共作汤煎至米熟,取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病愈勿尽剂。
方解此方即白虎汤加连翘也,白虎汤为伤寒病阳明腑热之正药,加连翘者取其色青入肝,气轻入心,又能引白虎汤之力达于心肝以清热也。
效果将药三次服完,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连服五剂,将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病家惧不可挽救,因晓之曰:石膏原为平和之药,惟服其细末则较有力,听吾用药勿阻,此次即愈矣。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两,将药煎服之后,又用生石膏细末二两,俾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遂停服,从此病愈,不再反复。
附记此案曾登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此案云:“日本××××谓:‘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故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及其他石膏诸方,其量皆过于平剂。世医不知此意为小剂用之,譬如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宜乎无效也。’吾国善用石膏者,除长沙汉方之外,明有缪氏仲淳,清有顾氏松园、余氏师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温热名,凡治阳明实热之证,无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两加至八两,似已骇人听闻,然连服五、六剂热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迨外加石膏细末梨片蘸服又至两半,热始全消而病愈,可见石膏为凉药中纯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胆而不必怀疑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大气下陷
天津康××幼女,年九岁,于孟秋得温病兼大气下陷。
病因因得罪其母惧谴谪,藏楼下屋中,屋窗四敞,卧床上睡着,被风吹袭遂成温病。
证候初得病时服药失宜,热邪内陷,神昏不语,后经中西医多位延医二十余日,病益加剧,医者见病危已至极点,皆辞不治。继延愚为诊视,其两目上窜,几不见黑睛,精神昏愦,毫无知觉,身体颤动不安,时作嗳声,其肌肤甚热,启其齿见其舌缩而干,苔薄微黄,偶灌以水或米汤犹知下咽,其气息不匀,间有喘时,其脉数逾六至,左部细而浮,不任重按,右部亦弦细,重诊似有力,大便旬日未行。
诊断此外感之热久不退,灼耗真阴,以致肝脏虚损,木燥生风而欲上脱也。当用药清其实热,滋其真阴,而更辅以酸收敛肝之品,庶可救此极危之证。
处方生石膏(二两轧细)野台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一两)
生怀山药(六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三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生地黄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萸肉也。此方若不加萸肉为愚常用之方,以治寒温证当用白虎加人参汤而体弱阴亏者,今加萸肉借以收敛肝气之将脱也。至此方不用白虎汤加减,而必用白虎加人参为之加减者,因病至此际,非加人参于白虎汤中,不能退其深陷之热,复其昏愦之神明也。此理参观药物人参解后所附医案自明。
复诊将药三次服完,目睛即不上窜,身体安稳不复颤动,嗳声已止,气息已匀,精神较前明了而仍不能言,大便犹未通下,肌肤犹热,脉数已减,不若从前之浮弦,而右部重诊仍似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石膏(两半轧细)野台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六钱)
天冬(六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三诊日服药一剂,连服两日,热已全退,精神之明了似将撤消而仍不能言,大便仍未通下,间有努力欲便之象,遂用灌肠法以通其便。再诊其脉六部皆微弱无力,知其所以不能言者,胸中大气虚陷,不能上达于舌本也。宜于大剂滋补药中,再加升补气分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沙参(一两)天冬(六钱)
寸麦冬(六钱)生箭(三钱)野台参(三钱)升麻(一钱)桔梗(一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遂能言语,因即原方去升麻减沙参之半,再加萸肉、生麦芽各三钱,再服数剂以善后。
帮助医者救危险将脱之证喜用人参,而喻嘉言谓气若上脱,但知重用人参转令人气高不返,必重用赭石辅之始能奏效,此诚千古不磨之论也。此方中之用人参原非用其救脱,因此证真阴大亏,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白虎加人参汤之实用也。至于萸肉,其补益气分之力远不如参,而其挽救气分之上脱则远胜于参。诚以肝主疏泄,人之元气甚虚者,恒因肝之疏泄过甚而上脱,重用萸肉以敛肝使之不复疏泄,则元气之欲上脱者即可不脱,此愚屡次用之奏效而确知其然者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气虚气郁
天津迟氏妇,年二十二岁,于季秋得温病。
病因其素日血分不调,恒作灼热,心中亦恒发热,因热贪凉,薄受外感,即成温病。
证候初受外感时,医者以温药发其汗,汗出之后,表里陡然大热,呕吐难进饮食,饮水亦恒吐出,气息不调,恒作呻吟,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日三四次,其舌苔薄而黄,脉象似有力而不实,左部尤不任重按,一分钟百零二至,摇摇有动象。
诊断其胃中为热药发表所伤,是以呕吐,其素日阴亏,肝肾有热,又兼外感之热内迫,致小便不利水归大肠是以泄泻,其舌苔薄而黄者,外感原不甚剧(舌苔薄,亦主胃气虚),而治以滋阴、清热、上止呕吐、下调二便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滑石(八钱)生杭芍(八钱)生怀地黄(六钱)
清半夏(五钱温水洗三次)碎竹茹(三钱)生麦芽(三钱)净青黛(二钱)
连翘(二钱)甘草(三钱)鲜茅根(四钱)
药共十一味,先将前十味水煎十余沸,再入茅根同煎七八沸,其汤即成,取清汤两盅,分三次温饮下。服医药后防其呕吐可口含生姜一片,或于煎药时加生姜三片亦可。至药局中若无鲜茅根,可用干茅根两半煎汤,以之代水煎药。
方解方中之义,山药与滑石并用,一滋阴以退热而能固大便,一清火以退热而善利小便;芍药与甘草并用,为甘草芍药汤,仲师用之以复真阴,而芍药亦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补大便,汇集四味成方,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也。以治上有燥热下焦滑泻之证,莫不随手奏效。半夏善止呕吐,然必须洗净矾味(药局清半夏亦有矾),屡洗之则药力减,是以用至五钱。竹茹亦善止呕吐,其碎者为竹之皮,津沽药局名为竹茹粉,其止呕之力较整者为优。至于青黛、生姜亦止呕吐之副品也。用生麦芽、鲜茅根者,以二药皆善利小便,而又善达肝木之郁以调气分也。用生地黄者,以其为滋补真阴之主药,即可为治脉数动摇者之要药也。
复诊将药煎服一剂,呕吐与泄泻皆愈,小便已利,脉象不复摇摇,仍似有力,至数未减,其表里之热稍退,气息仍似不顺,舌苔仍黄,欲投以重剂以清其热,犹恐大便不实,拟再治以清解之剂。
处方生怀地黄(一两)玄参(八钱)生杭芍(六钱)天花粉(六钱)
生麦芽(三钱)鲜茅根(三钱)滑石(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三诊将药煎服后,病又见轻,家人以为病愈无须服药矣,至翌日晚十一点钟后,见其面红,精神昏愦,时作呻吟,始知其病犹未愈。及愚诊视时,夜已过半,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数近七至,两目直视,其呻吟之声,似阻隔不顺,舌苔变黑,问其心中何如?自言热甚,且觉气息不接续,此其气分虚而且郁,又兼血虚阴亏,而阳明之热又炽盛也。其脉近七至者,固为阴虚有热之象,而正气虚损不能抗拒外邪者,其脉亦恒现数象,至其脉不为洪滑而为弦硬者,亦气血两亏邪热炽盛之现象也。拟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滋阴理气之品,盖此时大便已实,故敢放胆治之。
处方生石膏(五两轧细)野台参(六钱)知母(六钱)天花粉(六钱)
玄参(六钱)生杭芍(五钱)生莱菔子(四钱捣碎)生麦芽(三钱)
鲜茅根(三钱)粳米(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四次温饮下,病愈不必尽剂。
效果将药分四次服完,热退强半,精神已清,气息已顺,脉象较前缓和,而大便犹未通下,因即原方将石膏改用四两,莱菔子改用二钱,如前煎服,服至三次后,大便通下,其热全退,遂停后服。
帮助愚用白虎加人参汤,或以玄参代知母(产后寒温证用之)、或以芍药代知母(寒温兼下痢者用之)、或以生地黄代知母(寒温兼阴虚者用之)、或以生山药代粳米(寒温热实下焦气化不固者用之、产后寒温证用之),又恒于原方之外,加生地黄、玄参、沙参诸药以生津液,加鲜茅根、芦根、生麦芽诸药以宣通气化,初未有加莱菔子者,惟此证之气分虚而且郁,白虎汤中加人参可补其气分之虚,再加莱菔子更可理其气分之郁也。至于莱菔子必须生用者,取其有升发之力也。又须知此证不治以白虎汤而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者,不但为其气分虚也,凡人外感之热炽盛,真阴又复亏损,此乃极危险之证,此时若但用生地黄、玄参诸滋阴之品不能奏效,即将此等药加于白虎汤中亦不能奏效,惟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热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所以伤寒汗吐下后与渴者治以白虎汤时,仲圣不加他药而独加人参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吐泻腿抽
族侄××,年五十三岁,于仲春下旬得温病兼吐泻,腿筋抽缩作疼。
病因素为腿筋抽疼病,犯时即卧床不能起,一日在铺中,旧病陡发,急乘车回寓,因腿疼出汗在路受风,遂成温病,继又吐泻交作。
证候表里俱壮热,呕吐连连不止,饮水少许亦吐出,一日夜泻十余次。得病已三日,小便滴沥全无,腿疼剧时恒作号呼,其脉左部浮弦似有力,按之不实。右部则弦长有力,重按甚硬,一息逾五至。
诊断此证因阴分素亏血不荣筋,是以腿筋抽疼。今又加以外感之壮热,传入阳明以灼耗其阴分,是以其脉象不为洪滑有力而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阴亏之现象也。其作呕吐者,因其右脉弦硬且长,当有冲气上冲,因致胃气不下行而上逆也。其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者,因阴虚肾亏不能漉水,水归大肠是以下焦之气化不能固摄也。当用拙拟滋阴宣解汤以清热、滋阴、调理二便,再加止呕吐及舒筋定疼之品辅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一两)生杭芍(一两)清半夏(四钱温水淘三次)
碎竹茹(三钱)净青黛(二钱)连翘(钱半)蝉蜕(钱半)
甘草(三钱)全蜈蚣(大者一条为末)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蜈蚣细末,防其呕吐俾分三次温服,蜈蚣末亦分三次送服,服后口含生姜片以防恶心。
方解方中用蝉蜕者,不但因其能托邪外出,因蝉之为物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是以其蜕亦有利小便固大便之力也。用蜈蚣者,因其原善理脑髓神经,腿筋之抽疼,固由于肝血虚损不能荣筋,而与神经之分支在腿者,实有关系,有蜈蚣以理之,则神经不至于妄行也。
复诊将药服后呕吐未止,幸三次所服之药皆未吐出,小便通下两次,大便之泻全止,腿疼已愈强半,表里仍壮热,脉象仍弦长有力。为其滑泻已愈,拟放胆用重剂以清阳明之热,阳明胃之热清,则呕吐当自止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生怀山药(两半)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五钱)
滑石(五钱)碎竹茹(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四次温饮下。
方解按用白虎汤之定例,凡在汗吐下后当加人参。此方中以生地黄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与石膏、甘草同用,斯亦白虎汤也。而不加人参者,以其吐犹未止,加之恐助胃气上升,于斯变通其方,重用生山药至两半,其冲和稠粘之液,既可代粳米和胃,其培脾滋肾之功,又可代人参补益气血也。至于用白虎汤而复用滑石、芍药者,因二药皆善通利小便,防其水饮仍归大肠也。且芍药与甘草同用名甘草芍药汤,仲圣用以复真阴,前方之小便得通,实芍药之功居多(阴虚小便不利者,必重用芍药始能奏效)。矧弦为肝脉,此证之脉象弦硬,肝经必有炽盛之热,而芍药能生肝血、退肝热,为柔肝之要药,即为治脉象弦硬之要药也。
三诊将药分四次服完,表里之热退强半,腿疼全愈,脉象亦较前缓和,惟呕吐未能全愈,犹恶心懒进饮食,幸其大便犹固。俾先用生赭石细末两半,煎汤一盅半,分三次温饮下,饮至第二次后,觉胃脘开通,恶心全无,遂将赭石停饮,进稀米粥一大瓯,遂又为疏方以清余热。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六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两次服完,表里之热全消,大便通下一次,病遂脱然全愈。惟其脉一息犹五至,知其真阴未尽复也。俾用生怀山药轧细过罗,每用七八钱或两许,煮粥调以蔗糖,当点心服之。若服久或觉发闷,可以送服西药百布圣五分,若无西药处,可用生鸡内金细末三分代之。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少阴证
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
病因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
证候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咽喉微疼,口唇干裂,舌干而缩,薄有黄苔欲黑,频频饮水不少濡润,饮食懒进,一日之间,惟强饮米汤瓯许,自言心中热而且干,周身酸软无力,抚其肌肤不甚发热,体温.℃其脉六部皆微弱而沉,左部又兼细,至数如常,大便四日未行,小便短少赤涩。
诊断此伏气触发于外,感而成温,因肾脏虚损而窜入少阴也。《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言冬时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实时成为伤寒,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暗生内热,至春阳萌动之时,其所生之热恒激发于春阳而成温。然此等温病未必入少阴也。《内经》又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言冬不藏精之人,因阴虚多生内热,至春令阳回其内热必益加增,略为外感激发,即可成温病。而此等温病亦未必入少阴也。惟其人冬伤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伤之寒伏于三焦,随春阳而化热,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虚而窜入少阴,此等证若未至春令即化热窜入少阴,则为少阴伤寒,即伤寒少阴证二三日以上,宜用黄连阿胶汤者也。若已至春令始化热窜入少阴,当可名为少阴温病,即温病中内有实热,脉转微细者也。诚以脉生于心,必肾阴上潮与心阳相济,而后其跳动始有力。盖此证因温邪窜入少阴,俾心肾不能相济,是以内虽蕴有实热,而脉转微细,其咽喉疼者,因少阴之脉上通咽喉,其热邪循经上逆也。其唇裂舌干而缩者,肾中真阴为邪热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阳益妄动上升以铄耗其津液也。至于心中发热且发干,以及大便燥结小便赤涩,亦无非阴亏阳亢之所致。为其肾阴心阳不能相济为功,是以精神昏愦,闭目蜷卧,烦人言语,此乃热邪深陷气化隔阂之候,在温病中最为险证。正不可因其脉象无火,身不甚热,而视为易治之证也。愚向拟有坎离互根汤可为治此病的方,今将其方略为加减俾与病候相宜。
处方生石膏(三两轧细)野台参(四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八钱)
玄参(五钱)辽沙参(五钱)甘草(三钱)鲜茅根(五钱)
药共八味,先将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鲜茅根煎七八沸其汤即成。取清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此方若无鲜茅根,可用干茅根两半,水煮数沸,取其汤代水煎药。
方解温病之实热,非生石膏莫解,辅以人参并能解邪实正虚之热,再辅以地黄、山药诸滋阴之品,更能解肾亏阴虚之热。且人参与滋阴之品同用,又能助肾阴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热。用鸡子黄者,化学家谓鸡子黄中含有副肾髓质之分泌素,为滋补肾脏最要之品也。用茅根者,其凉而能散,用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热上出外散以消解无余也。
复诊将药三次服完,周身之热度增高,脉象较前有力,似近洪滑,诸病皆见轻减,精神已振。
惟心中仍觉有余热,大便犹未通下,宜再以大剂凉润之药清之,而少佐以补气之品。
处方生石膏(一两轧细)大潞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玄参(八钱)
辽沙参(八钱)大甘枸杞(六钱)甘草(二钱)鲜茅根(四钱)
药共八味,先将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汤即成。取清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帮助此证之脉象沉细,是肾气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肾不交也。
迨服药之后,脉近洪滑,是肾气已能上潮于心而心肾相交也。为其心肾相交,是以诸病皆见轻减,非若寻常温病其脉洪大为增剧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结胸
天津张姓叟,年近五旬,于季夏得温热结胸证。
病因心有忿怒,继复饱食,夜眠又当窗受风,晨起遂觉头疼发热,心下痞闷,服药数次病益进。
证候初但心下痞闷,继则胸膈之间亦甚痞塞,且甚烦热,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牢。
诊断寒温下早成结胸,若表有外感,里有瘀积,不知表散药与消积药并用,而专事开破以消其积,则外感乘虚而入亦可成结胸。审证察脉,其病属结胸无疑,然其结之非剧,本陷胸汤之义而通变治之可也。
处方病者旬余辍工,家几断炊,愚怜其贫,为拟简便之方,与以自制通彻丸(即牵牛轧取头次末,水泛为小丸)五钱及自制离中丹两半,俾先服通彻丸三钱,迟一点半钟,若不觉药力猛烈,再服下所余二钱,候须臾再服离中丹三钱,服后多饮开水,俾出汗。若痞塞开后,仍有余热者,将所余离中丹分数次徐徐服之,每服后皆宜多饮开水取微汗。
效果如法将两种药服下,痞塞与烦热皆愈。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结胸
天津赵××,年四十二岁,得温病结胸证。
病因季春下旬,因饭后有汗出受风,翌日头疼,身热无汗,心中发闷,医者外散其表热,内攻其发闷,服药后表未汗解而热与发闷转加剧。医者见服药无效,再疏方时益将攻破之药加重,下大便一次,遂至成结胸证。
证候胸中满闷异常,似觉有物填塞,压其气息不能上达,且发热嗜饮水,小便不利,大便日溏泻两三次。其脉左部弦长,右部中分似洪而重按不实,一息五至强。
诊断此证因下早而成结胸,又因小便不利而致溏泻,即其证脉合参,此乃上实下虚外感之热兼挟有阴虚之热也。治之者宜上开其结,下止其泻,兼清其内伤外感之热庶可奏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五钱)生莱菔子(一两捣碎)滑石(一两)生杭芍(六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服药后上焦之结已愈强半,气息颇形顺适,灼热亦减,已不感渴,大便仍溏,服药后下一次,脉象较前平和仍微数,遂再即原方略加减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五钱)生莱菔子(八钱捣碎)滑石(八钱)生杭芍(五钱)甘草(三钱)
先用白茅根(鲜者更好)、青竹茹各二两,同煎数沸,取汤以之代水煎药。
效果将药煎服后,诸病皆愈,惟大便仍不实,俾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水调煮作茶汤,以之送服西药百布圣五分,充作点心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
天津俞××,年过四旬,于孟夏得温病。
病因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为风所袭,遂成温病。
证候表里俱发热,胸膈满闷有似结胸,呼吸甚觉不利,夜不能寐,其脉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
诊断此病系在太阳而连及阳明少阳也。为其病在太阳,所以脉浮;为其连及阳明,所以按之有力;为其更连及少阳,是以脉浮有力而又兼弦也。其胸膈满闷呼吸不利者,因其怒气溢于胸中,挟风邪痰饮凝结于太阳部位也。宜外解太阳之表,内清阳明之热,兼和解其少阳,更开荡其胸膈,方为完全之策。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蒌仁(二两炒捣)生莱菔子(八钱捣碎)天花粉(六钱)
苏子(三钱炒捣)连翘(三钱)薄荷叶(二钱)茵陈(二钱)龙胆草(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后,复衾取微汗。
效果服药后阅一小时,遍身得汗,胸次豁然,温热全消,夜能安睡,脉已和平如常,惟大便犹未通下,俾但用西药旃那叶一钱,开水浸服两次,大便遂通下。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风温
邑北境赵××,年近三旬,于孟秋得风温病。
病因孟秋下旬,农人忙甚,因劳力出汗过多,复在树阴乘凉过度,遂得风温病。
证候胃热气逆,服药多呕吐。因此屡次延医服药,旬余无效。及愚诊视,见其周身壮热,心中亦甚觉热,五六日间饮食分毫不进,大便数日未行。问何不少进饮食?自言有时亦思饮食,然一切食物闻之皆臭恶异常,强食之即呕吐,所以不能食也。诊其脉弦长有力,右部微有洪象,一息五至。
诊断即此证脉相参,知其阳明腑热已实,又挟冲气上冲,所以不能进食,服药亦多呕也。欲治此证当以清胃之药为主,而以降冲之药辅之。则冲气不上冲,胃气亦必随之下降,而呕吐能止即可以受药进食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生赭石(一两轧细)知母(八钱)潞党参(四钱)
粳米(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温服下。
方解此方乃白虎加人参汤又加赭石,为其胃腑热实故用白虎汤,为其呕吐已久故加人参,为其冲胃上逆故又加赭石也。
效果将药三次服完,呕吐即止,次日减去赭石,又服一剂,大便通下,热退强半。至第三日减去石膏一两,加玄参六钱,服一剂,脉静身凉,而仍分毫不能饮食,憎其臭味如前。愚晓其家人曰:此病已愈,无须用药,所以仍不饮食者,其胃气不开也。胃之食物莫如莱菔,可用鲜莱菔切丝香油炒半熟,而以葱酱作汤勿过熟,少调以绿豆粉俾服之。至汤作熟时,病患仍不肯服,迫令尝少许,始知香美,须臾服尽两碗,从此饮食复常。病患谓其家人曰:吾从前服药十余剂,病未见愈,今因服莱菔汤而霍然全愈,若早知莱菔汤能如此治病,则吾之病不早愈乎?其家人不觉失笑。
附记曾记弱冠时,比邻有病外感痰喘者,延邑中老医皮××,投以小青龙汤一剂喘即愈,然觉胸中似有雾气弥漫不能进食。皮××曰,此乃湿气充盛,是以胃气不开也,此当投以开胃之剂。为疏方,用《金匮》苓桂术甘汤,煎服后未半刻,陡觉胸中阴霾顿开,毫无障碍,遂能进食,见者皆惊其用药之神奇。夫皮君能如此用药,诚无愧名医之目。而益叹经方之神妙,诚有不可令人思议者矣。
此因一用莱菔,一用古方,均开胃于顷刻之间,故附志之。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风温兼伏气化热
天津陈××,年四十六岁,得风温兼伏气化热病。
病因因有事乘京奉车北上时,当仲夏归途受风,致成温热病。
证候其得病之翌日,即延为诊视,起居如常,惟觉咽喉之间有热上冲,咳嗽吐痰音微哑,周身似拘束酸软。脉象浮而微滑,右关重按甚实,知其证虽感风成温,而其热气之上冲咽喉,实有伏气化热内动也。若投以拙拟寒解汤原可一汗而愈。然当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剂,彼将疑而不肯服矣。遂迁就为之拟方。盖医以救人为目标,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处方薄荷叶(三钱)青连翘(三钱)蝉蜕(二钱)知母(六钱)
玄参(六钱)天花粉(六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翌日复延为诊视,言服药后周身得微汗,而表里反大热,咳嗽音哑益甚,何以服如此凉药而热更增加,将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惧者。诊其脉洪大而实,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谓之曰:此病乃伏气化热,又兼有新感之热,虽在初得亦必须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四两,今日必愈,吾能保险也。问石膏四两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数次服,病愈则停服耳。为出方,盖因其有恐惧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粳米(六钱)
共煎汤至米熟,取汤四盅,分四次徐徐温饮下。病愈不必尽剂,饮至热退而止。大便若有滑泻,尤宜将药急停服。
复诊翌日又延为诊视,相迎而笑曰:我今热果全消矣,惟喉间似微觉疼,先生可再为治之。问药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当服至三盅后,心犹觉稍热,是以全服,且服后并无大便滑泻之病,石膏真良药也。再诊其脉已平和如常,原无须服药,问其大便,三日犹未下行。为开滋阴润便之方,谓服至大便通后,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药勿服矣。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痧疹
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
病因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
证候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不退,因求愚为延医。其表里俱觉发热,且又烦躁异常,无片时宁静,而其脉则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黄,大便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涩短少。
诊断此证当先有伏气化热,因受外感之传染而激发,缘三焦脂膜窜入少阴遏抑肾气,不能上与心火相济,是以舌苔已黄,小便短赤,阳明腑热已实,而其脉仍然无力也。其烦躁异常者,亦因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脉同。当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大潞参(四钱)天花粉(八钱)生怀山药(八钱)
鲜茅根(四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花粉与知母,皆能清热,而花粉于清热之外又善解毒,山药与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药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肾。方中之义,用白虎汤以治外感实热,如此变通则兼能清其虚热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参更可治证实脉虚之热,引以鲜茅根并可治温病下陷之热也。
复诊将药煎服一剂,热退强半,烦躁亦大轻减,可安睡片时。至翌日过午,发热烦躁又如旧,脉象仍然无力,因将生石膏改用三两,潞参改用五钱,俾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每饮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服后其病亦见愈,旋又反复,且其大便一日两次,知此寒凉之药不可再服。乃此时愚恍然会悟,得治此证之的方矣。
处方鲜白茅根(六两切碎)
添凉水五盅,在炉上煎一沸,即将药罐离开炉眼,约隔三寸许,迟十分钟再煎一沸,又离开炉眼,再迟十分钟,视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约可取清汤三盅,乘热顿饮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此方如法服两剂,其病脱然愈矣。
帮助按此证其伏气之化热,固在三焦,而毒菌之传染,实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热相并随上焦之如雾而弥漫于全身之脏腑经络不分界限。茅根凉而能散,又能通达经络脏腑无微不至。
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剂重用至六两,其凉散之力,能将脏腑经络间之毒热尽数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热清肃,烦躁自除矣。愚临证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参汤时不知凡几,约皆随手奏效。今此证两次用之无效,而竟以鲜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时会悟后则屡次用之皆效,故特详之以为治温疹者开一法门也。若其脉象洪滑甚实者,仍须重用石膏清之,或石膏、茅根并用亦可。又按白茅根必须用鲜者,且必如此煎法方效。但根据之成功多用可至十两,少用亦须至四两,不然此证前两方中皆有茅根四钱未见效验,其宜多用可知矣。又药局中若无鲜者,可自向洼中剖之,随处皆有。若剖多不能一时皆用,以湿土埋之永久不坏。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劳力过度
族弟××,年三十八岁,于孟夏来津于旅次得温病。
病因时天气炎热,途中自挽鹿车,辛苦过力,出汗受风,至津遂成温病。
证候表里俱觉甚热,合目恒谵语,所言多劳力之事。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实而浮,数逾五至。
诊断此证因长途炎热劳碌,脏腑间先有积热,又为外感所袭,则其热陡发。其左脉弦硬者,劳力过度肝肾之阴分有伤也。右部洪实者,阳明之腑热已实也。其洪实兼浮者,证犹连表也。拟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更辅以透表之药以引热外出。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大潞参(四钱)玄参(一两)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三钱)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将前五味共煎汤两大盅,先温服一盅,迟半点钟将阿斯匹林用开水送下,俟汗出后再将所余一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服一盅后,即不作谵语,须臾将阿斯匹林服下,遍体得汗,继又将所余之汤药徐徐服下,其病霍然全愈。
帮助白虎汤中以石膏为主药,重用至三两,所以治右脉之洪实也;于白虎汤中加人参更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退热之中大具滋阴之力(石膏、人参并用,能于温寒大热之际,立复真阴),所以治左脉之弦硬也。用药如用兵,料敌详审,步伍整齐,此所以战则必胜也。至于脉象兼浮,知其表证未罢,犹可由汗而解,遂佐以阿斯匹林之善透表者以引之出汗,此所谓因其病机而利导之也。若无阿斯匹林之处,于方中加薄荷叶一钱,连翘二钱,亦能出汗。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下痢
天津范姓媪,年过五旬,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家务劳心,恒动肝火,时当夏初,肝阳正旺,其热下迫,遂患痢证。因夜间屡次入厕,又受感冒兼发生温病。
证候表里皆觉发热,时或作渴,心中烦躁,腹中疼甚剧,恒作呻吟。昼夜下痢十余次,旬日之后系纯白痢,其舌苔浓欲黄,屡次延医服药,但知治痢且用开降之品,致身体虚弱卧不能起,其脉左右皆弦而有力,重按不实,搏近五至。
诊断此病因肝火甚盛,兼有外感之热已入阳明,所以脉象弦而有力。其按之不实者,因从前服开降之药过多也。其腹疼甚剧者,因弦原主疼,兹则弦而且有力,致腹中气化不和故疼甚剧也。其烦躁者,因下久阴虚,肾气不能上达与心相济,遂不耐肝火温热之灼耗,故觉烦躁也。
宜治以清温凉肝之品,而以滋阴补正之药辅之。
处方生杭芍(一两)滑石(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天花粉(五钱)
山楂片(四钱)连翘(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煎服一剂,温热已愈强半,下痢腹疼皆愈,脉象亦见和缓,拟再用凉润滋阴之剂,以清其余热。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天花粉(五钱)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五钱)山楂片(三钱)连翘(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病遂全愈。惟口中津液短少,恒作渴,运动乏力,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茶汤,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日两次,浃辰之间当即可撤消矣。盖山药原善滋阴,而其补益之力又能培养气化之虚耗。惟其性微温,恐与病后有余热者稍有不宜,借鲜梨自然汁之凉润以相济为用,则为益多矣。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脑膜炎
天津侯姓幼男,年八岁,得热病兼脑膜炎。
病因蒙学暑假乍放,幼童贪玩,群在烈日中HT戏,出汗受风,遂得斯证。
证候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周身灼热无汗,其脉洪滑而长,两寸尤盛。其母言病已三日,昨日犹省人事,惟言心中发热,至夜间即昏无知觉。然以水灌之犹知下咽,问其大便三日未行。
诊断此温热之病,阳明腑热已实,其热循经上升兼发生脑膜炎也。脑藏神明主知觉,神经因热受伤,是以知觉全无,宜投以大剂白虎汤以清胃腑之热,而复佐以轻清之品,以引药之凉力上行,则脑中之热与胃腑之热全清,神识自明了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知母(八钱)连翘(三钱)茵陈(钱半)
甘草(三钱)粳米(五钱)
煎至米熟其汤即成。取清汁三茶杯,徐徐分三次温服,病愈无须尽剂。
效果服至两次已明了能言,自言心中犹发热,将药服完,其热遂尽消,霍然全愈。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热泄泻
天津钱姓幼男,年四岁,于孟秋得温热兼泄泻,病久不愈。
病因季夏感受暑温,服药失宜,热留阳明之腑,久则灼耗胃阴,嗜凉且多嗜饮水,延至孟秋,上热未清,而下焦又添泄泻。
证候形状瘦弱已极,周身灼热,饮食少许则恶心欲呕吐。小便不利,大便一昼夜十余次,多系稀水,卧不能动,哭泣无声,脉数十至且无力(四岁时,当以七至为正脉),指纹现淡红色,已透气关。
诊断此因外感之热久留耗阴,气化伤损,是以上焦发热懒食,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泄泻也。宜治以滋阴、清热、利小便兼固大便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五钱)滑石(一两)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
煎汤一大盅,分数次徐徐温服下。
方解此方即拙拟滋阴清燥汤也。原方生山药是一两,今用两半者,因此幼童瘦弱已极,气化太虚也。方中之义,山药与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阴以退虚热,一泻火以除实热。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能补益气化之虚损。而芍药又善滋肝肾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调脾胃以固大便,是以汇集而为一方也。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热退泻止,小便亦利,可进饮食,惟身体羸瘦不能遽复。俾用生怀山药细末七八钱许,煮作粥,调以白糖,作点心服之。且每次送西药百布圣一瓦,如此将养月余始胖壮。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虚热
山西高××,年二十八岁,客居天津,于仲秋得温病。
病因朋友招饮,饮酒过度,又多喝热茶,周身出汗,出外受风。
证候周身骨节作疼,身热.℃,心中热而且渴,舌苔薄而微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时或干嗽,身体酸软殊甚,动则弦晕,脉数逾五至,浮弦无力。自始病至此已四十日矣,屡次延医服药无效。
诊断此证乃薄受外感,并非难治之证。因治疗失宜,已逾月而外表未解,内热自不能清。病则懒食,又兼热久耗阴,遂由外感之实热,酿成内伤之虚热,二热相并,则愈难治矣。斯当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以解表泻热之药佐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玄参(一两)沙参(六钱)
生杭芍(六钱)大甘枸杞(五钱)天冬(五钱)天花粉(五钱)滑石(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温饮下,其初饮一次时,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半瓦,然后服汤药。
复诊初服药一次后,周身得汗,骨节已不觉疼,二次三次继续服完,热退强半,小便通畅,脉已不浮弦,跳动稍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八钱)玄参(六钱)沙参(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天门冬(六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真阿胶(三钱捣碎)
药共九味,先将前八味煎汤两大盅,去渣入阿胶融化,分两次温服。其服初次时,仍先用白糖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此方中加阿胶者,以其既善滋阴,又善润大便之干燥也。
效果将药先服一次,周身又得微汗,继将二分服下,口已不渴,其日大便亦通下,便下之后,顿觉精神清爽,灼热全无,病遂从此愈矣。
帮助方中重用大队凉润之品,滋真阴即以退虚热,而复以阿斯匹林解肌、滑石利小便者,所以开实热之出路也。至于服阿斯匹林半瓦,即遍身得汗者,因体虚者其汗易出,而心有燥热之人,得凉药之濡润亦恒自出汗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体虚
辽宁刘××幼子,年七岁,于暮春得温病。
病因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风,遂成温病。病初得时,医者不知,用辛凉之药解饥,而竟用温热之药为发其汗,迨汗出遍体,而灼热转剧。又延他医遽以承气下之,病尤加剧,因其无可下之证而误下也。从此不敢轻于服药,迟延数日见病势浸增,遂延愚为诊视,其精神昏愦间作谵语,气息微喘,肌肤灼热。问其心中亦甚觉热,唇干裂有凝血,其舌苔薄而黄,中心干黑,频频饮水不能濡润。其脉弦而有力,搏近六至,按之不实,而左部尤不任重按,其大便自服药下后未行。
诊断此因误汗误下,伤其气化,兼温热既久阴分亏耗,乃邪实正虚之候也。宜治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清其热,以人参补其虚,再加滋阴之品数味,以滋补阴分之亏耗。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知母(一两)野党参(五钱)大生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七钱)玄参(四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大盅,分三次温饮下。病愈者勿须尽剂,热退即停服。白虎加人参汤中无粳米者,因方中有生山药可代粳米和胃也。
效果三次将药服完,温热大减,神已清爽。大使犹未通下,心中犹觉发热,诊其脉仍似有力,遂将原方去山药仍煎三盅,俾徐徐温饮下,服至两盅大便通下,遂停药勿服,病全愈。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热腹疼兼下痢
天津张姓媪,年过五旬,先得温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因其夫与子相继病,故屡次伤心,蕴有内热,又当端阳节后,天气干热非常,遂得斯证。
证候腹中搅疼,号呼辗转不能安卧,周身温热,心中亦甚觉热,为其卧不安枕,手足扰动,脉难细诊,其大致总近热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黄苔,大便两日未行。
诊断此乃因日日伤心,身体虚损,始则因痛悼而脏腑生热,继则因热久耗阴而更生虚热,继又因时令之燥热内侵与内蕴之热相并,激动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热炽盛,是以表里俱觉发热。此宜清其温热,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处方先用生杭芍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每次送服卫生防疫宝丹四十粒,约点半钟服完两次,腹已不疼。又俾用连翘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作三次温服。每次送服拙拟离中丹三钱,嘱约两点钟温服一次。
复诊翌日晚三点钟,复为诊视,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其家人言,前日将药服完里外之热皆觉轻减,午前精神颇清爽,午后又渐发潮热,病势一时重于一时。前半点钟呼之犹知答应,兹则大声呼之亦不应矣。又自黎明时下脓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则将近两点钟未见下矣。诊其脉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实,数近六至,知其身体本虚,又因屡次下痢,更兼外感实热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愦,分毫不能支持也。拟放胆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病机适宜。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台参(五钱)生杭芍(一两)生怀地黄(一两)
甘草(三钱)生怀山药(八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徐徐温服下。
此方系以生地黄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药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药。以芍药与方中甘草并用,即《伤寒论》中甘草芍药汤,为仲圣复真阴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腹疼,为治下痢之要药也。
复诊将药三次服完后,时过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诊脉疏方后,又下脓血数次,至将药服完,即不复下脓血矣。再诊其脉,大见和平,问其心中,仍微觉热,且觉心中怔忡不安。拟再治以凉润育阴之剂,以清余热,而更加保合气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处方玄参(一两)生杭芍(六钱)净萸肉(六钱)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沙参(四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余热全消,心中亦不复怔忡矣。遂停服汤药,俾用生怀山药细末一两弱,煮作茶汤少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帮助温而兼痢之证,愚治之多矣,未有若此证之剧者。盖此证腹疼至辗转号呼不能诊脉,不但因肝火下迫欲作痢也,实兼有外感毒疠之气以相助为虐。故用芍药以泻肝之热,甘草之缓肝之急,更用卫生防疫宝丹以驱逐外侵之邪气。迨腹疼已愈,又恐其温热增剧,故又俾用连翘、甘草煎汤,送服离中丹以清其温热,是以其证翌日头午颇见轻。若即其见轻时而早为之诊脉服药,原可免后此之昏沉,乃因翌日相延稍晚,竟使病势危至极点,后幸用药得宜,犹能挽回,然亦险矣。谚有“走马看伤寒”,言其病势更改之速也。至治温病亦何独不然哉。又此证过午所以如此加剧者,亦以其素本阴虚,又自黎明下痢脓血多次,则虚而益虚,再加以阴亏之虚热,与外感之实热相并,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赖方中药味无多,而举凡虚热实热及下痢所生之热,兼顾无遗,且又煎一大剂分三次温饮下,使药力前后相继,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险证救人多矣。
非然者则剂轻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剂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将不堪。惟将药多煎少服,病愈不必尽剂,此以小心行其放胆,洵为挽回险病之要着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下痢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一息五至。
诊断此风温之热已入阳明之腑,是以右脉洪实,其炽盛之肝火下迫肠中作痢,是以左脉弦硬。
夫阳明脉实而渴者,宜用白虎加入参汤,因其肝热甚盛,证兼下痢,又宜以生山药代粳米以固下焦气化,更辅以凉肝调气之品,则温与痢庶可并愈。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党参(四钱)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知母(六钱)白头翁(五钱)生麦芽(四钱)甘草(四钱)
将药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复诊将药分三次服完,温热已退强半,痢疾已愈十之七八,腹已不疼,脉象亦较前和平,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野台参(三钱)生怀山药(八钱)生杭芍(六钱)
知母(五钱)白头翁(五钱)秦皮(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诸病皆愈,惟脉象似仍有余热,胃中似不开通懒于饮食。俾用鲜梨、鲜藕、莱菔三者等分,切片煮汁,送服益元散三钱许,日服两次,至三次则喜进饮食,脉亦和平如常矣。
帮助凡温而兼痢之证,最为难治。盖温随下痢深陷而永无出路,即痢为温热所灼而益加疼坠,惟石膏与人参并用,能升举下陷之温邪,使之徐徐上升外散。而方中生山药一味,在白虎汤中能代粳米以和胃,在治痢药中又能固摄下焦气化,协同芍药、白头翁诸药以润肝滋肾,从容以奏肤功也。至于麦芽炒用之为消食之品,生用之不但消食实能舒发肝气,宣散肝火,而痢病之后重可除也。至后方加秦皮者,取其性本苦寒,力善收涩,借之以清热补虚,原为痢病将愈最宜之品。是以《伤寒论》白头翁汤中亦借之以清厥阴热痢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下痢
天津姚姓媪,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温病兼下痢。
病因孟秋天气犹热,且自觉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当风乘凉,遂致病温兼下痢。
证候周身灼热,心中热且渴,连连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参半,后重腹疼,饮食懒进,恶心欲呕,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实,数近六至。延医治疗近旬日,病益加剧。
诊断其左脉弦而兼硬者,肝血虚而胆火盛也。其右脉似有力而重按不实者,因其下痢久而气化已伤,外感之热又侵入阳明之腑也。其数六至者,缘外感之热灼耗已久,而其真阴大有亏损也。证脉合参,此乃邪实正虚之候。拟用拙定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及通变白头翁汤二方相并治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野台参(四钱)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
白头翁(四钱)金银花(四钱)秦皮(二钱)生地榆(二钱)
甘草(二钱)广三七(二钱轧细)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
共药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鸦胆子各一半,再将余药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至煎渣再服时,亦先服所余之三七、鸦胆子。
复诊将药煎服日进一剂,服两日表里之热皆退,痢变为泻,仍稍带痢,泻时仍觉腹疼后重而较前轻减,其脉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剂温补止其泄泻,再少辅以治痢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炒怀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大云苓片(三钱)
生杭芍(三钱)金银花(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痢已净尽而泻未全愈,遂即原方去金银花、芍药,加白术三钱,服两剂其泻亦愈。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暑温兼泄泻
天津侯姓学徒,年十三岁,得暑温兼泄泻。
病因季夏天气暑热,出门送药受暑,表里俱觉发热,兼头目眩晕。服药失宜,又兼患泄泻。
证候每日泄泻十余次,已逾两旬,而心中仍觉发热懒食,周身酸软无力,时或怔忡,小便赤涩发热,其脉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颇实,搏近六至。
诊断此暑热郁于阳明之腑,是以发热懒食,而肝肾气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泻也。当清泻胃腑,调补肝肾,病当自愈。
处方生怀山药(两半)滑石(一两)生杭芍(六钱)净萸肉(四钱)
生麦芽(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服药一剂泻即止,小便通畅,惟心中犹觉发热,又间有怔忡之时,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八钱)生杭芍(六钱)
生麦芽(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其病霍然全愈。
帮助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加山萸肉、生麦芽也。
从来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其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最为难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热,则有碍下焦之滑泻;欲补其下焦之滑泻,则有碍上焦之燥热,是以医者对之恒至束手。
然此等证若不急为治愈,则下焦滑泻愈久,上焦燥热必愈甚,是以本属可治之证,因稍为迟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山药与滑石并用,一补大便,一利小便。而山药多液,滑石性凉,又善清上焦之燥热,更辅以甘草、芍药以复其阴(仲景谓作甘草芍药汤以复其阴),阴复自能胜燥热,而芍药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调大便,汇集四味为方,凡遇证之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莫不随手奏效也。间有阳明热实,服药后滑泻虽止而燥热未尽清者,不妨继服白虎汤。其热物理虚者,或服白虎加人参汤,若虑其复作滑泻,可于方中仍加滑石三钱,或更以生山药代粳米煎取清汤,一次只饮一大口,徐徐将药服完,其热全消,亦不至复作滑泻。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阴清燥汤后,附有治愈多案可参观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麦芽者,因其肝脉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补之,以生麦芽调之,所以遂其条达之性也。至于第二方中为泻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为心中犹怔忡,故将萸肉加重。为犹有余热未清,故又加生地黄。因其余热无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净尽,无须服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
病因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
证候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象洪长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钟七十八至。
诊断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气化热,或有暑气之热内伏,略为外感所激,即表里陡发壮热,一两日间阳明府热已实,其脉之洪长有力是明征也。拟投以大剂白虎汤,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知母(一两)鲜茅根(六钱)青连翘(三钱)
甘草(三钱)粳米(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将药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热分毫未减,脉象之洪长有力亦仍旧,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药不对证,乃药轻病重药不胜病也。夫石膏之性《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若遇阳明大热之证,当放胆用之。拟即原方去连翘加天花粉,再将石膏加重。
处方生石膏(六两)知母(一两)天花粉(一两)鲜茅根(六钱)
甘草(四钱)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大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将药分三次服完,下燥粪数枚,其表里之热仍然不退,脉象亦仍有力。愚谓孙××曰:余生平治寒温实热证,若屡次治以大剂白虎汤而其热不退者,恒将方中石膏研极细,将余药煎汤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证正宜用此方,孙××亦以为然。
处方生石膏(二两研极细)生怀山药(二两)甘草(六钱)
将山药、甘草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钱许,热退勿须尽剂,即其热未尽退,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将药停服。
效果分六次将汤药饮完,将石膏送服强半,热犹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汤两盅,分数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觉表里热势大增。时当夜深,不便延医。孙××自持其脉弦硬异常,因常阅《衷中参西录》,知脉虽有力而无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遂急买高丽参五钱,煮汤顿饮下,其脉渐渐和缓,热亦渐退,至黎明其病霍然全愈矣。
帮助按伤寒定例,凡用白虎汤若在汗吐下后及渴者,皆宜加人参。细询此证之经过始知曾发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药虽非白虎汤原方,实以山药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汤也。若早加党参数钱,与山药、甘草同煎汤以送服石膏,当即安然病愈。乃因一时疏忽,并未见及,犹幸病者自知医理以挽回于末路。此虽白虎汤与人参前后分用之,仍不啻同时并用之也。
此证加人参于白虎汤中其益有三:发汗之后人之正气多虚,人参大能补助正气,俾正气壮旺自能运化药力以胜邪,其为益一也;又发汗易伤津液,津液伤则人之阴分恒因之亏损。人参与石膏并用,能于邪热炽盛之时滋津液以复真阴,液滋阴复则邪热易退,其为益二也;又用药之法,恒热因凉用凉因热用,《内经》所谓伏其所因也。此证用山药、甘草煎汤送服石膏之后,病则纯热,药则纯凉,势若冰炭不兼容,是以其热益激发而暴动。加人参之性温者以为之作引,此即凉因热用之义,为凉药中有热药引之以消热,而后热不格拒转与化合,热与凉药化合则热即消矣,此其为益三也。统此三益观之,可晓然于此病之所以愈,益叹仲圣制方之妙。即约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险之证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项后作疼
李姓媪,年八旬有三,于孟夏得温病,兼项后作疼。
病因饭后头面有汗,忽隔窗纱透入凉风,其汗遂闭,因得斯证。
证候项疼不能转侧,并不能俯仰,周身发灼热,心中亦热,思凉物,脉象左部弦而长,右部则弦硬有力,大便干燥,小便短少。
诊断此因汗出腠理不闭,风袭风池、风府,是以项疼,因而成风温也。高年之脉,大抵弦细,因其气虚所以无甚起伏,因其血液短少,是以细而不濡,至于弦硬而长有力,是显有温热之现象也。此当清其实热而辅以补正兼解表之品。
处方生石膏(一两轧细)野台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五钱)
玄参(三钱)沙参(三钱)连翘(二钱)
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先将阿斯匹林用白糖水送下,继将中药煎汤一大盅,至甫出汗时,即将汤药乘热服下。
效果如法将药服下后,周身得汗,表里之热皆退,项之疼大减,而仍未脱然。俾每日用阿斯匹林一瓦强(约三分),分三次用白糖水送下,隔四点钟服一次。若初次服后微见汗者,后两次宜少服,如此两日,项疼全愈。盖阿斯匹林不但能发汗去热,且能为热性关节疼痛之最妙药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胁疼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
病因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
证候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微见汗,病稍见轻。至再诊时,病患自觉呼吸短气,此气郁不舒也,医者误以为气虚,遂于清热药中加党参以补其气,服后右胁下陡然作疼,彻夜不能卧,亦不能眠,心中发热,舌苔白浓,大便四日未行,其左右脉皆弦,右部尤弦而有力,一分钟八十二至。
诊断凡脉象弦者主疼,又主血液短少,此证之右胁非常疼痛,原为证脉相符,而其伤心劳心以致暗生内热者,其血液必然伤损,此亦证脉相符也。其右脉弦而有力者,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也。拟治以白虎汤而辅以开郁滋阴之品。
处方生石膏(二两轧细)知母(八钱)玄参(八钱)天冬(八钱)
川楝子(五钱捣碎)生莱菔子(五钱捣碎)连翘(三钱)甘草(二钱)粳米(三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将药服完,热退强半,胁疼已愈三分之二,脉象变为浮弦,惟胸膈似觉郁闷,大便犹未通下。再治以宽胸清热润燥之剂,为其脉浮有还表之象,宜再少加透表之药以引之外出,其病当由汗而解。
处方糖栝蒌(二两切碎)生石膏(一两捣细)知母(五钱)玄参(五钱)
连翘(三钱)川楝子(四钱捣碎)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二次温服下。其服完两次之后,迟一点钟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温复以取微汗。
效果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微汗,病若失,其大便亦通下矣。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风温兼喘促
辽宁赫姓幼子,年五岁,得风温兼喘促证。
病因季春下旬,在外边HT戏,出汗受风,遂成温病。医治失宜,七八日间又添喘促。
证候面红身热,喘息极迫促,痰声漉漉,目似不瞬。脉象浮滑,重按有力。指有紫纹,上透气关,启口视其舌苔白而润。问其二便,言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微黄,然甚通利。
诊断观此证状况已危至极点,然脉象见滑,虽主有痰亦足征阴分充足。且视其身体胖壮,知犹可治,宜用《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再加杏仁、川贝以利其肺气。
处方麻黄(一钱)桂枝尖(一钱)生杭芍(三钱)清半夏(二钱)
杏仁(二钱去皮捣碎)川贝母(二钱捣碎)五味子(一钱捣碎)干姜(六分)
细辛(六分)生石膏(一两捣细)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原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然其石膏之分量,仅为麻桂三分之二(《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其石膏之分量原有差误,曾详论之),而此方中之生石膏则十倍于麻桂,诚以其面红身热,脉象有力,若不如此重用石膏,则麻、桂、姜、辛之热,即不能用矣。又《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之例,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今加杏仁而不去麻黄者,因重用生石膏以监制麻黄则麻黄即可不去也。
复诊将药服尽一剂,喘愈强半,痰犹壅盛,肌肤犹灼热,大便犹未通下,脉象仍有力,拟再治以清热利痰之品。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栝蒌仁(二两炒捣)生赭石(一两轧细)
共煎汤两盅,分三次徐徐温饮下。
效果将药分三次服完,火退痰消,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帮助此案曾登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此案云:“风温犯肺胀喘促,小儿尤多,病最危险,儿科专家,往往称为马脾风者此也。此案断定为外寒束内热,仿《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再加贝母开豁清泄,接方用二石蒌仁等清镇滑降而痊。先开后降,步骤井然。
惟五岁小儿能受如此重量,可见北方风气刚强,体质茁实,不比南方人之体质柔弱也。正惟能受重剂,故能奏速功。”观何廉臣评语,虽亦推奖此案,而究嫌药量过重,致有南北分别之设想。不知此案药方之分量若作一次服,以治五岁孺子诚为过重。若分作三次服,则无论南北,凡身体胖壮之孺子皆可服也。试观近今新出之医书,治产后温病,有一剂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见于刘蔚楚君《遇安斋证治丛录》,刘君原广东香山人也。治鼠疫病亦有一剂用生石膏半斤者矣,曾见于李健颐君《鼠疫新篇》,李君原福建平潭人也。若在北方治此等证,岂药之分量可再加增乎?由此知医者之治病用药,不可定存南北之见也。且愚亦尝南至汉皋矣,曾在彼处临证处方,未觉有异于北方,惟用发表之剂则南方出汗较易,其分量自宜从轻。然此乃地气寒暖之关系,非其身体强弱之关系也。既如此,一人之身则冬时发汗与夏时发汗,其所用药剂之轻重自迥殊也。
尝细验天地之气化,恒数十年而一变。仲景当日原先着《伤寒论》,后着《金匮要略》,《伤寒论》小青龙汤,原有五种加法,而独无加石膏之例。因当时无当加石膏之病也。至着《金匮》时,则有小青龙加石膏汤矣,想其时已现有当加石膏之病也。忆愚弱冠时,见医者治外感痰喘证,但投以小青龙汤原方即可治愈。
后数年愚临证遇有外感痰喘证,但投以小青龙汤不效,必加生石膏数钱方效。又迟数年必加生石膏两许,或至二两方效。由斯知为医者当随气化之转移,而时时与之消息,不可拘定成方而不知变通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秋温兼伏气化热
天津徐姓媪,年五十九岁,于中秋上旬得温病,带有伏气化热。
病因从前原居他处,因迁居劳碌,天气燥热,有汗受风,遂得斯病。
证候晨起,觉周身微发热兼酸懒不舒,过午,陡觉表里大热,且其热浸增。及晚四点钟往视时,见其卧床闭目,精神昏昏。呻吟不止。诊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洪实,数近六至。问其未病之前,曾有拂意之事乎?其家人曰:诚然,其禀性褊急,恒多忧思,且又易动肝火。欲见其舌苔,大声呼数次,始知启口,视其舌上似无苔而有肿胀之意,问其大便,言素恒干燥。
诊断其左脉沉弦者,知其肝气郁滞不能条达,是以呻吟不止,此欲借呻吟以舒其气也。其右脉洪实者,知此证必有伏气化热,窜入阳明,不然则外感之温病,半日之间何至若斯之剧也。此当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而以调气舒肝之药佐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知母(八钱)生莱菔子(三钱捣碎)青连翘(三钱)
甘草(二钱)粳米(四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
方解莱菔子为善化郁气之药。其性善升亦善降,炒用之则降多于升,生用之则升多于降。
凡肝气之郁者宜升,是以方中用生者。至于连翘,原具有透表之力,而用于此方之中,不但取其能透表也,其性又善舒肝,凡肝气之郁而不舒者,连翘皆能舒之也。是则连翘一味,既可佐白虎以清温热,更可辅莱菔以开肝气之郁滞。
复诊将药两次服完,周身得汗,热退十之七八,精神骤然清爽。左脉仍有弦象而不沉,右脉已无洪象而仍似有力,至数之数亦减。问其心中仍有觉热之时,且腹中知饥而懒于进食,此则再宜用凉润滋阴之品清其余热。
处方玄参(一两)沙参(五钱)生杭芍(四钱)生麦芽(三钱)
鲜茅根(四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用滑石者,欲其余热自小便泻出也。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大便通下,其热全消,能进饮食,脉象亦和平矣。而至数仍有数象,俾再用玄参两半,潞参三钱,煎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呕吐
天津刘××,年三十二岁,于季夏得温热病,兼呕吐不受饮食。
病因因在校中宿卧,一日因校中无人,其衾褥被人窃去,追之不及,因努力奔跑,周身出汗,乘凉歇息,遂得斯病。
证候心中烦热,周身时时汗出,自第二日,呕吐不受饮食。今已四日,屡次服药亦皆吐出,即渴时饮水亦恒吐出。舌苔白浓,大便四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弦长有力,一息五至。
诊断其脉左部弦硬者,肝胆之火炽盛也。右部弦长者,冲气挟胃气上冲也。弦长而兼有力者,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也。此证因被盗怒动肝气,肝火上冲,并激动冲气挟胃气亦上冲,而外感之热又复炽盛于胃中以相助为虐,是以烦热汗出不受饮食而吐药吐水也。此当投以清热镇逆之剂。
处方生石膏(二两细末)生赭石(六钱细末)镜面朱砂(五钱细末)
和匀分作五包,先送服一包,过两点钟再送服一包,病愈即停服,不必尽剂。方用散剂不用汤剂者止呕吐之药丸散优于汤剂也。
效果服至两包,呕吐已愈,心中犹觉烦热。服至四包,烦热全愈,大便亦通下矣。
帮助石膏为石质之药,本重坠且又寒凉,是以白虎汤中以石膏为主,而以甘草缓之,以粳米和之,欲其服后留恋于胃中,不至速于下行。故用石膏者,忌再与重坠之药并用,恐其寒凉侵下焦也,并不可与开破之药同用,因开破之药力原下行也。乃今因肝气胆火相并上冲,更激动冲气挟胃气上冲,且更有外感之热助之上冲,因致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是以饮食与药至胃中皆不能存留,此但恃石膏之寒凉重坠原不能胜任,故特用赭石之最有压力者以辅之。此所以旋转脏腑中之气化,而使之归于常也。设非遇此等证脉,则石膏原不可与赭石并用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呕吐
天津杨姓媪,年过五旬,于季春得温病兼呕吐。
病因家庭勃溪,激动肝胆之火,继因汗出受风,遂得此证。
证候表里壮热,呕吐甚剧,不能服药,少进饮食亦皆吐出。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长,重按皆实。
诊断此少阳阳明合病也。为其外感之热已入阳明胃府,是以表里俱壮热,而舌苔已黄,为其激动之火积于少阳肝胆,是以其火上冲频作呕吐。治此证者欲其受药不吐,当变汤剂为散,且又分毫无药味,庶可奏效。
处方生石膏(一两细末)鲜梨(两大个)
将梨去皮,切片,蘸石膏末,细细嚼服。
复诊将梨片与石膏末嚼服一强半未吐,迟两点钟又将所余者服完,自此不复呕吐,可进饮食,大便通下一次。诊其脉犹有余热,问其心中亦仍觉热,而较前则大轻减矣。拟改用汤剂。以清其未尽之热。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生杭芍(八钱)玄参(三钱)沙参(三钱)
连翘(二钱)甘草(二钱)鲜白茅根(三钱)
药共七味,先将前六味水煎十余沸,入鲜白茅根再煎三四沸,取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如法煎服一剂,热又减退若干,脉象已近和平,遂即原方将石膏改用六钱,芍药改用四钱,又服一剂,病遂全愈。
或问石膏为清阳明之主药,此证原阳明少阳均有实热,何以用石膏但清阳明之热而病即可愈?答曰:凡药服下,原随气血流行无处不到。石膏虽善清阳明之热,究之,凡脏腑间蕴有实热,石膏皆能清之。且凡呕吐者皆气上逆也,石膏末服,其石质之重坠大能折其上逆之气使之下行,又有梨片之甘凉开胃者以辅之,所以奏效甚捷也。若当秋夏之交无鲜梨时,可以西瓜代之。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衄血便血
天津陈姓童子,年十五岁,于仲秋得温病,兼衄血便血。
病因初因周身发热出有斑点,有似麻疹。医用凉药清之,斑点即回,连服凉药数剂,周身热已退,而心中时觉烦躁。逾旬日因薄受外感,其热陡然反复。
证候表里壮热,衄血两次,小便时或带血。呕吐不受饮食,服药亦多吐出。心中自觉为热所灼,怔忡莫支。其脉摇摇而动,数逾五至,左右皆有力,而重按不实。舌苔白而欲黄,大便三日未行。本拟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恐其服后作呕。
处方生石膏(三两细末)生怀山药(二两)
共煎汤一大碗,俾徐徐温饮下。为防其呕吐,一次只饮一大口,限定四小时将药服完。
方解凡呕吐之证,饮汤则吐,服粥恒可不吐。生山药二两煎取浓汁与粥无异,且无药味,服后其粘滞之力自能留恋于胃中。且其温补之性,又能固摄下焦以止便血,培养心气以治怔忡也。而以治此温而兼虚之证,与石膏相伍为方,以石膏清其温,以山药补其虚,虽非白虎加人参汤,而亦不啻白虎加人参汤矣。
复诊翌日复诊,热退十之七八,心中亦不怔忡,少进饮食亦不呕吐,衄血便血皆愈。脉象力减,至数仍数。
处方玄参(二两)潞参(五钱)连翘(五钱)
效果仍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大便亦即通下。
方解盖其大热已退而脉仍数者,以其有阴虚之热也。玄参、潞参并用,原善退阴虚作热,而犹恐其伏有疹毒,故又加连翘以托之外出也。
帮助此证若能服药不吐,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大热退后其脉即可不数。乃因其服药呕吐,遂变通其方,重用生山药二两与生石膏同煎服。因山药能健脾滋肾,其补益之力虽不如人参,实有近于人参处也。至大热退后,脉象犹数,遂重用玄参二两以代石膏,取其能滋真阴兼能清外感余热,而又伍以潞参、连翘各五钱。潞参即古之人参。此由白虎加人参之义化裁而出,故虚热易退,而连翘又能助玄参凉润之力外透肌肤,则余热亦易清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疹
天津杨姓幼子,年四岁,于季春发生温疹。
病因春暖时气流行,比户多有发生此病者,因受传染。
证候周身出疹甚密,且灼热异常。闭目昏昏,时作谵语。气息迫促,其唇干裂紫黑,上多凝血。
脉象数而有力。大便不实,每日溏泻两三次。
诊断凡上焦有热之证,最忌下焦滑泻。此证上焦之热已极,而其大便又复溏泻,欲清其热,又恐其溏泻益甚,且在发疹,更虞其因溏泻毒内陷也。是以治此证者,当上清其热下止其泻,兼托疹毒外出,证候虽险,自能治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一两)生石膏(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
甘草(三钱)连翘(三钱)蝉蜕(钱半去土)
共煎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饮下。
效果分七八次将药服完。翌日视之其热大减,诸病皆见愈。惟不能稳睡,心中似骚扰不安,其脉象仍似有力。遂将方中滑石、石膏皆减半,煎汤送安宫牛黄丸半丸,至煎渣再服时,又送服半丸,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疹兼喉痧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
病因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
证候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喉中疼闷似加剧,周身又复出疹,遂延愚为延医。其肌肤甚热,出疹甚密,连无疹之处其肌肤亦红,诚西人所谓猩红热也。其心中亦自觉热甚,其喉中扁桃腺处皆红肿,其左边有如榆荚一块发白。自言不惟饮食疼难下咽,即呼吸亦甚觉有碍。诊其脉左右皆洪滑有力,一分钟九十八至。愚为刺其少商出血,复为针其合谷,又为拟一清咽、表疹、泻火之方俾服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玄参(六钱)天花粉(六钱)射干(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碎)浙贝母(三钱)青连翘(三钱)鲜芦根(三钱)
甘草(钱半)粳米(三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翌日过午复为诊视,其表里之热皆稍退,脉象之洪滑亦稍减,疹出又稍加多。从前三日未大便,至此则通下一次。再视其喉,其红肿似加增,白处稍大,病患自言此时饮水必须努力始能下咽,呼吸之滞碍似又加剧。愚曰:此为极危险之病,非刺患处出血不可。遂用圭式小刀,于喉左右红肿之处,各刺一长口放出紫血若干,遽觉呼吸顺利。拟再投以清热消肿托表疹毒之剂。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天花粉(六钱)赤芍(三钱)板蓝根(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细)生蒲黄(三钱)浙贝母(三钱)青连翘(三钱)鲜芦根(三钱)
共煎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
方解赤芍药,张隐庵、陈修园皆疑是山中野草之根,以其纹理甚粗,与园中所植之芍药根迥异也。然此物出于东三省,愚亲至其地,见山坡多生此种芍药,开单瓣红花,其花小于寻常芍药花约三倍,而其叶则确系芍药无疑。盖南方亦有赤芍药,而其根仍白,兹则花赤其根亦赤,是以善入血分活血化瘀也。又浙贝治嗽,不如川贝,而以之治疮,浙贝似胜于川贝,以其味苦性凉能清热解毒也。
效果将药连服两剂,其病脱然全愈。
帮助《内经》灵枢痈疽篇谓:“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此证咽喉两旁红肿日增,即痈发嗌中名为猛疽者也。其脓成不泻则危在目前,若其剧者必俟其化脓而后泻之,又恒有迫不及待之时,是以此证因其红肿已甚有碍呼吸,急刺之以出其紫血而红肿遂愈,此所谓防之于预也。且化脓而后泻之,其疮口恒至溃烂,若未成脓而泻,其紫血所刺之口半日即合矣。
喉证原有内伤外感之殊,其内伤者虽宜注重清热,亦宜少佐以宣散之品。如《白喉忌表抉微》方中之用薄荷、连翘是也。由外感者虽不忌用表散之品,然宜表散以辛凉,不宜表散以温热,若薄荷、连翘、蝉蜕、芦根诸药,皆表散之佳品也。或有谓喉证若由于外感,虽麻黄亦可用者,然用麻黄必须重用生石膏佐之。若《伤寒论》之麻杏甘石汤,诚为治外感喉证之佳方也。
特是,其方原非治喉证之方,是以方中石膏仅为麻黄之两倍,若借以治外感喉证,则石膏当十倍于麻黄。若遇外感实火炽盛者,石膏尤宜多加方为稳妥。是以愚用此方以治外感喉证时,麻黄不过用至一钱,而生石膏恒用至两余,或重用至二两也。然此犹论喉证之红肿不甚剧者,若至肿甚有碍呼吸,不惟麻黄不可用,即薄荷亦不可用,是以治此证方中止用连翘、芦根也。以上所论者,无论内伤外感,皆咽喉证之属热者也。而咽喉中之变证,间有真寒假热者,又当另议治法。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喉痧痰喘
天津马××,年二十八岁,于季秋得温病兼喉痧痰喘证。
病因初因外出受风感冒甚微,医者用热药发之,陡成温病,而喉病喘病遂同时发现。
证候表里俱壮热,喘逆咳嗽,时吐痰涎,咽喉左边红肿作疼(即西人所谓扁桃体炎)。其外边项左侧亦肿胀,呼吸皆有窒碍。为其病喉且兼喘逆,则吸气尤形困难,必十分努力始能将气吸入。
其舌苔白而薄,中心微黄。小便赤涩,大便四日未行。其脉左右皆弦长,右部重诊有力,一分钟九十六至。
诊断此乃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而冲气又挟胃气肝火上冲也。为其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是以右脉之力胜于左脉,为其冲气挟胃气肝火上冲,是以左右脉皆弦长。病现喘逆及咽喉肿疼,其肿痛偏左者,正当肝火上升之路也。拟治以麻杏甘石汤,兼加镇冲降胃纳气利痰之品以辅之,又宜兼用针刺放血以救目前之急。
处方麻黄(一钱)生石膏(二两捣细)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山药(八钱)
杏仁(三钱去皮炒捣)连翘(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射干(二钱)甘草(一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
又于未服药之前,用三棱针刺其两手少商出血,用有尖小刀刺其咽喉肿处,开两小口令其出血,且用硼砂、西药盐酸盖理,融以三十倍之水,俾其含漱。又于两手合谷处为之行针。其咽喉肿处骤然轻减,然后服药。
复诊将药服后,其喘顿愈强半,呼吸似无妨碍,表里之热亦愈强半。脉象亦较前平和,其右部仍然有力。胸膈似觉郁闷,有时觉气上冲,仍然咳嗽,大便犹未通下。拟再治以开郁降气清热理嗽之剂。
处方糖栝蒌(二两切碎)生石膏(一两捣细)生赭石(五钱轧细)生杭芍(三钱)
川贝母(三钱)碎竹茹(三钱)牛蒡子(三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大便通下,诸病皆愈。唯一日之间犹偶有咳嗽之时,俾用川贝母细末和梨蒸食之以善其后。
帮助凡用古人成方治病,其药味或可不动,然必细审其药之分量或加或减,俾与病机相宜。如麻杏甘石汤原方,石膏之分量仅为麻黄之两倍,而此证所用麻杏甘石汤则石膏之分量二十倍于麻黄矣。盖《伤寒论》之麻杏甘石汤原非为治喉证而设,今借之以治喉证。原用麻黄以散风定喘,又因此证之喉肿太甚,有碍呼吸,而方中犹用麻黄,原为行险之道,故麻黄仅用一钱,而又重用生石膏二两以监制之。且于临服药时先用刀开其患处,用针刺其少商与合谷,此所以于险中求稳也。尝闻友人杨××言,有一名医深于《伤寒论》,自着有《注解伤寒论》之书行世,偶患喉证,自服麻杏甘石汤竟至不起,使其用麻杏甘石汤时,亦若愚所用者如此加减,又何患喉证不愈乎?纵使服药不能即愈,又何至竟不起乎?由此知非古人之方误人。麻杏甘石汤,原为发汗后及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的方,原未言及治喉证也。而欲借之以治喉证,能勿将药味之分量为之加减乎?尝总核《伤寒论》诸方用于今日,大抵多稍偏于热,此非仲景之不善制方也。自汉季至今,上下相隔已一千六百余年,其天地之气化,人生之禀赋,必有不同之处,是以欲用古方皆宜细为斟酌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喉疼
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饮食。心中之热时觉上冲,则咽喉之疼即因之益甚。
周身酸懒无力,大便干燥,脉象浮滑而长,右关尤重按有力,舌上白苔满布。
诊断此证脉象犹浮,舌苔犹白,盖得病甫二日,表证犹未罢也。而右关重按有力,且时觉有热上冲咽喉者,是内伤外感相并而为病也。宜用重剂清其胃腑之热,而少佐以解表之品,表解里清,喉之疼痛当自愈矣。
处方生石膏(四两捣细)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单将生石膏煎汤一大盅,乘热将阿斯匹林融化其中服之。因阿斯匹林实为酸凉解肌之妙药,与大量之石膏并用,服后须臾其内伤外感相并之热,自能化汗而解也。
效果服后约半点钟,其上半身微似有汗,而未能遍身透出,迟一点钟,觉心中之热不复上冲,咽喉疼痛轻减。时在下午一点钟,至晚间临睡时,仍照原方再服一剂,周身皆得透汗,安睡一夜,翌晨,诸病若失矣。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阴虚
邻村高××,年二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
病因仲夏上旬,麦秋将至,远出办事,又欲急回收麦,长途趋行于烈日之中。辛苦殊甚,因得温病。其叔父××与其表叔毛××皆邑中名医,又皆善治温病。二人共治旬日无效,盖因其劳力过甚,体虚不能托病外出也。
证候愚诊视时,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谵语无伦,分毫不省人事。
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月仍溏便一两次,脉象浮而无力,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一分钟数至一百二十至。舌苔薄黄,中心干而微黑。
诊断此证两目清白无火,而竟无所见者,肾阴将竭也。其两手乱动不休者,肝风已动也。病势至此,危险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在太阳,右寸浮尤甚,又为将汗之兆。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此证两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应,是以不能作汗。当用大滋真阴之品,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汗出则病愈矣。然非强发其汗也,强发其汗则汗出必脱。调剂阴阳以听其自汗,是以汗出必愈也。
处方熟怀地黄(二两)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大甘枸杞(一两)
甘草(三钱)真阿胶(四钱)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碗去渣,入阿胶融化,徐徐分数次温饮下。
效果时当上午十点钟,将药煎服至下午两点钟将药服完。形状较前安静,再诊其脉颇有起色。俾再用原方煎汤一大碗,陆续服之,至秉烛时遍身得透汗,其病霍然愈矣。此案曾载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对于此案似有疑意,以为诚如案中所述病况,实为不可挽救之证也。故今将此案又登斯编,以征此案之事实。
帮助尝实验天地之气化,恒数十年而一变,医者临证用药,即宜随气化而转移,因病者所得之病已先随气转移也。愚未习医时,见医者治伤寒温病,皆喜用下药,见热已传里其大便稍实者,用承气汤下之则愈,如此者约二十年。及愚习医学时,其如此治法者则恒多偾事,而愚所阅之医书,又皆系赵氏《医贯》、《景岳全书》、《冯氏锦囊》诸喜用熟地之书,即外感证亦多喜用之。愚之治愈此证,实得力于诸书之讲究。而此证之外,又有重用熟地治愈寒温之坏证,诸多验案(地黄解后载有数案可参观)。此乃用药适与时会,故用之有效也。且自治愈此证之后,毛××、高××深与愚相契,亦仿用愚方而治愈若干外感之虚证,而一变其从前之用药矣。后至愚年过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病者多系气分不足,或气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见此证,即用白虎汤时多宜加人参方效。其初得外感应发表时,亦恒为加黄方效。如是者又有年。
乃自一九二一年以来,病多亢阳,宜用大剂凉润之药济阴以配其阳,其外感实热之证,多宜用大剂白虎汤,更佐以凉润之品。且人脏腑之气化多有升无降,或脑部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气化过升之故,亦即阳亢无制之故。治之者宜镇安其气化,潜藏其阳分,再重用凉润之药辅之,而病始可治。此诚以天地之气化又有转移,人所生之病即随之转移,而医者之用药自不得不随之转移也。由此悟自古名医所着之书,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时气化不同也。愚为滥竽医界者已五十年,故能举生平之所经历而细细陈之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喘胀
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少,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然仍每日下行。脉搏一息五至强,左部弦而有力,右部似大而有力,然皆不任重按。
诊断此其温病之热,本不甚剧。因病久真阴亏损致小便不利,所饮之水停于肠胃则胀满,迫于心下则作喘。其心中自觉干甚,固系温病之热未清,亦足征其真阴亏损阴精不能上奉也(《内经》谓阴精上奉,其人寿)。当滋其真阴,利其小便,真阴足则以水济火,而心中自然不干;小便利则水从下消,而胀满喘促自愈。至于些些温病之余热,亦可皆随小便泻出而不治自愈矣。
处方鲜白茅根去净皮及节间细根(六两锉碎),用水三大碗,煎一沸,俟半点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煎一沸,至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当茶,徐徐温饮之。
效果如法煎饮茅根两日,其病霍然全愈。盖白茅根凉润滋阴,又善治肝肾有热,小便不利,且具有发表之性,能透温病之热外出。一药而三善备,故单用之而能立建奇功也。然必剖取鲜者用之,且复如此煎法(过煎则无效)方能有效。
凡药之性,能利水者多不能滋阴,能下降者多不能上升,能清里者多不能达表。惟茅根既善滋阴,又善利水,既善引水气下行,又善助肾阴上升。且内清脏腑之热,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逆。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虚热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病因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证候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凉润小剂,迁延二十余日,外感之热似渐退。然午前稍轻而午后则仍然灼热,且多日不能饮食,形体异常清瘦。左脉弦细无根,右部关脉稍实,一息六至。舌苔薄而微黄,毫无津液。大便四五日一行,颇干燥。
诊断此因病久耗阴,阴虚生热,又兼外感之热留滞于阳明之府未尽消也。当以清外感之热为主,而以滋补真阴之药辅之。
处方生石膏(一两捣细)野党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四钱)滑石(三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后,外感之热已退,右关脉已平和,惟过午犹微发热,此其阴分犹虚也。当再滋补其阴分。
处方玄参(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甘枸杞(五钱大者)生杭芍(五钱)
滑石(二钱)熟地黄(一两)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效果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灼热全愈。
帮助按此方于大队滋阴药中犹少加滑石者,恐外感之热邪未尽,引之自小便出也。愚凡治外感之热兼有虚热者,恒生山药与滑石并用,泻热补虚一举两得。至上有外感燥热而下焦复滑泻者,用之以清热止泻(宜各用一两),尤屡次奏效。二药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若再加芍药、甘草,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可参观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吐血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浓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五至。
诊断此证因家务劳心过度,心肝先有蕴热,又兼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两热相并,逼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脉象火热虽盛,而正犹不虚,虽在高年,知犹可治。其治法当以清胃腑之热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热,俾内伤外感之热俱清,血自不吐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轧细)生怀地黄(一两五钱)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
知母(三钱)甘草(三钱)乌犀角(一钱五分)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八味,将前六味煎汤三盅,犀角另煎汤半盅和匀,分三次温服下。每服药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将药三次服完,血止热退,脉亦平和,大便犹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汤,和于汤药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帮助愚平素用白虎汤,凡年过六旬者必加人参,此证年过七旬而不加人参者,以其证兼吐血也。为不用人参,所以重用生山药一两,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参稍补益其正气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温病兼冲气上冲
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
病因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证候表里俱壮热,嗜饮凉水,痰涎上泛,屡屡咳吐,呃逆哕气,连连不除,两胁作胀。舌苔白浓,而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而长,右部洪滑而长,皆重按有力。
此温病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兼肝火挟冲气上冲也。是以其左脉弦硬为肝火炽盛,其弦硬而长即为冲脉上冲之现象也;其右脉洪滑,为温热已入阳明胃腑,其洪滑而长,亦冲气上冲之现象也。因冲脉虽居于上,而与阳明厥阴皆有连带之关系也。欲治此证,当重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而以泻肝降冲理痰之品辅之。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生赭石(一两轧细)生龙骨(八钱捣碎)生牡蛎(八钱捣碎)
白知母(八钱)生杭芍(六钱)清半夏(三钱)浓朴(钱半)
甘草(二钱)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效果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气平,痰涎亦减十之七八,脉象亦近平和。其大便犹未通下,遂即原方将石膏、龙骨、牡蛎各减半,再煎服一剂,大便通下,病全愈。
帮助方书用石膏未有与赭石并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尝与赭石并用,恐其寒凉之性与赭石之重坠者并用,而直趋下焦也。然遇有当用之病则病当之,非人当之。有如此证,不重用石膏则阳明之大热不除,不重用赭石则上逆之冲气莫制,此所以并用之而无妨碍也。设若此证,但阳明热实而无冲气上逆,服此药后其大盒饭即通下,或更至于滑泻。而阳明胃腑之热转难尽消,为其兼有冲气上逆,故必俟服之第二剂大便始能通下,此正所谓病当之,非人当之之明征也。龙骨、牡蛎之性,皆善镇肝敛冲,以之治痰原非所长,而陈修园谓龙骨、牡蛎同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为治痰之神品。其所谓痰,皆逆上之火泛滥之水所成,即此证之冲气上冲痰饮上泛者是也。是以方中龙骨、牡蛎各重用八钱,辅翼赭石以成降逆消痰之功,而非可泛以之治痰也。至于二药必生用者,非但取其生则性凉能清热也,《伤寒论》太阳篇用龙骨、牡蛎者三方,皆表证未罢,后世解者谓,龙骨、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是以仲师于表证未罢者亦用之。然三方中之龙骨、牡蛎下皆未注有字,其生用可知,虽其性敛正气不敛邪气,若之则其性过涩,亦必于外感有碍也。且之则其气轻浮不能沉重下达以镇肝敛冲,更可知矣。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疟疾兼阴虚
天津吴××,年三十二岁,于仲秋病疟久不愈。
病因厂中作工,歇人不歇机器,轮流恒有夜勤。暑热之时,彻夜不眠,辛苦有火,多食凉物,入秋遂发疟疾。
证候其疟初发时,寒热皆剧,服西药金鸡纳霜治愈。旬日疟复发如前,又服金鸡纳霜治愈。
七八日疟又发,寒轻热重,服金鸡纳霜不愈,服中药治疟汤剂亦不愈,迁延旬余,始求为延医。自言疟作时发热固重,即不发疟之日身亦觉热,其脉左右皆弦而无力,数逾五至,知其阴分阳分俱虚,而阴分之虚尤甚也。此当培养其气血而以治疟之药辅之。
处方玄参(一两)知母(六钱)天冬(六钱)潞参(三钱)
何首乌(三钱)炙鳖甲(三钱)常山(钱半酒炒)柴胡(钱半)茵陈(钱半)生姜(三钱)大枣(三个掰开)
此方于发疟之前一夕煎服,翌晨煎渣再服,又于发疟之前四点钟,送服西药盐酸规尼涅(即金鸡纳霜,以盐酸制者)半瓦。
效果将药如法服之,一剂疟即不发。而有时身犹觉热,脉象犹数,知其阴分犹虚也。俾用玄参、生怀山药各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同煎服,以服至身不发热时停服。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疟疾兼脾胀
天津张××,年十九岁,学生,于孟秋病疟,愈而屡次反复。
病因其人性笃于学,当溽暑放假之时,仍自补习功课,劳心过度,又复受热过度,兼又多食瓜果以解其热,入秋遂发疟疾。
证候自孟秋中旬病疟,服西药金鸡纳霜治愈,后旬日反复,又服金鸡纳霜治愈,后又反复,服金鸡纳霜无效。以中药治愈,隔旬余病又反复。服中西药皆无效,因来社求治于愚。
其脉洪滑而实,右部尤甚,自觉心中杜塞满闷,常觉有热上攻,其病疟时则寒热平均,皆不甚剧,其大便四日未行。
诊断此胃间积有热痰,又兼脾作胀也。方书谓久疟在肋下结有硬块名疟母,其块不消疟即不愈。而西人实验所结之块确系脾脏胀大,此证之自觉满闷,即脾脏胀大也。又方书谓无痰不作疟,是以治疟之方多用半夏、常山以理其痰,此证之自觉满闷且杜塞,又时有热上攻,实为热痰充塞于胃脘也。治之者宜消其脾之胀大,清其胃之热痰,兼以治疟之品辅之。
且更可因其大便不通,驱逐脾之病下行自大便泻出,其病疟之根柢可除矣。
处方川大黄(四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清半夏(三钱)常山(钱半酒炒)
柴胡(钱半)茵陈(钱半)甘草(钱半)净芒硝(钱半)
药共八味,将前七味煎汤一盅,冲芒硝服之。
其疟每日一发,在下午七点钟。宜于午前早将药服下,至午后两三点钟时,再服金鸡纳霜半瓦。
效果前午十点钟将药服下,至午后一点时下大便两次,其心中已不觉闷热杜塞,迟至两点将西药服下,其日疟遂不发,俾再用生怀山药一两,熟莱菔子二钱,生鸡内金钱半煎汤,日服一剂,连服数日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疟疾兼暑热
天津徐姓媪,年近五旬,于季夏得疟疾。
病因勤俭持家,中馈事多躬操,且宅旁设有面粉庄,其饭亦由家出,劳而兼暑,遂至病疟。
证候其病间日一发,先冷后热,其冷甚轻,其热甚剧。恶心懒食,心中时常发热,思食凉物。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大便干燥,小便赤涩,屡次服药无效。
诊断此乃肝胆伏有疟邪,胃腑郁有暑热,暑热疟邪相并而为寒热往来,然寒少热多,此方书所谓阳明热疟也。宜祛其肝胆之邪,兼清其胃腑之热。
处方生石膏(一两研细)
均分作三包,其未发疟之日,头午用柴胡二钱煎汤送服一包,隔半日许再用开水送服一包,至次日前发疟五小时,再用生姜三钱煎汤送服一包。
效果将药按期服完后,疟疾即愈,心中发热、懒食亦愈。盖石膏善清胃热,兼能清肝胆之热,初次用柴胡煎汤送服者,所以和解少阳之邪也。至三次用生姜煎汤送服者,是防其疟疾将发与太阳相并而生寒也。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疟痢兼证
天津刘××,年三十二岁,于季秋患疟又兼下痢。
病因因需车孔亟,机轮坏处,须得急速收拾,忙时恒彻夜不眠,劳苦过甚,遂至下痢,继又病疟。
证候其痢赤白参半,一昼夜十余次,下坠腹疼,其疟间日一发,寒轻热重,其脉左右皆有弦象,而左关独弦而有力。
诊断此证之脉,左右皆弦者,病疟之脉,大抵如此。其左关独弦而有力者,其病根在肝胆也。
为肝胆有外受之邪是以脉现弦象,而病疟为其所受之邪为外感之热邪,是以左关脉象弦而有力,其热下迫肠中而下痢。拟清肝胆之热,散其外感之邪,则疟痢庶可同愈。
处方生杭芍(一两)山楂片(三钱)茵陈(二钱)生麦芽(二钱)
柴胡(钱半)常山(钱半酒炒)草果(钱半捣碎)黄芩(钱半)甘草(二钱)生姜(三片)
煎汤一大盅,于不发疟之日晚间服之,翌晨煎渣再服一次。
效果将药如法服后,疟痢皆愈。又为开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三钱,黄色生鸡内金一钱,俾日煎服一剂,以滋阴、培气、化瘀,连服数日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七)霍乱门
○霍乱兼转筋
天津王××,年三十八岁,于季冬得霍乱证。
病因厂中腊底事务烦杂,劳心过度,暗生内热,又兼因怒激动肝火,怒犹未歇,遽就寝睡,至一点钟时,觉心中扰乱,腹中作疼,移时则吐泻交作,遂成霍乱。
证候心中发热而渴,恶心怔忡,饮水须臾即吐,腹中时疼时止,疼剧时则下泻,泻时异常觉热,偶有小便,热亦如斯,有时两腿筋转,然不甚剧,其脉象无力,却无闭塞之象。
诊断霍乱之证,恒有脉象无火而其实际转大热者,即或脉闭身冷显露寒凉之象,亦不可遽以凉断。此证脉象不见有热,而心中热而且渴,二便尤甚觉热,其为内蕴实热无疑。至其脉不见有热象者,以心脏因受毒麻痹,而机关之启闭无力也。拟用大剂寒凉清其内热,而辅以解毒消菌之品。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生杭芍(八钱)清半夏(五钱温水淘三次)生怀山药(五钱)
嫩竹茹(三钱碎的)甘松(二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次送服卫生防疫宝丹五十粒。
方载后方中。甘松亦名甘松香,即西药中之缬草也。《本草纲目》谓马氏《开宝本草》,载其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西人谓其善治转筋,是以为治霍乱要药。且其性善熏劳瘵,诚有解毒除菌之力也。
复诊将药分两次服完,吐泻、腹疼、转筋诸证皆愈。惟心中犹觉热作渴,二便仍觉发热。诊其脉较前有力,显呈有火之象。盖其心脏至此已不麻痹,启闭之机关灵活,是以脉象更改也。其犹觉热与渴者,因系余火未清,而吐泻之甚者最足伤阴,阴分伤损,最易生热,且善作渴,此不可但治以泻火之凉药也,拟兼投以大滋真阴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北沙参(一两)离中丹(五钱)
药共四味,将前三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离中丹一半,迟四点钟再将药渣煎汤一大盅,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渴止,病遂全愈。
帮助霍乱之证,原阴阳俱有。然愚五十年经验以来,知此证属阳,而宜治以凉药者十居其八;此证属阴,而宜治以热药者十居其一;此证属半阴半阳,当凉热之药并用,以调剂其阴阳者,又十居其一。而后世论者,恒以《伤寒论》所载之霍乱为真霍乱,至于以凉药治愈之霍乱,皆系假霍乱,不知《伤寒论》对于霍乱之治法亦非专用热药也。有如其篇第七节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夫既明言热多寒多,是显有寒热可分也。
虽所用之五苓散中亦有桂枝而分量独轻,至泽泻、茯苓、猪苓其性皆微凉,其方原不可以热论也。且用显微镜审察此病之菌,系弯曲杆形,是以此证无论凉热,惟审察其传染之毒菌,现弯曲杆形即为霍乱无疑也。至欲细审此病之凉热百不失一,当参观霍乱方,及论霍乱治法篇,自能临证无误。
五、医案(十七)霍乱门
○霍乱吐泻
天津李姓媪,年过六旬,于仲夏得霍乱证。
病因天气炎热,有事出门,道途受暑,归家又复自炊,多受炭气,遂病霍乱。
证候恶心呕吐,腹疼泄泻,得病不过十小时,吐泻已十余次矣。其手足皆凉,手凉至肘,足凉至膝,心中则觉发热,其脉沉细欲无,不足四至。
诊断此霍乱之毒菌随溽暑之热传入脏腑也。其心脏受毒菌之麻痹,跳动之机关将停,是以脉沉细且迟;其血脉之流通无力,不能达于四肢,是以手足皆凉;其毒菌侵入肠胃,俾肠胃之气化失和,兼以脏腑之正气与侵入之邪气,互相格拒,是以恶心腹疼,吐泻交作;其心中发热者固系夹杂暑气,而霍乱之属阳者,即不夹杂暑气,亦恒令人心中发热也。此宜治以解毒清热之剂。
处方卫生防疫宝丹(百六十粒)离中丹(四钱)益元散(四钱)
先将卫生防疫宝丹分三次用开水送服,约半点多钟服一次,服完三次,其恶心腹疼当愈,呕吐泄泻亦当随愈。愈后若仍觉心中热者,再将后二味药和匀,亦分三次用开水送服。每一点钟服一次,热退者不必尽服。
效果将卫生防疫宝丹分三次服完,果恶心、呕吐、腹疼、泄泻皆愈。而心中之热,未见轻减,继将离中丹、益元散和匀,分三次服完,其热遂消,病全愈。
五、医案(十七)霍乱门
○霍乱脱证
辽宁寇姓媪,年过六旬,得霍乱脱证。
病因孟秋下旬染霍乱,经医数人调治两日,病势垂危。
证候其证从前吐泻交作,至此吐泻全无。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体甚凉,六脉全无。询之犹略能言语,惟觉心中发热难受。
诊断此证虽身凉脉闭,而心中自觉发热,仍当以热论。其所以身凉脉闭者,因霍乱之毒菌窜入心脏,致心脏行血之机关将停,血脉不达于周身,所以内虽蕴热而仍身凉脉闭也。此当用药消其毒菌,清其内热,并以助心房之跳动,虽危险仍可挽回。
处方镜面朱砂(钱半)粉甘草(一钱细面)冰片(三分)薄荷冰(二分)
共研细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钟服一次,病缓者一点钟服一次,开水送下。
复诊将药末分三次服完,心热与难受皆愈强半。而脉犹不出,身仍发凉,知其年过花甲,吐泻两日,未进饮食,其血衰惫已极,所以不能鼓脉外出以温暖于周身。
处方野台参(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八钱)甘草(三钱蜜炙)
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
方解方中之义,用台参以回阳,生怀地黄以滋阴,萸肉以敛肝之脱(此证吐泻之始,肝木助邪侮土、至吐泻之极,而肝气转先脱),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至于生山药其味甘性温,可助台参回阳,其汁浆稠润又可助地黄滋阴。且此证胃中毫无谷气,又可惜之以培养脾胃,俾脾胃运化诸药有力也。
效果将药两次服完,脉出周身亦热,惟自觉心中余火未清,知其阴分犹亏不能潜阳也。又用玄参、沙参、生山药各六钱,煎汤服下,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七)霍乱门
○霍乱暴脱证
邑北境刘氏妇,年近四旬,得霍乱暴脱证。
病因受妊五六个月,时当壬寅秋令,霍乱盛行,因受传染,吐泻一昼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觉精神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遂急延为诊视。
证候迨愚至欲为诊视,则病势大革,殓服已备,着于身将舁诸床,病家辞以不必入视。愚曰:此系暴脱之证,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视之,气息若无,大声呼之亦不知应,脉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
诊断此证若系陈病状况,至此定难挽回,惟因霍乱吐泻已极,又复流产,则气血暴脱,故仍可用药挽救。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元气之上脱必由于肝(所以人之将脱者,肝风先动),当用酸敛之品直趋肝脏以收敛之。即所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再用补助气分之药辅之。虽病势垂危至极点,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间。
处方净杭萸肉(二两)野党参(一两)生怀山药(一两)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虽开就而药局相隔数里,取药迫不及待,幸其比邻刘××是愚表兄,有愚所开药方,取药二剂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钱,遂急取来暴火煎汤灌之。
效果将药徐徐灌下,须臾气息稍大,呼之能应,又急煎渣灌下,较前尤明了。问其心中何如,言甚难受,其音惟在喉间,细听可辨。须臾药已取到,急煎汤两茶杯,此时已自能服药。俾分三次温服下,精神顿复,可自动转。继用生山药细末八钱许,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其适口当点心服之。
日两次,如此将养五六日以善其后。
帮助按人之气海有二,一为先天之气海,一为后天之气海。《内经》论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为气海,所藏者大气,即宗气也,养生家及针灸家皆以脐下为气海,所藏者元气,即养生家所谓祖气也。此气海之形状,若倒提鸡冠花形,纯系脂膜结成而中空(剖解猪腹者,名之为鸡冠油),肝脏下垂之脂膜与之相连,是以元气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气之上脱,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内经》谓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敛防其疏泄,借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而元气即可不脱矣。所最足明征者,若初次即服所开之方以治愈此证,鲜不谓人参之功居多,乃因取药不及,遂单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钱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脱之力,实远胜人参。
盖人参以救无气之下脱,犹足恃,而以救元气之上脱,若单用之转有气高不返之弊(说见俞氏《寓意草》),以其性温而兼升也。至萸肉则无论上脱下脱,用之皆效。盖元气之上脱由于肝,其下脱亦由于肝,诚以肝能为肾行气(《内经》谓肝行肾之气),即能泻元气自下出也。为其下脱亦由于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或问同为元气之脱何以辨其上脱下脱?答曰:上脱与下脱,其外现之证可据以辨别者甚多。今但即脉以论,如此证脉若水上浮麻,此上脱之征也。若系下脱其脉即沉细欲无矣。且元气上脱下脱之外,又有所谓外脱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萸肉最善敛汗,是以萸肉亦能治之。来复汤及山萸肉解后载有治验之案数则,可参观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怀妊受温病
何姓妇,年三十二岁,受妊五月,于孟秋感受温病。
病因怀妊畏热,夜眠当窗,未上窗幔,自窗纱透风,感冒成温。
证候初病时调治失宜,温热传里,阳明府实,延医数人皆言病原当用大凉之药,因怀妊实不敢轻用,继延愚为诊视,见其面红气粗,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诊其脉左右皆洪滑而实,一息五至强。
诊断据此证状脉象观之,不但阳明胃府之热甚实,即肝胆之热亦甚盛。想其未病之前必曾怒动肝火,若不急清其热,势将迫血妄行,危险即在目前。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解其热,加参以保其胎,遂为疏方俾急服之。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党参(四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五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方解按此方虽非白虎加人参汤原方,而实以生地黄代知母,以生山药代粳米,而外加芍药也。盖知母、地黄同能滋阴退热,而知母性滑,地黄则饶有补肾之力,粳米与山药皆有浓汁能和胃,而粳米汁浓而不粘,山药之汁浓而且粘,大有固肾之力。如此通变原方,自于胎妊大有益也。外加芍药者,欲借之以清肝胆之热也。
复诊将药分三次服完,翌日午前大便通下一次,热已退十之七八,脉象已非洪实,仍然有力,心中仍觉发热,拟再用凉润滋阴之品清之。
处方玄参(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天花粉(五钱)生杭芍(五钱)
鲜茅根(四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病遂霍然全愈。
帮助凡外感有热之证,皆右部之脉盛于左部之脉,至阳明府实之证,尤必显然于右部见之。
因胃府之脉原候于右关也。今此证为阳明府实,其右部之脉洪滑而实宜矣。而左部之脉亦现此象,是以知其未病之先肝中先有郁热,继为外感之热所激,则勃然发动而亦现洪滑而实之脉象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受妊呕吐
天津王氏妇,年二十六岁,受妊后,呕吐不止。
病因素有肝气病,偶有拂意,激动肝气,恒作呕吐。至受妊后,则呕吐连连不止。
证候受妊至四十日时,每日必吐,然犹可受饮食,后则吐浸加重,迨至两月以后勺水不存。
及愚诊视时,不能食者已数日矣。困顿已极,不能起床。诊其脉虽甚虚弱,仍现滑象,至数未改,惟左关微浮,稍似有力。
诊断恶阻呕吐,原妊妇之常,兹因左关独浮而有力,知系肝气胆火上冲,是以呕吐特甚。有谓恶阻呕吐虽甚剧无碍者,此未有阅历之言。愚自行道以来,耳闻目睹,因此证偾事者已有多人,甚勿忽视。此宜急治以镇肝降胃之品,不可因其受妊而不敢放胆用药也。
处方生赭石(两半轧细)党参(三钱)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八钱)
生杭芍(六钱)大甘枸杞(五钱)净萸肉(四钱)青黛(三钱)清半夏(六钱)
药共九味,先将半夏用温水淘三次,将矾味淘净,用煮菜小锅煮取清汤一盅,调以面粉煮作茶汤,和以白糖令其适口,服下其吐可止。再将余药八味煎汤一大盅,分三次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两剂,呕吐即止。精神气力稍振,可以起坐,其脉左关之浮已去,六部皆近和平。惟仍有恶心之时,懒于饮食,拟再治以开胃、理肝、滋阴、清热之剂。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五钱)冬瓜仁(四钱捣碎)北沙参(四钱)
碎竹茹(三钱)净青黛(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连服三剂,病遂全愈,体渐撤消,能起床矣。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
病因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
证候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诊断此证前因医者欲治其喘,屡次用麻黄发之。致其元气将脱,又兼外感之热已入阳明。其实热与外感之气相并上冲,是以其脉上盛下虚,喘逆若斯迫促,脉七至即为绝脉,今竟八至恐难挽回。欲辞不治而病家再三恳求,遂勉为拟方。以清其热,止其喘,挽救其气化之将脱。
处方净萸肉(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龙骨(一两捣碎)生牡蛎(一两捣碎)
将四味煎汤,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迟五点钟若热犹不退。
煎渣再服,仍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
复诊服药头煎次煎后,喘愈强半,遂能卧眠,迨至黎明胎忽滑下,且系死胎。再诊其脉较前更数,一息九至,然不若从前之滑实,而尺脉则按之即无。其喘似又稍剧,其心中烦躁依旧,且觉怔忡,不能支持。此乃肝肾阴分大亏,不能维系阳分而气化欲涣散也。当峻补肝肾之阴兼清外感未尽之余热。
处方生怀山药(六两)玄参(两半)熟鸡子黄(六个捻碎)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先将山药煎十余沸,再入玄参、鸡子黄煎汤一大碗,分多次徐徐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饮完再煎渣取汤接续饮之,洋参末亦分多次送服,勿令余剩。
三诊翌日又为诊视,其脉已减去三至为六至,尺脉按之有根,知其病已回生。问其心中已不怔忡,惟其心中犹觉发热,此非外感之热,乃真阴未复之热也。当纯用大滋真阴之品以复其阴。
处方玄参(三两)生怀山药(两半)当归(四钱)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将前三味共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
四诊前方服一剂,心中已不觉热,惟腹中作疼,问其恶露所下甚少,当系瘀血作疼。治以化瘀血之品,其疼当自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当归(五钱)怀牛膝(五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
将前六味共煎汤一大盅,送服洋参末一半,至煎渣服时再送服余一半。
效果前方日服一剂,服两日病遂全愈。
或问他方用石膏皆与诸药同煎,此证何以独将石膏为末送服?答曰:石膏原为石质重坠之品,此证之喘息迫促,呼吸惟在喉间,分毫不能下达,几有将脱之势。石膏为末服之,欲借其重坠之力以引气下达也。且石膏末服,其退热之力一钱可抵半两,此乃屡经自服以试验之。而确能知其如斯,此证一日服石膏末至六钱,大热始退。若用生石膏三两,同诸药煎汤,病家将不敢服,此为救人计,不得不委曲以行其术也。
或问产后忌用寒凉,第三方用于流产之后,方中玄参重用三两,独不虑其过于苦寒乎?答曰:玄参细嚼之其味甘而微苦,原甘凉滋阴之品,实非苦寒之药。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善治产乳余疾,故产后忌用凉药而玄参则毫无所忌也。且后世本草谓大便滑泻者忌之,因误认其为苦寒也。而此证服过三两玄参之后,大便仍然干燥,则玄参之性可知矣。
或问此证之胎已逾八月,即系流产,其胎应活,何以产下竟为死胎?答曰:胎在腹中,原有脐呼吸,实借母之呼吸以为呼吸,是以凡受妊者其吸入之气,可由任脉以达于胎儿脐中。此证因吸入之气分毫不能下达,则胎失所荫,所以不能资生也。为其不能资生,所以下降,此非因服药而下降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因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证候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干而黄,频饮水不濡润,腹中常觉疼坠,下痢赤多白少,间杂以鲜血,一昼夜十余次。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滑,皆重诊有力,一息五至。
诊断其脉左部弦长有力者,肝胆之火炽盛也。惟其肝胆之火炽盛下迫,是以不但下痢赤白,且又兼下鲜血,腹疼下坠。为其右部洪滑有力,知温热已入阳明之府,是以舌苔干黄,心为热迫,思饮冰水。所犹喜者脉象虽热,不至甚数,且又流利无滞,胎气可保无恙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解温病之热,而更重用芍药以代方中知母,则肝热能清而痢亦可愈矣。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大潞参(五钱)生杭芍(一两)粳米(五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复诊将药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热已退强半,痢愈十之七八,腹中疼坠亦大轻减,舌苔由黄变白,已有津液,脉象仍然有力而较前则和缓矣。遂即原方为之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大潞参(三钱)生怀山药(八钱)生杭芍(六钱)
白头翁(四钱)秦皮(三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与白头翁汤相并为一方也。为方中有芍药、山药,是以白虎加人参汤中可省去知母、粳米;为白虎加人参汤中之石膏,可抵黄连、黄柏,是以白头翁汤中止用白头翁、秦皮,合用之则一半治温,一半治痢,安排周匝,步伍整齐,当可奏效。
效果将药如法服两剂,病遂全愈。
或问《伤寒论》用白虎汤之方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参,渴者加人参。此案之证非当汗吐下后,亦未言渴,何以案中两次用白虎皆加人参乎?答曰:此案证兼下痢,下痢亦下之类也。
其舌苔干黄毫无津液,舌干无液亦渴之类也。且其温病之热,不但入胃,更随下痢陷至下焦永无出路。惟人参与石膏并用,实能升举其下陷之温热而清解消散之,不至久留下焦以耗真阴。况此证温病与下痢相助为虐,实有累于胎气,几至于莫能支,加人参于白虎汤中,亦所以保其胎气使无意外之虞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产后下血
天津李氏妇,年近四旬,得产后下血证。
病因身形素弱,临盆时又劳碌过甚,遂得斯证。
证候产后未见恶露,纯下鲜血。屡次延医服药血终不止。及愚诊视,已二十八日矣。其精神衰惫,身体羸弱,周身时或发灼,自觉心中怔忡莫支。其下血剧时腰际疼甚,呼吸常觉短气,其脉左部弦细,右部沉虚,一分钟八十二至。
诊断即此脉证细参,当系血下陷气亦下陷。从前所服之药,但知治血,不知治气,是以屡次服药无效。此当培补其气血,而以收敛固涩之药佐之。
处方生箭(一两)当归身(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八钱)
生龙骨(八钱捣碎)桑叶(十四片)广三七(三钱细末)
药共七味,将前六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此乃傅青主治老妇血崩之方。愚又为之加生地黄、萸肉、龙骨也。其方不但善治老妇血崩,即用以治少年者亦效。初但用其原方,后因治一壮年妇人患血崩甚剧,投以原方不效,且服药后心中觉热,遂即原方为加生地黄一两则效。从此,愚再用其方时,必加生地黄一两,以济黄之热,皆可随手奏效。今此方中又加萸肉、龙骨者,因其下血既久,下焦之气化不能固摄,加萸肉、龙骨所以固摄下焦之气化也。
复诊服药两剂,下血与短气皆愈强半,诸病亦皆见愈,脉象亦有起色。而起坐片时自觉筋骨酸软,此仍宜治以培补气血,固摄下焦气化,兼壮筋骨之剂。
处方生箭(一两)龙眼肉(八钱)生怀地黄(八钱)净萸肉(八钱)
胡桃肉(五钱)北沙参(五钱)升麻(一钱)鹿角胶(三钱)
药共八味,将前七味煎汤一大盅,鹿角胶另炖化兑服。方中加升麻者,欲以助黄升补气分使之上达,兼以升提血分使不下陷也。
三诊将药连服三剂,呼吸已不短气,而血分则犹见少许,然非鲜血而为从前未下之恶露,此吉兆也。若此恶露不下,后必为恙。且又必须下净方妥,此当兼用化瘀之药以催之速下。
处方生箭(一两)龙眼肉(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六钱)
胡桃肉(五钱)当归(四钱)北沙参(三钱)鹿角胶(四钱)
广三七(三钱细末)
药共九味,先将前七味煎汤一大盅,鹿角胶另炖化兑汤药中,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将所余之鹿角胶炖化兑汤药中,送服所余之三七末。
方解按此方欲用以化瘀血,而不用桃仁、红花诸药者,恐有妨于从前之下血也。且此方中原有善化瘀血之品,鹿角胶、三七是也。盖鹿角之性原善化瘀生新,熬之成胶其性仍在。前此之恶露自下,实多赖鹿角胶之力,今又助之以三七,亦化瘀血不伤新血之品。连服数剂,自不难将恶露尽化也。
效果将药连服五剂,恶露下尽,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产后手足抽掣
天津于氏妇,年过三旬,于产后得四肢抽掣病。
病因产时所下恶露甚少,至两日又分毫恶露不见,迟半日遂发抽掣。
证候心中发热,有时觉气血上涌,即昏然身驱后挺,四肢抽掣。其腹中有时作疼,令人揉之则少瘥,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涩,一息四至强。
诊断此乃肝气胆火,挟败血上冲以瘀塞经络,而其气火相并上冲不已,兼能妨碍神经,是以昏然后挺而四肢作抽掣也。当降其败血,使之还为恶露泻出,其病自愈。
处方怀牛膝(一两)生杭芍(六钱)丹参(五钱)玄参(五钱)
苏木(三钱)桃仁(三钱去皮)红花(二钱)土鳖虫(五大个捣)红娘虫(即樗鸡,六大个捣)
共煎汤一盅,温服。
效果此药煎服两剂,败血尽下,病若失。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产后瘕
邑城西韩氏妇,年三十六岁,得产后瘕证。
病因生产时恶露所下甚少,未尝介意,迟至半年遂成瘕。
证候初因恶露下少,弥月之后渐觉少腹胀满。因系农家,时当麦秋忙甚,未暇延医服药。又迟月余则胀而且疼,始服便方数次皆无效。后则疼处按之觉硬,始延医服药,延医月余,其疼似减轻而硬处转见增大,月信自产后未见。诊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涩,一息近五至。
诊断按生理正则,产后两月,月信当见;有孩吃乳,至四月亦当见矣。今则已半载月信未见,因其产后未下之恶露,结瘕于冲任之间,后生之血遂不能下为月信,而尽附益于其上,俾其日有增长,是以积久而其硬处益大也。是当以消瘕之药消之,又当与补益之药并用,使之消瘕而不至有伤气化。
处方生箭(五钱)天花粉(五钱)生怀山药(五钱)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当归(三钱)白术(二钱)知母(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桃仁(二钱去皮)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六剂,腹已不疼,其硬处未消,按之觉软,且从前食量减少,至斯已复其旧。
其脉亦较前舒畅,遂即原方为之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箭(五钱)天花粉(五钱)生怀山药(四钱)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怀牛膝(三钱)野党参(三钱)知母(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水蛭(二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十五六剂(随时略有加减),忽下紫黑血块若干,病遂全愈。
帮助妇女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难治也。《金匮》下瘀血汤,原可为治妇女瘕之主方。
特其药性猛烈,原非长服之方。于瘕初结未坚硬者,服此药两三次或可将病消除。若至累月累年,瘕结如铁石,必须久服,方能奏效者,下瘀血汤原不能用。乃医者亦知下瘀血汤不可治坚结之瘕,遂改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诸平和之品;见其瘕处作疼,或更加香附、延胡、青皮、木香诸理气之品,如此等药用之以治坚结之瘕,可决其虽服至百剂,亦不能奏效。然仗之奏效则不足,伤人气化则有余。若视为平和而连次服之,十余剂外人身之气化即暗耗矣。此所以治瘕者十中难愈二三也。若拙拟之方其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即鸡内金人皆用以消食,而以消瘕亦甚有力。更佐以参、、术诸补益之品,则消瘕诸药不虑其因猛烈而伤人。且又用花粉、知母以调剂补药之热,牛膝引药下行以直达病所,是以其方可久服无弊。而坚结之瘕即可徐徐消除也。至于水蛭必生用者,理冲丸后论之最详。且其性并不猛烈过甚,治此证者,宜放胆用之以挽救人命。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血闭成瘕
邻庄刘氏妇,年二十五岁,经血不行,结成瘕。
病因处境不顺,心多抑郁,以致月信渐闭,结成瘕。
证候瘕初结时,大如核桃,屡治不消,渐至经闭后则瘕浸长。三年之后大如复盂,按之甚硬。渐至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咳嗽吐痰,身体羸弱,亦以为无可医治待时而已。后忽闻愚善治此证,求为诊视。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一息近六至。
诊断此乃由经闭而积成瘕,由瘕而浸成虚劳之证也。此宜先注意治其虚劳,而以消瘕之品辅之。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生怀地黄(五钱)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生箭(三钱)天冬(三钱)三棱(钱半)
莪术(钱半)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方中用三棱、莪术,非但以之消瘕也。诚以此证廉于饮食,方中鸡内金固能消食,而三棱、莪术与黄并用,更有开胃健脾之功。脾胃健壮,不但善消饮食,兼能运化药力使病速愈也。
复诊将药连服六剂,寒热已愈,饮食加多,咳嗽吐痰亦大轻减。瘕虽未见消,然从前时或作疼今则不复疼矣。其脉亦较前颇有起色。拟再治以半补虚劳半消瘕之方。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生怀地黄(八钱)生箭(四钱)
沙参(四钱)生杭芍(四钱)天冬(四钱)三棱(二钱)
莪术(二钱)桃仁(二钱去皮)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六剂,咳嗽吐痰皆愈。身形已渐强壮,脉象又较前有力,至数复常。至此虚劳已愈,无庸再治。其瘕虽未见消,而较前颇软。拟再专用药消之。
处方生箭(六钱)天花粉(五钱)生怀山药(五钱)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怀牛膝(三钱)潞党参(三钱)知母(三钱)
桃仁(二钱去皮)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水蛭(二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十二剂,其瘀血忽然降下若干,紫黑成块,杂以脂膜,瘕全消。为其病积太久,恐未除根,俾日用山楂片两许,煮汤冲红蔗糖,当茶饮之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产后温病
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
病因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
证候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两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急延愚为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一分钟九十三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
诊断此乃产后阴虚生内热,略为外感拘束而即成温病也。其心中烦躁而渴者,因产后肾阴虚损,不能上达舌本,且不能与心火相济也。其微喘者,因肾虚不能纳气也。其舌苔白而微黄者,热已入阳明之府也。其脉洪实兼数者,此阳明府热已实,又有阴虚之象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更少为变通之,方于产后无碍。
处方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台参(四钱)玄参(一两)生怀山药(八钱)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也。伤寒书中用白虎汤之定例,汗吐下后加人参,以其虚也;渴者加人参,以其津液不上潮也,至产后则虚之尤虚,且又作渴,其宜加人参明矣。至以玄参代知母者,因玄参《神农本草经》原谓其治产乳余疾也。以生山药代粳米者,因山药之甘温既能代粳米和胃,而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质,更能补益产后者之肾虚也。如此变通,其方虽在产后用之,可毫无妨碍,况石膏《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且明载其主产乳乎。
复诊服药一剂,热退强半,渴喘皆愈。脉象已近和平,大便犹未通下。宜大滋真阴以退其余热,而复少加补气之药佐之。诚以气旺则血易生,即真阴易复也。
处方玄参(二钱)野党参(五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流产后满闷
天津张姓妇年二十六岁,流产之后胃脘满闷,不能进食。
病因孕已四月,自觉胃口满闷,倩人以手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脐,遂至流产。
证候流产之后,忽觉气血上涌充塞胃口,三日之间分毫不能进食。动则作喘,头目眩晕,心中怔忡,脉象微弱,两尺无根。
诊断此证因流产后下焦暴虚,肾气不能固摄冲气,遂因之上冲。夫冲脉原上隶阳明胃府,其气上冲胃气即不能下降(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是以胃中胀满,不能进食。治此等证者,若用开破之药开之,胀满去而其人或至于虚脱。宜投以峻补之剂,更用重镇之药辅之以引之下行,则上之郁开而下焦之虚亦即受此补剂之培养矣。
处方大潞参(四钱)生赭石(一两轧细)生怀山药(一两)熟怀地黄(一两)
玄参(八钱)净萸肉(八钱)紫苏子(三钱炒捣)生麦芽(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按方中用生麦芽,非取其化食消胀也。诚以人之肝气宜升,胃气宜降,凡用重剂降胃,必须少用升肝之药佐之,以防其肝气不舒。麦芽生用原善舒肝,况其性能补益胃中酸汁,兼为化食消胀之妙品乎。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胃中豁然顿开,能进饮食,又连服两剂,喘与怔忡皆愈。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月闭兼温疹靥急
天津杨氏女,年十五岁,先患月闭,继又染温疹靥急。
病因自十四岁月信已通,后因肝气不舒,致月信半载不至,继又感发温疹,初见点即靥。
证候初因月信久闭,已发热瘦弱,懒于饮食,恒倦卧终日不起。继受温疹,寒热往来,其寒时觉体热减轻,至热时,较从前之热增加数倍,又加以疹初见点即靥,其毒热内攻。心中烦躁怔忡,剧时精神昏愦,恒作谵语,舌苔白而中心已黄,毫无津液。大便数日未行,其脉觉寒时似近闭塞,觉热时又似洪大而重按不实,一息五至强。
诊断此证因阴分亏损将成痨瘵,又兼外感内侵,病连少阳,是以寒热往来,又加以疹毒之热,不能外透而内攻,是以烦躁怔忡,神昏谵语,此乃内伤外感两剧之证也。宜用大剂滋其真阴清其毒热,更佐以托疹透表之品当能奏效。
处方生石膏(二两捣细)野台参(三钱)玄参(一两)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六钱)知母(四钱)连翘(三钱)蝉蜕(二钱)
茵陈(二钱)僵蚕(钱半)鲜芦根(四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嘱其服一剂热不退时,可即原方再服,若服至大便通下且微溏时,即宜停药勿服。
复诊将药煎服两剂,大热始退,不复寒热往来,疹未表出而心已不烦躁怔忡。知其毒由内消,当不变生他故。大便通下一次亦未见溏,再诊其脉已近和平,惟至数仍数,和其外感已愈十之八九,而真阴犹未复也。拟再滋补其真阴,培养其血脉,俾其真阴充足,血脉调和,月信自然通顺而不愆期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玄参(五钱)地骨皮(五钱)
龙眼肉(五钱)北沙参(五钱)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三诊将药连服四剂,饮食增加,精神较前振作,自觉诸病皆无,惟腹中间有疼时,此月信欲通而未能即通也。再诊其脉已和平四至矣。知方中凉药宜减,再少加活血化瘀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一两)龙眼肉(六钱)当归(五钱)
玄参(三钱)地骨皮(三钱)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土鳖虫(五个大者捣)甘草(钱半)生姜(三片)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此药连服十剂,腹已不疼,身形已渐胖壮,惟月信仍未至,俾停药静候。旬日后月信遂见,因将原方略为加减,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或问方书治温疹之方,未见有用参者。开首之方原以治温疹为急务,即有内伤亦当从缓治之,而方中用野台参者其义何居?答曰:《伤寒论》用白虎汤之例,汗吐下后加人参,以其虚也;渴者加人参,以其气虚不能助津液上潮也。令此证当久病内亏之余,不但其血分虚损,其气分亦必虚损。若但知用白虎汤以清其热,不知加参以助之,而热转不清,且更有病转加剧之时(观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后附载医案可知)。此证之用人参,实欲其热之速退也。且此证疹靥之急,亦气分不足之故。用参助石膏以清外感之热,即借其力以托疹毒外出,更可借之以补从前之虚劳。是此方中之用参,诚为内伤外感兼顾之要药也。
或问凡病见寒热往来者,多系病兼少阳,是以治之者恒用柴胡以和解之。今方中未用柴胡,而寒热往来亦愈何也?答曰:柴胡虽能和解少阳,而其升提之力甚大。此证根本已虚,实不任柴胡之升提。方中茵陈其性凉而能散,最能宣通少阳之郁热,可为柴胡之代用品。实为少阳病兼虚者无尚之妙药也。况又有芦根亦少阳药,更可与之相助为理乎?此所以不用柴胡亦能愈其寒热往来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处女经闭
天津陈氏女,年十七岁,经通忽又半载不至。
病因项侧生有瘰,服药疗治,过于咸寒,致伤脾胃,饮食减少,遂至经闭。
证候午前微觉寒凉,日加申时,又复潮热,然不甚剧。黎明时或微出汗,咳嗽有痰,夜间略甚,然仍无妨于安眠。饮食消化不良,较寻常减半。心中恒觉发热思食凉物,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其脉左部弦而微硬,右部脉亦近弦,而重诊无力,一息搏逾五至。
诊断此因饮食减少,生血不足以至经闭也。其午前觉凉者,其气分亦有不足,不能乘阳气上升之时而宣布也。至其晚间之觉热,则显为血虚之象。至于心中发热,是因阴虚生内热也。其热上升伤肺易生咳嗽,胃中消化不良易生痰涎,此咳嗽又多痰也。其大便燥结者,因脾胃伤损失传送之力,而血虚阴亏又不能润其肠也。左脉弦而兼硬者,心血虚损不能润肝滋肾也。
右脉弦而无力者,肺之津液胃之酸汁皆亏,又兼肺胃之气分皆不足也。拟治以资生通脉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证相宜。
处方白术(三钱炒)生怀山药(八钱)大甘枸杞(六钱)龙眼肉(五钱)
生怀地黄(五钱)玄参(四钱)生杭芍(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
当归(四钱)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二十余剂(随时略有加减),饮食增多,身形健壮,诸病皆愈。惟月信犹未通,宜再注意通其月信。
处方生水蛭(一两轧为细末)生怀山药(半斤轧为细末)
每用山药末七钱,凉水调和煮作茶汤,加红蔗糖融化,令其适口,以之送服水蛭末六分,一日再服,当点心用之,久则月信必通。
效果按方服过旬日,月信果通下,从此经血调和无病。
方解按水蛭《神农本草经》原无炙用之文,而后世本草谓若不炙即用之,得水即活,殊为荒唐之言。尝试用此药,先用炙者无效,后改用生者,见效甚速。其性并不猛烈,惟稍有刺激性。屡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药煮粥送服,此即《金匮》硝石矾石散送以大麦粥之义也。且山药饶有补益之力,又为寻常服食之品,以其粥送水蛭,既可防其开破伤正,且又善于调和胃腑也。
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血崩证
天津徐姓妇,年十八岁,得血崩证。
病因家庭不和,激动肝火,因致下血不止。
证候初时下血甚多,屡经医治,月余血虽见少,而终不能止。
脉象濡弱,而搏近五至。呼吸短气,自觉当呼气外出之时,稍须努力,不能顺呼吸之自然。过午潮热,然不甚剧。
诊断此胸中大气下陷,其阴分兼亏损也。为其大气下陷,所以呼气努力,下血不止,为其阴分亏损,所以过午潮热。宜补其大气,滋其真阴,而兼用升举固涩之品方能治愈。
处方生箭(一两)白术(五钱炒)大生地(一两)龙骨(一两捣)
牡蛎(一两捣)天花粉(六钱)苦参(四钱)黄柏(四钱)
柴胡(三钱)海螵蛸(三钱去甲)茜草(二钱)
西药麦角中者一个,搀乳糖五分,共研细,将中药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服,麦角末亦分两次送服。
效果煎服一剂,其血顿止,分毫皆无,短气与潮热皆愈。再为开调补气血之剂,俾服数剂以善其后。